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7 MB
  • 2021-05-10 发布

简洁人教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及近五年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分析

  • 1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声学 光学 热学 力学 电学 磁学 ‎2011-2015吉林省中考真题26*5=130道考点分布规律及重点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9道)‎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4道)‎ 第2节 运动的描述(3道)‎ 第3节 运动的快慢(2道)‎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7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道)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 第3节 声的利用(1道)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道) ‎ 第三章 物变态化(14道)‎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5道)‎ 第3节 汽化和液化(5道)‎ 第4节 升华和凝华(4道)‎ 第四章 光现象(11道)‎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 第2节 光的反射(2道)‎ 第3节 平面镜成像(5道)‎ 第4节 光的折射(4道)‎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8道)‎ 第1节 透镜(1道)‎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道)‎ 第4节 眼睛和眼镜(4道)‎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6道)‎ 第1节 质量 (1道) 第2节 密度 (2道)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2道)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道) ‎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12道)‎ 第1节 力(5道)‎ 第2节 弹力(1道)‎ 第3节 重力(6道)‎ 第八章 运动和力(7道)‎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3道)‎ 第2节 二力平衡(1道)‎ 第3节 摩擦力(3道)‎ 第九章 压强(9道)‎ 第1节 压强(3道)‎ 第2节 液体的压强(1道)‎ 第3节 大气压强(3道)‎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道)‎ 第十章 浮力(3道)‎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3道)‎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3道)‎ 第1节 功(1道)‎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1道)‎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1道)‎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7道)‎ 第1节 杠杆(3道)‎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4道)‎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12道) ‎ 第1节 分子热运动(3道)‎ 第2节 内能 (5道)‎ 第3节 比热容 (4道)‎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 第1节 内能的利用 ‎ 第2节 热机 第3节 热机效率 第十五 电流和电路(6道)‎ 第1节 电荷 摩擦起电(3道) ‎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1道)‎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2道)‎ 第4节 电流的强弱 ‎ 第5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1道) ‎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 第3节 电阻 (1道)‎ 第4节 变阻器 ‎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 第1节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3道) ‎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7道)‎ 第3节 电阻的测量(3道)‎ 第十八章 电功率(11道)‎ 第1节 电能 第2节 电功率(6道) ‎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道)‎ 第4节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5道)‎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6道) ‎ 第1节 家庭电路(3道)‎ 第2节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3道)‎ 第二十章 电与磁 (6道)‎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3道)‎ 第2节 电生磁 (2道)‎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1道)‎ 第5节 磁生电 ‎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3道)‎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2道)‎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道)‎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道) ‎ 第1节 能源家族 ‎ 第2节 核能 ‎ 第3节 太阳能 ‎ 第4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5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道)‎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4道)‎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2011中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一位中小学生质量约为‎500g C.人体感觉最叙适的温度约为‎37℃‎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2012中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数剧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c )‎ A、中学生脚的长度为‎50cm B、中学生的体重为50N(500N)‎ C、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D/人在正常呼吸时肺内的气压约为108pa ‎【2012中考】4、铅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品,对于一支新的普通木制铅笔,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C)‎ ‎ A、它的重力是1N B、它的体积是1dm3‎ ‎ C、它的长度是‎18cm D、它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是1.25×104Pa ‎【2013中考】1.(2分)(2013•吉林)下列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数值是( c )‎ ‎ ‎ A.‎ 广州市去年冬季的最低气温约﹣‎10℃‎(0度)‎ B.‎ 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20min(5min)‎ ‎ ‎ C.‎ 普通房门的高度约‎2m D.‎ 一本九年级物理书的重量约10N(2N)‎ 考点:‎ 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解答:‎ 解:‎ A、广州市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上.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在5mi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普通房门的高度大约是楼层高度的三分之二,在‎2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0.2kg×10N/kg=2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015中考】5.(2分)(2015•吉林)下列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 ‎ A.‎ 台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 ‎ ‎ B.‎ 教室内最高气温约为‎50℃‎(37)‎ ‎ ‎ C.‎ 试卷的宽度约为30dm(20-25)‎ ‎ ‎ D.‎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0.5)‎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电功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利用家庭电路电压工作的台灯,额定电压等于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故A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教室中最高气温与体温差不多,在‎37℃‎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试卷的宽度比‎20cm大一些,在‎30cm=3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体积在‎500cm3左右,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二、运动的描述(3道)‎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不能为自身,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011中考】15、如图7所示,‎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车由长春开往吉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km/h,全程约为‎110km,全程运行时间大约是 0.55h(33min) ;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 列车(自己,座椅) 为参照物。‎ ‎【2012中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D)‎ ‎ A、路灯 B、路边的树木 ‎ C、小明 D、驶来的校车 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8分)‎ ‎【2013中考】7.(2分)(2013•吉林)‎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在“神舟十号”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 运动 的;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直播画面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送的.‎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信息的传递;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电磁波也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神舟十号”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神舟十号”是运动的;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直播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送的.‎ 故答案为:运动;电磁波.‎ 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空间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号的.‎ 三、运动的快慢(2道)‎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匀速运动关系图像 ‎(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 (3)加速直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 ‎【2014中考】9.(2分)(2014•吉林)如图所示,汽车通过高速公路ETC通道时,不停车也能缴费通过,如果通道长是‎15m,车速是‎3m/s,汽车通过通道的时间是 5 s;该汽车以 ETC通道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根据v= 求出通过通道的时间;‎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 解:(1)∵v= ‎ ‎∴汽车通过通道的时间t= = =5s;‎ ‎(2)该汽车相对于ETC通道来说,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5;ETC通道.‎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和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2015中考】6.(2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 ‎ A.‎ B.‎ C.‎ D.‎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衡于时间轴的直线,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分析图示图象,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A是s﹣t图象,图线平行于时间轴,物体静止.不符合题意;‎ B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做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D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的速度增加,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与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4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011中考】9、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 空气 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 噪声 。‎ ‎【2012中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噪声 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 振动 产生的。‎ ‎【2013中考】8.(2分)(2013•吉林)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振动 产生并通过 空气 传入考生耳中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解: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并通过空气传入考生耳中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声现象重要的知识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2014中考】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8分)‎ ‎7.(2分)(2014•吉林)小明用吉他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吉他弦 振动 发出声音;小明戴上近视镜后看清了乐谱,近视镜片是 凹 透镜.‎ 考点: 声音的产生;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声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解答: 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产生美妙的声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停止振动,所以声音消失了;‎ 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振动;凹.‎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认识和了解;需要清楚的是: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六、声音的利用(1道)‎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2015中考】4.(2分)(2015•吉林)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 ‎ A.‎ 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 铃声能传递能量 ‎ ‎ C.‎ 铃声属于噪声 D.‎ 铃声能传递信息 考点:‎ 声与信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道)‎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2011中考】9、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 空气 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 噪声 。‎ ‎【2012中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噪声 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 振动 产生的。‎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熔化过程:‎ ‎(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 ‎(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 ‎(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 凝固过程:‎ ‎(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 ‎(5)EF 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6)FG 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012中考】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粘”字表述一些现象,例如:用干毛巾擦镜子,会有很多“毛毛”粘在镜子上;用湿毛巾擦冰箱的冷冻室,湿毛巾会粘在冰箱上。前者属于 ‎ ‎ 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后者是由于水的凝固造成的。‎ ‎【2012中考】24、根据图15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 热,温度却保持在‎0 ℃‎不变,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 液 态。‎ 时间/min 温度/℃‎ ‎1 2 3 4 5 6‎ ‎6 4 2 ‎‎0 -2 -4‎ 图15‎ ‎【2014中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2分)(2014•吉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  A. 行人呼出“白气”B. 河水结冰 C. 冰冻的衣服变干 D. 地面结霜 ‎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 解答: 解:A、行人呼出“白气”,是液化现象;‎ B、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C、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 D、地面结霜,是凝华现象.‎ 故选B. ‎ 点评: 解决此类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际分析题目,要结合物态变化现象进行分析,物态清,变化明.‎ ‎【2014中考】24.(4分)(2014•吉林)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 ‎50 ‎℃;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温度 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 4 min;第4min时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 ‎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 ‎(3)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 解答: 解: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从图象上看,有一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且熔点为‎50℃‎;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该晶体从第2分钟开始熔化,到第6分钟熔化完毕,熔化时间为4min,在第4min时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50;温度;4;固液共存.‎ 点评: 此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和晶体的熔化过程.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 ‎ ‎【2015中考】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 ‎18.(2分)(2015•吉林)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很快就干);‎ 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晾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晾晒衣服要晾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比蒸发剧烈;‎ ‎4、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压缩体积(生活中、生产中、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2011中考】21、如图10所示,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的气球,然后摆动 气球或給气球扇风,会观察到气球的体积明显缩小。请用相关的物 理知识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21.增大酒精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酒精的蒸发(1分)‎ 蒸发吸热温度降低(1分)‎ ‎【2012中考】13、如图5所示,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汽化 成水蒸气,又遇冷液化 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2013中考】22.(3分)(2013•吉林)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温度计 .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为合理缩短实验时间, 乙 组应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探究水的沸腾,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所以需要用到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来测量时间;‎ 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根据图象分析甲组、乙组的水的质量的差别,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解: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所以应用到温度计;‎ 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甲乙两组的沸点相同,乙组加热用的时间较长,所以乙组水的质量较大,应减少乙组的水量.‎ 故答案为:温度计;温度保持不变;乙.‎ 点评:‎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此实验中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所以需要用到温度计和秒表,同时还考查了影响沸腾时间的因素之一水的质量,解决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判断出哪组的水的质量更大.‎ ‎【2014中考】8.(2分)(2014•吉林)过端午节时,妈妈煮了很多鸡蛋,小明发现过了一会儿鸡蛋表面变干了,这是因为水 吸收  热量发生汽化;小明估测每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  g  .‎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质量的估测.‎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2)估测能力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对不太熟悉的事物,要凭已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合理的估测,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解答: 解:鸡蛋表面变干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吸收热量;‎ ‎2个鸡蛋所受重力约1N,质量约为‎100g,一个鸡蛋约‎50克.‎ 故答案为:吸收;g.‎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体变化中对热量的要求和质量估测;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勤总结,培养热爱生活,科学探究的习惯.‎ ‎ ‎ ‎【2015中考】24.(3分)(2015•吉林)在探究水的沸点实验中,小丽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水面上方的气压 低于 标准大气压.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 撤掉酒精灯 ,再观察水是否沸腾.‎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解答:‎ 解:‎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此时液面上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要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 故答案为:98;低于;撤掉酒精灯.‎ 点评:‎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要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且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雾凇、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2011中考】24、如图15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 升华 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凝华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 放出 热量。‎ ‎【2013中考】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6分)‎ ‎18.(2分)(2013•吉林)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室外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人的脸上,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凝华,霜、雪、树挂、雾凇等都是凝华现象.‎ 解答:‎ 答: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人的脸上,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要求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 ‎ ‎【2015中考】2.(2分)(2015•吉林)下列过程中,属于液化的是(  )‎ ‎ ‎ A.‎ 积水干涸 B.‎ 大雾弥漫 C.‎ 千里冰封 D.‎ 霜满枝头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积水干涸,是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大雾弥漫,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千里冰封,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霜满枝头,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 ‎【2015中考】18.(2分)(2015•吉林)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解答:‎ 解:‎ 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七、云、雨、雪、雾、露、霜、“白气”的形成 ‎1、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 ‎2、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 ‎3、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 ‎4、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 ‎5、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液化)‎ ‎6、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雾凇(凝华)‎ ‎7、 “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液化)‎ ‎【2010中考】3、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华(气成冰)‎ 冷冻室内的空气湿度比较大,而冰箱里的蒸发器的温度却比较低,所以冷藏室的水气会凝聚到后壁而结成冰。 2、冷藏室温度下降后,冷藏室后壁的冰会融化成水而通过排水孔流出。而冰箱排水孔堵塞或者设置模式不对,造成水流不畅或者冰未融化完全,就会出现冰箱冷藏室结冰的现象。 3、冰箱关的不严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所致。‎ 第四章 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一、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 ‎2、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2010中考】2、如图1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B )‎ ‎【2011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2题6分,第23题5分、第24题3分,第25题5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2、1)请在图11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 2)请在图12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3)请在图13中标出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2012中考】11、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 ‎ 反射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3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2012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24题各3分、第25题4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1、(1)请在图10中画出海豚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2)请在图11中标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A点时的光的传播方向;‎ G ‎ (3)根据图12中的电流方向,分别在方框中填入电流表或电池使两灯都发光。‎ A ‎【2013中考】23.(2分)(2013•吉林)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 B 蜡烛和D蜡烛.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该蜡烛也无法在桌面上与D蜡烛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关完全重合.‎ 解答:‎ 解:(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所以选择B蜡烛.‎ ‎(2)玻璃板竖直放置时,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才能完全重合,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该蜡烛也无法在桌面上与D蜡烛的像重合,原因可能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故答案为:B;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点评:‎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2014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23题各2分,第24题4分,第25-26题各5,共24分)‎ ‎21.(6分)(2014•吉林)(1)如图1所示,请画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所受到的力;‎ ‎(2)如图2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如图3所示,请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 ‎ 考点: 力的示意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①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西瓜,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即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③放在磁体周围的小磁针自由静止时,相互靠近的一定是异名磁极.由此可以利用小磁针的NS极来确定螺线管的NS极,进而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解答: 解:①过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等长的线段,分别表示重力和支持力,分别用符号G和F表示,如图1所示;‎ ‎②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所示;‎ ‎③小磁针的右端S极靠近电磁铁的左端,所以电磁铁的左端与小磁针的右端是异名磁极,则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根据螺线管的NS极,结合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如图3所示.‎ ‎ ‎ 点评: ①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是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②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③安培定则共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线圈绕向、磁场方向,告诉其中的两个可以确定第三个.其中磁场的方向往往与小磁针的NS极或磁感线的方向联系在一起,而电流方向经常与电源的正负极联系起来.‎ ‎ ‎ ‎【2015中考】1.(2分)(2015•吉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b )‎ ‎ ‎ A.‎ 立竿见影 B.‎ 黑板反光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 考点:‎ 光的反射.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③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 解: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竿挡住了光而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属于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2015中考】23.(3分)(2015•吉林)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室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择 茶色玻璃板 来代替平面镜;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大小 关系;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 距离 关系.‎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 ‎(2)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解答:‎ 解:(1)茶色玻璃比较暗,使用透明玻璃板相对于使用茶色玻璃板,成像更清晰,更容易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 ‎(2)实验时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故答案为:茶色玻璃板;大小;距离.‎ 点评:‎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六、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在空气中的角度最大,在水中的角度次之,在玻璃中的角度最小。(利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大小来判断)‎ ‎3、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7、折射是发生在两种介质当中 ‎【2012中考】2、如图1所示,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是(B)‎ ‎【2014中考】2.(2分)(2014•吉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 ‎  A. 池水变“浅” B. 水中倒影 C. 小孔成像 D. 墙上手影 ‎ 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有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及影子等1;‎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3)平面镜成像时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答: 解:A、池水变“浅”是水中反射的光经水、空气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 ‎【2015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21.(6分)(2015•吉林)(1)请在图1中画出蜗牛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请在图2中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3)请在图3的方框中正确填入开关和灯泡的符号.‎ 考点:‎ 重力示意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家庭电路的连接.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2)首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然后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可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2)做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要画箭头等细节,若告诉了入射角的大小,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013中考】10.(2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不透明的容器中 有一只铁制玩具青蛙,人的眼睛在S位置时刚好看不到青蛙,这是 光沿直线传播 的缘故;向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眼睛就能够看到青蛙了,这是 光的折射 造成的.‎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要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水中的物体“升高”了.‎ 解答:‎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青蛙反射的光线不能到达S位置,人看不到青蛙;‎ 向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青蛙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下)偏折,‎ 折射光线到达S处,进入人的眼睛,因此眼睛能够看到青蛙.‎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折射的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 ‎ 八、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经过折射)‎ ‎4、色光的三原色 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九、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电视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 ‎2、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从而吸收钙元素(小孩多晒太阳),荧光作用(验钞)‎ ‎【2015中考】7.(2分)(2015•吉林)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是 并 联的;遥控器通过发出 红外线 对投影仪进行操控.‎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红外线.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并联的各电路元件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答:‎ 解:(1)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2)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投影仪的控制的.‎ 故答案为:并;红外线.‎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和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 ‎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 ‎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 ‎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 ‎ ‎【2013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3分,第23题2分,第24-25题各4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1.(6分)(2013•吉林)(1)图1是用螺丝刀撬开桶盖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 ‎(2)完成图2所示的光路图;‎ ‎(3)如图3所示,请在a点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大头针下端的磁极名称.‎ 考点:‎ 力臂的画法;透镜的光路图;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 ‎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2)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3)电流从正极出来,经滑动变阻器、大头针回到负极,利用导线的绕向和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定则确定大头针下端的磁极名称.‎ 解答:‎ 解:(1)过支点O作出动力F1的垂线,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 ‎(2)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电流从正极出来,经滑动变阻器、大头针回到负极,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让右手握住大头针,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指示大头针的N极,即大头针下端为N极.‎ 如图所示:‎ 点评:‎ 此题考查力臂的画法,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安培定则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综合作图题.‎ 四、透镜应用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五、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种类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5‎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4‎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 v=‎‎2f 测量焦距 ‎3‎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 v﹥‎‎2f 投影仪 ‎2‎ u=f 不成像 ‎---------‎ ‎----------‎ ‎1‎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2011中考】10、图3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凸透镜 ,对光有 会聚 作用。‎ ‎【2012中考】23、如图14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 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幻灯机 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左)移动。‎ ‎【2014中考】23.(2分)(2014•吉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大于 ‎24cm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 、缩小的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大于‎24cm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大于;倒立.‎ 点评: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具体的应用.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信息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 六、透镜应用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2011中考】3、如图1所示,用照相机对左侧的景物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b )‎ ‎【2013中考】5.(2分)(2013•吉林)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b )‎ ‎ [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A.‎ 远视镜 凸透镜 B.‎ 近视镜 凹透镜 C.‎ 远视镜 凹透镜 D.‎ 近视镜 凸透镜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来源:www.shulihua.net数理化网]‎ 专题:‎ 压轴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解答:‎ 解: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为凹透镜.‎ 故选B.‎ 点评:‎ 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 ‎【2014中考】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8分)‎ ‎7.(2分)(2014•吉林)小明用吉他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吉他弦 振动 发出声音;小明戴上近视镜后看清了乐谱,近视镜片是 凹 透镜.‎ 考点: 声音的产生;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声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解答: 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产生美妙的声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停止振动,所以声音消失了;‎ 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振动;凹.‎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认识和了解;需要清楚的是: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显微镜和望远镜 ‎4、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5、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2015中考】10.(2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于 凸 透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 虚 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装水的水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的作用,实质是文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缘故.‎ 解答:‎ 解: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文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虚.‎ 点评:‎ 本题通过“透过水平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内容新颖,体现了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你知道什么时候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可用天平和台秤测量,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调节:‎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指针向分度盘左端偏斜,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指针向分度盘右端偏斜,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注意:要掌握如何通过指针来判断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判断是否调平了。‎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注意:要掌握什么顺序加砝码,怎么知道调平了?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注意:要掌握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或变小了测量值又会怎么变呢?‎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阅读117页)‎ ‎【2014中考】8.(2分)(2014•吉林)过端午节时,妈妈煮了很多鸡蛋,小明发现过了一会儿鸡蛋表面变干了,这是因为水 吸收 热量发生汽化;小明估测每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 ‎g .‎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质量的估测.‎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2)估测能力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对不太熟悉的事物,要凭已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合理的估测,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解答: 解:鸡蛋表面变干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吸收热量;‎ ‎2个鸡蛋所受重力约1N,质量约为‎100g,一个鸡蛋约‎50克.‎ 故答案为:吸收;g.‎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体变化中对热量的要求和质量估测;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勤总结,培养热爱生活,科学探究的习惯.‎ ‎ ‎ 二、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定义式:=‎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质量可用天平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V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注意:水在0至‎4℃‎时反常膨胀,即温度升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温度下降,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2013中考】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6.(5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质量是‎0.2kg,容积是5×10﹣‎4m3‎,杯子与桌面接触的面积是5×10﹣‎3m2‎.现将杯子中装满水,求:‎ ‎(1)杯子中水的质量;‎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g取10N/kg)‎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已知杯子的容积,利用m=ρV得到杯子中水的质量;‎ ‎(2)已知杯子和水的质量,可以得到总质量;已知总质量,利用公式G=mg得到总重力,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已知压力和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利用公式p=得到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 已知:V=5×10﹣‎4m3‎ ρ=1.0×‎103kg/m‎3 m0=‎0.2kg g=10N/kg S=5×10﹣‎‎3m2‎ 求:(1)m水=?(2)p=?‎ 解:‎ ‎(1)∵ρ=‎ ‎∴杯子中水的质量为m水=ρV=1.0×‎103kg/m3×5×10﹣‎4m3‎=‎0.5kg;‎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4×103Pa.‎ 答:(1)杯子中水的质量为‎0.5kg;‎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1.4×103Pa.‎ 点评:‎ 此题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之所以等于杯子重加水重,利用的是固体的特点之一:可以传递压力.‎ ‎ ‎ ‎【2014中考】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6.(5分)(2014•吉林)小明从水库中提取了体积是1×10﹣‎3m3‎的水的样本,这些水的质量是多少?当水库中水的深度是‎20m时,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根据ρ= 求出水的质量;‎ ‎(2)根据p=ρgh求出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解答: 已知:水的体积V=1×10﹣‎3m3‎,深度h=‎20m,g=10N/kg 求:水的质量m=?;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p=?‎ 解:(1)∵ρ= ‎ ‎∴水的质量m=ρV=1×‎103kg/m3×1×10﹣‎3m3‎=‎1kg;‎ ‎(2)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20m=2×105Pa.‎ 答:这些水的质量是‎1kg;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是2×105P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三、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利用m—V图像,可以求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1‎ ‎②利用量筒测量适量水的体积V1‎ ‎③将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得体积为V2‎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②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二是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1)①用天平测量装有适量液体的容器的质量m1‎ ‎ 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V ‎ 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容器的质量m2‎ ‎(2)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于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b.将空瓶内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c.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2012中考】25、在测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如图16甲所示),小石 的质量是‎24 g,再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如图16乙所示),测小石块的密 度ρ1 = ‎2.4 g/cm3;小丽做实验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小石 块的质量,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为ρ2 ,则ρ2 大于 (>)ρ1。‎ ‎【2013中考】25.(4分)(2013•吉林)为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塑料块的重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其放入装有60mL该液体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乙所示,则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 0.9 N,液体的密度为 0.9×‎103 kg/m3.若想测定塑料块的密度,还需测出 塑料块的体积 ,请写出测量该物理量的下一步操作: 将塑料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液面到达的刻度 .‎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 压轴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图甲读出塑料块的重力,注意分度值,根据漂浮时F浮=G得知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2)根据图乙结合液体的体积,得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根据ρ液=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根据公式ρ=,还需测出塑料块的体积,掌握测量漂浮物体体积的方法:可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或用石块等密度大的物体与其捆在一起将其坠入水中;‎ 解答:‎ 解:由图甲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所以甲的重力为0.9N;‎ 塑料块漂浮在液体中,所以F浮=G=0.9N;‎ 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0ml,所以量筒的读数为160ml,所以V排=160ml﹣60ml=100ml=‎100cm3由F浮=ρ液gV排得,ρ液===0.9×‎103kg/m3根据测力计的重力可计算出其质量,根据ρ=,还需测出塑料块的体积,由于塑料块漂浮,所以应用针将塑料块全部按在水中,读出量筒中液面到达的刻度.‎ 故答案为:0.9;0.9×103;塑料块的体积;将塑料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液面到达的刻度.‎ 点评:‎ 此题是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考查了测力计、量筒的读数及密度公式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应用,涉及到了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的知识.‎ 五、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物质,可以求物体的质量、体积。利用天平可以间接地测量长度、面积、体积。利用刻度尺,量筒可以间接地测量质量。‎ ‎【2015中考】26.如图17所示,小明利用量筒巧妙地测出了小茶杯的密度。‎ ‎ A.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 漂浮 水面,稳定后读出水面 ‎ 对应的刻度值为Va ;1分[来源:学*1分科*网]‎ ‎ B.再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 沉没 水中,稳定后读出水 面对应刻度值为Vb ;1分 ‎ C.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c ;‎ ‎ 上述操作的合理顺序为 cab ; 1分 ‎ ‎ 小茶杯密度的表达式:ρ = 2分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011中考】5、小轩坐在船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船前进时,小轩相对于船是运动的, B、停止划桨时船会立即停止 C、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小轩对船的压力和船对小轩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012中考】20、如图9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相反地方向用力拉动绳子。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等)‎ ‎【2013中考】2.(2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b)‎ ‎ ‎ A.‎ 手拉开弓 B.‎ 运动员罚点球 C.‎ 人压弯跳板 D.‎ 熊猫拉弯竹子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 解:A、手拉开弓,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运动状态不变,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罚点球,足球受到脚的作用,由静止变成了运动,即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C、人压弯跳板,人对跳板的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不符合题意.‎ D、熊猫拉弯竹子,熊猫对竹子的力了竹子的形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2014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23题各2分,第24题4分,第25-26题各5,共24分)‎ ‎21.(6分)(2014•吉林)(1)如图1所示,请画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所受到的力;‎ ‎(2)如图2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如图3所示,请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 ‎ 考点: 力的示意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①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西瓜,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即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③放在磁体周围的小磁针自由静止时,相互靠近的一定是异名磁极.由此可以利用小磁针的NS极来确定螺线管的NS极,进而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解答: 解:①过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等长的线段,分别表示重力和支持力,分别用符号G和F表示,如图1所示;‎ ‎②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所示;‎ ‎③小磁针的右端S极靠近电磁铁的左端,所以电磁铁的左端与小磁针的右端是异名磁极,则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根据螺线管的NS极,结合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如图3所示.‎ 点评: ①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是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②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③安培定则共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线圈绕向、磁场方向,告诉其中的两个可以确定第三个.其中磁场的方向往往与小磁针的NS极或磁感线的方向联系在一起,而电流方向经常与电源的正负极联系起来.‎ ‎ ‎ ‎【2015中考】20.(2分)(2015•吉林)冬季滑雪成为吉林省旅游的品牌项目.请写出滑雪时涉及到的两个力学知识.‎ 考点:‎ 物理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1)滑雪运动员利用雪橇从雪山上快速滑下后在雪地上留下雪橇的划痕;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滑雪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滑雪运动员滑行到终点停止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点评:‎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时关键是结合题意,联系所学知识,找到解题思路.‎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2011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2题6分,第23题5分、第24题3分,第25题5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2、1)请在图11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 2)请在图12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3)请在图13中标出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011中考】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7、如图8所示,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站在漂浮于水面的木 筏上,木筏的体积为‎0.4m3‎,木筏的密度为0.6×‎103kg/m3,‎ ‎(g=10N/kg)‎ 求:1)木筏的重力 2)木筏排开水的体积 ‎【2012中考】17、一座长方体花岗岩石碑,质量为4.2×‎103kg,底面积为‎0.5m2‎。求:(1)石碑受到的重力;(2)石碑对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解:(1)G = mg = 4.2×‎103kg×10N/kg = 4.2×104N ‎ (2)p = F/S = G/S = 4.2×104N/‎0.5m2‎ = 8.4×104pa ‎【2012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24题各3分、第25题4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1、(1)请在图10中画出海豚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2)请在图11中标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A点时的光的传播方向;‎ ‎ (3)根据图12中的电流方向,分别在方框中填入电流表或电池使两灯都发光。‎ G A ‎【2013中考】14.(2分)(2013•吉林)如图是小明设计的“电子水平仪”.若将水平仪放置到倾斜的平台上,由于重锤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金属丝就会与中央有孔的金属板接触,电路接通,铃响灯亮.在该电路中,电铃与电灯是 串 联的.‎ 考点:‎ 重力的方向;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 压轴题;电流和电路;重力、弹力、摩擦力.[来源:数理化网]‎ 分析:‎ ‎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②用电器互相影响,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同有同无,这种连接方式是串联.‎ 解答:‎ 解:①若将水平仪放置到倾斜的平台上,由于重锤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金属丝就会与中央有孔的金属板接触;‎ ‎②电路接通,铃响灯亮,由图知,电铃和电灯是串联的.‎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串.‎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重力的方向和电路的连接方式.需要清楚的是:“铃响灯亮”并不是串联的根本特征,互相影响才是本质.‎ ‎【2015中考】17.(5分)(2015•吉林)“雪龙号”破冰船执行某次任务时,船体质量为1.8×‎107kg,匀速前行‎600m,受到的阻力1.5×106N.求:‎ ‎(1)“雪龙号”船体受到的重力;‎ ‎(2)“雪龙号”克服阻力做的功.(g取10N/kg)‎ 考点:‎ 重力的计算;功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已知质量m,由G=mg可以求出“雪龙号”的重力.‎ ‎(2)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答:‎ 解:(1)“雪龙号”的重力:‎ G=mg=1.8×‎107kg×10N/kg=1.8×108N;‎ ‎(2)“雪龙号”克服阻力做功:‎ W=fs=1.5×106N×‎600m=9×108J;‎ 答:(1)“雪龙号”船体受到的重力为1.8×108N;‎ ‎(2)“雪龙号”克服阻力做的功为9×108J.‎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重力与克服阻力做的功,应用G=mg、W=Fs即可正确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2015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21.(6分)(2015•吉林)(1)请在图1中画出蜗牛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考点:‎ 重力示意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家庭电路的连接.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首先找出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在粽子悬挂线圆的圆心上;然后确定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最后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解答:‎ 解:(1)大致找出蜗牛的重心,过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 点评:‎ ‎(1)力的示意图是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第八章 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2010中考】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 B.使用杠杆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 C.匀速下落的降落伞动能逐渐增大 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012中考】22、如图所示,用手指快速地把小卡片向前弹出,小卡片的运动状态 发生了改变,但夹子由于具有惯性 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落入杯中。请你写出这一物理知识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泼水 (扔东西)等。‎ 时间/min 温度/℃‎ ‎1 2 3 4 5 6‎ ‎6 4 2 ‎‎0 -2 -4‎ 图15‎ ‎【2013中考】20.(2分)(2013•吉林)洗完手后若没有毛巾,人们通常会快速甩动手来减少手上的水.请你用学过的力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简答题;压轴题;运动和力.‎ 分析:‎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 解:‎ ‎①手上的水变干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惯性.当手甩动时,手停止运动,而水珠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就会离开人手;‎ ‎②原因之二是由于蒸发.当手甩动时,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 点评:‎ 本题考查惯性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2014中考】4.(2分)(2014•吉林)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A)‎ ‎  A.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B. 守门员抓住飞来的足球 ‎  C. 运动员撑杆跳高时撑杆变弯 D. 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 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生活中有的利用惯性,有的是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 解答: 解: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利用了惯性,这样会跳得更远.符合题意.‎ B、守门员抓住飞来的足球,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C、运动员撑杆跳高时撑杆变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才能向前运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也能更好的防止它带来的危害.‎ ‎ ‎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平衡力(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没有时间关系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不受外力 静止状态 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合力为零) 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情况 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改变 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合力不为零) 运动方向改变(拐弯)‎ ‎【2015中考】22.(3分)(2015•吉林)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所示,必须沿 水平 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 拉 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 2 N.‎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应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在进行测力计的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 解答:‎ 解:实验中,必须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由图知,测力计的示数为2N,所以f=F=2N.‎ 故答案为:水平;拉;2.‎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这也是间接测量摩擦力大小时应注意的问题,要熟练掌握.‎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2011中考】19、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并说出理由。‎ ‎【2013中考】13.(2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吸盘由于受到 大气压 的作用会紧紧“吸附”在墙壁上;又由于吸盘与墙壁间有 摩擦力 ,所以即使在吸盘挂一定的物体,吸盘也不会脱落.‎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塑料吸盘是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当重物拉挂钩时,拉力方向向下,阻碍其向下的力应该是向上的,而不是大气的压力,是吸盘与墙面的摩擦力使其能承受一定的拉力.‎ 解答:‎ 解:使用塑料吸盘时,先挤走里边的空气,使其内部近似真空,气体压强非常小,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就把它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 大气压强非常大,所以对挂钩产生的压力也很大,使挂钩与墙面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向上,是它的作用使挂钩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不脱落.‎ 故答案为:大气压;摩擦力.‎ 点评:‎ 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面上,但大气压方向朝向墙面,物体对挂钩的拉力朝下,因此,是摩擦力的作用与拉力相互平衡.‎ ‎【2014中考】5.(2分)(2014•吉林)如图所示,能够减小摩擦的方法是( C )‎ ‎ ‎ A. 轮胎表面有花纹 B. 瓶盖上有条纹 C. 箱子下面安装滑轮 D. 鞋底面凹凸不平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 解:A、轮胎表面有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不符合题意;‎ B、瓶盖上有条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不符合题意;‎ C、箱子下面安装滑轮,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的,符合题意;‎ D、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2012中考】17、一座长方体花岗岩石碑,质量为4.2×‎103kg,底面积为‎0.5m2‎。求:(1)石碑受到的重力;(2)石碑对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解:(1)G = mg = 4.2×‎103kg×10N/kg = 4.2×104N ‎ (2)p = F/S = G/S = 4.2×104N/‎0.5m2‎ = 8.4×104pa ‎【2013中考】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6.(5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质量是‎0.2kg,容积是5×10﹣‎4m3‎,杯子与桌面接触的面积是5×10﹣‎3m2‎.现将杯子中装满水,求:‎ ‎(1)杯子中水的质量;‎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g取10N/kg)‎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已知杯子的容积,利用m=ρV得到杯子中水的质量;‎ ‎(2)已知杯子和水的质量,可以得到总质量;已知总质量,利用公式G=mg得到总重力,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已知压力和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利用公式p=得到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 已知:V=5×10﹣‎4m3‎ ρ=1.0×‎103kg/m‎3 m0=‎0.2kg g=10N/kg S=5×10﹣‎‎3m2‎ 求:(1)m水=?(2)p=?‎ 解:‎ ‎(1)∵ρ=‎ ‎∴杯子中水的质量为m水=ρV=1.0×‎103kg/m3×5×10﹣‎4m3‎=‎0.5kg;‎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4×103Pa.‎ 答:(1)杯子中水的质量为‎0.5kg;‎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1.4×103Pa.‎ 点评:‎ 此题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之所以等于杯子重加水重,利用的是固体的特点之一:可以传递压力.‎ ‎ ‎ ‎【2014中考】26.(5分)(2014•吉林)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 ‎(3)对比 甲丙 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 不正确,因为存在两个变量 .‎ 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可以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是否明显;‎ ‎(2)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应保持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大小;‎ 解答: 解:(1)力可以改变海绵的形状,通过海绵凹陷程度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2)图甲乙,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由图可知甲丙两图符合.‎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控制受力面积不变,同时改变了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存在两个变量.‎ 故答案为:‎ ‎(1)海绵凹陷程度;‎ ‎(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丙;‎ ‎(4)不正确,因为存在两个变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有关压强的计算,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 ‎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3)检查:当摁压橡皮膜时,U型管内液面无明显变化,则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其装置 ‎【2014中考】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6.(5分)(2014•吉林)小明从水库中提取了体积是1×10﹣‎3m3‎的水的样本,这些水的质量是多少?当水库中水的深度是‎20m时,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根据ρ= 求出水的质量;‎ ‎(2)根据p=ρgh求出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解答: 已知:水的体积V=1×10﹣‎3m3‎,深度h=‎20m,g=10N/kg 求:水的质量m=?;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p=?‎ 解:(1)∵ρ= ‎ ‎∴水的质量m=ρV=1×‎103kg/m3×1×10﹣‎3m3‎=‎1kg;‎ ‎(2)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20m=2×105Pa.‎ 答:这些水的质量是‎1kg;水库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是2×105P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 ‎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2011中考】12、图5是人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瓶内气体的压强将 减小 ,气球在 大气压 的作用下体积比变大。‎ ‎【2013中考】13.(2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吸盘由于受到 大气压 的作用会紧紧“吸附”在墙壁上;又由于吸盘与墙壁间有 摩擦力 ,所以即使在吸盘挂一定的物体,吸盘也不会脱落.‎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塑料吸盘是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当重物拉挂钩时,拉力方向向下,阻碍其向下的力应该是向上的,而不是大气的压力,是吸盘与墙面的摩擦力使其能承受一定的拉力.‎ 解答:‎ 解:使用塑料吸盘时,先挤走里边的空气,使其内部近似真空,气体压强非常小,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就把它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 大气压强非常大,所以对挂钩产生的压力也很大,使挂钩与墙面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向上,是它的作用使挂钩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不脱落.‎ 故答案为:大气压;摩擦力.‎ 点评:‎ 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面上,但大气压方向朝向墙面,物体对挂钩的拉力朝下,因此,是摩擦力的作用与拉力相互平衡.‎ ‎【2014中考】19.(2分)(2014•吉林)小明要给同学们表演“空手吸盆”的魔术,他在表演时悄悄地把吸盘压在盆底,用手提起吸盆,就成功地把盆“吸”了起来.为什么吸盘能紧紧地吸在盆底?‎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表演时把吸盘压在盆底,盘内的空气被挤出,当外界压强大于内部压强时,大气压产生较大的压力作用在吸盘上.‎ 解答: 答:首先用力将吸盘紧压在盆底,将吸盘中的空气排出,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盆子上,用手提起吸盆,就成功地把盆“吸”了起来.‎ 点评: 利用大气压的关键是要保证物体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此题中,通过挤压排出了吸盘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2013中考】11.(2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蜡烛甲燃烧一会儿后会闻到蜡油味,这是 扩散 现象;把蜡烛甲与未点燃的蜡烛乙靠在一起,然后用吸管对着蜡烛乙的上方吹,会发现蜡烛乙被“吹”着了.这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小 的缘故.‎ 考点:‎ 扩散现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 ‎(2)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 解答:‎ 解:(1)蜡烛甲燃烧一会儿后,蜡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人们闻到蜡油味.‎ ‎(2)用吸管对着蜡烛乙的上方吹,乙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甲上方的压强大,大气压把甲的火苗压向乙上方,把乙点燃.‎ 故答案为:扩散;小.‎ 点评:‎ 本题是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问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015中考】11.(2分)(2015•吉林)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 大气压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时,灰尘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 小 的缘故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解答:‎ 解:(1)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 ‎(2)用吸尘器“吸”灰尘时,吸尘器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吸尘器外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灰尘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故答案为:大气压;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利用气压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 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称重法测量浮力: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 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 ,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V物 ,这时V物=V排+V露。‎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ρ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2011中考】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7、如图8所示,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站在漂浮于水面的木 筏上,木筏的体积为‎0.4m3‎,木筏的密度为0.6×‎103kg/m3,‎ ‎(g=10N/kg)‎ 求:1)木筏的重力 2)木筏排开水的体积 ‎【2014中考】14.(2分)(2014•吉林)如图所示,一个小球静止在水中,它所受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 ;如果剪断绳子后,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它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原来相比将 变小 .‎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简答题;浮力.‎ 分析: (1)小球受到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 ‎(2)剪断绳子后,小球上浮,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变化.‎ 解答: 解:(1)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小球原来静止在水中,剪断绳子后,小球漂浮在水面上,‎ 则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变小.‎ 故答案为:竖直向上;变小.‎ 点评: 本题考查浮力方向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知道小球上浮露出水面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2015中考】26.(5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量筒巧妙地测出了小茶杯的密度.‎ A.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 漂浮 水面,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a;‎ B.再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 浸没(沉入) 水中,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b;‎ C.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c;上述操作的合理顺序为 CAB ;‎ 小茶杯密度的表达式:ρ=.‎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测量小茶杯的密度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出小茶杯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即小茶杯的重力,小茶杯的体积等于小茶杯沉入水中后小茶杯与水的总体积u量筒内水的体积之差,最后根据小茶杯的体积求出小茶杯的密度.‎ 解答:‎ 解:利用量筒巧妙地测出了小茶杯的密度的过程是:‎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c;‎ 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漂浮水面,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a;‎ 再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沉入水中,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b;‎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茶杯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F浮=G茶杯=ρ水gV排=ρ水g(Va﹣Vc),‎ 小茶杯的体积V=Vb﹣Vc,‎ 所以小茶杯的密度ρ====.‎ 故答案为:漂浮;沉入;CAB;.‎ 点评:‎ 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原理计算密度.‎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F浮与G物的关系 ρ液与ρ物的关系 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上浮 F浮﹥G物 ρ液﹥ρ物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液﹤ρ物 ‎2.应用 ‎(1)轮船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m船+m满载时的货物 ‎(2)潜水艇 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称量法:F浮=G-F拉;‎ ‎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 ‎④平衡法:F浮=G物(悬浮或漂浮)‎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2013中考】15.(2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小丽用200N的拉力,把重量是320N的物体匀速提升‎3m,拉力做的功是 1200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80% .‎ 考点:‎ 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压轴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已知物重和提升高度,根据公式W=Gh可求有用功,已知动滑轮上绳子段数和拉力F,根据公式W=FS可求总功,机械效率η=×100%.‎ 解答:‎ 解:‎ 有用功W有用=Gh=320N×‎3m=960J,总功W总=FS=F2h=200N×2×‎3m=1200N,‎ η=×100%=×100%=80%.‎ 故答案为:1200;80%.‎ 点评:‎ 本题考查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公式的推导,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所学公式推导出自己解题所需要的公式,这是本题的难点.‎ ‎【2014中考】13.(2分)(2014•吉林)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物体提升‎2m,绳子末端所用的拉力是250N,那么拉力所做的功是 1000 J,如果适当增加物体的重力,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增大 .‎ ‎ ‎ 考点: 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s=2h,利用W=Fs求拉力做功;‎ ‎(2)通过分析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变化,可判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 解答: 解:‎ ‎(1)由图知,n=2,则s=2h=2×‎2m=‎4m,‎ 拉力做功W=Fs=250N×‎4m=1000J;‎ ‎(2)在使用同一滑轮组时,增加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增大了有用功,而额外功不变,所以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可知,其机械效率会增大.‎ 故答案为:1000;增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的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增大提升的物体重,二是减小额外功(克服摩擦、减轻动滑轮重)‎ ‎【2015中考】17.(5分)(2015•吉林)“雪龙号”破冰船执行某次任务时,船体质量为1.8×‎107kg,匀速前行‎600m,受到的阻力1.5×106N.求:‎ ‎(1)“雪龙号”船体受到的重力;‎ ‎(2)“雪龙号”克服阻力做的功.(g取10N/kg)‎ 考点:‎ 重力的计算;功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已知质量m,由G=mg可以求出“雪龙号”的重力.‎ ‎(2)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答:‎ 解:(1)“雪龙号”的重力:‎ G=mg=1.8×‎107kg×10N/kg=1.8×108N;‎ ‎(2)“雪龙号”克服阻力做功:‎ W=fs=1.5×106N×‎600m=9×108J;‎ 答:(1)“雪龙号”船体受到的重力为1.8×108N;‎ ‎(2)“雪龙号”克服阻力做的功为9×108J.‎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重力与克服阻力做的功,应用G=mg、W=Fs即可正确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二、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011中考】26、图17是小轩同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在实验中小轩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两个金属球从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探究金属球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质量 ‎ 的关系,他观察到两个杯口上方的纸都被砸破了,没有比较出两金属球重力势能的大小。为了能够从实验现象中比较出两金属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你将如何改进这个实验?‎ 改进方法 用橡皮泥(细沙,花泥和泡沫板)等 代替纸杯改进后的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用橡皮泥(细沙,花泥和泡沫板) 等的凹陷程度(形状变形) 来比较金属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2)单位:J。‎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2013中考】4.(2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小明从山坡上滑下的过程中(C )‎ ‎9‎ ‎ ‎ A.‎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 ‎ C.‎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D.‎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 解:小明从上坡上滑下,小明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故选C.‎ 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此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0;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实验中要多次试验的目的是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杠杆的应用 ‎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013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3分,第23题2分,第24-25题各4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1.(6分)(2013•吉林)(1)图1是用螺丝刀撬开桶盖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 ‎(2)完成图2所示的光路图;‎ ‎(3)如图3所示,请在a点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大头针下端的磁极名称.‎ 考点:‎ 力臂的画法;透镜的光路图;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 ‎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2)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3)电流从正极出来,经滑动变阻器、大头针回到负极,利用导线的绕向和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定则确定大头针下端的磁极名称.‎ 解答:‎ 解:(1)过支点O作出动力F1的垂线,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 ‎(2)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电流从正极出来,经滑动变阻器、大头针回到负极,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让右手握住大头针,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指示大头针的N极,即大头针下端为N极.‎ 如图所示:‎ 点评:‎ 此题考查力臂的画法,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安培定则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综合作图题.‎ ‎【2014中考】10.(2分)(2014•吉林)小明家的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的电功率大约是0.01kW,如果每天待机20h,电视机待机时所消耗的电能大约是 0.2 kW•h;为了更容易将插头从插座拔出来,在插头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此装置是 省力 杠杆.‎ ‎ ‎ 考点: 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杠杆的分类.‎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简单机械.‎ 分析: (1)知道电视机的待机功率和待机时间,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 ‎(2)根据图中装置使用时动力臂和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是等臂杠杆.‎ 解答: 解:(1)电视机待机时所消耗的电能:‎ W=Pt=0.01kW×20h=0.2kW•h;‎ ‎(2)由图可知,作用点在该装置与墙之间的接触点,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0.2;省力.‎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的计算和杠杆的分类,确定该装置使用时的作用点是关键.‎ ‎ ‎ ‎【2015中考】14.(2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支笔构成了一个 杠杆 ,可以轻松地举起很重的书,小指离支点越远,所用的力越 小 .‎ 考点:‎ 杠杆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杠杆是可以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分析解答.‎ 解答:‎ 解:杠杆是一根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由图可知,两支笔构成了一个杠杆;可以轻松地举起很重的书,‎ 当小指离支点越远,即动力臂增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可知,所用的力越小.‎ 故答案为:杠杆;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二、滑轮 ‎1.定滑轮 ‎(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绳子段数:“动奇定偶”。‎ 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 ‎(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U额 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有可能烧坏。(如果是灯泡,则表现为灯光极亮、刺眼、发白或迅速烧断灯丝);‎ ‎③U实=U额 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电灯泡上的“PZ220 ‎25”‎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25W。‎ 灯泡的亮度是由其所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的,与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无关。‎ 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越粗,功率越大。‎ 将这两个灯泡串联,额定功率大的,实际功率小;将这两个灯泡并联,额定功率大的,实际功率大。‎ 串并联电路P实与R大小的关系 项目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P实与R的关系 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小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灯泡发光亮度 实际电压大的P实越大,因此实际电压大的灯泡较亮 通过电流大的P实越大,因此通过电流大的灯泡较亮 电阻大的P实越大,因此电阻大的灯泡较亮 电阻小的P实越大,因此电阻小的灯泡较亮 串接上滑动变阻器的小灯泡,变阻器阻值增大时分压也大,小灯泡实际电压减小,小灯泡发光较暗 并接上滑动变阻器的电灯,由于并联电路中各部分互不干扰,所以通过小灯泡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小灯泡发光情况不变 ‎【2011中考】16、一台“220V120W”的新型液晶电视机,正常工作2h消耗的电能为 0.24kw.h ‎ ‎。不看电视时及时切断电源,减少待机时间可以达到 节约电能(省电) 的目的。‎ ‎【2011中考】18、如图9所示,灯L标有“6V3W”字样,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灯L正常发光,求:1)电阻R的阻值 ‎2)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 ‎【2012中考】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6、如图8所示,把20Ω的电阻R1和30Ω的电阻R2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 上。闭合开关后,求:(1)电流表的示数;(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解:(1)R1R2串联 R = R1 + R2 = 20Ω + 30Ω = 50Ω ‎ I = U/R = 6V/50Ω = ‎‎0.12A ‎ (2)P = UI = 6V×‎0.12A = 0.72W ‎15、图7为家庭中常用的电热水壶,右表列出了其部分技术参数,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4.55 A。请你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对电热水壶的使用提出一条合理建议:不用湿手触摸电热水壶的开关(等)。‎ ‎【2013中考】6.(2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在a,b间接一个“3V 1W“的小灯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图示位置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在a,b间换接一个“3V 1.5W“的小灯泡,欲使其正常发光,滑片P应(  )‎ ‎ ‎ A.‎ 向M移动 B.[来源:数理化网]‎ 向N移动 C.‎ 保持不动 D.‎ 无法实现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根据P=比较两灯泡的电阻关系判断灯泡更换后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进一步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直至灯泡正常发光即达到额定电压.‎ 解答:‎ 解:由P=可知,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更换灯泡后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I=,‎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两端的电压变大,‎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此时灯泡分得的电压小于3V,‎ 使灯泡正常发光,应使灯泡两端的电压再达到3V,即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滑片向M移动.‎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判断好更换电阻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是关键.‎ ‎【2013中考】17.(5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R1=20Ω,R2=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是‎0.3A.求:‎ ‎(1)R1两端的电压;‎ ‎(2)电阻R2消耗的功率.‎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1)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两端的电压;‎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求出电阻R2消耗的功率.‎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1)由欧姆定律可得,R1两端的电压:‎ U1=I1R1=‎0.3A×20Ω=6V;‎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阻R2消耗的功率:‎ P2====3.6W.‎ 答:(1)R1两端的电压为6V;‎ ‎(2)电阻R2消耗的功率为3.6W.‎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2014中考】10.(2分)(2014•吉林)小明家的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的电功率大约是0.01kW,如果每天待机20h,电视机待机时所消耗的电能大约是 0.2 kW•h;为了更容易将插头从插座拔出来,在插头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此装置是 省力 杠杆.‎ ‎ ‎ 考点: 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杠杆的分类.‎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简单机械.‎ 分析: (1)知道电视机的待机功率和待机时间,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 ‎(2)根据图中装置使用时动力臂和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是等臂杠杆.‎ 解答: 解:(1)电视机待机时所消耗的电能:‎ W=Pt=0.01kW×20h=0.2kW•h;‎ ‎(2)由图可知,作用点在该装置与墙之间的接触点,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0.2;省力.‎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的计算和杠杆的分类,确定该装置使用时的作用点是关键.‎ ‎ ‎ ‎17.(5分)(2014•吉林)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是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额定电流是‎0.2A,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 ‎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根据P=UI求出额定功率;‎ ‎(2)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解答: 解:(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L=ULIL=2.5V×‎0.2A=0.5W;‎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电流为‎0.2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L=3V﹣2.5V=0.5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滑= = = =2.5Ω.‎ 答:(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5W;‎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2.5Ω.‎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 ‎ ‎【2015中考】19.(2分)(2015•吉林)手机屏幕调的越亮越耗电.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考点:‎ 电功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手机屏幕的亮度是由其功率决定的,屏幕的实际功率越大,屏幕越亮,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手机屏幕的亮度是由其功率决定的,屏幕的实际功率越大,屏幕越亮,‎ 手机屏幕的功率P越大,在相等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W=Pt就越多,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答:手机屏幕越亮,其实际功率越大,在相等时间内消耗的电能越多,越耗电.‎ 点评:‎ 本题考查手机耗电多少的原因,知道屏幕越亮其实际功率越大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③调节滑动变阻断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此时的实际功率。‎ ‎④调节滑动变阻断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此时的实际功率。‎ ‎【实验表格】‎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发光情况 ‎1‎ ‎2‎ ‎3‎ ‎【注意事项】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④不需要计算电功率的平均值。‎ ‎【2015年中考】25.(4分)(2015•吉林)在测额定电压为2.2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 ‎(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 A 端;‎ ‎(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66 W;‎ ‎(3 )继续移动滑片,小灯泡变亮后熄火,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故障原因是 灯泡处出现断路 .‎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开关必须断开;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2)当电压表示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时,灯泡正常发光,根据P=UI计算出灯泡的功率,此时功率为额定功率.‎ ‎(3)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到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是连通的;‎ 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说明电路发生断路.‎ 解答:‎ 解:(1)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即将滑片放在A端.‎ ‎(2)要测灯泡额定功率,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2.2V;‎ 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2V×‎0.3A=0.66W.‎ ‎(3)继续移动滑片,小灯泡变亮后熄火,说明小灯泡两端电压过大,烧坏灯泡,‎ 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说明电路发生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到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是连通的,读数接近电源电压,因此灯泡处出现断路.‎ 故答案为:(1)A;(2)0.66;(3)灯泡处出现断路.‎ 点评:‎ 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和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以及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的分析能力,平时做实验时试一试,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第四节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电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 定义式:Q=I2Rt I2= I = R= t = 导出式:①Q=UIt U= I= t = ‎② Q=t U2= U = R = t = ‎③Q=Pt P= t= Q——热量——焦耳(J); 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t——通电时间——秒(s);‎ P——电功率——瓦特(W); U——电压——伏特(V)。‎ 有关焦耳定律的注意事项: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Q=W),这时以下公式均成立Q=Uit Q=t Q=Pt;对于非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求Q时只能用Q=I2Rt。‎ 利用电热的例子: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 防止电热的例子:电视机外壳的散热窗;计算机内的散热风扇、电动机外壳的散热片等。‎ 串并联电路电功特点:‎ ① 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产生的总热量等于部分电热之和;‎ ②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热量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③ 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热量与其电阻成反比,即=(各支路通电时间都相同)。‎ ‎【2011中考】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控制电灯的开关与该电灯是并联的 B、能够使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零线 C、使用电冰箱时必须使用两孔插座 D、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2012中考】19、因为忙于中考复习,小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打开过自己的电脑了,进入潮湿的夏季后,爸爸建议小丽定期给电脑通一会儿电。请你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热来驱潮。‎ ‎【2013中考】19.(2分)(2013•吉林)质检部门检查发现,伪劣电热器的电源线的芯线一般比合格产品的细,使用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考点:‎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在横截面积和材料一定时,导体越长,导体电阻越大;在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一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大小不同.‎ ‎(2)根据Q=I2Rt得,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容易发生火灾.‎ 解答:‎ 答:在材料和长度一定时,伪劣电热器的电源线的芯线一般比合格产品的细,说明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越存在安全隐患.‎ 点评:‎ 通过家庭安装电线,考查了焦耳定律,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好物理,服务于生活.‎ ‎【2014中考】3.(2分)(2014•吉林)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是(D)‎ ‎  A. 电风扇 B. 电脑 C. 电冰箱 D. 电水壶 考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一方面,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电流的热效应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解答: 解:‎ A、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A错误;‎ B、电脑工作时电能并不是主要转化为内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B错误;‎ C、电冰箱主要把电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C错误;‎ D、电热水壶是电能转化为内能,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主要考查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和电流的化学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只有认真把握它们的定义,才能真正区分它们利用的是哪一个效应.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2015中考】12.(2分)(2015•吉林)改装电路时不小心使火线和零线直接连通会造成 短路 ,导致电路中的 电流 非常大,产生大量的热,使导线的温度升高,很容易造成火灾.‎ 考点:‎ 焦耳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导线的电阻很小,根据欧姆定律解释短路时电流非常大的原因,根据焦耳定律解释很容易造成火灾的原因.‎ 解答:‎ 解:根据I=可知,短路时,火线与零线直接接触,电路中只有导线,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的电流非常大;‎ 根据Q=I2Rt可知,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导线上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电热越多,使得导线的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短路;电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一节: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开关、电灯、插座、导线等组成。‎ 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电路及作用:‎ ‎1、进户线:进户线有两条,一条是端线,也叫火线,一条是零线。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火线与地面间的电压为220V。正常情况下,零线之间和地线之间的电压为0V。‎ ‎2、电能表:电能表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3、闸刀开关:闸刀开关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4、保险丝:‎ 电路符号:‎ 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原因:保险丝电阻较大,使得电能转化为热的功率比较大,保险丝温度易升高,达到熔点后就自动熔断。)‎ 保险丝规格:保险丝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连接:保险丝应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注意事项: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标准的保险丝。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电能表、闸刀开关和保险丝是按照顺序依次连接在家庭电路干路上的。‎ ‎5、插座 种类:常见的插座有二孔插座(下图左)和三孔插座(下图右)。‎ 安装: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对人造成伤害。)‎ ‎ E N L 接地线 接火线 接零线 ‎6、用电器(电灯)和开关: ‎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 开关和用电器串联,开关必须串联在火线中。‎ 与灯泡的灯座螺丝口相接的必须是零线。‎ ‎7、测电笔:用试电笔可以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用试电笔测火线时氖管会发光;测零线时不会发光。‎ ‎8、家庭电路中触电的原因:一是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单线触电),二是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双线触电)。‎ ‎9、触电急救常识: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去拉触电人,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决不能带电泼水救火。为了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013中考】12.(2分)(2013•吉林)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在家庭电路中,电灯的开关应该与 火 线相连;如图所示,用电水壶烧水时,若不慎有水溅入旁边的插座里,可能会导致电路 短路 ,使空气开关跳闸.‎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电路的三种状态.‎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家庭电路中,开关控制用电器时,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在断开开关,切断火线,操作更安全.‎ ‎(2)空气开关跳闸是因为电路中电流过大,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和总功率过大.‎ 解答:‎ 解:(1)在家庭电路中,电灯的开关应该与火线相连,在断开开关时,切断火线,操作更安全.‎ ‎(2)若不慎有水溅入旁边的插座里,会造成电路短路,电路电流过大,使空气开关跳闸.‎ 故答案为:火;短路.‎ 点评:‎ ‎(1)留心观察家庭电路中的隐患,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2)掌握家庭电路中跳闸或保险丝熔断的原因,排除故障,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2015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3)请在图3的方框中正确填入开关和灯泡的符号21.(6分)(2015•吉林)‎ ‎.‎ 考点:‎ 重力示意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家庭电路的连接.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3)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解答:‎ ‎(3)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所以左边方框内应为开关,右边方框内为灯泡.如图所示:‎ 点评:‎ ‎(3)掌握家庭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法,还要注意使用的安全性.‎ ‎【2015中考】7.(2分)(2015•吉林)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是 并 联的;遥控器通过发出 红外线 对投影仪进行操控.‎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红外线.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并联的各电路元件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答:‎ 解:(1)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2)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投影仪的控制的.‎ 故答案为:并;红外线.‎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和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 ‎ 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① 发生短路; ② 接入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 这两个原因都可以使保险丝熔断。此外,如果保险丝太细(额定电流过小),也容易烧坏。‎ ‎ 电路计算 ‎ 当遇到带有电路的题时,首先要识别电路,画出等效电路图(如果能够直接分析,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画出等效电路图)。识别电路、电路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认清用电器(电阻)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还是并联(目前我们很少研究混联电路);‎ 认清电路是“通路”、“断路”还是“断路”;‎ 认清各个开关分别控制哪个用电器或哪部分电路;‎ 认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时将如何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电流的。(有时,滑动变阻器相当于一端导线或定值电阻,但与滑动变阻器连接的电表会让我们“闹心”,这时最好画等效电路图进行分析)‎ 认清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用电器或哪部分电路的电流、电压。 可以把电表两端沿着导线(或跨过开关、电流表)移动,以方便分析。‎ ‎ 定性分析的策略 电路定性分析的特点是:没有定量计算,只有定性分析,在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经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或开关的连通或断开从而改变了电路的结构,使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分电压、分电流及分功率等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 定性分析的思维顺序:‎ ‎“先看总电阻”(用串、并联特点)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右)滑动或开关断开(闭合)时,由串、并联特点可以推出如下结论:当电路(串、并)中的任何一个电阻变大(小)时,电路的总电阻将变大(小);串联电路中,越串,总电阻越大;并联电路中,越并,总电阻越小。‎ ‎“再看总电流”(用欧姆定律,电源电压不变)‎ ‎“串联看分电压”先用欧姆定律看定值电阻的电压,再用串联特点看另一电阻的分电压。‎ ‎“并联看分电流”先用欧姆定律看定值电阻的电流,再用串联特点看另一电阻的分电流。‎ ‎“最后看功率”(用功率公式)‎ 实在难以分析的时候,可以根据题意假设一些用电器(一段电路)的电阻、电流以及它们两端的电压。‎ 解计算题时,要注意第二、三部分中公式和规律的运用。‎ 解计算题时,设未知数的技巧是,选电路图中固定不变的量做未知数,选所求的物理量做未知数。‎ 第三节 安全用电 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可知,人体的电阻R一定,加在人体身上的电压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电流大到一定程度,人就会发生危险。所以电压越高越危险。‎ 高压触电的两种方式: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小于1000V)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大于1000V)带电体。‎ 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叫做通路。电路的两种主要故障是短路和断路。‎ 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凸起的部分。‎ 避雷针 ‎【2010中考】4、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 )‎ A.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时必须接地 B.开关可以接在电灯和零线之间 C.当电路中的增添大功率的用电器时,只需要换额定电流更大的保险丝 D.使用试电笔时,手千万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2011中考】13、夏季雷雨天气较多,为避免遭受雷击,一定要在高大建筑上安装 避雷针 ;潮湿的雨季,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将 减小 。‎ ‎【2012中考】15、图7为家庭中常用的电热水壶,右表列出了其部分技术参数,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4.55 A。请你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对电热水壶的使用提出一条合理建议:不用湿手触摸电热水壶的开关(等)。‎ ‎【2014中考】20.(2分)(2014•吉林)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不正确使用却带来危害.请你写出两个生活中安全用电的实例.‎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根据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实例.‎ 解答: 答:(1)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因为树比较高,而且树上带有水,树木就成了导体,容易将雷电引下来,人在树下避雨就可能会触电.‎ ‎(2)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可以防止用电器漏电,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只要同学们牢记安全用电常识,并正确规范操作,就不会有危险发生.‎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一节 磁现象 磁场 1、 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在磁体的两端。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若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有磁性,另一个物体无磁性,但含有钢铁、钴、镍一类物质;②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异名磁极相对。)‎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磁场中的不同位置,一般说磁场方向不同。‎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的一些假想曲线,本身并不存在,作图时用虚线表示;‎ ‎②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③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磁性越弱的地方,磁感线越稀;‎ ‎④磁感线在空间内不可能相交。‎ 典型的磁感线:‎ ‎3、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梦溪笔谈》)‎ ‎【2011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2题6分,第23题5分、第24题3分,第25题5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2、1)请在图11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 2)请在图12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3)请在图13中标出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2013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3分,第23题2分,第24-25题各4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1.(6分)(2013•吉林)(1)图1是用螺丝刀撬开桶盖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 ‎(2)完成图2所示的光路图;‎ ‎(3)如图3所示,请在a点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大头针下端的磁极名称.‎ 考点:‎ 力臂的画法;透镜的光路图;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 ‎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2)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3)电流从正极出来,经滑动变阻器、大头针回到负极,利用导线的绕向和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定则确定大头针下端的磁极名称.‎ 解答:‎ 解:(1)过支点O作出动力F1的垂线,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 ‎(2)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电流从正极出来,经滑动变阻器、大头针回到负极,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让右手握住大头针,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指示大头针的N极,即大头针下端为N极.‎ 如图所示:‎ 点评:‎ 此题考查力臂的画法,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安培定则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综合作图题.‎ ‎【2015中考】13.(2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方向,可以判断:电源的a端为 负 极,小磁针的b端为 N 极.‎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根据图中磁感线方向,先判断螺线管的两个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再判断小磁针的磁极.最后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 解: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所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出小磁针的b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右手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N极(右端),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即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的.所以电源的左端为正极,a端为负极.‎ 如图:‎ 故答案为:负;N.‎ 点评:‎ 本题既考查了通电螺线管、小磁针磁极的判断又考查了电流方向的判断,一环扣一环也是易错题,要求学生步步仔细才行.‎ 第二节 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 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奥斯特实验:‎ ‎ 对比甲图、乙图,可以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 对比甲图、丙图,可以说明: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1、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极,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2、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2012中考】12、如图4所示,电磁铁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则电磁铁的A端是南(S)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将减弱 。‎ ‎【2014中考】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23题各2分,第24题4分,第25-26题各5,共24分)‎ ‎21.(6分)(2014•吉林)(1)如图1所示,请画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所受到的力;‎ ‎(2)如图2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如图3所示,请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 ‎ 考点: 力的示意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①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西瓜,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即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③放在磁体周围的小磁针自由静止时,相互靠近的一定是异名磁极.由此可以利用小磁针的NS极来确定螺线管的NS极,进而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解答: 解:①过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等长的线段,分别表示重力和支持力,分别用符号G和F表示,如图1所示;‎ ‎②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所示;‎ ‎③小磁针的右端S极靠近电磁铁的左端,所以电磁铁的左端与小磁针的右端是异名磁极,则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根据螺线管的NS极,结合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如图3所示.‎ ‎ ‎ 点评: ①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是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②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③安培定则共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线圈绕向、磁场方向,告诉其中的两个可以确定第三个.其中磁场的方向往往与小磁针的NS极或磁感线的方向联系在一起,而电流方向经常与电源的正负极联系起来.‎ ‎ ‎ 第三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1、 电磁铁:‎ 定义: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特点:①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由通断电控制,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 ‎②电磁铁磁极极性可由电流方向控制;‎ ‎③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2、 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和静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 1、 扬声器:‎ 扬声器是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装置,它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线圈通过如图下所示电流时,受到磁体吸引而向左运动;当线圈通过方向相反的电流时,受到磁体排斥而向右运动。由于通过线圈的电流是交变电流,它的方向不断变化,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于是扬声器就发出了声音。‎ 第四节 电动机 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①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垂直,跟电流方向垂直;‎ ②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或磁感线方向两者中的一个发生改变时,力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两者同时都发生改变时,力的方向不变。)‎ ③ 当通电导线与磁感线垂直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力最大;当通电导线与磁感线平行时,磁场对通电导线没有力的作用。‎ 2、 电动机:‎ 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因受力而发生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电动机是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的。‎ 换向器的作用是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改变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方法:改变电流方向(交换电压接线)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对调磁极)。‎ 提高电动机转速的方法:增加线圈匝数、增加磁体磁性、增大电流。‎ ‎【2014中考】12.(2分)(2014•吉林)“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它通过天线发射的 电磁波 将获取的信息传回地球;“玉兔号”月球车中的电动机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 磁场 中受力的作用.‎ 考点: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①电磁波和声音都能传递信息,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②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解答: 解:①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需要电磁波传递信息,故互拍的照片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控制中心的;‎ ‎②“玉兔号”月球车中的电动机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电磁波;磁场 点评: 本题通过热点问题考查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并能和生产生活社会联系起来.此类题目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题目.‎ 第五节 磁生电 1、 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当导体运动方向或磁感线方向两者中的一个发生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两者同时都发生改变时,力的方向不变。) 2、发电机:‎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发电机是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的。‎ 从电池得到的电流的方向不变,通常叫做直流电。(DC)‎ 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AC)‎ 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电压是220V,频率是50Hz,周期是0.02s,即1s内有50个周期,交流电的方向每周期改变2次,所以50Hz的交流电电流方向1s内改变100次。‎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2、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学信号,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 模拟信号容易失真;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可以加密。‎ ‎ 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传递模拟信号,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数字信号。‎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 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的关系:‎ ‎(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比赫兹(Hz)大的还有千赫(kHz)、兆赫(MHz)。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表示,单位是m/s。‎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 f =。‎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 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道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各个波段的无线电波有各自的传播方式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波段 波长 频率 传播方式 主要用途 长波 ‎30000m‎~‎‎3000m ‎10 kHz~100 kHz 地波 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 中波 ‎3000m‎~‎‎200m ‎100 kHz~1500 kHz 地波和天波 调幅(AM)、无线电广播、电报 中短波 ‎200m‎~‎‎50m ‎1500 kHz~6000 kHz 短波 ‎50m‎~‎‎10m ‎6 MHz~30 MHz 天波 微 波 米波(VHF)‎ ‎10m‎~‎‎1m ‎30 MHz~300 MHz 近似直线传播 调频(FM)、无线电广播、电视、导航 分米波(UHF)‎ ‎10dm~1dm ‎300 MHz~3000 MHz 直线传播 移动通信、电视、雷达、导航 厘米波 ‎10cm‎~‎‎1cm ‎3000 MHz~30000 MHz 毫米波 ‎10mm‎~‎‎1mm ‎30000 MHz~300000 MHz ‎【2011中考】8、‎2011年6月4日,中国选手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获得冠军。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到世界各地的。‎ ‎【2012中考】5在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B、煮鸡蛋时水底的鸡蛋不受浮力 ‎ C、菜刀表面很光滑可以增大摩擦 D、使用的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电磁波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无线电通信系统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信号的接受由收音机完成。‎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电视用电磁波传送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信号的发射由电视台完成,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3、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和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移,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基地台。‎ ‎4、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由声音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相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 由图像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具有更好的发射能力的电流上,才能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的频率更高,这种更高频率的电流教做射频电流。‎ 不同的电视台使用不同的射频范围进行广播,以免互相干扰;这一个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就叫做频道。‎ ‎【2013中考】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8分)‎ ‎7.(2分)(2013•吉林)‎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在“神舟十号”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 运动 的;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直播画面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送的.‎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信息的传递;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电磁波也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神舟十号”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神舟十号”是运动的;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直播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送的.‎ 故答案为:运动;电磁波.‎ 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空间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号的.‎ 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1、微波通信 微波的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 MHz~ 3×105MHz之间。‎ 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绕射,因此,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2、卫星通信 通信卫星相当于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通信卫星大多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光导纤维是很细很细的玻璃丝,由内芯和外套两部分组成。‎ 光纤通信传送的不是普通的光,而是一种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激光,激光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国科学家梅曼发现的。‎ 光纤通信的保密性强,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传播距离远,容量大。‎ ‎4、网络通信 目前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 服务器名,其中“cn”是China的缩写,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中国注册的。‎ 例如:‎ 用户名 电子邮件地址xiaolin @ server.com.cn 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因特网。‎ 计算机之间的联结,除了使用金属线外,还使用光缆、通信卫星等各种通信手段。‎ 宽带网是指频率较高,能传输更多信息的网络。o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食物、柴薪等。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 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第二节:核能 1、 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2、 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也被成为热核反应。‎ ‎ 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第三节 太阳能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① 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② 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第四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源革命:‎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第一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 第二次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 第三次能源革命:核能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五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煤和石油燃烧时生成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和有害气体。‎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 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② 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③ 相关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④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解决能源紧张的途径: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因此人类必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同时增强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是目前解决能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2011中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地球内部蕴藏着石油、煤、天然气等物质,这些物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来源,它们都属于 不可 再生能源,因此要科学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这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