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含解析3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 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C.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 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 ‎2.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3.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向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 D.用pH试纸(即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为2.5‎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 B.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C.品尝一种白色固体的味道 D.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 ‎5.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 ‎6.“为使北京天更蓝”,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空气污染.下列措施对减少空气污染没有直接作用的是(  )‎ A.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工厂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C.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7.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纯净物 B.单质 C.混合物 D.氧化物 ‎8.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片刻,试管里最多可能含有几种固体物质(  )‎ A.五种 B.四种 C.三种 D.二种 ‎9.某原子中共含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3 B.14 C.40 D.27‎ ‎10.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4→+3‎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 ‎④LiMnO2为锂、锰、氧的合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向ZnSO4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 A.Zn、Fe B.Zn、Cu C.Fe、Cu D.Zn、Fe、Cu ‎12.为证明木炭粉中是否混有氧化铜,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在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粉末是否会减少 B.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滤液是否呈蓝色 C.在空气中加热样品,恢复至原温度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 D.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 ‎13.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14.某品牌牛奶包装袋的营养成分表如下:‎ 项目 每100克 营养参考值%‎ 蛋白质 ‎2.9克 ‎5%‎ 脂肪 ‎3.6克 ‎6%‎ 碳水化合物 ‎4.7克 ‎2%‎ 钠 ‎60mg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供能物质 B.“碳水化合物”是指维生素,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 C.“钠”是指钠元素,其质量分数为60%‎ D.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混合组成 ‎ ‎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共58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5.写出化学符号或写出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2N______‎ ‎(2)带正电荷的原子团______‎ ‎(3)4个镁离子______.‎ ‎16.①铁熔化成铁水 ②葡萄酿成酒 ③铜能变成铜绿 ④胆矾是蓝色晶体 ⑤食物变质 ⑥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热发光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17.卫生部‎6月1日发布2011年第16号公告,公布了一批食用后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郐苯二甲酸醋类物质(即塑化剂),该类物质中有一种叫做邻苯二甲酸二酯,其化学式为C26H3804,该物质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18.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铜”,这里的“曾青”就是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铜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19.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Cu(NO3)+2NO2↑+2H2O 方案二:3Cu+8HNO3(稀)═3Cu(NO3)+2NO↑+4H2O 方案三:2Cu+O2+4HNO3(稀)═2Cu(NO3)2+2H2O 请你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______,你选择方案而不选其它方案的理由是(写两点):______.‎ ‎20.某橡胶加工厂排出的废水被怀疑有较强的酸性,请你设计两个方案,检验废水的酸碱性.‎ ‎21.试设计一个方案,证明C60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22.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试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 ‎(4)根据以上事实你认为白磷在实验室应如何保存______.‎ ‎ ‎ 四、计算题 ‎23.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20‎ ‎20‎ ‎4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4‎ ‎0.4‎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上表三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 ‎ ‎ ‎2016年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 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C.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 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燃放烟花的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霓虹灯闪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音乐喷泉变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茅台酒飘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2.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 ‎【解答】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3.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向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 D.用pH试纸(即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为2.5‎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准确度来分析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如果不能精确到的刻度,是量不出具体数值的.‎ ‎【解答】解:A、由于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可以能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故A正确;‎ B、10mL量筒能精确到0.1mL,所以10mL量筒可以量取8.3mL蒸馏水,故B正确;‎ C、可以向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故C正确;‎ D、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2.5,pH是大约的整数,所以数据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虑化学实验中常见有刻度仪器的使用及读数,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掌握量筒和pH试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对应的最小分度值.‎ ‎ ‎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 B.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C.品尝一种白色固体的味道 D.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本题考查药品的取用,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手不触,嘴不尝,鼻不闻.‎ 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剩不回,不丢弃,不出室,放定器.‎ ‎【解答】解:‎ A、实验室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取用.‎ B、不能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扇闻.‎ C、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实验剩余的药品即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将正确的操作与题中给出的操作相互对照,找出错误所在.‎ ‎ ‎ ‎5.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解答】解:A、纸船是可燃物,故A说法错误;‎ B、纸船与氧气接触,故B说法错误;‎ C、温度没有达到纸船的着火点,所以纸船不会燃烧;故C说法正确;‎ D、此项为干扰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 ‎ ‎6.“为使北京天更蓝”,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空气污染.下列措施对减少空气污染没有直接作用的是(  )‎ A.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工厂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C.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的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大量的植树造林;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汽车尾气经过处理再排放等.防治水污染的途径有:工厂的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农业上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解答】解:A、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空气污染程度,所以正确.‎ B、工厂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能防止废气污染空气,所以正确.‎ C、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能防止水污染,与空气污染关系不大,所以错误.‎ 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控制了空气的污染物的产生,所以正确.‎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就成了中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分类、污染物来源、防治措施等,熟悉教材知识、关注社会生活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 ‎ ‎7.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纯净物 B.单质 C.混合物 D.氧化物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只含有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 ‎【解答】解: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A选项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B选项错误;‎ C、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C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氧化物,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严格按照定义去分析问题.‎ ‎ ‎ ‎8.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片刻,试管里最多可能含有几种固体物质(  )‎ A.五种 B.四种 C.三种 D.二种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中的锰酸钾、二氧化锰为固体物质;而产生的二氧化锰刚好作为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会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氯化钾为固体物质.加上未分解的部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固体,所以最多可能含有五种固体物质.‎ ‎【解答】解:根据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2O2↑、2KClO3KCl+3O2↑可知反应物中有三种固体物质,算上未分解的部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固体,因此最多可能含有五种固体物质.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注意题中的关键词“片刻”“最多”即能准确地找到答案.要求有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 ‎ ‎ ‎9.某原子中共含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3 B.14 C.40 D.27‎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以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4个中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共有40﹣14=26,又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其相对原子质量≈13+14=27.‎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的构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 ‎ ‎10.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4→+3‎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 ‎④LiMnO2为锂、锰、氧的合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种类的特点判断反应类型,利用氧化物以及合金的概念判断③④‎ ‎【解答】解:‎ ‎①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在二氧化锰中氧显﹣2价所以锰显+4价,在LiMnO2氧显﹣2价,Li显+1价所以锰显+3,说法正确.‎ ‎②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③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所以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 ‎④合金是混合物,而LiMnO2为化合物,所以该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分类和反应类型判断方面的知识,要理解合金属于混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 ‎ ‎11.向ZnSO4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 A.Zn、Fe B.Zn、Cu C.Fe、Cu D.Zn、Fe、Cu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Zn>Fe>Cu,铁粉不和混合溶液中的ZnSO4反应,但却能置换出CuCl2中的Cu;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混合溶液中的CuCl2全部反应,生成铜和FeCl2,且铁粉有剩余.‎ ‎【解答】解:过量的Fe粉置换出混合溶液中的Cu,而不能置换出锌,所以,过滤后所得固体应该为铁和铜的混合粉末;‎ 故选C.‎ ‎【点评】金属与盐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 ‎ ‎ ‎12.为证明木炭粉中是否混有氧化铜,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在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粉末是否会减少 B.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滤液是否呈蓝色 C.在空气中加热样品,恢复至原温度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 D.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木炭粉、氧化铜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B、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木炭粉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C、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 D、木炭粉、氧化铜都不能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两物质都为黑色.‎ ‎【解答】解:A、向固体粉末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木炭粉、氧化铜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观察不到粉末的变化,无法证明是否含有氧化铜;故A不可行;‎ B、向固体粉末中加稀硫酸,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硫酸铜溶液,因此,溶液变蓝色可说明含有氧化铜,溶液颜色不变说明不含氧化铜;故B可行;‎ C、将固体粉末加热,木炭粉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但却不能说明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故C不可行;‎ D、将固体粉末放入水中,木炭粉、氧化铜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含不含氧化铜都不能观察到有蓝色沉淀;故D不可行;‎ 故选B.‎ ‎【点评】鉴别混合物中杂质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所采取的操作要能使作为杂质的物质发生现象明显的变化,能否与主要成分发生反应可以不作考虑.‎ ‎ ‎ ‎13.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合金中的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故A正确;‎ B、合金中的铜和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故B正确;‎ C、合金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表面冒气泡,故C正确;‎ D、铜和锌都不与硝酸钠反应,无法证明,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14.某品牌牛奶包装袋的营养成分表如下:‎ 项目 每100克 营养参考值%‎ 蛋白质 ‎2.9克 ‎5%‎ 脂肪 ‎3.6克 ‎6%‎ 碳水化合物 ‎4.7克 ‎2%‎ 钠 ‎60mg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供能物质 B.“碳水化合物”是指维生素,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 C.“钠”是指钠元素,其质量分数为60%‎ D.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混合组成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分析】A、根据油脂的生理功能判断.‎ B、根据糖类的名称和俗名判断.‎ C、根据钠的存在形式和含量判断.‎ D、根据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判断.‎ ‎【解答】解:A、油脂包括脂肪和油,脂肪是人体的备用能源,在体内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供能物质,所以正确.‎ B、糖类物质过去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所以错误.‎ C、在牛奶中钠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钠是指钠元素,其质量分数为0.06%,所以错误.‎ D、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成了现代入愈来愈重视的问题之一,这种社会热点也必是中考热点,特别是营养素的代谢过程、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存在、食品中毒原理等,在历年中考中都会有所涉及.‎ ‎ ‎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共58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5.写出化学符号或写出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2N 2个氮原子 ‎ ‎(2)带正电荷的原子团 NH4 ‎ ‎(3)4个镁离子 4Mg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铵根是带正电荷的原子团,进行分析解答.‎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可表示2个氮原子.‎ ‎(2)铵根是带正电荷的原子团,其原子团的符号为:NH4.‎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镁离子可表示为:4Mg2+.‎ 故答案为:(1)2个氮原子;(2)NH4;(3)4Mg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原子团、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6.①铁熔化成铁水 ②葡萄酿成酒 ③铜能变成铜绿 ④胆矾是蓝色晶体 ⑤食物变质 ⑥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热发光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④ ;‎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③ ;‎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⑥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⑤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1)胆矾是蓝色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2)铜能变成铜绿,需要通过镁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3)铁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热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葡萄酿成酒、食物变质的过程中分别有酒精、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1)④;(2)③;(3)①⑥;(4)②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概念与区别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7.卫生部‎6月1日发布2011年第16号公告,公布了一批食用后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郐苯二甲酸醋类物质(即塑化剂),该类物质中有一种叫做邻苯二甲酸二酯,其化学式为C26H3804,该物质由 3 种元素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3:19: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等.‎ ‎【解答】解:由C26H3804可知,邻苯二甲酸二酯由3种元素组成.故填:3.‎ 邻苯二甲酸二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9:2.故填:13:19: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区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内容.‎ ‎ ‎ ‎18.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铜”,这里的“曾青”就是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铜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我国现代湿法冶金的原理,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具雏形,“曾青得铁则化铜”实际上就是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与铁发生了置换反应.‎ ‎【解答】解:“曾青得铁则化铜”实际上就是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与铁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也构成了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本题答案为: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铜的冶炼原理,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曾青得铁则化铜”,可见我国的冶炼技术历史悠久.‎ ‎ ‎ ‎19.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Cu(NO3)+2NO2↑+2H2O 方案二:3Cu+8HNO3(稀)═3Cu(NO3)+2NO↑+4H2O 方案三:2Cu+O2+4HNO3(稀)═2Cu(NO3)2+2H2O 请你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 方案三 ,你选择方案而不选其它方案的理由是(写两点): ①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方案三消耗硝酸质量最少,成本最低;‎ ‎②方案三产物中无有害气体产生,不污染环境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分析】由题意:“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Cu(NO3)+2NO2↑+2H2O;‎ 方案二:3Cu+8HNO3(稀)═3Cu(NO3)+2NO↑+4H2O;‎ 方案三:2Cu+O2+4HNO3(稀)═2Cu(NO3)2+2H2O”,可见方案一、二,有污染性气体NO2、NO生成;会污染空气、环境.‎ 故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事方案三.‎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方案一、二,有污染性气体NO2、NO生成;会污染空气、环境.故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是方案三;理由是①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方案三消耗硝酸质量最少,成本最低;②方案三产物中无有害气体产生,不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方案三,‎ 理由是:①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方案三消耗硝酸质量最少,成本最低;②方案三产物中无有害气体产生,不污染环境.‎ ‎【点评】了解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会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进行实验.‎ ‎ ‎ ‎20.某橡胶加工厂排出的废水被怀疑有较强的酸性,请你设计两个方案,检验废水的酸碱性.‎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分析】利用酸碱指示剂可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也可用pH试纸测定或其他与酸反应的物质来证明.‎ ‎【解答】解:(1)取废水样品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如果pH<7,说明废水呈酸性.‎ ‎(2)取少量废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废水显酸性.‎ ‎(3)取少量废水样品加入加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故答案为:(1)取废水样品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如果pH<7,说明废水呈酸性;(2)取少量废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废水显酸性等.‎ ‎【点评】本题较好考查了学生实验设计和依据题目所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酸、指示剂的性质的掌握和应用;通过解答本题体会到设计实验时要尽量做到严谨,可以通过对比实验解决问题.‎ ‎ ‎ ‎21.试设计一个方案,证明C60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含有碳元素的物质燃烧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实验步骤:把C60和碳纳米管分别放在氧气中燃烧,然后把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 实验结论:C60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 ‎ ‎22.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试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②④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③④ ‎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防止污染空气 ‎ ‎(4)根据以上事实你认为白磷在实验室应如何保存 放在水中 .‎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白磷在空气中容易发生缓慢氧化,白磷的着火点是40℃,很容易发生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2)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来考虑.‎ ‎(4)根据白磷易自燃来考虑隔绝空气即可.‎ ‎【解答】解:(1)白磷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白磷自燃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②④符合这一说法;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解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不同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量均相同;所以③④正确;‎ ‎(3)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进行污染.‎ ‎(4)由于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所以要隔绝氧气才行,放到水中即可.‎ 故答案为:(1)4P+5O2 2P2O5. (2)②④;③④(3)防止污染空气;(4)放在水中.‎ ‎【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 ‎ 四、计算题 ‎23.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20‎ ‎20‎ ‎4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4‎ ‎0.4‎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上表三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 80 g.‎ ‎(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3.5% (结果保留至0.1%).‎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先对比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出要产生0.4g的氢气需要合金20g,所以在第三次试验中产生的0.4g氢气是20g合金与80g酸生成的;‎ ‎(2)假设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x,则20g合金中铁的质量为20x,再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即可;‎ ‎(3)第三次实验中的溶质是FeSO4,FeSO4的质量可以根据(2)中的计算结果求出,为30.4g,FeSO4溶液的质量=铁的质量+硫酸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答】解:(1)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个实验所加合金质量相同,而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不同,但最后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说明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个实验中合金均反应完,第二次实验中的酸一定过量;‎ 第三次实验与前两次实验相比,合金质量加倍,而稀硫酸的质量减少,但产生氢气质量不变,所以20g合金反应完需要消耗稀硫酸80g;‎ 故答案为:80g;‎ ‎(2)设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20x 0.4‎ 可得: =‎ 解得:x=56%‎ 故答案为:56%;‎ ‎(3)设生成FeSO4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20×56% y 可得: =‎ 解得y=30.4g 所得FeSO4溶液的质量=20×56%+80﹣0.4=90.8g 所以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5%‎ 故答案为:33.5%‎ ‎【点评】虽然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但有时用这种方法计算溶液的质量会很复杂,这时采用整体法去计算溶液的质量会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