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 MB
  • 2021-05-10 发布

江苏省历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2012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 秦统一六国的时间、人物、意义;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长城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大一统的措施;评价汉武帝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作用 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秦汉雕塑成就。‎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史记》的作者和体例;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活动建议】‎ ‎(1)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2)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考点扫描】‎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统一六国。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军政大权 ‎ ①政治上: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 ④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⑤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岭南修灵渠 ‎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举措 ‎ ① 政治上: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 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4.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出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汉武帝) 作用 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 ‎ ‎(前138年) 意义:有利于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5.秦汉文化 ‎ 造纸术 发明:西汉早期,世界最早;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 改进:东汉蔡伦,“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科技 数学名著:东汉《九章算术》‎ ‎ 华佗:“麻沸散”;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五禽戏”‎ 医学家(汉朝) 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宗教 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 道教 起源于我国东汉末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 ‎《史记》 内容: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 评价: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雕塑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与北宋并立;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南宋对峙。‎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元朝时回族形成。‎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列举宋词的主要成就。‎ 北宋时出现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宋代杰出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同。   (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时代特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考点扫描】‎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政权 西夏 金 民族 契丹(辽)‎ 辽 西夏 契丹 北宋 北 宋 汉 西夏 南 宋 党项 金 女真 南宋 汉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自然条件较好;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表现 引进推广占城(越南)稻,提高了粮食产量 农业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 丝织业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手工业 棉织业 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 ‎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 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 北宋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瓷都 ‎ 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局世界首位,广州、泉州较发达 ‎ 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南宋时改名为临安)‎ 商业 大商港:广州、泉州;‎ 海外贸易 中国商船活动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 管理机构:市舶司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 ——《宋史》‎ ‎ 货币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活跃。‎ 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完成: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宋代时,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这反映了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重。‎ ‎2.宋代时,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后来,忽必烈继承汗位,改国号为元。为了加强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3、元朝时,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1.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比欧洲早四百年。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 指南针 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 科技 作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 ‎ 唐中期:记载火药配方 ‎ 火药 唐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 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提供武器 ‎ 宋元:广泛用于战争 史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内容:从战国到五代;体例:编年体通史 苏轼(北宋)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词 李清照(两宋之间)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文学 辛弃疾(南宋) 豪迈风格发扬光大 ‎ 元曲 关汉卿 《窦娥冤》‎ 绘画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 元代 赵孟頫 ‎ 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 元代 赵孟頫 八(上)第2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前后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及创办的企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创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扫描】‎ 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起步 ‎ ‎ 一、 知识网络 近代化的起步 ‎ 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戊戌变法→变法法令→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 制度→ 作用 ‎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建立→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四提倡四反对→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阶段特征——近代化的探索 三、知识要点:‎ 掌握: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洋务派前期为“自强”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后期为“求富”开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 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建立兴中会(美国檀香山)和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 ‎(2)创办《民报》,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代表人物 奕、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提出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建立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 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训练新式军队。‎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反对专制、迷信、旧道德、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近代化做出的贡献 客观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拓展延伸:‎ ‎(1)近代化的起步: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制度)的近代化始于维新变法运动。‎ ‎(2)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的层次不断提高、深化。‎ ‎(3)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4)近代化探索的启示: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救中国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八(上)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及影响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七七事变发生的地点及影响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三十万人以上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共七大主要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 ‎【考点扫描】‎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 起因: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 对策:政府方面:蒋介石密电张学良,要求东北军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四个月全部沦陷。‎ ‎ 民众方面: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 ‎ 影响: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 ‎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逼蒋抗日。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过程: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与各方协商,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作用: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 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北京西南的卢沟桥 经过:日军借口向卢沟桥守军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爆发。‎ 意义: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对策: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红军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2.南京大屠杀 ‎1937年日军占领了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在南京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六周内屠杀中国和平军民达30万人以上。‎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1.中国军队的抗击 ‎①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捷。(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 ‎②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李宗仁)‎ ‎③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彭德怀)‎ ‎2.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地点:延安 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战胜利 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①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意义 ②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唯一成功的全民族抗战。‎ ‎③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八(上) 第6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在近代传入中国。‎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申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辛亥革命前后发式、服饰和称呼的变化。‎ ‎【考点扫描】‎ 一、近代经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萌芽期:时间——洋务运动至清末 状况——发展缓慢 ‎ 时间:一战期间 ‎ 历程 ★黄金时代 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 原因 ②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 ‎ 的掠夺,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 ‎ 再度受挫:一战后——新中国成立 ‎ 简介: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状元实业家:张謇 口号:实业救国 ‎ 实业:大生纱厂 ‎ ①比较落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痤大山压迫。‎ ‎ 特点 ②不平衡 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 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 ‎ 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火车、轮船从西方的传入,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促进商品流通。‎ ‎ 通讯: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 ‎ ① 照相、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珍贵历史镜头。‎ 文化生活 ② 报纸的出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 社会习俗 ②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的鞠躬、握手礼。‎ ‎ ③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由平等观念取代了封建等级观念。‎ 八下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的各项工作;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黄继光、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教学活动建议】   (1)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2)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 ‎【考点扫描】‎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京 ‎ 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内容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决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⑤在天安门广场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时间:‎‎1949年10月1日 ‎①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意义 ②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 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和平解放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时间:1951年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开赴朝鲜,在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而牺牲的邱少云。‎ ‎5.土地改革(1950——195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改。‎ ‎①土改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意义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下 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的地点、主要内容。‎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作用;南通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等一些重要法律的颁布,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步形成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 ‎【考点扫描】‎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转折 ‎①时间:1978年底 ‎②内容:⑴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⑵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⑶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③意义:⑴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 ⑵完成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 ⑶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 ⑷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时间:文革后 措施:①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党内最大的冤假错案)‎ ‎②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意义:①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反映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9课 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具体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首先实行) 作用: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 ‎ ①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 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⑴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92年后,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小型企业实行改组、联合。)‎ ‎3.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其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深圳。‎ ‎②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广州、上海、南通、大连等14个城市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厦漳泉三角区。‎ ‎④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南通是14个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 ‎⑤后来设立的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⑥特区的作用:引进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⑦特区的影响:带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的逐渐扩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是: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场合 内容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十三大 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 南巡讲话 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点。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中共十五大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下)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986年3月,邓小平批准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 ‎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项目是乒乓球;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项目是射击;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亚运会;2008年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6月我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②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2.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后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 为了发展高科技,1986年3月,邓小平批准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 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网络给人们得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在网上查看信息,电子邮件,通话,购物,等。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5.教育 ‎①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②高等教育的发展:新中国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表现为:整体上,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明显提高;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6.文艺和体育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项目是乒乓球;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项目是射击;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亚运会;2008年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 八(下)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巨大变化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改革开放后,“铁饭碗”逐渐被打破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 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使用布票,色彩、样式单调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服装花色、款式、面料多样化 蓝(灰)色的海洋”‎ 时装表演 食 使用粮票、油票;生活贫困,粗茶淡饭,食物匮乏,单调 解决温饱,食品丰富,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居住条件比较差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行 农村:畜力、步行 中小城市:人力车,少量自行车 大城市:公共汽车 自行车、摩托车、火车、飞机、私人汽车 就业 ‎“铁饭碗”制度 打破铁饭碗,人才市场,自自主择业 社会保障 基本没有 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的成功。‎ ‎ ‎ 九上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三大主要人种及其形成的原因。‎ 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国王权力的象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名称及其阶层;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布匿战争后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考点扫描】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世界上的人类可分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造成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的长期影响。‎ ‎2.在氏族社会(原始社会)阶段,社会首先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社会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社会进入父系氏族阶段。‎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世界四大古文明 代表性文明成果 所处的大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 尼罗河 两河流域古代文明(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 印度河、恒河 中华文明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黄河、长江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征着:国王的权力。‎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名称及其阶层: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4.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一个共同的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即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1.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 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2.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也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决定重大问题。(雅典的民主虽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仍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它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为争夺地中海的霸权,罗马共和国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罗马最终取胜,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奴隶制迅速发展。‎ 九(上) 第4单元 步入近代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知道《神曲》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 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瓦特改进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 ‎【考点扫描】‎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14——16世纪)‎ 地点:意大利——→欧洲 社会思潮: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但丁《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 代表人物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 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作用(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代表人物:哥伦布 贡献:发现美洲大陆。 (在下图中划出哥伦布的航行线路)‎ ‎①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作用(影响) 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为欧洲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是《权利法案》(1689年)。‎ 它的主要内容是:①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 ‎②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③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这一文件颁布的意义: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限制,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一切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1、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文件:《独立宣 言》,颁布的时间:‎1776年7月4日。它的 内容是: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 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 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 离英国独立。《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或影响:‎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 脱离英国独立。‎ ‎2、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他的主要贡献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签署《独立宣言》),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持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3、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 ‎①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 ‎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宣言》。‎ ‎1、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是《人权宣言》,它的主要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的意义。‎ ‎2、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 推翻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 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对世 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评价 ‎ ①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②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③对内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 ‎④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⑤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 ‎2.对拿破仑的评价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颁布的《法典》不仅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且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他所进行的对外战争,一方面保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但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三、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共同作用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华:《1787年美国宪法》、拿:《法典》)‎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 世纪 60年代的英国;‎ 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的发明是珍妮纺纱机,发明者是哈格斯夫斯;‎ 为机器提供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发展的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它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交通工具有: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和美国人发明的汽船。‎ ‎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工业革命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 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国际歌》的词、曲作者。‎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1861年改革的内容、作用。‎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考点扫描】‎ 第17课 ‎1.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群众性、政治性的革命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 在运动中工人群众要求:取得普选权。(政治权利方面)‎ ‎2.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后,运动失败。后来欧仁·鲍狄埃写下了《国际歌》,经狄盖特谱曲后传唱开来。‎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诞生的标志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4.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个文件的名称是:《共产党宣言》。 发表时间是:1848年。 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发表意义: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18课 ‎1.南北战争的原因是:美国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围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不可调和。‎ ‎2.南北战争(1861-1865)期间的美国总统是:林肯。 ‎ ‎3.叙述不正确的是:林肯在南北战争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 ‎4.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法律文件有:《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5.(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这个文件的名称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文件颁布于:1862年。 ‎ 作用:使北方获得雄厚的兵源,逐渐占据战场主动权。‎ ‎6.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7.林肯的主要贡献: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和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第19课 ‎1.1861年,俄国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法令的内容有: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 评价: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列宁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是指: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从1868年开始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6.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7.评价:(积极)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消极)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繁荣、七八十年代危机和经济调整、九十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知道欧洲联盟。‎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欧洲联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考点扫描】‎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三个阶段)‎ ‎1.50~6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 ‎2.70~8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缓慢。‎ ‎(石油提价,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8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3.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启示:①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②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欧洲联盟 ——(欧盟)‎ 成立:1993年 ‎ 目前成员国:25个(到2004年)‎ 前身:“欧洲共同体”(目的:为了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 ‎①各国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 措施 ②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 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③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影响(作用):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地位: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①表现:二战后的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原因:美国的扶持;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 ‎③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了“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因为对二战的反省不深刻)主要表现:军费开支不断增加,积极向海外派兵;积极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 ‎※战后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启示:①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②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 九(下) 第7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及其影响;北约、华约成立的影响;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时间及作用 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科索沃战争的交战双方、影响。‎ ‎【考点扫描】‎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1947-1991)‎ ‎ 时间:1947年,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时提出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含义:“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之间冷战的开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上:组建了北约组织(1949年美国为首) 华约组织(苏联为首)两极格局形成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华约的成立。此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苏联解体。(1991年)‎ ‎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 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时间: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后,‎ 现状: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 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科索沃战争 时间:1999年3—6月,‎ 交战双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南联盟 结果:南联盟战败 影响:这次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世贸组织的作用: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图二 图一 ‎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积极:国家间的经济障碍逐渐减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消极: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水平低、污染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3.中国的应对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措施: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表现:2001年加入WTO,2001年在上海召开APEC会议 九(下) 第八单元 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程标准内容 目标达成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生物工程技术尤以克隆技术引人注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德莱赛的《美国的悲剧》、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后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 ‎【考点扫描】‎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①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②地点:美国 ‎③开始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④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⑤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①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特点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③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美国作家德莱赛的《美国的悲剧》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控诉了德国法西斯在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爵士乐起源于非洲,后来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美国电影的代名词是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