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化学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2019杭州G20峰会的精彩文艺演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音乐喷泉 B.焰火表演 C.舞台升降 D.灯光表演
2.(2分)目前部分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
A.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B.提倡居民公交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3.(2分)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物质能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进入超市就闻到榴莲的香味,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容易干,说明分子质量很小
D.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2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可以用来检验某些装置的气密性
C.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过滤、吸附、蒸馏、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5.(2分)下列粒子的化学性质与镁原子 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6.(2分)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pH:0.8﹣1.5) B.血液(pH:7.35﹣7.45)
C.胆汁(pH:6.8﹣7.4) D.唾液(pH:6.6﹣7.1)
7.(2分)有些化学反应可以用X+Y═M+R表示.关于此类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Y是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
C.若X是酸,Y为碱,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X是酸,Y为盐,则该反应一定有沉淀生成
8.(2分)下列图标与化学实验室药品无关的是( )
A. B. C. D.
9.(2分)下列物质中,可用来作铅笔芯的是( )
A.铅 B.铁 C.金刚石 D.石墨
10.(2分)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A.Al(OH)3 B.Na2CO3 C.NaOH D.CaCO3
11.(2分)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H2SO4═MnSO4+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12.(2分)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13.(2分)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是为了( )
A.增加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B.增加煤与O2的接触面积
C.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14.(2分)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15.(2分)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碳酸钙一纯碱 B.碳酸钠一小苏打
C.氢氧化钠一烧碱 D.氧化钙一熟石灰
16.(2分)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混合物、有机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空气、乙醇 B.煤、石油、天然气
C.水、汽水、纯碱 D.食盐、大理石、维生素
17.(2分)给农作物施用某种化肥能增加两种营养元素,该化肥是( )
A.NH4Cl B.K2CO3 C.Ca3(PO4)2 D.KH2PO4
18.(2分)对某pH=2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
A.KNO3 K2CO3 NaNO3 CaCl2
B.KC1 NaHCO3 K2SO4 NaCl
C.NaCl ZnSO4 KNO3 KOH
D.HC1 MgCl2 Na2SO4 NaCl
19.(2分)下列除杂的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加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B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灼热的CuO
C
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D
除去硝酸铜中的硝酸银
加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20.(2分)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如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6分).
21.(5分)写出下列数字“2”表示的意义:
(1)2Au ;
(2)2HC1 ;
(3)O2 ;
(4)O ;
(5)SO42﹣ 。
22.(5分)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维生素C ②蛋白质 ③熟石灰 ④尿素 ⑤硝酸钾 ⑥铁粉
(1)用来修补受损组织的物质是 ;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3)蔬菜、水果富含的营养素是 ;
(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5)可用来作食品“双吸剂”(即能除去水蒸气和氧气)的是 。
23.(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
(2)常用燃料完全燃焼可以茆約資源并減少対空气的汚染。増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枳和提供充足的 都有 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
(3)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NaC1O溶液)迸行坏境杀菌。NaC1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
(4)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幼吸烟,逖是因为 。
(5)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貭疏松”)。
(6)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这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原理相似。
24.(5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g的溶液。
(3)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填写物质序号)。
(4)在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5)若要除去c物质中含有少量的a物质,得到较纯净的c,应采用的方法是 。
25.(5分)近期,央视对“用棉花代替肉松制‘肉松饼’”的消息进行辟谣。资料表明:肉松是用动物肌肉制作的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
(1)棉花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肉松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 。
(3)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
(4)制作肉松饼使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
26.(6分)现在很多家庭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环保,深受消费者喜爱。如图所示的是某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填一个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使用的是铝合金材料,而没有使用铁制材料,原因是 。
(3)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Na2SiO3,它属于 (酸、碱、盐或氧化物)。
(4)设计一个实验,比较铝、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7.(6分)A物质是某地刚出土文物上刮下来的固体物质,实验证明它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F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银白色金属,G是一种黑色的化合物,D、E、F、H均为单质,I可作温室的气体肥料。
(1)组成A的元素有 (写元素符号):
(2)物质I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②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6分).
28.(8分)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则在①中加入的药品是 (填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则该装置中应盛放 ;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a”“b”)。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
某同学使用C装置制取CO2
,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关闭C装置中的活塞,然后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发现漏斗中的水位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下降,于是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
29.(8分)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 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
(2)气体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 (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说明样品中含有 ,则证明猜想 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 成立.
五、计算题(共6分).
30.(6分)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
物质的质量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m
8.7
8.7
(1)上表中m的数值为 ;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音乐喷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焰火表演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舞台升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灯光表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分析】根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进行解答.
【解答】解:A、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会造成大气污染,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空气污染物,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符合题意;
B、提倡居民公交车出行,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C、多种植花草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日常生活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现象,难度不大.
3.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进入超市就闻到榴莲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阳光下温度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快,湿衣服上水分子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故选项解释错误。
D、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
【分析】A.根据水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水的用途来分析;
C.根据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常用的净水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B.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可以借助水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C.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软水,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错误;
D.常用的净水方法:过滤、吸附、蒸馏、消毒,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有关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5.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是具有稳定的结构,与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的性质不同;
B、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C、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具有稳定的结构,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胃液的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
B、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C、胆汁的pH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唾液的pH为6.6﹣7.1,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
【分析】根据反应类型的概念特征以及金属的性质,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与碱,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反应过程是两者相互交换成分,产物也是两种化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A、若X是单质,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若X和Y分别是氧气和甲烷,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若Y为金属,则该反应不一定生成氢气,例如若Y为铁,X是硫酸铜,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B错误;
C、若X为酸,Y为碱,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若X是酸,Y为盐,则该反应不一定有沉淀生成,例如若X是盐酸,Y是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反应类型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
【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此图是有毒品图标,与化学实验室药品有关。故错误。
B、此图是自然物品图标,与化学实验室药品有关。故错误。
C、此图是禁止鸣笛图标,与化学实验室药品无关。故正确。
D、此图是腐蚀品图标,与化学实验室药品有关。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与化学有关的药品及安全图标知识.
9.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铅是一种金属,并不是用来制铅笔芯的物质。
B.铁硬度较大,不能用来制作铅笔芯。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等,不能用来制作铅笔芯。
D.石墨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之一,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可用来制作铅笔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分析】根据能用于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的物质需具备能与盐酸反应且对人体无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铝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A正确;
B、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
D、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实际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
【分析】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说明锰在氢的前面,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再利用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解决即可问题.
【解答】解:A、锰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能反应;
B、锰位于铝和锌之间,说明在镁的后面,能被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能反应。
C、锰位于铝和锌之间,说明在铁的前面,铁不能与硫酸锰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反应;
D、锰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故能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2.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结合热涨冷缩现象、导致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判断;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必须能吸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解答】解: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必须能吸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分析】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煤的燃烧应以最大限度地、迅速地放出其热能为目的.为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把煤制成蜂窝状,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将煤制成蜂窝状能够增加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有效的跟空气中氧气反应,这样可以使煤更充分的燃烧,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因而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故选:B。
【点评】完全燃烧时,燃烧得快,放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等元素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热量少,可燃物中的元素不能被完全氧化,应该防止不完全燃烧的发生.
14.
【分析】存放于烧杯中质量变大且变质,即发生化学反应使自身质量增加,在空气中烧碱与生石灰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而变质,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解:放置时间较长时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变稀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③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④食盐的质量基本无变化,⑤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⑥
稀硫酸的质量基本没有变化。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要有所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5.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错误;
C.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烧碱,故正确;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
【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解答】解:A、干冰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乙醇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水属于氧化物,汽水属于混合物,纯碱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D、食盐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大理石属于混合物,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能增加两种营养元素说明属于复合肥.
【解答】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
D、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只要同学们了解化肥的分类,就可做好此题,属于简单的基础知识.
18.
【分析】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解答】解: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H+与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与NaHC03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与KOH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解题时要注意酸性溶液中中含有大量的H+。
19.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与灼热的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木炭粉与氧化铜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硝酸银和硝酸铜均能与过量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
【分析】运用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没了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解答.
【解答】解: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生成沉淀,故加入碳酸钠就产生气体,到盐酸全部反应就不再产生气体,故A不正确B正确;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没了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所以加入碳酸钠过一段才能产生沉淀,故CD都不对。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清化学反应的实质,掌握盐酸和氯化钙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加入的碳酸钠是盐酸先反应完了后氯化钙才与碳酸钠反应就可找到突破口解答该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6分).
21.
【分析】(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4)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5)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解答】解:(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Au中的“2”表示铜原子的个数为2。
(2)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C1中的“2”表示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
(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4)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O42﹣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答案为:
(1)铜原子的个数为2;
(2)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
(3)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4)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一个硫酸根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蛋白质用于修补受损组织;
(2)根据化学式可知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两种营养元素,所以是复合肥;
(3)蔬菜、水果中富含的营养元素是维生素C;
(4)熟石灰常用于建筑材料;
(5)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可以用作“双吸剂”;
故答案为:②;⑤;①;③;⑥。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23.
【分析】(1)根据题意,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使人皮肤肿痛,为了减轻人的痒痛,可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由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氧气越充分,燃烧越剧烈。
(3)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4)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5)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6)根据过滤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题意,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使人皮肤肿痛,为了减轻人的痒痛,可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食醋显酸性,食盐水显中性,肥皂水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虽然显碱性,但是腐蚀性太强;故填:C;
(2)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和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故填:氧气;
(3)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设Cl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1,则x=+1价。故填:+1;
(4)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人体中缺碘可能患甲状腺肿大;故填:甲状腺肿大;
(6)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故填:过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碱性与pH的关系、促进燃烧的方法、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分子的基本性质、六大营养素以及过滤等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质量=25g+50g=75g;(3)t2
℃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4)在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5)若要除去c物质中含有少量的a物质,得到较纯净的c,应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解答】解:(1)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答案为:75;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故答案为:c<b<a;
(4)在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答案为:D;
(5)若要除去c物质中含有少量的a物质,得到较纯净的c,应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升高温度;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5.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3)根据鉴别物质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填:天然;
(2)肉松是用动物肌肉制作的蓬松絮状肉制品,富含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3)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肉松;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故填:肉松;
(4)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
26.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铝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油漆和聚酯泡沫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④;①或②;
(2)铝合金具有抗腐蚀性能好的性质,故填:抗腐蚀性强;
(3)Na2SiO3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填:盐;
(4)铝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说明铝比铁活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FeSO4═Al2(SO4)3+3Fe.故填:2Al+3FeSO4═Al2(SO4)3+3Fe。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7.
【分析】根据F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银白色金属,所以F是铁,G是一种黑色的化合物,D、E、F、H均为单质,I可作温室的气体肥料,所以I是二氧化碳,B通电会生成D和E,所以B是水,D、E是氢气、氧气中的一种,铁会与D反应,所以D是氧气,E是氢气,氢气和C高温生成铁和水,所以C可以是氧化铁,A可以是氢氧化铁,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G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H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所以H是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F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银白色金属,所以F是铁,G是一种黑色的化合物,D、E、F、H均为单质,I可作温室的气体肥料,所以I是二氧化碳,B通电会生成D和E,所以B是水,D、E是氢气、氧气中的一种,铁会与D反应,所以D是氧气,E是氢气,氢气和C高温生成铁和水,所以C可以是氧化铁,A可以是氢氧化铁,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G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H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所以H是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组成A的元素有:Fe、O、H;
(2)物质I的化学式为:CO2;
(3)①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②是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水,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③是四氧化三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Fe3O43Fe+2CO2。
故答案为:
(1)Fe、O、H:(2)CO2;
(3)分解反应;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C+Fe3O43Fe+2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6分).
28.
【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对C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关闭C装置中的活塞,然后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发现漏斗中的水位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下降,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正确。
【解答】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锥形瓶;
(2)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浓硫酸;a;
(4)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对C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关闭C装置中的活塞,然后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发现漏斗中的水位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下降,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正确;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是;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9.
【分析】通过前三种猜想进行综合考虑即可;【问题和讨论】(1)根据固体和液体分离来考虑操作步骤;根据溶解于过滤用到的仪器考虑共同使用的玻璃仪器;(2)通过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考虑气体成分;根据黑色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考虑D的化学式;根据固体B灼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铜来分析固体B的组成;根据方程式的写法写出方程式;(3)根据蓝色溶液是铜离子溶液,因为通过后面的推断已经知道一定含有碳了,关键是再通过对氧化铜的判断来考虑猜想几正确.
【解答】解:【对固体猜想】通过前三个猜想可知其中一定含有铜,关键是看是否含有木炭、氧化铜,所以也有可能木炭和氧化铜都存在;
【问题和讨论】(1)固体粉末最后变成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要先将粉末溶解,进行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开;溶解时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时用到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所以共同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由于黑色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铜元素,又因为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由于固体B经过灼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铜,所以固体B中含有木炭和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物时硫酸铜和水,用观察法配平;
(3)由于粉末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A,所以A中溶质是硫酸铜,由于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有氧化铜,由于通过后面的推断已经知道其中一定含有木炭了,所以再含有氧化铜时,猜想Ⅳ就正确了;如果A溶液是无色,说明不存在氧化铜,但还存在木炭,所以猜想Ⅲ正确.
故答案为:
氧化铜;木炭;(1)过滤;玻璃棒;(2)CO2;CuO;Cu、C;CuO+H2SO4═CuSO4+H2O;(3)CuSO4;氧化铜;Ⅳ;Ⅲ.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突破口,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黑色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氧化铜,再进行进一步分析.
五、计算题(共6分).
30.
【分析】(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沉淀2.9g,因此,第2次加入的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又生成沉淀2.9g;
(2)由氯化镁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氢氧化镁8.7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然后与样品质量相比可得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根据每生成2.9g沉淀会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进而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每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沉淀2.9g,因此,第2次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沉淀的总质量=2.9g×2=5.8g;
设混合物的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与之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58
x y 8.7g
x=14.25g y=12g
(2)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100%=71.25%.
(3)由分析可知每生成2.9g氢氧化镁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是25g,所以生成8.7g沉淀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为:25g×=75g,所以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
故答案为:(1)5.8g;(2)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71.25%;(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点评】此题是一道图表数据分析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明白表格中数据的意义,进而判断出反应时的物质的质量情况,该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