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试卷四 18页

  • 124.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试卷四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化学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雾霆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 A.二氧化硫 B.臭氧 C.一氧化碳 D.PM 2.5‎ ‎2.(2分)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能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 B.氮气保存食品 C.稀有气体做霓虹灯 D.氧气供给呼吸 ‎3.(2分)下列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4.(2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5.(2分)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用固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溶解固体 D.‎ ‎ 过滤 ‎6.(2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汞 B.石墨 C.水 D.氯化钠 ‎7.(2分)将铁放入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 A.Fe、Cu、Ag B.Fe、Cu C.Cu、Ag D.Fe、Ag ‎8.(2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工厂废液直接排入江河 B.将煤脱硫处理后再燃烧 C.自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 D.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9.(2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序号 事实 解释 A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mL 分子体积很小 C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10.(2分)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装置a、d组合可以用于制取氢气 B.装置b、f组合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C.装置c可用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 D.装置c、e组合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1.(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门 B.纯棉毛巾 C.铜制导线 D.塑料桶 ‎12.(2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B.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C.不慎打翻酒精灯而着火,用湿抹布扑灭主要是降低着火点 D.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和更耐用 ‎13.(2分)下列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K+、Na+、HCO3﹣、OH﹣ B.K+、Ba2+、Cl﹣、NO3﹣‎ C.K+、Cl﹣、OH﹣、Na+ D.Zn2+、Fe3+、NO3﹣、SO42﹣‎ ‎14.(2分)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液,再过滤,蒸发 C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D KCl溶液 CuCl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A.A B.B C.C D.D ‎15.(2分)已知: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X是(  )‎ 硝酸银溶液 氧化铜 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X 白色沉淀 溶解,溶液变蓝 无明显现象 A.NaCl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稀硝酸 D.稀盐酸 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3分)‎ ‎16.(6分)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 ‎(1)乙醇汽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用玉米等为原料制备乙醇,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乙醇汽油燃烧时,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推广乙醇汽油,既可以减少汽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又能有效利用秸秆和大量过期变质的储备粮,这种方法在环保方面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5)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飞机C919的首飞圆满结束。飞机的燃料是航空煤油,它是   (填一种化石燃料名称)炼制的产品。‎ ‎17.(7分)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曲线上M点表示   ,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t1℃时,将1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方法)。‎ ‎(3)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填序号,下同)。‎ ‎(4)t2℃时,80g 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三、(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4分)‎ ‎18.(14分)如图1是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2)与氮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由原子序数为11和17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3)画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其离子符号为   。‎ ‎(4)2019年5月,新命名的第115 号镆元素,元素符号为Me,相对原子质量为288.请将如图2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补充完整。‎ ‎(5)2019 年5月,国产大型C919客机在浦东机场成功起飞,先进材料(第三代铝锂合金) 首次应用在该客机中。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可制得铝,制造一架C919客机如果需要铝27 千克,则需要电解多少千克的氧化铝?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O3 4Al+3O2↑)‎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19.(5分)上册化学教材已经两次运用了红磷的燃烧进行实验探究,其所用装置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图1和图2实验探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 ‎(3)对两个实验装置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一点即可)‎ ‎(4)图1实验时,测定结果偏小,其可能原因是什么?   (一点即可)‎ ‎20.(7分)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组成元素相同。‎ ‎(1)C是   。‎ ‎(2)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中所列转化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最多有   个。‎ 五、(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1分)‎ ‎21.(11分)小宏在探究金属性质的活动中发现,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析出红色固体铜而是产生气体?‎ ‎【查阅资料】钠的密度0.97g/cm3,熔点97.8℃;钾、钙、钠等活泼金属与水能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和对应的碱。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现象分析】上述出现蓝色沉淀现象的原因是   ;蓝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设计实验】‎ ‎(1)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2)将钠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   现象。该实验目的是   。‎ ‎【拓展与应用】‎ ‎(3)将镁放入氯化铵溶液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该气体可能是   。‎ ‎【注意:若答对第(4)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已知氯化铵溶液显酸性,第(3)小题中反应生成的气体中还含有的气体是   ,验证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方法是   。写出第(3)小题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分析】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引起的。‎ ‎【解答】解: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引起的,‎ 故选:D。‎ ‎【点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利用所学改善我们的生活。‎ ‎2.‎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支持燃烧,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保存食品,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做霓虹灯,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氧气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 ‎【分析】根据已有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图标是可循环利用标志,错误;‎ B、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正确;‎ C、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错误;‎ D、该图标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标志,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图标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 ‎【分析】根据张青莲、拉瓦锡、门捷列夫、道尔顿的主要贡献判断。‎ ‎【解答】解:A、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铟、锑的、锌等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故正确;‎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错误;‎ 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历史和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反映中考的方向。‎ ‎5.‎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分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将铁放入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将铁放入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说明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可能是铁反应后有剩余,也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铁。‎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 ‎【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水中,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解答;‎ B、根据将煤脱硫处理后再燃烧,减少SO2与粉尘排放解答;‎ C、根据淡水资源缺乏解答;‎ D、根据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解答。‎ ‎【解答】解:‎ A、将工厂废液直接排入江河能严重污染水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错误;‎ B、将煤脱硫处理后再燃烧,减少SO2与粉尘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 C、淡水资源缺乏,自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不利于节约水资源,故错误;‎ D、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故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9.‎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A、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故正确;‎ B、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的缘故,故错误。‎ C、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正确。‎ D、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A、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a、e组合可以用于制取氢气,不是a、d组合,故选项错误;‎ B、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因此装置b、f组合可以用于制取氧气,故选项正确;‎ C、装置c可用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能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e组合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错误,是cd组合制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1.‎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不锈钢门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铜制导线,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 ‎【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铝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铵和硫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均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慎打翻酒精灯而着火,用湿抹布扑灭主要是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破坏氧化铝薄膜,不能用钢丝球擦洗铝壶,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态氮肥的鉴别方法、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灭火的原理、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分析】含有H+的溶液为酸性溶液,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即与H+共存;根据离子间的存在规律,判断能与H+共存且不含能使溶液呈现颜色的离子的选项.‎ ‎【解答】解:题干前提为酸性溶液,即存在H+‎ A、K+、Na+、HCO3﹣、OH﹣中,HCO3﹣、OH﹣都不能与H+共存;故A不正确;‎ B、K+、Ba2+、Cl﹣、NO3﹣中都能与H+共存,且所形成溶液为无色;故B正确;‎ C、K+、Cl﹣、OH﹣、Na+中,OH﹣不能与H+共存;故C不正确;‎ D、Zn2+、Fe3+、NO3﹣、SO42﹣中都能与H+共存,但由于Fe3+的存在,溶液呈无黄色;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离子共存的问题时,关键看溶液中的离子是否会生成水、沉淀、气体,只要会生成一种,就不能共存.溶液是无色时,不能有带色的离子.‎ ‎14.‎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根据题意,X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振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氧化铜反应,溶解,溶液变蓝;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aCl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氧化铜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澄清的石灰水与氧化铜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稀硝酸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选择的物质具备的条件、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3分)‎ ‎16.‎ ‎【分析】根据有的能源的知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用玉米等为原料制备乙醇,产生了新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变化。‎ ‎(3)乙醇汽油燃烧时,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C2H5OH+3O22CO2+3H2O。‎ ‎(4)使用乙醇汽油能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填: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 ‎(5)中航空煤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故填:石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曲线上M点表示: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2)t1℃时,将1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水或降温;‎ ‎(3)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④30℃时KNO3的溶解度;‎ ‎(4)t2℃时,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80g××100%=(80g+x)×15%,x=120g。‎ ‎【解答】解:(1)曲线上M点表示: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故答案为: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A>B>C;‎ ‎(2)t1℃时,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40g;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水或降温;故答案为:不饱和;加水或降温;‎ ‎(3)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④30℃时KNO3的溶解度;故答案为:①④;‎ ‎(4)t2℃时,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80g××100%=(80g+x)×15%,x=120g;故答案为:120;‎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4分)‎ ‎18.‎ ‎【分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的周期就是几;‎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故填:电子层数。‎ ‎(2)与氮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磷元素,这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5;‎ 由原子序数为11(钠元素)和17(氯元素)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NaCl。‎ 故填:磷元素;NaCl。‎ ‎(3)镁离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其离子符号为Mg2+。‎ 故答案为:‎ ‎;Mg2+。‎ ‎(4)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所示:‎ ‎(5)设需要电解氧化铝的质量为x,‎ ‎2Al2O3 4Al+3O2↑,‎ ‎204 108‎ x 27kg x=51kg,‎ 答:需要电解氧化铝的质量为51k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19.‎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解答;‎ ‎(2)根据题中信息及图示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特点分析解答;‎ ‎(4)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测定的结果不准确.‎ ‎【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 ‎(2)图1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实验探究的目的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两个实验装置的共同要求是装置气密性要好;‎ ‎(4)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 ‎(1)4P+5O22P2O5 ;‎ ‎(2)图1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实验探究的目的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装置气密性要好;‎ ‎(4)装置漏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有关问题,知识面较广,关键是了解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及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等.‎ ‎20.‎ ‎【分析】根据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生石灰,所以A是氧化钙,C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水,C与F元素组成相同,F会转化成C,所以F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氧气,氧气和水可以互相转化,D会转化成水、氧化钙,所以D是碳酸钙,氧化钙会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 根据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生石灰,所以A是氧化钙,C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水,C与F元素组成相同,F会转化成C,所以F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氧气,氧气和水可以互相转化,D会转化成水、氧化钙,所以D是碳酸钙,氧化钙会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C是水。‎ ‎(2)反应F→C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反应B→C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图中所列转化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故图中所列转化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最多有 2个。‎ 故答案为:‎ ‎(1)H2O(或水);(2)2H2O22H2O+O2↑;(3)CO2+Ca(OH)2═CaCO3↓+H2O (CO2换成其它酸性氧化物或酸等均可);(4)两(或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五、(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1分)‎ ‎21.‎ ‎【分析】根据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提供对比试验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解答】解:【查阅资料】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分析】上述出现蓝色沉淀现象的原因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蓝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Cu(OH)2。‎ ‎【设计实验】(1)钠放人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2)将钠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 钠熔化,浮在水面上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产生气体的反应物,通过比较可知,气体是由钠和水反应产生的。‎ 故填:钠熔化,浮在水面上;对比试验,探究产生气体的反应物。‎ ‎【拓展与应用】将镁放入氯化铵溶液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该气体可能是氨气,验证该气体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气体是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NH4Cl=MgCl2+2NH3+H2↑。‎ 故填:氨气;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气体是氨气。Mg+2NH4Cl=MgCl2+2NH3+H2↑。‎ 故答案为:‎ ‎【查阅资料】2Na+2H2O═2NaOH+H2↑;‎ ‎【现象分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设计实验】(2)钠熔化,浮在水面上; 对比实验,探究产生气体的反应物;‎ ‎【拓展与应用】(3)氨气;(4)氨气;把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气体是氨气;Mg+2NH4Cl═MgCl2+2NH3↑+H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