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0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0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十五散文阅读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散文阅读 ‎1.(2010·武汉市,14-17, 1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 念你们的名字 ‎  孩子们,当医学院把发榜名单给我时,一百二十个动人的名字,我逐一地念着。我忍不住覆手在你们的名字上,为你们祈祷。在你们未来七年漫长的医学教育中,我只教授你们八个学分的国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们如何做一个人。‎ ‎  我爱你们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满怀热望的刻痕,在万千中国文字中,他们所找到的是一两个最美丽、最醇厚的字眼——世间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篇简短、质朴的祈祷!“林逸文”“唐高骏”,你们的父母多么期望你们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黄自强”“林敬德”,多少伟大的期盼寄托在你们身上;“邵国宁”“王为邦”,显然你们的父母把你们奉献给苦难的中国……我常惊讶,为什么世人不能虔诚地细细体味一个人的名字?为什么我们不懂得恭敬地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或雅或俗,都自有它的意义和爱心倾注。‎ ‎  这些日子,乡人们念着你们的名字时,也许它已成为桑梓邻里间一个幸运的符号,许多名望和财富的预期已模模糊糊和它联系在一起,许多人用钦慕的眼光望着你们,一方无形的匾已悬在你们的眉际。有一天,医生会成为你们的第二个名字。但是,孩子们,什么是医生呢?一件比常人所穿的更白的衣服?一笔更有保障的收入?一个响亮而荣耀的名字?孩子们,在你们不必讳言的快乐里,抬眼望望你们未来的路吧。‎ ‎  什么是医生呢?孩子们,当一个生命在温湿柔韧的子宫中悄然成形时,你是第一个宣布这神圣事实的人。当那蛮横的小东西在尝试转动时,你是第一个窥得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心跳的人。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一个外科医生像周公旦一样,是一个在简单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进急救室的人。有时候,也许你只需为病人擦一点红药水,开几粒阿司匹林;也有时候,你必须为病人切开肌肤,拉开肋骨,拨开肺叶,将手术刀伸入一颗深藏在胸腔中的鲜红心脏;有的时候,你甚至必须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个稚嫩无辜的孩童而束手无策的裂心之痛!你陪同病人走过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你倾听垂死者的最后一声呼吸,探察他的最后一次心跳。你陪同人类走过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啊!一个真正的医生怎能不是一个圣者?‎ ‎  事实上,成为一个医者的过程正是一个苦行僧修炼的过程。在成为一个医者之前,第一个需要被医治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在一切的给予之前,让我们先拥有。你需要拥有怎样的职业精神才能使自己免于无行,你要几度犹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开第一具尸体,你要怎样自省才能在医治过千万个病人之后,使自己免于职业性的冷漠和无情!孩子们,我愿意把那则古老的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再说一遍。神话是无稽的,但令人动容的是一个医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心。身为一个现代的医生,当然不必一天中毒七十余次,但贴近别人的痛苦,体谅别人的忧伤,怀有恻隐之心,仍是可贵的。‎ ‎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住医药是有时而穷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当你以一个单纯的“人”的身份,探看另一个身患疾病的“人”时,你们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也是人的眼泪,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其实,不管我们研究什么,最可贵的还是对“人”的诚意。孩子们,我祈求全能者以广大的天心包覆你们,让你们懂得用爱心去托住别人;祈求造物主给你们内在的丰富,让你们懂得如何去分给别人。‎ ‎  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意你们收到的更多——我愿意你们收到别人的感念。我知道有一天将有别人念你们的名字,在一片黄沙飞扬的乡村小路上,或者在曲折迂回的荒山野岭间,将有人以祈祷的嘴唇,默念你们的名字。‎ ‎  (文/张晓风 有删改)‎ ‎  14.依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填空。(2分)‎ ‎  (1)念孩子们个人的名字,是为了提醒孩子们不要辜负了______。(2)念孩子们共同的名字,是为了提醒孩子们不要辜负了______。‎ ‎  15.下面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 ‎16.文中写到有不同的人“念你们的名字”,他们分别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念你们的名字?”(6分)‎ ‎  17.作者说:“成为一个医生的过程正是一个苦行僧修炼的过程。”将来我们面对自己的职业也会经历一番“修炼”。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作者提醒我们该修炼些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 ‎ ‎2. (2010·江苏省南京市,18—22,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天 窗 江南月 ‎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 ④‎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8.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分)‎ ‎ ‎ ‎ ‎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 (1)赏析下面句子。(2分)‎ ‎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 ‎ ‎ ‎ ‎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 ‎ ‎ ‎ ‎20.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2分)‎ ‎ ‎ ‎ ‎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22.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 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分)‎ ‎ 《童年》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名著:《 》‎ ‎ 事例: ‎ ‎ ‎ ‎3. (2010·山东省临沂市,10-15,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做10-15题(24分)‎ 大地的语言(节选)‎ 阿来 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 ‎(选自《2009中国散文排行榜》有改动)‎ ‎ 10.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4分)‎ ‎ ‎ ‎ 1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②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12.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4分)‎ ‎①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 ‎ ‎13. 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让人心安”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内容: ‎ 结构: ‎ ‎ ‎ ‎14.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15.本文作者曾说过:“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和城市”,人们也“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午吃对冲资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但现实是,目前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正日益加快。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发展就难免会有损失和牺牲。请联系现实,谈谈阅读本文后的看法。(5分)‎ ‎ 【答案】 10.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2分)让人心安,感到喜悦和欣慰(只答“让人心安”也可,2分)‎ ‎11.①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养与支持,是农民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哺育了城市文明(2分)②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养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2分)‎ ‎12. ①突出了眼前这片土地的古老沧桑、历史悠久和对人类贡献的绵远持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代养育人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赞叹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各方面的内容得3分)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在土地滋养下愉快、茁壮生长的动人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机与活力时由衷的欣喜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得3分)‎ ‎13.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喜悦、欣慰等内心感受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4分,各2分)‎ ‎14.通过叙写旅途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历经灾难而一直默默奉献在土地的热爱、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3分,只答出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的2分)‎ ‎15.提示:本题5分,表述出与作者相同(相近)、相反或折中的看法且能自圆其说,观点明确得2分、语句通顺且能适当作点分析得3分;否则视作答情况酌情赋分。‎ ‎4. (2010·山东省烟台市,××,16分)现代文阅读Ⅱ(16分)‎ 塞外的春天①‎ ‎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 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 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1.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22.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9.答案示例:百鸟报春图 黄河开冻图 百花闹春图 时间(评分:4分。每空1分)‎ ‎ 20.(1)参考答案:“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评 分:2分。每词1分)‎ ‎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 趣。(评分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 21.参考答案: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 22.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5. (2010·山东省东营市,21-25,16分)‎ 淡 竹 苏沧桑 ‎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甚至动物。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 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 ⑤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 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的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 ⑥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 ⑦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萌,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蓝。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颀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 ⑧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⑨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 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⑩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21.第②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4分)‎ ‎22.文中竹“直”“空”“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分)‎ ‎23.第⑧段写了李白等诗人及其诗句,能否把这段内容删掉?为什么?(3分)‎ ‎24.本文写“竹”,为什么用“他”来称代?(3分)‎ ‎25.本文语言形象优美、含蓄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答案】21.答案:特点 有无穷的欲望,难以抵挡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作用 为下文写竹作铺垫,反衬淡竹品质的高洁。 评分:两问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空”是本质,“直”是表象,“淡”是升华;“空”“直”是基础前提,“淡”是发展提高。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3.答案:不能。因为这一段由写竹到写人,拓宽了文章思路(或: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丰富了“竹”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 评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共3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24.答案: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淡竹品质的崇敬和赞美。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5.答案示例:“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草园里的其它植物面对灿烂而虚无的诱惑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只答出例句不得分。‎ ‎ ‎ ‎6. (2010·山东省济宁市,15-18,15分)‎ 淡 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2009年第12期)‎ ‎1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6.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16-22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4分)‎ ‎17.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②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18.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3分)‎ ‎【答案】 15.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评分:共4分。每问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16.答案:从反面衬托淡竹的刚强、高洁、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运用对比手法,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从正面表现淡竹像这些人一样具有或顽强、坚持或超然、坦荡的个性,拥有自由快乐的心灵。‎ 评分:共4分。每问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17.答案:①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子作为庄稼中的精品,准备继续生长结实,走向辉煌的丰收。 ②语言简练,句式工整,赞扬了物质上清贫,心灵上富足的一类人。‎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样刚强、高洁、淡泊、坦荡,做拥有自由快乐心灵的人。‎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7. (2010·四川省乐山市,16-20,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有家无长 高 由 ‎    请问你的家长是……?‎ ‎    家长是干什么吃的?‎ ‎    面对这两个极简单的问题,如今我们却很难回答。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已经民主化,不需要“家长”这东西。只有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或派出所填写“户主姓名”时,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于是,纷争不断,离婚率攀升,家庭教育失衡……‎ ‎    在个人主义时代,最先受到挑战的并不是单位首长,而是家庭的家长。没有多少人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角色有多么重要,除非家庭危机出现。‎ ‎    通常,家长就是无限的“支付宝”。‎ ‎    家长就是免费的“家政工”。‎ ‎    家长就是全天候的“出气筒”。‎ ‎    ……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更无人乐意接受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管束着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睡的传统家长。‎ ‎    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天堂与地狱之间,并没有隔着一堵墙。但是,人在“家”中,并非没有边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翁婿之间,都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家庭规则”。‎ ‎    试问,现代家庭几个有家规的?谁来制定家规?制定了家规谁来遵守?‎ ‎    漫长的小农社会,孔孟之流规则了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唱歌,妇相随,千人吃饭,主事一人,虽然家庭的人伦悲剧是不少的,总的说来还是稳定的,稳定了几千年。‎ ‎    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结构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三代同堂的家庭变为今日的三口之家,老婆当家,小鬼当家,还是老公当家?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了。‎ ‎    一家之中,谁最最重要?父母,岳父母?孩子,老公?妻子?应该说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重要。实际上,有人把父母看得最重,因为“我”是父母生的,老人的日子较短。有人把孩子视为家庭核心,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爱情的结晶。这些都有道理。然而,往往如此就引发家庭大战。‎ ‎    谁来平衡家庭矛盾?维系家庭的核心力量到底是血脉还是爱?契约?这实在是天下第一难的问题。‎ ‎    有人当得好皇帝,当不了家长;有人擅长处理复杂的国家事务与国际关系,却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    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 ‎    但家里一定得有一个“长”,此“长”非官长,非年长,非智长,他(她)本来就在“家”里,是一头猪也!‎ ‎    古人造字,《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意即房子里有猪,因为猪在农耕时代最为宝贵。这样解释得通吗?牛、马、鸡、狗诸畜,何比猪贱?我以为宜作新解: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牺牲,堪为一家之长。‎ ‎                                       (摘自新浪网上高由的博客)‎ ‎16. 联系文章回答第8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答:                                                        ‎ ‎17. 说出第13段中加点词语“家庭大战”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答:                                                        ‎ ‎18. 第16段“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意在说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答:                                                        ‎ ‎19. 第17段中,把一家之长比喻成一头常人常常讽刺、挖苦并鄙视的猪,其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分)‎ 答:理由是                                                        ‎ ‎    好处是                                                        ‎ ‎20. 仿照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仍然以“家”为对象,再写出一组句子,表达出你对“家”的真切感受和认识。(4分)‎ 例句: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 答:                                                        ‎ ‎ 【答案】 16.(4分)答:无限的“支付宝”、免费的“家政工”、全天候的“出气筒”等。(必须答完整才能得4分) ‎ ‎17.(4分)答:确定某个家庭成员为最重要和核心之后而引发的激烈的矛盾冲突。‎ ‎(答出“最重要和核心”2分,答出“矛盾冲突”2分)‎ ‎18.(4分)   答:不能用圣人、伟人的操行标准作为依据来指导家庭生活,不能用书记、省长的行政命令作为要求来组织家庭生活,不能用专家学者的学术理论作为教条来规范家庭生活。‎ ‎(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3分,答到三点给4分)‎ ‎19.(4分)‎ 答:理由:他(她)本来就在“家”,《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1分),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堪当此任。(1分)‎ 好处:恰好突出了家长地位低下、角色尴尬,但又不可缺少;这个比喻一反常态,新颖独到,不落俗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和地位,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反思。(分号前后各得1分,意思相符即可)    ‎ ‎20.(4分)‎ 答案示例:家应该是明媚的春天,是美丽的花园。可有时家也是阴晦的冬天,荒凉的沙漠。‎ ‎(符合仿写要求,酌情给分。)‎ ‎8. (2010·四川省眉山市,25-29,15分)‎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 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 ‎25.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2分)‎ ‎ ‎ ‎ ‎ ‎26.选文除去第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27.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 ‎ ‎ ‎ ‎ ‎ ‎28.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2分)‎ ‎ ‎ ‎ ‎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2分)‎ ‎ ‎ ‎ ‎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2分)‎ ‎ ‎ ‎ ‎ ‎ ‎ ‎29.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3分)‎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 ‎ ‎ ‎ ‎【答案】 25.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两个示例意思接近亦可。(2分)‎ 示例一: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 示例二: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 ‎26. B (2分)‎ ‎27.①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②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③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④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28.(1)“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 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2)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2分,若回答成“父亲对儿子的爱”,只能得1分)‎ ‎(3)发光的事物:①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②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③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④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⑤自己缴学费。(2分,任意答对其中之二即可得满分)‎ ‎29.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题意,语句通顺。(3分)‎ 答题要点:①不要再把我们当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应该像两个大人,是朋友关系,是平等民主的;②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指手画脚;③做事不强迫、不逼迫;说话不武断、不粗暴;④用心平气和或心领神会的方式与我们平等地交流,而且还是客观的。‎ ‎【任意答出其中之二(或与要点意思接近)即可得满分——要点2分,语句通顺1分】‎ ‎ ‎ ‎9. (2010·四川省自贡市,20-25,22分)‎ 松 子 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20.按要求摘取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 答: ‎ ‎②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 ‎21. 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判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平凡起来了。( )‎ B.松子虽小,但和“我们”一样,吸取了日月精华。( )‎ C.小松子有时也可以做“我们”情绪的大主宰。( )‎ D.在人心所动的那一刻,看见万物都是动的。( )‎ ‎2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按字数限制填入方框中。(4分)‎ 坦然地□□□□,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 ‎23. 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道理是: 。‎ ‎24.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 仿句: ‎ ‎ ‎ ‎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B.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C.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 D.“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 E.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个深奥的深奥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很好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让人备受启迪。‎ ‎【答案】20. ①“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②“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能胜出不同的意义。”‎ ‎21.A. ×B. √C. √D×。4分一项1分.‎ ‎22.面对生活 小东西(小事物)一空2分超出1字扣1分.‎ ‎23.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的事物。2分之答出“不要忽视”给1分。‎ ‎24.略,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即可得分。2分,不打0.5‎ ‎25.A、C正确一点得3分。全选不得分。‎ ‎10. (2010·浙江省宁波市,9-12,11分)‎ 买馒头 ‎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 老乡把蒸笼掀开。‎ ‎ 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 味就随烟四溢了。‎ ‎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 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 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 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 里也别有滋味。‎ ‎ 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 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 ‎ 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 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 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 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 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 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 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 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9.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3分)‎ ‎ ‎ ‎ ‎ ‎10.将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 A. ⑩段之间 B.段之间 C.段之间 D.段之间 ‎11.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 ‎ ‎ ‎ ‎ ‎12.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 ‎ ‎ ‎ ‎【答案】9。①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②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③馒头引发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10.C ‎11.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人虽经历悲苦与无奈,但仍对生命充满庆喜的那份淡定与乐观,这种情怀还将深深地感染身边的人。‎ ‎12.人生应该不断地追求,要乐观,并懂得知足、感恩。‎ ‎11.(2010,江西省,16-19,17分)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黄蜂筑巢 ‎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第二次 ‎(2).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3).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4分)‎ ‎ (4).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每空1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抓住扫帚尖 怜惜(不忍、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整顿自己、整理自己)‎ 怜爱(赞叹、赞赏)‎ ‎(2).特点:勤劳(1分)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1分) ‎ 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1分)忽然发现它有灵性,善解人意(1分,后觉得它可爱(1分)‎ ‎(3)答到两点即可 答案示例:(1)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 (2)对生活要热爱 (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 (4)人类应该 (5)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4).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2分) (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2分),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2分)。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2分)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2分)‎ ‎12. (2010·贵州省毕节地区,18--21,11)阅读《身为女孩》,完成18~21题。‎ 身 为 女 孩 周 慧 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哦,女孩是什么模样?‎ 女孩子慵慵弱弱,平平淡淡,安份守己,文静温雅与男孩子冒冒失失、风风火火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女孩有女孩的风格,做女孩是一种骄傲。 女孩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爱哭就哭,想笑就笑,她们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犹如精灵,又犹如变幻无穷的云彩。 女孩是一道风景,是雨后彩虹映衬的开空,点染初春的绿原,月影下优雅绰约的倩影;蓝天大海上的一叶随风帆,苍穹下一只自由高飞的娇燕,开边一抹鲜红的朝霞,夏夜长空一颗闪亮的星星,花香般袅袅吹起的微风……她们构成一道温馨柔美的风景。 女孩是一首诗,春风般的温柔;夏雨般的朦胧;秋意般的矜持;冬雪般的洁白。柔如水,轻若风。若想寻找绿林草地,化冰为水的柳条般的情感,不妨走入这首诗里来,不过当心,这令人痴迷的芬芳会醉倒你! 女孩是各种各样的味道,甜滋滋,酸溜溜,娇滴滴,羞答答,有着醇酒般香甜的微笑;有着粉墨登场时滑稽的扮相,另有一番酸的情调,有着娇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半琵琶半遮面的姿态。这些能搅乱你心的涟漪。 女孩是一支轻音乐;一首悠扬的歌;一幅浪漫的画;是和煦的阳光下幽香的花丛中含苞吐蕊的艳影。总是爱,爱编织多彩的梦,爱想入非非,爱把一切向往托给蓝天白云和海水沙滩。 自然,女孩也有理不清,诉不完的伤感;为琼瑶、岑凯伦笔下死去活来的爱,为莫名的淡淡的忧伤,为某种冲动唤起的激情,为所有值得伤感的事而伤感。 今天的女孩,生活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她们爱学习,爱工作,也爱打扮,爱赶时髦。她们拥有推动星球的力量,拥有艰苦创业打天下的逞强好胜的雄心,她们是生活在广阔天空下的骄傲的女孩! ‎ ‎ 女孩是这样的天真浪漫,温情脉脉,情趣盎然。 哈,做女孩竟是这样妙不可言!!!‎ ‎18.第三自然段中,把女孩的 比作“精灵”,把女孩的 ‎ ‎ 比作“变幻无穷的云彩”。 (2分)‎ ‎19.“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这应该是父母或长辈教导女孩的话语,在父母和长辈的心中,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2分)‎ ‎20.“做女孩竟是这样妙不可言!”做女孩“妙”在何处?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1.你觉得身为男孩好,还是身为女孩好?请你仿照文章画横线的语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话,介绍你们男孩或女孩。(40字以上,有文采,不得抄用文中语句)(4分)‎ ‎【答案】‎ ‎18.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爱哭就哭,想笑就笑 (2分)‎ ‎19.安份守己,文静温雅 (2分)‎ ‎20.①女孩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②爱学习,爱工作,也爱打扮,爱赶时髦;③拥有推动星球的力量,拥有艰苦创业打天下的逞强好胜的雄心;④天真浪漫,温情脉脉,情趣盎然。(3分)‎ ‎21.男孩:男孩是晴空里的一只雄鹰,春风里的一棵大树,险峰处的一块顽石,荒原中的一匹奔驰的骏马,大海上一艘远航的船舶……‎ 女孩:女孩是春风里的一树红花,窗台边的一串风铃,田野里潺潺的溪流,阳光下翩翩飞舞的彩蝶,晴空中上下翻飞的燕影,清澈湖面上明艳的红莲……(4分)‎ ‎13.(2010,福建省永春县,17—21,16分)阅读《囚绿记》(节选)一文,回答问题。‎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1)选文以作者对长春藤的感情变化线索安排行文:________→观绿→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2分)‎ ‎(2).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⑤段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理由,并分析这样描写表现力长春藤什么精神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这句话是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B.第④段第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这句细腻地描写了青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答案】(1)。爱绿  囚绿(2).能写出2点即可)①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③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④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3).(3“生的欢喜”是指对于生命成长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于充满生机的绿的喜爱,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示例】“绿”的其它象征意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性格色彩中绿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倾听、不希望发生冲突的性格。(4).“固执”指“‎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表现了长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5).C ‎14.(2010,贵州省毕节地区,18—21,11分)阅读《身为女孩》,完成:‎ 身 为 女 孩 周 慧 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哦,女孩是什么模样?‎ 女孩子慵慵弱弱,平平淡淡,安份守己,文静温雅与男孩子冒冒失失、风风火火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女孩有女孩的风格,做女孩是一种骄傲。 女孩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爱哭就哭,想笑就笑,她们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犹如精灵,又犹如变幻无穷的云彩。 女孩是一道风景,是雨后彩虹映衬的开空,点染初春的绿原,月影下优雅绰约的倩影;蓝天大海上的一叶随风帆,苍穹下一只自由高飞的娇燕,开边一抹鲜红的朝霞,夏夜长空一颗闪亮的星星,花香般袅袅吹起的微风……她们构成一道温馨柔美的风景。 女孩是一首诗,春风般的温柔;夏雨般的朦胧;秋意般的矜持;冬雪般的洁白。柔如水,轻若风。若想寻找绿林草地,化冰为水的柳条般的情感,不妨走入这首诗里来,不过当心,这令人痴迷的芬芳会醉倒你! 女孩是各种各样的味道,甜滋滋,酸溜溜,娇滴滴,羞答答,有着醇酒般香甜的微笑;有着粉墨登场时滑稽的扮相,另有一番酸的情调,有着娇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半琵琶半遮面的姿态。这些能搅乱你心的涟漪。 女孩是一支轻音乐;一首悠扬的歌;一幅浪漫的画;是和煦的阳光下幽香的花丛中含苞吐蕊的艳影。总是爱,爱编织多彩的梦,爱想入非非,爱把一切向往托给蓝天白云和海水沙滩。 自然,女孩也有理不清,诉不完的伤感;为琼瑶、岑凯伦笔下死去活来的爱,为莫名的淡淡的忧伤,为某种冲动唤起的激情,为所有值得伤感的事而伤感。 今天的女孩,生活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她们爱学习,爱工作,也爱打扮,爱赶时髦。她们拥有推动星球的力量,拥有艰苦创业打天下的逞强好胜的雄心,她们是生活在广阔天空下的骄傲的女孩! 女孩是这样的天真浪漫,温情脉脉,情趣盎然。 哈,做女孩竟是这样妙不可言!!!‎ ‎(1)第三自然段中,把女孩的 比作“精灵”‎ 把女孩的 比作“变幻无穷的云彩”。 (2分)‎ ‎(2)“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这应该是父母或长辈教导女孩的话语,在父母和长辈的心中,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女孩竟是这样妙不可言!”做女孩“妙”在何处?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身为男孩好,还是身为女孩好?请你仿照文章画横线的语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话,介绍你们男孩或女孩。(40字以上,有文采,不得抄用文中语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爱哭就哭,想笑就笑 (2)安份守己,文静温雅 ‎ ‎(3).①女孩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②爱学习,爱工作,也爱打扮,爱赶时髦;③拥有推动星球的力量,拥有艰苦创业打天下的逞强好胜的雄心;④天真浪漫,温情脉脉,情趣盎然。(3分)‎ ‎(4).男孩:男孩是晴空里的一只雄鹰,春风里的一棵大树,险峰处的一块顽石,荒原中的一匹奔驰的骏马,大海上一艘远航的船舶……‎ 女孩:女孩是春风里的一树红花,窗台边的一串风铃,田野里潺潺的溪流,阳光下翩翩飞舞的彩蝶,晴空中上下翻飞的燕影,清澈湖面上明艳的红莲……(4分)‎ ‎15.(2010,湖北省荆州市,20—24,12分)‎ 村路怎能不弯呢 ‎①村路怎能不弯呢?‎ ‎②好的地方,都让人家、河流、田地占住了,留给路的,实在太少了。‎ ‎③路从不计较这些,很知足,知足常乐。天天,捡着这些人脚迹、牛脚迹、狗脚迹吃着,小日子过得滋润着。尤其是在冬天,有人穿着布鞋,刚刚从家里烤火出来,留下一行人脚迹,还是暖乎乎的。夏天的牛脚迹又肥又大,闻一闻,还带着青草的味儿,还带着蘑菇的味儿。狗脚迹一长串,小小的,就像我家屋檐下,挂着的一长串板栗,不着急吃,待其风干,又是另外一种风味了。偶尔,还会有一两只野猪、狗獾之类的,偷偷地下山来,留下一朵朵野梅花样的脚迹,更是难得一尝的野味了。这村路,还真不羡慕那些大马路呢,窄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弯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④其实,路何尝又不想宽一点、直一点?‎ ‎⑤路从我家里延伸出来,走不到十几米,迎面就是二哥家的一堵墙壁。你总不能叫路穿过那堵墙而去,于是,路只得拐一个弯了。路又走了五六十米,翠花曾婆家的房子,正横在路当中。路有什么办法?只好又拐了一个弯,从翠花曾婆家门前过去,翠花曾婆人真好,碰上一棵树,也能说上半天话。不管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从她家门前经过,只要她在家,看见了,都要邀请人家进屋坐坐,喝一碗茶。那些远道而来的卖窑货的、贩树的,经常在她家歇脚。你们这些人啊,都是沾了路的光了!路这个弯也拐得值了!路再往前走,又碰上了春伢家的猪圈。照理说,这又脏又臭的猪圈,应该让一让路吧。路不想说这些,更不想去和猪圈争,弯就弯点吧。‎ ‎⑥路七拐八弯,总算出了村子。村外就是田畈,一块块田,未免也太霸道了一点,总想多占些地盘,你用手推我一下,我用屁股挤你一下。本来应该是一条直路,硬是让它们挤弯了,挤窄了。我想,路一定也被挤痛了,不过它不会说而已。我说你们这些田呀,不要再挤了,让路从这里经过吧。没有这条路,牛怎么来耕田?稻子成熟了,人怎么来收割?路弯过了田地,遇到了河流,没有桥,在河里放几个跳石,人踩着跳石过去,这是秋冬。倘若到了梅雨天,过不了几天,发一场洪水,淹没了那几个跳石,路还得去弯,从上游的一座石桥上穿过去。又遇到了人家的莱园,你也总不能叫路穿过人家的菜园而去,把人家好端端的莱园,弄成路这边一半,路那边一半,再弯一弯吧。前面,路又遇到了谁家的祖坟?更不能去打搅祖老人家的睡眠呀。路悄悄地,弯了个大弯,多少个弯都弯了,不在乎这一个弯。‎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到山前,似乎没有地方可去了,真有些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和你开玩笑呢,走过去,拐一个弯,嗬,在山冲里,又是一个大村子,屋檐连着屋檐,炊烟缠着炊烟,一条小河绕屋流过,河畔有三两垂柳,五六月季,十七八鹅。‎ ‎(作者:余世磊,有删改)‎ ‎(1).(2分)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读第⑤⑥段,我家门前的路弯过了哪些地方?请按顺序摘录。‎ 如:墙壁、 、 、 、 、 、 。‎ ‎(4).(3分)品读第⑦段,体会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分)结合《那树》这篇课文的学习体验,说说你对“村路”内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门见山点题贯穿全文的线索总领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答出一点即可)‎ ‎(2)运用了拟人手法,如“路不想说这些,更不想去和猪圈争,弯就弯点吧。”表现了村路与世无争、豁达宽容的性格特征。(可以选其他例句,赏析有理即可)‎ ‎(3)房子、猪圈、田地、河流、菜园、祖坟。‎ ‎(4)引用诗句呈现出了更加美好的意境,进入了更新的境界,深化了文章主题。领起下文,增添文采。(言及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5)村路具有知足与宽容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村路的赞美。弯曲的村路体现了农村的自然的生态环境,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说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16.(2010,江苏省常州市,13—16,12分)阅读赵丽宏《但丁的目光》一文,完成题目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2)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4分)‎ 链接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1)引用意图: ▲ ‎ ‎(2)人生感悟: ▲ ‎ ‎【答案】(1)B (2).他从此可以开始自由地追求知识和美德;(1分)从此可以开始旅行、观察、思考,游历意大利,认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1分)为他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1分)(只答“为爱和理想而创作”得1分)‎ ‎(3)特征:忧郁而深邃。(1分)含义:忧郁,但丁对世界人民没有摆脱悲惨的遭遇,心含愁苦;(答“指但丁流亡、客居他乡,内心愁苦”亦可)(1分) 深邃,但丁因思考生命的意义、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而流露出的精神、气质等。(1分)(4)(1)告诉读者但丁虽出生卑微,命运坎坷,但写成《神曲》,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流芳百世,表达了作者对但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2分)‎ ‎(2)①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拼搏浇灌出缤纷的生命之花。‎ ‎②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③坚定前行,为大众利益不懈奋斗的人,历史会记住他们。‎ ‎17.(2010,江苏省苏州市,17—22,6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2题。‎ 寂寞的月亮 ‎ 在我的视野里,月亮是寂寞的。她那么孤单地悬挂在天空,星星离她那么遥远,地球离她那么遥远,就连一直在给她光和热的太阳,也总是离她那么遥远。月亮孤孤单单地悬挂在天上,已经有数亿万年了吧?这是何等漫长的寂寞呵!‎ ‎ ‎ ‎ 看那些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照片,月亮上面,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永远都是戈壁荒原的样子。月亮上面,有山峰,但那些山峰是寂寞的;有峡谷,可那些峡谷是寂寞的;她的那些平原,广裹地铺展开去的,不是江南水乡那样的美,而是无尽的荒凉。月亮上没有风,她连听一听轻风吟哦的机会都没有;月亮上没有雨,她连看一看雨丝飘飞的可能都没有。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甚至连一丁点的小小生命也没有。月亮,不只是寂寞,而是死一般的寂寞了。‎ ‎ 关于月亮,从古到令,有很多传说,什么“嫦娥奔月”,什么“吴刚伐桂”,但是月亮压根儿就没有过这些。那些传说,不过是人类的种种附会罢了。月亮什么也没有。也许,她正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停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寂寞就更加让人心疼了。可是,我们心疼过或关心过月亮的寂寞吗?没有。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想到过她的寂寞与孤独。我们看不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心头埋怨着她,甚至是不停地指责着她。很多年了,月亮总是这样被我们埋怨和指责着。我们只知一味地从她那里享受月光、获得诗意、索取浪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不是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我们还借助月亮唱过许多歌,然而,那一首首歌,没一首是专门唱给月亮的。是的,我们不仅没有为月亮付出过什么,而且,还无止境地向月亮索取。我们的这些行为,是多么地自私!‎ ‎ 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 ‎ 数亿万年了,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也从来没有向谁诉说过心中的孤独。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不是吗?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狂放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成了可以永远结游的朋友。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所以她总是用她的圆祈盼人间团圆和美满。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平安安回家,总是祝福所有的有情人能够成为一生一世相亲相爱的眷属,总是盼望每一个家庭能够和和睦睦美美好好。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让我们一代一代在这诗意的家园中生生息息。据说,在月明之夜,那些小偷和其他不良分子,其犯罪的概率都小了许多。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广寒宫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 月亮是很大度的,很高尚的。她从不计较和埋怨,始终洁白、纯净、无瑕地高悬在天空中,给予我们无声的启示与祝愿。也许,这样的月亮才叫做月亮,而不是随便叫做一颗什么星星。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值得我们前赴后继地去仰望、去等待、去盼望,甚至去呼唤……‎ 然而,月亮又似乎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她就是她,寂寞地悬挂于天空,孤独地洁白于天空。她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消失。‎ ‎ 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 ‎ (作者汪建中,有改动)‎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月亮的寂寞的?(3分)‎ ‎(2).月亮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3分)‎ ‎(3).为了月亮,人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请以读过的诗词为例(上文中出现的诗歌除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4).从文中看,“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但作者却以“寂寞的月亮”为题,请你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2分)‎ ‎(5).文章的结尾说“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 ‎(6).下面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 A.歌颂了月亮淡泊宁静、甘于寂寞的品格,希望人们用一颗宁静、大度、善良的心去对待生活。‎ ‎ B.褒扬月亮在人们难以企及的高度,独步于天庭,拥抱寂寞,把一片光辉洒向人间的崇高精神。‎ ‎ C.赞美月亮飘逸洒脱的风骨和特立独行的风范,启示人们面对喧嚣的世俗要心静如水,摒弃浮名。‎ ‎ D.崇尚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呼吁人们在生活中洁身自好,在孤独中感受快乐,在寂寞中享受人生。‎ ‎【答案】(1).①从外部看,星星、地球、太阳都离月亮那么遥远。②从月亮内部看,月亮上的山峰、‎ ‎ 峡谷、平原是寂寞的,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③从时间上看,月亮的寂寞是漫长的,已经有数亿万年了。④从人们对月亮的态度看,她的寂寞与孤独从来没有人想到过。‎ ‎(2).①月亮是寂寞的。她那么孤单地悬在天空,已经有数亿万年了。②月亮是无私的(或“乐于奉献的”)。她在广寒宫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绘我们;她很大度,很高尚,从不计较和埋怨,始终洁白、纯净、无瑕地高悬在天空中。③月亮是孤傲的。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出任何一首写月亮的诗词并作恰当分析均可。答案示例: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意思是说人们写月亮并不是为了表达对月亮的某种感情,而是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苏轼是借月亮的盈亏变化来比况“人有悲欢离合”是自古难全之事,目的在于劝慰人们不必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耿耿于怀,可以说这句诗正是苏轼写给“我们自己”的。‎ ‎(4)文章以“寂寞的月亮”为题,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形象的直觉,即月亮确实是寂寞的。这样安排意在用月亮的寂寞来衬托她的“不屑于自己的寂寞”,从而赞美月亮心静如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5)①从结构上看,“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照应题目“寂寞的月亮”,突出了月亮的寂寞;‎ ‎ “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与开头“给她光和热的太阳”相呼应,‎ ‎ 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②从内容上看,用“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这一比喻,进一步赞美了月亮的崇高品格,意味深长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6).D ‎18. (2010·四川省资阳市,10-14,11分)‎ 三分春色一分愁 丁颖(台湾)‎ 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       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的气息呢?‎ ‎       “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      ‎ ‎ 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       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       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       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       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我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10.这篇散文把春色和心绪融为一体,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具体含义。(1分)‎ ‎ ‎ ‎11.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在于:(2分)‎ ‎ ‎ ‎12.“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一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是因为:(3分)‎ ‎ ‎ ‎ ‎ ‎13.简略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的意图。(3分)‎ ‎ ‎ ‎ ‎ ‎14.“学贵有疑”,请你从本文的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2分)‎ ‎ 【答案】 ‎ ‎10. 对故乡的思念 (1分) 11.用美好的春景反衬我对故乡的缕缕惆怅和莫名空虚。(2分)12. 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晚风的轻柔与美好,反衬出对故乡的无比依恋 (3分,回答修辞手法1分,分析作用2分。) 13. 看似黄昏的美好,其实作者触景生情,由这两幅画面引发出对故乡无比思念的愁绪。它是作者抒发感情,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3分,言之有理即可)14.略(2分,基本符合要求即可。如所提问一般,缺少探究价值的给1分。)‎ ‎19. (2010·山东省泰安市,17—20,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夜读岳飞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彪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17.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4分)                                                                                                                          。 18.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4分)‎ ‎                                                             ‎ ‎19.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                                                          ‎ ‎20.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                                         ‎ ‎ 【答案】‎ ‎17. [答案]一是阅读或看的意思,阅读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及其事迹[评分]2分;二是瞻仰、领悟的意思,瞻仰岳飞,领悟岳飞的精神人格。[评分]2分 18. [答案]交代写作背景,反映滚滚红尘中欲浪拍天的现代生活;[评分]1分  形成对比,表现我对纵情享乐的芸芸众生的反感和不满;[评分]1分   反衬岳飞精神人格的高贵;[评分]1分  引出话题,揭示写作目的。[评分]1分  19. [答案]将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的碑帖带回家。 [评分]3分 20. [答案]岳飞的精神人格即是民族的精神人格;表现了对岳飞无比敬仰、爱戴的情感;表达了对官员穷奢极欲的义愤;呼唤、期待人们对英雄神明的尊敬。[评分]1句1分共4分 ‎20. (2010·湖北省黄冈市,26-30,12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6—30题 鹰 志 王 族 ‎①一只小鹰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防止它学会爬行,就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让它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因为爬行对鹰来说是耻辱,而飞翔则是高贵和勇敢的象征。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小鹰虽然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便可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将坚硬如铁,更具力量。‎ ‎②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③还有的小鹰长到了可以爬行的时候,母鹰就把它推到巢边,让它向悬崖下张望。崖下的冷风和暗淡的光线使它浑身发抖,想缩回身子进入母鹰的怀抱。这时候母鹰突然从巢中飞出,在崖边上下起伏,让身躯画出漂亮的弧线。母鹰是为了让小鹰看看飞翔是怎样的。作为一只鹰,是不应该恐惧悬崖和黑暗的。‎ ‎④母鹰盘旋一会儿后,回到巢中,用身体将小鹰一点一点向巢外推去。小鹰吓得缩紧了身子,岩壁布满荆棘,有棱角尖利的岩石,还有深不见底的河流和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土拨鼠。母鹰长鸣一声,用力将小鹰推了出去,小鹰哀叫着,身体在空中飘来飘去。天气虽未入秋,小鹰却像一片飘零的叶片,要过早地落到崖底去。母鹰将小鹰推向崖谷的同时,振翅而起,飞向山后面去了。小鹰在坠落中想攀住树枝和藤蔓,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⑤它缓缓地向上飞行,最后落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崖谷依然幽暗而无声,小鹰看着深崖,好像刚刚才认识它似的,久久没有转动一下头颅。后来,小鹰发出一声鸣叫,从石头上向远处飞去。天空高远,阳光炽烈,它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⑥鹰的生存中充满很多游戏规则。鹰时常会对捕获的猎物抓而又放,放而又抓,一直到将它们折腾得筋疲力尽。鹰有时会毫无惧色地扑向比它大数倍的动物,追逐和吓唬它们,以此验证自己的胆量;有时还会从巢中兴奋地飞到空中追逐飞行的昆虫,学习这些飞行小动物进攻和逃避进攻的方法,以增强自己的捕食技巧。天气好的时候,鹰会在天空中翱翔、翻飞,速度疾如箭矢,令人惊叹。大多数鸟儿都喜欢阳光、草地、鲜花和河流,喜欢从中寻找快乐,享受幸福。鹰却不,它们总是待在光线昏暗的山林里,或隐身于洞穴中,不管外面怎样热闹,它们从来都不会张望。‎ ‎⑦鹰不会等死,它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就飞到悬崖中,在岩壁上把自己撞死。悬崖深不见底,所以谁也不会见到鹰的尸骨。‎ ‎⑧‎ 鹰的寿命与其他鸟类相比可谓最长,它可以活到七十岁。而要维持如此长的寿命,它就必须在四十岁时为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无比痛苦的,却可以让它的生命获得新生。原来,在高空飞翔、在荒野中抓捕猎物的鹰到四十岁左右时,它那尖利的双爪便开始老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伸展自如地抓捕猎物;它的喙上也已经结上一层又长又弯的茧,一动便可碰到胸膛,对进食阻碍很大;最让它痛心的是,双翅上的羽毛也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使它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天空中轻盈地飞翔。‎ ‎⑨ 这时候,它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让生命获得新生。‎ ‎⑩ 鹰都会选择让生命新生。首先,它会在飞翔中突然撞向悬崖,把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它会用很大的力气,一下子便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它满嘴流着血飞回洞穴,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 ‎⑾新喙终于长了出来,它立刻进行第二道工序,用新喙把双爪上的老趾甲一个个拔掉。那同样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更新。不久,新的趾甲长出来了,它紧接着进行第三道工序,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再等五个月,新的羽毛又长出来了。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三十年的生命。‎ ‎⑿它的这一系列生命更新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使自己疼死或饿死,但它依旧勇于向自己挑战,勇于让自己在死亡的边缘获得再生。(摘自《散文》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26.本文让我们对雄鹰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第⑾段写道:“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这一系列”的“更新”具体指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 ‎ ‎ ‎ ‎27.文章第①段说,“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揣摩一下母鹰此时的心理,试将其心理活动写在下面。(2分)‎ ‎ ‎ ‎ ‎ ‎28.认真阅读下列各句,体会作者在加点词语里所蕴含的情感。(2分)‎ ‎(1)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 ‎ ‎ ‎ ‎(2)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 ‎ ‎ ‎ ‎29.文章题目为《鹰志》,可第⑥段中写了大多数鸟儿喜欢寻找欢乐,享受幸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 ‎ ‎ ‎ ‎3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联系本文,谈谈你的感悟。(3分)‎ 链接材料:‎ 一个年轻人找到动物园的园长说:“我想做一我驯虎师!”‎ 园长说“这可是一份相当危险的工作。”‎ 年轻人说:“我神经总是很紧张。医生告诉我唯一的方法,就是去找一份需要高度紧张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忘记其他的恐惧!”‎ 后来,这个年轻人不仅成为了著名的驯虎师,而且他的毛病也好了。‎ 链接一:漫画《宠儿》 链接二:解除紧张的办法。 ‎ 我的感悟: ‎ ‎ ‎ ‎ 【答案】 ‎ ‎21. (2010·天津市,17-30,16分)阅读《冬天的芭蕾》一文,回答17~20题。‎ 冬天的芭蕾 ‎ 韩静霆 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遗憾吗?‎ 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 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 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选自《花魂》,有改动)‎ ‎17.文章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 ‎ ‎18.为什么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冰灯又带给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 ‎ ‎19.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 ‎ ‎20.作者为什么“执拗地”“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请从文章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进行分析。(6分)‎ ‎ ‎ ‎【答案】 ‎ ‎ 17.温暖心灵;姿态优美;光彩迷人。(3分。每点1分)‎ ‎18.冰灯虽然生命短暂,但它的美丽留在人们心里。 生命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19.采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3分。修辞1分,分析2分)‎ ‎20.内容:冰灯的美丽令作者难忘,冰灯带来的启示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写法:首尾呼应。‎ ‎ 22.(2010,湖北省随州市,26—30,17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6—30题 鹰 志 王 族 ‎①‎ 一只小鹰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防止它学会爬行,就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让它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因为爬行对鹰来说是耻辱,而飞翔则是高贵和勇敢的象征。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小鹰虽然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便可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将坚硬如铁,更具力量。‎ ‎②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③还有的小鹰长到了可以爬行的时候,母鹰就把它推到巢边,让它向悬崖下张望。崖下的冷风和暗淡的光线使它浑身发抖,想缩回身子进入母鹰的怀抱。这时候母鹰突然从巢中飞出,在崖边上下起伏,让身躯画出漂亮的弧线。母鹰是为了让小鹰看看飞翔是怎样的。作为一只鹰,是不应该恐惧悬崖和黑暗的。‎ ‎④母鹰盘旋一会儿后,回到巢中,用身体将小鹰一点一点向巢外推去。小鹰吓得缩紧了身子,岩壁布满荆棘,有棱角尖利的岩石,还有深不见底的河流和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土拨鼠。母鹰长鸣一声,用力将小鹰推了出去,小鹰哀叫着,身体在空中飘来飘去。天气虽未入秋,小鹰却像一片飘零的叶片,要过早地落到崖底去。母鹰将小鹰推向崖谷的同时,振翅而起,飞向山后面去了。小鹰在坠落中想攀住树枝和藤蔓,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⑤它缓缓地向上飞行,最后落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崖谷依然幽暗而无声,小鹰看着深崖,好像刚刚才认识它似的,久久没有转动一下头颅。后来,小鹰发出一声鸣叫,从石头上向远处飞去。天空高远,阳光炽烈,它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⑥鹰的生存中充满很多游戏规则。鹰时常会对捕获的猎物抓而又放,放而又抓,一直到将它们折腾得筋疲力尽。鹰有时会毫无惧色地扑向比它大数倍的动物,追逐和吓唬它们,以此验证自己的胆量;有时还会从巢中兴奋地飞到空中追逐飞行的昆虫,学习这些飞行小动物进攻和逃避进攻的方法,以增强自己的捕食技巧。天气好的时候,鹰会在天空中翱翔、翻飞,速度疾如箭矢,令人惊叹。大多数鸟儿都喜欢阳光、草地、鲜花和河流,喜欢从中寻找快乐,享受幸福。鹰却不,它们总是待在光线昏暗的山林里,或隐身于洞穴中,不管外面怎样热闹,它们从来都不会张望。‎ ‎⑦鹰不会等死,它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就飞到悬崖中,在岩壁上把自己撞死。悬崖深不见底,所以谁也不会见到鹰的尸骨。‎ ‎⑧鹰的寿命与其他鸟类相比可谓最长,它可以活到七十岁。而要维持如此长的寿命,它就必须在四十岁时为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无比痛苦的,却可以让它的生命获得新生。原来,在高空飞翔、在荒野中抓捕猎物的鹰到四十岁左右时,它那尖利的双爪便开始老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伸展自如地抓捕猎物;它的喙上也已经结上一层又长又弯的茧,一动便可碰到胸膛,对进食阻碍很大;最让它痛心的是,双翅上的羽毛也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使它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天空中轻盈地飞翔。‎ ‎⑨ 这时候,它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让生命获得新生。‎ ‎⑩ 鹰都会选择让生命新生。首先,它会在飞翔中突然撞向悬崖,把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它会用很大的力气,一下子便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它满嘴流着血飞回洞穴,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 ‎⑾新喙终于长了出来,它立刻进行第二道工序,用新喙把双爪上的老趾甲一个个拔掉。那同样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更新。不久,新的趾甲长出来了,它紧接着进行第三道工序,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再等五个月,新的羽毛又长出来了。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三十年的生命。‎ ‎⑿它的这一系列生命更新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使自己疼死或饿死,但它依旧勇于向自己挑战,勇于让自己在死亡的边缘获得再生。(摘自《散文》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本文让我们对雄鹰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第⑾段写道:“‎ 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这一系列”的“更新”具体指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 ‎ ‎ ‎ ‎(2)文章第①段说,“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揣摩一下母鹰此时的心理,试将其心理活动写在下面。(3分)‎ ‎ ‎ ‎ ‎ ‎(3)认真阅读下列各句,体会作者在加点词语里所蕴含的情感。(4分)‎ ‎①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 ‎ ‎ ‎ ‎②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 ‎ ‎ ‎ ‎(4)文章题目为《鹰志》,可第⑥段中写了大多数鸟儿喜欢寻找欢乐,享受幸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 ‎ ‎ ‎ ‎(5)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联系本文,谈谈你的感悟。(4分)‎ 链接材料: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联系本文,谈谈你的感悟。(4分)‎ 链接材料:‎ 一个年轻人找到动物园的园长说:“我想做一我驯虎师!”‎ 园长说“这可是一份相当危险的工作。”‎ 年轻人说:“我神经总是很紧张。医生告诉我唯一的方法,就是去找一份需要高度紧张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忘记其他的恐惧!”‎ 后来,这个年轻人不仅成为了著名的驯虎师,而且他的毛病也好了。‎ 链接一:漫画《宠儿》 链接二:解除紧张的办法。 ‎ 我的感悟: ‎ ‎【答案】(1)①在岩石上磕掉老喙,让其长出新喙②用新喙拔掉老趾甲,让其长出新趾甲③用新趾甲拔掉旧羽毛,让其长出新羽毛(2)示例:孩子啊,虽然我的做法有点残忍,但在这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我迫不得已呀。我要让你记住:只有强者才可以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3)震撼 赞叹 (4)通过其他鸟与鹰的对比,衬托出了鹰坚守孤独、磨炼意志而能长久搏击长空的志向(5)示例一:一味地溺爱孩子,是不能锻造孩子坚强的意志的;示例二:经过暴风骤雨的人,不会为轻风细雨所烦恼,顶着一切挫折艰难向前,不再退缩,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示例三:温室里不能培养出栋梁,逆境才能塑造人才。‎ ‎23.(2010,山东省莱芜市,13—16,6分)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背影》‎ ‎(1)文段中父亲的话语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例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先生这样评价《背影》: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就此特点,结合选文中“再找不着了”中的“再”字试作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详写第一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答案示例一:“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朴实简洁、情真意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示例二:“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朴实简洁、情真意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照。‎ ‎(2)答案:“再”字必须用,突出了作者久久目送父亲渐渐离去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依恋和牵挂,隐含着作者的失落和感伤。‎ ‎(3)答案: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最让“我”感动,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24. (2010,山东省莱芜市,20—24,17分)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①小雨淅沥,不要雨伞,不邀友伴,拂着如许的春风,静静悠悠地穿行在我们这座小城的老巷中。一条条老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似清谷。走进小巷,多半是为了这些小巷古朴而又儒雅的巷名:浠沧、集仙、板桥、文曲、纯化、儒学……‎ ‎②从热闹的剧场路东西分别岔进,有数条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两侧均是黛瓦青砖粉墙,人、车稀少,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有一些颓破的围墙上,摇曳着几株城市里罕见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扣得紧紧的,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啊、苔藓啊、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小巷不语,春风不语,只有紧闭着的院门后传出一阵嬉笑声,一树粉白粉白的繁花从围墙内茂盛出一派明媚,是桃?是李?真想去叩一下那历经百年黑亮亮的木门,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抓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 ‎③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这扑面而来的是宋朝的风还是明朝的雨?‎ ‎④踩着 百年的青砖路,抚着千年的汉代瓦,走着思着,一抬头,已到了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号射陵)先生的故居。进得门来,宋曹先生手执书卷,傲傲地立在玲珑古雅的庭院。先生当年读书谈艺的“蔬枰草堂”还在,先生挥毫舞墨的“流觞池”还在,会秋堂、桐引楼还在。小小的庭院雕梁画栋,抱水拥竹,奇石嶙峋,曲折有致。说是宋曹先生多次拒绝了做官,是在哪间屋檐下先生一次又一次冷落着朝廷的征召?自号“耕海潜夫”的射陵先生不语,只用深邃的眼神注视着红尘中来来往往的人们。 ‎ ‎⑤顺着儒学街往南走,不多远右拐弯,就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故居了。陆公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日寇的炮火,文革的动乱,小城人一直全心全意护佑着民族英雄的故居。仰止堂、浩然堂,简朴大气,空灵风雅。忠烈公陆秀夫的塑像屹立浩然堂间,七百多年前负幼帝(幼帝指南宋皇帝赵器)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烈之举早已幻化成故乡人民心中永远的彩虹。祠内团团的绿树如烟弥漫,坪间的小花黄的、蓝的、白的素素地绽放。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⑥小城的四周都是水,串场、蟒蛇、小牙河。俯瞰去,小城恰似一只倒扣在水中的瓢,因而小城又有瓢城之称。有了水,也就有了死心塌地的守护者——桥。北有北闸东有建军,南有南门桥西有登瀛。站在登瀛桥上,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汽笛声声拉起,就在这千年古城泛起遍地新绿,小城更加波光潋滟,风雅灵动起来。‎ ‎(1)作者为什么说“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巧用问句传递出怎样的情感?试举一例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并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就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并阐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 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 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 ‎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 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25.(2010,浙江省绍兴市,6—7,20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 迟子建 ‎①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间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 ‎②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对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 ‎ ‎③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 ‎ ‎④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 ‎⑤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完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⑥‎ 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儿横着走,一会儿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的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开。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挣扎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近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了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被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史诗。 ‎ ‎  ⑦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明亮。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 ‎ ‎(选自迟子建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稍有改动)‎ ‎(1)某文学期刊要做迟子建的专题,其中选择了这篇文章,专栏记者为此采访了迟子建。以下是记者的提问,假如你是迟子建,你将如何回答?(14分)‎ 问题A:通常我们不会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一只虫子,而您用了,并且还把它作为文章题目。您是怎样考虑的?(4分)‎ ‎ 迟子建: ‎ 问题B:有读者问,您在描绘这一只虫子前,花了很多笔墨,似嫌拖沓,对这一点您怎么看?(4分)‎ 迟子建: ‎ 问题C:这篇文章收录在您的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中,您说您比较喜欢这篇文章,那么您觉得对“虫子”的描绘,最成功或最得意的是哪一点?(6分)‎ 迟子建: ‎ ‎(2)专题刊登以后,读者对文中“虫子”的行为各有评说,该文学期刊就此做了一个网上调查,下面是网友们的观点,你的想法呢,请你也写一写,并作适当的阐述。(6分)‎ ‎1楼:对这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大家有什么想法,一起谈谈吧。‎ ‎2楼:一只令人肃然起敬的虫子,一只令我自惭形秽的虫子,一位令人敬爱的作家,她的笔尖给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指引着沉实的价值方向。‎ ‎3楼:生活中这样的虫子太悲剧了,为什么非要爬上去呢?虫子的牺牲很无谓,平淡是真,惊天动地不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折腾得起的。‎ ‎4楼: ‎ ‎【答案】(1).A、用“惊天动地“这个词我想表明两个意思,一是虫子虽小,虽然卑微(1分),但却英勇执着,具有英雄气概(1分);二是小虫子的表现让迷离中苦闷着,彷徨着的我(1分)感到惭愧,促我警醒(1分)。‎ B、前五段,我写的是对虫子态度的变化和当时我的心境(2分),主要是为了给这一只虫子的出场作铺垫,与下文这只虫子对我的影响构成对比,有点先抑后扬的意思(2分)‎ C、 [示例一]嗯,我是比较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在“虫子”‎ 身上传递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它在我眼里,不仅是一只虫子,我想把它描绘成一个“将军”、“英雄”、“战士”,为此我用了很多“大词“,用了很多拟人的笔法,比如”酝酿”、“一往无前”、“兵临城下”、“巍然”等,塑造他面对困境时候冷静执着勇敢的形象。(“用词”特点)‎ ‎[示例二]那只“虫子”实在给了我非常大的的震撼。它在平地上这样自如,在爬佛龛时如此,可是它却知难而进,不畏疼痛。文中第六小节,有好几处用了“我以为”,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我以为它会收兵,我以为它会离开,我以为它会掉头而去,但是,它完全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这种反差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在它面前显得这样软弱。我想,我们是应该对自然界的生灵献上我们的敬意的。(对比手法)‎ ‎[示例三]我说过,作家的命脉在于“想象力”,所以普通人也许写不具体这样一只虫子,作家的责任就是动用我们手中的笔加以描绘,如在描写外形时,在它恣意乱爬时。我希望通过我的描绘形象地展现这样一只有灵性有坚持的卑微生命。我喜欢它,也希望我的读者能够喜欢它。(修辞格特点)‎ ‎(2) [示例一]我认为虫子是值得尊敬的。它在受到屡次挫折后还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了我。在困难面前,在挫折面前,我们通常不敢尝试,或者失败之后一蹶不振、自怨自艾,但是虫子完全没有,它一次一次地向困难发起冲击,虽然它最后失败了,可是正如作者所说“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以后当我遇到困境时,我一定会想到这只虫子,并以它自勉。‎ ‎[示例二]我同意2楼观点(顶2楼)。这只虫子为了理想不惧危险,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勇气和精神在今天非常稀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虽然它最后死了,但是这的精神却昭示着作家,昭示着我。自然,它的追求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它完全可以选择过普通虫子安逸的生活,但是它却不满足了,它做了自己平庸生活的叛徒,它的一次次努力,是对现状的一次次反击。我想,人类历史中也正是由于这些虫子的奋斗,才开辟出一条历史进步的道路。我向它致敬,它的确是英雄、战士。‎ ‎[示例三]我同意3楼的观点(顶3楼)。这只虫子的精神看上去固然是值得赞美的,但它不免愚蠢。它只是受了佛龛上香气的诱惑,就这样百折不挠地想要爬上去。最后甚至失却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它在追求之初就是盲目的,它在追求之中是固执的,它在追求之后是可悲的,。这种“惊天动地”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认清自己的目标,做自己可能做到的事,才是正确的态度。‎ ‎[示例四]我的观点是,虫子的行为,我们外人是没有评价权利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论别人的选择呢?如果虫子认为这样的追求是快乐的,与其在平地上平淡地爬一生,不如奋起拼搏一次,即使遍体鳞伤也生死不顾,那么它是幸福的,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如果虫子认为这样的追求是无意义的,安乐地在平地之上过自己理想的人生,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幸福在己,选择在心。‎ ‎26.(2010,广东省深圳市,13—17,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 天上的星星 ‎⑴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⑵“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⑶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⑷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⑸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⑹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⑺“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 ‎⑻“月亮出来了。”我说。‎ ‎⑼“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⑽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⑾“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⑿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⒀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⒁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⒂“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⒃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 ‎⒄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⒅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 ‎(作者:贾平凹 选自《读者》2009年第23期,有删改)‎ ‎(1)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2分)‎ 发现星星—— ——议星星——捞星星—— ‎ ‎(2)请说说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2分)‎ ‎(3)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3分)‎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里欢笑, , , ‎ ‎ 。‎ ‎(4)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5)请你以星星的口吻对月亮说几句心里话(字数30左右)。(3分)‎ ‎【答案】(1)数星星(或者:看星星、赏星星) 藏星星(一空1分,答案接近,酌情给分)‎ ‎(2)①在妹妹眼里,月亮比星星大的多;星星害怕月亮跟“我们”害怕大人是一样的。②月亮地位高,有威严。③夜空属于月亮的,就像这个世界是属于大人的一样。‎ ‎(3)示例:有扮孔雀的,有吹喇叭,有拉着手跳舞的。(一句1分。运用拟人、排比手法,写出花儿的情态,给满分;其他酌情给分。)‎ ‎(4)不满父母那种随意约束孩子自由的行为和态度;同情孩子没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希望大人能理解孩子,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其他回答酌情给分)‎ ‎(5)示例:月亮妈妈,我多么希望你放下威严的架子,多给我们温暖的笑容,让我们自由快乐地玩耍。(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合情合理,语言通顺,就给满分;其他酌情给分。)‎ ‎27.(2010,黑龙江省绥化市,20—23,8分)阅读张笑恒的文章,回答20-23题 ‎①人的承受能力,其实是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就像不到关键时刻,我们很少能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同样,在我们没有遭遇到痛苦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够承受住多大的打击。 ‎ ‎②人总是在遭遇一次重创之后,才会幡然醒悟,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坚强和坚韧。所以,无论你正在遭遇什么磨难,都不要一味抱怨上苍是多么不公平,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人生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过不去的人。‎ ‎③曾经有这样一位农村妇女,18岁的时候结婚,26岁赶上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在农村进行大扫荡,不得不经常带着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东躲西藏。村里很多人受不了这种暗无天日的折磨,想到了自尽,她得知后就会去劝:“别这样啊,没有过不去的坎,日本鬼子不会总这么猖狂的。”‎ ‎④她终于熬到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那一天,可是她的儿子却在那炮火连天的岁月里,由于缺医少药,又极度缺乏营养,因病夭折了。她的丈夫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两天两夜,她流着泪对丈夫说:“咱们的命苦啊,不过再苦咱也得过啊,儿子没了咱再生一个,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⑤刚刚生了儿子,她的丈夫因患水肿病而离开了人世。在这个巨大的打击下,她很长时间都没回过神来,但最后还是挺过去了,她把3个未成年的孩子揽到自己怀里,对他们说:“爹死了,娘还在呢,有娘在,你们就别怕,没有过不去的坎。”‎ ‎⑥她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一个个拉扯大了,生活也慢慢好转了,两个女儿嫁了人,儿子也结了婚。她逢人便乐呵呵地说:“我说吧,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生活多好啊。”她年纪大了,不能下地干活,就在家纳鞋底,做衣服,缝缝补补。‎ ‎⑦可是,上苍似乎并不眷顾这位一生波折的妇女,她在照看自己的孙子时不小心摔断了双腿,由于年纪太大做手术危险,因此一直没有手术,但她只能躺在床上了。她的儿女们都哭了,她却说:“哭什么,我还活着呢。”‎ ‎⑧即便下不了床了,她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坐在炕上做做针线活,她会织围巾,会绣花,会编手工艺品,左邻右舍的人都夸她手艺好,前来跟她学艺。‎ ‎⑨她活到86岁,临终前,她对她的儿女们说:“都要好好过啊,没有过不去的坎……”‎ ‎⑩是的,人生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心态,咬咬牙,任何困难都会过去的。‎ ‎(摘自《读者》2010年第2期)‎ ‎(1)文中有一句话是文章的标题,相信你一定能找准!请写在书名号内。(2分)‎ ‎《 》‎ ‎(2)阅读③——⑦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位母亲一生中遭遇了哪几次重创?(2分)‎ ‎(3)简析第④段中加点的“熬”字好在哪里?(2分)‎ ‎(4)读完全文后,模仿下面的句子,概括这位母亲的优秀品质,构成排比句式。(2分)‎ 母亲刚强、坚韧,令我感动; , ‎ ‎ ; , ‎ ‎ 。‎ ‎【答案】(1)《没有过不去的坎》(2)①日军侵华时,带着孩子东躲西藏②儿子患病夭折③丈夫患病去世④不小心摔断了腿(3)“熬”字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忍受、支撑艰苦生活的漫长过程②表现了她的刚强、坚忍。富有表现力(4)母亲乐观、豁达,使我钦佩;母亲勤劳、手巧,让我学习 ‎28.(2010,湖北省恩施自治州,12—17,1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李晓 他的亲人,有13 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 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一样。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国家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 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 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多幸福啊,总理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 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自《意林》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 ‎ ‎(2)从文中找出印证第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3分)‎ ‎ ‎ ‎ ‎ ‎(3)第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的生活片断有何用意?(3分)‎ ‎ ‎ ‎ ‎ ‎(4)分析第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一句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 ‎ ‎ ‎ ‎(5)从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 ‎ ‎(6)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七旬总理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意,你有何感想?(3分)‎ ‎ ‎ ‎ ‎ ‎【答案】(1)温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常给母亲打电话。说明:意近即可。 ‎ ‎(2)在日本成功演讲后,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母亲;在美国访问时,回忆幼时母亲对他的“四真”教育;在天津帮一位母亲救助生病的孩子;在视察时向一位母亲了解民情,掀起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次情不自禁地流泪。说明:一件事1分,任意写出三件事、意近即可。 ‎ ‎(3)插入部分写出总理小时候经历的战争苦难和生活的艰辛,交待他“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说明:意近即可。 ‎ ‎(4)“柔软”表现了总理的善良,“滚烫”表现了总理的赤诚。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温总理对母亲、对人民的浓浓爱意与满腔热忱。说明:意近即可。(5)牵挂和关心。说明:意近即可。(6)提示:开放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29.(2010,吉林省,16—23,2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鸟瞰地平线 赵丽宏 前几天,乘夜班飞机回上海,在浦东机场着陆。飞机抵达前,从机窗俯瞰,只见地面灯海璀璨,令人目眩。我发现,飞机竟然从市区上空飞过,黄浦江两岸,密集的楼房和蛛网般的街道犹如水晶砌成。这是我第一次从空中鸟瞰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区,那些熟悉的地方,竟然那么神秘,那么陌生。‎ ‎ “世博会!世博会”前后座位上的乘客忽然发出一阵惊呼。‎ 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被灯火勾勒出来的世博会园区,神奇如梦幻世界。我看见了中国馆,就像一顶红色桂冠,是园区中的一个瞩目的制高点。也看见了世博轴,那些云一般的顶篷,喷泉一般的灯束,交汇成一条斑斓光带,贯穿园区,连接着黄浦江。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星罗棋布。我想看一眼英国馆,它应该像一朵晶莹闪烁的巨大蒲公英;想看一眼西班牙馆,它是一个造型奇特的藤编大筐;也想看看沙特阿拉伯馆,那是一艘月亮船,一个空中花园……然而不容我仔细辨认,那些斑斓光影已从机窗下一掠而过,不夜之城的大地正不断逼近。‎ 机舱里,人们在轻声赞叹。我的思绪,却如电影蒙太奇镜头,回溯到二十四年的一个深夜。二十四年前,我住在浦东,就在如今的世博园区旁边。那时,周围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那天深夜,两岁的儿子突然发高烧,我和妻子要送儿子去医院看急诊,然而深夜没有公交车,也要不到出租车,我只能骑自行车,让妻子抱着儿子坐在后面,赶去几公里外的医院。从医院看完急诊,还是骑车回家,那辆旧自行车,承载着一家三口的重量,吱呀作声,缓行在无人的公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咔嚓一声,自行车折断了中轴,人仰车翻,我们全家摔倒在马路中间,儿子惊惶的哭声回荡在夜空中……当年我们摔倒的那个十字路口,如今正是世博园区的门口,就在那条华光四射的世博轴起点处!‎ 二十四年那个昏暗惊恐的深夜,仿佛仍在眼前,而眼前早已是一个光明的世界。中国的世博会,马上要向全世界敞开胸怀,就在这片我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二十四年前,住在浦东的人有谁想到过这里会成为世博会园区?当年浦东被认为是上海偏僻的“西伯利亚”,繁华的浦西和浦东之间,只有一条过江隧道,在黄浦江上造桥,也被人认为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如今,宽广的大道,正从天上,从地下,从水中,围绕着世博园区向四面八方辐射,连通上海,连通中国,连通全世界。昔日的寂寥闭塞和今天的繁盛通达,反差是如此强烈。世博会,改变着这片土地,改变着这个城市,也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抚今追昔,有一种神奇的感觉,时空在交错,思绪在回旋,想象之翼在天地间翩然翻飞。‎ 一百年前,一个生活在浦东的上海作家曾经写过一部幻想小说,书名为《新中国》。他在小说中幻想一百年后在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他在小说中写道:人们“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而黄浦江上的大桥,更让小说的主人公惊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这位作家作这些幻想的时候,中国是一头东方睡狮,积贫积弱,被世界列强欺凌。那时的世博会上,中国的商人拖着长辫子,形单影只,陪伴他们的,只有古老的瓷器、丝绸和酒。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中国人只能瞠目结舌。世博会,似乎永远是发达国家炫耀富强的舞台。今天,世博会终于要在中国展开大幕,一百年前那位作家的幻想,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远远超越他当年的幻想。‎ 夜空下的世博会,是一片彩色的灯海,给人一种缤纷而神秘的印象。世博会到底是什么?这是人类文化的大联欢,是人类文明的交谊舞。世博会是面向未来的,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并非我们已知的客观现实的总结,而是一种理想。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这正是上海世博会要回答的问题。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中,在那些彩色的屋顶下,在那些神秘的灯光里,答案即将斑斓纷呈地展开。‎ 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 ‎2010年4月24日于四步斋(选自《光明日报》)‎ ‎(1)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璀璨(  )  (2)闪烁(  )  (3)斑斓(  )   (4)翩然(  )‎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星罗棋布。‎ ‎ ‎ ‎(2)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中国人只能瞠目结舌。‎ ‎ ‎ ‎(3)文中“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一句文采飞扬,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 ‎ ‎ ‎ ‎(4)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24年前的一件往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记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 ‎ ‎ ‎ ‎(5)“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作者说“世博会,改变着这片土地,改变着这个城市,也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结合第六段写出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变化。(4分)‎ ‎ ‎ ‎ ‎ ‎(6)为什么作者说世博会“是人类文化的大联欢,是人类文明的交谊舞”?(4分)‎ ‎ ‎ ‎ ‎ ‎(7)本文标题是“鸟瞰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 ‎ ‎(8)上海作家幻想的一百年之后在家乡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形,如今都已成为现实。试想再过一百年,世界博览会在你的家乡举办,请展开想象的羽翼,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你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6分)‎ ‎ ‎ ‎【答案】(1)cuǐ shuò lán piān ‎(2)①在这里形容展馆多而密集。‎ ‎②在这里形容中国人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惊呆的样子。‎ ‎(3)示例:这句话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灯光的炫目美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4)插叙;围绕“表现出昔日浦东的荒凉落后,与今日浦东的繁盛通达形成鲜明对比”回答即可。‎ ‎(5)围绕“宽广的大道,正从天上,从地下,从水中,围绕着世博园区向四面八方辐射,连通上海,连通中国,连通整个世界。昔日的寂寥闭塞和今天的繁盛通达,反差是如此的强烈”回答即可。‎ ‎(6)围绕“上海世博会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展示、交流、融合”回答即可。‎ ‎(7)围绕“表达了作者对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自豪、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和憧憬”回答即可。(8).想象要丰富,语言力求精彩。‎ ‎30.(2010,云南省玉溪市,19—24,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江 南 雨 ‎ 凤 潇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一 ‎②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③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④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⑤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 ‎⑥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的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二 ‎⑦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quǎ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⑧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⑨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⑩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⑾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辨她是在说我,还是在说她儿子,她已转过身,慢慢走向小巷深处。呆立在雨中的我,被那缕清香萦绕着,良久良久……‎ ‎⑿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注],留在记忆里封存……‎ ‎(文章有删节)‎ ‎【注】纨:指丝巾。‎ ‎(1)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 ____________,再就是 ____________,接着是 ____________。(3分)‎ ‎(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4分)‎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部分写到的卖花老妇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后填空。(4分)‎ ‎①所写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的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写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现的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段中描写花的画线句有两个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手法。(3分)‎ ‎(5)这篇文章的首尾是怎样照应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下雨的抱怨,不情愿,扫兴(或被赶,抱怨);佩服,“惊艳”不已;看得呆了(惊奇,折服,沉醉)。‎ ‎(2)①“浸”字用了比喻,形象而生动,使抽象的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物。(1分) 突出了“乡愁”在作者身上的浓和满(或受乡愁的反复折磨和煎熬。或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1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牵绊”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把雨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1分)“牵绊”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雨对乡人是有难舍情怀的(或表达作者的眷恋和不舍,家乡的雨景迷住了我)。(1分)(言之成理即可)‎ ‎(3)①所写内容:年老仍坚持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 勤劳 ‎ ‎②所写内容:丈夫去世后承担起家庭重担、卖花供儿子读大学 表现的思想性格:坚强(或坚韧刚强、勇敢面对挫折)。(每1点1分)‎ 或:所写内容: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热爱生活、爱美整洁 ‎ 或:所写内容:热情与我交谈、为我别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亲切善良 。‎ ‎(4)写出花的香(或香和鲜、香和美);衬托出老妇人的内在美。衬托(每1点1分)‎ ‎(5)开头提到雨丝,(1分)结尾再提雨丝,事物和情感前后照应。(1分)或:开头点出乡愁,(1分)结尾再强调乡愁,使思乡感情首尾贯穿,情感得到升华。(1分)‎ ‎(6)此句用比喻的方法把思乡之情比作一方冰纨(或用“一方冰纨”比牢固不变的思乡之情),(1分)表示“我”要把思乡之情留在心底。(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珍视和深沉思念之情。(2分)‎ ‎ ‎ ‎31.(2010,湖南省株洲市,9—12,7分)阅读《风筝》节选,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节选自《风筝》‎ ‎(1)“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中的动词“抓”、“掷”“踏”,表现了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中“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的“这一幕”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2分)‎ ‎(3)“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此时的心情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你是怎样理解“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的?(2分)‎ ‎【答案】(1)生气或愤怒的心情 ‎(2)“我”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并踩坏了小兄弟快要完工的风筝 ‎(3)沉重、后悔、内疚、自责 ‎(4)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玩具能带给儿童快乐,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32.(2010,四川省达州市,7—12,14分)阅读王鼎钧《那树》(有删改),完成7-12题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倒坍(tān) 周道如砥(dǐ) B.虬须(zhá) 毫不紊乱(wěn)‎ ‎ C.踝骨(luǒ) 举镐挥斧(gǎo) D.秩序(zhì) 刽子手(kuài)‎ ‎(2)从选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2分) ‎ 答: ‎ ‎ ‎ ‎(3)选文第⑤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 ‎ ‎ 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 质?(2分)‎ ‎ 答: ‎ ‎ ‎ ‎(4)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2分)‎ 答: ‎ ‎ ‎ ‎(5)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庄严、悲壮的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6).根据市政规划,你家附近将要修建一个文化宫,以丰富市民生活,一棵百年古树将面临被屠戮的命运。为了让“那树”的悲剧不再上演,你将如何说服市政规划局局长,请写下你要说的话。(4分)‎ 答: ‎ ‎ ‎ ‎ ‎ ‎【答案】(1).A(B项zhá应为qiú;C项luǒ应为huái;D项kuài应为guì)‎ ‎(2)抗击台风给人类树立榜样;给祈求平安的人心理安慰;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幼稚园里的孩子带来快乐;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答到四点即可给全分)‎ ‎(3)表现了那树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 ‎ (4)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 (5)C (6)此题是开放题。要求:称谓恰当,理由合理明确,表达符合情境,语言得体)‎ ‎ 33.(2010,福建省厦门市,15—18,16分)阅读散文《春卷》,完成文后问题 春卷 舒婷 ‎①春卷的普及范围是这样狭小,只有闽南人心领神会。厦门和泉州虽同属闽南,春卷体系又有不同,一直在相互较力,裁判公婆各执一词,于是各自发展得越加精美考究。‎ ‎②即使在厦门工作了好几年的外地人,也未必能吃上正宗春卷。隆冬时节大街上小吃摊都有的卖,仿佛挺大众化的。A其实,萝卜与萝卜须,吃起来毕竟有很大区别。‎ ‎③有稀客至,北方人往往包饺子待客,而南方人就做春卷吗?也不。即使上宾有如总统,春卷却也不肯召之即来。首先要看季节,最好是春节前后。过了清明,许多原料都走味,例如海蛎已破肚,吃起来满嘴腥。第二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由于刀工要求特别细致,所以第三还要有好心情。当然不必像写诗那么虔诚,但至少不要失魂落魄到将手指头切下来。‎ ‎④霜降以后,春卷的主力军纷纷亮相。但是,抹春卷皮的平底锅还未支起来;秋阳熙熙,小巷人家屋顶尚未晾出一簸簸海苔来。这时候的包菜尚有“骨”‎ ‎,熬不糜;红萝卜皱皱的,还未发育得皮亮心脆;海蛎还未接到春雨,不够肥嫩;B总之,锣鼓渐密,帘幕欲卷,嗜春卷的人食指微动,可主角绝不苟且,只待一声嘹亮。‎ ‎⑤终于翡翠般的豌豆角上市了,芫荽肥头大耳,街上抹春卷皮的小摊排起了长龙。主妇们从市场回家,倾起一边身子走路——菜篮子那个重呀!‎ ‎⑥五花肉切成丝炒熟;豆干切成丝炒黄;包菜、大蒜、豌豆角、红萝卜、香菇、冬笋各切成丝炒熟,拌在一起,加上鲜虾仁、海蛎、扁鱼丝、豆干丝、肉丝,煸透,一起装在大锅里文火慢煨。‎ ‎⑦这是主题,桌上还有不少文章。‎ ‎⑧春卷皮是街上买的,要摊得纸一样薄,还要柔韧,不容易破。把春卷皮摊平桌上,抹上辣酱,往一侧铺张脱水过的香菜叶,撒上絮好油酥过的海苔,将上述焖菜挤去汤水堆成长形,再撒上蒜白丝、芫荽、蛋皮、贡糖末,卷起来就是春卷。初涉此道的人往往口不停地问先怎么啦再怎么啦,延误时机,菜汁渗透皮,最后溃不成卷。孩子则由于贪心,什么都多多地加,大人只好再帮垫一张皮。因此鲁迅的文章里说厦门人吃的春卷小枕头一般。‎ ‎⑨曾经到一个外地驻厦门办事处去玩。那儿几个巧媳妇雄心勃勃想偷艺,要做春卷,取出纸笔,要我一一列账备料。我如数写完,她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接。再去时,她们得意洋洋留我午饭,说是今天有春卷。我一看,原来是厚厚的烙饼夹豆芽菜,想想也没错,这也叫春卷,福州式的。‎ ‎⑩C春卷在厦门,好比恋爱时期,面皮之嫩,如履薄冰;做工之细,犹似揣摹恋人心理;择料之精,丝毫不敢马虎,甜酸香辣莫辨,惊诧忧喜交织其中。到了泉州,进入婚娶阶段,蔬菜类炖烂是主食,虾、蛋、海蛎、扁鱼等精品却另盘装起,优越条件均陈列桌上,取舍分明,心中有数。流传到福州,已是婚后的惨淡经营,草草收兵,锅盔夹豆芽,粗饱。‎ 做春卷是闽南许多家庭的传统节目(传统闽南家庭的家务多由女性承担)。小时候因为要帮忙择菜,锉萝卜丝,将大好的假期花在侍候此物上真是不值,下定决心讨厌它。我大姨妈是此中高手,由她主持春卷大战,我们更是偷懒不得。大姨妈的“春卷情结”影响了我们,除夕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无一不是因为吃多了春卷而半夜起来灌醋揉肚子干呕的。‎ 每每发誓,轮到我当家,再不许问津春卷。‎ 不料我公公、丈夫、儿子都是死不悔改的春卷迷。今年刚刚入冬,儿子就计较着:“妈妈,今年我又大了一岁,春卷可以吃四个吧?”丈夫含蓄,只问我要不要他帮拎菜篮子。公公寡言,但春卷上桌,他的饭量增了一倍。D只好重拾旧河山,把老节目延续下来。‎ 幸亏我没有女儿。‎ 可惜我没有女儿。‎ ‎(1).春卷好吃,却不能“召之即来”。结合文章,概括其中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结合选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最后庆幸“幸亏我没有女儿”,却又叹息“可惜我没有女儿”。这似乎十分矛盾,但又在情理之中,结合选文及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对此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舒婷笔下,春卷是如此富有人情味。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饱含浓浓乡情和亲情的美食。请任选以下一个情境,描绘你与亲人或朋友共享某一种美食(“春卷”除外)的情景。(要求:字数不少于50字)(5分)‎ ‎(1)节日里 (2)饥饿时 (3)游玩中 ‎(提示: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深情描述故乡美食的文章,如《端午的咸鸭蛋》《春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要看季节②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③要有好心情(2)例一:A句用萝卜与萝卜须做比较,形象地说明了精心制作的正宗厦门春卷和小摊上出售的春卷的天壤之别。其中也渗透了作者对正宗的厦门春卷的喜爱和自豪之情;例二:B句“主角绝不苟且”形象刻画了春卷的矜持,“锣鼓渐密”,“帘幕欲卷”,“食指微动”‎ 细致描写了大家对春卷的极度期待;例三:C句用恋爱与厦门春卷做比,巧妙地将恋爱时期的心理特点与厦门春卷的精工细作的特点相对照,描摹细致,富有情趣;例四:D句把春卷比喻成旧河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制作春卷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之隆重,表达出作者对春卷“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欲罢不能的复杂心情(3)制作春卷,很辛苦;春卷实在美味,忍不住吃多了,难受;传统女主内,没女儿,女儿就不用,因此说“幸亏我没有女儿”;但是这种美味以及其中包含的浓浓的家庭温馨却因没有女儿,有可能不能延续下去,实在是“可惜”,因此两者并不矛盾,都表现了作者对春卷对家的浓浓的爱(4)略 ‎34.(2010,广东省梅州市,11—14,14分)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文段选自 写的《 》一文。这是一篇以 为线索的 散文。(4分)‎ ‎(2).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4分)‎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既全面又能概括其突出的写作特色的一项是 (3分) ‎ A.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对比,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怜爱和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亲切。‎ B.这两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情。‎ C.这两段文字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挚,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热爱。‎ D.这两段文字通过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以平实质朴的文字表达了父子相亲相怜的深情。‎ ‎【答案】(1).朱自清 背影 背影 叙事 ‎(2)反语;强调“我”那时对父亲的不理解。(各占2分)‎ ‎(3)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第二次写出对父亲的依依不舍,是惜别之泪。(答对其中一点给2分)‎ ‎(4)D ‎35. (2010,广东省梅州市,15—18,11分)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①泡一壶香茗,在这沁人心脾的清香中,我轻轻地翻开一本《客家之子》,犹如走进了客家的历史长卷。我见到了一位位胸怀大志、正气凛然的客家先人;我听到了他们振聋发聩、铿锵有力的豪言;我感受到了他们心忧天下、万死不辞的爱国热情。‎ ‎②他们的思想,犹如划破黑夜的闪电,照亮了历史,照亮了未来;他们的灵魂,犹如 ,点燃了梦想,点燃了希望!‎ ‎③战火纷飞的宋朝末年,元兵入侵,宋王朝气数已尽。许多人都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为由,“弃暗投明”,归附元朝。却有一人,一脸正气拒绝投降;却有一人,艰难困苦历尽折磨;却有一人,从容不迫走上刑场;却有一人,宁死不屈引颈就义!他,便是《客家之子》中第一人的文天祥。一首荡气回肠的《过零丁洋》,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一曲义薄云天的《正气歌》,使民族正气沛然于天地之间!‎ ‎④我不禁要感叹,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一副铮铮铁骨,好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客家忠魂!你可知道,在你之后,有多少忠烈之士前仆后继,在“多难兴邦”的血泪史上留下英名?是那孤城喋血的蔡蒙吉,是那骁勇善战的袁崇焕,是那捐躯赴国难的刘光第……他们身上都流动着客家人的血,他们体内都跳动着客家人的心!一身民族正气,一脉相承,贯通古今!‎ ‎⑤是坚守四行仓库奋勇杀敌的谢晋元,教会了我做人应“临大节而不辱,处危难而自若”;是弃笔从戎、济世救国的丘逢甲教会了我,要为“树捍卫国家民族之勋业”而努力学习;是壮志满怀、才高八斗的黄遵宪教会了我,要“抟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一部《客家之子》,让我认识了震惊文坛的“广东第一才子”——宋湘,让我了解了力挽汪澜的元帅——叶剑英,让我记住了弄潮商海的实业家——张弼士。一本《客家之子》,将经久不衰的客家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我跟那么多的客家先辈们“面对面”交流,怎能叫我不感到激动,不感到骄傲?他们在我心中,已不是一个个普通人,而是我要学习的榜样,是我发愤图强的的动力和源泉!‎ ‎⑥轻轻地合上书本,任凭思绪在梅州的山水间徜徉。秀美壮丽的梅州河山,养育了多少青史高歌的优秀儿女。“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边”,巍巍青山,记录了叶剑英元帅叱咤风云的一生。长潭的碧水中遗留着一块“血斑石”,据说是抗清志士林丹九用鲜血浸染的,那“负崖倚险系苍生,心与寒潭一样清;任是史官编不到,山灵知道此孤贞”的诗句仍存留于天地间。沿周溪而上,便是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客家之子的赤胆忠心感天动地!……‎ ‎⑦人说,“读史明理”。读《客家之子》,我不仅“明理”,连心灵都受到了震撼与洗礼。‎ ‎(“客都书香节”优秀征文,有删改。作者:杨婷婷)‎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沁人心脾 思绪 ‎ ‎(2).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全文举例详略得当,详写的是 的事迹。(4分)‎ ‎(3).在第②自然段空格处填上一个带有修饰成分的喻体。(3分)‎ ‎(4).对文段相关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①、③自然段中都运用了排比修辞方法。‎ B.文中多处引用了相关诗句,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C.第⑥自然段列举事例,使用的是时间先后顺序。‎ D.文中第⑦自然段是对全文的升华,感情色彩强烈。‎ ‎【答案】(1)qìn xǜ ‎ ‎(2)豪客之子英才辈出,爱国精神感人至深。(3分)文天祥。(1分)‎ ‎(3)熊熊燃烧的火焰。或:穿过荒原的火炬。等等。(如只答“火焰”“火炬”“火把”等或修饰语不恰当的,给2分)‎ ‎(4)C ‎36.(2010,浙江省台州市,8—11,15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 ‎①超过城东的一座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开阔的菜地。夏天,一畦新绿尤其热烈。而现在,这里是人居的小区。几年前,我曾在这里观察过菜地里的虫。人在这里定居,想必虫只好向声调的反方向逃逸了。‎ ‎②夏天,我很想去拜访一只虫。将目光投射到虫的生活,我将获得一份悠然的闲适。‎ ‎③太阳的金帛熨贴着大地,飘渺的云朵来去自由,虫的故乡比人的蜗居更为辽阔。这种小小的生灵在土壤里隐没,生于土,而归于土。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繁殖、筑巢、远行,生命单纯而又丰富。‎ ‎④跟随飞鸟,我抵达了目的地。崎岖的小路上,我看见了一群蚂蚁,以磅礴的气势,推动一只虫的巨大躯壳。艰难而壮阔的行进场面,让人想起建筑金字塔和古长城的远古民工。蚂蚁也是忙碌的,仿佛舍去忙碌,生活就会单调。‎ ‎⑤菜地的边缘,虫们从一个巢穴向四周散开,像水泼出去,匆匆地奔走,仿佛心中也有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虫到夏天总能活出蓬勃的生机,虽然造化赋予它们的时间短暂,它们也能在短暂中活出充实。‎ ‎⑥两只虫相遇了,这种虫通体透亮,有长长的触角。它们停下来,用触角相碰,互相探索,撞击,迸发出火花,亲密而友爱,互相点燃对方。短暂的沟通达成约定,两只虫转过身,朝着一个方向奔走;一只虫走到土疙瘩旁边,土疙瘩对它来说,犹如山一般高耸,它有些胆怯,也有些踌躇。终于,它爬了上去,它战胜了自己。也许,一只屎壳郎爬上牛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⑦天空无尽的高远,绿菜地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没有一种生命比虫子更卑微和渺小,然而,我们看不到虫子的悲观和厌世。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⑧长久地观察虫子,我却不能深入到任何一只虫子的内心,不知道它们的欢欣与悲怆。天边翻滚着乌云,虫子们聚集到一只菜叶下面,它们伫立着,转动触角……生命是脆弱的,一阵狂风,一阵暴雨,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它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生命,正如法布尔所言,应“当作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须全力而为的义务。”‎ ‎⑨或许,生活不必去追寻那些繁复的意义,像虫子这样,单纯,并且快乐,这是我们今生的至简大道。感谢这些虫子,搅碎了我一个季节的忧伤之梦,并让我在夏天午后的一块菜地乐不思归。‎ ‎(1)、细读第③段,找出“生命单纯而又丰富”中的“丰富”指代的内容。(2分)‎ 答: ‎ ‎(2)、下列句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4分)‎ ‎①也许,一只尿壳郎爬上了牛粪的顶部,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答: ‎ ‎②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 答: ‎ ‎(3)、“卑微而渺小”的虫子,为什么值得“我”去拜访?(请写出其中四点理由)(4分)‎ 答: ‎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答: ‎ ‎【答案】(1)、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筑巢、繁殖、远行。‎ ‎(2)①(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屎壳郎通过努力,战胜自我后产生了强烈成就感(自豪感)。‎ ‎②(运用比喻)写出虫们忙碌、蓬勃的生活。‎ ‎(3)虫子的生命虽然卑微渺小,但它的生活单纯而又丰富,忙碌,充实,蓬勃有生机,亲密而友爱,有战胜自我的勇气,不悲观厌世,生活快乐,爱惜生命。‎ ‎(4)我们要把生命看成是一种义务,要义不容辞地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人活着就要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懈怠,不悲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明确责任,认定目标,全力以赴。‎ ‎37.(2010,山东省菏泽市,18—21,2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 中国古典音乐和唐诗宋词 ‎①在风格多样的各类音乐中,我独独偏爱极富东方神韵的中国古典音乐。我喜欢笛子跳跃的灵动,喜欢箫略带伤感的低沉,喜欢古筝空明的宁和,也喜欢琵琶的塞外风尘。那韵味独特的旋律在一片热闹的喧腾声中,以唐诗宋词所描绘的意境,静静地守护着自己的圣乐和净土。‎ ‎②在我看来,中国古典音乐是流动着的诗词,而唐诗宋词则是永久固定下来的圣音。用心聆听,你便会发现,中国古典音乐所追求的境界不是醇厚秀雅,极尽苍茫之致,就是古意磅礴,充满雄浑之气。无论《广陵散》还是《大浪淘沙》,《汉宫秋月》还是《夕阳箫鼓》,那弓弦上流淌出来的是诗词一般的境界。那种音乐与诗词的交融,是自然的,融合的,犹如开花结果,鸟鸣枝头。‎ ‎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听一曲古筝,吟一首佳词,心弦也就被触动了。眼前会出现古道西风,驿路客栈,一匹瘦马于塞外风尘中踽踽独行……‎ ‎④“闲梦江南梅熟日,叶船吹笛雨潇潇。”皇甫松的《梦江南》轻柔婉约,最适合配上竹笛吹奏的江南小调,轻轻地,如燕语呢喃。空气是略显潮湿的,似一层水雾若有似无地飘悬着。笛声是湿润润、空灵灵的,像江南初春细密的雨丝,直渗入心田。‎ ‎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吟诵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个女孩也会想象着自己手执铜琶铁板,放声高歌。耳边仿佛响起伯牙的《高山流水》,于是念奴声声,高唱入云,流水滔滔,气势磅礴,将东坡居士的豪迈激情引向极致。‎ ‎⑥《十面埋伏》的金戈铁马,《渔舟唱晚》的闲淡欢畅,《雨打芭蕉》的清丽柔和,还有《哀郢》的苍凉凄冷,无不带有几分诗情几分意境。‎ ‎⑦若没有词的描绘,音乐就不完美了。而若没有音乐的韵律,词也就少了灵动。苏轼的词配上了古筝,豪放间更多了壮志疏狂。辛弃疾的词配上了琵琶,更多了大漠孤烟的塞外风情。而李煜的词总是笼罩于一片愁云之中,笛子吹来太欢,琵琶弹来太疾,古筝悠远似流水,唯有箫,悠悠的,低沉而不失圆润,呜咽着如泣如诉,最能表现这化不开的愁。‎ ‎⑧日之将夕,风物趋静。月照荒原之时,听一曲古典音乐,读一首唐诗宋词,心中便会充满感动。‎ ‎18.分别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热闹”和“静静”的含义(4分)‎ 热闹:                                                                     ‎ 静静:                                                                    ‎ ‎19.第②段中作者对中国古典音乐和唐诗宋词的关系所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观点:                                                                             ‎ 理解:                                                                   ‎ ‎20.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作者用                           来比喻               二者相似之处在于                             ,其作用是                                  。(5分)‎ ‎21.选一首你比较熟悉的唐诗或者宋词,为它配上恰当的中国古典音乐,并简要说明的理由。(6分)‎ ‎                                                                      ‎ ‎【答案】‎ ‎18.答案:“热闹”这里指其他音乐的空前繁盛与活跃;“静静”指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中的不随流俗。‎ 评分:答对1个词义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示例:中国古典音乐是流动着的诗词,而唐诗宋词则是永久固定下来的圣音。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唐诗宋词水乳交融的关系。‎ ‎    评分:写出句子得2分,写出理解得3分,共5分。‎ ‎20. 答案:江南初春细密的雨丝,笛声,轻柔和婉约,形象生动表现了皇甫松《梦江南》这首诗词的灵动和朦胧,给人极大的审美愉悦。‎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作用答对得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1. 答案示例:岳飞的《满江红》,配琵琶曲《十面埋伏》;因为《十面埋伏》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战场上的壮阔画面,和《满江红》气冲斗牛、壮怀激烈的感情是一致的,能起到烘托作用。(4分)‎ 评分:选出诗词、配乐恰当各1分、理由正确4分,共6分。‎ ‎38.(2010,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19—24,16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9~24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原文略有删改)‎ ‎19.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答: ‎ ‎20.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热情 感动 愧疚 警惕 敬佩 ‎21.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2分)‎ 答: ‎ ‎2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3分)‎ ‎23.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3分)‎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答: ‎ ‎24.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不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分)‎ 答: ‎ ‎【答案】19.文章叙写了一位民工父亲带着儿子到城里看自己建造的房子的故事。 20.警惕(或冷漠) 感动 敬佩 ‎21.⑴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⑵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22.动作(行动)描写(1分) 表现这位民工父亲对孩子爱怜、为孩子的理想和自信而感到自豪。(2分)‎ ‎23.示例:⑴为生活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或相互平等、真诚理解)而感到幸福。⑵这位民工父亲为能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成就而感到幸福。‎ ‎24.①“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 ‎②人与人应该沟通理解,真诚相待,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2分)‎ ‎39.(2010,黑龙江省大庆市,17—21,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5分)四月醉芳菲 ‎①正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仿佛在一日之间,那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只剩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春色阑珊了。‎ ‎②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一切都被琥珀了一般,闪着别样的光鲜,润出别样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树枝的全部,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轻风吹来,黄绿相间着一种陶醉,映亮了心灵。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在微微地向林荫道上的人们问好致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我站在柏油路上,仰头感受暖暖的春日,一瞬间,如同被什么所击中,或被攫住了似的,只感到流光中的迷离与幻动,令人无可抗拒地几乎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 ‎③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 ‎④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 ‎ ‎⑤想去踏青。踩着油菜金黄绿草青青的田垄,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深深地呼吸,大声的呼喊,自在地和自然做个亲密的接触,做最放纵的自我。然后采一束野花带回家,放在窗台那个已经空了很久的花瓶里,把春天收藏在心里,把芬芳留在属于自己空间里的四月。‎ ‎⑥想去远行。想去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感受烟雨霏霏,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寻一些天上人间的浪漫,和着踏歌的节奏赏大街小巷细致的风情,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情感。使喧嚣中有些浮躁的心静下来,思索,再思索,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⑦想去耕种。踏着四月泥土的松软,架一柄木犁,以蹒跚的姿势,把种子播在春梦的端头。禾一把锄头,擦掉额头的汗水,在古诗平平仄仄中,深谙着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握一把牛鞭,赶一架老车,轧着车轱辘菜的新绿,吱吱扭扭地奏出岁月的向往。或者穿透四月薄薄的雨雾,听蛙鸣声声,如一首温馨的歌谣,唱响内心深处清脆的乡音。‎ ‎…… ‎ ‎⑧四月,融融的春光,无处躲藏的明媚饮醉了山水,也酣畅了爱情。人间四月天,在林微因笔下是一曲爱的礼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几近阳光的心情去听这首美妙的抒情诗吧,你会感觉那一树花开就是一片林的爱,那一声燕呢就是一首爱的乐章。你会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曾经擦肩而过,却成为永远的风景,永远的记忆。‎ ‎⑨四月,多少缱绻的情怀,摩挲着春光流溢的感触。将思绪放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 (本文由改动)‎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抒发了作者那些感情。(2分)‎ 答: ‎ ‎18.第2段中加点的“黄绿相间”和“被攫住”分别指什么?(2分)‎ 黄绿相间: ‎ 被攫住: ‎ ‎19.品味文中两处划线句,按要求答题。(6分)‎ ‎(1)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 答: ‎ ‎ ‎ ‎(2)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 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答: ‎ ‎ ‎ ‎20.第④段中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作者有哪些思绪呢?请根据⑤—⑧‎ 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2分)‎ 思念过去,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 向往远方, ;‎ 播种梦想,畅想奋斗的乐章;‎ ‎ ,真爱的呢喃。‎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描写了四月明媚的春光,表达了自己的真切的感受。‎ B.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生动地传递了作者的情感. ‎ C.全文按照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D.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在细腻的描述中渗透着热烈的情感. ‎ ‎【答案】17.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憧憬。(两点,意对即可)‎ ‎18.(1)指路边的迎春花的花儿与绿枝相映的情景。(2)指(心)被深深陶醉。‎ ‎19.(1)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一夜之间”、“嫩绿”、“诉说”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坪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动,表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手法、效果、感情各1分)‎ ‎(2)美丽的春天既使人陶醉又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意对即可)‎ ‎20.让浮躁的心情宁静;饮醉爱情。(意对即可)‎ ‎21.C ‎40.(2010,湖南省衡阳市,22—25,11分)阅读《鸟是树的花朵》,回答问题 鸟是树的花朵 吴 忌 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的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我喜欢让一切事物从无到有。这令人激动。‎ 冬天总是如此疏疏朗朗,这是不是我们在冬天缺少快乐的真正原由呢?树木仿佛停止了生长,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如果下雪,玉树琼枝,以及屋檐吊着冰凌,都能令我们开心。没有树木的阴凉,我有些心虚,感觉厕所没有围墙。大雁的声音已经很远了。我在大地上为冬日的阳光感到可惜,因为,阳光的灿烂和温暖如不照在红花和绿叶上,阳光岂不等于虚度了岁月。正如袖手旁观的我们,在一堆红红的炭火前,等天黑。‎ 然而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有时候,鸟是一群一群地飞来飞走的,黑压压一大片的是八哥或乌鸦,冬天的麻雀也喜欢一群一群地飞,一群一群地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黑色的鸟群会在瞬间装点一棵树,装点一丛树林。鸽子也这么飞,要是一群白鸽落到树枝上,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白得丰腴而优雅。鸟儿们叫着喊着,吵吵闹闹。有时候,三只五只,它们散落在稀疏的树枝上。我觉得这三只五只鸟,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心事,说话的时候少,不说话的时候多。有的飞走,有的留下。有时候只一只,一只也好。一只鸟,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看。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赖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乌鸦的歌声粗壮而无所顾忌,麻雀使得冬天没有了秩序。有时一只鸟独自唱出婉转的歌声,细细地发颤、发亮。犹如一个回味爱情的人在冬天品着春茶。那是妙不可言的。‎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鸟是树的花朵,此前肯定有人发现并且说出。如此美丽的事物不会等到今天才有人惊喜。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在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夜月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真细想起来,我记住的人不是很多,而我记住的鸟却不少。因为,我认定鸟是树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的花朵……‎ ‎22.“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的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句中“空旷”一词的含义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为什么说“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夜月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作者在文中说“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为什么人也会感谢鸟?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22、天空23、因为小鸟的跳跃,冬天的风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因为一只鸟的歌唱使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树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24、比喻、拟人。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一年四季鸟儿给树林带来的生机与活力。25、因为鸟儿来树木带来了舞蹈音乐,带了生机与活力,让人在沉寂的静止的树林中感受一种自然的灵气,一种活动的生命的感悟。‎ ‎41.(2010,湖南省益阳市,22—25,12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22~25题。‎ 冬   天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在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 ‎(选自《朱自清名作欣赏》 林非主编  中国和平出版社)  ‎ ‎22.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有人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分)‎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意?(3分)‎ 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全文由三幅画面构成,请你写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就其中某一幅画面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1)儿时的冬天,“我”和家人围着“小洋锅”吃白煮豆腐。(2)在杭州时的一个冬天,“我”与友人游西湖。(3)在台州时,“我”与家人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23.选择一系列的动词,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浓浓的爱子之情。(从分析父亲形象的角度作答亦可)‎ ‎24.承上启下;外边是冬天,而家里是春天,表现出家中的温暖、作者对家的牵挂,以及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 ‎25.主旨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1分)感受:画面一示例:每次放学回家,母亲都在村口迎接我,问寒问暖。我感受到母亲对我的深切关怀。画面二示例:同学刘兵耐心劝我戒掉了网瘾,是我的一位诤友。可是他随父母去了遥远的南方,我对他怀有无限的思念。画面三示例:一对以贩小菜为生的小夫妻,早出晚归,形影不离,他们是幸福的。(3分,能紧扣某一幅画面的主题,从亲情或友情或爱情的角度举例谈感受即可)‎ ‎42.(2010,江西省南昌市,15—18,17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黄蜂筑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5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第二次 ‎16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4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抓住扫帚尖 怜惜(不忍、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整顿自己、整理自己)‎ 怜爱(赞叹、赞赏)‎ ‎16特点:勤劳(1分)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1分)‎ 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1分)忽然发现它有灵性,善解人意(1分,后觉得它可爱(1分)‎ ‎17答案示例:(1)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2)对生活要热爱 ‎(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4)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 ‎(5)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18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2分) (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2分),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2分)。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2分)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2分)。‎ ‎43.(2010,江西省南昌市,20—23,1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朗 读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而是孕含了一种生命的质量。‎ ‎(选自《张炜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有改动)‎ ‎19.者为什么提出“朗读”这个话题?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论述过去优秀的人对朗读的热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对朗读的理解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人不愿朗读,这是生活品质的降低。‎ B.与别人分享朗读,是一件幸福的事。‎ C.在过去,朗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现在却已经变得稀奇了。‎ D.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学人士没有必要朗读。‎ ‎【答案】19(1)飞速发展的泡沫化时代,记住有意义的东西是十分困难的。(2)朗读是美好的过程,会引起感动、联想和回忆,给人以力量。‎ ‎20(1)写了一篇好东西,总想去读给别人听。(2)发现了一本好书,总想让他人与自己一同感动。‎ ‎21没有朗读者(1分) 没有倾听者(1分) 22、D(3分) 。‎ ‎44.(2010,云南省昆明市,19—23,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3题。‎ 泉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列开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推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在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④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⑤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着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消失了。‎ ‎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⑦“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仅仅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⑨说完了,我们就在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选自《贾平凹散文选集——喝酒》有删改)‎ ‎【课文链接】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有两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节选自贾平凹《月迹》)‎ ‎19.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事件 作者感情 听到老槐树死的消息 A ‎ 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 痛心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 B ‎ ‎20.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21.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错误地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请你说说这种看法为什么是错误的。(2分)‎ ‎22.你这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 ‎23.选文中的“小儿”和【课文链接】中的“奶奶”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物,作者安排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相同的。请问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3分)‎ ‎【答案】19、A伤感 B喜悦 20、该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冬天老槐树的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 句中“报答”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小鸟写得有情有义,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文章的美感 ‎21、因为“孩子的可怜”是指随着老槐树的消失,孩子的幸福、快乐霎时就消失了,不能再如“我”小时候一样,充分享受老槐树下玩耍的乐趣,所以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的看法时错误的 ‎22、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是顽强的,是生生不息的,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23、“小儿”和“奶奶”都是作者寄托了理想的形象,在文中都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都把文中人物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当“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着“我”发现了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当孩子们争着要把月亮据为己有时,奶奶引着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