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MB
  • 2022-03-30 发布

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修订版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炎帝和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后来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句中的轩辕就指的黄帝。※“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下列发明与“赫赫始祖”有关的是(B)(二)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治水有功。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一)夏朝的建立:大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三)西周分封制:①目的:周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作战。③实质:巩固奴隶制国家。④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一国”——西周分封制】※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B)A.禅让制B.分封制C.等级制D.世袭制(四)商鞅变法——(成语:立木为信)(1)观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适应时代、创新精神。(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2)背景: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变法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②直接原因: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以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战国时期,各国先后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战国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其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 (3)内容:内容作用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确立封建制度②奖励耕战A.奖励生产,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富。B.奖励军功,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兵强。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远(4)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取信于民,与时俱进。(6)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7)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8)《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D)A.战争B.讲和C.革命D.变法※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D)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一)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秦兼并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20年代)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B)A.前230年B.前221年C.公元220年D.公元221年(2)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经济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评价秦始皇:①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②过: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三)陈胜吴广起义:为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语“揭竿而起”由此得来)◆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四)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1)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进入了鼎盛时期。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经济实行抑商政策,将铸币权(五铢钱)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思想文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孔子的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军事起用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丝绸之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2)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削弱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大一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大一统。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也使国力耗损。(五)张骞通西域: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汉武帝召募,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风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六)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洲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2)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丝绸、丝织品和铁器。并把铸铁、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3)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核桃)、胡萝卜等植物和魔术、乐舞、雕塑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其后佛教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 (4)历史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5)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6)我们要学习张骞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三国鼎立: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上图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①从东汉末开始,许多北方人民南迁。②从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③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宋书》①以上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怎样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参见以上原因。③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是我国古代杰出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1)改革原因: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②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民族大融合已经成为趋势。③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 (2)主要内容:政治制度①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②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社会生活①在朝廷中要求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孝文帝名字也由拓跋宏改为元宏)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爱幼、养老的风气等。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你能否举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交往的事例)?语言,饮食,节日,音乐,相互通婚◎我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少数民族人民大量内迁;民族之间相互通婚;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等。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一)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清末(1905年)。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整整存在1300年。”过程:①创立: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②完善:唐太宗扩大了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文状元”);武则天创设了殿试和武举(“武状元”);到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内容;③僵化:明朝建立后,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称为“八股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二)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政治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戒奢从简。军事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思想文化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2)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四)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主要体现在:农业上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陶瓷业主要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商业上,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社会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我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五)唐与吐蕃的交往:(1)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2)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系“和同为一家”。※“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匹驯良的牦牛欢迎您。”这首民歌中的您是指文成公主。※★唐太宗(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各族人民之间关系。(六)唐朝对外交往: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遣唐使: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3)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今印度),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A)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4)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世界先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和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5)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或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借鉴: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6)唐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你谈谈我国外交有何优良的传统?开放的对外政策。优良传统:传播友谊,友好往来,以诚相待(和为贵),共同发展,和平外交。(7)唐朝前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表现事例①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史称“开元盛世”等。②对外交往活跃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唐人”称呼开始于唐朝。③国内民族融合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西北各部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唐朝前期繁荣与开放原因唐朝政府比较开放、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繁盛时期、唐朝重视对西域的管理、重视民族关系、外国纷纷向唐朝学习等等。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西夏、金、元时期(一)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960年北宋建立后,北有(契丹)916年建立的辽政权;西北有(党项族)1038年建立的西夏政权;1115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政权,出现了政权并立的局面。辽、西夏、金并立的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二)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1)农业方面,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推广水稻的种植;苏州、湖州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2)手工业:①丝织业继续发展,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推广到东南沿海地区,四川地区的丝织品“号为天下冠”。②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了冰裂纹瓷器;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③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3)商业活动更加活跃,东京等商业城市的繁荣程度超过唐代长安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方经济已经大大超过北方,这种经济重心转移的现象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D)A.唐朝时期、北宋时期B.隋唐时期、南宋时期C.南宋、唐朝中后期D.唐朝中后期、南宋(2)(辨析)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泉州港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高”的盛况,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你若生活在当时的泉州城,一定能看到汉族人与回族人举行婚礼的情景。以上是否可能,说明理由。错误一:唐朝时期,泉州港呈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理由:因为泉州不是唐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而是宋代的;错误二:汉族人与回族人举行婚礼。理由:因为回族是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当时不可能看到。(3)(辨析)有一天,大刘到邻居小军家去玩,碰到一个文物贩毒子正向小军家人兜售中国古代瓷器,并称这是唐代瓷都景德镇所产的冰裂纹瓷器。请问这个文物贩子的话对吗?说出依据。错误一:唐代瓷都景德镇。理由:因为江西景德镇是在宋代时成为瓷都,不是在唐朝;错误二:冰裂纹瓷器。理由:因为冰裂纹瓷器是宋代浙江哥窑生产的,不是江西景德镇。(4)小明爷爷爱好收藏古钱币。下列他收藏的古钱币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应该是(D)A.秦圆形方孔铜钱B.五铢钱C.开元通宝D.交子(5)假如你回到了宋朝,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B)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穿丝绸衣服;③坐船航行;④使用景德镇的瓷器;⑤吃上占城稻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④⑤(6)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源于元朝行省制度;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实行郡县制就设置了县,因此最早设置县的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1)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2)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消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设立省级行政区(“行省”),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3)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专题(一)学习历史的方法(1)历史材料类型:一是历史文字资料;二是图像资料;三是数据资料,如叙述型数据、表格数据、柱状数据、饼形数据、曲线数据或座标数据等。(2)搜集资料途径:网上查询、查阅图书、观看历史影片、访问民间老人、拜访历史学家等。(3)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一分为二的历史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分阶段的方法、阶级分析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主要标准和方法?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②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③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④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⑤具体历史事件具体分析。⑥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4)历史学习方法:要从整体来分析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分析历史事件,要对资料进行辨析;要论从史出;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主见;要学会合作学习;要学以致用;要关注社会热点。(5)写一份调查计划,并按顺序排列下列调查过程:确立调查课题→列出调查提纲→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讨论调查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展示成果(6)设计两种活动形式:参观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举行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赛;编辑历史报刊、板报;进行社会调查;观看历史影视作品;撰写历史小论文;参与研究性学习或其它历史学习活动。(7)辩论赛活动步骤:①分成小组,明确任务→②搜集材料→③整理资料,组内交流→④归纳资料,推举辩手→⑤班内辩论→⑥总结点评(8)活动开展方案设计:确定主题→搜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制定课堂讨论方案→展示资料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一)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1)强化皇权。①明朝:在中央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锦衣卫和东西厂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②清朝:承明制,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2)文化专制。①明实行“八股取士”,②清同时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二)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先后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促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表现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实现远航原因:(1)客观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积累。(2)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全体船员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或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借鉴: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三)明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1)明中后期戚继光抗倭:明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倭患难与共严重,民族英雄戚继光受命组建“戚家军”抗倭。1561年取得台州九战大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又进入福建、广东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倭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2)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大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于1662年打败荷兰侵略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肩关不忍离。——郑成功※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政府又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所以,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3)清康熙帝两次组织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四)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反击外来侵略,康熙帝时两次组织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2)平定少数民族上层的叛乱,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3)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行政管理力度:A.西北:①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②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南:①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C.东南: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在清朝统一政权下,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五)清朝前期“闭关锁国”:(1)特征: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一方面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外贸管理。(2)影响(评价):①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时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启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富强。改革开放则国运盛,闭关锁国则国运衰。※清乾隆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进制货物以通有无。”※清朝大学士徐桐(1820——1900),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上述材料反映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一种什么态度)?这种思想导致什么后果?奉行什么外交政策?①清朝以“天朝大国”自居,骄傲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对世界一无所知。②后果: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③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第八单元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等。(一)司母戊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种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且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二)名医名著:名医成就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被人称为“神医”。他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此项发明比西方早1600年。“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经27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三)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既消除了岷江之害,又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千里沃野。(2)长城: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朝还有修筑。最主要是秦朝和明朝。①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全长一万余里。②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余里。长城绵延万里,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3)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开凿,2000多千米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4)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距今1400多年。(5)北京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是明清两朝皇宫,称紫禁城(宫城),1925年始称故宫。(四)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隋唐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出现的: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重大成就。(1)造纸术:①西汉前期出现用麻纤维制造的纸;②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它原料易得、质轻价廉,被称为“蔡侯纸”(“化腐朽为神奇”)。③造纸术后来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不仅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下面哪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发明过程具有这样的特点(C)A.张仲景B.华佗C.蔡伦D.毕升 (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活字印刷:北宋时期(11世纪),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印刷术,比毕升的发明晚约400年(四个世纪)。③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特性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②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③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12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④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宋朝)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了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中的三大发明是经何人传到欧洲的?中国这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演变的影响。传播者:阿拉伯人,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4)火药:①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药时发明的。②唐朝中期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③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④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开始应用于军事上,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⑤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火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⑥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大刀、长矛作武器的状况,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第九单元思想文化(一)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我国的汉字演变最早源于商代的甲骨文。后发展为商周时期的“金文”。秦统一全国后,把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在全国推广,后来又推行更为简便的隶书。最后演变为汉代的“隶书”和魏晋的楷书。※(辨析)小建家保存有一本孔子的著作-《论语》。该作品是用隶书书写在蔡侯纸上的。因此小建认为该书是秦朝的版本。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错误一:孔子的著作《论语》。理由:因为《论语》是记载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错误一:该书是秦朝的版本。理由:因为蔡侯纸出现在东汉时期,该书最早成书于东汉末年。(二)孔子:春秋晚期,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2)教育: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要温故而知新。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墨、儒、道、法、兵家等学派。学派代表主张影响儒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为政以德、爱人、仁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谐孟子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②要求统治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③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保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代表作《道德经》。事例:滴水穿石、以柔克刚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和平发展、和谐(在今天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法家韩非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②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采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今天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法治国;团结友爱;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理解、体贴别人;学会辩证方法看待问题等。(四)佛教和道教:(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逐步流传开来。(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东汉时期,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都有深远影响。(五)《史记》和《资治通鉴》:(1)《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鲁迅称它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司马光,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多年历史。※(辨析)在一部电视剧里,有一个情节描写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是电视剧的编导人员错了。尼姑庵是佛教的寺院,佛教是西汉末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秦汉之际不可能有尼姑庵。电视剧的编导人员不了解佛教传入的历史,想当然地让刘邦的夫人进入尼姑庵躲避战乱,闹了笑话。※(辨析)有一电视剧本中这样写道:秦始皇统治时期,大建佛教寺院,劳民伤财。错误:秦始皇大建佛教寺院;理由:佛教西汉时才传入中国。 ※(辨析)唐太宗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得益于他每天必读的《资治通鉴》,他在殿试的时候,还常常和考生探讨孟子在政治上提倡的“为政以德”的思想。唐太宗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皇帝。错误一:《资治通鉴》。理由:因为《资治通鉴》是宋代的书,唐太宗不可能看到。错误二:殿试。理由:因为唐太宗时没有殿试,武则天时才设。错误三:“为政以德”。理由:因为“为政以德”是孔子提出来的,不是孟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一)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屈辱史)(1)四次侵华战争战争名称、时间侵略者、条约、暴行、主要影响19世纪①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八上2~5页)(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大门。②直接原因: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关税协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3)主要影响: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八上7~8页)(1)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罪行:①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火烧圆明园;②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3)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面对这段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圆明园是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丽的皇家园林,现在只剩下矗立在那里的石柱,向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它警示中国人——勿忘国耻,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八上16~19页)(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2)结果: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3)《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增辟通商口岸。(4)影响: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5)《马关条约》与其它条约不同之处:①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②便于资本输出;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④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特征。20世纪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北京,犯下涛天罪行。(2)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3)《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901年)(八上20~23页)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洋人的朝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兵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4)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最突出不同点:列强获得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近代中国同西方进行的第一次军事较量、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三大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②赔款数额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③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地点是广州(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八上P8~9)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鸦片的大量输入,一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二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三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坚决禁烟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2)左宗棠收复新疆:①背景: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俄英对新疆虎视眈眈,俄国出兵占领伊犁。②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讨伐中亚浩罕国入侵者阿古柏。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3)邓世昌是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敌,最后壮烈牺牲。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八上P16~17)(4)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共同的精神:大无畏的、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辨析题:1870年,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厦门销售,清政府官员决定收取英商20%的税款。同年,日本人在厦门开办了许多工厂。错误一:清政府官员决定收取英商20%的税款。理由:因为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错误二:日本人在厦门开办了许多工厂。理由:因为日本人获得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权利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1870年不可能在厦门开办工厂。辨析题:1876年清政府在圆明园颁布圣旨,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收复新疆。1878年,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上述内容有一处不符合历史史实,请指出并说明理由。错误一:圆明园。理由:因为圆明园已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不可能在这里颁布圣旨。错误二:1878年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理由:因为1878年收复的是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才收回伊犁。专题(二)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①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②结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任务:反帝反封建;⑤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一)近代史列强侵华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反侵略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为国捐躯,这些体现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斗争精神。(三)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或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愈挫愈奋,遭遇困境而英勇不屈。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此期间,中国丧失多少领土?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从1858年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从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①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革命。②在当时,要想改变中国命运,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应该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宣传革命思想,痛斥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侵略罪状,组织起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发动革命斗争,推翻清朝的统治,赶走帝国主义。(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局、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段话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比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比如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历程学习西方历史事件领导阶级口号性质第一阶段经济、器物武器、技术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自强求富师夷长技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第二阶段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救亡图存变法图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三阶段思想文化、观念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民主、科学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化特点:经历了由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发展过程。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它们的共同之处:挽救危亡。(1)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戊戌变法;(2)孙中山——辛亥革命;(3)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1)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要有哪些使命感?我们应该关心国家前途,从小立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2)你有何感悟?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保证。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精神,探索的层次越来越高。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为什么屡遭失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A.原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等。B.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4)中国近代化的启示: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②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一)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经济、技术)——洋务运动(八上P28~30页)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自救运动,以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1)主要活动: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②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2)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3)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4)评价(失败原因):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只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5)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是指洋务运动。(二)第二阶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p八上32~34页):(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时间:1898年6月到9月。(3)主要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工矿企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4)性质: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5)领导人: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6)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7)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最后失败,历时103天。(8)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9)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2、1911年辛亥革命(八上P36~39):领导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③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④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2)辛亥革命:①标志: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②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辛亥革命历史意义: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君主专制制度、最重大历史意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B.也有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窃取,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④教训和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八上P40~42):(1)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3)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4)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5)主要内容:①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后期:主要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了十月革命。)(6)评价: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c.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假如你是一位近代爱国人士,目睹因落后挨打而日益衰落的中国,你设计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试阐述你的救国方案。(提示内容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先进军事技术;创办民用工业;改革教育制度;培养现代化人才。※辨析题:某校初二同学编的一个课本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辛亥革命前两年,上海一家茶楼几个读书人在聊天。陈三说:“最近有本刊物《新青年》内容不错。”王四说:“这份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错误一:《新青年》。理由:因为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而《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错误二:革命思想。理由:因为《新青年》宣传的主要是民主和科学思想。※辨析题:1912年,刘明到上海探望表哥,有幸看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在繁华大街上,他看到刚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就顺便买了一本,准备送给爱书的小妹妹。错误一: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理由:因为孙中山是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不是在上海。错误二:《新青年》杂志;理由:因为《新青年》杂志在1915年才创刊,1912年买不到。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四爱国运动:(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2014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1)时间:1919年5月4日。(2)原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3)过程: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聚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陈独秀、李大钊领导这场学生运动,爱国浪潮席卷全国。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学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②发展扩大: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③五四运动取得三大初步胜利:a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b 撤销三个卖国贼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口号得以实现的有:“外争国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或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6)青年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青年一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勤于学习,发扬五四先驱所倡导的科学精神。要善于创造,不断开拓,甘于奉献,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结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3)主要内容:①会上通过了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第一次合作:(1)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军校培养一大批优秀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北伐战争(八上P51~52):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正式北伐。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②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③主要战场:湖南、湖北;④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⑤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国民革命军的胜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⑥北伐胜利进军原因:A.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B.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C.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国民革命歌》诞生于北伐战争时期。 (四)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1)八一南昌起义(八上P5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八一建军节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2)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八上P55~56):①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③最大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闽西和赣南两个根据地组成),成为共和国的摇篮。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⑤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萧湘直进”。毛泽东诗词中描写的这支军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歌谣涉及历史事件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八上P59~63)①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②红一方面军(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闽西长汀等地)→血战湘江→向贵州进军→渡过乌江,解放贵州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③长征胜利、三军大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④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集体,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⑤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江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言。——毛泽东《七律·长征》⑥长征精神: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⑦你将怎样落实长征精神?热爱祖国,不怕困难,勇于拼博;努力学习,为正义事业英勇奋斗。⑧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⑨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少数民族的阻挠、缺少粮食给养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⑩走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在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陕西11个省。※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A.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B.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C.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D.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E.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今年暑假,玲玲同学和家人有幸随团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她们参观走访四个城市:①上海、②南昌、③井冈山、④遵义。请结合所学知识,先回顾一下这些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分别发生了哪些与党的活动有关的事件,然后思考一下它们由此成为红色旅游基地的主要原因。①上海——中共“一大”的会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南昌——中共在此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③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④遵义——红军长征在此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专题(三)时间换算1、中华民国基本公式为中华民国X年+1912-1=Y年;中华民国8年发生的大事:8+1912-1=1919年五四运动。2、公元前与公元后基本公式为公元前X年+公元Y年-1=Z年;如某人出生于公元前60年,去世于公元8年,他活了几岁?60+8-1=67,这个人活了67岁。3、世纪年代如1949年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2010年为公元21世纪。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局部抗战开始标志(八上P70~71):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以此为借口,占领沈阳城。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及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时期。※《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的和平解决(八上P71~72)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是西安事变。(三)全面抗战开始标志:七七事变(八上P74~76)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之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四)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士兵达30万人以上,犯下滔天罪行。(五)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八上P79~80):(1)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2)百团大战: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六)抗日战争的结束:(1)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结束。(2)八年抗战中国胜利的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在中国近代史上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是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1945年重庆谈判(八上P88):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1)蒋介石目的: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2)毛泽东目的: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3)谈判的结果: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八上P90):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2)三大战役——战略大决战(八上P92~95)名称指挥员参战部队主要城市影响意义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锦州、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三大战役中,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徐州、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北平、天津(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3)渡江战役(八上P95):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人民达到22年(1927—1949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违背民意,坚持独裁,发动内战,失去民心;而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②人民解放战争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某同学在制作历史小报“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图2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C)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C.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D.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一)张謇是清末状元、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兴办实业,创办了大生纱厂。(二)社会生活变化(民国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②女子停止缠足,③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④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⑤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1900年的春节前夕,在京师大学堂求学的小伟高兴地将刚刚照好的照片托一位同乡带回山东老家,让父母见见京城的新鲜“事物”,照片上的小伟一头精神的短发,背景是新修的京张铁路。以上内容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说出判定依据。错误一:小伟一头精神的短发。理由:因为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才颁布了剪辫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错误二:新修的京张铁路。理由:因为京张铁路是在1909年才全线通车。※某影视作品有这样一片段描述: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上海有一位八十多风的盐商,想看看大总统的丰采,于是特地赶到广州。两人见面后,孙中山首先接受了老先生的三跪九叩大礼,然后才请老先生坐下,并和他交流。这段描述有哪些是不符合史实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错误一:广州。理由: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在南京,不是广州。错误二:三跪九叩大礼。理由:因为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因此盐商不可能行三跪九叩大礼。(三)詹天佑在京张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四)侯德榜:清末著名化学家、制作纯碱的先进工艺“侯氏制碱法”、著有《制碱》一书。(五)魏源:清末爱国思想家。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著有《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著名思想。他的思想为洋务运动所用。(六)严复:清末著名思想家,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译著《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进步思想,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自强保种”,救亡图存。他的思想为戊戌变法所用。(七)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①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②1904年,清政府颂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清政府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开始了近代教育的大改革。③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八)文化:类别作者代表作文学鲁迅五四运动后文学巨匠,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徐悲鸿美术大师,代表作有《愚公移山》音乐聂耳人民音乐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冼星海人民音乐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啸…”周恩来赞誉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中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现代史社会性质(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分期(1)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2)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66年夏)(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现在)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八下P2):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主要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⑤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开国大典(八下P3~4):1949年10月1日下午,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礼炮齐鸣28响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三年以来”指解放战争时期以来,“三十年以来”指五四爱国运动;“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八下P4):①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你认为中国能够结束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的勇敢、团结;国际社会的援助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5):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除台湾、香港及澳门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八下P12~1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来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封建土地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消亡于1952年。※歌曲《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人物是毛泽东、邓小平。※小明与爷爷在讨论新中国的土改问题,小明抢着说:“1950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废除了封建地主地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明的说法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错误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理由:因为该法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或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才成立的。1950年还同没有成立。错误二: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由:因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才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专题(四)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巨变结果产生的历史巨人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毛泽东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20世纪中国两大历史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青少年应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给自己写出一个“座右铭”:学习他们胸怀大志、爱国爱民、百折不挠、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座右铭”只要是健康向上,激励奋进的都可得分。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下P20~2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的,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手工业改造改造方式~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公私合营、赎买政策。(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下P27~28):1958年发动。①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②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左倾”错误泛滥。③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四)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八下P32~34):1966年,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发动“文革”,这场运动先后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国家主席刘少奇也被诬陷迫害至死(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灾难。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时期)(一)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八下P38~39)①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政治: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二)改革开放: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八下P42~44) (1)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②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④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①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政企分开;③以按劳分配为主;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2)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①最早的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城”。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作用: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②扩大: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后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发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③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区已由沿海向内地发展。(经济特区的“特”的含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3)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相关;“春天”指改革开放;“中国的南海边”指东南沿海;画了一个“圈”指经济特区。(4)对改革开放感想、启示: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各行各业的支援。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D)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辨析题:今年6月,有一位台商来到龙岩。负责接待的小李给他介绍说:“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从沿海开放城市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现在延伸到内地。龙岩是福建的经济特区,在这里您可以大展宏图。”小李的说法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错误一:从沿海开放城市到经济特区。理由:因为经济特区是最早建立的,然后才建立沿海开放城市。错误二:龙岩是福建的经济特区。理由: 因为龙岩不是沿海城市,更不是经济特区,龙岩是福建的内地,厦门才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专题(五)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的划分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开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促进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八下P56)(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国内少数民族实行一律平等政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4)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专题(六)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①启示:各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巩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和边疆地区的开发。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各族平等,民族团结,使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当家作主,各民族共同发展。③我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少数民族人民大量内迁;民族之间相互通婚;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等。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国家统一,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西汉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2、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丝绸之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从东汉末开始,许多北方人民南迁。从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2)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四、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政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各族人民之间关系。(1)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2)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系“和同为一家”。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西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民族在宋政权的和战中,实现民族交流与融合,主动吸纳汉族先进文化。辽国的南北面官制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六、元朝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1)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2)西藏作为元朝的特别地方行政区,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西藏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七、清朝(1)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2)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3)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在清朝统一政权下,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八、新中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国内少数民族实行一律平等政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例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上图再现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一位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他进行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有哪些?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主流:和平友好。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6)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体现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二)促进国家统一的政策——“一国两制”科学构想(1)一国两制(八下P60、65~68):①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适用范围是台湾、香港、澳门地区;②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③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④我国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港澳回归:(八下P61~62)①前提条件: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②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回归。※英国政府同意把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说明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香港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回归。◎《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妈港)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闻一多◎“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能够回归主要得益于()A.②③B.②③C.①②D.②④①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综合国力的提高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意义: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⑤香港、澳门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专题(七)祖国统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顺序: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统一的九大封建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一、台湾(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古代史: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④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2)近代史: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在日本手中半个世纪的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3)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②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③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二)台湾的分离与回归(1)中国古代史上台湾有哪一次同大陆分离?什么时候回归?①分离: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2)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有哪两次同大陆分离?哪一次回归?(分离——回归——分离)①两次分离: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②两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古代史:①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中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汉藏“和同为一家”;②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③清朝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④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2)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底,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除台湾、香港及澳门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3)新中国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古代史:①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 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2)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设立新疆自治区。(3)新中国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四、对台独、藏独、疆独看法:当前一些分裂势力鼓吹台独、藏独、疆独,这是历史的逆流,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也永远不能得逞。因为:西藏、台湾、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台湾与西藏的主流民意。态度:我们应坚持反对台独、藏独、疆独,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反对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同破坏祖国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五、作为一位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祖国的统一?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决反对“台独”、“藏独”等分裂分子,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一)国防建设成就: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八下P74)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又称第二炮兵,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组建地对地战略导弹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导弹部队的建立,标志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50年代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6~77):①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作用: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八下P78):1955年,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70年代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八下P81~8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2、中美建交(p八下80~81页):※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1)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过程: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②1971年“乒乓外交”。(★中美关系有“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大球”指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③1972 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中美正式建交,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随后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①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外交孤立的政策。②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中美敌对状态的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3)90年代: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4)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出现的新特点:主动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1、2001年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八下P82~84):①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③成果:通过了《上海共识》。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⑤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我国于1991年加入该组织。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5)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②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辨析题:1954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2年,周恩来总理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错误:1954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由:因为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2)错误:1972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理由:因为中美1979年才正式建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一)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八下P90~92)——“两弹元勋”邓稼先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4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中近程地地导弹的飞行试验。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成功进行准确发射并在地点上空实现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④提出“863计划”: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2)籼型杂交水稻(八下P92):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 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3)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投入和全国人民的支持;③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4)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从小就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二)教育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三)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1)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整体进入了小康社会。在商品供应上改变了以往凭票和限量的做法,全部商品敞开供应。①主要变化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衣服少,样式旧,色彩单一衣物丰富,款式新颖,色彩多样食食物匮乏,营养不良食品丰富,讲究营养搭配住住房简陋,面积狭小宽敞舒适,结构合理行出行艰难,工具以自行车为主交通发达,汽车进入家庭用电器很少,手表、收音机为高档消费品电器广泛,更新频繁②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变化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就业制度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今我国在就业方面最大的改革是择业市场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上古文明)(一)东方文明:东方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则是发源于海洋。(1)四大文明古国①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陵墓,古代埃及文明象征。AneyeforaneyeandAtoothforatooth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汉谟拉比法典石柱②古巴比伦(古代西亚新月沃地):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制定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③古代印度: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又称等级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不同等级之间社会地位极不平等。(见下表)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2)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大文明古国均处于大河流域河谷地带,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国度时间、发源的河流文明的象征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非洲尼罗河流域金字塔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古代中国前21世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①都处于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二)西方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源)地,最著名的是雅典。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表现为:①(政治方面)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亚欧文明)(一)大化改新:(九上P24~29)(1)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2)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4)启示: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要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国富民强。(5)中日交往从汉朝开始。在唐朝往来相当密切。原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二)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九上P30~31)(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城市曾一度衰落。10世纪开始,意法英德等国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2)城市自治的两种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法国琅城的例子)。(3)历史意义:①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市民阶级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②政治上,城市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加速国家统一。③文化上,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奠定基础。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一、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马可·波罗、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和平交流例子~①世界史: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佛教传入中国等;②中国史:丝绸之路、遣唐使、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1)马可·波罗来华: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得到元世祖忽必烈重用,回国后,口述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介绍了繁荣富庶的东方,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辨析)元朝时,马可·波罗乘坐蒸汽轮船来到中国,得到忽必烈的赏识和重用,后来回国后把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口述成一本书,即《马可·波罗行纪》。该书描绘了美洲大陆的繁荣景象,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错误一:乘坐蒸汽轮船。理由:因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是在13世纪,而蒸汽轮船出现在19世纪初。错误二:美洲大陆。理由:因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绘的是东方的繁荣景象,不是美洲大陆。错误三:文艺复兴。理由:因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是对新航路开辟产生了很大影响。(2)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①发明: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②传播与发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方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其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此后传遍全世界。(3)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4)和平交往的重要史实,选其中一例谈谈它的影响:①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③马可·波罗来华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④阿拉伯数字传遍全世界,成为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符号。二、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九上P46~51)(一)世界三大宗教:佛教①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②其内容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③前3世纪在印度(阿育王)发展。佛教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基督教①1世纪时诞生于巴勒斯坦一带,②宣扬耶稣就是“救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经典是《圣经》。③后传入欧洲和其它地区。4世纪被罗马教皇定为国教;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④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12月25日圣诞节”传说就是耶稣出生的那一天【MerryChristmas圣诞快乐!】伊斯兰教①7世纪(622年为教历元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②信仰惟一的神“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经典是《古兰经》,③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④后传入亚洲和北非。(二)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他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杠杆定律【世界近代史(1500年前后~20世纪初后)】第四单元步入近代(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4~16世纪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九上P58~62)(1)文艺复兴(发现人的时代):14~16世纪①时间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②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③地区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最早),15至16世纪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④中心思潮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个性,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⑤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是一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不仅仅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进行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因此,恩格斯曾说: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⑥代表人物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我们要学习他们勤勉治学,献身艺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⑦作用文艺复兴是一场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它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⑧恩格斯“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1)材料所说的这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2)当时最为“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文化巨人是谁?请列举其一部代表作。达·芬奇;《蒙娜丽莎》(或《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⑨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就体现在“兴”上,这个“兴”的涵义是指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2)新航路开辟(发现世界的时代、地理大发现):15至16世纪(九上P60~62)①目的: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②原因:A.经济根源(根本原因):14~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海外市场。B.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描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C.必要性: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妨碍东西方通商。D.客观技术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航路经验的积累。E、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哥伦布等人意志坚定、英勇无畏。③主要航海活动 时间探险家航线贡献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绕过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大西洋→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印第安人)发现美洲新大陆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好望角→印度洋→印度到达印度,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印度洋→好望角→西非海岸→西班牙(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④影响:A.积极方面——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世界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消极方面——为欧洲开辟殖民探索道路,造成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m”)】※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近代社会所起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①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②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③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④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综合评价:西方人盛赞哥伦布,说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美洲人却批评他,说是一个强盗。你认为应当如何评价哥伦布?历史评价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进步性。(二)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1)政治上:17~18世纪,发生在大西洋两岸的三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1、《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时间1689年1776年7月4日1789年(一)内容目的:限制国王权利。颁布机构:英国议会主要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限制。规定:未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止法律。颁布机构:大陆会议主要内容: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颁布机构:制宪会议主要内容:称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权力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二)意义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三)主要条文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权利法案》“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的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人权宣言》★《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相同点: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自由、民主。★《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上述三个文件对欧美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反映的是《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历史公民权利的变化。※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中国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而英国则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征是以革命暴力推翻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2、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九上P67~8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时间1640~1688年1775~1783年1789~1794年(2)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3)障碍、阻碍封建专制统治英国的殖民统治封建专制统治(4)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资产阶级革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5)任务推翻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6)方式、途径资产阶级革命(暴力斗争)独立战争或民族解放战争(暴力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暴力斗争)(7)开始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集军费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8)经过①开始:1640年,新国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②1645年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击溃王军。③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进入共和国时代。④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⑤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⑥结束: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①爆发: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②建国(宣布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国庆日)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④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①开始(序幕):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②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③高潮: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领导)上台执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④结束:1794年7 ),推翻复辟王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⑤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即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月热月政变,结束雅各宾派统治,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9)重要文献1689年《权利法案》1776年《独立宣言》1789年《人权宣言》⑽领导阶级(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人物:克伦威尔)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阶级(代表人物:华盛顿)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⑾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联邦总统制)民主共和制⑿结果、成果推翻封建专政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取得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联合专政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⒀特点建立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最典型的革命⒁历史意义①国内: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国际: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①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最重大意义);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的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原因(根本动力):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②领导阶级: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③结果:都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④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⑤影响相同: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使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得到实现;对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借鉴)有很大影响。不同点①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为了要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②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③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④意义不同:英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国家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3、评价华盛顿: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同时,制订了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堂内有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4、拿破仑(九上P80~82):(1)地位(评价):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2)功绩(对法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做出贡献);①拿破仑掌权期间,对内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进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②颁布《法典》(或《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民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秩序,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或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③拿破仑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对法国的进攻;④拿破仑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带到欧洲各地,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3)过失: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又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反抗,最终导致他的失败。※与拿破仑有关的历史活动:①1799年发动政变;②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的性质是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③颁布《法典》;④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⑤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⑥1814年下台。※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成功原因:一方面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另一方面他的成功还与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需要。※两个历史小组要举行一场“是非成败拿破仑”的辩论会,其中正方观点是:拿破仑是英雄;反方观点是:拿破仑是战争狂人。(1)你想加入哪一方进行辩论?我想加入正方,拿破仑是英雄。(2)辩论前你将怎样搜集资料?请写出你搜集资料的两种方法或途径。①到图书馆查找有关拿破仑的课外读物,如拿破仑传记,评价他的文章。②通过网上查找相关的文章和图片资料。③查找音像资料,电影《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音乐《马赛曲》等。(3)请至少写出三点史实来支持你方的观点。正方:拿破仑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他连续大败五次反法同盟,征服了许多国家而成为欧洲霸主,写下了世界战争史上的许多神话。他颁布《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某位法国史学者拟于2009年举办一场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学术报告,他应选择哪幅与学术报告主题最相符的图画作为幻灯片背景(A)A.《攻占巴士地狱》图B.罗伯斯庇尔肖像C.《路易十六死于断头台》图D.拿破仑肖像※1775年4月美国爆发了莱克星顿之战。美国改为北美13个殖民地。(2)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p九上88~90页)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场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是从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发展又推动了交通运输革新。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18世纪中期,在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革命。“①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指1789年法国大革命),②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而减弱的变革”(指英国工业革命)。”(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三)“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赞扬英国工业革命的地位)(四)17~18世纪英国两次革命:政治上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经济上的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五)如果珍妮机在中国被发明出来,它可能点燃机器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吗?不会,由于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时期,其政治,经济制度不能为新事物提供条件。(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的开始:①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②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1765年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解放手的发明)。2、工业革命的标志(动力部门):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研究,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提高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注意: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那么厂址最好选在临近河流的地方。3、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以“蒸汽机”为动力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在美国取得突破):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汽船)。②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命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此后,铁路交通得到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并迅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4、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法、美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5、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提高: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②使社会(世界)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③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城市拥挤等问题。6、工业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7、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工业革命中涌现出来的科学家那种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8、如何面对工业化所带来弊端?在发展工业化同时,应重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9、与工业革命有关的两幅图: (1)图一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现象: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棉花加工和生铁产量等工业品生产增长很大。原因: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2)图二表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推动了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主要动力:工业革命的推动。10、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一例证明。出门坐火车或蒸汽动力轮船等。12、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①工业革命开始主要在英国进行。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或机械师(技师)。③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机器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3、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请举出三例在本届博览会上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机器产品)。你同意“环境污染也是工业革命到给人类的重要的礼物”这一说法吗?为什么?①列举:珍妮机、蒸汽机、汽船、火车机车。②看法: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的大批建立,所释放的废气、废水、废液造成严重污染,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新航路开辟后)(一)三角贸易——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九上P94~96)新航路开辟后,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最主要的贩奴者。16~19世纪的三百多年间,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动力。对西方影响:三角贸易为英国等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对东方影响:遭到殖民掠夺的亚非拉地区,由于资金、劳动力流失和缺乏,导致经济发展缓慢、落后及衰退。(二)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开展对东方的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最重要的资金来源。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对英国影响:①资本原始积累: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的侵略,掠夺了大量财富。英国人将这些财富,转化为国内工业生产的资本。②海外市场:印度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商品市场,进一步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历史变革分别有何影响?①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③ 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①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②经济上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飞跃,经济迅速增长。③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是它们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第六单元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1~120)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①时间1861年~18651861年1868年②根本原因或背景(1)根本原因:美国独立后,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南部种植园经济。(原材料和劳动力)(2)南北矛盾焦点:19世纪中期,奴隶制存废问题成为南北双方矛盾焦点,北方和南方之间矛盾再也无法调合,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直接原因:农奴暴动频繁,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1)内忧: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里,天皇大权旁落,幕府统治危机;部分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2)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民族危机。③面临社会问题、障碍、阻碍美国围绕着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合俄国面临着农奴制危机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④主要任务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统治推翻幕府统治,摆脱民族危机,成为欧美式资本主义强国⑤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封建统治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⑥解决方式途径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内战),最后北方获胜,废除了奴隶制;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最后废除农奴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⑦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社会性质发生变化)⑧经过或内容★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1)导火线:1861年3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4月南方挑起内战。(2)林肯面临的首要问题:维护国家统一。(3)经过:①内战初期,南方准备充分,林肯政府妥协,北方连败;②转折点: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使战争的形势有利于北方。③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④不久林肯被奴隶制狂热分子刺杀。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目的:保护贵族地主利益。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列宁评价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发展教育等。 作出巨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19世纪末日本人以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为时尚,这是提倡“文明开化”结果。◎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明治维新改革性质、体现治国思想是工业立国。◎发展教育是最有远见措施、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⑨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完成了南北统一,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①局限性: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②积极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①积极:使日本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运,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②消极: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时代潮流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或发展。2、19世纪中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承担的共同历史使命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3、比较类:(1)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比较【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内战)】背景(原因)战争的原因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都与英国有关。方式都是用战争方式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领导人革命中资产阶级都起了领导作用,人民群众都起了推动作用。任务美国独立战争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美国内战的任务是维护国家统一。纲领都颁布了激发革命积极性的文献。第一次颁布的是《独立宣言》;第二次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性质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南北战争则带有内战的性质。结果都取得胜利,前者留下了黑人奴隶制,后者留下了种族歧视。作用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枷锁,获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指出:“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政府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要解决的两大社会问题是什么?南北分裂问题和解放黑奴问题※(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不断改革创新。※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依据是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2)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①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②不同点:改革的内容不同;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3)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②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不同点:①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4)比较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三次巨变:实施者学习对象性质影响启示大化改新孝德天皇中国隋唐封建制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国家要实行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明治维新明治天皇欧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日本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4、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给中国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加大国际经济交流。5、在讨论俄国1861年改革性质时,A同学认为:“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对农奴进行掠夺,是封建性质的改革”。B同学认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哪位同学的说法正确?并请说出理由。B同学观点正确。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改革者的身份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关键是看改革的内容是否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6、世界上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三种途径(世界大国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走上崛起之路的):①第一种: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②第二种: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③第三种: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保持政局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二)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九上P107~109)(1)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①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工人运动,进行科学理论的研究,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②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2)国际歌: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成员、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后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成为全世界传唱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 (辨析)小军认为:19世纪的日本,天皇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下级武士主张向中国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因此进行了明治维新。它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小军的观点有两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并说明理由。错误一:天皇统治。理由:因为不是天皇统治阻碍发展,而是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错误二:主张向中国学习。理由:因为19世纪的日本不是主张向中国学习,是向欧美学习。(辨析)纵观近代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不外乎通过改革或革命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如英国就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总统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而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则是通过大化改新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上述表述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错误一:英国确立了总统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理由:因为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不是总统制。错误二:大化改新。理由:因为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国家的富强,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专题(八)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史(一)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时代曙光,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主要表现: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政治上资产阶级兴起;③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二)17~18世纪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①政治上:发生在大西洋两岸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②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三)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指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四)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九上P124~127页)(1)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最前列。(2)汽车的发明(以内燃机为动力机):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成内燃机。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导致19世纪后半期石油产量大幅度变化。②1885年,卡尔·本茨(“汽车之父”)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动力的汽车。③汽车的普遍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世界三大能源是指煤、电力和石油。)(3)飞机的发明(以内燃机为动力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后来飞机不断改进,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缩短地全球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科技是一柄双刃剑”。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汽车和飞机的 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给人们带来交通的便利;有利于人们物质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弊端:带来了环境污染;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安全(战争、车祸、空难等)等。※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各种负面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4)爱迪生的发明:爱迪生在1879年发明了耐用电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还发明了很多电器,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电灯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各种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5)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①成果: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改良的蒸汽机,蒸汽动力普遍应用;发明了汽船、火车机车等新交通运输工具;促进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等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更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②启迪:科学技术是巨大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6)右图《1870年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7)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特点。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8)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先后发动了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①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法不肯放弃既得利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后果:20世纪初,两大集团展开疯狂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极度紧张,世界大战即将来临。②三国同盟指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德为首;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俄国,以英为首。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2)第一次世界大战:(九上P133~134)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导火线(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③开始标志是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结束标志是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④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后来加入)。⑤一战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引起的。⑥凡尔登战役:1916年,法、德双方在法国凡尔登展开激战,这场战役造成双方70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标志着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⑦一战的灾难:一战历时四年,卷入国家30多个,人口15亿,遍及欧亚非三洲,参战各国共伤亡3000多万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⑧启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远离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九上P138~134)(一)近代科技:(1)牛顿: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苹果落地);创建微积分;建立了完整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2)达尔文:英国科学家,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生物学和其它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3)爱因斯坦:德国物理学家,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二)近代启蒙思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1)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会比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但不反对宗教。(2)卢梭也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3)影响: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重大意义,即打击欧洲封建制度。(三)近代文化: (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2)贝多芬:德国伟大作曲家,《英雄交响曲》(1804年为拿破仑写的)是其力作之一,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品。(四)在学习这些科学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勤奋刻苦、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等。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新时代的曙光①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②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④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二)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为恢复国民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其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B)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现农业集体化(三)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苏联工业化(九下P8)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1928~1937年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同时,还实行了农业集体化。(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1)“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2)背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评价:积极:便于集中了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消极: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资源。※下列改变社会性质的有(B)①俄国1861年改革②二月革命③十月革命④苏联解体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①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与德国签订,由法、英、美三国操纵(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首相劳合·乔治,美总统威尔逊)。②主要内容: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③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④影响: 《凡尔赛和约》以及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②对中国影响:1922年华盛顿会议(由美、日、英三国操纵),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③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④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是《九国公约》。※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中国外交失败的启示:弱国无外交,实力是外交基础,半殖民地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九下P21~22)1929年这场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1)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2)影响:①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加深。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四)罗斯福新政——1933年(九下P22~23)(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主要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3)特点: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4)积极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消极作用: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5)启示: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罗新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①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二战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③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迪: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D.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一)慕尼黑会议(九下34P~35):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称之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英法奉行绥靖政策的顶峰。它使法西斯得寸进尺,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二)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p九下35~37页)(1)德国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三)《联合国家宣言》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2)促成因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经过:①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②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③影响:《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四)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3)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五)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九下P40~41)①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②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③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六)日本投降,二战结束: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的长崎、广岛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参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九下P48~50)(1)基本特点:①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②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过程;③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2)原因:①根本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②主要原因: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③重要原因: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3)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三个阶段)时期表现(特点)原因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的繁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和经济调整70年代,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请你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4)对我国启示:①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②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欧洲的联合:(九下P52~54)(1)背景:A.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的经济持续繁荣(其原因有:①外部因素:美国的援助;②内部因素: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B.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3)过程:20世纪60年代(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到2007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7个。(4)表现(欧洲联盟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力求在外交、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5)作用:A.欧盟成立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C.加强了欧洲各国的联合,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与欧洲联盟的建立紧密相关,体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三)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九下P54~55)(1)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①外部因素:一是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二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②内部因素: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2)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4~1975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慢。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图1与图2的联系:教育科学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这一原动力。(四)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①外部因素:都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②内部因素: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对中国的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学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后,小丽在学习笔记中写道:“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②朝鲜战争的军事采购,加强社会改革;③重视发展科技。”小丽的学习笔记有两处与史实不符,请指出并加以说明。错误一: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理由:因为马歇尔计划只援助西欧,没有援助日本。错误二:朝鲜战争的军事采购,加强社会改革;理由:因为朝鲜战争的军事采购,加强社会改革是美国针对日本实行的,不是西欧。第五单元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九下P60~62)(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在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改革。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失败。(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使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三)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一)印度独立:(1)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尼赫鲁任印度第一任总理。(2)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3)英国实行印巴分治是印巴矛盾的根源。(二)中东(巴勒斯坦)问题(九下75P~78)(1)中东地区问题由来: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②1948年,以色列国(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导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③1948年~1973年中东地区共发生四次战争,交战双方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中东战争核心问题是领土权之争。(2)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①大国争夺是该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②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③对珍贵水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④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称为“三教圣地”,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中东问题关键是巴以冲突(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3)中东和平进程的推动者(右图从左到右位次为):以色列领导人拉宾、美国总统克林顿、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冷战政策(九下P84~87):“冷战”政策是指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1)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2)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制定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导致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二)以科索沃战争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一超多强(九下P90~91):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未定型。“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科索沃战争(九下P91~93):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介入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冲突,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3)威胁世界安全因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4)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继续深化改革;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三)世界经济全球化:(九下P95~98)(1)定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2)原因: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3)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4)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有利有弊。A.有利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B.不利方面:①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②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③国际经济风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5)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①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国领导人会议;②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6)我们中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四)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1)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2)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但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3)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对待全球化:应当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以较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发展。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4)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面临哪些问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5)解决问题的对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加强国际合作、重视落后地区的舆论宣传和科教工作等。(6)经济全球化趋势实例: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第一架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海外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中国海尔集团打入国际市场,其产品畅销德国、美国等欧洲国家;欧元的产生和流通。第八单元科学技术和文化(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九下P102~104)(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领域: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新科技革命到来。(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目前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如多利羊。(二)现代音乐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九下P111~113)(1)音乐: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一个代表,它起源于非洲黑人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不仅影响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古典音乐的创作。“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创新风格的就是爵士乐了。”(2)电影:1895年12月28日诞生于法国巴黎。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以大众娱乐为目的,创作了大量不同类型片,在全球电影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电影人向往的目标。1929年举行第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 专题(九)三次科技革命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②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③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④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⑤特点①工业革命开始主要在英国进行。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或机械师(技师)。③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机器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②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③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①出现了诸多领域。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③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如生物工程兴起。④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⑥主要成就①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②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③1807年美国富尔顿汽船;④1825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①美国爱迪生:1879年电灯;②德国卡尔·本茨:19世纪80年代内燃机、1885年汽车;③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如磁悬浮列车、3G等)⑦动力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⑧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机车汽车、飞机磁悬浮列车⑨能源水、煤电力和石油核能等⑩对人类生活影响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便捷的交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但能源的无节制开采造成能源的紧张、环境的污染等。例子:①第一次:出门坐火车或蒸汽动力轮船等;②第二次:电视机、收录机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等减轻了人们的家务劳动。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电灯,改变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③第三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式,我们可以上网QQ,网上购物等;原子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核战争、生化武器、环境破坏等。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注重把科技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相结合。※请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1)从国家角度: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2)从个人角度: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②从身边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