• 31.00 KB
  • 2022-08-31 发布

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与练习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与练习》学习心得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习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才能从事其它学科的学习。因此,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教材的编排思路和选文准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后的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已经使用了好些年了,得到全国各地教师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因为它注重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编排上比过去更灵活,选文内容更贴近初中学生的实际,练习设计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在语文学科本身的基础性、典型性、应用性方面似乎有些忽略,值得方家进一步思考。一、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现状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六册三十六个单元一百八十多篇文章。每册教材前有彩页及“写在前面”,后有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及附录;每个单元前有单元说明,后有语文实践活动;每篇课文前有提示,后有练习及词语读写,有时还有相关小知识附插其中。这套教材可以说完全克服了过去的古板和生硬,不管形式还是内容都给人一种新颖和活力的感觉,语文教师使用起来也觉得得心应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选文内容更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时很容易找到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山的那一边》、《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很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隐藏于文中的情感。2、教材编排形式灵活多变,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又切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如在单元编排上,有时以话题编排单元,有时以题材编排单元,有时又以文体来编排;在单元中,又照顾到各种文体的交互和集中,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一种相对集中,又不会造成目不旁视的偏颇效果。3、开放性的练习设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由于教材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练习的设计又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巧妙的迁移,教师只要适当点拨,学生就能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n4、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语文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真正做到了把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更锻炼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让学生在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搜集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然后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和梳理并编成小册子放到班级里相互交流,最后再进行讨论作文。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中用,用中学,丰富于行动,提高于无形,一箭双雕。5、丰富多彩的名著导读及附录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积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越教越轻松。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优点当然不只是这些,语文教师觉得它好用,好教是主要的。但笔者只在三年前才接触到这套教材,经过一轮的使用之后,颇觉这套教材的新颖和实用,尤其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更是以往任何版本的语文教材所无法做到的。二、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几点思考这套初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的编排上与以往版本的教材相比变化不大,仍然注重名家名篇,不同的是在练习的设计上更偏向于阅读理解,以及开放性问题的探讨、评价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一点很好!但是,这套教材的现代文选编方面尚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1、基础性。《新课标》中明确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又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⑴于每篇文章后增设一题字词练习题,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字词,通过训练进而拓展,以达到掌握运用的目的。学生长此训练积累下来,一些常用的字词便能在脑子里生根,为下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n事实上,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当是字词的教学,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量的字词的基础上才能从事阅读理解,才能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及道德情操方面的培养与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词语这个载体之上的。离开了字词这一必要的载体,知识与能力便失去存在的主体。“语文”一词可以理解为语言与文学,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语言与文字。人类文化的传承要依靠语言文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要依靠语言文字,其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构成要依靠语言文字……可以说失去了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也就难以建立其它任何的学科体系。可见语言文字是基础中的基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积累,以及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石。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每篇现代文的后面设计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积累题,在单元活动和附录中也安排了这些方面的内容。但笔者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既为核心,当以训练的形式进行重点突出更为妥当。⑵将语、修、逻等语言知识分解到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大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从而形成学生的综合智力,这毋庸置疑是正确的,是值得推广的经验之谈。但自然界任何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也是如此。汉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汉语的变化与发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语言发展既有相同点,更有其自身的个性。因此,要真正掌握好汉语,把汉语推向世界,不仅不能削弱语法、逻辑、修辞等内容的教学,相反,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更合理更规范更容易掌握的汉语言规律。中国的国力在增强,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汉语言不应该拖延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障碍。大家都知道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虽然字数众多,存在着难记、难读、难写的毛病,但大家也应该知道: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的汉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学习汉语言才具有独特的趣味!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足靠的不是它和其它民族所共有的共性,而是这个民族自身的个性文化和历史。\n语法、逻辑、修辞、文字等学说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的汉语言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汉语言学的学科体系,更对汉语言的变化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可否认,古代人没有学习过语修逻文依然把汉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依然是名著如山诗人辈出;现代也有许多人没有学过语修逻文,还是文采飞扬著作等身。然而谁都明白乘车比走路快,坐飞机比乘车还要快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信息时代,掌握一定的语修逻文知识是不是就能更快更好地把握汉语言的规律,从而更快更好地将自己的思想变成相应的成果呢?翻阅了现行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只有少部分的语言知识在一些文章的后面以小方框的形式补充出现,另外还有少部分在附录中出现,没有被纳入平时课堂教学的重点。笔者不是认为要在初中阶段大讲语修逻文,而是认为忽略得有点过,担心长久这样下去,许多人会不知道何为语修逻文,以致削弱了我们国家民族特色学科的建设和作用。2、典型性在选文的编排上,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确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更注意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选文章篇目不管是从题材还是体裁都较以往涉猎面广,且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也容易上手。但这套教材在使用之后总有一些小小的缺陷,总感觉在文章的语言和文体这两个方面缺少那么一点点典型性。⑴语言优美、可以琅琅上口、启发联想和想像的文章不是太多。语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语言的学习,低年级尤其如此。优美的语句不仅能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语感,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当然,我不是说所选文章语言不好,对学生培养不利。语言有不同的风格,文章各有其价值。对于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能用优美一些容易上口一些的语言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朗读的技巧,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吧。⑵语文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写”\n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思想和产生的情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最终体现。而初中学生学习写作也应当讲究循序渐进,也需要经过一个从模仿到成熟再到创新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语文教材能从各类文体中选择一些文体特点体现更充分、结构形式更典型的文章来作为教材内容,我想不管是从教师的引导还是学生的学习上来说都可以达到“更快更高更强”的效果。当然,在教材改革的进程中早就强调淡化文体了,而且我们的先贤也早已论证文无定法是作文的根本大法。然而,不管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一例外的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今天的学生学习写作是不是就不需要模仿而直接进入成熟或者创新阶段呢?年龄稍大的人都记得秦牧的散文《土地》是如何进行发散思维的,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是怎样升华主题的,吴晗《谈骨气》的并列式议论结构和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的层层递进论证……这些典型性的文章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文体形式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模仿的具象,学生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能很快掌握其文章思路和形式要领,通过先模仿再突破的方式训练,很快就能写出内容和形式相对成型的文章来。3、应用性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总的思路,也是课程改革的总的目标。学是手段,用是目的。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上可谓是做足了功课的,这一点不管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还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都是值得庆幸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把“用”的外延再修改一下,缩小“具体使用”这个点上来,我们又发现这套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似乎还有些疏漏。⑴应用文体上的缺失。应用文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小到留言条、请假条,大到各类合同、学术论文乃至国家的法律典籍,名目繁多林林总总都属于应用文的范畴。我们也不能否定有些应用文体在生活中很少使用,我们更不否定社会在发展应用文体也应该跟着发展。但是,诸如请假条、通知、证明、介绍信、启事、函柬等等这一类应用文体,它们的生命力依然很旺盛,依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作为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和积累,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不知方家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现在许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写一个通知漏洞百出,写一个请假条还要将落款中的署名和时间搞反了。\n⑵训练序列有待调整。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条件,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训练。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训练安排是充分的,而且在“理解、把握”方面的训练做得非常到位。但整套教材都在强调“理解把握”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语文学科变得无章可循而陷入浮泛虚渺,造成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从第一册到第六册能编入一些训练的序列,如字词训练序列、语句训练序列、思维训练序列、情感训练序列、整体提高训练序列等等的序列练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系列训练,我想不管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是教材本身的实用性,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由于笔者接触这套教材的时间较晚,加之理解偏颇,以上几点思考只是针对教材中的部分现代文教学中的粗浅体会。当然,我们也看到教材的编写者在不断地修改着教材,使教材逐步走向完美,这更是“人文性”的一大体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