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9.47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A、能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B、能生长和繁殖 C、能遗传和变异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E、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F、能呼吸 G、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 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很小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距—观察
(在对光时,明亮的视野说明已对好,光线较暗用凹面镜或大光圈;调焦先粗再细)
(调光)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调距:先下降镜筒--粗调(上升镜筒)--移片--转镜----细调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②真菌(真核生物):单细胞: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出芽生殖
多细胞:霉菌、食用菌(香菇,灵芝,金针菇),孢子生殖
③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别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孢子)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种子
青菜 桃树 苹果树 水稻
裸子植物
有
有
有
无
无
种子
银杏、松、柏、衫
蕨 类
有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蕨 桫椤 芒萁
苔藓类
无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葫芦藓 地钱
藻 类
无
无
无
无
无
分裂或孢子
海带 紫菜 水绵 衣藻
④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呼 吸
体表
体温
生殖、受精
代表动物
鱼 类
终生水生
鳃
磷片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鲫鱼
两栖类
幼体水生
成体两栖
幼体鳃
成体肺兼皮肤
皮肤
裸露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爬行类
陆生
肺
鳞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蛇 龟 鳄鱼
变色龙
鸟 类
陆上飞翔
肺
被羽毛
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鸽子 孔雀
哺乳类
水、陆
肺
被毛
恒定
胎生、体内受精
兔 鲸 蝙蝠 老鼠
2、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类别
主要特征
动物代表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
水螅、水母、海蛰、
扁形动物
蜗虫、血吸虫、猪绦虫
环节动物
蚯蚓、水蛭、沙蚕
线形动物
蛔虫 钩虫 丝虫 蛲虫
软体动物
蚌 蜗牛 乌贼 章鱼
棘皮动物
海星 海胆 海参
节肢动物
蝴蝶 蚊 蝇
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昆虫(种类数量最多)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比如蜜蜂蝗虫
(二)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细胞的结构
①学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红墨水)-吸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取--展--盖--染(亚甲基蓝)-吸
②知道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
(1)细胞膜:保护,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细胞有结构是:细胞壁,液泡(细胞液),叶绿体。
③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液。
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2.细胞与生命活动
①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说明细胞的分裂的特点及其意义
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出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③说明细胞的分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3.组织、器官和系统
①知道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说出动、植物的主要组织
组织: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1) 植物组织:
a 保护组织:保护功能,叶的表皮、根冠;
b 营养组织:叶肉、果肉;
c 输导组织:叶脉、茎中的导管和筛管;
d 机械组织:支撑、保护,叶脉、茎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e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形成层、生长点。
(2) 动物组织:
a 上皮组织:分布体表、内脏器官的表面和管腔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b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如:血液、软骨、肌腱等。
c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分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d 神经组织: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作用。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
▲人体内分布最广的组织:结缔组织
▲人的皮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表皮、真皮、下皮组织。真皮内含有血管和神经。
②描述器官、系统的组成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动物(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人体)
例如: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人体的器官很多如脑、胃、骨、血管、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等
(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物的分类
①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1)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种是分类的最小(基本)单位,品种不是分类的单位。
②识别分类的依据
生物分类等级越高,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③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并练习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动物: 植物:
▲2.生物与环境
①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个体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
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植被: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
概念:指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如花与蝴蝶;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如鸟吃虫;寄生,如蛔虫、莬丝子、种内关系:种内斗争,钟内互助
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鱼与水生活、鸟与飞翔生活等。
▲3.生态系统
①慨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②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生物圈
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②感知各种生命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主题2 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一)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①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1、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⑴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⑵ 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
⑶ 伸长区: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⑷ 根毛区:根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2、植物茎主要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构成
⑴韧皮部:①筛管(活细胞):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②韧皮纤维:有支持作用,使茎不易折断。
⑵ 形成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茎不断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结果。无形成层的植物不能够长粗,如水稻、小麦等一年生植物。
⑶木质部:①导管(死细胞):自下而上运输水、无机盐
②木纤维:有支持作用,树木坚硬原因靠木纤维作用。
⑷髓:茎中心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存营养物质作用。
3、叶的结构主要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有保护作用,叶肉有制造和贮藏营养的作用,叶脉有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②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营养元素
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N
促进植物生长,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增加产量,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瘦小
P
促进根系生长,迅速开花,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生长缓慢,嫩叶变小,植株暗绿带红
K
茎秆粗壮,不易倒伏,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
③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无机盐存在于土壤中,由根尖的根毛区吸收。少部分供根利用,大部分随根、茎、叶导管内水的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叶)也能吸收无机盐。
④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吸收:根毛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吸水
运输:木质部中的导管.(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空气)
利用: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散失:约99%用于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是植物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②促进无机盐向上运输.③降低叶片的温度.
(2)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光、温度、空气流动、湿度等。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光照过强,气温过高,气孔关闭。
▲2.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①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淀粉,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表达式)
②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转变:将简单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能量转变:讲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是大气中的CO2和O2含量相对稳定。
③描述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写出各个表达式)
植物的无氧呼吸: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如涝、土壤板结等)对糖类等有机物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大多数情况下)或乳酸(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放出少量的能量。酒精对植物的细胞且有毒害作用,长时间无氧呼吸会造成烂根。
有氧呼吸作用:指活细胞在酶的参与下,吸入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为生物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④说明农业生产(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
1)合理灌溉(水量过多会烂根)、合理施肥(施肥过多会烧苗)
2)合理密植: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提高农作物的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成熟的活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利于种子的储藏,可采用低温、干燥等方法以降低呼吸作用
(二) 人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人体的消化
①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一)人体的消化
消化腺:可分泌消化液;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口腔 :有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胃 :能吸收水、酒精、无机盐。有胃腺,能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能够消化蛋白质
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
2、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吸收:消化以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可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消化相适应的特点:小肠很长,有多种消化液,内壁有小肠绒毛
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很长,小肠内壁有皱襞,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②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③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催化剂———酶
(1)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2)特点:高效性、专一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等(图像)
▲2.人体的呼吸
①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其温暖、湿润、清洁。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许多肺泡组成。
1、气体交换
2、呼吸运动(图像)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下降 胸腔扩大肺扩张
肺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
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②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
▲3.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①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1、 心脏—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2、 血管:①动脉:厚、弹性大,官腔大,血流快,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
②静脉(有静脉瓣):薄、弹性小,官腔小,血流慢,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只想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 血液循环
1、动力:心脏的收缩
2、规律: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按一定方向流动
3、途径: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动静脉血的区分:动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氧结合时颜色鲜红。
静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随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注:1、“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是错误的。(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2、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②说出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③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④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2、输血原则:输同型血。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异型间输血可以在一定血型之间进行(如图)。
▲4.尿的生成和排出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1、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将废物和毒物通过尿排出体外
肾脏:基本单位,肾单位。
肾单位结构:⑴肾小体:a、肾小球;b、肾小囊。 ⑵肾小管。
2、尿的形成
3、尿的的排出
注: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
成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 酸
尿 素
血液
√
√
√
√
√
√
√
血浆
×
√
√
√
√
√
√
原尿
×
×
√
√
√
√
√
尿液
×
×
×
√
√
√
√
解释: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吸收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流向。
病变:1)尿液中同时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肾小球病变
2)尿量比正常情况增加数倍,有葡萄糖,肾小管病变
▲5.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细胞利用氧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为人体各项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
①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植物的感应现象:
1、向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有关,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2、感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如含羞草叶子的运动。
②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长快,从而产生植物的向光性生长。
▲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①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3、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功能
脑是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1)大脑: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有许多高级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
3)脑干: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消化、调节体温等。
4)脊髓功能:传导和反射。有低级的神经中枢,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②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反射弧。
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③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
异常时的病症
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
胰脏
胰岛素
a.促进人体吸收的血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b.加快血糖的分解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脑垂体
生长激素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侏儒症
巨人症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a.保证体内新陈代谢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
甲亢
肾上腺
肾上腺素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入肌肉的血管。
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④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恒定的体温: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人的体温不是固定值。
恒定的体温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散热:1)常温或低温时,皮肤直接散热,散热多少决定于皮肤与外界的温度差。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2)高温或运动时,汗液蒸发散热
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3)体温调节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细菌、真菌的繁殖
▲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①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的繁殖形式
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
真菌的繁殖方式: 出牙生殖(酵母菌)、孢子生殖(多细胞真菌)
②了解细菌、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青霉菌(青霉素),疫苗,乳酸菌(酸奶,泡菜),酵母菌(酿酒、发面)
(二)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1.植物的生殖方式
①列举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
(1)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形成果实和种子。
(2)绿色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分裂生殖(低等藻类)、孢子生殖(蕨、葫芦藓等)、营养生殖(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组织培养(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等。
②知道嫁接、扦插等生殖方式在生产中的应用
营养繁殖的方式包括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等,被广泛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其应用意义在于保持优良的性状,并能快速繁殖。
▲2.植物的发育
①识别花的结构
②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③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1)种子萌发的过程(图像)
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胚芽形成茎或叶,胚轴发育成茎和根连接的部分
(2)种子萌发的条件
1)内部条件:种子萌发需要一个完整的有生命活性的胚,同时需要胚乳或子叶提供足够的营养。
2)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及氧气
(二)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1.人类的生殖
①说出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主要器官,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生殖系统:卵巢(主要器官,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②知道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的过程
(1)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 胚胎的发育:早期营养来自卵细胞的卵黄,以后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
(3)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含有免疫物质,
▲2.人体的发育
①说出人体发育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人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青春期。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人体的外表变化
青春期人体的外表男女共同变化有: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长出腋毛和阴毛等。
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长胡须、声调较低和喉结突出等。
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脂肪增多、声调较高和乳房发育等。
(2)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的标志
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
(3)内脏功能日渐健全:进入青春期,心脏收缩力增强、肺通气量增大 、脑调节功能增强等。
②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青春期青少年精力充沛,性格活泼而勇敢,情感更为复杂和热烈,容易吸收新事物,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容易自高、自大、莽撞、冒失.
③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3.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①列举动物的生殖方式
1、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克隆
②知道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2)生产转基因动物;
(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三) 遗传与进化
▲1.遗传与变异
①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遗传:子代与亲子代之间性状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②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比如肤色、色觉、画的性状
③描述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④列举常见遗传性疾病
常见遗传病:白化病、先天性愚型、血友病、色盲、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⑤列举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杂交优势(骡子,杂交水稻),基因工程,太空育种,禁止近亲结婚
▲2.生物的进化
①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异养厌氧型)
②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③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主题5人、健康与环境
(一) 人体保健
▲1.人类的健康
①知道健康的概念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②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③指认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1)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将有关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免疫力,简称为计划免疫。
(2)人工免疫: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叫做人工免疫。
④说出营养素的作用
人体所需营养素可概括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
①蛋白质:探望受伤病人
②糖:主要供能物质。
③脂肪:贮能物质。单位质量含有能量最多
④维生素、水、无机盐可以直接吸收,不能提供能量
⑤食物纤维:不能被人消化吸收,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率,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⑤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
食物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⑥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吸烟及危害:多种致癌物。主要有焦油、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长期吸烟危害神经、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
2、酗酒的危害: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坏人体的消化、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引发多种疾病。
3、毒品及危害:容易上瘾,影响身心健康。
▲2.人类常见疾病
知道引起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预防:吃低脂肪食物,锻炼等
(2)肿瘤: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形成肿瘤。预防:①合理饮食②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③加强体育锻炼
(3)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即属于高血压。
(二) 健康与环境
▲1.传染病
①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②知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病原体:寄生虫和微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
③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 流感 腮腺炎 麻疹
消化道传染病:甲肝 菌痢 蛔虫病
消化道传染病:甲肝 菌痢 蛔虫病
血液传染病:疟疾 乙脑 丝虫病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 破伤风 狂犬病
性传播疾病:艾滋病 梅毒 淋病
④说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①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②传播途径: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③易感人群:容易被感染的健康人群。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防护与急救
①知道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
环境毒物: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农药、医用药物、工农业毒物、生化武器毒计等
②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触电:触电者要使其脱离电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则需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蛇虫咬伤:近心端结扎,防止毒液扩散。
溺水:溺水者搭救上岸后,撬开其牙齿,清除口中异物,使其俯卧位,腹垫高呈头低位,以利于呼吸和排除积水。然后仰卧,尽快实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煤气中毒:把病人搬到室外空气畅通处,使病人马上吸入大量新鲜空气,要注意保暖,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若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要进行心脏复苏。
异物堵塞气管:1)鼓励大声咳嗽 2) 俯倾并拍背 3)挤压腹腔喷出异物
③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人口问题
①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在一定的时期内,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②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①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压力: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
②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地球上陆地是有限的,可以耕种的土地更是有限。
③增加了环境污染:人口膨胀造成因工业、农业、交通和生活污染源的增加而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
▲2.生态平衡
理解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3.保护生物多样性
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设立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