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0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2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 ‎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 、N2 、CO2、H2O等。 ‎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 ‎8、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离子[如Cl—、CO32—]。 ‎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10、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 ‎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Al ‎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 ‎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Ca(OH)2氢氧化钙;‎ ‎(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 ‎17、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车胎爆炸)。18、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 ‎19、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 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 ‎20、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 ‎2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 b.化学式:①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 ‎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 ‎22、常见的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S2-(硫离子)。 ‎ ‎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一、稳定。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 ‎2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 ‎25、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 ‎ ‎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 ‎(2)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 ‎2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 Au ‎ ‎( 钾、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汞 、银、 铂、 金) ‎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 元素化合物部分 ‎ ‎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1)铜丝的量不足(2)系统漏气 (3)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 (4)反应的充分程度不同 ‎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 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得出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 ‎ ‎3、O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4、O2的化学性质: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 ‎ ‎ ‎ ‎ ‎ ‎ ‎ ‎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点燃 ‎ ‎ C + O2═══CO2‎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S +O2 ═══ SO2‎ 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点燃 ‎4P + 5O2═══2P2O5‎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3Fe + 2O2═══Fe3O4‎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色固体。‎ 点燃 ‎2Mg+ O2═══ 2MgO ‎5.实验室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一般不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因为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氢气可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收集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N2只能用排水法。 ‎ ‎6、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 ‎ ‎7、氧气的重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利用氧气易于其它物质反应并放热的化学性质。水通直流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前者与后者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 ‎8、水的净化: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沉降(加明矾);过滤;灭菌(氯气);煮沸。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向两种类型的水中分别加肥皂水,搅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利用蒸馏、煮沸的方法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 ‎9、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一般不用镁、铁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过快、铁反应缓慢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因有强氧化性,反应不能得到氢气。不用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HCl气体。 ‎ ‎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 ‎1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 ═══ H2CO3 ; 加热上述红色液体会恢复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H2O + CO2↑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H2O ,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和其他碱也能反应。 ‎ ‎12、CO2的用途:(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 ‎)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 13、CO2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 + 2HCl═CaCl2+H2O+CO2↑,不用Na2CO3,因反应太快;不用稀硫酸,因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会覆盖在石块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行;也不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混有HCl等杂质。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 ‎ ‎14、CO2与人体健康: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 ‎15、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一般不用镁、铁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过快、铁反应缓慢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因有强氧化性,反应不能得到氢气。不用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HCl气体 ‎ ‎16、CO中毒,又叫煤气中毒。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剧毒,不易被察觉。被吸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气。CO一半以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用CO作还原氧化铜等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 ‎17、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它们的状态大都是固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热和电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 ‎18、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①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②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③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19、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燃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 ‎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2Cu+O2═══2CuO ‎ ‎(2)较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Fe+H2SO4══FeSO4+H2↑ 2Al+6HCl══2AlCl3+3H2↑     Cu不与盐酸反应 ‎(3)金属1 + 盐1 →金属2 +盐2(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Cu+2AgNO3══2Ag+Cu(NO3)2 ★‎ 单质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 ★置换反应: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 ‎ ‎20、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高温 ‎(1)铁的冶炼原理:   3CO + Fe2O3 ══ 2Fe + 3CO2  (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 ‎(3)钢铁锈蚀的条件是:①与O2接触   ②与水接触 ‎ ‎★在有酸或盐存在的条件下,会加速钢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4)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搪瓷、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于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生成铜绿〔Cu2(OH)2CO3〕金属制品电镀、电焊前一般要用稀盐酸处理,目的是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 ‎21、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会减小,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会减小,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不能用NaOH干燥的气体是SO2、CO2、HCl。 ‎ ‎22、紫色石蕊与无色酚酞都属于酸碱指示剂,可指示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石蕊遇之变红色,酚酞不变色,pH<7。    碱性溶液,石蕊遇之变蓝色,酚酞变红色,pH>7。中性溶液:石蕊不变色(仍为紫色),酚酞不变色,pH=7 。‎ ‎23、氢氧化钠固体要密闭保存,原因是氢氧化钠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产Na2CO3而变质,鉴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用过量的稀盐酸检验(看是否有气泡产生)。除Na2CO3时可加适量的石灰水即Ca(OH)2。  氢氧化钠溶液存放在试剂瓶中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玻璃中的Si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产黏性的物质。 ‎ ‎24、Ca(OH)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水溶液称石灰水,不饱和石灰水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温(与大部分固体相反)或加石灰。石灰水的保存与氢氧化钠溶液相同。 ‎ ‎25、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Na2CO3 )的俗称是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 ‎26、工业上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水、纯碱(Na2CO3)制烧碱的方法:(1)高温锻烧石灰石生成CaO;(2)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3)Ca(OH)2与Na2CO3反应可生成烧碱(NaOH)。 ‎ ‎27、纯碱(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pH>7,但它不是碱,属于盐;碳酸钠晶体即Na2CO3•10H2O是纯净物,属于盐类,俗称口碱;碳酸钠晶体易风化,属化学变化。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是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无水硫酸铜CuSO4是白色固体,易吸收水分而变蓝,可用其检验水的存在。 ‎ 化学与生活部分 ‎ ‎1.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主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这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采取 溶解→过滤 →蒸发结晶等步骤除去。“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42- 、Ca2+ 、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 ‎3.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原理是: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产生Mg(OH)2沉淀,然后将沉淀过滤,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MgCl2,再将熔融状态的MgCl2电解,就能制得金属镁。(方程式要掌握) ‎ ‎4.蒸馏法是海水淡化常用的方法,目前多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 ‎ ‎5.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就是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反应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得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产生的碳酸氢钠(NaHCO3)由于溶解度小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方程式要掌握) ‎ ‎6.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 ‎7.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素,前四种是有机物。其中能提供能量的有蛋白质、糖类、油脂三大类。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它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淀粉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遇到碘水变蓝色,它在人体内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是C6H12O6,它在人体内氧化释放出能量(方程式要掌握)。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维生素在人体内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维生素A患夜盲症,缺乏的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 ‎8、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11种,排在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 O、 C、H、C 。微量元素有Fe、Zn、Se、I等。如果人体内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缺乏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症。人体中必需的元素长期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 ‎9.除毒气外,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主要还有含铅、铜、汞、砷、锰等元素的无机盐。蛋白质受热或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而变性,在急救重金属盐中毒时,可给患者吃大量牛乳或蛋清,其目的是使牛乳或蛋清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不溶解的变性蛋白质,从而阻止重金属离子被吸收进入人体内,最后设法将沉淀物从肠胃中洗出。可溶性的重金属盐有毒如BaCl2有毒,却BaSO4无毒,但BaCO3虽然不溶于水,但能和胃酸反应生成BaCl2,因此有毒,万一不慎服用氯化钡,应吞服鸡蛋白解毒,并加服一定量的解毒剂如MgSO4使其变为BaSO4沉淀。 ‎ ‎10.烟草中的最为有害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重金属盐。常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可卡因、巴比妥类、大麻类等。 ‎ ‎11.人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而实验室用做热源的酒精是可再生能源。(1)煤:也叫煤炭,“工业的粮食”,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元素为碳;(2)石油:“工业的血液”,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元素为碳、氢;(3)天然气:“西气东输”的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简单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引发温室效应,产生热污染,释放SO2、CO 等有毒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 ‎12.要积极开发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热量高,资源丰富(可以由水制得),燃烧后又生成水,不污染环境。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右图)。该过程可以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由于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难液化,贮存和运输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如何安全贮存氢气是氢能开发研究的又一关键的问题。 ‎ ‎13.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燃料电池是O2----H2燃料电池。 ‎ ‎14.我们学过的材料有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四类. 玻璃是一种硅酸盐材料。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纯碱、石灰石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在玻璃窑中高温烧制而成,它是混合物。常见的塑料有聚乙烯、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称叫特氟隆,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 ‎15. 土壤里常缺乏N、P、K等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因此需对农作物施用化肥。常见的氮肥有硝酸铵NH4NO3、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尿素CO(NH2)2前四种氮肥又称为铵态氮肥,它们不能和碱性物质如熟石灰、草木灰K2CO3混用,因为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NH3,使肥效降低。常见的复合肥有NH4H2PO4、KNO3等。 ‎ ‎16.农药波尔多液用是胆矾CuSO45H2O和生石灰混合制得的,不能用铁桶盛装。(方程式要掌握) ‎ ‎17. 水的污染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防治:利用化学方法(如中和法、氧化法等)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的任意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处理酸性污水的方法是加入CaO或Ca(OH)2或CaCO3 ,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最好用CaCO3。 ‎ ‎18.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 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NO2、CO,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 ‎19.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反应,形成酸雨(PH<5.6)酸雨的危害有: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为减少和消除二氧化硫污染,可以在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和生石灰作为固硫剂。汽车尾气也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方程式要掌握) ‎ ‎20.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 ‎21.“白色污染”是指某些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防治措施是: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 化学计算部分 ‎ ‎1.在化学式的计算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该元素的的质量分数;物质的质量等于该元素的的质量除以该元素的的质量分数。 ‎ ‎2.相同质量的铝、镁、铁、锌分别与足量的稀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成正比,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因此上述四种金属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顺序是:Al>Mg>Fe>Zn。 ‎ ‎3. 金属与酸反应时,溶液的质量都增大。金属与盐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增大还是减小,要根据反应前后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判断。 ‎ ‎4.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无论溶液质量是多少,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除以100+溶解度。 ‎ ‎5.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后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6、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反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 ‎7.‎ 化学实验数据分析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出两种反应物质量各是多少时,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多少气体(或沉淀)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或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出与计算相关的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时,生成多少气体(或沉淀)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 化学实验部分 ‎ ‎1、常用器中,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试管、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用于加热的是:量筒、水槽、集气瓶。 ‎ ‎2、玻璃棒的作用:在过滤开始时,用于引流,结束后,用于转移物质;溶解时,用于搅拌,加速溶解;蒸发开始时,用于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结束时,用于转移物质。 ‎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加液体时,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不可把滴管放在试验桌上,不可倒持滴管。 ‎ ‎4、酒精灯的使用:酒精不能超过灯体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过多溅出;试管斜持45o ,不要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 ‎6、称量固体物质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错放后,实际质量少于读数,实际质量=砝码-游码 ‎ ‎7、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眼睛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俯视会导致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仰视导致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 ‎8、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配制液体溶质溶液,需要的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溶质是固体时,需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 ‎ ‎9、pH试纸的使用: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不能先用水湿润,会稀释待测溶液,导致测得的pH不准;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进试液,会污染试液。 ‎ ‎10、实验室制取H2的原料是锌和稀硫酸,制取CO2的原料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O2的原料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装置都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仪器是锥形瓶(或大试管,或广口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带双孔塞的导管。 ‎ ‎11、鉴别O2、H2、CO、CO2、CH4气体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通入澄清石灰水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可以鉴别H2、CO、CH4‎ ‎: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是H2,烧杯内壁无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烧杯内壁有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H4(或其他含C、H、O元素的有机物)。 ‎ ‎12、鉴别盐酸和硫酸: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盐酸;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同理,鉴别NaCl和Na2SO4,也可用这个方法)。 ‎ ‎13、鉴别Ca(OH)2:加水溶解,取上层清液,通入CO2,变浑浊;或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14、鉴别碳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草木灰含有K2CO3,纯碱(面碱)是Na2CO3,鉴别碳酸盐的方法是: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水溶解,加入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15、分离和提纯:(括号内是要除去的杂质) ‎ ‎(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过滤 ‎(2)NaCl(MgCl2或HCl)加入适量的NaOH ‎ ‎(3)CaCl2(HCl)加入过量CaCO3粉末,过滤 ‎(4)BaCI2粉末(BaSO4)溶解、过滤、蒸发(与粗盐提纯的方法相同)‎ ‎(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离Na2CO3和NaCl方法相同)‎ ‎(6)H2O(NaCl)蒸馏法 ‎(7)Cu粉(Fe粉)磁铁吸附;加入过量CuSO4溶液,过滤;加入过量酸,过滤。 ‎ ‎16、验证和除杂 ‎ ‎(1)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CO2: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除去CO2: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 ‎(2)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CO: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变红色,证明有CO。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除去尾气中的CO:点燃尾气。 ‎ ‎(3)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HCl气体并除去:混合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或通入硝酸银中有白色沉淀,证明有HCI;混合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可以除去HCl气体。 ‎ ‎(4)检验混合气体中有无H2O蒸气: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O4,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H2O。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或通过装有CaCl2的干燥管,或通过装有碱石灰(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除去H2O; ‎ ‎(5)‎ 检验气体的顺序: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其他气体。气体净化的顺序:先除杂,后干燥(除去水分)。 ‎ ‎17、鉴定和判断 ‎(1)观察颜色。蓝色溶液:含有Cu2+的盐溶液,如CuCl2、CuSO4、Cu(NO3)2。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盐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黄色溶液:含有Fe3+的盐溶液,如FeCl3、Fe2(SO4)3 。‎ ‎(2)闻气味:盐酸、硝酸有刺激性气味;氢硫酸(H2S气体的水溶液)有臭鸡蛋气味;氨气(NH3)、SO2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观察生成沉淀。一般是:白色:、BaSO4、AgCl、Mg(OH)2,蓝色:CuSO4,红褐色:Fe(OH)3,且不溶于稀硝酸有:BaSO4、AgCl。能溶于稀硝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是CaCO3、BaCO3。能溶于稀硝酸并且无气体放出的是Mg(OH)2 。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Fe粉。‎ ‎(4)检验生成气体。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是:CO2或NH3 (NH3是碱性气体,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18、离子的检验 ‎ ‎(1)检验H+:石蕊试液;pH试纸;碳酸盐溶液;活泼金属,有氢气产生;滴入酚酞的碱的红色溶液;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如CuO  Fe2O3;不溶性的碱如Cu(OH)2。 ‎ ‎(2)检验OH-: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石蕊试液和酸溶液。加入MgCl2或CuCl2或FeCl3溶液,分别产生白色、蓝色、红褐色沉淀。 ‎ ‎(3)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4)检验SO42-:加入BaCl2或Ba(NO3)2溶液,有BaSO4白色沉淀产生。 ‎ ‎(5)检验CO3—:加入HCl或稀H2SO4溶液,有气体产生;加入CaCl2或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19、实验探究 (1)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探究的原理是: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使气压减小(如软塑料变瘪等)进一步探究的方法CO2与NaOH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Na2CO3。 (2)无明显现象的酸与碱中和反应的试验探究方法:向碱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然后滴加酸,至红色突然消失,证明酸碱恰好中和。 (3)两种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或气体后,是否完全反应的试验探究方法:取上层清液,加入上述溶液中的一种,看是否还有沉淀或气体产生。 20、常用干燥剂:(1)浓H2SO4,气体干燥剂。(2)固体CaCl,气体干燥剂。(3)碱石灰(固体NaOH和CaO混合物)‎ 气体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含CO2、SO2的气体,(4)CaO或Fe粉,食品干燥剂(不能食用)。 ‎ ‎21、常用仪器联接方法:铁架台:从下向上、从左到右。洗气瓶:长进短出。干燥管:大进小出。U型管:左进右出。 22、实验评价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理论上是否正确;操作上是否简便、安全;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消耗能量;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产物是否便于分离。‎ ‎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二)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质 纯净物 元素种类 无机物 酸 其他氧化物 ‎ ‎ 化合物 碱 ‎ 有机物 盐 ‎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2 O MgO Fe2 O3 CuO ‎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 ‎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 +酸根离子n- ‎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 )、‎ ‎ 二元酸(H2 SO4 、H2 S、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 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 )‎ ‎ 鉴定酸(鉴定H+ )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 ‎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2 S KNO3 ‎ ‎ 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 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 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 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3____________ 、 Ca(HCO3 )2_____________、NaH2 PO4 _____________‎ ‎ 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3 - 、HSO4 - 、H2 PO4 - 、HPO4 2- ‎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弱PH值越大。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碱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弱PH越小 ‎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 ‎14.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 ‎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 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5.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 ⑴ H2 和He ⑵ CO、N2 和Si ⑶ O2 、S和 S2- ⑷ OH- 和 F- ‎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 元素 组成 物质 ‎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 同类原子总称 构成 构成 ‎ ‎ 构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 原子 分子 ‎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 ‎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 ‎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2- 、OH- S2-、 F- Cl- SO4 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 ‎ ‎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 ‎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23. 化学式的写法: ①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 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溴(Br2 ) 碘(I2 )臭氧O3‎ ‎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 NH3、有机物如 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 硝酸铵(NH4 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 ,后N+5价。‎ ‎24.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 +2 -2 +1 ‎ ‎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 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 +2价钡钙镁铜汞锌 ‎ 二三铁、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价磷, ‎ 氟、氯、溴、碘-1价 氧硫-2要记清。 ‎ 氢氧根、硝酸根(OH、NO3 )-1价, 硫酸根、碳酸根(SO4 、CO3 )-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注:铵是NH4原子团;+ 2价的铁叫“亚铁”; +1价的铜叫“亚铜”‎ ‎ 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SO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 无氧时Cl为-1价,跟氧结合时+1、+3、+5或+7价 ‎ ‎2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 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26.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 ‎ 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 ‎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A+BC=AC+B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 (按顺序背诵) 钡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 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 Al(9) Mg(12) Ca(20) Na(23) Fe(28) Zn(32.5) K(39)‎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28.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 、CO、C等, 具有还原性。‎ ‎29.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 ‎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30. 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 (四)溶液、溶解度 ‎3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3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 ‎ 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 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3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34.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① 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 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37.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 ‎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 ‎38.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BaSO4、AgCl、CaCO3等碳酸盐 ‎40.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41.结晶: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 ‎ 从盐水中得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 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 (五)电离 ‎42.溶液的导电性: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使溶液能导电。(纯水、固体酸碱盐不导电)‎ ‎43.电离: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注意 ①电离是自发的过程,不须通电。②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4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①离子电荷数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数值②原子团不能拆散 Ax By =xAy+ +yBx- Ax(ROn )y =xAy+ +yROn x- ‎ ‎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 (一)水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① 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 (二)空气 ‎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 (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CO2 ‎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2P2 O5 ‎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 O4 ‎ ‎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 2H2 + O2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 ‎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 加热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Cu2 (OH)2 CO32CuO + H2 O + CO2 ↑‎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四)氧气的制法:‎ ‎10.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 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①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 MnO4 + MnO2 + O2 ↑‎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2KCl + 3O2 ↑‎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 通电 ‎③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④加热氧化汞 2HgO2Hg + O2 ↑ ‎ ‎ (五)氢气的性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 ‎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2H2 O ‎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 ‎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CuO Cu+H2 O ‎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1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 ‎①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Zn + H2 SO4=ZnSO4+H2↑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 SO4=FeSO4 + H2 ↑‎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2 SO4=MgSO4+H2↑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 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 H2 ↑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 Mg + 2HCl=MgCl2+H2↑⑧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 ‎ (六)铁的性质 ‎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 ‎ 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 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2) 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 ‎①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②铁跟硫酸反应:Fe+H2 SO4=FeSO4 + H2 ↑ 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 + H2 ↑‎ ‎ 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 亚铁离子Fe2+)‎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1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合金)‎ ‎ (七)单质碳的性质 ‎15.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16.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 O2 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 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 ‎2C+O2 2CO ‎②还原性: ‎ ‎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C + 2CuO2Cu + CO2 ↑‎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 使试管破裂);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 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3C + 2Fe2 O34Fe + 3CO2 ↑‎ ‎( 氢气跟CO2不反应) ‎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2CO C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 2CO2 ①② ③④‎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物质间的转换关系: ‎ ‎ CO2 CO ‎ ⑤⑥‎ ‎(八)二氧化碳的性质 ‎1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18.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 (九)一氧化碳的性质 ‎19.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0.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①可燃性: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CO+O2 2CO2‎ ‎ ②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置换反应) CO + CuOCu + CO2 ‎ ‎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 ‎ 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 Fe2 O3 = 2Fe + 3CO2 ‎ ‎ 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 三种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于冶炼金属、用作燃料)‎ ‎ (十)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1.碳酸钙主要以石灰石和大理石存在,大理石和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大理石和石灰石做建 筑材料,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制水泥。‎ ‎22.碳酸钙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跟盐酸、硝酸反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 CaCO3 +2HCl=CaCl2 +H2 O+CO2 ↑ (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 ‎ CaCO3 +2HNO3 =Ca(NO3 )2 +H2 O+CO2 ↑ CaCO3‎ ‎ 高温 ‎ ②高温分解:CaCO3CaO+CO2 ↑‎ CaO+H2O=Ca(OH)2 (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CaO 加水 Ca(OH)2‎ ‎ (十一)有机物 ‎23. 甲烷CH4(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小 点燃 ‎ 有可燃性CH4 +2O2 =CO2 +2H2 O 现象:火焰明亮呈蓝色,放出大量热 ‎24.乙醇(俗名:酒精,C2 H5 OH)无色液体,易挥发,与水可任意比互溶 ‎ 酒精燃烧 C2 H5 OH +3O22CO2 +3H2 O ‎ ‎ 甲醇(CH3OH)有毒,不能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使人死亡。‎ ‎25.煤(主要含碳元素,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称为“ 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三种最重要的矿物燃料,都是混合物 ‎ (十二)酸 碱 盐 氧化物 第八章学到的三大系列物质 同系列内的物质间一般不反应,但可在适当条件下相互转化 ‎ 系列一 系列二 系列三 ‎ 金属 非金属 ‎ ↓O2 ↓O2‎ ‎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 ↓H2O 盐 ↓H2O ‎ 碱 酸 ‎ 碱的通性 酸的通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 ‎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2 ↑‎ ‎ 注意: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 ‎ ‎ 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 ‎③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 ‎④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⑤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 ‎ 碱的通性的①②④项的碱必须是可溶于水 碳酸盐+酸→盐+H2O + CO2 ↑ ‎ 盐的通性(盐的通性中(1)(3)(4)项的盐必须是可溶于水)‎ ‎⑴金属+盐→金属+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 碳酸盐+酸→盐+H2O + CO2 ↑‎ ‎⑶盐1+碱1→盐2+碱2 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⑷盐1 +盐2 →盐3 +盐4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26.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 Na2 O+H2 O=2NaOH CaO+H2 O=Ca(OH)2 ‎ ‎ K2 O+H2 O=2KOH BaO+H2 O=Ba(OH)2 ‎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 CO2 +H2 O=H2 CO3 SO2 +H2 O=H2 SO3 SO3 +H2 O=H2 SO4 ‎ ‎27.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 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 SO4 )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28.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 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 酸 盐酸 硫酸 物理性质 挥发性 在空气中产生白雾 浓硫酸有吸水性 化 ‎ 学 证明是酸的方法 ‎ ‎①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色 石蕊试液遇硫酸:变红色 性 质 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无色酚酞遇硫酸:不变色 ‎②跟金属反应 ‎ Zn +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Zn +H2SO4=ZnSO4+H2↑‎ Fe +H2SO4=FeSO4+H2↑‎ 跟金属氧化物 反应 氧化铁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 3H2SO4= Fe2(SO4)3+3H2O 氧化铜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跟碱反应的方程式现象 氢氧 化铁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氢氧 化铜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跟碳酸盐反应 碳酸钠 碳酸钙 检验Cl-、SO42-‎ 方法 Cl-:加硝酸银溶液,再加硝酸 SO42-:‎ 现象 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方程式 此类反应必须加稀硝酸,以消除CO32-、OH-对实验的影响。‎ 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区别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 (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 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29.硝酸(HNO3 )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 PO4 ‎ ‎30.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NaOH)‎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 ‎ 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 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 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2NaOH=Na2SO4+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a.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Fe2(SO4)3=3Na2SO4+2Fe(OH)3↓‎ b.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Na2SO4+Cu(OH)2↓‎ c.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Mg(OH)2↓‎ ‎31.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Ca(OH)2 )‎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 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 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H2O Na2CO3+ Ca(OH)2 =CaCO3↓+2NaOH 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a(OH)2→CaCO3‎ ‎32.常见的盐 a.氯化钠(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AgNO3 =NaNO3 +AgCl↓‎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 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b.碳酸钠(俗名:纯碱,Na2 CO3 类别:盐,正盐 不是碱)‎ ‎①碳酸钠+酸→盐+H2 O + CO2 ↑ 例: Na2 CO3 +2HNO3 =2NaNO3 +H2 O+CO2 ↑ ‎ ‎②2AgNO3 +Na2 CO3 =2NaNO3 +Ag2 CO3 ↓ ③CaCl2 +Na2 CO3 =2NaCl+ CaCO3 ↓‎ ‎④BaCl2 +Na2 CO3 =2NaCl+ BaCO3 ↓ ⑤Ca(OH)2 +Na2 CO3 =2NaOH+ CaCO3 ↓‎ c.硫酸铜(硫酸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硫酸铜晶变为白色 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CuSO4·5H2OCuSO4 +5H2O CuSO4 +5H2O= 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CuSO4+2NaOH=Cu(OH)2↓+Na2 SO4‎ ‎③置换反应Fe + CuSO4 =FeSO4 + Cu Zn + CuSO4 =ZnSO4 + Cu ‎ 三、化学符号及含义 ‎1.若干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 ‎ S 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 2Ca 2个钙原子 ‎2.若干个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 ‎ ①2H2 O 2个水分子 ②2N2 2个氮分子 ③nSO2 n个二氧化硫分子 ‎3.若干个离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 ‎①2S2- 2个硫离子 ②2Ca2+ 2个钙离子 ③2SO4 2- 2个硫酸根离子 ‎④nOH- n个氢氧根离子 ⑤2Fe3+ 2个铁离子 ⑥3Fe2+ 3个亚铁离子 ‎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 +2 -2 +1 ‎ ‎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 ‎5.“‎2”‎的含义 ‎2Ca2+ 前2:表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H2 O 前2:表示2个水分子 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2 ‎ CaO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 ‎ 1.指定部分的质量分数=×100%‎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 By ‎ ‎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 ‎ ‎4.物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 (纯度、百分含量)‎ ‎5.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6.个数关系和质量关系的关系式:‎ ‎ 个数关系 n个A粒子 ~ m个B粒子 ‎ 质量比 n×A的相对分子质量 : m×B的相对分子质量 ‎ 五、有关溶液的计算 注意:溶质必须是已溶解的,未溶解的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1.基本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以下公式必须先满足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 ‎① == ‎ ‎② =‎ ‎ ③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100克:(‎100克+溶解度)‎ ‎3.溶质质量分数=×100%=×100%‎ ‎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解度(S克)与溶质的质量分数(p%)的关系 ‎ S= p%=‎ ‎4.加水稀释浓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增加水的质量为m)‎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浓溶液质量+m)×稀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 六、物质的颜色 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 ‎ 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 黄色固体: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硫磺是浅黄色固体 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红磷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 ‎ 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 ‎ 七、化学实验 ‎ ‎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 ‎ 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 ‎ 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收集气体的方法:‎ ‎ 排水法: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2 H2 CH4 CO等。‎ ‎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 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2 ,O2 ,HCl ‎ 向下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2 ,CH4 ,NH3‎ ‎2.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3. 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 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4.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 ‎5. 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气体里,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6.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8.做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和CO等)前, ‎ ‎ 都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 ‎9.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 ‎ ‎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 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 ‎ ‎ 瓶内气体。‎ ‎10.干燥剂:除去含水物质中的水份(特别是除去气体里的水蒸气)的物质。‎ ‎ 常用的干燥剂有:呈酸性浓硫酸;呈碱性的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碱石灰。 ‎ ‎ 注意: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 氢氧化钠、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 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3 ),能干燥其他气体。‎ 氢气的干燥和除杂质:‎ 实验室制得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和酸雾,可选用碱石灰、氢氧化钠 ‎ 把水和酸雾同时除去。见图中常用的干燥和除杂质装置:‎ 除水的装置接在其他除杂质的装置之后;证明有水的装置则要在证明有其他物质的前面。‎ ‎ 气体进出要求:长管进短管出 大头进小头出 ‎ 八、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 挨紧。‎ ‎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 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 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 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 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 涂上硼酸溶液。‎ ‎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 眼睛。‎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 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 ‎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各气体的性质:‎ ‎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CO3 2- ) 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 O+CO2 ↑ ‎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 2- ) 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 生成。‎ ‎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 (或Ba(NO3 )2 、Ba(OH)2 )→BaSO4 ↓+...‎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 ‎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 反应原理:MClx +xAgNO3 =M(NO3 )x +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 ‎ Fe + CuSO4 =FeSO4 + Cu Zn+ CuCl2 =ZnCl2 + Cu ‎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 ‎ CuSO4 +2NaOH = Cu(OH)2 ↓+Na2 SO4 ‎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 ‎ Fe2 (SO4 )3 +6NaOH =2Fe(OH)3 ↓+3Na2 SO4 ‎ ‎ 九、化学之最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矿物 石墨是最软的矿物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 密度最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2)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K)、活动性最弱的是金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原子是化学淡化中的最小粒子 ‎ 十、几种气体性质的对比 气 体 物理性质 化 学 性 质 特 性 溶解性 密度 H2‎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还原性 密度最小的气体 CH4‎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 CO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毒性 N2‎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CO2‎ 可溶于水 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O2‎ 不易溶 比空气大 助燃性,不能燃烧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十一、典型解题方法 ‎1.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的固体须满足:一种固体可溶,一种不溶,且溶解后两种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 ‎2.共存问题:在溶液中的物质两两之间都不发生反应,组内物质可共存于同一 溶液,只要组内物质间有任意两种能发生反应,则组内物质不能共存;‎ ‎ 离子间能共存须满足:任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组合不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推断题的突破口:①颜色(铜盐蓝色,铁盐黄色,无色酚酞遇溶碱变红色) ‎ ‎②沉淀(AgCl BaSO4不溶于酸,氢氧化铁红褐色,氢氧化铜蓝色,其他沉淀白色 ‎ ‎ 若沉淀物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若沉淀全部溶解, 则沉淀中一定没 有AgCl或BaSO4;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 硝酸的沉淀。‎ ‎③气体(复分解反应中有气体生成:酸和碳酸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前的金属跟酸反应生成密度 最小的气体氢气)‎ ‎4.一次性区别多种物质选用的试剂必须满足:组内的每一种物质跟该试剂作用后的现象各不相同。供选 试剂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紫色石蕊试液区别一次性区别酸性、碱性、中性的三种溶液(如:HCl NaOH NaCl)‎ ‎②碳酸钠、碳酸钾或盐酸、硫酸产生沉淀、气体和其他现象。‎ 写出一次性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 ‎ ⑴氯化钡、硫酸、硫酸钾溶液_____ ⑵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钠溶液_____‎ ‎ ⑶硝酸钡、碳酸钾、硝酸钾溶液____ ⑷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_____ ‎ ‎③用硫酸铁或硫酸铜等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写出一次性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及反应现象:‎ ‎ 区别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四种溶液的试剂____ 现象______‎ ‎5.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鉴别几种物质的方法:‎ ‎⑴用组内的铁盐或铜盐等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分步区别各物质,例:‎ 不用其他试剂如何鉴别下列四种溶液:硝酸银、氢氧化钾、氯化钠、氯化铁 ‎⑵‎ 组内有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且碳酸钠或碳酸钾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分别有沉淀、气体和另一现象例:下列各组溶液中,只用组内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一一区别组内所有物质的是_‎ ‎ 十二、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 ‎ 汞(水银)Hg 硫(硫磺)S 氧化钙(生石灰)CaO ‎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Fe2 O 3 ‎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 碱式碳酸铜(铜绿)Cu2 (OH)2 CO3 ‎ 氯化钠(食盐)NaCl 甲烷(沼气)CH4 ‎ 乙醇(酒精)C2 H5 OH 乙酸(醋酸)CH3 COOH 碳酸钠(纯碱)Na2 CO3 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CuSO4·5H2O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爆鸣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 十三、物质的化学式 A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金属单质(按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排列)‎ ‎ 钡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氢) 铜 汞 银 铂 金 ‎ ‎ 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 ‎2、非金属单质 ‎ ‎ 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 溴(Br2 ) 碘(I2 )‎ ‎ 碳C 硅Si 磷P 硫S 臭氧(O3 )‎ ‎3、稀有气体 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B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一)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CO32-的化合物)‎ ‎ 甲烷 CH4 乙醇C2H5OH 甲醇 CH3OH 乙酸 CH3 COOH 乙炔 C2 H2 尿素CO(NH2)2‎ ‎(二)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通常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成同价的含氧酸)‎ ‎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硅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 H2 O CO CO2 SiO2 P2 O5 SO2 SO3 ‎ ‎2、金属氧化物 ‎ 氧化钡 氧化钾 氧化钙 氧化钠 氧化镁 氧化铝 氧化锌 ‎ ‎ BaO K2 O CaO Na2 O MgO Al2 O3 ZnO ‎ 氧化铁 氧化亚铁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汞 氧化银 二氧化锰 ‎ Fe2 O3 FeO Fe3 O4 CuO Cu2 O HgO Ag2 O MnO2 ‎ ‎(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 ‎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氢硫酸 碳酸 亚硫酸 ‎ H2 SO4 HCl HNO3 H3 PO4 H2 S H2 CO3 H2 SO3 ‎ ‎(四)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五)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 碱 1、碳酸盐 2、硫酸盐 3、硝酸盐 4.氯化物 5.亚硫酸盐 氢氧化钾 碳酸钾 硫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钾 亚硫酸钾 KOH K2 CO3 K2SO4 KNO3 KCl K2SO3‎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硫酸钠 硝酸钠 氯化钠 亚硫酸钠 NaOH Na2 CO3 Na2SO4 NaNO3 NaCl Na2SO3‎ 氢氧化银 碳酸银 硫酸银 硝酸银 氯化银 AgOH Ag2 CO3 Ag2 SO4 AgNO3 AgCl 氨水 碳酸铵 硫酸铵 硝酸铵 氯化铵 NH3 ·H2 O (NH4)2 CO3 (NH4)2SO4 NH4 NO3 NH4 Cl 氢氧化钙 碳酸钙 硫酸钙 硝酸钙 氯化钙 亚硫酸钙 Ca(OH)2 CaCO3 CaSO4 Ca(NO3)2 CaCl2 CaSO3‎ 氢氧化钡 碳酸钡 硫酸钡 硝酸钡 氯化钡 Ba(OH)2 BaCO3 BaSO4 Ba(NO3 )2 BaCl2 ‎ 氢氧化镁 碳酸镁 硫酸镁 硝酸镁 氯化镁 Mg(OH)2 MgCO3 MgSO4 Mg(NO3 )2 MgCl2 ‎ 氢氧化铜 碳酸铜 硫酸铜 硝酸铜 氯化铜 Cu(OH)2 CuCO3 CuSO4 Cu(NO3 )2 CuCl2 ‎ 氢氧化锌 碳酸锌 硫酸锌 硝酸锌 氯化锌 Zn(OH)2 ZnCO3 ZnSO4 Zn(NO3 )2 ZnCl2 ‎ ‎ 硝酸汞 氯化亚铜 ‎ Hg(NO3)‎2 CuCl 氢氧化亚铁 碳酸亚铁 硫酸亚铁 硝酸亚铁 氯化亚铁 Fe(OH)2 FeCO3 FeSO4 Fe(NO3 )2 FeCl2 ‎ 氢氧化铁 硫酸铁 硝酸铁 氯化铁 Fe(OH)3 Fe2(SO4)3 Fe(NO3 )3 FeCl3 ‎ 氢氧化铝 硫酸铝 硝酸铝 氯化铝 Al(OH)3 Al2(SO4)3 Al(NO3 )3 AlCl3 ‎ ‎6、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碳酸氢钠NaHCO3 , 碳酸氢钙Ca(HCO3 )2 ‎ 磷酸二氢钠NaH2 PO4 磷酸二氢钾KH2 PO4 硫酸氢钠NaHSO4 , 硫酸氢钾KHSO4 ‎ ‎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 ‎ ‎8、其他盐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氯酸钾KClO3 硫化钠Na2 S ‎ ‎ 碘酸钾 KIO3 亚硝酸钠NaNO2 硫化钾K2 S ‎ 十四、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1、计算 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 ‎ ①化学式写正确②方程式要配平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步骤:⑴解、设⑵化学方程式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⑷列比例⑸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 质量比等于 2KClO3 2KCl + 3O2 ↑‎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 245 149 96‎ ‎①微观意义: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 ‎ 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质的)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量的意义: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 ‎ 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不能读成“加”,“=”不能读成“等于”要读为“生成”。‎ ‎3.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 ‎ 有水生成 有CO2生成(各写两个)‎ 化合反应 2H2 +O22H2O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其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