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50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5册复习童趣1.《童趣》选自,作者,字,苏州人,代作家。2.区别下列各句中“故”的不同用法: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桓候故使人问之()③温故而知新()3.翻译: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第一段文字的关系是:() A.并列 B.递进 C.总分 D.分总5.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和( )句相同。A.拔山倒树而来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人不知而不愠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和()句相同。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7.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 )和( )句相同。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以丛草为林C.项为之强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8.先对加点字解释,再翻译句子:①盖一癫蛤蟆也。 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9.写出文中运用了比喻的句子。(两处即可)①②10.作者在文中将蚊想象成鹤,蚊和鹤有哪些相似之处? 1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 12.翻译:“果如鹤唳云端” 论语十则1.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2.“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①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人不知而不愠④敏而好学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 ⑥学而时习之表顺接: 表转接 3.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4.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是 伤仲永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n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3.翻译:(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5.《伤仲永》选自 ,是 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和 的意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才能不断进步; 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6.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 7.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8.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9.最后一段的议论,通过仲永5-20岁才能的变化,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孙权劝学1、解释下列语句。①“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③“蒙辞以军中多务” ④“博士”⑤“孰若孤”2、把第二段文字分两层,并概括每层的内容。①② 口技1.联系全文说说“善”字的作用。2.四个“一”字暗示。从面衬托表演者的3.文章其中一个声响场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由 及 ,由及 ,由及 的顺序写。 一词概括了表演者摹拟声音的生动逼真。4.选择恰当的时间性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A、少顷 B、既而 C、是时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①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②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n③表示两事相继发生:④表示同时发生:5.第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侧面写6.给第四段文字分层。7.翻译: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8.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之”字意义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于厅事之东北角9.“犬吠”一词在文中的作用。10.哪句话写出大儿被吵醒后心里不快的情绪。11.“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运用怎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2.哪些词语说明听众听得入了神?13.( )一词写出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而()一词则表示听众对表演感到心领神会,感到满意。14.与“虽人有百手”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 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15.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 16.一家人睡去后,宾客的情绪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 17.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桃花源记1.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2.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阅读第②段,用原文回答(1)挑花源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2)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3)桃花源宁静和平,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4.②段可分两层,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层意。第一层:第二层:5.“皆叹惋”的原因是6.“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7.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却“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作者这样描述的原因是:8.翻译:“复前行,欲穷其林”、“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9.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n 10.文章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陋室铭》《爱莲说》1.周敦颐是 代著名的家,《爱莲说》是一篇(写法)的古代散文名篇,作者以自况,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起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是。2.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其《陋室铭》一文中,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这种句子被称为。这种句子以外的,统称。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4.《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陋室铭》1.给文章分层次。2.作者采用手法引出题旨,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的人。全文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4.文章结尾提出了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各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爱莲说》1.作者写出了莲哪些优点?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3.用原文回答“予独爱莲”的原因。4. 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始龀,跳往助之D.无丝竹之乱耳5.将菊、牡丹、莲—一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婉曲批判 三峡1.《三峡》出自《》,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散文家_。《记承天寺夜游》则是的作品。2.“或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读这段文字,我们自然会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句子: 3.翻译: (l)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揣摩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特殊性,并解释该词 A.或王命急宣()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哀转久绝() D.沿溯阻绝() 5.第一段文字描述了三峡夏季怎样的特点?6.翻译: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n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五柳先生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2.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请摘录原文回答。4.本文作者,时期人。本文选自。我们所学过的另一篇散文也选自本集。从全文内容看,五柳先生就是指,这篇文章属于散文。5.翻译: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③无怀氏之民救?葛天氏之民铁?6.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①性格②生活③志趣的语句。① ② ③ 7.全文第段是叙述;第段是议论。8.“赞”语中“”和前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9.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10.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分别解释它们的意思。①②11.最能体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 (突出五柳先生安于贫困、乐观豁达性格)的语句是:12.本文表达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情操?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翻译:\n“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小石潭记1.上面几段文字选自作的《小石潭记》,作者被贬永州其间,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2.选文第一段写和潭的概貌。可分两层,开头到“”为第一层,余下的为第二层。通过描写游鱼,从侧面写出水的特点。余下三段文字依次写了、、潭中气氛。3.选文哪些词语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预设了伏笔?4.翻译:“其岸劳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对《小石潭》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作者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他和另一位著名散文家欧阳修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B.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C.文中采用特写镜头描绘了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D.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6.翻译:①全石以为底。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往来翕忽。7.用原文填空:小石潭的全貌:;游鱼和潭水的特点:潭上的景物:8.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9.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岳阳楼记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 ”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2.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请用文中的话回答)3.解释:迁客骚人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文中所说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有什么不同? 7.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n8.从文中找出一组对偶句。9.翻译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②前人之述备矣。10.用原文回答:a.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的句子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b.最能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八个字是最能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八个字是11.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2.本文选自,作者。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和之意。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仁人”指怎样的人?1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具体指;“退”指。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16.文中写膝于京政绩的句子:表现古人旷达胸襟的语句: 写鸟飞鱼跃的语句:作者用,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 醉翁亭记1.第一段可以分4层,分别写了、、、。其中是全段的核心。2.“已而”表示。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3. “游人去而禽乌乐也”语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游人/去而离鸟/乐也C.游人去/而离鸟乐也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对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知山林之乐 ②不知人之乐 ③太守之乐其乐也A.①②相同 B.②③相同 C.①③相同 D.①②③都相同5.第一二段文字表现了作者的思想。6.翻译:“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7.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 莅临指导C.宴酣之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8.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旷达胸襟。9.文中表现作者饮酒情趣并不在酒的句子:;微露主旨的句子:;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句子\n是 ;写归后情景的句子是。 10.写出下面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作事者谁?山之增智仙也。()③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⑥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⑦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 )11.第一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平写景的?12.“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3.概括第二段文字的段意:1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15.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1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陈涉世家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丹书帛曰 一男附书至 B.会天大雨 会宾客大宴C.度已失期关山度若飞 D.又间令吴广 中间力拉崩倒2.文中最能表现所说的“鸿鹄之志”的语句是:3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了哪些舆论准备?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4.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5.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公问其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C.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6.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A.发闾左 / 谪戍渔阳 / 九百人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 / 其死也C.当立者 / 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 / 自称公子 / 扶苏、项燕7.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9.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n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唐睢不辱使命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l)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4)非若是也( )(5)长跪而谢之曰( ) (6)寡人谕矣( )3.本文讲述了一些事,表现唐雎 的精神。4.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 和 的特点。隆中对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 利:利用C.国险而民附 附:归附 D.时先主屯新野 屯:驻扎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贤能为之用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②辍耕之垄上3.句子翻译。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 出师表(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子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后值倾覆:\n 3.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___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4.第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_____________两件事。(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 远: (2) 所以: (3) 是: 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卑鄙 古义: 今义: 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5.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答案童趣1.《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清 2.①所以②特意③旧的知识 3.①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②我仰起头来看“群鹤舞空”的景象,脖子因此都僵直了。 4.C 5.B.C 6.A.D 7.B.D 8.①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②鞭:打;驱:赶。(我)心神安定下来,连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起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9.①夏蚊成雷②如鹤唳云端 10.有修长的脚和尖尖的嘴巴。 11.群鹤舞空 鹤唳云端 12.果真像鹤在云间鸣叫一样。论语十则1.1、3、5 2、4、6 2.①④⑤⑥ ②③ 3.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4.见贤思齐伤仲永\n1.C 2.B 3.(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1)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指物作诗立就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这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5.《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哀伤,惋惜 敏而好学 恃才弃学才 6.不使学 7.“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8.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是“指物作诗立就”。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10.不仅仅是,还有对其父亲愚蠢行为的讽刺以及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孙权劝学1、①当权管事②只是应当浏览群书③吕蒙用军队中事务多来推辞④博学的人⑤谁比我的事务多呢2、……蒙乃始就学||……①孙权劝学②学有长进。口技1.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 2.道具简单 侧面 技术高超3.远,近; 外,内; 小,大 众妙毕备4.①C②A、E、G③B④D 5.口技人的表演的失火、救火的经过 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6.……泼水声||……7.(1)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是没有的。(2)即使人有上百张口,每张口有上百根舌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8.A 9.烘托深夜的环境气氛,也是一家人由睡而醒的缘由。 10.絮絮不止11.排比,突出表演的第一个高潮的气势。表现口技人的“善” 12.“伸颈”“侧目” 13.“默叹”“微笑” 14.D15.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6.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 17.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桃花源记1.暮春花落时节 2.这段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1)山有小口初极狭(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豁然开朗||…①记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②记叙桃花源中人们宁静幸福的生活 5.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渔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6.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优笔。 7.让人觉得挑花源似有似无,似真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8.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见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到惋惜。 9.①躲避战乱②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没有剥削,人们生活自由快乐,所以不再出去。10.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②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陋室铭》《爱莲说》1.宋 哲学 托物言志 具有高洁品格的“莲” 一种文体,它往往通过描绘事物来抒情议论,说明道理。2.骈句 散句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1.…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 2.比兴 品德高尚 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4.用类比的手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从建筑和屋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爱莲说》1.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3.出淤泥……亵玩焉。 4.A 5.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三峡\n.水经注 地理学家 郦道元 苏轼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 4.A.有时B.指飞奔的马C.同“咯”,婉转发声D.顺水而下 5.江水猛涨,水大流急 6.翻译: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五柳先生传1.D 2(1)不为贫穷而忧愁,不热衷(热中)于发财做官。(2)去喝酒就一定要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4.陶渊明 东晋 《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自传体 5①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姓甚字甚。②亲戚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菜款待他。③(他是)无怀氏的子民呢?还是葛天氏的子民呢? 6.①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往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2)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3)志趣: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7.第一段是叙述 第二段是议论 8.不戚戚于名利,不汲汲于富贵。 9.略。言之有理便可 10.(1)不求甚解:本文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2)环堵萧然:简陋的屋子冷冷清清。 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2.表现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高尚情操。送东阳马生序1.(略) 2.(略) 3.叩问之难; 旅途之艰; 生活之苦。小石潭记1. 柳宗元 永州八记 2.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略) 水尤清冽 潭中景物、小溪源流 3.“隔篁竹”“伐竹取道” 4.它(溪)的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5.A 6.①潭以整块石头为底。②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③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指好像水都没有。④(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不可知其源。 8.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 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9.(略)岳阳楼记1.胜状 岳阳楼 2.前人之述备矣 3.降职远调的官员和诗人。 4.(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一样呢? 承上启下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文中的“乐”是指先忧后乐;,《醉翁亭记》中的“乐”是指与民同乐。 7.没有这种人,我同谁谁一道呢? 8.“衔远山,吞长江”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9.①或早或晚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也无穷无尽。 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10.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11.描写,议论 在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写出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伤情绪。 12.《范文正公全集》 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略) 1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品德高尚的人,如藤子京 14.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5.以天下为己任 16.政通人各,百废具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衔远山……气象万千醉翁亭记1.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众宾欢(太守醉)。 2. 不久,过了一些时候。 俄顷、未几3. C 4.A\n5.纵情山水以寄寓苦闷,更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6.①到溪边捕鱼,溪水清洌幽深,鱼儿也长得肥大②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非常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他自己的乐趣。③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7.B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略) (略)10.①比喻 ②设问 ③拟人 ④对偶 ⑤夸张 ⑦对偶 11.由远到近 整体到局部 12.“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3.(略) 14.(略) 15.(略) 16.醉能同其乐陈涉世家1. B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1)卜问鬼神(2)鱼腹藏书(3)篝火狐呜并杀两尉,召令徒属4.有远大抱负,有胆识,有计谋的农民领袖 5. D 6.D 7.C 8.A 唐睢不辱使命1.(1)虽千里/不敢易也(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分)2. (1)交换(2)通“措”,置(3)扩充(4)这,这样(5)道歉(6)明白,懂得(6分) 3.唐睢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益〔唐睢不辱使命〕不畏强暴(忠贞爱国)(4分)4.怫然怒 色挠 骄横凶暴 色厉内茬(4分)隆中对1.B 2. 3.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本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翻译意思对即可)出师表1.(3分)秋:时候 光:发扬光大 义:适宜、恰当2.(3分) ①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 ②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③后来正遇危亡关头。3.(2分)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4.(2分)三顾草庐 临危受命(二)答案1.3分 疏远;的原因;此(这)。2.4分 (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3. 2分 (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恶劣(不道德)。4.1分 亲贤远佞。5.2分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六册练习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