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植物光合作用 C.蜡烛燃烧 D.食物变质
2.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C.在潮湿的空气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
闻气体气味
C.
移走蒸发皿 D.
稀释浓硫酸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5.荔枝是我市农业的“品牌”之一.某村民种植的荔枝因欠缺磷肥和氮肥而出现生长较慢,叶色泛黄,且产量低的现象.下列肥料最适合他使用的是( )
A.CO(NH2)2 B.NH4H2PO4 C.Ca(H2PO4)2 D.KCl
6.下列服装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100%羊毛衫 B.涤纶连衣裙 C.纯棉T恤 D.桑蚕丝围巾
7.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H2﹣﹣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1个镁离子 D.CO2﹣﹣1个二氧化碳分子
8.三氧化二铬(Cr2O3)可用作油漆颜料,Cr2O3中Cr的化合价是( )
A.﹣3 B.﹣2 C.+2 D.+3
9.如图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⑤①
B.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应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C.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5g氯化钠,量取100mL水
D.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10.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②为复分解反应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11.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2(CO):将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CO(CO2):将气体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
C.铁粉(氧化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Na2SO4溶液(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2.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石灰水瓶内壁的白膜
13.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安全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
处理实验药品﹣﹣将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油烟机排出毒气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青少年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
石 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A.A B.B C.C D.D
14.对下列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Ca(OH)2的溶解度曲线
B.
往一定量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C.
等质量Mg和Zn 加入足量盐酸
D.
往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2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①甲烷 ②浓硫酸 ③淀粉 ④氮气 ⑤二氧化碳.(填序号)
(1)可用做干燥剂的是 ;
(2)可用做灯泡填充气的是 ;
(3)可用做燃料的是 ;
(4)属于糖类的物质是 ;
(5)雪碧等饮料中溶解的气体是 .
16.如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电子;
(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 (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A、B、E、F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物质的名称).
18.有一志愿服务小组的学生来到一个山村中学与当地同学一起生活与学习,当取学校一口井的井水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衣服洗不太干净;
(1)甲学生发现井水里漂着一些树叶,于是他借来一张纱布把树叶捞了出来,用纱布捞树叶的原理和实验室的 操作相似;
(2)乙学生用杯子分别取了一杯井水和一杯用井水烧开过的凉开水,加入适量 ,搅拌.发现凉开水中泡沫多、井水中泡沫少.由此可知,井水属于硬水,可以通过 把硬水软化
(3)丙学生发现饮用该井水时感到有点异味,于是建议学校抽干井水,在井底放入一些木炭,结果问题得以解决.因为木炭具有 性.
19.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3)20℃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为a物
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g.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0.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和CaCO3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胃液中含有F.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转化.请回答:
(1)F溶液溶质的化学式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 ;
②CaCO3→A: .
(3)从微观角度考虑,B和F反应的实质是: (填离子符号,下同)和 结合生成水;该类反应我们常常称为 反应.
21.实验室废弃液中含一定量的AgNO3,兴趣小组同学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下:
请认真分析以上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II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2)讨论a的选择:甲同学认为用锌,乙同学认为用铜,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你选择的理由是 ,加入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固体B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向固体B加入适量稀硫酸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2)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3)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从A~F中选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如果用该装置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水的滴加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G装置收集乙炔,该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口通入.
(6)如图2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如果I处装稀盐酸,H处放少量铁屑,则加热处的现象为: ;该装置的优点是 .
23.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 (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 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 (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4.科学研究表明: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被誉为“第七营养素”,它可以从忍冬科植物中提取,化学式为C16H18O9 请问:
(1)绿原酸由 种元素组成,一个绿原酸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绿原酸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绿原酸中H、O元素的质量比是 (化成最简比),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5.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方便以后使用,他对其浓度进行了测定.取20.0g此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并随时对反应后的溶液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表: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9.6
9.8
9.9
10.0
10.1
溶液的pH
12.4
12.1
11.8
7.0
2.2
试回答:
(1)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9.8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时,20.0g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所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植物光合作用 C.蜡烛燃烧 D.食物变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C.在潮湿的空气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在某些酸和盐的作用下能加快锈蚀.
【解答】解:A、铁置于干燥的空气中,在干燥的空气中缺乏水蒸气,铁钉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B、铁部分浸没在食盐水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食盐接触,最容易生锈,故选项正确.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但不如在盐水中锈蚀的快,故选项错误.
D、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
闻气体气味
C.
移走蒸发皿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发生爆炸,产生的气体不能立即点燃,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分析】A、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解水实验时,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不是红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非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荔枝是我市农业的“品牌”之一.某村民种植的荔枝因欠缺磷肥和氮肥而出现生长较慢,叶色泛黄,且产量低的现象.下列肥料最适合他使用的是( )
A.CO(NH2)2 B.NH4H2PO4 C.Ca(H2PO4)2 D.KCl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回答.
【解答】解:A、尿素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B、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C、磷酸二氢钙含磷元素,属于磷肥;
D、氯化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B.
6.下列服装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100%羊毛衫 B.涤纶连衣裙 C.纯棉T恤 D.桑蚕丝围巾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100%羊毛衫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涤纶连衣裙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纯棉T恤是用棉花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桑蚕丝围巾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H2﹣﹣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1个镁离子 D.CO2﹣﹣1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D、CO2可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正确;
故选D
8.三氧化二铬(Cr2O3)可用作油漆颜料,Cr2O3中Cr的化合价是( )
A.﹣3 B.﹣2 C.+2 D.+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氧化二铬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D.
9.如图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⑤①
B.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应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C.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5g氯化钠,量取100mL水
D.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判断.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操作①是溶解操作,结合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该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⑤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称量氯化钠时,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氯化钠;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说明食盐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故选项说法错误.
D、操作①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②为复分解反应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而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解:A、由于反应①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故A正确;
B、由于氢氧化钴能够和酸性溶液反应,因此也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反应,故B错误;
C、由于②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外两种化合物,故C正确;
D、由于金属钴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钴在氢前,而铜在氢后,故D正确;
故选B.
11.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2(CO):将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CO(CO2):将气体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
C.铁粉(氧化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Na2SO4溶液(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在空气中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烧碱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和氧化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OH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2.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石灰水瓶内壁的白膜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去考虑;
B、根据乳化作用的特点考虑;
C、根据碘能溶于酒精考虑;
D、稀盐酸能够和碳酸钙反应考虑.
【解答】解: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A错误;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B正确;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C错误;
D、石灰水表面的白膜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难溶性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3.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安全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
处理实验药品﹣﹣将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油烟机排出毒气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青少年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
石 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A.A B.B C.C D.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硬水与软水;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及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分析;
B、根据处理剩余药品的方法及安全常识分析;
C、根据碘的作用及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分析;
D、根据常见的能源特点分析.
【解答】解:A、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看泡沫的多少,故归纳正确;
B、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的容器中,而不是随意丢弃;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油烟机会引发爆炸,应该通风,故归纳错误;
C、青少年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正确;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鉴别,故归纳正确;
D、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石 油、煤﹣﹣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归纳正确;
故选项为:B.
14.对下列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Ca(OH)2的溶解度曲线
B.
往一定量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C.
等质量Mg和Zn 加入足量盐酸
D.
往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分析;
B、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C、镁的活动性比锌强,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锌剧烈;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
D、根据随着滴加盐酸量的增加,溶液的酸性增强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错误;
B、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当恰好反应时溶质质量为0,当继续加入稀硫酸,溶质变为硫酸,溶质质量又增加,故错误;
C、图示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的活动性强反应较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故正确;
D、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开始时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碱性变弱,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最终溶液显酸性,则pH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故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2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①甲烷 ②浓硫酸 ③淀粉 ④氮气 ⑤二氧化碳.(填序号)
(1)可用做干燥剂的是 ② ;
(2)可用做灯泡填充气的是 ④ ;
(3)可用做燃料的是 ① ;
(4)属于糖类的物质是 ③ ;
(5)雪碧等饮料中溶解的气体是 ⑤ .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做干燥剂.
(2)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可用于灯泡填充气.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用做清洁燃料.
(4)淀粉属于糖类的物质.
(5)雪碧等饮料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1)②;(2)④;(3)①;(4)③;(5)⑤.
16.如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5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得到 电子;
(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5,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最外层电子数是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答案为:(1)15;得到;(2)4P+5O22P2O5.
17.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 NH3 (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CD (填字母序号);
(2)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件2N2+6H2O ;在A、B、E、F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水 (填物质的名称).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属于氧化物的物质.
【解答】解:(1)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是氨气,化学式是:NH3;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CD物质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氮气,则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在A、B、E、F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
故答为:(1)①NH3;②CD;(2)4NH3+3O22N2+6H2O,水.
18.有一志愿服务小组的学生来到一个山村中学与当地同学一起生活与学习,当取学校一口井的井水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衣服洗不太干净;
(1)甲学生发现井水里漂着一些树叶,于是他借来一张纱布把树叶捞了出来,用纱布捞树叶的原理和实验室的 过滤 操作相似;
(2)乙学生用杯子分别取了一杯井水和一杯用井水烧开过的凉开水,加入适量 肥皂水 ,搅拌.发现凉开水中泡沫多、井水中泡沫少.由此可知,井水属于硬水,可以通过 煮沸 把硬水软化
(3)丙学生发现饮用该井水时感到有点异味,于是建议学校抽干井水,在井底放入一些木炭,结果问题得以解决.因为木炭具有 吸附 性.
【考点】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分离的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析;
(2)掌握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及转化方法即可解答;
(3)木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答】解:(1)树叶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水是液体,纱网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利用过滤的原理;
(2)井水是硬水,蒸馏水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它们;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软化硬水;
(3)木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吸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1)过滤;
(2)肥皂水,煮沸;
(3)吸附.
19.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c ;
(3)20℃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为a物
质的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70 g.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3)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为a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70g.
故答案为:(1)a>b>c;
(2)c;
(3)饱和,70.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0.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和CaCO3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胃液中含有F.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转化.请回答:
(1)F溶液溶质的化学式是 HCl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 CaO+H2O=Ca(OH)2 ;
②CaCO3→A: CaCO3CaO+CO2↑ .
(3)从微观角度考虑,B和F反应的实质是: OH﹣ (填离子符号,下同)和 H+ 结合生成水;该类反应我们常常称为 中和 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胃液中含有F,则F是盐酸,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D是氯化钙,碳酸钙高温恩能够生成A,则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则C是硝酸钙,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B是氢氧化钙,胃液中含有F,则F是盐酸,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D是氯化钙,碳酸钙高温恩能够生成A,则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则C是硝酸钙,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F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故填:HCl;
(2)①A→B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②CaCO3→A是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填:①CaO+H2O=Ca(OH)2 ②CaCO3CaO+CO2↑
(3)B是盐酸,F是氢氧化钙,此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故填:OH﹣,H+,中和.
21.实验室废弃液中含一定量的AgNO3,兴趣小组同学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下:
请认真分析以上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II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漏斗 .
(2)讨论a的选择:甲同学认为用锌,乙同学认为用铜,你认为 甲 (选填“甲”或“乙”),你选择的理由是 易与银分离 ,加入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2AgNO3═2Ag+Zn(NO3)2 .
(3)固体B的成分是 Zn、Ag (填化学式).
(4)向固体B加入适量稀硫酸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和操作分析回答;
(2)由题意可知,甲同学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锌,下一步易分离,所以科学;乙同学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不易分离,所以方案设计不合理,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过量的锌与硝酸银的反应分析回答;
(4)根据金属混合物B的成分是锌和银,依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情况书写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由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可知,操作I、II能将固液分开,操作是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由题意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知,甲同学加入锌粉后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锌,下一步加稀硫酸易分离,所以科学合理;乙同学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加稀硫酸两者均不能与之反应,所以不易分离,所以方案设计不合理,锌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2Ag+Zn(NO3)2.
(2)为能充分的置换出溶液中的银,可采用加入过量的锌粉进行实验,所以金属混合物B中含有的金属就是锌与银,化学式是:Zn、Ag;
(3)根据金属混合物B的成分是锌和银,依据锌与稀硫酸能反应但银与稀硫酸不能反应的情况;金属混合物中锌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答为:(1)漏斗;(2)甲,易与银分离(或锌在银中易被除去;或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Zn+2AgNO3═2Ag+Zn(NO3)2; (3)Zn、Ag;(4)Zn+H2SO4=ZnSO4+H2↑.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锥形瓶 ; ② 水槽 .
(2)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A(或B) ;
(3)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CD (从A~F中选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4)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如果用该装置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水的滴加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A ;如果用G装置收集乙炔,该气体应从 b (填“a”或“b”)端口通入.
(6)如图2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如果I处装稀盐酸,H处放少量铁屑,则加热处的现象为: 红色固体变黑 ;该装置的优点是 节能环保、节约药品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加热解答;
(3)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解答;
(4)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解答;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解答;
(5)根据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乙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6))氢气具有还原性,实验装置改进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比较环保、安全等.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锥形瓶;②水槽;
(2)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不需加热,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或B);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该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4)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如果用该装置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乙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A;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b端管口通入.
(6)氢气具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铁时,红色会变成黑色;实验装置改进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比较环保、安全等.故答案为:红色变黑色;比较环保等
答案:
(1)①锥形瓶 ②水槽;
(2)A(或B)
(3)CD,2KClO32KCl+3O2↑.
(4)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5)A,b
(6)红色固体变黑;节能环保、节约药品.
23.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BaCl2=BaCO3↓+2NaCl .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 BaCl2 (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 3 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 白色沉淀生成 (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 能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 不能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查阅资料】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提出猜想】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反应过程中,如果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若Na2CO3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Na2CO3;若BaCl2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BaCl2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
(1)根据【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由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里面没有碱性的物质进行分析;
(2)根据结论是猜想2成立,也就是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CO3溶液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生成进行分析;
【问题讨论】(1)根据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SO4溶液后,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进行分析;
(2)根据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AgNO3溶液后,NaCl和BaCl2都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提出猜想】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反应过程中,如果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若Na2CO3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Na2CO3;若BaCl2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BaCl2;
【实验探究】
(1)由【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由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里面没有碱性的物质,由题意可知:溶液中没有显碱性的碳酸钠;同学们认为猜想3不成立;
(2)由于结论是猜想2成立,也就是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CO3溶液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问题讨论】(1)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SO4溶液后,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所以甲同学能达到实验目的;
(2)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AgNO3溶液后,NaCl和BaCl2都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NaCl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BaCl2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无法证明溶液中含有BaCl2;所以乙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查阅资料】Na2CO3+BaCl2=BaCO3↓+2NaCl;
【提出猜想】BaCl2;
【实验探究】
(1)3;
(2)白色沉淀生成;
【问题讨论】
(1)能,
(2)不能,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4.科学研究表明: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被誉为“第七营养素”,它可以从忍冬科植物中提取,化学式为C16H18O9 请问:
(1)绿原酸由 三 种元素组成,一个绿原酸分子由 43 个原子构成.
(2)绿原酸属于 有机物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绿原酸中H、O元素的质量比是 1:8 (化成最简比),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4.2% .(结果精确到0.1%)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根据绿原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绿原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则一个绿原酸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2)绿原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3)绿原酸中H、O元素的质量比是(1×18):(16×9)=1:8.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4.2%.
故答案为:(1)三;43;(2)有机物;(3)1:8;54.2%.
25.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方便以后使用,他对其浓度进行了测定.取20.0g此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并随时对反应后的溶液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表: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9.6
9.8
9.9
10.0
10.1
溶液的pH
12.4
12.1
11.8
7.0
2.2
试回答:
(1)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9.8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 NaOH ;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10.0g 时,20.0g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所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PH值来决定酸碱的反应情况从而决定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2)根据恰好反应时消耗的盐酸质量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解答.
【解答】解:(1)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9.8g时,PH=12.1,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氢氧化钠有剩余,故溶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由表格可知: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时,20.0g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解:HCl的质量:10.0g×7.3%=0.73g.
设NaOH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0.73g
则,解得x=0.8g.
则所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4%.
故答案为:
(1)NaCl、NaOH; 10.0g.(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