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6.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1、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a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建立县制。
意义: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答:兴办私学,广收学生,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重视道德教育,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c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害;
d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加强对越族地区的开发。
4、简述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答: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夺去王侯爵位和封地,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推行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注意选拔人才。
b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在长安设立太学,主要培养官吏。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
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答: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拓跋进行了改革。
内容:a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中国历史第二册
一、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政权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政权);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政府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元期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7、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8、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9、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书画家是赵孟頫,其名画有《秋郊饮马图》等。
四、明朝和清朝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
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最具特色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另外,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16世纪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9、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10、1636年,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军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大军直抵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京师(今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1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12、顺治帝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后来康熙帝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14、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15、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16、清明初年对外贸易政策是采取闭关政策。“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8、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9、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21、清代著名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唐朝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贞观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答: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意义: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3、王安石变法的时间、目的、内容是什么?
答: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保甲法。
4、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
答:a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
b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
c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监视官吏、镇压人民;
d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的见解,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
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还涌现了从多的小市镇和集市。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现了“机户”。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人进行生产。为机户做工的人叫“机工”,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劳动成果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拥工人。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拥的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
6、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这种政策,遏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强化统治机构: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第三、四册 1840年至1949年)
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图
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到北京;
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13、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兴办的最早国立大学,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年,清政府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宣布废除科举制。
14、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5、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地点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6、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制,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17、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中共三大制订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8、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图)
19、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 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时间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时间:1842年;
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交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权。
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了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起来。
4、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时间:1895年。
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设立工厂。
危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变法的时间、领导者、性质、意义。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6、《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1901年签订;内容:中国向各国赔白银4.5亿两,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危害: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在中国上空飘扬,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9、五四运动的标志与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出现。并取得一定的胜利成果,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中国共产党何时、何地成立?性质?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答:1921年在上海成立。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历史第四册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9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3、1928年,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4、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强令东北军,西北军进攻红军。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谈判。和平解决最有利于中华民族。
7、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
8、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打败了日军在华北的气焰,増强了华北军民的抗日信心。
9、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大会决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最终结束。
10、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和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11、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2、1947年5月,陈毅指挥华东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击毙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1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4、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的领导下,以沈阳为中心,发动了辽沈战役;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举行了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创造了条件;1949年1月聂荣臻指挥了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15、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东起江苏的江阴、西至江西的湖口的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6、1949年9月政协一届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1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3时,在天安门举行国庆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8、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结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者是彭德怀。
19、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20、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完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1、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标着着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3、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违背信义的行为,造成了我国1959年至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24、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1968年,刘少奇被错误开除出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外逃就是九·一三事件。1976年1月、7月、9月,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
25、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农村的改革是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27、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9、1956年,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60年代,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31、1954年,我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2、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1979年,中国与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4、中国承办亚太地区经合组织会议。
1、遵义会议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时间:1935年;
内容:遵义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长征起止时间?长征胜利有何意义?
起止时间:1934-1936年。
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什么是西安事变?它是怎样解决的?这种解决办法有何意义?
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训斥后,为逼蒋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形势复杂。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邀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中国共产党七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内容: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中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政治团结和思想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了基础。
5、(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6、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有何重大意义?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②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③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何时何地?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时间:1978年
地点:北京
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9、试述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内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港人治澳,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10、简述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陷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想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世界历史第一册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为以
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10、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1519年—1522年作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11、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意大利。
12、1689年,英国议会为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权利法案》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13、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787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美国政治体制,并选举北美独立战争的领袖-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4、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多次发动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
15、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最早在英国发生,首先在棉纺织业展开。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艄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16、法国革命前夕的三位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他们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17、1816年,南美的独立走向高潮时,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建立根据地并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海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18、19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工人运动有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和英国的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部分组成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是巴黎公社,1871年5月21日梯也尔政府从巴黎西南攻入城内,震惊世界的五月流血周开始,到5月27日结束。
20、美国内战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根本原因是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内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他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其作用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从而扭转了战争局势。
21、1861年,沙皇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2、日本封建统治结构是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掌握实权的是将军。1853年美国以武力打开日本大门。1868年,倒幕派在伏见、鸟羽战役中大败幕府军队。
23、德意志普鲁士首相是俾斯麦,他鼓吹“铁血政策”,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依次为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最终于1871年统一;意大利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实行富国强兵政策,最终于1870年统一;红衫军领袖是加里波第。
2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电能的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德国的卡尔·本茨设计内燃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美国人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25、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在:新能源的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新;电讯业的兴起
。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
26、三国同盟指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国是德国;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俄国。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止时间是1914年到1918年;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交战双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协约国的英国、法国、俄国;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主要战役是发生在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27、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28、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物理学上的重大革命。
29、托尔斯泰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世界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贝多芬,他的代表作有《田园》、《命运》、《致爱丽丝》,德国的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
3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是1640年到1688年,标志是新议会的召开,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775年到1783年,标志是来克星顿枪声。法国大革命的时间是1789年,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标志是伏见、鸟羽战役。
1、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是什么?
答:男子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取代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首领都是男性。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2、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江大河流域?
答:大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水源充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便于灌溉,有利于农耕,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文明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河谷地带物产丰富,鱼类资源丰富,便于渔猎事业的发展。
3、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是继郑和下西洋之后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走向整体发展起重要作用。
4 什么叫文艺复兴?它有何作用?
答:14世纪意大利最先出现了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者借助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作用:它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的新时代。
6、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7、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作用: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8、《人权宣言》是哪国通过的,为什么说它有进步意义?
答:是法国通过的。它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否定了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9、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产生有何重要作用?
答: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采用蒸汽动力和新技术,而工业的发展刺激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产生。
10、《共产党宣言》
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于1848年2月,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部分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1、美国内战的起止时间及意义
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质、内容及意义
目的:为了使俄国尽快地摆脱落后状态;
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内容: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征兵制,建立海军;鼓励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推行学校教育和提倡西欧生活方式;
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巩固了沙皇专制制度,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强国。
13、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答:1861年,沙皇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其内容是:
①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得到一份地,必须高价赎买。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4、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内容、意义。
性质: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发,大力发展教育。
意义: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2、1917年11月7日,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3、1921年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探索。
4、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存在了69年)
5、《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6、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领操纵,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
7、《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其他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8、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1921年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处于会议的主导地位。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9、《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对华的进一步扩张。
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12、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且在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还严密控制文化教育,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又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于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14、日本在经济危机加深的过程中,以军部为核心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又在中国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在对外侵略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逐渐勾结起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6、1938年,慕尼黑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7、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二战爆发的标志)。
18、1940年6月,德军进攻法国,法国将军戴高乐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19、1941年6月22日,德军袭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20、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2、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遭到致命打击,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3、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随即对德宣战。
24、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会议。
25、1944年6月,在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英、美盟军从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6、1945年,在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的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组建联合国等有关问题。
27、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争结束。
28、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全部归还。
2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的性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0、“二战”后美国采取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31、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到1993年,它发展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32、5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经济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欧共体和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中心。
33、美、苏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34、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为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1950年,印度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成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35、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建立埃及共和国。1962年结束法国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是阿尔及利亚。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90年代前期,纳米比亚获得独立,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36、1955年,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在万隆召开会议,表达了第三世界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37、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的“七十七国集团”,到80年代增加到110个。
38、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提出的改革路线和推行的改革政策,使苏联的政治、经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39、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下,发生剧变。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变化。
40、1991年12月,白、红、蓝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69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于是,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41、1991年初海湾战争爆发;南斯拉夫境内发生内战。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省的“人权”为幌子,避开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2、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展开。还在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新领域取得进展。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43、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间,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
44、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有哪些?其实施有何意义?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意义: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的探索。它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3000多万工人失业,几百万小家破产。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人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更趋激烈。譬如资本主义国家寻找各自的出路: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形成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的政权;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形成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4、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时间:1933年;
内容:a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b整顿农业。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补偿农场主的损失。
c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企业盲目竞争。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作用: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稳定了社会秩序。
5、以慕尼黑阴谋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1938年9月,英、法与德、意的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实质上损害小国利益,纵容德国侵略扩张。危害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纵容侵略给自身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6、雅尔塔会议召开于哪一年?与会国是哪些?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时间:1945年
与会国:苏、美、英。
内容:
雅尔塔会议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7、什么叫“冷战”政策?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美国采取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这种政策被称为“泠战”政策。表现: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外交上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和平演变”政策。
:
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题
知识点
基本要求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今浙江余姚。
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遗址
距今五六千年,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
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
华夏之祖
炎帝
黄帝
距今约四五千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称“人文初祖”
尧舜禹的传说
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死后,没有经过部落推举,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河南登封)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
汤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西安)
周武王
周幽王
西周的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争雄的局面(了解其方位)
第7课
都江堰
时间:战国时期;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地点:岷江;
特点: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时间:BC356;人物:商鞅、秦孝公;
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内容:政治上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并奖励耕战;军事上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此次改革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既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甲骨文
时间:商朝;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和及代表人物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道家
战国
庄子
《庄子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战国末期
韩非子
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
兵家
春秋晚期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统一的时间
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推广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南修灵渠,统东南、岭南,沟通长江、珠江水系
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秦朝的中央集权的统治,也有利于秦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发展。对后世的政治体制发展有深远影响。
秦长城
秦始皇命蒙恬修筑,西起临姚,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积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统一、巩固)
消极:滥用武力,残酷剥削,严酷的刑罚。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最终仅二世而亡。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BC209年;人物:陈胜;地点:安徽大泽乡;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思想文化)
政治上:逐级分封诸侯,缩减诸侯国势力,不断削减藩国(主父偃提议)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议)
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
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五铢钱)
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时间:BC119年(汉武帝时期);人物:卫青、霍去病
战役:漠北战役;结果:大胜而归
意义:经此一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解除了北方的边患,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昭君出塞
时间:汉元帝时期;人物:王昭君、呼韩邪单于
意义:为汉匈的和平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时间:汉武帝时期 BC138年、BC119年
人物:张骞;过程:西出长安,辗转多个西域国家
作用:加强了中央和西域地区的联系,密切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主要路线:从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路上通道)
主要地点:长安、敦煌、鄯善、疏勒、乌孙、大宛、塞琉西亚
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出发,远至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意义: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和平之路、文明之路
评价汉武帝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文化上
军事上
民族关系上
对外关系上
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世界上已知道最早的纸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
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九章算术》
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
意义: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华佗: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成就:“麻沸散”(全身麻醉剂)、“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张仲景:东汉末年,被尊称为“医圣”;作《伤寒杂病论》,此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既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秦始皇陵兵马俑
陕西西安临潼
是世界艺术宝库的杰出代表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对阵双方:曹操VS孙权、刘备
结果:曹军大败,退走华容道
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魏
220
曹丕
洛阳
魏
蜀
221
刘备
成都
汉
吴
222
孙权
建业
吴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②西晋末以来的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战争较少,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高度重视生产发展;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北差距逐渐缩小,渐趋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迁都洛阳;政治、经济改革;
汉化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学汉礼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反过来民族融合又促进改革的深入)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祖冲之和圆周率
祖冲之,南朝人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朝人,著作《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北魏人,著作《水经注》
《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王羲之和《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人,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
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顾恺之,东晋人,画家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露天大佛)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十二品”)
特点:精湛辉煌的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课题
知识点
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后,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2课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627-649唐太宗统治期间,年号贞观。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当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政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制,勤俭持国。使得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出现: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正式诞生: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完善:①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时期开始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的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期,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
作用: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者
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作《大唐西域记》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
评价:密切了唐朝与日本、印度的文化交流,说明唐朝对外开放、开明
评价唐太宗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民族关系上
对外关系上
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赵州桥
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雕版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创立“颜体”;
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天王送子图》
敦煌莫高窟
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隋唐时期开凿,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塑等,及大量极为珍贵的佛经、文书等。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国都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
上京
宋(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
开封(东京)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
兴庆
金
1115年
阿骨打
女真
会宁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苏湖熟,天下足”
第11课
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宋代的衣食住行
衣:服饰由简朴日趋奢侈,“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女子缠足;
食:南北的饮食互相交流,北方以羊肉、南方以食鱼为主;
住:百姓住房简陋,多为茅屋;富人则追求奢华,私家园林兴盛;
行:缺马,以牛车、驴车为主,交通发达,“邸店如云屯”
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
“瓦子”是城市中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其中有文艺活动也有体育活动。
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结束长期混战
的局面
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灭亡南宋
元朝的民族融合
元朝时,不少汉族人外迁,边疆各族大量内迁,加上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彼此长期生活在一起,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吸收前代基础,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程度的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推动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早了约400年。
指南针和火药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后来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苏轼:北宋豪放派词人
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婉约派词人
辛弃疾:南宋词人,把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清明上河图》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梁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八股取士,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交往和冲突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间,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认识:这是一次主动、和平的外交,以朝贡为方式,政治动机〉经济动机
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明朝派戚继光荡平了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永载史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雍正时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撤销。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文字狱”,以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设立台湾府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作用: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清军大败沙俄侵略军。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
顺治接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由此形成册封制度,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都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时间:乾隆年间;地点: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回部”地区
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咔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前期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含义)清初实行禁海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只开放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特有的封建性和保守性
现实原因:统治者对西方入侵的担忧,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
(意义)“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抵制作用;但从长远的看,清政府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北京故宫和明长城
明成祖时期修建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又叫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朝时,在古长城的基础上,历时200多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建成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依山起伏,蜿蜒6000多公里的气势雄伟的明长城。
明清古典科技巨著及作者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科学家徐光启,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6月;人物:林则徐
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焚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识图)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
第3课
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1894年9月,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东沟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日本军舰,最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1895年4月,中国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发动侵华战争。
8月中旬,攻占北京。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901 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 、俄、日、法、德、意、奥等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 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
主要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奕,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主要人物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 ”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 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作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时间: 1898年6月到9月。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的影响
性质: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领导人: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失败,历时103天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第8课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
189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领导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为领导)
1911 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即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
民国正式成立
但是最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主要代表人物
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地位和作用
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
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19年6月3日以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四个“新”: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道路、革命前途)
第11课
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7月,北伐军10万人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名将: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
北伐的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结果:因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而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政权性质: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要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随后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西安事变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悍然向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对本地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这就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对南京大屠杀应有的认识:(1)勿忘国耻,历史不容否认和篡改;(2)现实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意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成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与团结,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其真实目的: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直接插入国民党兵力空虚的中原地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意义: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时间
名称
结果
意义
1948年9月- 11月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使东北全境解放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
1949 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4月23日,南京解放。
意义: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状况
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时期
出现一些民族工业萌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内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外因、主要原因)
一战以后
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战胜利后
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发展特点
①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原因:中国近代的
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②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从地区上看,沿
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实业家张謇
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回到江苏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轮船火车等
19世纪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轮船、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商人可用它来传达生意信息。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申报》、商务印书馆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等城市出现了中文报纸,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称呼对方“先生”“君”。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
1909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詹天佑。他设计出“人”字型路轨。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一书,公布制碱奥秘。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的《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科举制度的废除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清政府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代表作
类别
作者
代表作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
美术
徐悲鸿
《愚公移山》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八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
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黄继光、邱少云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实质:所有制转变,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代表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有“铁人”之称的王进喜;
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等。
他们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全国大动乱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出现大动乱的局面。
1966——1976 十年文革时期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9课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的建立
最早的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实质(本质):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斯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维族、西藏藏族、广西壮族、内蒙古、宁夏回族)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香港、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 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上海APEC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
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新闻、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上课、看病……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北京“申奥”成功
2008年,中国北京将举办第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衣、食、住、
行等方面的变化
(1)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时期
衣
食
住
行
就业
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前
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居住条件差
农村:畜力,步行
城市:公共汽车,自行车
铁饭碗
基本没有
改革开放后
服装丰富多彩,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服饰成为展示人们风度、个性的方式。
食物丰富,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地铁、轻轨、私家车。
出门旅游:除火车外,飞机或开私家车比例上升。
打破铁饭碗,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2)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说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课题
知识点
基本要求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南方古猿
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三大主要人种
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判断依据:体貌特征;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
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代印度
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印度河、恒河流域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希腊文明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
背景: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时间:7世纪初创立;建立者:穆罕默德;
610年,穆罕默德麦加创教;622年出走麦地那建国,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兵临麦加城下,麦加成为圣地;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在封建贵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形成以土地为纽带的逐级附庸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帝国发生战争,结果是希腊取得胜利
(马拉松比赛就来自希波战争)。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罗马征服地中海
罗马共和国在BC2世纪时,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
罗马帝国2世纪时,达到鼎盛,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的最初创造者是印度人,后来被阿拉伯人进行了改造,传入欧洲,人称“阿拉伯数字”。
《马可波罗行记》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别人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记录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古代文字
古代埃及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基督教
1世纪
巴勒斯坦一带
传说中的耶稣。经典教籍是《圣经》
伊斯兰教
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的信徒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
1、三大宗教的教义迎合了身处苦难中的下层人民的精神需要;
2、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持。(都要求信众们忍耐、服从)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古代文学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人荷马创作,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代表篇章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
阿基米德
古代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麦加大清真寺(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
法国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作品
14C开始于意大利;
核心: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创作长诗《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新航路的开辟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到达印度;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来到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美洲新大陆
1519-1522,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各大洲之间交通往来日益密切)②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③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1689年,由议会颁布,目的:限制王权。
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①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文献;
②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内容: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意义:它是美国诞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1)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2)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评价华盛顿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
主持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
华盛顿对美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人权宣言》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的开始。大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他们颁布《人权宣言》。
内容: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1)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3)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评价拿破仑
1799年 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统治法国;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后期战争则带有侵略争霸的性质,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覆亡。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主要成就
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三角贸易”
最早从事贩奴活动(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主要经营者。
三角贸易(黑奴贸易)线路:
(出程)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
(中程)在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
(归程)从美洲运金银和工业原料到欧洲;
影响:使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奴隶贩子大发横财,积累了巨额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促进了欧洲资
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到18世纪后半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后来玻利维亚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国家。
章西女王
章西女王是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国际歌》
《国际歌》是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为纪念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作。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南北战争导火线:1861年3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意义:宣言的发表,鼓舞了广大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踊跃报名参军,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从而扭转了战局。(转折点)
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评价林肯
领导北方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度,解放了黑人奴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赎买份地(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和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68年开始)明治天皇实行改革。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作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此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了生产领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电车、电话、电报、电灯等发明。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爱迪生:“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的美国的莱特兄弟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 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德国)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英国)
性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死,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作用: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凡尔登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死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伏尔泰: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启蒙思想的影响: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牛顿(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其成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
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巨作《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作品反映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
梵高
荷兰印象派画家。代表作《向日葵》。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作家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贝多芬
德国音乐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年,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九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课题
知识点
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时间:1917年11月7日
领导人:列宁 地点:彼得格勒 结果:取得了胜利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实施时间:1921年 ;
领导人:列宁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1)《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九下P15)
(2)《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九下P17)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华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时间:1929年—1933年 地域:美国――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1)涉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比较长(3)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1)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2)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罗斯福新政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特点(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第5课
法西斯力量的猖獗
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
国会纵火案:制造者:希特勒(纳粹党);打击对象:德国共产党
反犹暴行的表现(水晶之夜)(P26)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慕尼黑阴谋
时间:1938年9月
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制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
西斯力量。
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德国进攻波兰: 时间:1939年9月1日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进攻苏联: 时间:1941年6月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1941年12月7日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达到最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时间:1942年1月1日
主要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影响: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保证)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日本投降
斯大林格勒战役
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作战双方:苏联、德国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
时间:1944年6月6日
作战双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德国
标志: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攻克柏林战役
时间: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作战双方:苏联、德国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法西斯德国溃亡。
日本投降
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
法西斯主义;②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20世纪50—60年代
特点:持续发展,全面繁荣。
原因:占据广阔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
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改善人民生活。
(2)20世纪70年代
特点: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原因: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
危机。
(3)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
特点: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4)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特点: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5)20世纪90年代
特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
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时间:1993年 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欧盟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日本的经济发展的原因:
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后果: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
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苏联解体
时间:1991年底(1922年——1991年)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匈牙利的改革
内容: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
治局势;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革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印度独立
时间:1947年 领导人:尼赫鲁
纳米比亚独立
时间:1991年3月
标志: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
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收回时间:1999年底
控制国:美国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巴以冲突
冲突双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中东问题的关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
巴以冲突的原因:
①中东重要的战略地位;②丰富的石油资源;③大国的争霸介入;④宗教冲突;⑤种族矛盾;⑥历史矛盾;⑦水资源;⑧耶路撒冷问题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政策
时间:1947年3月;提出者:杜鲁门;
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美苏冷战局面对世界局面的影响:造成世界大战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避
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表现: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一超”指美国;
“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间: 1995年1月1日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国领导人会议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减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有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起了亚洲金融危机)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突破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特点: 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
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作者:德莱塞;作品:《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作者: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 表现了暴行、愤怒和死亡。
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爵士
起源地:非洲;发展地:美国南部流行时间:20世纪
好莱坞
(Hollywood)
所属国家:美国
艺术门类: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学科
时间
发展表现
地位及影响
天
文
历
法
春秋
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是世界公认的首次记录,比欧洲早600 多年
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
形成我国固定历法系统,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
《甘石星经》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
《太初历》
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太阳黑子的记录
世界上最早
东汉
张衡对月食作了科学解释
世界上最早
唐朝
制订了《大衍历》
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世界上第一次
北宋
沈括创制“十二气历”
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朝
政府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创制天文观测仪器,在全国范围内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编定了《授时历》
《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清朝
康熙帝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
地
理
东汉
张衡发明地动仪
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
西晋
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明朝
《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
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
数
学
春秋战国
发明了九九乘法表
东汉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
的体系
南朝
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
比欧洲早近1000年
祖冲之著《缀术》
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科书
医
药
学
医
药
学
战国
扁鹊提出四诊法
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华佗发明麻沸散,被人称为“神医”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早1000多年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被人称为“医圣”,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朝
孙思邈著的《千金方》
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吐蕃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
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明朝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
学
北朝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学书籍,是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等的总结
明朝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建
筑
秦朝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隋朝
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
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朝
长安城的兴建
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
北宋
李诫编写《营造法式》
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辽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
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金
卢沟桥因坚固实用、美丽壮观闻名中外
元
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明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壮丽
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综
合
类
著
作
战国
《墨经》记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反映了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北宋
沈括著《梦溪笔谈》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被李约瑟誉为“ 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明末
清初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 中国"%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
(1)开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法战争(1883—1885年);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清朝晚期:《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
中英法《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法新约》、
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北洋政府时期:《二十一条》(1915年)、
《俄蒙协议》(1912年)、
《中俄声明》(1912年)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
世界四大古文明
出现的时间
代表性文明成果
所处的大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
金字塔
尼罗河
两河流域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
《汉谟拉比法典》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2500
种姓制度
印度河、恒河
中华文明
公元前2070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黄河、长江
《荷马史诗》,盲诗人荷马整理而成 ,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俄底浦斯王》,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诞生地
创始人
创立时间
传播路线
主要教义
佛教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前6世纪
向北传入中国、朝鲜、日本;向南传入泰国、缅甸
众生平等;万物皆有因果缘由
基督教
古罗马统治的巴勒斯坦
1世纪
由中东传到欧洲,以至世界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7世纪
由阿拉伯半岛传至西亚、北非和中亚
世间只有惟一的神“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重要的国际会议
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
影响
巴黎和会
1919.1.
27国,操纵国:英法美
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9国,操纵国:美英日
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慕尼黑会议
1938.9
英法德意
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开罗会议
1943
中美英
签署《开罗宣言》,宣告日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德黑兰会议
1943
苏美英
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准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1945年初
苏美英
美英苏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波茨坦会议
1945.7-8月
苏美英
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亚非会议
1955
亚非国家
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重要的国际条约
时间
内容
影响
《凡尔赛和约》
1919.6.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四国条约》
1921-1922
英法日美相约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1921-1922
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
《九国公约》
1922
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慕尼黑协定》
1938.9.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开罗宣言》
1943年冬
宣告日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波茨坦公告》
1945年夏
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三次工业革命与创新型社会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电力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背景条件
(出现原分析)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4、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先决条件-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3、社会保证-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成就
棉纺织: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
交通运输:
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
表现在: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
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
金属冶炼业、
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4、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①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第三次
共同影响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①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思考、启示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
影响
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轮船和火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耐用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有线电话和电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文明,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迫需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
1. 从国家来讲: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
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 从学生个人来讲:
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何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
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等。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2、科技是柄双刃剑
①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a、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请谈谈你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和经验。
中国共产党86年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历史
时期
名称
时间及地点
意义或历史作用
党的创建时期
中共一大
1921.7 上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7 上海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1923 广州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
1927.8 汉口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
1935
确定了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抗日战争时期
洛川会议
1937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
1945 延安
为争取搞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八大
1956 北京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北京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共十二大
1982 北京
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中共十三大
1987 北京
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后,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1992 北京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
1997 北京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中共“十六大”
2002北京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军队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__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