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1-05-10 发布

部编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写景状物含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复习——写景状物专题 课内链接 ‎1.三峡/郦道元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3.及承天寺夜游/苏轼 ‎4.与朱元思书/吴均 ‎5.观月记/张孝祥 ‎6.小石潭记/柳宗元 ‎7.核舟记/魏学洢 ‎8.岳阳楼记/范仲淹 ‎8.醉翁亭记/欧阳修 ‎9.湖心亭看雪/张岱 文学常识 一.重要作家作品 1. 郦道元 ‎ 北魏地理学家,代表作《水经注》。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2. 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3. 吴均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 4.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谥号“文忠”。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1.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1]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 3.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1]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4. 张岱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一作古剑陶庵老人)、渴旦庐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方面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5. ‎《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明末清初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张潮 编辑。《虞初新志》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 二.文学常识 ‎1.地理方位表示方法 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说文》解释“阴”字说:“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进一步指出:“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我国的阴阳地名比比皆是,如贵阳市就因位于贵山之南而得名。‎ ‎2.文学体裁:记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 三.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写景游记文言文阅读方法 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景物之美,抒发作者情感。‎ ‎1.理清思路,明确写景顺序 ‎2.鉴赏景物,体会景物特点 ‎3.明确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二)写景抒怀类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 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 把握文章各段所写景物的特征 3. 理解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情怀 四.中考真题汇编 ‎1.【2018年中考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______‎ ‎②心旷神怡______‎ ‎③悉成明霞______‎ ‎④得踏危石______‎ ‎1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2.填空和解答。‎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案】‎ ‎9.①日光 ②愉快 ③全,都 ④能够10.C ‎ ‎11.①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②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 ‎12.①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杪 ‎②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2018年中考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嶇,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 怕”“只怕”。‎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1)心乐之 乐: ‎ ‎(2)不可久居 居: ‎ ‎(3)不里许 许:‎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①或投饼于左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1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⑤‎ ‎1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1.乐:以……为乐 居:停留 许:大约12.D ‎ ‎13.(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14.B ‎ ‎15.【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 ‎3.【2018年中考四川眉山卷】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加点词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事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面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避。‎ ‎10.将下列句子翻译咸现代汉话。‎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答案】‎ ‎7.C 8.D 9.B ‎ ‎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4.【广西桂林市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 ‎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2分)‎ ‎ ‎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  12.D 13.A 14.D 15.D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  16.(4分)‎ ‎  (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  (语句通顺1分,“…者…也”,判断句标志,0.5分;“以”,用0.5分)‎ ‎  (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2分)。‎ ‎(语句通顺1分,“之”,助词不译,0.5分: “其”,这里,0.5分)‎ ‎5.【浙江省(绍兴卷)】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 (_____) (2)三日而后汲视 (_____) (3)悦人襟灵(_____)‎ ‎15. 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17. 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8. 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9. 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答案】14. (1). (1)完,尽 (2). (2)打水,取水 (3). (3)使(人的心情)愉悦 ‎ ‎15.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 ‎16. 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 ‎17. 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 ‎18. 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 ‎19. 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6.【重庆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名之者谁(__________)‎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 ‎(3)觥筹交错(___________)‎ ‎(4)树林阴翳(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 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 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 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12. 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答案】9. (1). 题名 (2). 寄托 (3). 古代的一种酒器 (4). 遮蔽 ‎ ‎10. (1)野花开了,有—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生长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1. B ‎ ‎12. 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