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21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所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研碎木炭 B.‎ 硫粉燃烧 C.‎ 称量粗盐 D.‎ 过滤 ‎2.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可能是C60 B.该物质一定是碳单质 C.该物质一定不是甲烷 D.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 稀释浓硫酸 C.‎ 铁丝在空气中的变化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4.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5.为除去Cu(NO3)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AgNO3,某同学给出了两种方法.Ⅰ.加入足量NaCl溶液,过滤;Ⅱ.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方法Ⅰ中产生的沉淀只有AgCl B.回收方法Ⅱ的不溶物,可直接得到纯净的银 C.方法Ⅰ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还含有NaNO3,所以不可行 D.两种方法均需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6.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mNa2O2 n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 B.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化学计量数m=n D.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有:‎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a端通入氮气;‎ ‎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④从b端通人二氧化碳;‎ ‎⑤从b端通人氮气.‎ 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A.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①⑤③①‎ ‎8.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或盐酸,也可能两种酸同时含有 B.该溶液中不可能含碳酸钠 C.该溶液是否含氯化铜不能确定 D.该溶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 ‎ 二.填空题(4小题,共21分.)‎ ‎9.如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氢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 ‎(2)上述四种物质中,其水溶液显碱性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 ‎(3)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______.‎ ‎10.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低至40℃时所得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X______Y;‎ ‎(2)60℃时,把45g的X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下X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从X、Y的固体混合物中提取X,主要的操作有______.‎ ‎(4)60℃时相同质量的X、Y两种物质配制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X______Y.‎ ‎11.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 ‎(2)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乙的优点有______; ‎(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 ‎(6)实验室用草酸制取一氧化碳气体在收集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2.我市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将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③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以推断:(写离子符号)‎ ‎(1)废水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含有的大量阴离子是______‎ ‎(2)实验步骤③中,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观察不到蓝色沉淀,原因是:______.‎ ‎(3)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其阳离子的实验方案:【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②C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写化学式).‎ ‎③写出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3.向盛有22.3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16.1g稀盐酸恰好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300g.求反应后,得到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所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研碎木炭 B.‎ 硫粉燃烧 C.‎ 称量粗盐 D.‎ 过滤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研碎木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称量粗盐,只是称量粗盐的质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可能是C60 B.该物质一定是碳单质 C.该物质一定不是甲烷 D.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来分析推断即可.‎ ‎【解答】解:某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可知: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但不可能是甲烷,因此A、C、D均正确,B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守恒难度不大,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3.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 稀释浓硫酸 C.‎ 铁丝在空气中的变化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空气组成的测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A、运用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B、依据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C、利用铁丝生锈前后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进行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要进行尾气处理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反应前后瓶内压强不变,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酸入水,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失,图示操作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丝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生锈,其过程是铁丝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故U型管中液面左高右低,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D、装置中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能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需对尾气进行点燃,使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才可以排放,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故选A.‎ ‎【点评】了解金属生锈的条件,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稀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这是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 ‎ ‎4.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故选B.‎ ‎【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了解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为除去Cu(NO3)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AgNO3,某同学给出了两种方法.Ⅰ.加入足量NaCl溶液,过滤;Ⅱ.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方法Ⅰ中产生的沉淀只有AgCl B.回收方法Ⅱ的不溶物,可直接得到纯净的银 C.方法Ⅰ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还含有NaNO3,所以不可行 D.两种方法均需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评估操作方法的正确性.‎ A、根据所有的钠盐都溶于水进行判断,‎ B、根据铜过量进行分析,‎ C、根据除杂的原则分析,‎ D、根据两种方法都需要过滤进行分析.‎ ‎【解答】解:A、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所有的钠盐都溶于水,只有氯化银是沉淀,故A正确,‎ B、在反应后的固体中除了置换出的银还有反应剩余的铜(严格说来,就是不过量也不会是纯净的,因为在铜表面生成的银会阻止铜与硝酸银的反应,道理和硫酸不能用来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相同),故B错误,‎ C、方法I虽然除去了硝酸银,但是又引入了硝酸钠,硝酸钠对于硝酸铜来说也是杂质,故C正确,‎ D、两种操作方法都需要过滤,过滤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除杂质时要注意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 ‎ ‎6.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mNa2O2 n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 B.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化学计量数m=n D.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解答;‎ 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生成物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A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而方程式中Na2FeO4的组成元素有三种,故B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故n=2,故钠的原子个数为6个,故m=3,故C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类型不是复分解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合价原则、氧化物定义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考查注重基础.‎ ‎ ‎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有:‎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a端通入氮气;‎ ‎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④从b端通人二氧化碳;‎ ‎⑤从b端通人氮气.‎ 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A.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①⑤③①‎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解答】解: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用石蕊进行检验,首先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纸花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从b端通入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水滴下,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①⑤③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即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 ‎ ‎8.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或盐酸,也可能两种酸同时含有 B.该溶液中不可能含碳酸钠 C.该溶液是否含氯化铜不能确定 D.该溶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分析】根据碳酸钠、硫酸会与氢氧化钡生成沉淀,氢氧化钡会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钡会与氯化铜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而临时没有沉淀产生,所以一定不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不能含有硫酸.所以沉淀不会有硫酸钡.所以对应的沉淀是氢氧化铜,由于开始没有沉淀产生,所以一定含有酸,所以一定是含有盐酸.盐酸的存在导致一定不能同时含有碳酸钠.氯化钠的存在与否无从判断.‎ A、硫酸只要和氢氧化钡接触,就会生成沉淀,而图象是滴加氢氧化钡一定质量才出现沉淀,所以一定没有硫酸,故A错误,‎ B、开始加入的一定时间无沉淀,是在中和氢氧化钡,所以一定存在盐酸.盐酸和碳酸钠不能共存,一定不存在碳酸钠,故B正确,‎ C、由于排除了硫酸和碳酸钠,要出现沉淀只有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定存在氯化铜,故C错误,‎ D、对于氯化钠的存在对现象不影响,所以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就不是只有一种情况,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图象中各段图象的特点,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现象没有影响的是可能存在.‎ ‎ ‎ 二.填空题(4小题,共21分.)‎ ‎9.如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氢离子的离子符号 H+ ;‎ ‎(2)上述四种物质中,其水溶液显碱性是 NH3 (填化学式,下同),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H2O ;‎ ‎(3)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17:24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A的分子由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构成的NH3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由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生成物D的分子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离子的符号是H+.‎ ‎(2)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A的分子由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构成的NH3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由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生成物D的分子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可知NH3的水溶液显碱性,D是H2O,属于氧化物,‎ ‎(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4NH3+3O22N2+6H2O,可计算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为17:24,‎ 答案:(1)H+;(2)NH3; H2O; (3)17:24.‎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 ‎ ‎10.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低至40℃时所得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X = Y;‎ ‎(2)60℃时,把45g的X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下X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4.4% .‎ ‎(3)从X、Y的固体混合物中提取X,主要的操作有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 ‎(4)60℃时相同质量的X、Y两种物质配制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X < Y.‎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据该温度下X的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3)由图可知,Y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X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则可知从X、Y的混合物中提取Y,应采用的方法;‎ ‎(4)据该温度下XY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将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低至40℃时,二者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且二者的溶解度相等,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则所得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60℃时CX的溶解度是8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的X,所以把45g的X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仍有5g剩余,得到该温度下X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44.4%;‎ ‎(3)由图可知,Y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X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则可知从X、Y的固体混合物中提取X,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主要的操作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4)60℃时X的溶解度大于Y,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X大于Y,所以相同质量的X、Y两种物质配制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X<Y,则所得溶液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X<Y;‎ 故 答案为:(1)=; (2)44.4%;(3)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4)<.‎ ‎【点评】本题考查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结晶方法,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即可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 ‎ ‎11.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 甲 (填“甲”、“乙”或“丙”)装置;‎ ‎(2)装置E的作用是 证明并且除去二氧化碳 ; ‎(3)装置乙的优点有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Ca(OH)2  ‎(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 ‎(6)实验室用草酸制取一氧化碳气体在收集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后再收集 .‎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从草酸是固体,浓硫酸是液体,反应还需要加热去分析;‎ ‎(2)从装置E的作用去分析;‎ ‎(3)从装置乙的优点去分析;‎ ‎(4)从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通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去分析;‎ ‎(5)从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引起爆炸去分析;‎ ‎(6)从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且有毒,所以实验中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要除去去分析.‎ ‎【解答】解:(1)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由于草酸是固体,浓硫酸是液体,反应还需要加热,所以反应装置应选甲;‎ ‎(2)装置E的作用是证明并且除去二氧化碳;‎ ‎(3)装置乙的优点有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4)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通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澄清石灰水;‎ ‎(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6)实验室用草酸制取一氧化碳气体在收集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后再收集;‎ 故答案为:(1)甲; (2)证明并且除去二氧化碳; (3)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4)Ca(OH)2; (5)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6)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后再收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 ‎ ‎12.我市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将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③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以推断:(写离子符号)‎ ‎(1)废水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Ag+、Ba2+Cu2+ ;含有的大量阴离子是 NO3﹣ ‎ ‎(2)实验步骤③中,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观察不到蓝色沉淀,原因是: 溶液中有酸,生成的沉淀会与酸反应 .‎ ‎(3)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其阳离子的实验方案:【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FeCuAg (写化学式).‎ ‎②C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Ba(NO3)2 (写化学式).‎ ‎③写出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NO3)2+Na2SO4═BaSO4↓+2NaNO3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氢氧根离子首先与氢离子反应来分析;‎ ‎(2)由题中的框图可知:已知红褐色固体是氢氧化铁,可知X是金属铁,铁把银、铜置换出来,故固体A为Ag、Cu、Fe;又由于加入过量的铁和出现的白色沉淀,所以B溶液中一定有Fe(NO3)2和Ba(NO3)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和沉淀符号.‎ ‎【解答】解:废水和盐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由于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滤液中没有银离子,所以和硫酸反应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所以废水中含有Ba2+、Ag+、Cu2+;由于存在这些离子,所以不可能含有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所以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 ‎(1)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观察不到蓝色沉淀,原因是盐酸过量;‎ ‎(2)①由题中的图知:废水加过量固体X,然后向滤液中加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又变成红褐色沉淀,由题中信息知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可知金属X是铁,废水中含有银离子、钡离子和铜离子,铁可将银离子和铜离子置换出来,还有过量的铁,所以固体A中一定含有Fe、Ag和Cu;‎ ‎②由于溶液中只能含有硝酸根离子,所以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Fe(NO3)2、Ba(NO3)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铁离子和氢氧根结合为沉淀,C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Ba(NO3)2;‎ ‎③溶液C为Ba(NO3)2,加入硫酸钠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Ba(NO3)2+Na2SO4=BaSO4↓+2NaNO3.‎ 故答案为:‎ ‎(1)Ag+、Ba2+ Cu2+; NO3﹣‎ ‎(2)溶液中有酸,生成的沉淀会与酸反应.‎ ‎(3)①Fe Cu Ag;‎ ‎②Ba(NO3)2‎ ‎③Ba(NO3)2+Na2SO4═BaSO4↓+2NaNO3‎ ‎【点评】只有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才能快速准确的做出这类题的正确答案,本题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解决实验的能力.‎ ‎ ‎ ‎13.向盛有22.3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16.1g稀盐酸恰好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300g.求反应后,得到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从反应物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完全反应后,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为259.6g,比反应前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混合物质量+稀盐酸质量﹣生成气体质量=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x=10.6 g,y=11.7 g 烧杯中不饱和溶液中溶液总质量为:∴22.3g+216.1g﹣4.4g=234g;‎ 溶液溶质(NaCl)的质量为11.7g+(22.3g﹣10.6g)=23.4g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