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知识目标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德育目标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气温的年变化。
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体验,对比、推理、图表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板书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气温和生活
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2)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3)怎样观测气温?
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0“日平均气温”
。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如需观察4次,每隔6小时观察1次;如需观察6次,就是每隔4小时观察1次)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5.说说气温在一日之内不同时刻的气温一样不一样,继而转入气温变化的学习。
板书 二、气温的变化
1.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1“气温日变化”。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然后让学生观察曲线的弯曲状况,说明一日之内气温的变化,指出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日出前后)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验证。教师进一步说明气温在一日之内的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
板书 1.日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2.让学生观察指出该图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约31℃)最低值是多少?(约24.5℃)并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约6.5℃)由此得出结论: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的日较差,即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3.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2“气温年变化”,先让学生观察该图与气温日变化气温曲线图有什么不同?(横坐标表示的时间为一年的12个月,气温曲线是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的连线)然后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状况,观察一年内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学习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并填表。
该图是北半球某地年气温变化曲线图,最高和最低的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海洋上呢?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大陆
海洋
月平均最高温
月平均最低温
月平均最高温
月平均最低温
北半球
(7月)
(1月)
(8月)
(2月)
南半球
(1月)
(7月)
(2月)
(8月)
4.教师指导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得出表中结论。至于大陆和海洋的差异,只要学生知道结论就行,不要讲解原因。对于南半球,启发学生用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去得出结论。并让学生根据当地一年内气温的变化加以验证。从而使学生知道气温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
5.让学生观察该图中月平均气温最值是多少?(约24℃)最低值是多少?(约-6℃)并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约30℃)计算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温度出现了零上和零下度数的时候,按有理数法则去计算。如:24℃-(-6℃)=24℃+6℃=30℃。通过计算让学生得出结论: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而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6.投影展示课本P54表3.2“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用当地的更好),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23.3
21.6
14.6
5.6
-6.7
-16.8
(1)用表中的气温数据,画出该地气温曲线图。
(2)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4)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5)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6)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应该呈什么形状?
7.教师边讲述,边示范,引导学生共同来绘制该地气温曲线图。
某地气温曲线图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把握图幅的大小,横坐标轴不易过长或过短)。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注意把握温度差不易太大或太小,并要根据月均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和标注气温的刻度)。
(3)画出4月、7月、10月份与横坐标轴的垂线,以及各气温刻度与纵坐轴的垂线。
(4)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
(5)将各点平滑地连接成一条曲线(注意画曲线时,既要平滑,又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6)教师在检查评价学生的画图情况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2“气温曲线图的画法和步骤”,为了好记,可将其概括为:一横月,二纵温,三网格,四定点,五连线。
8.引导学生根据所绘制的某地气温曲线图,共同分析读图要求: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数值为23.3℃。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数值为-20.1℃。
(3)气温年较差为23.3℃-(-20.1℃)=43.4℃。
(4)该地气温夏季热,冬季冷,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5)该地是在北半球,因为该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气温曲线形状呈波峰状。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形状应该是呈波谷状。
9.让学生将自己画的气温曲线图和课本P51上的几幅气温曲线图加以对照比较,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归纳阅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以及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气温曲线弯曲的程度的大小和气温变化的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10.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评价并小结。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方法:一是找极值,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二是看弯曲,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析变化,即分析气温的变化。
11.投影展示下图。引导学生归纳气温年(日)较差、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和气温变化特征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1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55活动2。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数值为22℃;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数值为1.5℃;
(3)气温年较差为20.5℃;
(4)该地气温冬暖夏凉,年较差不很大。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书知识要点,强调重点,2种计算——
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2个变化——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和生活
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
1.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观测及平均气温的计算
2.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气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