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9 M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一
例 1.如图 1,在 Rt△ABC 中, 90C ,AC=4,BC=5,D 是 BC 边上一点,CD=3,点 P
在边 AC 上(点 P 与 A、C 不重合),过点 P 作 PE// BC,交 AD 于点 E。(★★★★)
(1)设 AP=x,DE=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2)当以 PE 为半径的⊙E 与 DB 为半径的⊙D 外切时,求 DPE 的正切值;
(3)将△ABD 沿直线 AD 翻折,得到 'AB D ,联结 'B C .如果∠ACE=∠BCB/,求 AP 的
值。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AC=4,BC=5,CD=3;PE// BC
2.角的关系? 提示: 90C
3.特殊图形?提示:PE// BC 形成相似基本图形“A 字型”
二.求解函数关系式,用相似基本图形可直接求得。
三.两 圆 外 切 时 , 根 据 条 件 得 BE BD PE , 再 计 算 求 解 。 注 意 连 结 DP 后 ,
DPE PDC 。
四.图形翻折后,会产生很多相等的量(边和角):
1.画出翻折后的图形,让学生画图看看;
2.翻折后有哪些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提示:引导学生寻找翻折前后的相等量,从边和角人
手;
3.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基本图形求解;延长延长 AD 交 'BB 于 F,则 'AF BB ;
4.再找找题目中的相似三角形?
提示:从翻折前后图形人手, ACD ~ BFD 、 ACE ~ /BCB
5.怎么计算? 提示:用边之比计算求解,先求解 'BB =
5
16 ,再求解
25
64AE ,最后得
125
256AP 。
6.小题回顾总结。
【满分解答】
(1)∵在 Rt△ABC 中,AC=4,CD=3,∴AD=5,∵PE// BC,∴
AD
AE
AC
AP ,∴
54
AEx ,
∴ xAE 4
5 ,∴ xDE 4
55 , 即 xy 4
55 ,( 40 x )
(2)当以 PE 为半径的⊙E 与 DB 为半径的⊙D 外切时,有
DE=PE+BD,即 24
3
4
55 xx ,解之得
2
3x ,∴
2
5PC ,
∵PE// BC,∴∠DPE=∠PDC,
在 Rt△PCD 中, tan PDC =
5
6
2
5
3
PC
CD ;∴tan DPE =
5
6
(3) 延长 AD 交 BB/于 F,则 AF⊥BB/,
∴ BFDACD ,又 FDBADC ,∴ FBDCAD
∴ ACD ~ BFD ,∴BF=
5
8 ,所以 BB/=
5
16 ,
∵∠ACE=∠BCB/,∠CAE=∠CBB/,∴ ACE ~ /BCB ,∴
25
64AE ,∴
125
256AP 。
1.如图 2,已知在正方形 ABCD 中,AB = 2,P 是边 BC 上的任意一点,E 是边 BC 延长线上
一点,联结 AP.过点 P 作 PF AP ,与∠DCE 的平分线 CF 相交于点 F.联结 AF,与边
CD 相交于点 G,联结 PG。(★★★★)
(1)求证: 45PAF ;(4 分)
(2)⊙P、⊙G 的半径分别是 PB 和 GD,试证明⊙P 与⊙G 外切;(5 分)
(3)当 BP 取何值时,PG // CF。(5 分)
【解法点拨】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边: 2AB BC , PF AP ;
2.角:CF 平分 DCE , 90B APF ;
3.特殊图形:正方形 ABCD 。
二.证明 45PAF ,即证明 PA PF :
方案一.在边 AB 上截取线段 AH,使 AH = PC,联结 PH,证明△AHP≌△PCF 即可;
方案二.过点 F 作 FM BC 于点 M ,则 ABP PMF ∽ ,设 BP a FM b , ,用比例
式可证明 a b ,则 ABP PMF ≌ ;
三.证明量圆外切,即证明 PG BP DG ,证明线段和差关系,用“截长补短”证明;
四. PG CF∥ 时,可得 CP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 2PG PC ,再结合
PG BP DG 可求得 BP 长。
【满分解答】(1)证明:在边 AB 上截取线段 AH,使 AH = PC,联结 PH.
由正方形 ABCD,得∠B =∠BCD =∠D = 90°,AB = BC = AD.……(1 分)
∵∠APF = 90°,∴∠APF =∠B.
∵∠APC =∠B +∠BAP =∠APF +∠FPC,
∴∠PAH =∠FPC.………………………………………………………(1 分)
又∵∠BCD =∠DCE = 90°,CF 平分∠DCE,∴∠FCE = 45°.
∴∠PCF = 135°.
又∵AB = BC,AH = PC,∴BH = BP,即得∠BPH =∠BHP = 45°.
∴∠AHP = 135°,即得∠AHP =∠PCF.………………………………(1 分)
在△AHP 和△PCF 中,∠PAH =∠FPC,AH = PC,∠AHP =∠PCF,
∴△AHP≌△PCF.
∴AP = PF,即 45PAF ………………………………………(1 分)
(2)解:延长 CB 至点 M,使 BM = DG,联结 AM.
由 AB = AD,∠ABM =∠D = 90°,BM = DG,
得△ADG≌△ABM,即得 AG = AM,∠MAB =∠GAD.………………(1 分)
∵AP = FP,∠APF = 90°,∴∠PAF = 45°.
∵∠BAD = 90°,∴∠BAP +∠DAG = 45°,即得∠MAP=∠PAG = 45°.(1 分)
于是,由 AM = AG,∠MAP =∠PAG,AP = AP,
得△APM≌△APG.∴PM = PG.
即得 PB + DG = PG.∴⊙P 与⊙G 两圆外切.(1 分)
(3)解:由 PG // CF,得∠GPC =∠FCE = 45°.…………………………………(1 分)
于是,由∠BCD = 90°,得∠GPC =∠PGC = 45°.
∴PC = GC.即得 DG = BP.………………………………………………(1 分)
设 BP = x,则 DG = x.由 AB = 2,得 PC = GC = 2 – x.
∵ PB + DG = PG , ∴ PG = 2 x . 在 Rt△PGC 中 , ∠ PCG = 90° , 得
2sin 2
CGGPC PG
.即得 2 2
2 2
x
x
.解得 2 2 2x .(1 分)
∴当 (2 2 2)BP 时,PG // CF.………………………………………(1 分)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二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例 1.如图,已知在△ ABC 中, AB =4, BC =2,以点 B 为圆心,线段 BC 长为半径的弧交
边 AC 于点 D ,且∠ DBC =∠ BAC , P 是边 BC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 P 作 PQ ⊥ BP ,
交线段 BD 的延长线于点 Q .设CP x , DQ y 。(★★★★)
(1)求CD 的长;
(2)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 DAQ =2∠ BAC 时,求CP 的值。
A
B C
D
Q
P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AB =4,BC =2,PQ ⊥ BP ,BC BD ;
2.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DBC =∠ BAC , 90QBP 。
3.特殊图形: BCD 、 ABC 均为等腰三角形, BCD ABC ∽ 。
五.用 BCD ABC ∽ 得到饿比例式可以直接求解CD 的长度;
六.求解函数关系式:
1.分析 x 和 y 分别代表的量? 提示:CP x , DQ y ,都表示边的长度;
2.从图中观察,x 与 y 是否有直接关系? 提示:没有,因此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
形使得 x 与 y 有联系;
3.分别过点 A 、 D 作 AH BC 、 DE BC ,则由相似基本图形可以求解相关线段的长
度,继而求解很熟关系式;
4.注意求解函数定义域。
七.当∠ DAQ =2∠ BAC 时,为“当题目中的量满足一种特殊关系时,求解相关量”:
1.由∠ DAQ =2∠ BAC 可得到那些角度相等? 提示:得到 ABQ AQB 最为关键;
2.等腰三角形画底边上的高线,用勾股定理求解。
【满分解答】
(1)∵∠DBC=∠BAC,∠BCD=∠ACB,∴△BDC∽△ABC.∴
AB
BC
BD
CD .
(2)∵ 4AB , 2 BDBC ,∴ 1CD .
(2)∵BC=BD,∴∠BCD=∠BDC.
∵∠DBC=∠BAC,∠BCD=∠ACB,∴∠ABC=∠BDC.∴∠ABC=∠ACB.∴AC=AB=4.
作 AH⊥BC,垂足为点 H.∴BH=CH=1.
作 DE⊥BC,垂足为点 E,可得 DE∥AH.∴
CA
CD
CH
CE ,即
4
1
1
CE .
∴
4
1CE ,
4
7BE .又∵DE∥PQ,∴
BE
EP
BD
DQ ,即
4
7
4
1
2
xy .
整理,得
7
2
7
8 xy .定义域为 x>0.
(3)∵∠DBC+∠DCB=∠DAQ+∠DQA,∠DCB=∠ABD+∠DBC,
∴2∠DBC+∠ABD=∠DAQ+∠DQA.∵∠DAQ=2∠BAC,∠BAC=∠DBC,∴∠ABD=∠
DQA.∴AQ=AB=4. 作 AF⊥BQ,垂足为点 F,可得
2
2 yQF ,
2
2 yDF .
∴ 2222 )2
2(4)2
2(3 yy .解得
2
7y . ∴
2
7
7
2
7
8 x . 解得
16
45x ,即
16
45CP .
1.仔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不
变量和特殊条件;
2.寻找相似基本图形:A字型、
八字型、一线三角
3.注意利用好“锐角三角比”
和“勾股定理”。
压轴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4,BC=
2
1 AB,P 是边 AC 上的一个点,AP=
2
1 PD,
∠APD=∠ABC,联结 DC 并延长交边 AB 的延长线于点 E。(★★★★)
(1)求证:AD∥BC;
(2)设 AP=x,BE=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联结 BP,当△CDP 与△CBE 相似时,试判断 BP 与 D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 B
C
E
D
P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边:AB=AC=4,BC=
2
1 AB,AP=
2
1 PD;
2.角:∠APD=∠ABC;
3.特殊图形:△APD∽△ABC
二.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证明 AD∥BC。
三.求解函数关系式:
1.AP=x,BE=y,都表示边的长度;
2.用第一小问得到的平行线,产生了相似基本图形“A 字型”, BE BC
AE AD
,可求得函数关
系式;
3.注意求解定义域。
四.当△CDP 与△CBE 相似时:
1.用角度关系,证明相似是唯一存在的;
2.用边之比,计算相关线段的长度,再由线段关系得到 BP∥DE。
【满分解答】
(1)证明:∵ ABBC 2
1 , PDAP 2
1 ,∴
PD
AP
AB
BC .…………………………(1 分)
又∵∠APD=∠ABC,∴△APD∽△ABC.………………………………(1 分)
∴∠DAP=∠ACB.…………………………………………………………(1 分)
∴AD∥BC.…………………………………………………………………(1 分)
(2)解:∵AB=AC,∴∠ABC=∠ACB.
∴∠DAP=∠DPA.
∴AD=PD.…………………………………………………………………(1 分)
∵AP=x,∴AD=2x.…………………………………………………………(1 分)
∵ ABBC 2
1 ,AB=4,∴BC=2.
∵AD∥BC,∴
AD
BC
AE
BE ,即
xy
y
2
2
4
.……………………………(1 分)
整理,得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
1
4
xy .……………………………(1 分)
定义域为 41 x .…………………………………………………………(1 分)
(3)解:平行.…………………………………………………………………………(1 分)
证明:∵∠CPD=∠CBE,∠PCD>∠E,
∴当△CDP 与△CBE 相似时,∠PCD=∠BCE.…………………………(1 分)
∴
PC
DP
BC
BE ,即
x
xy
4
2
2
.………………………………………………(1 分)
把
1
4
xy 代入,整理得 42 x .
∴x=2,x=-2(舍去).………………………………………………………(1 分)
∴y=4.
∴AP=CP,AB=BE.…………………………………………………………(1 分)
∴BP∥CE,即 BP∥DE.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三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备注】引导学生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一下概述,为后面讲解铺垫好基础,大概 5 分钟左右。
一.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
1.动点+函数+分类讨论;
2.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3.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
4.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问题。
压轴题命题方向
二.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1.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3.圆相切问题分类讨论;
4.平行四边形分类讨论;
5.函数关系分类讨论!
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分类讨论常见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相似问题:
①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之比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进行相似转化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2.等腰问题:
①观察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相等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画底边上的高线,
利用三角比求解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3.圆的相切问题:
①分别求解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②再分内切和外切讨论,计算求解
③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例 1.如图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图像经过 (1, 2)A 、 (3, 2)B
和 (0,1)C 三点,顶点为 P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 P 的坐标;
(2)联结 PC 、 BC ,求 BCP 的正切值;
(3)能否在第一象限内找到一点Q ,使得以Q 、C 、A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 C 、P 、
B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能,请确定符合条件的点Q 共有几个,并请直接写出它们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点的坐标已知? 提示: (1, 2)A 、 (3, 2)B 和 (0,1)C 三点;
2.二次函数解析式和顶点坐标可以求解。
二.求解函数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三.求解三角比的值:
1.先让学生计算出 PBC 的三边长度;
2.通过观察三边的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提示: 90CBP 即 CBP 为直角三
角形;
3.计算 tan BCP 的值。
四.当 QCA 与 PBC 相似时:
1. QCA 有什么特殊性质没有? 提示:为直接三角形;
2.怎么分类讨论计算? 提示:分以下三大类计算求解
①.若 90ACQ ,过 A 、Q 两点作 y 轴垂线,用相似可求得Q 点坐标为 4(1, ) (9,4)3
或 ;
②.若 90AQC ,则可直接的Q 点坐标为 (1,1) ;
③.若 90QAC ,过Q 点作 x 轴垂线,可求的Q 点坐标为 (10,1) ;
3.所求 Q 点坐标有 4 个,分别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设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2 ( 0)y ax bx c a
由题意,得:
2
9 3 2
1
a b c
a b c
c
解得:
1
4
1
a
b
c
因此,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 4 1y x x ,顶点 P 坐标为 (2, 3) .
(2)联结 BP .∵ (0,1), (3, 2), (2, 3)C B P
∴ 3 2, 2, 2 5BC BP PC
∴ 2 2 2BC BP PC ∴ 90CBP ∴ 2 1tan 33 2
BPBCP BC
(3)能,条件的 Q 点符合共有 4 个,它们分别是 4(1, ) (9,4) (1,1) (10,1)3
或 或 或 。
1.仔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不
变量和特殊条件;
2.寻找相似基本图形:A字型、
八字型、一线三角
3.注意利用好“锐角三角比”
和“勾股定理”。
压轴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如图,Rt△ABO 在直角坐标系中,∠ABO=900,点 A(-25,0),∠A 的正切值为
3
4 ,直线
AB 与 y 轴交于点 C。(★★★★)
(1)求点 B 的坐标;
(2)将△ABO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使点 B 落在 x 轴正半轴上的 'B 处。试在直角坐标系中
画出旋转后的 ' 'A B O ,并写出点 'A 的坐标;
(3)在直线 OA/上是否存在点 D,使△COD 与△AOB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 D 的坐标;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O
B
x
y
C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点的坐标:A(-25,0);
2.角: 90ABO , 4tan 3A 。
7.求解点 B 的坐标,过点 B 画 x 轴垂线,用三角比即可求解。
8.旋转后注意“点 B 落在 x 轴正半轴上的 'B 处”,又因为 90ABO ,则 'A 在 'B 的正上方,
利用旋转前后对应边相等可直接写出 'A 的坐标;
9.当△COD 与△AOB 相似时:
1.注意点 D 在直线 'OA 上;
2.可以得到 COD 为直角三角形;
3.分类讨论计算:
①当
AB
AO
OD
CO 时:即
15
25
4
5
3
100
x
,解得 16x 。
②当
AO
AB
OD
CO 时:即
25
15
4
5
3
100
x
,解得 400
9x
【满分解答】
(1)过点 B 作 BH⊥AO 于 H,由 tanA=
3
4 ,设 BH=4k,AH=3k,则 AB=5k
在 Rt△ABO 中,∵tgA=
3
4 ,AO=25,∴AB=15
∴k=3,∴BH=12
AH=9,∴OH=16
∴B(-16,12)
(2)正确画图。 'A (20,15),
(3)在 Rt△AOC 中,AO=25,tgA=
3
4 ,∴OC=
3
100 -
设 OA/的解析式为 y=kx,则 15=20k,则 k=
4
3 ,∴y=
4
3 x
∵△ABO 旋转至△A/B/O,∴∠AOB=∠A/OB/,
∵∠AOB+∠A=900,∠COA/+∠A/OB/=900,∴∠A=∠COA/
∴在直线 OA/上存在点 D 符合条件,设点 D 的坐标为(x,
4
3 x),则 OD= x4
5
10 当
AB
AO
OD
CO 即
15
25
4
5
3
100
x
,也即 x=16 时,△COD 与△AOB 相似,
此时 D(16,12)
20 当
AO
AB
OD
CO 即
25
15
4
5
3
100
x
,也即 x=
9
400 时△COD 与△AOB 相似,
此时 D(
3
100,9
400 )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四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备注】引导学生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一下概述,为后面讲解铺垫好基础,大概 5 分钟左右。
一.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
1.动点+函数+分类讨论;
2.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3.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
4.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问题。
压轴题命题方向
二.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1.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3.圆相切问题分类讨论;
4.平行四边形分类讨论;
5.函数关系分类讨论!
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分类讨论常见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相似问题:
①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之比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进行相似转化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2.等腰问题:
①观察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相等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画底边上的高线,
利用三角比求解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3.圆的相切问题:
①分别求解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②再分内切和外切讨论,计算求解
③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例 1.已知△ABC 中,AB=4,BC=6,AC>AB,点 D 为 AC 边上一点,且 DC=AB,E 为 BC
边的中点,联结 DE,设 AD=x。(★★★★)
4.当 DE⊥BC 时(如图 1),求 x 的值;
5.设 ABED
CDE
S yS
四边形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6.取 AD 的中点 M,联结 EM 并延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P,以 A 为圆心 AM 为半径作⊙A,
试问:当 AD 的长改变时,点 P 与⊙A 的位置关系变化吗?若不变化,请说明具体的位置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 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AB=4,BC=6,AC>AB,DC=AB
二.当 DE BC 时,求解线段的长度:
1.得到了什么特殊条件? 提示:结合“E 为 BC 边的中点”得到“ DE 为 BC 边中垂线”;
2.计算求解,通过中垂线联想到连结 BD ,则得到 AB BD ;再联想到等腰三角形画底边
上的高线,即“过点 B 作 AD 垂线”,再用勾股定理求解。
二.求解面积比: ABED
CDE
S yS
四边形
1.分别表示哪些图形的面积? 提示:四边形 ABED 和 CDE 。
2.面积比怎么求解? 提示:
方案一.分别求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再求解比值;
方案二.用面积转化求解比值。
本题,用“方案二”较简单,连结 BD ,则: BDE DECS S ,
4
ABD
DBC
S AD x
S DC
所以
2 4
ABD
CDE
S x
S
,
2
ABD
CDE
S x
S
,所以 1 12
ABD BDE ABD
CDE CDE
S S S xy S S
。
五.证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提示: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2.求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价于求解什么? 提示:等价于比较线段的大小;
3.找找该题的圆心、半径 r 、点到圆心的距离 d 。 提示: r AM 、 d AP
4.该题转化为比较 AM 与 AP 的大小,怎么添加辅助线?
提示:作 AQ BC∥ 或 EN AB∥ ,都可以证明 AM = AP 。
【满分解答】
解:(1)联结 BD,过点 B 作 BH⊥AC 于 H,
∵DE⊥BC,E 为 BC 中点,∴BD=DC,∵AB=DC,∴AB=BD,
∴AH=BH= 1
2 x ,∵AB2-AH2= BC2-CH2,∴ 2 216 ( ) 36 (4 )2 2
x x ,
∴x=1
(2)连 BD,∵点 E 为 BC 中点,∴ BDE CDES S
∴ 1ABD BDE ABD
CDE CDE
S S Sy S S
∵
4
ABD
DBC
S x
S
,∴
2 4
ABD
CDE
S x
S
,即
2
ABD
CDE
S x
S
∴ 12
xy (0<x<6)
(3)点 P 在⊙A 上。
证明:取 AC 中点 N,则 AN= 4
2
x ,
∵M 为 AD 中点,∴MN= 4 22 2
x x
∵E 为 BC 中点,∴NE//AB,且 EN=2,
∴MN=EN,
∵NE//AB,∴ AP AM
NE MN
,∴AP=AM
∴点 P 在⊙A 上.
1.仔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不
变量和特殊条件;
2.寻找相似基本图形:A字型、
八字型、一线三角
3.注意利用好“锐角三角比”
和“勾股定理”。
压轴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如图,已知梯形 ABCD ,AD ∥ BC , 5AB AD , 3
4tan DBC .E 为射线 BD 上
一动点,过点 E 作 EF ∥ DC 交射线 BC 于点 F .联结 EC ,设 BE x , ECF
BDC
S yS
△
△
。
(1)求 BD 的长;
(2)当点 E 在线段 BD 上时,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联结 DF ,若△ BDF 与△ BDA 相似,试求 BF 的长。(★★★★)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边: 5AB AD , AD ∥ BC , EF ∥ DC
2.角: 3
4tan DBC ;
3.特殊图形: ABD 为等腰三角形, EF ∥ DC 形成相似基本图形“A 字型”。
(4) 求解 BD 的长,画等腰 ABD 底边上的高线,用三角比即可求解。
(5) 求解函数关系式, ECF
BDC
S yS
△
△
:
1.求解两个图形的面积比:用面积比转化,引入 BEF ;
2. =ECF
BEF
S BF BE
S CF DE
, 2=( )BEF
BDC
S BE
S BD
,即可求解函数关系式;
3.注意求解定义域。
(6) 当△ BDF 与△ BDA 相似时:
1.找相等角: DBCADB ;
2.分类讨论,因为 DBCADB ,则分以下两个情况讨论:
①当 ABDF 时:可证四边形 ABFD 是平行四边形;
②当 ABDBFD 时:可得 DB DF ;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过点 A 作 AH ⊥ BD 于点 H ,
∵ AD ∥ BC , 5AB AD ,
∴ HDBHDBCADBABD , .
在 ABHRT 中,∵
4
3tantan DBCABD ,
∴
5
4cos
AB
BHABD ∴ 4 HDBH . ∴ 8BD .
(2)∵ EF ∥ DC , ∴
x
x
BE
DE
BF
FC 8 .
∵△ EFC 与△ EFB 同高,∴ 8EFC
EFB
S FC x
S BF x
.
由 EF ∥ DC 可得:△ EFB ∽△CDB .∴
2 2 2
8 64
EFB
BDC
S BE x x
S BD
.
∴
2 28 1
64 64 8
EFCEFB
BDC EFB
SS x x xy xS S x
, (0 8)x
(3)∵ AD ∥ BC ,∴ DBCADB .
∵△ BDF 与△ BDA 相似,
① ABDF ,可证四边形 ABFD 是平行四边形. ∴ 5BF AD .
② ABDBFD , ∴ DB DF . 可求得:
5
64BF .
综上所述,当△ BDF 与△ BDA 相似时, BF 的长为 5 或
5
64 .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五
例 1.已知 2 4AB AD , , 90DAB , AD BC∥ (如图 1)。 E 是射线 BC 上的动
点(点 E 与点 B 不重合), M 是线段 DE 的中点。(★★★★)
(1)设 BE x , ABM△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 DE 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 BE 的长;
(3)联结 BD ,交线段 AM 于点 N ,如果以 A N D, ,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ME△ 相似,
求线段 BE 的长。
B
A D
M
E C图 1
B
A D
C备用图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2 4AB AD , , AD BC∥ ;
2.有没有动点和特殊点? 提示: E 是射线 BC 上的动点(点 E 与点 B 不重合), M 是线
段 DE 的中点。
3.是否有已知角和特殊角? 提示: 90DAB 。
4.求解函数关系式, ABM△ 的面积为 y ,底边 AB 已知, AB 边上的高也很容易求解,用
直接法计算。
5.两圆外切:
1.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半径和圆心距,让学生计算 1 2r r d、 、 ;
2.用圆的外切关系列等式 1 2+ =r r d 。
6.当 AND 与 BME△ 相似时:
1.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恒相等的角? 提示: DAN MBE
2.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提示:需要,分两个情况讨论
①当 ADN BEM 时:可得 DB DE ;
②当 ADB BME 时:可得 BED MEB△ ∽△ ,所以 2BE EM DE 。
3.计算求解。
【参考教法】
(1)取 AB 中点 H ,联结 MH ,
M 为 DE 的中点, MH BE ∥ , 1 ( )2MH BE AD .
又 AB BE , MH AB .
1
2ABMS AB MH △ ,得 1 2( 0)2y x x ;
(2)由已知得 2 2( 4) 2DE x .
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 DE 为直径的圆外切,
1 1
2 2MH AB DE ,即 2 21 1( 4) 2 (4 ) 22 2x x .
解得 4
3x ,即线段 BE 的长为 4
3
;
(3)由已知,以 A N D, ,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ME△ 相似,
又易证得 DAM EBM .
由此可知,另一对对应角相等有两种情况:① ADN BEM ;② ADB BME .
①当 ADN BEM 时:
AD BE ∥ , ADN DBE . DBE BEM .
DB DE ,易得 2BE AD .得 8BE ;
②当 ADB BME 时:
AD BE ∥ , ADB DBE .
DBE BME .又 BED MEB , BED MEB△ ∽△ .
DE BE
BE EM
,即 2BE EM DE ,得 2 2 2 2 21 2 ( 4) 2 ( 4)2x x x .
解得 1 2x , 2 10x (舍去).即线段 BE 的长为 2.
综上所述,所求线段 BE 的长为 8 或 2。
1.仔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不
变量和特殊条件;
2.寻找相似基本图形:A字型、
八字型、一线三角
3.注意利用好“锐角三角比”
和“勾股定理”。
压轴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已知:Rt ABC 中 , 90C , 4AC , cot 3B ,四边形 MNPQ 的边 MN 在 AB
边上, 2MN ,顶点 P 、 Q 分别在边 BC 、 AC 上, QM AB 于 M , //PN QM ,如
图。设 AM x ,四边形 MNPQ 的面积记为 y 。(★★★★)
(1)当 6
5x 时,求 PB 的长;
(2)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3) PCQ 能与 QMA 相似吗?若能,请求出 x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C
A M N B
Q
P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边: 4AC , 2MN ,QM AB , //PN QM ;
2.已知角和特殊角: 90C , cot 3B , 30B ;
二.求解边的长度,过点C 作 AB 垂线,构造相似基本图形。
三.用相似基本图形看直接计算求解。
四.当 PCQ 与 QMA 相似时:
1.找两个三角形中的相等角,直角相等;
2.分类讨论计算:
①当 60CQP A 时,有 CQP ∽ CAB ∽ MAQ
②当 30CQP B 时,有 CQP ∽ CBA ∽ MQA
【满分解答】
(1)∵ cot 3B ,∴ 30B
又 90 , 4C AC ,∴ 8AB ,
∵ 62, 5MN AM x ,∴ 24
5NB
∴ 16 35PB
(2)由(1)知: 8AB , 30B ,
又 AM x ,∴ 6 , 60NB x A ,
∵QM AB , //PN QM ,∴ PN AB ,∴ 33 , (6 )3QM x PN x ,
又∵ 1 ( )2MNPQS QM PN MN 四边形 ,∴ 2 3 2 3(0 2)3y x x
(3)能.
当 60CQP A 时,有 CQP ∽ CAB ∽ MAQ ,
此时,可得: 33 (6 )3x x ,∴ 3
2x
当 30CQP B 时,有 CQP ∽ CBA ∽ MQA ,
此时,可得:4 2 2x ,∴ 1x 所以,当 3
2x 或 1 时, PCQ 能与 QMA 相似。
教师寄语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六
例 1.已知:如图,在 Rt△ABC 中,∠C = 90°,BC = 2,AC = 4,P 是斜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
PD⊥AB,交边 AC 于点 D(点 D 与点 A、C 都不重合),E 是射线 DC 上一点,且∠EPD = ∠
A。设 A、P 两点的距离为 x,△BEP 的面积为 y。(★★★★)
(1)求证:AE = 2PE;
(2)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EP 与△ABC 相似时,求△BEP 的面积。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BC = 2,AC = 4,PD⊥AB;
2.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C = 90°,∠EPD = ∠A。
3.点的运动情况:P 是斜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E 是射线 DC 上一点。
4.是否有相似三角形? 提示:△EPD∽△EAP。
二.求解线段的关系,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可直接求得,让学生计算看看。
三.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一下 x 与 y 分别代表的量。 提示: AP x ,△BEP 的面积为 y。
2.求解△BEP 的的面积,有没有已知边? 提示: 2 5BP x
3.怎么计算求解? 提示:因为 2 5BP x ,则求解 BP 边上的高;过点 E 作 BP 的垂线,
结合“相似”和“勾股定理”求解高线即可。
四.当△BEP 与△ABC 相似时:
1.两个三角形中有没有恒相等的角? 提示:没有。
2.怎么讨论计算? 提示:因为 90C ,则分两个情况讨论∠BEP=∠C=90°或
∠EBP=∠C=90°
(i)当∠BEP=90°时,
AB
BC
PB
PE ;
(ii)当∠EBP=90°时,同理可得。
五.总结回顾。
【满分教研】
(1)∵∠APD=∠C=90°,∠A=∠A,∴△ADP∽△ABC.∴
2
1
AC
BC
AP
PD .
∵∠EPD=∠A,∠PED=∠AEP,∴△EPD∽△EAP.
∴
2
1
AP
PD
AE
PE .∴AE=2PE.
(2)由△EPD∽△EAP,得
2
1
AP
PD
PE
DE ,∴PE=2DE.
∴AE=2PE=4DE.
作 EH⊥AB,垂足为点 H.
∵AP=x,∴ xPD 2
1 .∵PD∥HE,∴
3
4
AD
AE
PD
HE .∴ xHE 3
2 .
又∵ 52AB ,∴ xxy 3
2)52(2
1 ,即 xxy 3
52
3
1 2 .定义域是 55
80 x .
另解:由△EPD∽△EAP,得
2
1
AP
PD
PE
DE ,∴PE=2DE.
∴AE=2PE=4DE.∴ xxAE 3
52
2
5
3
4 .∴S△ABE= xx 3
5223
52
2
1 .
∴
AB
BP
S
S
ABE
BEP
,即
52
52
3
52
x
x
y .∴ xxy 3
52
3
1 2 .定义域是 55
80 x .
(3)由△PEH∽△BAC,得
AC
AB
HE
PE ,∴ xxPE 3
5
2
5
3
2 .
当△BEP 与△ABC 相似时,只有两种情形:∠BEP=∠C=90°或
∠EBP=∠C=90°.
(i)当∠BEP=90°时,
AB
BC
PB
PE ,∴
5
1
52
3
5
x
x
.
解得
4
53x .∴
16
25
4
53
3
52516
9
3
1 y .
(ii)当∠EBP=90°时,同理可得
2
53x ,则
4
5y 。
1.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BC,AB=DC=5,AD=6,BC=12。设 E 在 AD 上,AE=2,
F 为 AB 上一个动点(不与 A、B 重合),过 F 作 FG∥EC,交 BC 于 G。(★★★★)
(1)求梯形 ABCD 的面积;
(2)设 BF=x,四边形 EFGC 的面积等于 y,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这个函
数的定义域.
(3)当 AEF 与 CDE 相似时,求四边形 EFGC 的面积。
D
C
B
A
D
(备用图)
B
C
A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边:AB=DC=5,AD=6,BC=12,AD∥BC,FG∥EC。
2.点的移动情况:点 F 为 AB 上一个动点(不与 A、B 重合),点G 在 AB 边上。
二.求梯形的面积,让学生独立计算。
三.求解函数关系式:
1.求解 EFGC 的面积,因为四边形 EFGC 为梯形,可以采用下列方案求解面积:
方案一.直接求解: ( ) 2y S EG EC h ,过点G 作 EC 垂线,可用三角比求解高线;
方案二.用面积和差关系求解,分别延长GF 和 DA ,相交于点 H ,则四边形GHEC 为平行
四边形,所以 EHFGHECy S S 四边形 ,再分别求解。
7.计算求解,注意求解定义域。
六.当 AEF 与 CDE 相似时:
1.找相等角: =A D ;
2.分类讨论计算:
①当△AEF∽△DEC 时,则
DC
AF
DE
AE ;
②当△AEF∽△DCE 时,则
DE
AF
DC
AE ;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解:⑴ 作 AM⊥BC,DN⊥BC,分别交 BC 于 M、N
由题意知,BM=CN=3,再由勾股定理知 AM=4
所以 362
1 AMBCADS ABCD梯形 ;
⑵ 延长 GF、EA 交于 H,
由题意知,四边形 EHGC 是平行四边形,AF=5-x
∴HE=GC=12-BG,而 AE=2,
∴HA=10-BG,由 AD∥BC 得,
FB
AF
BG
HA ,即
x
x
BG
BG 510
∴BG=2x.
设△AFE 边 AE 上的高为 1h ,△FBG 边 BG 上的高为 2h ,又 421 hh
则
x
x
h
h 5
2
1 ,得到
5
420
1
xh ,
5
4
2
xh
∴
5
12044 2
xxSSSy FBGAFEABCE梯形 (0<x<5)
10.①当△AEF∽△DEC 时,
则
DC
AF
DE
AE , 即
5
5
4
2 x , 解得
2
5x 所以 21y ;
②当△AEF∽△DCE 时,则
DE
AF
DC
AE , 即
4
5
5
2 x ,解得
5
17x
所以
125
2184y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七
例 1.如图,在 ABCRt 中, 90C , 5AB ,
4
3tan B ,点 D 是 BC 的中点,
点 E 是 AB 边上的动点, DEDF 交射线 AC 于点 F 。(★★★★)
(1)求 AC 和 BC 的长;
(2)当 EF ∥ BC 时,求 BE 的长;
(3)联结 EF ,当 DEF 和 ABC 相似时,求 BE 的长。
A
C
F
E
D B
A
C B
(备用图)
A
C B
(备用图)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5AB , DEDF ,CD DB ;
2.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90C ,
4
3tan B ;
3.点的移动情况。 提示:点 E 是 AB 边上的动点。
七.求解边的长度,等价于解直角三角形,让学生独立计算。
八.当 EF ∥ BC 时,求解 BE 的长度:
1.是否有特殊图形出现? 提示: EF ∥ BC 形成相似基本图形“A 字型”。
2.怎么求解? 提示:由 =90C FDE ,联想到过点 E 作 BCEH ,垂足为 H ;通
过 EHB ∽ ACB 得 EFD ∽ FDC ;所以 CDEFFD 2 ,计算求解。
九.当 DEF 和 ABC 相似时:
1.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恒有相等的角? 提示: =90C FDE
2.怎么分类讨论计算? 提示:由前面一小问知,过点 E 作 BCEH ,垂足为 H ,
由 EHB ∽ ACB 得 EHD ∽ DCF ,所以
DF
DE
CD
EH 。则分两种情况:
1 4
3
BC
AC
DF
DE ; 2 3
4
AC
BC
DF
DE 。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在 ABCRt 中, 90C
∵
4
3tan
BC
ACB ,∴设 kAC 3 , kBC 4
∴ 55 kAB , ∴ 1k ∴ 3AC , 4BC
(2)过点 E 作 BCEH ,垂足为 H 。
易得 EHB ∽ ACB
设 kCFEH 3 , kBH 4 , kBE 5
∵ EF ∥ BC ∴ FDCEFD
∵ 90CFDE ∴ EFD ∽ FDC ∴
CD
FD
FD
EF ∴ CDEFFD 2 即
)44(249 2 kk 化简,得 0489 2 kk 解得
9
1324 k (负值舍去)
∴
9
2013105 kBE
(3)过点 E 作 BCEH ,垂足为 H .
易得 EHB ∽ ACB
设 kEH 3 , kBE 5
∵ 90HDEHED 90HDEFDC
∴ FDCHED
∵ 90CEHD ∴ EHD ∽ DCF ∴
DF
DE
CD
EH
当 DEF 和 ABC 相似时,有两种情况:
1 4
3
BC
AC
DF
DE ∴
4
3
CD
EH 即
4
3
2
3 k 解得
2
1k
∴
2
55 kBE
2 3
4
AC
BC
DF
DE ∴
3
4
CD
EH 即
3
4
2
3 k 解得
9
8k ∴
9
405 kBE
综合 1 、 2 ,当 DEF 和 ABC 相似时, BE 的长为
2
5 或
9
40 .
8.如图,已知在△ABC 中, AB=AC=6,BC=5,D 是 AB 上一点,BD=2,E 是 BC 上一动
点,联结 DE,并作 DEF B ,射线 EF 交线段 AC 于 F。(★★★★)
(1)求证:△DBE∽△ECF;
(2)当 F 是线段 AC 中点时,求线段 BE 的长;
(3)联结 DF,如果△DEF 与△DBE 相似,求 FC 的长。
F
B
A
C
D
E
B
A
C
D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边的特殊关系:AB=AC=6,BC=5,BD=2;
2.角的关系: =DEF B C ;
3.点的移动情况:点 E 是边 BC 上一动点,点 F 是边 AC 上一动点;
4.特殊图形: =DEF B C 形成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一线三角”。
二.证明相似三角形,角度直接证明即可。
三.当点 F 是线段 AC 中点时,可得 1 32CF AC ,用相似三角形计算边长。
四.如果△DEF 与△DBE 相似时:
1.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恒相等的角: =B DEF ;
2.分类讨论计算:分两个情况讨论
①当 FDE BED 时,DF∥BC,则 AF AD
AC AB
②当 FDE BDE 时:
方案一.作 EO⊥DF,EP⊥BD,EQ⊥CF,垂足分别为 O、P,Q,计算求解;
方案二.则 DE BD
EF BE
,由△DBE∽△ECF,得 DE BD
EF EC
,
所有 BD BD
BE EC
,则 5
2BE EC ,又由△DBE∽△ECF,得 BD BE
CE CF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 DEC B BDE , DEC DEF FEC ,
又 DEF B ,∴ BDE FEC ,
(备用图)
∵AB=AC,∴ B C ∴△DBE∽△ECF.
(2)由△DBE∽△ECF,得 BD BE
CE CF
.
设 BE 长为 x , 则 2
5 3
x
x
, 解得 1 2x , 2 3x .∴BE 的长为 2 或 3.
(3)1º 当 FDE BED 时,DF∥BC,∴ AF AD
AC AB
,∴ 2FC .
2º 解一:当 FDE BDE 时,
作 EO⊥DF,EP⊥BD,EQ⊥CF,垂足分别为 O、P,Q,
∵ FDE BDE ,∴EO=EP.
∵ DFE DEB EFC ,∴EO=EQ.∴EP=EQ,∴AE 是 BAC 的平分线.
∵AB=AC,∴ 5
2BE EC 由△DBE∽△ECF,得 BD BE
CE CF
,∴ 25
8FC
Q
P
O
F
B
A
C
D
E
综上所述,FC 的长为 2 或 25
8
时,△DEF 与△DBE 相似
解二:当 DFE BED 时, DE BD
EF BE
,
由△DBE∽△ECF,得 DE BD
EF EC
,∴ BD BD
BE EC
,∴ 5
2BE EC
由△DBE∽△ECF,得 BD BE
CE CF
,∴ 25
8FC
综上所述,FC 的长为 2 或 25
8
时,△DEF 与△DBE 相似。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八
例 1.已知在梯形 ABCD 中,AB∥DC,且 AB=4,AD=BC=2,∠ABC=120°。P、Q 分别为射
线 BC 和线段 CD 上的动点,且 CQ=2BP。(★★★★)
(1)如图 1,当点 P 为 BC 的中点时,求证:△CPQ∽△DAQ;
(2)如图 2,当点 P 在 BC 的延长线上时,设 BP=x,△APQ 的面积为 y,求 y 关于 x 的
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以点 A 为圆心 AQ 为半径作⊙A,以点 B 为圆心 BP 为半径作⊙B,当⊙A 与⊙B 相
切时,求 BP 的长。
P
CD Q
A B
图 1
P
CD Q
A B
图 2
CD
A B
备用图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AB=4,AD=BC=2,AB∥DC;
2.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ABC=120°, DAB B ;
3.点的运动情况? 提示:P、Q 分别为射线 BC 和线段 CD 上的动点。
二.当点 P 为 BC 的中点时,求证:△CPQ∽△DAQ:
1.这时,线段 BP 、CP 、CQ 、DQ 的长度是否能求解? 提示:让学生计算看看。
2.根据目前已知的条件,怎么证明相似? 提示:因为题中已知的都是边,则利用
两边成
比例且夹角相等证明。
三.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一下 x 与 y 分别所表示的量? 提示:BP=x,△APQ 的面积为 y
2.三角形面积怎么求解? 提示:因为 APQ 的每一边都在变化,并且每一条边的
长度都
不好求解,则考虑将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设 PA 与 DC 的交点为点 E ,则:
AQE QEPy S S 。
3.计算求解,注意求解函数定义域。(见后面满分解答部分)
四.两圆相切:
1.回顾两圆相切的三大解题步骤。 提示:求解三个量、分类讨论、计算求解。
2.你能分别求解出两元的半径和圆心距吗? 提示:让学生计算看看。
3.分内切和外切讨论计算。
【满分解答】
(1)过点 A 作 CDAM ,M 为垂足, 过点 A 作 CDAN ,N 为垂足
根据题意得:AM=BN,AB=MN=4,DM=CN
在直角三角形△CBN 中, ∴ 60DCB ,BC=2
CN=1,BN= 3 ∴ DM=1,AM= 3 ∴CD=6
∵点 P 为 BC 的中点,且 CQ=2BP ∴CP=1,CQ=2,DA=2,DQ=4
∴
DQ
CQ
DA
CP 又 60DQCP ∴△CPQ∽△DAQ
(2) ∵AB∥DC∴
AB
CE
PB
PC ∴
4
2 CE
x
x ∴
x
xCE 84
∴
x
xx
x
xxQE 842842
2
过点 P 作 CDPH 交 DC 的延长线于 H
在直角三角形△CBN 中, ∴ 60PCH , 2 xPC )2(2
3 xPH
∵ AQPPQEAPQ SSS
∴
x
xx
x
xxxy 84232
1842)2(2
3
2
1 22
∴ )42(2
3 2 xxy )32( x
(3) ∵ xDQDM 26,1 ∴ xQM 25
在直角三角形△AQM 中, 3)25( 2 xAQ
当⊙A 与⊙B 外切时, ABBPAQ 43)25( 2 xx
221 xx
当⊙A 与⊙B 内切时, ABBPAQ 43)25( 2 xx
3
10414
1
x ,
3
10414
2
x (舍去)
∴当 2BP 时, ⊙A 与⊙B 外切; 当
3
10414 BP 时, ⊙A 与⊙B 内切时.
八.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B=90°,AD//BC,AB=4,BC=12,点 E 在边 BA 的延长
线上,AE=2,点 F 在 BC 边上,EF 与边 AD 相交于点 G,DF⊥EF,设 AG=x, DF=y。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当 AD=11 时,求 AG 的长;
(3)如果半径为 EG 的⊙E 与半径为 FD 的⊙F 相切,求这两个圆的半径。(★★★★)
D
G
B
C
A
E
F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AB=4,BC=12,AE=2,AD//BC,DF⊥EF。
2.已知角和特殊角度: 90B EFD 。
3.相似基本型: AG BF∥ 形成相似基本型“A 字型”
二.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AG x , ADF y 。
2.计算求解:用 EAG EBF ∽ 、 EAG DFG ∽ 产生的比例关系式求解。
三.当 11AD :用 11AD AG DG 求解即可。
四.当⊙E 与⊙F 外切时:
1.分别求解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半径 Er 、 Fr ,和圆心距 EF ;
2.分内切和外切分类讨论;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AD//BC,∠B=90º,∴∠EAG=∠B=90º,
∴EG= .4 222 xAGAE
∵ ,AE
EG
AB
FG ∴FG= 2
2
422
44 xx
AE
EGAB .
∵∠DFG=∠EAG=90º,∠EGA=∠DGF,∴△DFG∽△EAG.
∴
AG
AE
GF
DF ,∴
xx
y 2
42 2
,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
x
xy
244 ,定义域为 40 x .
(2)∵△DFG∽△EAG,∴ ,AG
FG
EG
GD ∴
x
x
x
GD 2
2
42
4
,∴GD=
x
x228 .
当 AD=11 时, 1128 2
x
xx ,
3
8,1 21 xx .
经检验它们都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所以 AG 的长为 1 或
3
8 .
(3)当⊙E 与⊙F 外切时,EF=EG+FD=EG+FG,∴FD=FG,
∵△DFG∽△EAG,∴∠E=∠AGE=∠FGD=∠GDF.∴AG=AE=2;
∴⊙E 的半径 EG= 22 ,⊙F 的半径 FD= 24 .
当⊙E 与⊙F 内切时,EF= FD–EG,∴3 2
2
2 4444 xx
xx ,
∵ 04 2 x ,∴3= 14
x
,∴ 1x .
∴⊙E 的半径 EG= 514 ,⊙F 的半径 FD= 54 .
所以⊙E 的半径为 2 2 ,⊙F 的半径为 4 2 ;或⊙E 的半径为 5 ,⊙F 的半径为 4 5 。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九
例 1.如图, ABC 中, 10 ACAB , 12BC ,点 D 在边 BC 上,且 4BD ,以
点 D 为顶点作 BEDF ,分别交边 AB 于点 E ,交射线CA 于点 F 。(★★★★★)
(1)当 6AE 时,求 AF 的长;
(2)当以点C 为圆心 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 A 为圆心 AE 长为半径的⊙ A 相切时,
求 BE 的长;
(3)当以边 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 DE 相切时,求 BE 的长。
A
B CD
E
F
A
B CD
(备用图)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10 ACAB , 12BC , 4BD ;
2.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C EDF B ;
3.点的运动情况。 提示:点 E 在 AB 边上,点 F 在射线CA 上;
4.是否有相似基本图形? 提示: C EDF B 形成相似基本型“一线三角”
二.当 6AE 时,求 AF 的长:用相似三角形 BDE CFD ∽ 可直接计算求解。
三.当⊙C 和⊙ A 相切时:
1.你能求解出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吗? 提示: Cr CF 、 Ar AE , d CA 。
2.当两圆相切时,怎么讨论? 提示:分内切和外切讨论。
3.计算求解。可让学生计算,参考后面满分解答。
四.当以边 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 DE 相切时,求 BE 的长:
1.圆与直线相切时:一般怎么添加辅助线? 提示:过圆心作直线垂线。让学生画出图形。
2.计算证明。(参考后面满分解答)
3.回顾小结。
【满分解答】
(1)∵ DEBBFDCEDF , BEDF
∴ DEBFDC ,∵ ACAB ,∴ BC
∴ CDF ∽ EBD
∴
BE
CD
BD
CF ,即
610
8
4 CF
∴ 8CF ,∴ 2810 CFACAF
(2)分外切和内切两种情况考虑:
1 当⊙C 和⊙ A 外切时,点 F 在线段CA 上,且 AEAF
∵ ACAB ,∴ CFBE
∵
BE
CD
BD
CF ,∴
BE
CD
BD
BE
即 32842 CDBDBE ,∴ 24BE
2 当⊙C 和⊙ A 内切时,点 F 在线段CA 延长线上,且 AEAF
∴ AEAEABBE 10 , AEAFACCF 10
∵
BE
CD
BD
CF ,
AE
AE
10
8
4
10
解得 172AE , ∴ 17210 BE
综合 1 、 2 当⊙C 和⊙ A 相切时, BE 的长为 24 或 17210 .
(3)取边 AC 中点 O ,过点O 分别作 DEOG , BCOQ ,垂足分别为 、G Q ;
过点 A 作 BCAH ,垂足为 H .
∵⊙O 和线段 DE 相切,∴ 52
1 ACOG
在 CAHRt 中, 90AHC ,
5
3
10
6cos
AC
CHC
在 CQORt 中, 90CQO ,∵
CO
CQC cos
∴ 35
35cos CCOCQ
∴ 538 DQ ,∴ DQOG
∵ DOOD ∴ OGDRt ≌ DQORt
∴ QDOGOD
∴OG ∥ BC ,∴ 90OGDEDB
∴
5
3coscos CBE
BDB
∴
3
20
5
3
4 BE
∴当以边 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 DE 相切时,
3
20BE 。
1.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 E 是 BC 边的中点,点 P 在射线 AD 上,过 P 作
PF AE 于 F ,设 PA x 。(★★★★)
(1)求证: PFA ABE△ ∽△ ;
(2)若以 P F E, , 为顶点的三角形也与 ABE△ 相似,试求 x 的值;
(3)试求当 x 取何值时,以 D 为圆心,DP 为半径的⊙D 与线段 AE 只有一个公共点。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提示: 4AB BD CD AD , 2BE EC ,PF AE 。
2.已知角和特殊关系角。提示: 90B C PFA ,以及由直角产生的很多相等角。
3.特殊图形:正方形 ABCD 。
二.证明 PFA ABE△ ∽△ ,用两角相等可直接证明。
三.当 PFE 与 ABE△ 相似时:
1.寻找两个题目中的相等角。 提示: 90B PFE 。
2.分类讨论:分以下两个情况讨论
①当 PEF EAB 时:则有 PE AB∥ ,则四边形 ABEP 为矩形。
②当 PEF AEB 时:用边之比可直接求解。
四.当 DP 为半径的⊙D 与线段 AE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
1.根据前面例题一样添加辅助线:过圆心作线段垂线;
2.区别好“圆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和“圆与线段只有一个公共点”。
3.画图观察。(见后面满分解答图)
【满分解答】
(1)证明:∵正方形 ABCD ,∴ AD BC∥ ,
且∠ABE=900 PAF AEB
又∵ PF AE ,∴ 90PFA ABE
PFA ABE△ ∽△
(2)解:情况 1,当 EFP ABE△ ∽△ ,且 PEF EAB 时,
则有 PE AB∥
四边形 ABEP 为矩形,
2PA EB ,即 2x
情况 2,当 PFE ABE△ ∽△ ,且 PEF AEB 时,∵ PAF AEB
PEF PAF , PE PA
PF AE ,点 F 为 AE 的中点,
2 2 2 24 2 20 2 5AE AB BE
1 52EF AE
由 PE EF
AE EB
,即 5
22 5
PE 得 5PE ,即 5x
满足条件的 x 的值为 2 或 5.
(3)
作 DH⊥AE,则⊙P 与线段 AE 的距离 d 即为 DH 的长,可得 d=
5
58
当点P在AD边上时,⊙P的半径r=DP= 4-x;当点P在AD的延长线上时,⊙P的半径r=DP=x-4
如图 1 时,⊙P 与线段 AE 相切,此时 d=r,即
5
584,45
58 xx
如图 2 时,⊙P 与线段 AE 相切,此时 d=r,即
5
584,45
58 xx
如图 3 时,⊙P 恰巧过点 A,即 DP=DA=4,亦即 8x
如图 4 时,DE=r,即 x-4= 52 ,即 524
∴当 8 54 5x 或 8 54 5x 或 5248 x 时,⊙D 与线段 AE 只有一个公共点;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
例 1.如图,已知梯形 ABCD中,AD // BC , BCAB , 4AB , 5 CDAD ,
4
3cot C .
点 P 在边 BC 上运动(点 P 不与点 B 、点C 重合),一束光线从点 A 出发,沿 AP 的方向射
出,经 BC 反射后,反射光线 PE 交射线CD于点 E 。(★★★★)
(1)当 CEPE 时,求 BP 的长度;
(2)当点 E 落在线段CD 上时,设 xBP , yDE ,试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
并写出其定义域;
(3)联结 PD,若以点 A 、 P 、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PCE 相似,试求 BP 的长度。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4AB , 5 CDAD , AD // BC ,
BCAB 。
2.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90B ,
3cos 4APB EPC C , 。
3.点的移动情况。 提示:点 P 在边 BC 上运动(点 P 不与点 B 、点C 重合),点 E 在射线
CD 上。
11.当 CEPE 时,求 BP 的长度。该情况下可得到什么特殊条件? 提示: APB C ,
用三角比或相似三角形都可以求解。(详细过程见后面满分解答)
12.求解函数关系式:
9.寻找一下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提示: xBP , yDE 。
10.从图中观察 x 与 y 是否有直接关系,并于后面计算求解。
11.添加辅助线求解。 提示;延长 PE 与 AD 的延长线交于点 F,计算求解。
十.当 APD 与 PCE 相似时:
1.寻找一下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恒相等的角度? 提示:∠DAP=∠EPC
2.怎么分类讨论计算? 提示:分两个情况讨论
①当∠ADP=∠C 时,推出 BP=2。
②当∠APD=∠C 时,可按照后面两个方法求解。
(7) 计算求解。
(8) 回顾总结。
【满分解答】
(1) 根据已知,得 BC=8,∠APB=∠EPC
∵PE=CE ∴∠EPC=∠C
∴∠APB=∠C
(方法一)∵cot∠C=
4
3 ∴
4
3
AB
BP
∵AB=4 ∴BP=3
即 BP=3 时,PE=CE
(方法二)∴AP∥DC
∴PC=AD=5
∴BP=3
即 BP=3 时,PE=CE
(2) 延长 PE 与 AD 的延长线交于点 F,(如图 1)
∵ BP=x ∴ PC=8-x , AF=2x
∵DE=y DC=AD=5 ∴EC=5-y DF=2x-5
∵AF∥BC ∴
即
y
y
x
x
58
52 ∴
3
525
x
xy
∵点 E 在线段 CD 上 ∴函数定义域为 x
2
5 <8
(3) ∵AD∥BC ∴∠DAP=∠APB, ∵∠APB=∠EPC ∴∠DAP=∠EPC
若△APD 与△PCE, 则有如下两种情况:
(ⅰ)∠ADP=∠C 时, (如图) 推出 BP=2 时,△APD∽△PEC;
(ⅱ) ∠APD=∠C 时
(法一)又∵∠ADP=∠DPC ∴△APD∽△DCP∴ PCADPD 2
∵ 222 54 xPD ∴ xx 85516 2
解得
2
215
2,1
x ,经检验,均符合题意故
2
215
2,1
x 时,△APD∽△PCE;
DF DE
PC EC
∴当 BP 为 2,
2
215 时,△APD 与△PCE 相似。
(法二)过点 D 作 DH⊥AP 于点 H
∵∠DAP=∠APB ∴
AD
AH
AP
BP
AD
DH
AP
AB ,
∵ 224 xAP ∴
22 16
5,
16
20
x
xAH
x
DH
∴
2
2
16
516
x
xxHP
∵ cot∠C=
4
3 ∴
4
3cot
DH
HPDPH
22
2
16
203
16
5164
xx
xx
解得
2
215
2,1
x
经检验,均符合题意.故
2
215
2,1
x 时,△APD∽△PCE; ∴当 BP 为 2,
2
215
时,△APD 与△PCE 相似。
1.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BC,AB=DC=5,AD=6,BC=12。设 E 在 AD 上,AE=2,
F 为 AB 上一个动点(不与 A、B 重合),过 F 作 FG∥EC,交 BC 于 G。(★★★★)
(1)求梯形 ABCD 的面积;
(2)设 BF=x,四边形 EFGC 的面积等于 y,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这个函
数的定义域.
(3)当 AEF 与 CDE 相似时,求四边形 EFGC 的面积。
D
C
B
A
D
(备用图)
B
C
A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边:AB=DC=5,AD=6,BC=12,AD∥BC,FG∥EC。
2.点的移动情况:点 F 为 AB 上一个动点(不与 A、B 重合),点G 在 AB 边上。
二.求梯形的面积,让学生独立计算。
三.求解函数关系式:
1.求解 EFGC 的面积,因为四边形 EFGC 为梯形,可以采用下列方案求解面积:
方案一.直接求解: ( ) 2y S EG EC h ,过点G 作 EC 垂线,可用三角比求解高线;
方案二.用面积和差关系求解,分别延长GF 和 DA ,相交于点 H ,则四边形GHEC 为平行
四边形,所以 EHFGHECy S S 四边形 ,再分别求解。
3.计算求解,注意求解定义域。
四.当 AEF 与 CDE 相似时:
1.找相等角: =A D ;
2.分类讨论计算:
①当△AEF∽△DEC 时,则
DC
AF
DE
AE ;
②当△AEF∽△DCE 时,则
DE
AF
DC
AE ;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解:⑴ 作 AM⊥BC,DN⊥BC,分别交 BC 于 M、N
由题意知,BM=CN=3,再由勾股定理知 AM=4
所以 362
1 AMBCADS ABCD梯形 ;
⑵ 延长 GF、EA 交于 H,
由题意知,四边形 EHGC 是平行四边形,AF=5-x
∴HE=GC=12-BG,而 AE=2,
∴HA=10-BG,由 AD∥BC 得,
FB
AF
BG
HA ,即
x
x
BG
BG 510
∴BG=2x.
设△AFE 边 AE 上的高为 1h ,△FBG 边 BG 上的高为 2h ,又 421 hh
则
x
x
h
h 5
2
1 ,得到
5
420
1
xh ,
5
4
2
xh
∴
5
12044 2
xxSSSy FBGAFEABCE梯形 (0<x<5)
四.①当△AEF∽△DEC 时,
则
DC
AF
DE
AE , 即
5
5
4
2 x , 解得
2
5x
所以 21y ;
②当△AEF∽△DCE 时,则
DE
AF
DC
AE , 即
4
5
5
2 x ,解得
5
17x
所以
125
2184y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一
例 1.如图,在 ABC 中, 6,5 BCACAB , D 、 E 分别是边 AB 、 AC 上的两个动
点( D 不与 A 、B 重合),且保持 BCDE ∥ ,以 DE 为边,在点 A 的异侧作正方形 DEFG 。
(1)试求 ABC 的面积;
(2)当边 FG 与 BC 重合时,求正方形 DEFG 的边长;
(3)设 xAD , ABC 与正方形 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 ,试求 y 关于 x 的函数
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4)当 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 AD 的长.。(★★★★★)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提示:从边、角归类寻找。
①边: 6,5 BCACAB , BCDE ∥ ;
②角: B C ;
2.题中有什么特殊的图形没?提示: ABC 等腰、正方形 DEFG 。
3.你能求解一下题目中的其它线段吗?提示:设 AD x ,让学生求解 ABC 底边上的高,
并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DE 的长。
二.求解 ABC 的面积,画高线直接求解。
三.当边 FG 与 BC 重合时,求正方形 DEFG 的边长:用相似基本图形直接求解。
四.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提示: xAD , ABC 与正方形 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 。
2.在点的移动过程中,所求面积图形的形状是否会发生变化。 提示:画图观察,会变化,
所以分两个情况求解。
3.计算求解:①当 0 2x < 时,② 2 5x< < 时。
五..当 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
1.需要讨论吗?提示:需要,分两大情况讨论;
2.怎么讨论?提示:当 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根据点G 的位置分:点G 在 ABC 内部和
外面两大类讨论:
(1)当点G 在 ABC 内部时:因为 90DGB > ,所以该情况下只可能 DG BG 。
但该情况下不能直接求解出,则画底边上的高(点G 作GH AB )。(如图 1)
则: HDG QAB ,所以 cos cosHDG QAB ;
(2)当点G 在 ABC 外面时:分以下情况讨论
①当 DB DG 时:直接利用相等计算,即 6 55
x x ;
②当 DB DG 时:(如图 2)设 BC 与 DG 交点为 M ,则可得:BM DG 且点 M 为 DG
中点;所以: cos cosHDG QAB ;
③当 DG BG ,不成立。
3.怎么计算?你会求解吗?提示:见上面求解,可让学生自己计算。
4.通过本题的分析求解后,你觉得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题目还难吗?
6.提示学生利用好三角比。
【满分解答】
(1)过 A 作 BCAH 于 H ,∵ 6,5 BCACAB ,∴ 32
1 BCBH .
则在 ABHRt 中, 422 BHABAH ,∴ 122
1 BCAHS ABC .
(2)令此时正方形的边长为 a ,
则
4
4
6
aa , 解得
5
12a .
(3)当 0 2x < 时, 2
2
25
36
5
6 xxy
.
当 2 5x< < 时, 2
25
24
5
2455
4
5
6 xxxxy .
(4)过点 A 作 AQ BC ,垂足为点Q 。
∵ 6,5 BCACAB ,则 3 4BQ AQ 、 , 4cos 5QAB ;
设 AD x ,则 5BD x , 6
5DE DG x 。
当 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根据点G 的位置,分以下情况讨论:
(3)当点G 在 ABC 内部时:因为 90DGB > ,所以该情况下只可能 DG BG 。
但该情况下不能直接求解出,则画底边上的高(点G 作GH AB )。(如图 1)
则: HDG QAB ,所以 cos cosHDG QAB ,即
5
42
6 5
5
x
x
,解得: 125
73x ;
(4)当点G 在 ABC 外面时:分以下情况讨论
①当 DB DG 时:则 6 55
x x ,解得: 25
11x ;
②当 DB DG 时:(如图 2)设 BC 与 DG 交点为 M ,则可得:BM DG 且点 M 为 DG
中点,
所以: cos cosHDG QAB ,即:
3
45
5 5
x
x
,解得: 20
7x ;
③当 DG BG ,不成立。
综合上可得:当 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
7
20,11
25,73
125AD 。
Q
H
FG
E
A
B C
D
M Q
FG
E
A
B C
D
(图 1) (图 2)
1.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 = 4,BC = 3,点 E 是边 CD 上任意一点(点 E 与点 C、D 不
重合),过点 A 作 AF⊥AE,交边 CB 的延长线于点 F,联结 EF,交边 AB 于点 G.设
DE = x,BF = y。(★★★★★)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 AD = BF,求证:△AEF∽△DEA;
(3)当点 E 在边 CD 上移动时,△AEG 能否成为等腰 三角形?如果能,请直接写出线
段 DE 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AB = 4,BC = 3,AF⊥AE;
2.已知角和特殊角度:直角相等, BAF DAE ,等等;
3.特殊图形:正方形 ABCD 。
二.求解函数关系式:用相似三角形 FBA EAD ∽ 即可证明。
三.当 AD = BF 时,证明三角形相似:通过观察,题目中已知边的关系,则引导我们要通过
边的计算对应边成比例,再证明相似,通过求解可得 1FG FB
GE BC
。
四.当 AEG 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以下三个情况讨论计算求解
1.当 AE AG 时:通过角度相等,可得 FA FC ;
2.当GA GE 时:可得 FAE ADE ∽ ;
3.当 EA EG 时:可得 ADE FCE ∽ ;
4.计算求解,注意利用好等腰产生的角度转化和锐角三角比。
【满分解答】
(1)在矩形 ABCD 中, 90BAD D ABC ,AD = BC = 3.
即得∠D =∠ABF.
∵AF⊥AE,∴ 90EAF BAD .
又∵ EAF BAF BAE , BAD DAE BAE ,
∴∠DAE =∠BAF.
于是,由∠D =∠ABF,∠DAE =∠BAF,得△DAE∽△BAF.
∴ AD DE
AB BF
.
由 DE = x,BF = y,得 3
4
x
y
,即得 4
3y x .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是 4
3y x ,定义域是0 4x .
(2)∵AD = BF,AD = BC,∴BF = BC.
在矩形 ABCD 中,AB // CD,∴ 1FG FB
GE BC
.即得 FG = EG.
于是,由 90EAF ,得 AG = FG.∴∠FAG =∠AFG.
∴∠AFE =∠DAE.
于是,由 EAF D ,∠AFE =∠DAE,得△AEF∽△DEA.
(3)当点 E 在边 CD 上移动时,△AEG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① 当 AG = EG 时, 9
4DE ;② 当 AE = GE 时, 3
2DE ;③ 当 AG = AE 时, 7
8DE .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二
例 1.如图十二,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中,点 E 在边 BC 上(与端点不重合),点 F 在射
线 DC 上。(★★★★★)
(1)若 AF=AE,并设CE =x,△AEF 的面积为 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
的定义域;
(2)当CE 的长度为何值时,△AEF 和△ECF 相似?
(3)若
4
1CE ,延长 FE 与直线 AB 交于点 G,当 CF 的长度为何值时,△EAG 是等腰三
角形?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观察寻找一下题目中的特殊图形? 提示:正方形 ABCD ;
2.已知边和特殊边的关系? 提示:正方形的边长为 1;
3.点的运动情况:点 E 在边 BC 上(与端点不重合),点 F 在射线 DC 上。
二.当 AF AE 时,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表示的量? 提示:
2.该情况下,点 F 的运动情况? 提示:观察可得,该情况下点 F 在 DC 边上;
3.怎么求解图形面积? 提示: ABCD ABE ADF CEFy S S S S 。
4.计算求解,注意求解函数定义域。
三.当CE 的长度为何值时,△AEF 和△ECF 相似:即△AEF 和△ECF 相似时,求CE 的长:
1.观察一下,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恒相等的角”。提示:没有,但 90FAE < , 90C 。
2.怎么分类讨论计算? 提示:分以下两个情况讨论,
①若 090AEF 时,可得 AE AE
EC BE
,即点 E 为 BC 中点。
②当∠AFE=90°,同理可得即点 F 为 DC 中点。
12.计算求解。
13.若 EAG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CF 的长:
1.分析、寻找 EAG 每个点的位置? 提示:点 A 、 E 定点,点G 在直线 AB 上运动;
2.怎么分类讨论? 提示:根据点G 的位置,分三大类讨论:
①当点 G 在 AB 延长线上时:则分 EA EG 、 AE AG 两个情况;
②当点 G 在 AB 边上时:则GA GE
③当点 G 在 BA 延长线上时:则 AG AE
3.计算求解,注意利用三角比和勾股定理。(详细过程见后面满分解答)
【满分解答】
(1) 在 Rt ABE 和 Rt ADF 中,∵ AB AD , AE AF ,
∴ Rt ABE Rt ADF ≌ ∴ 1BE DF x ∴ ABCD ABE ADF CEFy S S S S
∴ 2 21 1 11 1 (1 ) 1 (1 )2 2 2y x x x ∴ 21
2y x x ( 0 1x )
(2) ①若 090AEF ,∵ ~AEF ECF
∴ FAE FEC EAB ,∴ ~ECF ABE ∴ AE EF
EC CF
, EF AE
CF BE
∴ AE AE
EC BE
∴ 1
2CE BE
②当∠AFE=90°,同理可得 1
2CF FD ,∵ CE FD
CF AD
∴ 1
4CE
(3)①当 AE=GE,且点G 在 AB 延长线上时:则 1AB BG ,(如图 1)
∵ CF CE
BG BE
,
4
1CE ,∴ 1
1 3
CF ,∴ CF= 3
1
②当 AE=AG,且点G 在 AB 延长线上时:(如图 2)
∵
4
1CE ,∴ 5
4AG AE
∵ CF CE
BG BE
,∴ 1
5 314
CF
,∴CF=12
1
③当 AG=EG,且点G 在 AB 边上时:(如图 3)
∵
4
1CE , ∴ 3BG CF , 2 2 2EG BE GB , ∴
2
2 231 3 34CF CF
,
∴CF= 96
7
④当 AG=AE,且点G 在 BA 延长线上时:(如图 4)
∵
4
1CE ,∴ 5
4AG AE ,∵ CF CE
BG BE
,∴ 1
5 314
CF
,∴CF= 3
4
解题方法总结: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4,AD=6,∠ABC=60°;点 P 是射线 AD 上的一个动
点(与点 A 不重合),BP 与 AC 相交于点 E,设 AP= x 。(★★★★)
(1)求 AC 的长;
(2)如果△ABP 和△BCE 相似,请求出 x 的值;
(3)当△AB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x 的值。
A
B
DP
C
E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存在特殊关系的边:AB=4、AD=6, AD BC∥ 、 AD BC∥ ;
2.已知角和特殊角:∠ABC=60°;
3.特殊图形:平行四边形 ABCD, AP BC∥ 形成相似基本图“八字型”。
二.求解 AC 的长:过 A 点作 BC 垂线,用“锐角三角比+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三.当△ABP 和△BCE 相似时:
1.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恒相等的角” : APB EBC ;
2.分类讨论计算:因为 BAP BCD ECB > ,则 ECBABP ,所以相似唯一;
3.计算求解:用比例式直接计算求解。
四.当△ABE 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个情况讨论
1.当 4 ABAE 时:因为 AP ∥ BC ,则
EC
AE
BC
AP , 即
472
4
6
x ;
2.当 4 ABBE 时:因为 AP ∥ BC ,则
BC
AP
BE
PE , 即
64
41642 xxx ;
3.当 BEAE 时,不成立。
4.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过点 A 作 FBCAF 于
在 AFBRt 中, 90AFB , 60ABF
∴ 322
3460sin4sin ABFABAF
22
1460cos4cos ABFABBF
在 AFCRt 中, 90AFC
∴ 724)32( 2222 FCAFAC
(2)过点 P 作 GBCPG 于
在 BPGRt 中, 90PGB
∴ 164)2()32( 22222 xxxPGBGBP
如果 ABP 和 BCE 相似 ∵ EBCAPB
又∵ BAP BCD ECB >
∴ ECBABP
∴
BC
EC
BP
AB 即
6
726
6
164
4
2
x
xx
解得
3
4,8 21 xx (不合题意,舍去) ∴ 8x
(3)①当 4 ABAE 时: ∵ AP ∥ BC ∴
EC
AE
BC
AP
即
472
4
6
x 解得 874 x
②当 4 ABBE 时:
∵ AP ∥ BC ∴
BC
AP
BE
PE
即
64
41642 xxx 解得 0,5
12
21 xx (不合题意,舍去)
③在 AFCRt 中, 90AFC
∵ 4 2 3FC AF > 在线段 FC 上截取 AFFH ∴ 45FAE FAH >
∴ 45 30 60BAE ABC ABE > > > ∴ BEAE
综上所述,当 ABE 是等腰三角形时,
5
12874 或x 。
1.仔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不
变量和特殊条件;
2.寻找相似基本图形:A字型、
八字型、一线三角
3.注意利用好“锐角三角比”
和“勾股定理”。
压轴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三
例 1.如图 1,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 BC∥ ,E 是 AB 的中点,过点 E 作 EF BC∥ 交
CD 于点 F 。 4 6AB BC , , 60B ∠ 。点 P 为线段 EF 上的一个动点,过 P 作
PM EF 交 BC 于点 M ,过 M 作 MN AB∥ 交折线 ADC 于点 N ,连结 PN ,设 EP x 。
(★★★★★)
(1)求点 E 到 BC 的距离;
(2)当点 N 在线段 AD 上时(如图 2), 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
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3)当点 N 在线段 DC 上时(如图 3),是否存在点 P ,使 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
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 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N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4 6AB BC , , AD BC EF∥ ∥ ,
PM EF , MN AB∥ 。
2.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60B ∠ 。
3.点的运动情况。提示:点 P 为线段 EF 上的一个动点,点 M 为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
点 N 为折线段 ADC 上的一个动点。
二.求点 E 到 BC 的距离:画高线直接利用三角比求解。
三.当点 N 在线段 AD 上时,判定 PMN△ 的形状是否会变化,并求周长: PM 的长度等
于点 E 到 BC 的距离,MN AB , PN 可以画高线求解;则 PMN△ 的形状不会变化,周
长也可以求解了。
四.当点 N 在线段 DC 上,并且 PMN△ 为等腰三角形时:
1.这时判定一下 MNC△ 的形状。 提示: MNC△ 恒为等边三角形;
2.怎么分类讨论计算? 提示:分以下三个情况讨论计算求解
①当 PM PN 时,如图 3,作 PR MN 于 R ,则 MR NR .
②当 MP MN 时,如图 4,这时 3MC MN MP .
③当 NP NM 时,如图 5, 30NPM PMN ∠ ∠ .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如图 1,过点 E 作 EG BC 于点G.
∵ E 为 AB 的中点,
∴ 1 22BE AB .
在 Rt EBG△ 中, 60B ∠ ,∴ 30BEG ∠ .
∴ 2 21 1 2 1 32BG BE EG , .
即点 E 到 BC 的距离为 3.
(2)当点 N 在线段 AD 上运动时, PMN△ 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 PM EF EG EF , ,∴ PM EG∥ .
∵ EF BC∥ ,∴ EP GM , 3PM EG .
同理 4MN AB .
如图 2,过点 P 作 PH MN 于 H ,∵ MN AB∥ ,
∴ 60 30NMC B PMH ∠ ∠ ,∠ .∴ 1 3
2 2PH PM .
∴ 3cos30 2MH PM .则 3 54 2 2NH MN MH .
在 Rt PNH△ 中,
22
2 2 5 3 72 2PN NH PH
.
∴ PMN△ 的周长= 3 7 4PM PN MN .
(3)当点 N 在线段 DC 上运动时, PMN△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 MNC△ 恒为等边三
角形.
①当 PM PN 时,如图 3,作 PR MN 于 R ,则 MR NR .
类似(2), 3
2MR .∴ 2 3MN MR .
∵ MNC△ 是等边三角形,∴ 3MC MN .
此时, 6 1 3 2x EP GM BC BG MC .
图 3
A D
E
B
F
C
P
N
M
图 4
A D
E
B
F
C
P
M
N
图 5
A D
E
B
F(P)
C
M
N
GG
R
G
②当 MP MN 时,如图 4,这时 3MC MN MP .
此时, 6 1 3 5 3x EP GM .
③当 NP NM 时,如图 5, 30NPM PMN ∠ ∠ .
则 120PMN ∠ ,又 60MNC ∠ ,∴ 180PNM MNC ∠ ∠ .
因此点 P 与 F 重合, PMC△ 为直角三角形.∴ tan30 1MC PM .
此时, 6 1 1 4x EP GM .
综上所述,当 2x 或 4 或 5 3 时, PMN△ 为等腰三角形.
1.如图 1,在△ ABC 中, ACB 90 , 2AC BC ,M 是边 AC 的中点,CH BM
于 H 。(★★★★★)
(1)试求 sin MCH 的值;
(2)求证: ABM CAH ;
(3)若 D 是边 AB 上的点,且使△ AHD 为等腰三角形,请求 AD 的长。
【解法点拨】:
1.寻找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和不变的量:
① M 是边 AC 的中点; ②CH BM ;
③题目中的线段 AB BM CH MH AH、 、 、 、 都可求解(让学生自己计算);⑤④⑥
2.证明角度相等,回顾证明角度相等的方法后,知本题利用相似角简单,但题目中很多线段
的长度都求解,因此利用两边成比例证明△AMH∽△BMA 即可得 ABM CAH ;
3.当△ AHD 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个情况讨论:
①当 AD DH 时:因为边长不能直接求出,则利用三角比求解,过点 D 作 DE AH ,
因为 MAH ABM ,则 DAE CBM MCH ,所以 cos cosDAE MCH ;
②当 AD AM 时:可直接得 AD 的长;
③当 AM DM 时:因为边长不能直接求出,则利用三角比求解,过点 H 作 HQ AD ,
因为 MAH ABM ,则 DAE CBM MCH ,所以 cos cosDAE MCH 。
4.注意利用好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边上三线合一;通常情况下用“画底边上的高+三角比
求解”;
5.注意便讲解边让学生计算求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满分解答】:(1)在△MBC 中,∠MCB= 90 ,BC=2,
又∵M 是边 AC 的中点,∴AM=MC=
2
1 BC=1, ∴MB= 521 22 ,
又 CH⊥BM 于 H,则∠MHC= 90 , ∴∠MCH=∠MBC,
∴sin∠MCH= 5
5
CM
BM
.
(2)在△MHC 中, 5sin 5MH CM MCH .
∴AM2=MC2= MBMH ,即
MA
MB
MH
MA ,
又∵∠AMH=∠BMA,∴△AMH∽△BMA,∴∠ABM=∠CAH.
(9) 由前两问可得: 2 10
5AH , 2 5cos 5MCH 。当△ AHD 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以
下三个情况讨论:
① 当 AD DH 时 : 如 图 1 , 过 点 D 作 DE AH , 因 为 MAH ABM , 则
DAE CBM MCH ,所以 cos cosDAE MCH ;
所以: AE CH
AD CM
,即 10 2 5: :15 5AD ,所以 2
2AD ;
②当 AD AM 时:如图 2,可直接得 2 10
5AD ;
③ 当 AM DM 时 : 如 图 3 , 过 点 H 作 HQ AD , 因 为 MAH ABM , 则
DAE CBM MCH ,所以 cos cosDAE MCH
所以: AQ CH
AH CM
,即 2 10 2 5: :15 5AQ ,所以 8 22 5AD AQ ;
综上可得,当△ AHD 为等腰三角形时, AD 的长为
5
102 、
5
28 、
2
2 。
E
C
A B
H
M
D
C
A B
H
M
D
Q
C
A B
H
M
D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四
例 1.如图,梯形 ABCD 中,AD//BC,CD⊥BC,已知 AB=5,BC=6,cosB= 3
5
。点 O 为 BC
边上的动点,联结 OD,以 O 为圆心,BO 为半径的⊙O 分别交边 AB 于点 P,交线段 OD 于
点 M,交射线 BC 于点 N,联结 MN。(★★★★★)
五.当 BO=AD 时,求 BP 的长;
六.点 O 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 BP=MN 的情况?若存在,请求出当 BO 为多长时 BP=MN;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七.在点 O 运动的过程中,以点 C 为圆心,CN 为半径作⊙C,请直接写出当⊙C 存在时,
⊙O 与⊙C 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C 半径 CN 的取值范围。
图 1 图 2
图 3
A
B C
D
O
P
M
N
A
B C
D
(备用图)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 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AB=5,BC=6,AD//BC,CD⊥BC。
2.哪些角已知? 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3cos 5B ,
3.点的移动情况。提示:点 O 为 BC 边上的动点,点 P 为 AB 边上的动点,点 M 为线段OD
上的动点,点 N 为射线 BC 上的动点。
二.当 BO=AD 时,求 BP 的长:
1.该情况下,得到什么特殊图形? 提示:平行四边形 ABOD 。
2.怎么计算求解? 提示:过圆心O 作弦 BP 的垂线,用三角比求解。
三.点 O 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 BP=MN 的情况? 提示:见后面满分解答。
四.判定⊙O 与⊙C 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C 半径 CN 的取值范围:
1.回顾两圆的位置关系。 提示: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由图可知道⊙O 与⊙C 的位置关系可能为哪些? 提示:内切、外切。
3.求解⊙C 半径 CN 的取值范围。 提示:见后面满分解答
【满分解答】
(1)过点 A 作 AE⊥BC,在 Rt△ABE 中,由 AB=5,cosB= 3
5
得 BE=3
∵CD⊥BC,AD//BC,BC=6,∴AD=EC=BC-BE=3
当 BO=AD=3 时, 在⊙O 中,过点 O 作 OH⊥AB,则 BH=HP
∵ cosBH BBO
,∴BH= 3 93 5 5
∴BP= 18
5
(2)不存在 BP=MN 的情况
假设 BP=MN 成立,∵BP 和 MN 为⊙O 的弦,则必有∠BOP=∠DOC
过 P 作 PQ⊥BC,过点 O 作 OH⊥AB,∵CD⊥BC,则有△PQO∽△DOC
设 BO=x,则 PO=x,由 3cos 5
BH Bx
,得 BH= 3
5 x ,
∴BP=2BH= 6
5 x
∴BQ=BP×cosB= 18
25 x ,PQ= 24
25 x ,
∴OQ= 18 7
25 25x x x
∵△PQO∽△DOC,∴ PQ DC
OQ OC
即
24
425
7 6
25
x
xx
,得 29
6x
当 29
6x 时,BP= 6
5 x = 29
5
>5=AB,与点 P 应在边 AB 上不符,
∴不存在 BP=MN 的情况
(注:若能直接写出不成立的理由是:只有当点 P 和点 M 分别在 BA 的延长线及 OD
的延长线上时才有可能成立,而此时不符题意。则给 6 分)
(3)情况一:⊙O 与⊙C 相外切,此时,0<CN<6;
情况二:⊙O 与⊙C 相内切,此时,0<CN≤ 7
3 .-
A
B C
D
O
P M
NQ
H
1.如图,已知 AB⊥MN,垂足为点 B,P 是射线 BN 上的一个动点,AC⊥AP,∠ACP=∠BAP,
解题方法总结:
AB=4,BP=x,CP=y,点 C 到 MN 的距离为线段 CD 的长。(★★★★★)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点 C 到 MN 的距离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用 x
的代数式表示这段距离;如果不发生变化,请求出这段距离.
(3)如果圆 C 与直线 MN 相切,且与以 BP 为半径的圆 P 也相切,求 BP∶PD 的值。
A
B P D
C
NM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AB=4,AB⊥MN,,AC⊥AP;
2.相等角和特殊关系角: 90CAP ABP ,∠ACP=∠BAP。
二.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表示的量。 提示:BP=x,CP=y。
2.计算求解。 提示:用相似三角形直接求解。
三.求解CD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
1.观察图并结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延长CA 与 MN 交于点 E ;
2.计算求解。可得 AP 为 CDE 的中位线;
四.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求解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
2.分内讨论计算:分内切和外切讨论
(i)当圆 C 与圆 P 外切时, CP PB CD ;
(ii)当圆 C 与圆 P 内切时, CP PB CD 。
3.计算解答。
【满分解答】
(1)∵AB⊥MN,AC⊥AP,∴ 90ABP CAP .
又∵∠ACP=∠BAP,∴△ABP∽△CAP.
∴ BP AP
AP PC
,即
y
x
x
x 16
16
2
2
.
∴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
2 16xy x
( 0)x .
(2)CD 的长不会发生变化.
延长 CA 交直线 MN 于点 E.
∵AC⊥AP,∴ 90PAE PAC .
∵∠ACP=∠BAP,∴ APC APE .∴ AEP ACP .
∴ PE PC .∴ AE AC .
∵ AB MN , CD MN ,∴ //AB CD .∴ 1
2
AB AE
CD CE
.
∵AB=4,∴ 8CD .
(3)∵圆 C 与直线 MN 相切,∴圆 C 的半径为 8.
(i)当圆 C 与圆 P 外切时, CP PB CD ,即 8y x .
∴
2 16 8x xx
.∴ 2x .
∴
3
1: PDBP .
(ii)当圆 C 与圆 P 内切时, CP PB CD ,即 8y x ,
∴
2 16 8x xx
.∴
2 16 8x xx
或
2 16 8x xx
.
∴ 2x (不合题意,舍去)或无实数解.综上所述
3
1: PDBP .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五
例 1.如图, ABC 中, 35 3 cos 10AB AC A , , 。D 为射线 BA 上的点(点 D 不与点 B
重合),作 DE BC∥ 交射线CA 于点 E 。(★★★★★)
(1) 若CE x , BD y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 当分别以线段 BD ,CE 为直径的两圆相切时,求 DE 的长度;
(3) 当点 D 在 AB 边上时, BC 边上是否存在点 F ,使△ABC 与△DEF 相似?若存在,
请求出线段 B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十一.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5 3AB AC , ,DE BC∥ 。
十二.已知角和特殊关系角? 提示: 3cos 10A 。
3.点的移动情况。 提示: D 为射线 BA 上的点(点 D 不与点 B 重合), E 为射线CA 一
点。
二.求解函数关系式:用相似基本图形可直接求解,注意选择好比例式。
三.当两圆相切时:
1.寻找一下两圆的圆心运动情况。 提示:同时在 AB 、 AC 上,或同时在 BA 、CA 延长
线上。
2.寻找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让学生计算看看。
3.怎么分类讨论? 提示:根据点的不同位置,分三个情况讨论:
①当点 D 在 BA 边上时(两圆外切),如下图(1);
②当点 D 在 BA 延长线上时(两圆内切),如下图(2)、(3);
4.计算求解。
四.当 ABC 与 DEF 相似时:
1.观察 DEF 每个顶点的位置情况。 提示:D 在 AB 边上、E 在 AC 边上、F 在 BC 边
上;
2. ABC 的形状有什么特殊性? 提示: ABC 为等腰三角形。
3.怎么分类讨论? 提示:分以下三个情况讨论:
①当∠EDF=∠B 时,如下图(4),易得:AD=DE=DF=DB;
②当∠DEF=∠B 时,如下图(5),易得: DBF EFC ≌ ;
③当∠DFE=∠B 时,如下图(6),易得:四边形 DFCE 为平行四边形。
4.计算求解,利用好相似转化和角度相等的一些特殊条件。
【满分解答】
(1)∵DE//BC, AD AE
DB EC
∴ 5 3y x
y x
∴ 5
3y x ,( 0x )
(2)作 BH⊥AC,垂足为点 H,
∵cosA= 3
10
,AB=5,∴AH= 3
2
= 1
2
AC,∴BH 垂直平分 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AB=CB=5;
解法一:
①当点 D 在 BA 边上时(两圆外切),如下图(1)
易知:O1O2 //BC,∴O1O2= AO1,即: 52 2 2
x y y
∵ 5
3y x ,∴ 30
13x
∵DE//BC,∴DE=AD=5-y,∴ 5 53DE x .
∴ 5 30 1553 13 13DE
②当点 D 在 BA 延长线上时(两圆内切),如下图(2)、(3),
易知:O1O2 //BC,且 O1O2= AO1,
(ⅰ) 如图(2), ∵O1O2= AO1,即: 52 2 2
y x y
∵ 5
3y x ,∴ 30
7x
∵DE//BC,∴DE=AD= y-5,∴ 5 53DE x .∴ 5 30 1553 7 7DE
(ⅱ) 如图(3),∵O1O2= AO1,即: 52 2 2
y x y
∵ 5
3y x ,∴ 10x
∵DE//BC,∴DE=AD= y-5,∴ 5 53DE x .∴ 5 3510 53 3DE
解法二:
(2)①当点 D 在 BA 边上时(两圆外切),如上图(1)
∵ 1 1 2AO O O
AB BC
,∴ 5 2 2 2
5 5
y x y
∵ 5
3y x ,∴ 30
13x
∵ AE DE
AC BC
,∴
303 13
3 5
DE
,∴ 15
13DE
②(ⅰ) 当点 D 在 BA 延长线上时(两圆内切),如上图(2)
∵ 1 1 2AO O O
AB BC
,∴
5 2 2 2
5 5
y y x
∵ 5
3y x ,∴ 30
7x
∵ AE DE
AC BC
,∴
30 37
3 5
DE
,∴ 15
7DE
(ⅱ) 当点 D 在 BA 延长线上时(两圆内切),如上图(3)
∵ 1 1 2AO O O
AB BC
∴ 52 2 2
5 5
y y x
,∵ 5
3y x ,∴ 10x ;
∵ AE DE
AC BC
,∴
30 37
3 5
DE
,∴ 35
3DE
所以,当两圆相切时, 15
13DE 或 15
7DE 或 35
3DE 。
(3)①当∠EDF=∠B 时,如图(4)
易得:AD=DE=DF=DB,∴AF⊥BC,
由 cosA=cosC= 3
10
,AC=3,∴ 9
10FC ,∴ 41
10BF .
②当∠DEF=∠B 时,如图(5)
易得: DBF EFC ≌ ,∴ 5
2BF .
③当∠DFE=∠B 时,如图(6)
易得:四边形 DFCE 为平行四边形,
∴ AE DE
AC BC
,∴ 3 5 3
3 5
k k ,∴ 15
34k ,∴ 1255 3 34BF k 。
所以,当△ABC 与△DEF 相似时, BF 的长为 41
10
、 5
2
或125
34
。
1.在等腰 ABC 中,已知 5 ACAB cm, 6BC cm,动点 P、Q 分别从 A、B 两点同时出
发,沿 AB、BC 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 1 cm/秒. 当点 P 到达点 B 时,P、Q 两点停
止运动,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秒)。(★★★★★)
(1)当 t 为何值时,PQ⊥AB?
解题方法总结:
(2)设四边形 APQC 的面积为 y cm2,写出 y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3)分别以 P、Q 为圆心,PA、BQ 长为半径画圆,若⊙P 与⊙Q 相切,求 t 的值;
(4)在 P、Q 运动中, BPQ 与 ABC 能否相似?若能,请求出 A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
理由。
A
B C
A
B C
(备用图)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 5 ACAB , 6BC ;
2.角: B C ;
3.点的移动情况:动点 P 从 A 点沿 AB 方向以 1 cm/秒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 B 点沿 BC 方
向以 1 cm/秒的速度移动。
13.当 PQ AB 时,求解运动时间:过点 A 画 BC 垂线,用三角比或相似基本图形求解都可。
14.四边形 APQC 的面积为 y ,求函数关系式:求四边形的面积,因为该四边形的形状随着
带你的运动在变化,可用面积和差关系求解, ABC PBQAPQCy S S S 四边形 。
15.若⊙P 与⊙Q 相切,求解运动时间:
八.求解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
九.观察两圆圆心的位置,得出两圆只能外切;
十.计算求解。
(10)当 BPQ 与 ABC 相似时:
1.寻找两三角形中的相等角: B 为公共角,相等;
2.分类讨论计算:分以下两个情况讨论
①当 BPQ BAC 时:则
BC
BQ
BA
BP ,即
6
t
5
t5
②当 BPQ BCA 时: 则
BA
BQ
BC
BP ,即
5
t
6
t5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过 A 作 AH⊥BC,垂足为 H ,如下图 1
∵AB=AC,AH⊥BC ∴BH =
2
1 BC =3
又∵PQ⊥AB ∴cos∠B=
BQ
BP
AB
BH
∴
t
t5
5
3 ∴t=
8
25
(2)过 P 作 PM⊥BC,垂足为 M,如上图 2
∵PM⊥BC AH⊥BC ∴PM∥AH∴
AH
PM
BA
BP
∴
45
t5 PM ∴PM= t5
44 ∴S△PBQ= 2
5
22 tt
∴ 2
5
2212 ttSSy PBQABC 定义域 0<t<5
(3)∵ PA=BQ=t∴ 两圆只能外切
过 Q 作 QN⊥AB,垂足为 N
∴ QN= t5
4 , BN= t5
3 ,PN= t5
85
又∵∠PNQ=90°∴ 222 )5
4()5
85()2( ttt ∴ 212
510 t
(4)能,有二种情况:
①当 BPQ BAC 时:
∴
BC
BQ
BA
BP ,即
6
t
5
t5 ∴t=
11
30
②当 BPQ BCA 时:
∴
BA
BQ
BC
BP ,即
5
t
6
t5 ∴t=
11
25
所以,当 t=
11
30 或 t=
11
25 秒时,两个三角形相似。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六
例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4AB , 3BC , 120BAD ,点 E 为射线 BC 上的
一动点(不与点 B 、C 重合),过点 E 作 ABEF ,FE 分别交线段 AB 、射线 DC 于点 F 、
G 。(★★★★)
(1)如图,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
① 求证: BEF ∽ CEG ;
② 如设 xBE , DEF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点 E 在射线 BC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 AFDS : DECS =3:2?如存在,请求出 BE 的长;
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D
B C
备用图
A D
F
B C
G
E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十三.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4AB , 3BC , ABEF 。
十四.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120BAD , 60B 。
十五.点的移动情况。 提示:点 E 为射线 BC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 B 、C 重合),点 F
在线段 AB 上动,点G 在射线 DC 上动。
二.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证明: BEF ∽ CEG ,用角度相等可以直接证明。
三.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提示: xBE , DEF 的面积为 y 。
2.怎么求解? 提示:以 EF 为边,则 DG 为高线,直接求解。
3.计算,注意求解函数定义域。
四.点 E 在射线 BC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 AFDS : DECS =3:2?
1.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都可以直接求解? 提示:都可以,底边都知道,高线都可以求
解,值用直接法较简单。
2.怎么计算? 提示:根据点 E 的位置关系,分两个情况讨论计算求解。
①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 AFDS ∶ DECS =3∶2,
②当点 E 在 BC 延长线( 83 x )上时, AFDS ∶ DECS =3∶2
3.计算,注意每个情况下 x 的取值范围。
【满分解答】
(1)①证明:平行四边形 ABCD , AB ∥ DC
BEF ∽ CEG
②解:在 BEFRt 中, 60B , xBBEEF 2
3sin
在 CEGRt 中,
2
360cos xCECG
xxxxDGEFy 8
311
8
3)2
34(2
3
2
1
2
1 2 ,
定义域 30 x
(2)①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 AFDS ∶ DECS =3∶2,
60sin)2
14(32
1 x ∶ 60sin4)3(2
1 x =3∶2,
解得
3
4BE (符合要求)
②当点 E 在 BC 延长线( 83 x )上时, AFDS ∶ DECS =3∶2
60sin)2
14(32
1 x ∶ 60sin4)3(2
1 x =3∶2,
解得 4BE (符合要求)
综上所求,
3
4BE , 4BE
1.已知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截去一个角后成为五边彤 ABCFE(如图).其中 5EF ,
1cot 2DEF 。(★★★★)
(1)求线段 DE 、 DF 的长;
(2)若 P 是线段 EF 上的一个动点,过 P 作 PG AB , PH BC ,设 PG x ,四边
形 BHPG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定义域),并画出函数大致图像;
(3)当点 P 运动到四边形 BHPG 相邻两边之比为 2:3 时,求四边形 BHPG 的面积。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5EF ;
2.角的情况:正方形 ABCD 的四个内角为直角, 1cot 2DEF 。
解题方法总结:
3.点的移动情况。 提示: P 是线段 EF 上的一个动点。
二.求线段 DE 、 DF 的长:用三角比直接求解即可。
三.求解函数关系: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PG x ,四边形 BHPG 的面积为 y 。
2.四边形 BHPG 为矩形,长和宽都可求解,直接计算。
3.计算求解。
四.四边形 BHPG 相邻两边之比为 2:3 时:用边之比可直接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90D
∵ 1cot 2
DEDEF DF
设 DE m 则 2DF m (1 分)
2 2 2DE DF EF (1 分)
即 25 5m 1m ∴ 1DE 2DF (2 分)
(2)延长GP 交 DC 于 M
∵ PG AB PH ∥ BC
∴ GP ∥ AD ∥ BC ∴ PH ∥ BG ∴ PM FM
DE FD
(1 分)
∵ PG x 4GM BC GM 4PM x
2 4FM x (1 分)
∴ 2 2 4 10 2PH MC CF FM x x (1 分)
∴ 210 2 2 10 3 4y x x x x x (2 分)
画图正确 (2 分)
(3)当∴ 2
3
PG
PH
时 即 2
10 2 3
x
x
20
7x (不合题意舍去). (1 分)
当∴ 2
3
PH
PG
时 即10 2 2
3
x
x
15
4x (1 分)
75
8y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七
例 1.在梯形 ABCD 中, AD ∥ BC ,对角线 BCAC , 4AD cm, 45D ,
3BC cm。点 E 为射线 BC 上的动点,点 F 在射线 CD 上运动,且满足 ADEAFC 。
(★★★★)
(1)如图 1,求 Bcos 的值;
(2)点 E 为 BC 延长线上的动点,点 F 在线段 CD 上(点 F 与点C 不重合),如图 2,设
xBE , yDF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 AFD 的面积为 2cm2 时,求 BE 的长。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4AD , 3BC , BCAC ,AD ∥ BC
2.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45D , ADEAFC 。
3.注意点 E 、 F 的运动位置。
7.求三角比的值:直接计算求解可得。
8.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提示: xBE , yDF 。
2.怎么计算求解? 提示:用相似三角形 ADF DCE ∽ 产生的比例式直接可得。
3.注意求解函数定义域。
三.当 AFD 的面积为 2cm2 时,求 BE 的长:
1.分析 AFD 的面积是否好求? 提示:根据点 F 的位置不一样,求解有点变化,但都可
以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面积转化。
2.怎么分情况计算? 提示:分“点 E 在 BC 的延长线上”和“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
3.计算解答。
【满分解答】
(1)∵ AD ∥ BC ,∴ DACACB .
∵ BCAC ,∴ 90ACB .∴ 90DAC .
∵ 45D ,∴ 45ACD .∴ ACAD .∵ 4AD ,∴ 4AC .
∵ 3BC ,∴ 522 BCACAB . ∴
5
3cos
AB
BCB .
(2)∵ AD ∥ BC ,∴ DCEADF .
∵ FADFDAAFC , EDCFDAADE ,
又 ADEAFC ,∴ EDCFAD .∴ ADF ∽ DCE . ∴
CE
DF
DC
AD .
在 ADCRt 中, 222 ACADDC ,又 4 ACAD ,∴ 24DC .
∵ xBE ,∴ 3 xCE .
又 yDF ,∴
324
4
x
y .∴
2
23
2
2 xy .定义域为 113 x 。
(3)当点 E 在 BC 的延长线上,由(2)可得: ADF ∽ DCE ,∴ 2)(DC
AD
S
S
DCE
ADF
.
∵ 2AFDS , 4AD , 24DC ,∴ 4DCES .
∵ ACCES DCE 2
1 ,∴ 44)3(2
1 BE ,∴ 5BE .
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 同理可得: 44)3(2
1 BE .
∴ 1BE .所以 BE 的长为5 或1.
3.如图,已知边长为 3 的等边 ABC ,点 F 在边 BC 上, 1CF ,点 E 是射线 BA 上一动
点,以线段 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 EFG ,直线 EG FG, 交直线 AC 于点 M N, 。
(★★★★★)
(1)写出图中与 BEF 相似的三角形;
(2)证明其中一对三角形相似;
(3)设 BE x MN y , ,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4)若 1AE ,试求 GMN 的面积。
解题方法总结: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6.已知边和特殊关系边:等边 ABC 的边长为 3, 1CF 。
17.已知角: 60B EFN C , 60B FEM A 等等
18.特 殊 图 形 : 等 边 ABC 和 EFG ; 60B EFN C 、
60B FEM A 都形成相似基本图形“一线三角”。
19.动点的位置情况:点 E 是射线 BA 上一动点,点 M 、 N 在直线 AC 上。
(11)写出图中与 BEF 相似的三角形:根据相似基本图形可得由三个三角形。
(12)用角度相等可以证明(1)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相似。
(13)求解函数关系式:
14.寻找 x 与 y 所表示的量: BE x MN y , ;
15.计算求解:根据点 E 、 M 、 N 的位置,分以下三个情况讨论计算:
(i)当点 E 在线段 AB 上,点 M、N 在线段 AC 上时,用 AC AM MN CN 求解;
(ii) 当点 E 在线段 AB 上,点 G 在△ABC 内时,如图 3,用 AC AM CN MN 求解;
(iii) 当点 E 在线段 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4,用 AC MN CN AM 求解;
16.计算解答,注意求解函数定义域。
十六.当 1AE ,试求 GMN 的面积:分以下两个情况讨论计算
1.当点 E 在 AB 边上时:AE=1, GMN 是边长为 1 等边三角形;
2.当点 E 在 AB 延长线上时:AE=1, GMN 是有一个角为 30°的 Rt△。
3.计算解答。
【满分解答】
答:(1)△BEF∽△AME∽△CFN∽△GMN;
证:(2)在△BEF 与△AME 中,
∵∠B=∠A=60°,
∴∠AEM+∠AME=120°
∵∠GEF=60°, ∴∠AEM+∠BEF =120°
∴∠BEF=∠AME
∴△BEF∽△AME
解:(3)(i)当点 E 在线段 AB 上,点 M、N 在线段 AC 上时,如图八,
∵△BEF∽△AME,∴BE︰AM=BF︰AE,
即:x︰AM=2︰(3-x) ,∴AM=
2
32 xx ,
同理可证△BEF∽△CFN;∴BE︰CF=BF︰CN,
即:x︰1=2︰CN ,∴CN=
x
2
∵AC=AM+MN+CN,∴3=
2
32 xx +y+
x
2
∴
x
xxxy 2
463 23 ( 31 x )
(ii) 当点 E 在线段 AB 上,点 G 在△ABC 内时,如图 3,
同上可得:AM=
2
32 xx ,CN=
x
2
∵AC=AM +CN-MN,∴3=
2
32 xx +
x
2 -y
∴
x
xxxy 2
463 23 ( 10 x )
(iii) 当点 E 在线段 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4,
AM=
2
32 xx ,CN=
x
2
∵AC= MN +CN-AM,∴3= y +
x
2 -
2
32 xx
∴
x
xxxy 2
463 23 (x>3)
综上所述:
x
xxxy 2
463 23 ( 10 x )
或∴
x
xxxy 2
463 23 (x≥1);
(4)(i)当点 E 在 AB 边上时:AE=1, GMN 是边长为 1 等边三角形,
∴
4
3
2
312
1 gmnS ;
(ii) 当点 E 在 AB 延长线上时:AE=1, GMN 是有一个角为 30°的 Rt△,
∵x=4, ∴y=
2
9 ,NG=
2
33 ,
∴
8
327
2
9
2
33
2
1 gmnS .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八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备注】引导学生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一下概述,为后面讲解铺垫好基础,大概 5 分钟左右。
一.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
1.动点+函数+分类讨论;
2.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3.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
4.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问题。
压轴题命题方向
二.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1.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3.圆相切问题分类讨论;
4.平行四边形分类讨论;
5.函数关系分类讨论!
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分类讨论常见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相似问题:
①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之比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进行相似转化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2.等腰问题:
①观察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相等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画底边上的高线,
利用三角比求解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3.圆的相切问题:
①分别求解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②再分内切和外切讨论,计算求解
③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例 1.已知正方形 ABCD 中,E 为对角线 BD 上一点,过 E 点作 EF⊥BD 交 BC 于 F,连接
DF,G 为 DF 中点,连接 EG,CG。(★★★★★)
(1)求证:EG=CG;
(2)将图①中△BEF 绕 B 点逆时针旋转 45º,如图②所示,取 DF 中点 G,连接 EG,
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 绕 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4)哪些边已知?哪些边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 EF BD ,正方形 ABCD 四边相等、邻
边垂直;
(15)哪些角已知?哪些角存在特殊关系? 提示:正方形 ABCD 四个内角为直角,
90BEF ;
(16)特殊图形。 提示:正方形 ABCD 、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十一.证明: EG CG ,怎么证明? 提示:题目中出现了“直角+中点”联想到直角三角
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十二.当 BEF 绕 B 点逆时针旋转 45 后, EG CG 是否成立?
十七.寻找旋转以后图形的位置情况? 提示:点 E 在 AB 边上,点 F 在 BD 边上;
十八.观察图中的条件,应该如何添加辅助线证明? 提示:联结 AG ,过点 G 作 AB 垂
线,用“全等+梯形中位线证明”。
四.当 BEF 绕 B 点逆时针旋转任意角后,画图观察,可得 EG CG 任然成立,并且还有
EG CG 等特殊结论。
【满分解答】
(1)证明:在 Rt△FCD 中,∵G 为 DF 的中点,∴ CG= FD.
同理,在 Rt△DEF 中,EG= FD. ∴ CG=EG.
(2)(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 EG=CG.
证法一:连接 AG,过 G 点作 MN⊥AD 于 M,与 EF 的延长线交于 N 点.
在△DAG 与△DCG 中,∵ AD=CD,∠ADG=∠CDG,DG=DG,
∴ △DAG≌△DCG.∴ AG=CG。
在△DMG 与△FNG 中,∵ ∠DGM=∠FGN,FG=DG,∠MDG=∠NFG,
∴ △DMG≌△FNG.∴ MG=NG 在矩形 AENM 中,AM=EN。
在 Rt△AMG 与 Rt△ENG 中,∵ AM=EN, MG=NG,
∴ △AMG≌△ENG.∴ AG=EG.∴ EG=CG。
证法二:延长 CG 至 M,使 MG=CG,
连接 MF,ME,EC,
在△DCG 与△FMG 中,∵FG=DG,∠MGF=∠CGD,MG=CG,
∴△DCG ≌△FMG.∴MF=CD,∠FMG=∠DCG。
∴MF∥CD∥AB.
∴ 在 Rt△MFE 与 Rt△CBE 中,
∵ MF=CB,EF=BE,∴△MFE ≌△CBE.
∴∠MEC=∠MEF+∠FEC=∠CEB+∠CEF=90°。
∴ △MEC 为直角三角形。
∵ MG = CG,∴ EG= MC。
(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即 EG=CG.其他的结论还有:EG⊥CG。
解题方法总结:
1.如图(1),已知正方形 ABCD 在直线 MN 的上方,BC 在直线 MN 上,E 是 BC 上一点,以
AE 为边在直线 MN 的上方作正方形 AEFG。(★★★★★)
(1)连接 GD,求证:△ADG≌△ABE;
(2)连接 FC,观察并猜测∠FCN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将图(1)中正方形 ABCD 改为矩形 ABCD,AB=a,BC=b(a、b 为常
数),E 是线段 BC 上一动点(不含端点 B、C),以 AE 为边在直线 MN 的上方作矩形 AEFG,
使顶点 G 恰好落在射线 CD 上。判断当点 E 由 B 向 C 运动时,∠FCN 的大小是否总保持不
变,若∠FCN 的大小不变,请用含 a、b 的代数式表示 tan∠FCN 的值;若∠FCN 的大小发
生改变,请举例说明。
A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特殊图形:正方形 ABCD 、 AEFG ;
2.正方形 ABCD 、 AEFG 的四边相等,四个内角为直角;
二.证明 ADG ABE ≌ :
1.考虑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量: AB AD 、 AE AG 、 BAE DAG ;
2.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求 FCN 的度数:观察猜测 =45FCN ,过点 F 作 FH MN 于点 H ,可证明
ABE EHF ≌ ,继而得到CH FH ,得证。
四.当条件改变后,试证明 FCN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1.结论:不变化,且 tan bFCN a
;
2.过点 F 作 FH MN 于点 H ,可得△EFH≌△GAD,△EFH∽△ABE ,即 EH=AD=
BC=b,则 CH=BE,再用相似可得 tan bFCN a
。
【满分解答】
(1)∵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EFG 是正方形
∴AB=AD,AE=AG,∠BAD=∠EAG=90º
∴∠BAE+∠EAD=∠DAG+∠EAD
∴∠BAE=∠DAG
∴△ BAE≌△DAG
20.∠FCN=45º
理由是:作 FH⊥MN 于 H,如下图 3 示
∵∠AEF=∠ABE=90º
∴∠BAE +∠AEB=90º,∠FEH+∠AEB=90º
∴∠FEH=∠BAE 又∵AE=EF,∠EHF=∠EBA=90º
∴△EFH≌△ABE
∴FH=BE,EH=AB=BC,∴CH=BE=FH
∵∠FHC=90º,
∴∠FCH=45º
(3)当点 E 由 B 向 C 运动时,∠FCN 的大小总保持不变,
理由是:作 FH⊥MN 于 H ,如下图 4 示
由已知可得∠EAG=∠BAD=∠AEF=90º
结合(1)(2)得∠FEH=∠BAE=∠DAG
又∵G 在射线 CD 上,∠GDA=∠EHF=∠EBA=90º
∴△EFH≌△GAD,△EFH∽△ABE
∴EH=AD=BC=b,
∴CH=BE,∴ EH
AB
=FH
BE
=FH
CH
∴在 Rt△FEH 中,tan∠FCN=FH
CH
= EH
AB
=b
a
∴当点 E 由 B 向 C 运动时,∠FCN 的大小总保持不变,tan∠FCN=b
a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十九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备注】引导学生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一下概述,为后面讲解铺垫好基础,大概 5 分钟左右。
一.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
1.动点+函数+分类讨论;
2.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3.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
4.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问题。
压轴题命题方向
二.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1.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3.圆相切问题分类讨论;
4.平行四边形分类讨论;
5.函数关系分类讨论!
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分类讨论常见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相似问题:
①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之比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进行相似转化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2.等腰问题:
①观察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相等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画底边上的高线,
利用三角比求解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3.圆的相切问题:
①分别求解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②再分内切和外切讨论,计算求解
③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例 1.已知:如图所示,关于 x 的抛物线 2 ( 0)y ax x c a 与 x 轴交于点 ( 2 0)A , 、点
(6 0)B , ,与 y 轴交于点C 。(★★★★★)
(1)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坐标;
(2)在抛物线上有一点 D ,使四边形 ABDC 为等腰梯形,写出点 D 的坐标,并求出直线 AD
的解析式;
(3)在(2)中的直线 AD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 M ,抛物线上有一动点 P , x 轴上有一
动点Q .是否存在以 A M P Q、 、 、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
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哪些点的坐标已知? 提示: ( 2 0)A , 、 (6 0)B , ;
2.找找函数图象经过了哪几个点? 提示:点 A 、 B 、C 。
二.求解函数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三.当四边形 ABDC 为等腰梯形时,求点 D 的坐标:分 AB 为底边和对角线两个情况考虑。
1.当 AB 为底边时:则CD AB∥ ,可直接求得 (4 3)D , ;
2.当 AB 为对角线时:则 AC BD∥ ,且 AD BC ,该情况下无解。
四.当以 A M P Q、 、 、 为顶点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时:
1.分析每个点的位置:点 ( 2 0)A , 、 (2 3)M , 、点 P 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点Q 在 x 轴上。
2.画图观察,分类讨论情况:因为点 A 、 M 确定,则分 AM 为边和对角线两个情况讨论
(如下图示),可由图示直接写出 Q 点坐标。
【满分解答】
(1)根据题意,得
4 2 0
36 6 0
a c
a c
,解得
1
4
3
a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1 34y x x ,顶点坐标是(2,4)
(2) (4 3)D , ,设直线 AD 的解析式为 ( 0)y kx b k
直线经过点 ( 2 0)A ,、点 (4 3)D , 2 0
4 3
k b
k b
1
2
1
k
b
1 12y x
六.存在. 1(2 2 2 0)Q , , 2 ( 2 2 2 )Q ,0 , 3 (6 2 6 0)Q , , 4 (6 2 6 0)Q ,
BA O
C
y
x
Q4
Q3
Q1
Q2
P3
P1P2
D
C
P4
1.如图, 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6AD ,若OA 、OB 的长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
程 2 7 12 0x x 的两个根,且OA OB 。(★★★★★)
(1)求 sin ABC 的值。
(2)若 E 为 x 轴上的点,且 16
3AOES △ ,求经过 D 、 E 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并判断
AOE△ 与 DAO△ 是否相似?
(3)若点 M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在直线 AB 上是否存在点 F,使以 A 、C 、F 、M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F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解题方法总结: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特殊图形:平行四边形 ABCD ;
2.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点 A B C D、 、 、 的坐标都可以求解。
二.求解sin ABC 的值:利用三角比的定义可直接求解。
三.当 16
3AOES △ 时,求解直线 DE 的解析式,先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解点 E 的坐标。
四.当以 A 、C 、 F 、 M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时:
1.分析每个点的位置: A(0,4)、C(3,0)、点 F 在直线 AB 上、点 M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内。
2.画图观察,分 AC 为边和对角线两个情况考虑,可得点 F 的位置有四个情况。
【满分解答】
(1)解 2 7 12 0x x 得 1 24 3x x ,
OA OB , 4 3OA OB ,
在 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有 2 2 5AB OA OB , 4sin 5
OAABC AB
(2)∵点 E 在 x 轴上, 16
3AOES △ , 1 16
2 3AO OE , 8
3OE
8 80 03 3E E
, 或 ,
由已知可知 D(6,4),设 DEy kx b ,当 8 03E
, 时有
4 6
80 3
k b
k b
解得
6
5
16
5
k
b
6 16
5 5DEy x ,同理 8 03E
, 时, 6 16
13 13DEy x
在 AOE△ 中, 890 4 3AOE OA OE °, ,
在 AOD△ 中, 90 4 6OAD OA OD °, , ,
OE OA
OA OD
, AOE DAO△ ∽△
(3)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 1 2 3 4
75 22 42 44(3 8) ( 3 0) 14 7 25 25F F F F
,; ,; , ; ,
【说明】:本部分为“专题小结”,由“专题知识点或是方法回顾+教师寄语”组成。先让学
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之后是教师寄语。教师寄语可以是:需要完成的作业、需要总结的知
识点、名言名句、提醒学生需要做的事情等等。
教师寄语
教师:本专题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二十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备注】引导学生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一下概述,为后面讲解铺垫好基础,大概 5 分钟左右。
一.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
1.动点+函数+分类讨论;
2.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3.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
4.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问题。
压轴题命题方向
二.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1.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3.圆相切问题分类讨论;
4.平行四边形分类讨论;
5.函数关系分类讨论!
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分类讨论常见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相似问题:
①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之比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进行相似转化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2.等腰问题:
①观察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相等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画底边上的高线,
利用三角比求解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3.圆的相切问题:
①分别求解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②再分内切和外切讨论,计算求解
③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例 1.已知在梯形 ABCD 中, DCAB // , PDAD 2 , PBPC 2 , PCDADP ,
4 PCPD ,如图 1。(★★★★★)
(1)求证: BCPD // ;
(2)若点 Q 在线段 PB 上运动,与点 P 不重合,联结CQ 并延长交 DP 的延长线于点O ,
如图 2,设 xPQ , yDO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若点 M 在线段 PA 上运动,与点 P 不重合,联结CM 交 DP 于点 N ,当△ PNM 是
等腰三角形时,求 PM 的值.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7) 边的关系:
① PDAD 2 , PBPC 2 。可得到边成比例: AD PC
PD PB
② 4 PCPD ,可用来求解某些线段的长度。③
(18) 角的关系: PCDADP 。
(19) 相似三角形:△ ADP ∽△CPB 。
五. DCAB // 可由角度相等证明;
六.求解函数关系式,寻找相似基本图形。
方法一:由 / /PQ DC ,可得: PQ PO
DC OD
,进而 4
2
y x
y
;
方法二:由 BCOD // 可得:
QB
PQ
BC
PO ,进而
x
xy
24
4 。
三.当△ PNM 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个情况讨论:
十三.当 PNPM 时:得 DCPM // ,所以
PN
DN
PM
DC ,所以 DNDC ;
2.当 MNMP 时,易证: ADMN // ,即:四边形 AMCD 是平行四边形;
3.当 NPNM 时不存在。
【满分解答】
(1)证明:∵ DCAB // ∴ PCDCPB
∵ PCDADP ∴ CPBADP
∵ PDAD 2 , PBPC 2 ∴
PC
AD
PB
PD ∴△ ADP ∽△ CPB
∴ BAPD ∴ BCPD //
(2)解: ∵ DCAB // , BCPD // ∴四边形 PBCD 是平行四边形∴ BCPD
∵ 4 PCPD ∴ 4BC ∵ PBPC 2 ∴ 2PB
∵ BCOD // ∴
QB
PQ
BC
PO
∵ xPQ , yDO ∴ 4 yPO , xQB 2
∴
x
xy
24
4 ∴
xy
2
8 定义域是: 20 x
(3)解:①当 PNPM 时,∵ DCPM // ∴
PN
DN
PM
DC ∴ DNDC
由(2)知: 4PD , 2DC ∴ 2 DNPDPNPM
②当 MNMP 时,∵△ ADP ∽△CPB , 4 BCPC
易得: 82 PDADAP 易证: ADMN //
即:四边形 AMCD 是平行四边形
∴ 2 AMDC ∴ 6 AMAPPM
( 注:当 NPNM 时不存在)
解题方法总结:
1.如图 12,在直角梯形 OABC 中, OA∥CB,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15,0),B(10,
12),动点 P、Q 分别从 O、B 两点出发,点 P 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OA 向终点 A 运动,
点 Q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BC 向 C 运动,当点 P 停止运动时,点 Q 也同时停止运动.线
段 OB、PQ 相交于点 D,过点 D 作 DE∥OA,交 AB 于点 E,射线 QE 交 x 轴于点 F.设动
点 P、Q 运动时间为 t(单位:秒)。
(1)当 t 为何值时,四边形 PABQ 是等腰梯形,请写出推理过程;
(2)当 t=2 秒时,求梯形 OFBC 的面积;
(3)当 t 为何值时,
△
PQF 是等腰三角形?请写出推理过程。
【参考教法】可参考以下教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4.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 15OA 、 10BC , BC x∥ 轴;
5.点的移动情况:点 P 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OA 向终点 A 运动,点 Q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
速度沿 BC 向 C 运动。
6. BO DE x∥ ∥ 轴 形成相似基本图形“A 字型+八字型”。
七.当 t 为何值时,四边形 PABQ 是等腰梯形:则可得QP AB ,过 B 作 BG OA G 于 ,可
直接求解。
八.当 t=2 秒时,求梯形 OFBC 的面积:可求得 4 10 2 8 2OP CQ QB , , ,直接
计算求解。
九.当 PQF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 的值:
9.可把 PQF 的三边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10.分以下三个情况讨论:
①当QP PF 时,则 2 212 (10 2 ) 15 2 2t t t t ,
②当QP QF 时, 222222 )]10(215[1212)210(12 ttFHtt 则
③当QF PF 时, 2 2 4 1412 (5 3 ) 15 ( .3 3t t t 则 , 或 舍去)
3.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如图 4,过 B 作 BG OA G 于 ,
则 2 2 2 212 15 10 169 13AB BG GA ( )
过 Q 作 ,于HOAQH
则 2 2 2 2 212 10 2 ) 144 (10 3 )QP QH PH t t t (
要使四边形 PABQ 是等腰梯形,则 AB QP ,
即 ,13)310(144 2 t
t 5
3
或 5t (此时 PABQ 是平行四边形,不合题意,舍去)
(2)当 2t 时, 4 10 2 8 2OP CQ QB , , 。
1 .2
QB QE QD QBCB DE OF AF EF DP OP
∥ ∥ ,
2 2 2 4 15 4 19.AF QB OF ,
.1741219102
1 )(梯形OFBCS
(3)①当QP PF 时,则 2 212 (10 2 ) 15 2 2t t t t ,
.3
19
3
1 tt 或
②当QP QF 时, 222222 )]10(215[1212)210(12 ttFHtt 则
即 2 2 2 2 512 (10 3 ) 12 (5 3 ) 6t t t ,
③当QF PF 时, 2 2 4 1412 (5 3 ) 15 ( .3 3t t t 则 , 或 舍去)
综上,当 1 19 5 4
3 3 6 3t t t t , , , 时,
△
PQF 是等腰三角形。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二十一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备注】引导学生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一下概述,为后面讲解铺垫好基础,大概 5 分钟左右。
一.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
1.动点+函数+分类讨论;
2.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3.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
4.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问题。
压轴题命题方向
二.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1.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3.圆相切问题分类讨论;
4.平行四边形分类讨论;
5.函数关系分类讨论!
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分类讨论常见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相似问题:
①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之比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进行相似转化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2.等腰问题:
①观察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相等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画底边上的高线,
利用三角比求解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3.圆的相切问题:
①分别求解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②再分内切和外切讨论,计算求解
③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例 1.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射线 AE 与射线 BC 交于点 E,射线 AF 与射线 CD 交
于点 F,∠EAF=45°。(★★★★★)
(1)如图 1,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试猜想线段 EF、BE、D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猜想。
(2)设 BE=x,DF=y,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运动时(不包括点 B、C),如图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 x 的取值范围。
(3)当点 E 在射线 BC 上运动时(不含端点 B),点 F 在射线 CD 上运动.试判断以 E
为圆心以 BE 为半径的⊙E 和以 F 为圆心以 FD 为半径的⊙F 之间的位置关系。
(4)当点 E 在 BC 延长线上时,设 AE 与 CD 交于点 G,如图 2。问⊿EGF 与⊿EFA 能
否相似,若能相似,求出 BE 的值,若不可能相似,请说明理由。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
2.已知角和特殊关系的角: 45EAF ;
3.点的移动情况:点 E 在射线 BC 上,点 F 在射线CD 上。
二.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试猜想线段 EF、BE、DF 的数量关系:猜测 EF BE DF ,
将 ADF 绕着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得 'ABF ,用全等三角形即可证明。
三.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运动时(不包括点 B、C),求解函数关系式:
1.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BE x , DF y ;
2.列等式求解: 2 2 2EF EC CF
3.注意求解定义域。
四.判断⊙E 和⊙F 的位置关系:
1.寻找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 Er BE 、 Fr DF 、 d EF ;
2.根据点 E 的位置,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点 E 在点 B、C 之间时:由(1)知,EF=BE+DF,故此时⊙E 与⊙F 外切;
②当点 E 在点 C 时,DF=0,⊙F 不存在.
③当点 E 在 BC 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 EF BE DF ,则两圆内切。
五.当点 E 在 BC 延长线上时, EGF 与 EFA 能否相似:
1.若 EGF 与 EFA 相似,可得到哪些特殊逇结论? 提示: 45CFE
2.列等式求解。 EC CF , 2 2 2EF EC CF
【满分解答】
(1)猜想:EF=BE+DF
证明:将⊿ADF 绕着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得⊿ABF′,易知点 F′、B、E 在一直线
上 ∵AF′=AF,
∠F′AE=∠1+∠3=∠2+∠3=90°-45°=45°=∠EAF,
又 AE=AE,
∴⊿AF′E≌⊿AFE.
∴EF=F′E=BE+DF.
(2)由(1)得 EF=x+y
又 CF=1-y,EC=1-x,
∴ 222 11 yxxy .
化简可得 101
1
xx
xy .
(3)①当点 E 在点 B、C 之间时,由(1)知 EF=BE+DF,故此时⊙E 与⊙F 外切;
②当点 E 在点 C 时,DF=0,⊙F 不存在.
③当点 E 在 BC 延长线上时,将⊿ADF 绕着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得⊿ABF′,
图 2.
有 AF′=AF,∠1=∠2, FDFB ,∴∠F′AF=90°.
∴ ∠F′AE=∠EAF=45°.
又 AE=AE,
∴⊿AF′E≌⊿AFE.
∴ FDBEFBBEFEEF
∴此时⊙E 与⊙F 内切.
综上所述,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E 与⊙F 外切;当点 E 在 BC 延长线上时,⊙E 与
⊙F 内切.
(4)⊿EGF 与⊿EFA 能够相似,只要当∠EFG=∠EAF=45°即可.
这时有 CF=CE.
设 BE=x,DF=y,由(3)有 EF=x- y.
由 222 EFCFCE ,得
222 11 yxyx .
化简可得 11
1
xx
xy .
又由 EC=FC,得 yx 11 ,即
1
111
x
xx ,化简得
0122 xx ,解之得
21,21 21 xx (不符题意,舍去).
∴所求 BE 的长为 21 .
1.如图,已知在正方形 ABCD 中,AB = 2,P 是边 BC 上的任意一点,E 是边 BC 延长线上一
点,联结 AP.过点 P 作 PF⊥AP,与∠DCE 的平分线 CF 相交于点 F.联结 AF,与边 CD
相交于点 G,联结 PG。(★★★★★)
(1)求证:AP = FP;
(2)⊙P、⊙G 的半径分别是 PB 和 GD,试判断⊙P 与⊙G 两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 BP 取何值时,PG // CF。
解题方法总结:
B
A
C
D
EP
F
G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的边: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 PF AP ,CF 平分 DCE ;
2.已知角和特殊关系的角: 90APF , 45FCE 。
二.证明 AP = FP 时:
方法一:过点 F 作 FN BE ,垂足为 N ,先证明 ABP PNF ,再证明 ABP
≌ PNF 可得;即: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方法二:在 AB 上截取 AH PC ,证明 AHP ≌ PCF 即可。
三.判断⊙P 与⊙G 两圆的位置关系:
1.寻找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 Pr BP 、 Gr DG 、 d PG ;
2.进行题目意思转化,等价于“判定三条线段 BP 、 DG 、 PG 的关系”;
3.证明 BP + DG = PG ,则两圆外切。
四.当 PG // CF 时,求 BP 得值:
1.得到了什么特殊结论? 提示: PC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列等式计算求解: 2PG PC 。
【满分解答】
(1)证明:在边 AB 上截取线段 AH,使 AH = PC,联结 PH.
由正方形 ABCD,得∠B =∠BCD =∠D = 90°,AB = BC = AD.
∵∠APF = 90°,∴∠APF =∠B.
∵∠APC =∠B +∠BAP =∠APF +∠FPC,
∴∠PAH =∠FPC.
又∵∠BCD =∠DCE = 90°,CF 平分∠DCE,∴∠FCE = 45°.
∴∠PCF = 135°.
又∵AB = BC,AH = PC,∴BH = BP,即得∠BPH =∠BHP = 45°.
∴∠AHP = 135°,即得∠AHP =∠PCF.
在△AHP 和△PCF 中,∠PAH =∠FPC,AH = PC,∠AHP =∠PCF,
∴△AHP≌△PCF.∴AP = PF.
(2)解:⊙P 与⊙G 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切.
延长 CB 至点 M,使 BM = DG,联结 AM.
由 AB = AD,∠ABM =∠D = 90°,BM = DG,
得△ADG≌△ABM,即得 AG = AM,∠MAB =∠GAD.
∵AP = FP,∠APF = 90°,∴∠PAF = 45°.
∵∠BAD = 90°,∴∠BAP +∠DAG = 45°,即得∠MAP=∠PAG = 45°.
于是,由 AM = AG,∠MAP =∠PAG,AP = AP,
得△APM≌△APG.∴PM = PG.
即得 PB + DG = PG.
∴⊙P 与⊙G 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切.
(3)解:由 PG // CF,得∠GPC =∠FCE = 45°.
于是,由∠BCD = 90°,得∠GPC =∠PGC = 45°.
∴PC = GC.即得 DG = BP.
设 BP = x,则 DG = x.由 AB = 2,得 PC = GC = 2 – x.
∵PB + DG = PG,∴PG = 2 x.
在 Rt△PGC 中,∠PCG = 90°,得 2sin 2
CGGPC PG
.
即得 2 2
2 2
x
x
.解得 2 2 2x .
∴当 (2 2 2)BP 时,PG // CF.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二十二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例 1.梯形 ABCD 中, AD BC∥ , ABC ( 0 90 ), 3AB CD , 5BC 。
点 P 为射线 BC 动点(不与点 B 、 C 重合),点 E 在直线 DC 上,且 APE 。记
1PAB , 2EPC , BP x ,CE y 。(★★★★★)
(1)当点 P 在线段 BC 上时,写出并证明 1 与 2 的数量关系;
(2)随着点 P 的运动,(1)中得到的关于 1 与 2 的数量关系,是否改变?若认为不改
变,请证明;若认为会改变,请求出不同于(1)的数量关系,并指出相应的 x 的取值范围;
(3)若 1cos 3
,试用 x 的代数式表示 y 。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边: 3AB CD , 5BC , AD BC∥ ;
2.已知角和特殊关系角: ABC APE DCB ;
3.点的移动情况:点 P 为射线 BC 动点(不与点 B 、C 重合),点 E 在直线 DC 上。
二.当点 P 在线段 BC 上时,写出并证明 1 与 2 的数量关系: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
1 2 。
三.当点 P 在 BC 的延长线上时,写出并证明 1 与 2 的数量关系:画图,由 APB 得内
角和为180 可得 1 2 180 2 ,注意写出相应的 x 的取值范围。
四.当 1cos 3
时,求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BP x ,CE y ,都表示线段的长度;
2.根据 P 点的移动位置,分两个情况讨论:
①当点 P 在线段 BC 上时:可得△ABP∽△PCE,用边之比直接计算求解;
②当点 P 在 BC 的延长线上时:设 AP 与 DC 边相交于点G ,由 ADG PCG ∽ 可得
3 ( 5)2GC xx
;又因为△EPC∽△EGP,所以 2EP EC EG ,作 EK⊥BP,用“三
角比+勾股定理”即可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1=∠2
证明:∵∠APC=∠ABC+∠1,又∠APC=∠APE+∠2,
∴∠ABC+∠1=∠APE+∠2,
∵∠ABC=α=∠APE,∴∠1=∠2
(2)会改变,当点 P 在 BC 延长线上时,即 5x 时,
∠1 与∠2 的数量关系不同于(1)的数量关系。
解:∵∠APE=α=∠ABC,∴∠APB=α-∠2,
∵∠ABC+∠BAP+∠APB=1800,∴α+∠1+α-∠2=1800,
∴∠1-∠2=1800-2α。
(3)情况 1:当点 P 在线段 BC 上时,
∵∠1=∠2,∠B=∠C,
∴△ABP∽△PCE,
∴ AB BP
PC CE
,
即 3
5
x
x y
,∴ 25 1
3 3y x x 。
情况 2:当点 P 在线段 BC 的延长线上时,
可得△EPC∽△EGP,∴ 2EP EC EG
作 AM//CD,可得 3 ( 5)2GC xx
作 EK⊥BP,由 1cos 3
得 1 2 2 1, , 53 3 3CK y KE y KP x y
∴ 2 2 22 2 1( ) ( 5 )3 3EP y x y ,
于是 2 23( 5) 2 2 1( ) ( ) ( 5 )2 3 3
xy y y x yx
即 2 2 2 23 8 2 1( 5) ( 5) ( 5)2 9 3 9y x y y x x y yx
亦即
23 21 30
2 5
x xy x
PC
E
B M
D
1
2
α
G
K
解题方法总结:
1.如图,⊙O 的半径为 6,线段 AB 与⊙O 相交于点 C、D,AC=4,∠BOD=∠A,OB 与⊙O
相交于点 E ,设OA x ,CD y 。(★★★★★)
4.求 BD 长;
5.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6.当 CE⊥OD 时,求 AO 的长。
O
A C D B
E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边:⊙O 的半径为 6, 4AC ;
2.角的关系: BOD A , OCA ODB ;
3.相似三角形: BDO BOA ∽ , ACO ODB ∽ ;
二.求 BD 的长度:用 ACO ODB ∽ 直接计算求解;
三.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OA x ,CD y 。
2.圆中求解函数关系式构造辅助线方法:一般情况下,过圆心作弦的垂线。
3.过圆心O 作CD 垂线,用勾股定理即可计算求解。
4.注意求解函数定义域。
四.当 CE⊥OD 时,求 AO 的长:由垂直关系,联想到寻找角的关系,可得 AOD ADO
即OA OD ,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OC=OD,∴∠OCD=∠ODC,∴∠OAC=∠ODB.
∵∠BOD=∠A,∴△OBD∽△AOC.
∴
AC
OD
OC
BD ,∵OC=OD=6,AC=4,∴
4
6
6
BD ,∴BD=9.
(2)∵△OBD∽△AOC,∴∠AOC=∠B.
又∵∠A=∠A,∴△ACO∽△AOB.
∴
AC
AO
AO
AB ,
∵ 13 yBDCDACAB ,∴
4
13 x
x
y ,
∴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 134
1 2 xy .
定义域为 10132 x .
(3)∵OC=OE,CE⊥OD.∴∠COD=∠BOD=∠A.
∴∠AOD=180º–∠A–∠ODC=180º–∠COD–∠OCD=∠ADO.
∴AD=AO,∴ xy 4 ,∴ xx 4134
1 2 .
∴ 1022 x (负值不符合题意,舍去).∴AO= 1022 .
中考压轴题综合复习二十三
1.培养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并能从题目中寻找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从而分段击破;
4.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备注】引导学生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一下概述,为后面讲解铺垫好基础,大概 5 分钟左右。
一.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
1.动点+函数+分类讨论;
2.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
3.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
4.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问题。
压轴题命题方向
二.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1.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3.圆相切问题分类讨论;
4.平行四边形分类讨论;
5.函数关系分类讨论!
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类型
分类讨论常见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相似问题:
①寻找两个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之比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进行相似转化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2.等腰问题:
①观察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角
②观察能否直接利用边相等求解
③如不能直接求解,则画底边上的高线,
利用三角比求解
④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3.圆的相切问题:
①分别求解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②再分内切和外切讨论,计算求解
③注意利用好题目中的一些特殊条件
例 1.已知, 90ACB , CD 是 ACB 的平分线,点 P 在 CD 上, 2CP .将三角
板的直角顶点放置在点 P 处,绕着点 P 旋转,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射线 CB 交于点 E,另
一条直角边与直线 CA、直线 CB 分别交于点 F、点 G。(★★★★★)(2012 年普陀二模 25)
(1)如图 9,当点 F 在射线 CA 上时,
①求证: PF = PE.
②设 CF= x,EG=y,求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联结 EF,当△CEF 与△EGP 相似时,求 EG 的长。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边: 2CP ,CD 是 ACB 的平分线;
2.已知角和特殊关系角: 90ACB , 90FPE 。
3.点的情况:点 E 在射线射线 CB 上,点 F 在直线 CA 上,点G 在直线 CB 上。
二.当点 F 在射线 CA 上时:
(一).证明 PF PE :因为CP 是 ACB 的平分线,则过点 P 作角 ACB 两边的垂线,
用全等即可证明 PF PE 。(如图 2)
(二).求解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CF= x,EG=y;
2.由角平分线知,过点 P 作角 ACB 两边的垂线;(如图 3)
3.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 1CN CM PM PN , 2CE x ;
4.用 CF∥PN 产生的相似基本形求解CG ;
5. y EG CE CG ,注意求解定义域。
三.当△CEF 与△EGP 相似时,求 EG 的长:
1.根据点 F 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 F 在射线 CA 上时,如图 4,由分析知这时 CEF PGE ∽ ,则CG CE ;
②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如图 5,由分析知这时 CEF PEG ∽ ,根据“△PMF≌
△PNE+CF∥PN ”可得。
2.计算求解。
【满分解答】
(1)①证明:过点 P 作 PM⊥AC,PN⊥BC,垂足分别为 M、N,如下图 2。
∵CD 是 ACB 的平分线,
∴PM=PN.
由 90PMC MCN CNP ,得 90MPN .∴ 1 90FPN .
∵ 2 90FPN ,∴ 1 2 .∴△PMF≌△PNE.∴PF = PE.
②解:∵ 2CP , ∴ 1CN CM .[来源:Zxxk.Com]
∵△PMF≌△PNE, ∴ 1NE MF x .∴ 2CE x .
∵CF∥PN,∴ CF CG
PN GN
.∴
1
xCG x
.∴ 21
xy xx
(0≤x<1).
(2)当△CEF 与△EGP 相似时,点 F 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 F 在射线 CA 上时,如图 4
∵ 90GPE FCE , 1 PEG ,∴ 1G .∴ FG FE .∴CG CE .
在 Rt△EGP 中, 2 2 2EG CP .
②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如图 5
∵ 90GPE FCE , 1 2 ,∴ 3 2 .
∵ 1 45 5 , 1 45 2 ,∴ 5 2 .
易证 3 4 ,可得 5 4 .∴ 2FC CP .∴ 1 2FM .
易证△PMF≌△PNE,可得 1 2EN .
∵CF∥PN,∴ CF CG
PN GN
.∴ 2 1GN .∴ 2 2EG .
1.如图, ABC 中, 5 BCAB , 6AC ,过点 A 作 AD ∥ BC ,点 P 、 Q 分别是射
线 AD 、线段 BA 上的动点,且 BQAP ,过点 P 作 PE ∥ AC 交线段 AQ 于点O ,联接
PQ ,设 POQ 面积为 y , xAP 。(★★★★★)(2012 年金山二模 25)
(1)用 x 的代数式表示 PO ;
(2)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3)联接 QE ,若 PQE 与 POQ 相似,求 AP 的长。
解题方法总结:
B
PD
Q
C
A
O
E
【解法点拨】可参考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特殊条件:
1.已知边和特殊关系边: 5 BCAB , 6AC ,AD ∥ BC , BQAP ,PE ∥ AC ;
2.已知角和特殊关系角: BAC BCA 。
3.点的情况:点 P 、Q 分别是射线 AD 、线段 BA 上的动点,点O 在线段 AQ 上。
二.用 x 的代数式表示 PO :用 AP BE∥ 产生的比例式求解。
三.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1.寻找 x 与 y 所代表的量: xAP , POQ 面积为 y ;
2.方法一:直接计算求解,作 BF⊥AC,QH⊥PE,垂足分别为点 F、H,用含 x 的代数式
表示OP QH、 的长;
方法二:用面积比计算 OPQ
OPA
S OQ
S OA
, 2( )OPA
BOE
S OA
S OB
, 2( )BOE
BAC
S BE
S BC
。
3.注意求解定义域。
四.当 PQE 与 POQ 相似时,求 AP 的长:
1.由(2)知根据点O 的位置分两个情况讨论:分 50 2x 和 5 52 x 两个情况;
2.每个情况下根据条件分析得出相似是唯一的;
3.计算求解。(详解见后面满分解答)
【满分解答】
(1) ∵AD∥BC,PE∥AC∴四边形 APEC 是平行四边形
∴AC=PE=6 ,AP=EC= x PA PO
BE OE
, 5
5 6
PO
x PO
可得 6
5PO x
(2)∵AB=BC=5,∴∠BAC=∠BCA 又∠APE=∠BCA,∠AOP=∠BCA,
∴∠APE=∠AOP,∴AP=AO= x [来源:学*科*网]∴当 50 2x 时, 5 2OQ x ;
作 BF⊥AC,QH⊥PE,垂足分别为点 F、H, 则易得 AF=CF=3,AB=5,BF=4
由∠OHQ=∠AFB=90°,∠QOH=∠BAF 得△OHQ∽△AFB
∴ QH OQ
BF AB
,∴ 5 2
4 5
QH x ,∴ 4 5 2 8 45 5
xQH x
224 12
25 5y x x 所以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是 224 12 5(0 )25 5 2y x x x
(3)解法一:
当 50 2x 时 由 AP=BQ=x,AQ=BE=5-x,∠PAQ=∠QBE
可得△PAQ≌△QBE,于是 PQ=QE
由于∠QPO=∠EPQ, 所以若△PQE 与△POQ 相似,只有△PQE∽△POQ
可得 OP=OQ 于是 6 5 25 x x , 25
16x 同理当 5 52 x ,可得 25
4x (不合题意,舍)
所以,若△PQE 与△POQ 相似, AP 的长为 25
16
。
解法二:当 50 2x 时,
可得 63 5OH x ,于是得 3PH , 84 5QH x
2
2 83 4 5PQ x
由于∠QPO=∠EPQ,
所以若△PQE 与△POQ 相似,只有△PQE∽△POQ
2PQ PO PE
2
2 8 63 4 65 5x x
解得 1
25
16x , 2
25
4x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若△PQE 与△POQ 相似, AP 的长为 25
16
。
【说明】:本部分为“专题小结”,由“专题知识点或是方法回顾+教师寄语”组成。先让学
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之后是教师寄语。教师寄语可以是:需要完成的作业、需要总结的知
识点、名言名句、提醒学生需要做的事情等等。
教师寄语
教师:本专题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