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64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策略(1)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的作者 上海 马学斌
专题攻略
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
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
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
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
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例题解析
例❶ 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D的坐标为(3, 4),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DO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图1-1
【解析】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DOP:①DO=DP,②OD=OP,③PO=PD.
①当DO=DP时,以D为圆心、DO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此时点D在OP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点P的坐标为(6, 0)(如图1-2).
②当OD=OP=5时,以O为圆心、OD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5, 0) (如图1-3).
③当PO=PD时,画OD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设垂足为E(如图1-4).
在Rt△OPE中,,,所以.
此时点P的坐标为.
图1-2 图1-3 图1-4
上面是几何法的解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目标P,其中①和②画好图就知道答案了,只需要对③进行计算.
代数法先设点P的坐标为(x, 0),其中x>0,然后罗列△DOP的三边长(的平方).
DO2=52,OP2=x2,PD2=(x-3)2+42.
①当DO=DP时,52=(x-3)2+42.解得x=6,或x=0.
当x=0时既不符合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也不存在△DOP.
②当OD=OP时,52=x2.解得x=±5.当x=-5时等腰三角形DOP是存在的,但是点P此时不在x轴的正半轴上(如图1-5).
③当PO=PD时,x2=(x-3)2+42.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它的几何意义是两条直线(x轴和OD的垂直平分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代数法不需要画三种情况的示意图,但是计算量比较大,而且要进行检验.
图1-5
例❷ 如图2-1,在矩形ABCD中,AB=6,BC=8,动点P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当△PQ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图2-1
【解析】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PQC的6个元素(3个角和3条边)中,唯一不变的就是∠PCQ的大小,夹∠PCQ的两条边CQ=t,CP=10-2t.因此△PQC符合“边角边”的解题条件,我们只需要三个∠C就可以了,在∠C的边上取点P或Q画圆.
图2-2 图2-3 图2-4
①如图2-2,当CP=CQ时,t=10-2t,解得(秒).
②如图2-2,当QP=QC时,过点Q作QM⊥AC于M,则CM.
在Rt△QMC中,,解得(秒).
③如图2-4,当PQ=PC时,过点P作PN⊥BC于N,则CN.
在Rt△PNC中,,解得(秒).
这道题中,我们从“有限”的矩形中,选择我们需要的“无限”的∠PCQ,使得画图简洁,计算简练.
例❸ 如图3-1,直线y=2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直线PQ与直线AB垂直,交y轴于点Q,如果△APQ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图3-1
【解析】我们先用代数法解这道题.
由y=2x+2得,A(-1,0),B(0,2).所以OA=1,OB=2.
如图3-2,由于∠QPA=∠ABO,所以OP∶OQ=OB∶OA=2∶1.
设点Q的坐标为(0,m),那么点P的坐标为(2m,0).
因此AP2=(2m+1)2,AQ2=m2+1,PQ2=m2+(2m)2=5m2.
①当AP=AQ时,解方程(2m+1)2=m2+1,得或.所以符合条件的点P不存在.
②当PA=PQ时,解方程(2m+1)2=5m2,得.所以.
③当QA=QP时,解方程m2+1=5m2,得.所以.
图3-2 图3-3 图3-4
我们再用几何法验证代数法,并进行比较.如图3-3,在直线PQ平移的过程中,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知∠QPO的大小是不变的,因此△PQA也符合“边角边”的解题条件,我们只需要三个∠P,点P在点A的右侧,暂时不画y轴(如图3-4).
①如果AP=AQ,以A为圆心、AP为半径画圆,得到点Q(如图3-5).因为点Q在y轴上,于是“奇迹”出现了,点A(-1, 0)怎么可以在y轴的右侧呢?
图3-5 图3-6
②当PA=PQ时,以P为圆心、PA为半径画圆,得到点Q,再过点Q画y轴.此时由,解得,所以(如图3-6).请问代数法解得的点在哪里?看看图3-7就明白了.
③当QA=QP时,点Q在AP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于A(-1, 0),所以P(1, 0) (如图3-8).
我们可以体验到,几何法可以快速找到目标,而且计算比较简便.
图3-7 图3-8
例❹ 如图4-1,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是BC的中点.P(0, m)是线段OC上一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当△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
图4-1
【解析】点P(0, m)在运动的过程中,△APD的三个角都在变化,因此不符合几何法“边角边”的解题条件,我们用代数法来解.
因为PC//DB,M是BC的中点,所以BD=CP=2-m.所以D(2, 4-m).
于是我们可以罗列出△APD的三边长(的平方):
,,.
①当AP=AD时,.解得(如图4-2).
②当PA=PD时,.
解得(如图4-3)或(不合题意,舍去).
③当DA=DP时,.
解得(如图4-4)或(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APD为等腰三角形时,m的值为,或.
图4-2 图4-3 图4-4
其实①、②两种情况,可以用几何说理的方法,计算更简单:
①如图4-2,当AP=AD时,AM垂直平分PD,那么△PCM∽△MBA.
所以.因此,.
②如图4-3,当PA=PD时,P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DA=2PO.因此.解得.
例❺ 如图5-1,已知△ABC中,AB=AC=6,BC=8,点D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在AC边上,∠ADE=∠B.设BD的长为x,如果△ADE为等腰三角形,求x的值.
图5-1
【解析】在△ADE中,∠ADE=∠B大小确定,但是夹∠ADE的两条边DA、DE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太麻烦了.
本题的已知条件∠ADE=∠B=∠C非常典型,由于∠ADC=∠ADE+∠1,∠ADC=
∠B+∠2,∠ADE=∠B,所以∠1=∠2.于是得到典型结论△DCE∽△ABD.
①如图5-2,当DA=DE时,△DCE≌△ABD.因此DC=AB,8-x=6.解得x=2.
②如图5-3,如果AD=AE,那么∠AED=∠ADE=∠C.由于∠AED是△DCE的一个外角,所以∠AED>∠C.如果∠ADE=∠C,那么E与C重合,此时D与B重合,x=0.
③如图5-4,当EA=ED时,∠DAE=∠ADE=∠B=∠C,所以△DAC∽△ABC.因此.解得.
图5-2 图5-3 图5-4
更多、更详细内容,请查看华东师大出版社《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