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3.60 KB
  • 2021-05-10 发布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综合评价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综合评价题 综合评价题通常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句(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 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考生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然后阐明理由。古诗 词综合评价题,虽然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有了新特点,但其考查的内容基本不变。 主要是全诗句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 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寻 找其可比点,比较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评价优与劣。这种分 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 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 常见题型 ○1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3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答题思路 ○1 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 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 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巧记: 评论中的关键词(找出问题中评论里的关键词并分析)+诗中关键词(找出诗中与评论里关键词 对应的词语分析)+在诗中意义(分析诗歌的意义)+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 例1 古诗阅读 子夜吴歌·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题】 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 说理由。 【答案】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 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 显精炼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 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例 2 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题】 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答案】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 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 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 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 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 底的心志。 真题解析 1.(2019•淮安)阅读下面诗歌,充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 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 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 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 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 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 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 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 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解答】 本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 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三、四两句寄情于景, 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 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2.(2019•永州)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枥;同“栎”,一种乔木;②茗:茶的雅称。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 都写出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中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 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突然看见前面 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山行》描绘了溪 水潺潺,群鹿竞奔,树影婆娑,农户在优美的山林中出现的美景。 【分析】 此题考查古典诗词的综合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熟知诗文的写作手法等,仔细作答。《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 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 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 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山行》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写山水, 饱含田园风味,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 【解答】 此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分析描绘景物的共同点。《游 山西村》描写的诗人出游到农家,写到了村外的景物,村中的趣事,有机会一定要频来夜 游。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 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山行》描写了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 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 目前,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 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分析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新优美的 自然风光。 3.(2019•郴州)古诗鉴赏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別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 ①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②诗的意境 豪放而阔大; ③情怀乐观而旷达。 【分析】 这是一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上片望月,既怀逸 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 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 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 此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解答时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作答。赏析本词可从多角度考 虑,如主题、语言、情感、写作手法。但题目要求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 怀作出分析,故必须从这两个角度。我认为本诗最大的优点是本首词的情感和哲理。诗人 能从思亲的情绪中走来,转而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现出诗人豁达 的胸襟。 4.(2019•柳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①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②,柱杖无时夜叩门。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罢官回乡闲居之时,②闲乘月:清闲无事趁月色出游 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 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虽然当时诗人罢归故里,心中愤愤不平,但家乡 纯朴的生活让诗人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分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此诗写于孝宗干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 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 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 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 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 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通读全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可知,虽然当时诗人罢 归故里,心中愤愤不平,但家乡纯朴的生活让诗人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首联渲染出丰收 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颈联则由自然入人 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这些都表明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 5.(2019•咸宁)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 由。 【答案】 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 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分析】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 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 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 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 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解答】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艺术特点能力,根据题目可知诗歌运用了“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手 法,结合具体诗句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即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前一句写月夜幽林,属于静,第二句写“弹琴”“长啸”, 属于声,同时也是属于动态的景物;整理答案时注意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再结合具体 的诗句分析。 6.(2019•孝感)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 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 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 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分析】 甲词借古讽今情,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 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 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技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甲词运用了孙权的“生子当如孙 仲谋。”典故,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 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 人怀才不遇的感慨。都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7.(2019•黄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 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的内心感受。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 是作者所见。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 【分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 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 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 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 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 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解答】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学生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对某种现 象发表看法,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 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同 意:“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 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 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不同意: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当时在边塞的所见。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 8.(2019•北京)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 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 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的是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 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更多的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 关切与同情。 【分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 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 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解答】 本题考查诗歌名句的把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 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 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 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 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 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 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 行的思念和祝福。 9.(2019•潍坊)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 要分析。 【答案】 ①《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②《清平乐》风 格婉约。 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 【分析】 辛弃疾这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南 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清平乐》风格婉约。 全 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艺术风格的理解能力。《南乡子》风格豪放。把眼光放在整个神州 大地,和整个历史上王朝的兴亡,借孙权的典故抒发了壮志难酬,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 业的爱国情怀。《清平乐》风格婉约。上阙着眼于日常的生活中小事和景物,下阙写了自 己的一生经历和年老归来,面对破碎山河却无能为力的情景,抒发了抒壮志难酬之情。 10.(2019•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问题 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答案】 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分析】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 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 不一样。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解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抓住诗歌中 的意象加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充满温暖气息。热气腾腾的茶,红红的炉火、沸腾的热水 ——“汤”窗前的明月,火红的梅花,都给人营造了一种温暖温馨的氛围。以茶当酒与朋 友畅谈的这份情谊也是温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