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75 KB
  • 2022-09-06 发布

初中化学练习物质地变化和性质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计算题二、实验,探究题三、填空题四、选择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计算题(每空?分,共?分)1、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1)a、b的数值分别为  、  .(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文档\n实用评卷人得分二、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发现铁锈消失后铁表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同学们对此感到很好奇,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问题一:为何产生气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产生气泡的反应  .由此你认为在用稀盐酸除铁锈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问题二:最终溶液中含有哪些物质?猜想一:FeCl2猜想二:FeCl3猜想三:FeCl2和FeCl3你认为猜想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问题三:溶液为何由黄色变成浅绿色?[查阅资料]FeCl3具有氧化性,能与某些金属反应,在反应中Fe3+转变成Fe2+,如铜与氯化铁可发生如下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文档\n实用由此推测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是由于生成的氯化铁与铁反应转化成氯化亚铁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但有同学提出质疑: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刀可能是反应中产生较多的氯化亚铁,其浅绿色将黄色掩盖掉了.[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滴入到Fe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转变成灰绿色,然后变成红褐色沉淀,KSCN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溶液变红,滴入FeCl2溶液中,没有变化.[实验验证]小李同学准备选择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同学们认为这种方法不妥,理由是  .于是,他们选用另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否定了那位同学的质疑.[反思提高]在探究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时,不能选用氯化铁溶液与铜,可选择的试剂是(写出试剂的名称即可,每写出一组正确的试剂,奖励2分,奖励总分不超过4分.)①  ;②  ;③  ;…3、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查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炭粉或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炭粉;假设2: ;假设3:黑色粉末是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查阅资料]碳与稀硫酸不反应.[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表,请你完成表.文档\n实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①黑色粉末没有溶解假设1成立②假设2成立③假设3成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作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木炭粉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你回答:①烧杯中  ( 填“有”或“没有”)不溶物.你的理由是  .②若过滤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③若过滤后溶液呈蓝色,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椐图回答问题.(1)指出①、④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Y  .文档\n实用(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标号,下同),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用  .(3)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4)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与Ca(OH)2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要制取并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其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  .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  ,最后把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3)实验室利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b”或“c”),用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  .(4)某学生利用碳酸氢铵分解产生的氨气来探究氨气和氨水是否具有碱性,按图所示进行实验:(滤纸条用酚酞试液浸泡并晾干)文档\n实用试分析: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  ,B中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②干燥气体;②  .该同学看到  现象,得出氨水有碱性,而氨气无碱性的结论.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每空?分,共?分)6、工业生产产生的烟气中通常含有二氧化硫,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在排放前需要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处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形成“酸雨”,“酸雨”的pH  (填“>”、“<”或“=”).(2)反应Ⅱ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已知原料NaOH的价格为2.9元/kg、Ca(OH)2的价格为0.36元/kg,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  .文档\n实用7、电吹风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用品,如图是一款电吹风的构造.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2)不锈钢外壳不仅美观、且可以防止生锈,生活中还有哪些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举一例即可);(3)2016年1月21日晚上九点多,张家港一个独自在家的小学生玩电吹风吹纸片,造成室内家具烧毁,险些酿成大祸.从燃烧条件分析,电吹风在纸片燃烧过程中所起作用是  .(4)若将电吹风长期放在浴室等潮湿的环境中,铜质电动机上会有一些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评卷人得分四、选择题(每空?分,共?分)8、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文档\n实用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1℃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相等9、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稀释浓硫酸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除去固体氯化钾中少量的二氧化锰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C测某溶液的酸碱度滴放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看是否熄灭A.A   B.B   C.C   D.D1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文档\n实用C.反应结束时,甲、丁的质量之比为8:1D.参加反应的丙、丁质量比为2:3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没有变化C.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氧化物D.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2、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钛属于金属元素B.钛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C.在TiO2中,钛的化合价是+4价文档\n实用D.钛子原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4813、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的精氨酸(化学式是C6H14O2N4)能有效改善人体血液的流动,阻止血栓的形成.下列关于精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氨酸属于有机物B.精氨酸由26个原子构成C.精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7D.精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4、下列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测硬度 B.测密度 C.测导电性   D.测酸碱性文档\n实用15、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人工降雨 B.  水果榨汁C.  焚烧香  D. 活性炭吸附16、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蓄电池放电 B.风力发电   C.文档\n实用水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铝作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18、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19、我们每天都和物质打交道.以下物质变化过程中不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铜制品锈蚀 C.文档\n实用太阳能热水 D.铁矿石炼铁20、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磨豆成浆B.剪纸成花C.酿谷成酒D.雕石成像21、普通食醋中含3%﹣5%的醋酸,下列属于醋酸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B.能溶于水C.易挥发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2、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风力发电C.铁矿石炼铁  D.石油分馏2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湿法冶铜C.燃煤发电D.甘蔗榨汁24、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谷物发霉B.米饭变馊C.天然气燃烧  D.榨取果汁25、下列自然灾害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山爆发B.融雪洪水C.房屋倒塌D.山体雪崩文档\n实用26、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水的电解  B.胆矾的研碎,胆矾的溶解C.铁器变“红”,铜器变“绿”  D.石蜡熔化,石蜡燃烧27、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白磷自燃B.桂花飘香  钢铁生锈C.粮食酿酒   生铁炼钢D.粉碎石块  盐酸挥发28、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钢丝用作导线B.金刚石划玻璃C.天然气作燃料D.干冰进行人工降雨29、生活中的许多变化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B.光合作用C.汽油洗涤油污D.食物腐败3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石墨制铅笔芯B.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C.天然气用作燃料  D.焦炭用于炼铁3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燃气爆炸C.消毒杀菌D.石油分馏文档\n实用32、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谷物发霉B.米饭变馊C.天然气燃烧  D.榨取果汁33、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液氢作火箭燃料  D.一氧化碳炼铁3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盐酸用于除铁锈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35、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文档\n实用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36、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37、常见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铁锅生锈D.车胎爆炸3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饭变酸  C.铁矿石炼铁  D.铁生锈3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  )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催熟苹果、香蕉、柿子等水果C.汽油洗去衣物上少量油污  D.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 文档\n实用40、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浑浊河水沉降B.柠檬风干C.糯米酿酒D.二氧化碳制干冰参考答案一、计算题1、第二次加入ag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题意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锌有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即2ag14.6%的稀盐酸消耗锌粒15g﹣2g=13g;故b=15g﹣=8.5g; Zn+2HCl═ZnCl2+H2↑, 65  73 6.5gag×14.6%a=50(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90%;文档\n实用(3)设,第二次加入ag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Zn+2HCl═ZnCl2+H2↑     65      136  2   15g﹣2g    x    y  x=27.2g  y=0.4g第二次加入ag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4.2%.答案:(1)50;8.5;(2)90%;(3)第二次加入ag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2%.【点评】因为铜不与酸反应,因此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铜的质量,消耗的即为锌的质量,要注意正确理解题意来分解答. 二、实验,探究题文档\n实用2、【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问题一: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你氯化亚铁和氢气解答;根据用稀盐酸除铁锈时的注意事项解答;问题二:根据在做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发现铁锈消失后铁表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猜想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铁溶液解答;问题三:根据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氯化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解答;【实验验证】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反思提高]能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反应主要是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使用,即利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问题一: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会看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由此你认为在用稀盐酸除铁锈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问题二:做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发现铁锈消失后铁表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而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故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铁溶液,猜想二错误;问题三: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氯化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文档\n实用【实验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滴入到Fe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转变成灰绿色,然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因此选择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同学们认为这种方法不妥,理由是不能分辨溶液中含有的是氯化铁还是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的混合物;[反思提高]探究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时,可选择的试剂是:①铜片、氯化亚铁溶液,把铜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不能发生反应,则证明活动性铁>铜;②铁片、氯化铜溶液,把铁伸入氯化铜溶液中,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置换出铜,说明铁在铜前面,故可以证明活动性铁>铜;③铁片、铜片、稀硫酸,把铁和铜放入稀硫酸中,铁片能置换出氢气而铜片不能,则证明活动性铁>铜.答案:问题一:Fe+2HCl═FeCl2+H2↑;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问题二:二;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问题三:Fe+2FeCl3═3FeCl2;能分辨溶液中含有的是氯化铁还是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的混合物;[反思提高]①铜片、氯化亚铁溶液;②铁片、氯化铜溶液;③铁片、铜片、稀硫酸.【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文档\n实用【分析】根据炭粉、氧化铜、硫酸铜的物理、化学性质作答.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炭粉、氧化铜均为黑色,木炭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以做出三种假设,即第一种可能是只有炭粉,第二中可能是只有氧化铜,第三种可能是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所以假设2是:黑色粉末是氧化铜.(2)炭粉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所以设计实验方案的现象和结论如下: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①溶液为无色,有黑色不溶物假设1成立②溶液为蓝色,无黑色不溶物假设2成立③溶液为蓝色,有黑色不溶物假设3成立(4)炭粉与氧化铜在隔绝空气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即C+2CuO2Cu+CO2↑,由题意告诉我们,炭粉完全反应,所以最终的固体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只有铜,铜不与硫酸反应,过滤的滤液中只含有硫酸;另一种可能是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溶液呈蓝色.所以:①烧杯中有溶物.理由是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铜难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反应.②若过滤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③若过滤后溶液呈蓝色,该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CuSO4.故答为:[提出问题]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设计实验方案]:文档\n实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①黑色粉末没有溶解假设1成立②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变蓝假设2成立③黑色粉末只是部分溶解,溶液变蓝假设3成立[拓展]:①有,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铜难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反应;②H2SO4,③H2SO4、CuSO4.【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4、【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4)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与Ca(OH)2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其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仪器X是铁架台;仪器Y是集气瓶.文档\n实用(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所以应该选择装置②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用装置⑥.(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④或⑤.(4)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与Ca(OH)2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其溶于水,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为③.故答案为:(1)铁架台;集气瓶;(2)②;CaCO3+2HCl=CaCl2+H2O+CO2↑;⑥;(3)④或⑤;(4)①和③.【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考虑;(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文档\n实用(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因此向A烧杯中加浓硫酸的作用是放热使NH4HCO3分解;氢氧化钠固体既吸收水蒸气,又吸收二氧化碳;干燥的氨气不具有碱性,石蕊试纸不变色;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D瓶中石蕊试纸变蓝色;E烧杯中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氨气污染空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集气瓶;(2)氯酸钾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F或D;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要防止氧气逸出,要在水面下把瓶口盖住,故答案为: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b端入;用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控制反应速率;(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因此向A烧杯中加浓硫酸的作用是放热使NH4HCO3分解;氢氧化钠固体既吸收水蒸气,又吸收二氧化碳;干燥的氨气不具有碱性,石蕊试纸不变色;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D瓶中石蕊试纸变蓝色.答案:(1)集气瓶;(2)AD或AF;2KClO32KCl+3O2↑;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3)b;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控制反应速率;文档\n实用(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提供热量;吸收二氧化碳; 三、填空题6、【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酸雨的特点来分析;(2)根据反应Ⅱ是亚硫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3)通过数据和流程得出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的原因.【解答】解:(1)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故填:<;(2)反应Ⅱ是亚硫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发生的方程式为:Na2SO3+Ca(OH)2=CaSO3+2NaOH,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Na2SO3+Ca(OH)2=CaSO3+2NaOH;(3)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故填: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 文档\n实用7、【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进行解答;(3)根据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及燃烧的条件解答;(4)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所以使用的金属材料是不锈钢外壳;(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所以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3)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电吹风在纸片燃烧过程中所起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纸片的着火点;(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H2O+CO2=Cu2(OH)2CO3;符合多变一,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1)不锈钢外壳;(2)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3)使温度达到纸片的着火点;(4)2Cu+O2+H2O+CO2=Cu2(OH)2CO3;化合.文档\n实用【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金属材料、合成材料、金属活动性顺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选择题8、【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少,故B错误;C、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C正确;D、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控制t2℃时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档\n实用 9、【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分析】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利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利用pH试纸或pH计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通常情况下,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都不支持燃烧.【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把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该选项方案不正确;B、除去固体氯化钾中少量的二氧化锰时,加水溶解后,过滤可以除去二氧化锰,蒸发可以得到氯化钾固体,该选项方案正确;C、滴放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是不能判断溶液的酸碱度,该选项方案不正确;D、因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时,都熄灭,无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案不正确.故选: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文档\n实用 10、【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32g﹣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丙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丙和丁,生成物是甲,是化合反应.【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32g﹣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丙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丙和丁,生成物是甲,是化合反应.故乙中含有甲、丁中的所有元素.A.因为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正确;B.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正确;C.故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28:20=7:5.错误;D.参加反应的丙、丁质量比为8:20=2:5;错误;故选:CD.【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文档\n实用 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醇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有氧气,属于单质,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每4个分子变成了5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对微观示意图的认识,根据化学式可以确定分子中原子个数,可以确定元素质量比. 12、【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根据元素的名称判断元素的类别,则“钛”为金属元素;由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阳离子.文档\n实用【解答】解:A、钛的名称中含有“钅”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小于2个,所以是金属元素,故正确;B、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中子数不是22,故错误;C、在TiO2中,由于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推出钛的化合价是+4价,故正确.D、由钛子原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48,故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精氨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精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精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6):(1×14)=36:7,故错误;文档\n实用D.精氨酸(化学式是C6H14O2N4)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4):(16×2):(14×4)=72:14:32:5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测硬度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测密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测导电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测酸碱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文档\n实用15、【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焚烧香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16、【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题意,选择的能量转化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即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蓄电池放电,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正确.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C、水力发电,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D、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故选:A.文档\n实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应发生相应的化学变化来产生能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解答】解:A、用铝作导线利用了铝的物理性质导电性.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吸附作用.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D. 18、【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A、碾米的过程,米还是米,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物质都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文档\n实用C、洗菜是将菜清洗干净,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离,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酿酒过程发生了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19、【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天然气燃烧能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B、铜制品锈蚀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共同作用,所以能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错;C、太阳能热水器烧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属于物理变化,所以不能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D、铁矿石炼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所以能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C. 20、【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文档\n实用【解答】解:A、磨豆成浆的过程中分离出豆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剪纸成花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酿谷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雕石成像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1、【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能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易挥发,描述的是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文档\n实用22、【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风力发电过程中只是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3、【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湿法冶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燃煤发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甘蔗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文档\n实用 24、【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谷物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米饭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5、【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火山爆发的过程中岩浆中含有的硫等发生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融雪洪水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房屋倒塌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山体雪崩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文档\n实用故选A. 26、【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的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的电解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胆矾的研碎、胆矾的溶解的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器变“红”的过程中实质上是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铜器变“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27、【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文档\n实用【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桂花飘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粮食酿酒、生铁炼钢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D、粉碎石块、盐酸挥发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8、【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钢丝用作导线是利用钢丝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金刚石划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正确;D、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C. 文档\n实用29、【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汽油洗涤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30、【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利用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错误;C、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焦炭用于炼铁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文档\n实用 31、【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燃气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消毒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32、【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谷物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米饭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文档\n实用故选D.33、【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小苏打与胃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液氢作火箭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炼铁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34、【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的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盐酸用于除铁锈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盐酸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文档\n实用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碳酸氢钠、干冰、盐酸、熟石灰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5、【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苹果腐烂,有机物被微生物作用生成其他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故A为化学变化;B、榨取果汁,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故B为物理变化;C、面包发霉,有机物被微生物作用生成其他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故C为化学变化;D、菜刀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故D为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36、 A37、【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文档\n实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车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8、【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饭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文档\n实用故选A. 39、【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绳锯木断、花香四溢、烟消云散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铁锈是新物质.【解答】解: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酸盐反应,属于发生化学变化;B.苹果能释放出乙烯,乙烯与香蕉、柿子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成熟;C.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洁厕灵中的酸能与顽渍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故选C. 40、【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浑浊河水沉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柠檬风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文档\n实用C、糯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制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