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00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初中古文阅读练习(九下)九年级下册(一)《墨子·公输》【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秀,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①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地,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②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挡)之B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C、公输盘诎(通“屈”,折服)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盗匪)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B、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吾知子之所以距我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文:①②4、墨子用“文轩”“锦秀”“粱肉”比楚国之,用“敝舆”“短褐”“糠糟”比宋国,其最终目的是。15、本文记叙墨子成功阻止楚国进攻宋国,《唐雎不辱使命》也写了唐雎在强秦面前使安陵国避过一劫。按照你的理解,请简要说说墨子和唐雎为什么能成功阻止强国要对弱国发动的战争?答:【参考答案】1、D2、A3、①这是什么样的人?②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4、国力强大(或:地大物博)贫穷弱小(或:国力弱小)劝阻楚国侵略宋国5、答案开放。可以从战争的性质来谈,也可以从人物的机智、谋略以及精神来谈,言之有理有据即可。【乙】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④公输盘不说。⑤子墨子曰:“请献十金。”⑥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⑦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⑧公输盘服。⑨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⑩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⑾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⑿公输盘曰:“诺。”1、解释加点的字词。(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2)子墨子起,再拜()(3)吾义固不杀人()(4)夫子何命焉为()(5)不可谓知类()(6)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2、第①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答:3、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4、翻译下列句子。(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2)请献十金。5、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答:【参考答案】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1、(1)动身(2)起身(3)讲道义(4)表疑问(5)明白事理(6)仁爱2、行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体现了:“讲和平仁爱”的精神。3、阻止攻打宋国。4(1)杀死不足的人民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2)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5、仁义。先是请公输盘帮他杀人,然后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自相矛盾的话,从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道义上驳得公输盘哑口无言。【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1、请用“/”给选文的第二段文字断句。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4、根据上面选文,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参考答案】1、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2、①这个消息(或这件事)②聪明3、①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拿去攻打宋国。②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的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明白事理。4、略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B、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D、委而去之有孙母未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环而攻之而不胜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造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规律,即:4、各写出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成语两个。(1)多助之至(2)失道者寡助【参考答案】1、A2、C3、略4、如获至宝、至高无上、至理名言等;曲高和寡、孤陋寡闻、孤家寡人等。【乙】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环而攻之而不胜()(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池非不深也()(4)委而去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A、正确的道理B、统治的方法C、“地利”与“人和”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4、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参考答案】1、(1)包围(2)表原因(3)护城河(4)放弃2、(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帮助少到了极点,内外的亲属也会背叛(他的)。3、D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要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相符。【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带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是:郭:环:委:畔:2、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均用原文填空)3、第三段开头的“故曰”二字在文章结构上起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作用。4、文章中心论点侧重强调的是。5、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参考答案】1、外城围放弃背叛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3、“过渡”、“承上启下”均可4、地利不如人和5、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2、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儒2、“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3、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4、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5、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B.曾益其所不能(利益)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2、给下列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4、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5、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参考答案】1、B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生于忧患5、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3、本文阐述的一个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4、本文第一段所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等人的经历,给你什么有益的启示?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参考答案】1、C2、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不设统一答案,切合原文大意且言之成理即【丁】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2、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3、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参考答案】1、治理国家 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2、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AD(四)《孟子·鱼我所欲也》【甲】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C、呼尔而与之与:D、万钟于我何加焉加: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B、蹴尔而与之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项燕为楚将,数有功3、翻译下面的句子。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1、①祸患,灾难②这,这样③给④增加,益处2、A(A转接B代乞人;结构助词,的C比;在D为了;是)3、(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意思对即可。)4、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②万钟于我何加焉!()③贤者能勿丧耳()④此之谓失其本心()3、下列“而”字表示转折意思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简答: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答: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答: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答: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答: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参考答案】1、C2①用脚践踏(用脚踢)②古代的一种量器③丢掉、遗失④天性、天良3、B4、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②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5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6、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鱼,我所欲也()②是亦不可以已乎()③死亦我所恶()④二者不可得兼()2、选出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一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乡为身死而不受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多坡D、贤能为之用3、下列含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文中作者所持的主张是,文章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6、这段文字用“鱼”比喻用“熊掌”比喻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7、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8、本文用了、、论证方法9、第一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从正面论证的句子有哪些?从反面论证的例子有哪些?10、揣摩下面句子结构上的特点,学用这种句式写一个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11、孟子认为“义”高于生命,“义”具体指什么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或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答:【参考答案】1、欲:想要的;E;停止,弃恶;憎恶,兼,同时2、B3、C4、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待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5、舍生取义,摆事实讲道理。6、生义舍生取义7、主要写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义”为重,甚至为“义”献出生命。8、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事例论证9、正面:生亦……故患有所不避。反面:如使……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正面:由是……而有不为也。10、提示:要注意句式特点,力求形神兼备。11、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守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路。(例子略)(丁)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翻译: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B、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选文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是这种精神的写照。C、选文开头以鱼和熊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作出合乎义的选择。4、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参考答案】1、C 2、⑴生 义 舍生取义 ⑵贤者3、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4、D、5、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五)《左传·曹刿论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①肉食者鄙( ) ②小惠未徧( )③牺牲玉帛( ) ④虽不能察( )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文: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 【参考答案】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2、A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小信未孚()(2)小大之狱()(3)公将鼓之()(4)望其旗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齐师伐我()伐竹取道()(2)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3、用原文语句填空。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4、翻译下列语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文: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曹刿求件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答:(2)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答: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7、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参考答案】1(1)使人信服(2)案件(3)击鼓(4)倒下2、(1)进攻砍伐(2)养怎么、哪3、(1)请见请从(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5、(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C7、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⑴又何间焉( ) ⑵弗敢专也( )⑶公将鼓之( ) ⑷彼竭我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4、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你认为二者有没有矛盾?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1、⑴参与 ⑵独自专有 ⑶击鼓 ⑷满 2、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⑵我发布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你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和“无能”结合起来答。4、略(六)《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写出含这个意义的成语。(1)复问其妾()()(2)暮寝而思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请将文中空缺处默写出来。4、翻译下列句子。(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5、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例子并说明其感情色彩。答:6、邹忌是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这样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答:【参考答案】1、又周而复始傍晚朝三暮四2、(1)以……为美漂亮、好看(2)偏爱私情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1)能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受上等的奖励。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2)满了一年之后,即使想说什么,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5、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也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6、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加点的词语:⑴邹忌修八尺有余()⑵朝服衣冠()⑶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⑷王之蔽甚矣()⑸闻寡人之耳者() ⑹时时而间进()2、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是寡人之过也B、上书谏寡人者 丹书帛曰“陈胜王”C、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D、虽欲言,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3、翻译句子:⑴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⑶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5、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6、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7、邹忌向齐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8、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参考答案】1、⑴长,这里是指身高 ⑵穿戴 ⑶偏爱 ⑷受蒙蔽 ⑸使……听到 ⑹间或,偶然2、A 3、⑴第二天徐公来,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认为不如徐公长的漂亮。⑵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⑶一年之后,百姓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可以说的了。4、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6、国内政治修明;在诸侯国中地位提高。7、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8、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七)《列子·愚公移山》【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汝心之固( ) ⑵何苦而不平(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⑷一厝朔东(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⑴帝感其诚⑵惧其不已也⑶太守即遣人随其往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B、⑴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⑵止有剩骨⑶絮絮不止C、⑴惧其不已也⑵一抚尺而已⑶得为众人而已耶D、⑴虽我之死⑵告之于帝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结尾说天帝被愚公的“诚”所感动,这个“诚”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⑴思想⑵愁⑶同“无”,没有⑷同“措”,放置2、A3、凭借您的残年余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坏,有能把土石怎么样呢?4、指的是愚公挖山不止的顽强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乙】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21\n学而思网校www.xueersi.com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两个故事。5、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吾与汝毕力平险。③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⑤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⑥帝感其诚。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⑥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寓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是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寓公形象的高大。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寓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7、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参考答案】1、(1)苦于(2)顽固2、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3、嘲讽、怀疑语言、动作4、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5、D6、B7、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