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十二单元 光
第33讲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70°,则入射角为7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应是70°,故A错;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5°,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应增大10°,所以C错;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也错.
答案 B
2.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C.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D.镜面反射的光一定是平行的
解析 只有当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且发生了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才是平行的,故D错.
答案 D
3.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立竿见“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解析 选项A、B、C中“影”的形成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项D中“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本题答案为D.
答案 D
4.如图12-33-8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图12-33-8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解析 要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改变入射角大小,然后观察反射角是否仍然等于入射角,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B可以用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 D
5.如图12-33-9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2-33-9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解析
玻璃板宜选用薄一些的,因为用厚玻璃板做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虚像;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这样像与物才有可能重合;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减少玻璃透光,更易形成较清晰的像.
答案 C
6.如图12-33-10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
图12-33-10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解析 A.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本选项错误.
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30°,故本选项错误.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错误.
D.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则反射角也增大5°,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 C
7.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解析 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是因为灯光射到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只要将灯移到左臂外侧,反射的光就射向右侧.
答案 C
8.“猴子捞月”
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解析 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其成像特点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________,而忽略了光的亮度、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
解析 此题考查物理学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答案 方向 色彩
10.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 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辨别出是小玲的.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并且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那么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就是物距的2倍.小美能辨别小玲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的.
答案 虚 3 音色
11.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镜中的像与人相距是2×2 m=4 m;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即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与物体的大小,与其他因素无关,故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 4 不变
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2-33-1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
成的像A′B′.
图12-33-11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实像和虚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做出A点和B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和B′,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虚像A′B′要化成虚线,还要标出箭头表示正立,如图所示.
答案 如图所示
13.(2012·临沂)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图12-33-12
(1)在如图12-33-12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 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解析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故答案为:位置.(2)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故答案为:虚.
答案 (1)位置 (2)虚
14.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12-33-13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 图12-33-14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车前进过程中,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择“变大”、“不变”、“变小”).与乘客的距离________(选择“变大”、“不变”、“变小”).
图12-33-13 图12-33-14
解析 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由图可知车前进过程中树离玻璃板的距离变大所以像与乘客的距离变大.
答案 不变 变大
1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12-33-15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自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图12-33-15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点燃的蜡烛在玻璃面上可以成像;又因为玻璃具有透光性,在玻璃的另一侧不仅可看到像,还可以看到另一支蜡烛,这样便于移动蜡烛,使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来确定蜡烛像的位置。本次实验中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等,不能总结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有一定厚度,玻璃的两个表面都能成像.
答案 (1)容易确定像的位置 (2)不能,因为两次实验记录的像和物到玻璃的距离,一次相等一次不相等,没有共同特点 (3)玻璃有一定的厚度,玻璃的两个表面都能反射光线,并分别能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