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96 KB
  • 2021-05-10 发布

辽宁省本溪辽阳葫芦岛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本溪辽阳葫芦岛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张宗明上传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练达 liàn 邀请 yāo 喷薄 buó 亭台楼阁 gé B.朗润 yùn 缭绕 liáo 叮嘱 zhǔ 与日具增 jù C.绚丽 xuàn 涵养 hán 别墅 shù 妙手偶得 ǒu D.统筹 chóu 惟幕 wéi 闲暇 xiá 相得益彰 zhāng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无疑是对字体研究的专业思考广度的更高要求, ▲ 我们的周边,文字 ▲ ,有文字的地方就必然 ▲ 着字体,字体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观感,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对其进行解读的同时, ▲ 在认识我们自己。‎ A.回顾 俯拾皆是 伴随 也是 B.环顾 无处不在 伴随 就是 C.回顾 无处不在 跟随 就是 D.环顾 俯拾皆是 跟随 也是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2分)‎ A.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力人民服务。‎ 修改:在句后添加“的价值追求”。‎ B.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上线首日接待了超过100位以上来访者。‎ 修改:去掉“超过”或“以上”。‎ C.教师认为,能否有效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家庭教育的关键。‎ 修改:去掉“能否”。‎ D.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 修改:将“展开”改为“加强”。‎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2分)‎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B.陆游,字同叔,号放翁,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游山西村》。‎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她的作品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是词牌名。‎ ‎5.选出下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2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2分)‎ A.《水浒传》中武松十分敬重宋江,但当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把叼食他谷物的鸟类叫做“偷谷贼”,并用英国将盗窃犯处死示众的方式对付它们。‎ C.《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的达官贵人靠搜刮百姓物产养活自己,如果不顺从,就让他们得不到阳光雨露。‎ D.《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幼年保姆,在《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中都提到她害死隐鼠之事。‎ ‎7.居家防疫期间,尤显自律的艰难和可贵。小明的爸爸近来体重猛增,体态臃肿。妈妈多次唠叨无果,家里气氛紧张,可爸爸依旧我行我素,拒不参加健身运动。请根据下面语境完成问题。(4分)‎ ‎(1)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样劝说父亲加强锻炼,增强自律性呢?(60字左右)(2分)‎ ‎ ▲ ‎ ‎(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生活离不开自律。自律是帆,助你远航四方; ▲ , ▲ ‎ ‎;自律是花,陪你绽放冬夏。自律是优秀而美好的品质,愿自律成为你飞翔的翅膀。‎ ‎8.古诗文默写。(14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山回路转不见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 ,芳草妻姜鹦鹉洲。(崔颍《黄鹤楼》)‎ ‎(5)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7)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 ▲ ,弓如霹虏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子罕》)‎ ‎(11)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 ▲ , ▲ ”表达了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12)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 ▲ , ▲ ”, 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 ▲ ‎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 ▲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8分)‎ ‎ ▲ ‎ ‎①父亲拿来一瓶酒,两个酒杯,斟满一杯放到他面前,又斟满杯放到自己面前。父亲放下酒瓶,端起酒杯,说:“来,咱爷俩碰一个。”他迟疑着端起酒杯,他猜不透父亲的“醉翁之意”。‎ ‎②见他犹豫,父亲说:“喝点吧,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过了今天你就是成年人了,我……”父亲眼睛濡湿,看着他的脸,使劲吸了一下鼻子,说:“我也不会说啥就不说了,来,喝,我先干为敬!”说着,举起酒杯,一仰脖一饮而尽。‎ ‎③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辛辣瞬时呛入喉咙,他不由咳嗽起来。父亲嘴角一扬:“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听父亲这样说,他有些生气,把酒杯“当”一下用力按在桌子上,杯子里的酒惊慌失措跳出来,跳到他的手上,他没好气地甩着手,起身进了里屋。里屋的桌子上,母亲安静地待在相框里,笑容那样温柔。他抚摸着母亲的照片,眼泪无声地滴落。‎ ‎④他恨酒,也恨父亲。那一年秋收,父亲刚喝过酒,驾着家里的三轮车带着母亲到田里去,没想到刚拐过一个山头,三轮车就像脱缰的野马冲向了旁边的崖壁……等父亲醒来,一切都晚了,母亲早已没了气息。从此他成了没娘的孩子。没有娘的家,笑声也没了。‎ ‎⑤父亲还在自斟自饮,絮絮叨叨着说:“孩他娘,咱儿十八了,长大了,咱儿长大了,十八了……”‎ ‎⑥他把母亲的照片抱在怀里,抽噎着说:“妈,我好想你。”‎ ‎⑦几天后,他带上母亲的照片,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他不愿意看到父亲,看到父亲残缺的腿,他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他心里就堵得慌。‎ ‎⑧一晃三年。三年,他不提也不想与父亲有关的往事。有时,在一起的同乡回村会带回来有关父亲的消息,说与他听,他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像一个冷漠的路人甲。大伯托人捎信来,说父亲摔了一跤,挺严重的,让他务必回去看看。那一夜,他辗转难眠。第二天清晨,他踏上了回家的路。推开院门,一种久违的温暖与亲切扑面而来,望着熟悉的一切,他的眼睛忽然有些涩涩的。‎ ‎⑨父亲看到他回来很高兴。父亲说:“这些天是你大伯在照顾我。开始医生说我这条好腿也有可能废掉的时候,我怕极了。还好,现在能活动了,过不了多久,我就能走路,就不拖累人了。”父亲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满是歉意,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你是不是又是喝醉才摔的?”他的语气和眼神带着冷漠。“你爸早就戒酒了,过完你十八岁的生日,你爸再也没喝过酒,我可以作证。”大伯走进屋来。父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⑩父亲睡着了。他和大伯坐在院子里闲聊。大伯说:“当年你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疼得厉害,为了给你攒钱不肯去医院医治,就想用酒来麻醉自己减轻疼痛,那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病原来越喝酒病情就会越严重,直到出了事故进了医院,医生问诊我们才了解,你爸说都是你妈给他的福分,出事的正好是那条疼得厉害的腿,截肢也就没那么难过了。你过十八岁生日那天,你爸高兴啊,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可他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为你庆祝,就用你爷爷当年对我们的方式,敬你一杯酒。这些年,你爸一直不让告诉你这个秘密,怕打扰你,怕你惦记他,但我知道,他心里想你啊……”‎ ‎⑪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⑫一个月后,是父亲的五十一岁生日,父亲已能下地拄着拐走路。那天他买了肉和菜,亲自下厨煎炒。他还买了一瓶酒。他拿来两个酒杯,斟满一杯端到父亲面前,又斟满一杯自己端起:“爸,生日快乐!我敬您!”说着,他一仰脖一饮而尽。父亲端起酒杯端详着,眼泪“啪”一声滴落进酒杯里。父亲品味般慢慢喝完了酒,起身进屋,望着父亲苍老瘦削的身形,他莫名想起读过的一首诗:“无论走多远/我都回家/摸铁炉子/镜子/毛苏苏的毯子/你的头发……”他眼里的泪越聚越多。‎ ‎⑬“儿子,听说你打算在城里买房,这是我这些年做零工存下的钱,不多,你拿着,密码是你妈的生日。”“我不要,我自己能挣。”“我一个孤老头子,没啥花钱的地方,你过得好,是我最高兴的事儿。‎ ‎⑭他没有再推脱,把两个酒杯再次斟满,端起来说:“爸,来,咱爷俩再碰一个。”“好,咱可说好喽,酒要适当喝,不能贪杯,更不能误事。”“嗯,爸,我记得了。”‎ ‎⑮两个酒杯“叮”的一声碰在一起,酒杯里沉默的酒瞬时热烈起来。‎ ‎(选文略有改动)‎ ‎13.请为选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4分)‎ A.与父亲干杯 B.不想说的秘密 我选 ▲ ,理由: ▲ ‎ ‎14.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3分)‎ ‎ ▲ ‎ ‎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 ▲ ‎ ‎16.结合选文内容,体会⑪⑫段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4分)‎ ‎(1)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 ▲ ‎ ‎(2)父亲端起酒杯端详着,眼泪“啪”一声滴落进酒杯里。‎ ‎ ▲ ‎ ‎17.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3分)‎ A.选文中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对妻子充满深深的爱,含辛茹苦供孩子长大。‎ B.选文⑩段中大伯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在他离家后父亲独自生活的艰辛。‎ C.选文⑫段中引用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家的眷念,也表现了他情感的回归,富有画面感。‎ D.选文情中富有波澜,两次生日的对比,几次流汨,情寓于中,牵动人心,耐人寻味。‎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2题。(15分)‎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大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政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消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的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坡璃含量占配合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其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7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 ‎18.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3分)‎ ‎ ▲ ‎ ‎19.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 ‎20.材料二中第②段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为什么?(3分)‎ ‎ ▲ ‎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说明内容。(2分)‎ ‎ ▲ ‎ ‎22.选出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而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3~27题。(15分)‎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 ▲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 ‎ ‎24.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4分)‎ ‎ ▲ ‎ ‎25.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3分)‎ ‎ ▲ ‎ ‎26.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 ‎27.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项( ▲ )3分)‎ 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B.“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起的辉煌战例。‎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三、写作(满分60分)‎ ‎28.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生命中,总有某个重要时刻:也许是你迷惘不安的时候,也许是你欢欣雀跃的时候,也许是你真情流露的时候,也许是你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个时刻的重要性对你来说不言而喻。“百转千回终难忘,寒来暑往一缕香。”‎ 请以“我的重要时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生活需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生活需要在挫折中磨砺意志,生活需要在宽容中加深理解,生活需要在关爱中增进感情……生活是一幅画,有五彩缤纷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高亢低沉的旋律……‎ 请以“生活需要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本溪辽阳葫芦岛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练达 liàn 邀请 yāo 喷薄 buó 亭台楼阁 gé B.朗润 yùn 缭绕 liáo 叮嘱 zhǔ 与日具增 jù C.绚丽 xuàn 涵养 hán 别墅 shù 妙手偶得 ǒu D.统筹 chóu 惟幕 wéi 闲暇 xiá 相得益彰 zhāng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还要特别注意字形,尤其是形近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有误,“喷薄”中的“薄”应读作“bó”;‎ B.有误,“朗润”中的“润”应读作“rùn”,“与日具增”中的“具”应为“俱”;‎ C.正确;‎ D.有误,“惟幕”中的“惟”应为“帷”;‎ 故选:C。‎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无疑是对字体研究的专业思考广度的更高要求, ▲ 我们的周边,文字 ▲ ,有文字的地方就必然 ▲ 着字体,字体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观感,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对其进行解读的同时, ▲ 在认识我们自己。‎ A.回顾 俯拾皆是 伴随 也是 B.环顾 无处不在 伴随 就是 C.回顾 无处不在 跟随 就是 D.环顾 俯拾皆是 跟随 也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回顾:回过头看,回想过去。环顾:观察四周。根据“我们的周边”的提示,第一空选“环顾”恰当;‎ 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根据“文字”的提示,第二空选“无处不在”恰当;‎ 伴随:伴同。跟随:指随从在后面。根据“字体”的提示,第三空选“伴随”恰当;‎ ‎“我们对其进行解读的同时”和“在认识我们自己”是指同一事物的另一方面,用“就是”连接恰当;‎ 故选:B。‎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2分)‎ A.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力人民服务。‎ 修改:在句后添加“的价值追求”。‎ B.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上线首日接待了超过100位以上来访者。‎ 修改:去掉“超过”或“以上”。‎ C.教师认为,能否有效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家庭教育的关键。‎ 修改:去掉“能否”。‎ D.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 修改:将“展开”改为“加强”。‎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搭配不当,将“展开”改为“开启”。‎ 故选:D。‎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2分)‎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B.陆游,字同叔,号放翁,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游山西村》。‎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她的作品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是词牌名。‎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陆游的字是“务观”;‎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5.选出下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2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分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参考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当人登上山的绝顶,就会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中间四句由静景转为动景。‎ 故选:B。‎ ‎【点评】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2分)‎ A.《水浒传》中武松十分敬重宋江,但当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把叼食他谷物的鸟类叫做“偷谷贼”,并用英国将盗窃犯处死示众的方式对付它们。‎ C.《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的达官贵人靠搜刮百姓物产养活自己,如果不顺从,就让他们得不到阳光雨露。‎ D.《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幼年保姆,在《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中都提到她害死隐鼠之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当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的人是李逵,不是武松;‎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7.居家防疫期间,尤显自律的艰难和可贵。小明的爸爸近来体重猛增,体态臃肿。妈妈多次唠叨无果,家里气氛紧张,可爸爸依旧我行我素,拒不参加健身运动。请根据下面语境完成问题。(4分)‎ ‎(1)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样劝说父亲加强锻炼,增强自律性呢?(60字左右)(2分)‎ ‎ ▲ ‎ ‎(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生活离不开自律。自律是帆,助你远航四方; ▲ , ▲ ;自律是花,陪你绽放冬夏。自律是优秀而美好的品质,愿自律成为你飞翔的翅膀。‎ ‎【分析】(1)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要注意交际的对象,用语要有礼貌,要情词恳切,又要做到有理有据。可以从健康的身体是家庭幸福,生活快乐的基础,坚持锻炼,严格自律,为孩子做榜样等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根据前后文的暗示,仿照前后文句子形式和内容特点来补写。格式是“自律是×,×你××”;‎ ‎【解答】答案:‎ ‎(1)示例:爸爸,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大保障,也是家庭快乐的基础。请您多参加健身运动,注意饮食,相信你会严格自律。成为我和妈妈的榜样。‎ ‎(2)示例一:自律是云,伴你畅游天地。‎ 示例二:自律是水,带你行遍天下。‎ ‎【点评】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 ‎(1)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2)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3)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4)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 ‎8.古诗文默写。(14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山回路转不见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 ,芳草妻姜鹦鹉洲。(崔颍《黄鹤楼》)‎ ‎(5)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7)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 ▲ ,弓如霹虏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子罕》)‎ ‎(11)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 ▲ , ▲ ”表达了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12)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 ▲ , ▲ ”, 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 ‎(2)东风不与周郎便(注意“郎”的书写)‎ ‎(3)雪上空留马行处 ‎(4)晴川历历汉阳树(注意“历”的书写)‎ ‎(5)天涯若比邻 ‎(6)采菊东篱下(注意“篱”的书写)‎ ‎(7)随君直到夜郎西 ‎(8)马作的卢飞快 ‎(9)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的书写)‎ ‎(10)匹夫不可夺志也 ‎(11)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 ▲ ‎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 ▲ ‎ ‎【分析】【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古时候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别人的称赞,只能说说罢了。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对社会谋利;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求得升官。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食:吃/食:同“饲”,喂;‎ B.故:所以/故:原因,缘故;‎ C.但:只/但:只;‎ D.道:主张/道:道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困,困惑。自反,自我反省。强,勉励。句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重点词:华,花朵。实,果实。句意: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故停顿为: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①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乙】文把古人学习的目的和今人学习的目的进行比较。‎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从“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推行主张,造福社会。从“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涵养德性,有利做事。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十分推崇古人的学习目的。其实,学习就应该像古人那样。‎ 答案:‎ ‎(1)C ‎(2)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①重要    目的 ‎②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点评】“故”的用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有的,原来的)‎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③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④故余虽愚(故:所以,因此)‎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8分)‎ ‎ ▲ ‎ ‎①父亲拿来一瓶酒,两个酒杯,斟满一杯放到他面前,又斟满杯放到自己面前。父亲放下酒瓶,端起酒杯,说:“来,咱爷俩碰一个。”他迟疑着端起酒杯,他猜不透父亲的“醉翁之意”。‎ ‎②见他犹豫,父亲说:“喝点吧,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过了今天你就是成年人了,我……”父亲眼睛濡湿,看着他的脸,使劲吸了一下鼻子,说:“我也不会说啥就不说了,来,喝,我先干为敬!”说着,举起酒杯,一仰脖一饮而尽。‎ ‎③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辛辣瞬时呛入喉咙,他不由咳嗽起来。父亲嘴角一扬:“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听父亲这样说,他有些生气,把酒杯“当”一下用力按在桌子上,杯子里的酒惊慌失措跳出来,跳到他的手上,他没好气地甩着手,起身进了里屋。里屋的桌子上,母亲安静地待在相框里,笑容那样温柔。他抚摸着母亲的照片,眼泪无声地滴落。‎ ‎④他恨酒,也恨父亲。那一年秋收,父亲刚喝过酒,驾着家里的三轮车带着母亲到田里去,没想到刚拐过一个山头,三轮车就像脱缰的野马冲向了旁边的崖壁……等父亲醒来,一切都晚了,母亲早已没了气息。从此他成了没娘的孩子。没有娘的家,笑声也没了。‎ ‎⑤父亲还在自斟自饮,絮絮叨叨着说:“孩他娘,咱儿十八了,长大了,咱儿长大了,十八了……”‎ ‎⑥他把母亲的照片抱在怀里,抽噎着说:“妈,我好想你。”‎ ‎⑦几天后,他带上母亲的照片,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他不愿意看到父亲,看到父亲残缺的腿,他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他心里就堵得慌。‎ ‎⑧一晃三年。三年,他不提也不想与父亲有关的往事。有时,在一起的同乡回村会带回来有关父亲的消息,说与他听,他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像一个冷漠的路人甲。大伯托人捎信来,说父亲摔了一跤,挺严重的,让他务必回去看看。那一夜,他辗转难眠。第二天清晨,他踏上了回家的路。推开院门,一种久违的温暖与亲切扑面而来,望着熟悉的一切,他的眼睛忽然有些涩涩的。‎ ‎⑨父亲看到他回来很高兴。父亲说:“这些天是你大伯在照顾我。开始医生说我这条好腿也有可能废掉的时候,我怕极了。还好,现在能活动了,过不了多久,我就能走路,就不拖累人了。”父亲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满是歉意,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你是不是又是喝醉才摔的?”他的语气和眼神带着冷漠。“你爸早就戒酒了,过完你十八岁的生日,你爸再也没喝过酒,我可以作证。”大伯走进屋来。父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⑩父亲睡着了。他和大伯坐在院子里闲聊。大伯说:“当年你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疼得厉害,为了给你攒钱不肯去医院医治,就想用酒来麻醉自己减轻疼痛,那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病原来越喝酒病情就会越严重,直到出了事故进了医院,医生问诊我们才了解,你爸说都是你妈给他的福分,出事的正好是那条疼得厉害的腿,截肢也就没那么难过了。你过十八岁生日那天,你爸高兴啊,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可他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为你庆祝,就用你爷爷当年对我们的方式,敬你一杯酒。这些年,你爸一直不让告诉你这个秘密,怕打扰你,怕你惦记他,但我知道,他心里想你啊……”‎ ‎⑪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⑫一个月后,是父亲的五十一岁生日,父亲已能下地拄着拐走路。那天他买了肉和菜,亲自下厨煎炒。他还买了一瓶酒。他拿来两个酒杯,斟满一杯端到父亲面前,又斟满一杯自己端起:“爸,生日快乐!我敬您!”说着,他一仰脖一饮而尽。父亲端起酒杯端详着,眼泪“啪”一声滴落进酒杯里。父亲品味般慢慢喝完了酒,起身进屋,望着父亲苍老瘦削的身形,他莫名想起读过的一首诗:“无论走多远/我都回家/摸铁炉子/镜子/毛苏苏的毯子/你的头发……”他眼里的泪越聚越多。‎ ‎⑬“儿子,听说你打算在城里买房,这是我这些年做零工存下的钱,不多,你拿着,密码是你妈的生日。”“我不要,我自己能挣。”“我一个孤老头子,没啥花钱的地方,你过得好,是我最高兴的事儿。‎ ‎⑭他没有再推脱,把两个酒杯再次斟满,端起来说:“爸,来,咱爷俩再碰一个。”“好,咱可说好喽,酒要适当喝,不能贪杯,更不能误事。”“嗯,爸,我记得了。”‎ ‎⑮两个酒杯“叮”的一声碰在一起,酒杯里沉默的酒瞬时热烈起来。‎ ‎(选文略有改动)‎ ‎13.请为选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4分)‎ A.与父亲干杯 B.不想说的秘密 我选 ▲ ,理由: ▲ ‎ ‎14.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3分)‎ ‎ ▲ ‎ ‎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 ▲ ‎ ‎16.结合选文内容,体会⑪⑫段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4分)‎ ‎(1)大伯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 ‎ ▲ ‎ ‎(2)父亲端起酒杯端详着,眼泪“啪”一声滴落进酒杯里。‎ ‎ ▲ ‎ ‎17.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3分)‎ A.选文中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对妻子充满深深的爱,含辛茹苦供孩子长大。‎ B.选文⑩段中大伯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在他离家后父亲独自生活的艰辛。‎ C.选文⑫段中引用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家的眷念,也表现了他情感的回归,富有画面感。‎ D.选文情中富有波澜,两次生日的对比,几次流汨,情寓于中,牵动人心,耐人寻味。‎ ‎【分析】这是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文中的“他”,因为父亲酒后驾驶三轮车致母亲死亡,并且在他十八岁生日那天,父亲还举杯狂饮,愤而离家出走打工。三年后,他才知道真相:当年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疼得厉害,为了给儿子攒钱不肯去医院医治,就想用酒来麻醉自己减轻疼痛;自他出去打工后,父亲滴酒未沾,一直努力劳动,为儿子攒钱。他被父亲的爱子之情感动,对自己的冷漠感到愧疚,从而对父亲充满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把握。选文章标题要从含义与作用两方面考虑。备选的两个标题,都有道理。如选A,“与父亲干杯”概括了文章主要事件(两次喝酒),儿子成年时,父亲要与他干杯,是父亲“高兴”得不知怎么表达,表现的是父爱。父亲生日时,儿子与父亲干杯,是对父亲致以歉意,表现的是子爱。两次喝酒干杯,是父子情的表现,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含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选B,“不想说的秘密”表面指父亲不想花钱去治股骨头坏死而喝酒止痛的秘密,其实是指父亲深爱着孩子的秘密,表现了父亲刚强又慈爱的形象,由伯父说出,又起了侧面表现父亲的作用,丰富了文章的表现手法。‎ ‎(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题目要求的信息所在段落,再以“人+事”的形式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第①到⑤段写父亲用敬酒的方式为儿子庆祝十八岁生日(结果反而触怒儿子);第⑩段由大伯说出父亲为给儿子攒钱,隐瞒病情,不去医院治病和用家传方式庆祝儿子十八岁的秘密;第⑬段以对话形式写父亲听说儿子要买房子,拿出积蓄资助。以父亲为主语进行归纳即可。‎ ‎(3)本题考查插叙的判断与作用。全文按儿子十八岁生日到三年后父亲五十一岁生日的时间顺序写,采用顺叙的记叙顺序,第④段插入若干年前由于父亲喝酒驾三轮车导致母亲去世的事,这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儿子这么憎恨父亲喝酒的原因,用“没有娘的家,笑声也没了”写出儿子对母亲的眷恋,为下文因为恨父亲而离家三年不归作铺垫,因为对母亲的爱对父亲喝酒的恨,他“带上母亲的照片,背起行囊离开了家”,插叙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 ‎(4)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感情。首先要找到句子所在的语段,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①句在第⑪段,前一段,因为大伯的话,他知道父亲喝酒是“为了给你攒钱不肯去医院医治,就想用酒来麻醉自己减轻疼痛”,“一直不让告诉你这个秘密,怕打扰你,怕你惦记他”,终于明白真相的他因为对父亲多年的怨恨、三年来的冷漠而愧疚,被父亲的爱子之情感动,对父亲充满感激之情,由一个月后,他为父亲过生日,“买了肉和菜,亲自下厨煎炒”可见他对孤苦度日多年的父亲的心疼和表达感恩之情的急切。②句在第⑫段,知道儿子怨恨自己喝酒,自儿子十八岁生日后戒酒的父亲,看到儿子为自己过生日,并要与自己干杯,知道儿子理解自己,心疼自己,一片爱子之心有了回应,心生感动欢喜,这时的泪是感动的泪、欢喜的泪。‎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第⑩段中大伯的话是替父亲说出当年出车祸前喝酒的原因、儿子十八岁时请儿子喝酒的原因,由大伯道出父亲的秘密。为儿子理解接纳父亲作铺垫。‎ 故选:B。‎ 答案:‎ ‎(1)示例一:选A,“与父亲干杯”是文章的美好结局,表现他理解了父亲,父子二人重归于好,充满了浓浓的爱,含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示例二:选B,“不想说的秘密”写出父亲不想解释当年喝酒出事的真正原因,怕儿子担心、不理解,表现了深沉的父爱,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用敬酒的方式给儿子庆祝十八岁生日;为给儿子攒钱,隐瞒病情,不去医院治病;听说儿子要买房子,拿出积蓄资助。‎ ‎(3)插叙,插入了父亲因喝酒驾三轮车致使母亲去世的事,交代了他记恨父亲的原因,也表现他对母亲的思念,为下文他离开家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文章情节。‎ ‎(4)①他了解父亲开三轮车出事的真相后,内心的愧疚、懊悔,以及对父亲的心疼和内心的感动。‎ ‎②父亲因为儿子给自己过生日,能够理解自己而心生感动,欣慰(喜悦)。‎ ‎(5)B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2题。(15分)‎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大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政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消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的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坡璃含量占配合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其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7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 ‎18.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3分)‎ ‎ ▲ ‎ ‎19.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 ‎20.材料二中第②段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为什么?(3分)‎ ‎ ▲ ‎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说明内容。(2分)‎ ‎ ▲ ‎ ‎22.选出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而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分析】本题是以“废玻璃”为中心的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句序的排列与理由表述能力,第二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能力,第三题考查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第四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五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解答】(1)细读材料一,首句是全段的总起句,用“既……又……还……”的并列复句介绍了废玻璃的三大危害。第一点危害“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与A句内容相对应,“又会带来环境污染”与C句内容相对应,“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与B句内容相对应。据此可知三个句子的正确排序应为ACB.理由的表述一可从文章前后的照应关系来阐述,二可从三个句子表述的内容应按从主到次的顺序排列来阐述。‎ ‎(2)阅读画线句子,“以啤酒为例”表明句子使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40瓦”“4个小时”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前后句子内容,可知举重复使用啤酒瓶的例子,是为了具体地说明“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准确地说明回收利用废玻璃的好处。‎ ‎(3)材料二的第②段表述的对象是废玻璃,“来生”“幸运”“洗心革面”“锻炼”等词,很明显是将废玻璃拟人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的特点,形象地表述出废玻璃重新回收利用的难度很大。‎ ‎(4)材料三的第一段,是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介绍国外对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的方法;第二段主要以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将两方面内容用一个句子表述出来即可。‎ ‎(5)解答此题需要在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地比对与分析。‎ A.有误,材料表述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选项去除“一般”,表述过于绝对。‎ B.有误,材料中表述的是“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这说明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是有时间限制的。‎ C.正确。‎ D.有误,材料中表述的是“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并非是“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 故选:C。‎ 答案:‎ ‎(1)ACB,理由:这三处应当与材料一首句中所说明的三个方面(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的顺序一一对应,并符合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2)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包装玻璃容器重复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说明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价值极大)。‎ ‎(3)第②段体现了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因为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多数废玻璃重新回收利用难度很大。‎ ‎(4)介绍国外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方法及显著成效。‎ ‎(5)C ‎【点评】要解答好材料阅读题,必须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3~27题。(15分)‎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 ▲ ‎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 ‎ ‎24.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4分)‎ ‎ ▲ ‎ ‎25.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3分)‎ ‎ ▲ ‎ ‎26.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 ‎27.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项( ▲ )3分)‎ 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B.“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起的辉煌战例。‎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分析】本文第①段由名言、俗语引出中心论点: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第②至⑥段依次论述了人们怕受到别人诽谤是不自信的表现;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成功;举杨修例子说明其并非死于“木秀于林”;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第⑦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解答】(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提炼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根据第④段的“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可知,和题目“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意思相同的完整的陈述句是第①段最后一句:“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主要有: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吸引读者,增强论述的趣味性;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本文开头引用三国(魏)李康的名言、俗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摧毁,与第①段后半部分“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同时,文章开头引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俗语,增加了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认真阅读第③段可知,横线前边主要分析“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的原因是“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横线后边以爱迪生、马云为例分析“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因此,横线上应该是能够概括爱迪生、马云事例的观点的句子,比如:生活中还是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不畏惧别人的流言蜚语,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 ‎(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根据“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可知,画线句子属于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磨刀石”,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的道理通俗易懂。‎ ‎(5)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荆轲的事例主要表现的是知恩图报,勇敢无畏。而本文观点是“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故选:B。‎ 答案:‎ ‎(1)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2)开头引用名言、俗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下文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与其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增加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示例一:前进只有一个理由,退缩却有千万个理由,当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时候,一点点流言蜚语又算得了什么?‎ 示例二: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 示例三:还有另外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 ‎(4)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道理通俗易懂。‎ ‎(5)B ‎【点评】议论文如何确定中心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三、写作(满分60分)‎ ‎28.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生命中,总有某个重要时刻:也许是你迷惘不安的时候,也许是你欢欣雀跃的时候,也许是你真情流露的时候,也许是你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个时刻的重要性对你来说不言而喻。“百转千回终难忘,寒来暑往一缕香。”‎ 请以“我的重要时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这篇命题作文的题目“我的重要时刻”,所谓的“重要时刻”,可以是:小升初时的毕业考试、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后取得好成绩的时刻、当自己因为一次考试失误而对学习有放弃的念头的时刻等。只要是对你而言是有重大意义,对你有重大的影响的时刻就行,仔细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有很多的“重要时刻”,选取某一个时刻来写,突出其“重要”之处。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 ‎【解答】我的重要时刻 ‎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愉快地走到教室门口,可今天的气氛和以往不大一样,以往同学们都是嬉皮笑脸地走出位子,话就像坏了的水龙头,说也说不完,可今天同学们都严肃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像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  果然不出所料,我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就不约而同地盯着我,过了一会儿,班长递给我了一张纸条,我仔细一看是一封“战书”,原来是八(1)班的人递过来的,要求在大课间选一个人出来,和他们单挑篮球。我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只要打过他们班,我们就是全学段的篮球冠军啦。想了想后,我大声地宣布,“同学们,这事包在我身上。”同学们听了,一阵欢呼!‎ ‎  时间飞快地流逝,很快就到大课间了。那时,操场上人山人海,两个班所有的同学都来看这场关系班级荣耀的比赛。‎ ‎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我带着球,飞快地冲向篮框,一个上篮,轻轻松松地进了一球。对手也不甘示弱,你进一个,我进一个,过了好久,比分仍然打平,这时他又进了一球,领先我两分。我还没扳平比分的时候,裁判突然说:“最后十秒钟!”在这重要的时刻,我心想:十秒钟内我可以准确无误地进一个二分球,如果投三分的话,几率会小很多,可是输了和打平有什么不一样呢?我记得《摔跤吧,爸爸》电影中那位父亲说过。“得了第二名没有人会记住你,只有夺得冠军才能使世界记住你。”‎ ‎  在这重要的时刻,我还是选择了投三分球。最后三秒钟,我纵身一跳,最后两秒钟,我双手用力往上一推,最后一秒,只听到一声清脆的投篮声在校园回荡,观众们先是鸦雀无声,而后就是雷鸣般的掌声像潮水一般涌来……最后,裁判宣布我以一分的优势险胜八(1)班,我们班荣登冠军的宝座!‎ ‎  这是我的重要时刻,也是一场难忘的比赛!‎ ‎【点评】这篇作文描写“我”与八(1)班进行篮球单挑决赛的事,通过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进行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严肃紧张的环境氛围,特别是最后三秒投篮时慢镜头式的描写,更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充分突出了“重要时刻”这一主题。‎ 题目二:生活需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生活需要在挫折中磨砺意志,生活需要在宽容中加深理解,生活需要在关爱中增进感情……生活是一幅画,有五彩缤纷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高亢低沉的旋律……‎ 请以“生活需要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分析】这道半命题作文,“生活需要          ”,给人一种理性的思考。我们在行文时,要注重感性的表达,即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点明深刻的道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方能获得别人的青睐。题目横线上可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七色阳光”“挫折”“奋进”“互助”“欢乐”“掌声”“鼓励”“批评”“感动”等等。可写记叙文,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比如,“生活需要掌声”,可选择掌声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事件进行描写;如写“生活需要欢乐”,可选择自己和同学们一起搞活动的情景进行描写;如写“生活需要批评”,可选择自己犯了错误受到批评使自己进步的事展开叙述……总之,只要从身边小事入手,从生活实际入手,都能写出主题鲜明的文章。可写议论文,以题目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解答】生活需要微笑        ‎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需要阳光,需要爱,同时也需要微笑。‎ ‎ --题记 ‎  微笑,是无言的信任与鼓励;微笑,是自信与坚强的标志;微笑,是快乐与顽强的意志和象征!‎ ‎  生活需要微笑。讲台上,她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和蔼的面容,一身优雅又不失干练的牛仔服。她习惯性地向大家打招呼,然后教室里就响起她那百灵鸟般的声音:“下面请这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看着我。‎ ‎  我懵了,在这个班级里,我没有自信,没有勇气,我胆小,我没有闪光点,没有班干部的支持,我自卑。顿时,我的脸红了,手脚也在颤抖,我害怕,我害怕同学们的嘲笑,我害怕老师对我失望,我害怕所有人对我的不屑。‎ ‎  我缓缓站起,教室里好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我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半晌之后,我依旧低着头沉默,同学们终于忍不住了,教室里像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的耳根都红了,恨不得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 ‎  我缓缓抬起头,我以为她会骂我,我以为她会一脸不耐烦,我以为我真的完了。但是,并没有。我看到她的微笑,那么真,那么美,那么有意义,她微笑着向我点点头。微笑中,有支持,有鼓励,有信任。那一刻,只有我懂她的微笑,似黑暗中的一支蜡烛,照亮我的世界,温暖我的心灵……‎ ‎  我拿起书,鼓起勇气,大声自信地朗读了这篇课文。半晌,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抬起头,望着她。她又对我微笑,那么温暖……‎ ‎  生活需要微笑,我知道,那是她对我的鼓励,那是她对我的信任,那是她对我的支持。正是她的微笑,让我走出自卑,充满自信与勇气!‎ ‎  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需要阳光,需要爱,同时也需要微笑。微笑让我成长,微笑,似一盏明灯照亮我的世界,微笑给予我信任、鼓励与支持……‎ ‎【点评】作者用课堂上的一幕,诠释了微笑的伟大力量,很好地表现了“生活需要微笑”这一主题。作品最出彩的地方是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把一个不自信的学生内心的胆怯和慌乱,真实细腻地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