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
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2.下列说法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B.稀硫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3.下面几种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铁丝燃烧
C.
实验室制取氧气
D.
稀释浓硫酸
4.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如图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B B.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 g
5.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白烟
C.点燃一氧化碳时,会产生蓝色火焰,产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且放热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7.1﹣8.0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上述食物中的( )
A.苹果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7.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亚硒酸钠
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亚硒酸钠Na2Se03中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6 D.﹣2
8.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
C.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9.在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数据如下表,表述正确的是( )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A.末测值为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10.下表中列举的是通常状况下除去混合物中所含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u
木炭粉
把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之充分反应
B
CaO
CaCO3
高温煅烧
C
NH3
H2O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溶液的洗气瓶
D
NaOH
Na2CO3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2.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均为+2价),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二、填空题
13.化学用语填空
(1)二个氮分子______ (2)5个铝离子______.
14.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欣赏自然美景,还可以愉悦身心的爬山活动,成为众多“驴友”中的一员.
(1)“驴友”们在爬山时经常带的食品之一是牛肉,牛肉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
(2)爬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你建议驴友还应带上适量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糖盐水 B.果汁 C.巧克力
(3)晚间要使篝火燃烧的旺盛,其方法是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15.环境问题是2011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含硫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后可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SO2可用足量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17.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
(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填化学式).
18.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______.
(2)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3)若A的固体是一种干燥剂,C是蓝色沉淀.写出A物质的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9.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选填字母).
(3)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发生装置选择如图F,收集装置选择如图G.
①与B装置相比,选用F作为氢气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②G装置若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瓶中先装满水,氢气应从______端通入.
20.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氯化钙;
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三: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设计】
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色
猜想一正确
酚酞变红色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______溶液至过量
______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该同学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
(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
(2)方案二可行.但该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帮他将方案二补充完整.
【方案反思】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要想使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应该进行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结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21.欲测定某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合金样品10克放入烧杯中,将60克稀硫酸分三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
20
20
生成气体质量/g
0.08
m
0.04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第二次实验时生成气体质量m=______克;
(2)计算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答】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的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聚沙成塔只是将沙子聚集起来,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铁中的碳不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说法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B.稀硫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例如氯酸钾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硫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空间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氧化物的概念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下面几种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铁丝燃烧
C.
实验室制取氧气 D.稀释浓硫酸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制取装置.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此题涉及实验装置的选取及实验步骤正确操作的一类题型,针对图示的实验操作,选出合理准确的选项.
【解答】解:A、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固液反应,发生装置选择正确;又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用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方法也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飞溅物会炸裂瓶底,所以事先应在集气瓶底放一层沙或水;
C、制取氧气的装置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珠倒流炸裂瓶底;
D、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图中的操作会导致浓硫酸飞溅.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掌握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采用排除法即可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4.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如图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B B.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 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为B,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可知硼是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C说法正确;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可知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
5.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白烟
C.点燃一氧化碳时,会产生蓝色火焰,产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且放热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点燃一氧化碳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白雾,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7.1﹣8.0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上述食物中的( )
A.苹果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苹果的pH值为:2.9~3.3,小于7,呈酸性,不适合胃酸过多的人空腹食用,故A不正确;
B、葡萄的pH值为:3.5﹣4.5,小于7,呈酸性,不适合胃酸过多的人空腹食用,故B不正确;
C、牛奶的pH值为:6.3~6.6,小于7,呈酸性,不适合胃酸过多的人空腹食用,故C不正确;
D、玉米粥的pH值为:6.8~8.0,略大于7,呈弱碱性,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可以食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亚硒酸钠
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亚硒酸钠Na2Se03中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6 D.﹣2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
C.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氧化物中只能含有两种元素,而柠檬酸(C6H8O7)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在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6=72,氢元素的质量为1×8=8,氧元素的质量为16×7=112,可见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柠檬酸C6H8O7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7)=9:1:14≠6:8:7,故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中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可计算物质组成的元素质量比.
9.在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数据如下表,表述正确的是( )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A.末测值为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计算出反应后未测的乙物质的质量;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对反应中各物质参与反应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未测物质乙的质量=(25+15+1+5)﹣(11+1+22)=12g;故此选项错误.
B、反应时甲质量减小了14g,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了17g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物质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物质是3g,反应表达式为:甲+乙→丁,故此选项错误.
C、由B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乙物质是3g,故C错误;
D、由B分析可知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表中未测物质的质量,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量.
10.下表中列举的是通常状况下除去混合物中所含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u
木炭粉
把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之充分反应
B
CaO
CaCO3
高温煅烧
C
NH3
H2O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溶液的洗气瓶
D
NaOH
Na2CO3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木炭粉和Cu在加热条件下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列举例子来判断.
【解答】解:A、H2O、NaOH、NaHCO3等物质中都含有H元素,但都不是酸,所以A不正确.
B、紫色石蕊试液与碱性溶液变蓝色,这是碱性溶液的共性,所以B正确.
C、CuO+2HCl═CuCl2+H2O,CO2+2NaOH═Na2CO3+H2O都是有盐和水生成,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所以C不对.
D、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反应很多,如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但反应物都不是碳酸盐,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首先要分析题型,然后确定解题方法.本题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判断,同时本题是通过具体事例考查对概念的理解,所以也可以通过列举例子的方法进行排除.
12.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均为+2价),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
根据一定质量的质量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解答】解: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B>C;故A正确;
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B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A、大于C,可判断三种金属中B的活动性最强;故B不正确;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等质量的三种金属B最先完全反应,因此反应速度最大的是B而不是A;故C不正确;
D、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B>C;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C>B>A;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二、填空题
13.化学用语填空
(1)二个氮分子 2N2 (2)5个铝离子 5Al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二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5个铝离子表示为:5Al3+.
故答案为:(1)2N2;(2)5Al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欣赏自然美景,还可以愉悦身心的爬山活动,成为众多“驴友”中的一员.
(1)“驴友”们在爬山时经常带的食品之一是牛肉,牛肉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
(2)爬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你建议驴友还应带上适量的 A (填字母序号).
A.糖盐水 B.果汁 C.巧克力
(3)晚间要使篝火燃烧的旺盛,其方法是 将木柴架空 ,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大柴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牛肉所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2)爬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需要补充能量和无机盐,即糖盐水;
(3)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爬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需要补充能量和无机盐,即糖盐水;
(3)要使篝火燃烧的旺盛,其方法是:把木柴架空一些;或吹入空气.
故答案为:(1)蛋白质;(2)A;(3)将木柴架空;增大柴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5.环境问题是2011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2SO2+4CO2+6H2O ;
②含硫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后可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SO2可用足量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 .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闻到气味和分子的性质有关,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按步骤规范的书写,在确定化学式的前提下,注意要配平和注明反应条件.
【解答】解:①我们能闻到气体,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便闻到气味.
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2SO2+4CO2+6H2O,配平时可先假设乙硫醇前的系数是1,然后确定生成物中碳、硫、氢的个数,最后确定氧原子的个数.
②碱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注意生成物是亚硫酸钠,不要写成硫酸钠.
答案:①分子在不断运动,2C2H5SH+9O22SO2+4CO2+6H2O;
②2NaOH+SO2=Na2S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本步骤就是先写化学式,然后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后注明反应条件.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65 g.
(2)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adcb (填字母序号).
(3)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甲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25℃时甲的溶解度考虑;(2)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3)根据降温后溶解度的变化考虑;(4)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考虑.
【解答】解:(1)25℃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5g,所以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只能溶解15g,所得溶液质量为:15g+50g=65g;
(2)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即:先加水溶解,再加热浓缩,再降温结晶会析出晶体,最后过滤,所以答案是:adcb;
(3)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说明开始溶解度大,最后溶解度变小,即甲固体溶于水可能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变小,所以又析出晶体.
故答案为:(1)65;(2)adcb;(3)不变;(4)甲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知道溶液中溶质结晶析出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17.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
(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Cl2=HCl+HClO ;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
(3)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4)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Cl2、O2 (填化学式).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据图可知A是水,B是氯气,C是氯化氢,D是次氯酸,E是氧气,据此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A是水,B是氯气,C是氯化氢,D是次氯酸,E为氧气,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HClO.故填:H2O+Cl2=HCl+HClO;
(2)乙图是次氯酸钠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3)次氯酸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0,解得x=+1,故填:+1.
(4)由上述分析可知,属于单质的是:Cl2、O2.故填:Cl2、O2.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微粒进行.
18.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 稀盐酸 .
(2)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 = 7(填“<”、“>”或“=”);
(3)若A的固体是一种干燥剂,C是蓝色沉淀.写出A物质的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那么C是氯化钠,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说明A是稀盐酸,又因为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因此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若A的固体是一种干燥剂,C是蓝色沉淀,那么A是氢氧化钠,C是氢氧化铜,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
【解答】解:(1)(2)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那么C是氯化钠,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说明A是稀盐酸,又因为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因此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故答案为:稀盐酸,=,
(3)若A的固体是一种干燥剂,C是蓝色沉淀,那么A是氢氧化钠,C是氢氧化铜,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本题是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三、实验探究题
19.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B、C (选填字母).
(3)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发生装置选择如图F,收集装置选择如图G.
①与B装置相比,选用F作为氢气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
②G装置若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b 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瓶中先装满水,氢气应从 b 端通入.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
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B、C.
(3)①与B装置相比,选用F作为氢气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
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②G装置若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从b端通入;
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瓶中先装满水,氢气应从b端通入.
故填:b;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氯化钙;
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三: 含有HCl和CaCl2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设计】
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色
猜想一正确
酚酞变红色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 碳酸钠 溶液至过量
先有气泡冒出,然后会有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该同学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
(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
(2)方案二可行.但该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帮他将方案二补充完整.
【方案反思】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 酚酞不变色还可能是含有盐酸和氯化钙 .
【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要想使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应该进行的实验步骤是 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钙,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碳酸钙,过滤即得只含有氯化钙的废液 .
【结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作出猜想】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
【方案设计】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方案反思】根据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时都不变色来进行解答;
【反思与拓展】盐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结论】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
【解答】解:【作出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二)、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一);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猜想三);
【方案设计】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有气泡冒出,过量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盐酸和氯化钙;
【方案反思】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时都不变色,所以通过酚酞不变色就认定只有氯化钙(中性)不全面,还可能是含有盐酸和氯化钙(溶液为酸性);
【反思与拓展】实验步骤是: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钙,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碳酸钙,过滤即得只含有氯化钙的废液.
【结论】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含有HCl和CaCl2;
【方案设计】碳酸钠;先有气泡冒出,然后会有沉淀
【方案反思】酚酞不变色还可能是含有盐酸和氯化钙;
【反思与拓展】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钙,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碳酸钙,过滤即得只含有氯化钙的废液.
【结论】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
21.欲测定某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合金样品10克放入烧杯中,将60克稀硫酸分三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
20
20
生成气体质量/g
0.08
m
0.04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第二次实验时生成气体质量m= 0.08 克;
(2)计算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分析题中三次数据可以知道,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后仍然生成气体,所以可以判断第二次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08g,可以据此解答;
(2)根据生成气体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求出铜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分析题中三次数据可以知道,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后仍然生成气体,所以可以判断第二次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08g;
(2)由题意可以知道10g合金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08g+0.08g+0.04g=0.2g
设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
解得:x=6.5g
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35%
答: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表格型计算题,属于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是中考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