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各个章节基础知识复习汇总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基础材料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⑴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 ‎⑵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 ‎⑷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⑸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镁是银白色固体,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带表面呈黑色。‎ 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 硝酸银溶液(无色)与碘化钾溶液(无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因为生成了碘化银)‎ ‎⑹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⑺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⑻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⑼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⑽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⑾探究面粉、葡萄糖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镁带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捕捉空气(获得某处气体样品)的实验方法:①用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到某处后,将水倒掉,盖好集气瓶即可。②用一个干瘪的气囊,到某处后撑开、扎紧口即可。③用一个注射器到某处吸取即可。‎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 +O2↑ 实验可证明: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6、硬水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Ca2+、Mg2+)的水。‎ 检验硬水的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若泡沫很少,还形成白色垢状物,则为硬水。‎ 用玻璃棒蘸取硬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定会留下白色固体;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留下白色固体的不一定为硬水。‎ ‎ 使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煮沸,②蒸馏。(方法①更简便,方法②更彻底)‎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碳酸气)。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NH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H2O2—— , KMnO4—— ‎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 Zn+ HCl—— ‎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化学变化)‎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 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大理石粉末和稀硫酸可以反应)。 CaCO3+ 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但在叙述现象时不能说出来)。‎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是P2O5,不能说)。(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是氧化镁,不能说)。(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是Fe3O4,不能说),‎ 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 C2H5OH+ O2— ‎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 CO+ O2— ‎ ‎ C+ O2— (氧气充足) C+ O2— (氧气不足)‎ ‎ ②还原性 H2+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高温 2CO ‎ ‎①除杂:CO[CO2] 通入NaOH溶液 CO2+NaOH— ‎ ‎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不能用点燃的方法)‎ ‎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 鉴别CO2和SO2用紫红色的KMnO4溶液 ‎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等 ‎8、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的用途:(充入灯泡或膨化食品袋中)做保护气、生产氮肥等; ‎ 稀有气体用途:充入霓虹灯、充氦气球、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二氧化碳的用途:温室肥料、灭火、‎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作致冷剂,进行人工降雨、制造云雾、食品保鲜。‎ ‎9、“烟”由固体小颗粒形成; “雾”由小液滴形成;‎ ‎“火焰”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固体直接燃烧只发光无火焰。‎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 离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分正负)‎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也可用“该分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求出,其单位同样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如: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单质。‎ ‎⑦要表示几个粒子(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在粒子符号前加系数。‎ ‎ 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几个这种原子或原子团。‎ ‎ 离子带电量标在符号右上角,元素化合价标在符号正上方。‎ ‎⑧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数氧化物[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8×3+2=32 ∴R的质子数为:6‎ ‎4、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壳中 氧、硅、铝、铁、钙; 海洋中 氧、氢;人体中 氧、碳、氢、氮; 太阳上 氢、氦。‎ ‎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等。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缺钴、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5、试写1—18号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 符号: 名称: ‎ ‎6、默写常见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 名 称 铵 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 号 NH4‎ OH NO3‎ SO4‎ CO3‎ PO4‎ 化合价 ‎+1‎ ‎-1‎ ‎-1‎ ‎-2‎ ‎-2‎ ‎-3‎ ‎7、默写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 K、Na、Ag、H ;+2 Ca、Mg、Ba、Zn、Hg ;+3 Al ;+4 Si ;+1、+2 Cu ;+2、+3 Fe ;‎ ‎+2、+‎4 C ;+4、+6 S ; ‎-1 F、Cl ;-2 O、S ;-3 N、P 。‎ 第四章 燃烧与燃料 ‎(燃烧)‎ ‎⑴要使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⑵灭火的三种方法:‎ 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⑶火灾中逃生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 ‎⑷氧气充分时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H2O和CO2 。燃料利用充分。‎ ‎ 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CO和C、H化合物,燃料利用不充分。‎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 判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化合价.‎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化石燃料)‎ ‎⑴煤:“工业的粮食”,由古代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元素;石油:“工业的血液”,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H元素;‎ ‎⑵煤的燃烧,可以造成①烟尘污染②SO2大量排放引起酸雨③CO2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加剧④热电厂的热污染等。‎ ‎⑶S的氧化物、N的氧化物污染空气会引起酸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引发温室效应;白色污染指塑料垃圾的污染;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沙尘暴;‎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10。‎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如: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不能当成置换反应)‎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如:C + O2 点燃 CO2 (百炼成钢的反应)‎ ‎7、常见矿物:铁矿石 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黄铁矿(FeS2);‎ ‎ 铝矿石 铝土矿、水铝石(主要成分Al2O3);铜矿石 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等 ‎8、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黄铜是铜、锌合金;青铜是铜、锡合金;武德合金 可作保险丝。‎ ‎9、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高,熔点比各成分低。‎ ‎⒑、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铝在高温时还原性很强。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石灰)‎ ‎1、大理石、石灰石、钟乳石、白垩、珍珠、贝壳、水垢等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 ‎2、石灰浆、石灰膏、石灰乳、石灰水、熟石灰、消石灰:Ca(OH)2;生石灰:CaO;石灰石:CaCO3‎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a(OH)2→CaCO3→CO2→CaCO3(要求:不准重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 溶液的基本性质:①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与水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所以可以撒盐融雪 ‎②酸、碱、盐溶于水,溶液导电(因为电离产生离子)。蔗糖、酒精溶于水溶液不导电;‎ ‎③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CaO与水反应溶液温度也升高),‎ NH4 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 乳化:本来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在某种物质的作用下,形成乳浊液的现象。洗洁精能使食用油在水中乳化,所以可以用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①加水②升温 ‎2、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_______________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NaCl;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OH)2 。‎ ‎4、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分离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5、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6、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 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水浓缩时,溶质质量不变:M前×a% =(M前±水)×b%‎ ‎ 规律: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加倍,所蒸发的水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半,所加的水等于原溶液的质量。‎ ‎7、往溶液中加溶质时要注意: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增加;②所加固体能否完全溶解(看溶解度大小); ③能否与水反应(如CaO、CuSO4都会反应消耗水),如:温度不变时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则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变小,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8、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S)与质量分数(a%)的关系(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无关)‎ ‎ ① S> a ② a% = S÷(‎100克+S)×100%‎ ‎9、将A克某物质溶于水形成‎100克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可等于A%,可大于A%,也可小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等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大多不导电(如酒精、蔗糖)。‎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共含四种离子,其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 ‎(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正盐中一定不含H元素(×) ‎ 碱放入酚酞试液中一定能使酚酞变红(×)  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5、①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Cu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②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③苹果、橘子、食醋等有酸味的食物常呈酸性;肥皂、洗洁精等洗涤剂常呈碱性(因为碱性溶液能溶解油脂)。‎ ‎6、酸溶液的通性:(如: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 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 ①蒸馏水的pH=7(正常雨水的pH<7显弱酸性因为空气中有CO2,pH<5.6的雨水才被称为酸雨),‎ ‎②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CaO溶于水,溶液pH>7,Na2O溶于水,溶液pH>7,NH3溶于水,溶液pH>7, Na2CO3溶于水,溶液pH>7;NaCl溶于水,溶液pH=7。‎ ‎③要使溶液pH升高可加pH更高的溶液,要使溶液pH降低可加pH更低的溶液。 ‎ pH=3和pH=4混合溶液一般3<pH<4,‎ ‎④往碱性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pH降低,往酸性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pH升高,往中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不变。‎ ‎⑤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本色常为黄色),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用pH试纸测出的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  定义: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除A l2O3、ZnO外)‎ ‎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除CO、H2O外)‎ ‎②  性质: 与水反应(碱可溶)‎ 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所以Na2O+H2O=2NaOH,‎ 而CuO+H2O=不反应。‎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应。‎ ‎11、物质的检验 ‎ 酸溶液(H+):常用紫色石蕊试液 ‎ 碱溶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 硫酸和SO42-:用Ba(NO3)2溶液和稀HNO3‎ ‎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 、Ba(NO3)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 ‎ 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此溶液中可能有Ag+也可能有SO42-。‎ 碳酸盐和CO32-:用稀盐酸和石灰水 ‎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 HCl 氯酸HClO3 ; 氢硫酸H2S;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俗名生石灰); 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 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 硫酸铜CuSO4(白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 有关物质的颜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2O3红(棕)色 Fe2(SO4)3、FeCl3 、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黄色;‎ FeSO4 、FeCl2 、Fe(NO3)2、(即Fe2+)浅绿色 Fe块状是白色的,粉末状是黑色,不纯的是黑色 Cu(OH)2蓝色沉淀 CuO黑色 CuCl2、 Cu(NO3)2、 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蓝色、无水CuSO4是白色 CuSO4·5H2O是蓝色 Cu(紫)红色 Cu2O红色 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 ‎ CaCO3 BaCO3 Ag2CO3 Mg(OH)2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 KClO3白色 KCl白色 KMnO4紫黑色 MnO2黑色 Cu2(OH)2CO3绿色 ‎13、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使纸张变黑(碳化)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2、铁、白磷、纯碱晶体。‎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 、NaHCO3 、CaCO3‎ ‎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有毒 ‎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有毒 久置的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 久置的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生理盐水一般是0.9%的NaCl溶液 ‎ 医用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常为70%~75% 。‎ ‎⒁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 制取Ca(OH)2用:CaO+H2O— ‎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3、NaCl ‎14、制碱 ‎ (1)可溶性碱  ①碱性氧化物溶于水 CaO+H2O= Ca(OH)2‎ ‎ ②碱和盐反应 Ca(OH)2+ Na2CO3=CaCO3↓+2NaOH ‎(2)不溶性碱 碱和盐反应 2Cu+O2△2CuO,CuO+2HCl=CuCl2+H2O,‎ CuCl2+2NaOH= Cu(OH)2↓+2NaCl ‎ 不溶性碱可受热分解:Cu(OH)2△CuO+ H2O 制金属铜:两种方法①还原剂还原CuO ②金属与盐反应如:CuSO4+Fe 制盐例如MgCl2:①Mg+HCl ②MgO+HCl ③Mg(OH)2+HCl ④MgCO3+HCl ⑤MgSO4+BaCl2‎ ‎15、化学肥料 ‎⑴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但土壤里常缺少氮、磷、钾元素,所以常施含N、P、K元素的盐作为化学肥料。‎ ‎⑵氮肥能使植物的叶肉肥厚、叶色浓绿。‎ 常用氮肥有:铵态氮肥(如NH4Cl、NH4HCO3、NH3·H2O)、硝态氮肥(如含NO3-的盐)、有机氮肥(如尿素CO(NH2)2)‎ ‎①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因为反应放出氨气)。‎ ‎②“雷雨发庄稼”:因为雷雨时常使土壤里产生少量的硝态氮肥。‎ ‎⑶磷肥能使植物根系发达、籽粒饱满。‎ 常用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 ‎⑷钾肥能使植物茎杆粗硬、抗早病虫害、抗倒伏。‎ 常用钾肥有:草木灰(含K2CO3)和含K+的盐 ‎⑸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如KNO3等)‎ ‎⑹农家肥 优点:营养元素种类多,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缺点:营养元素含量少,见效慢。‎ 化学肥料 优点:营养元素含量高,见效快,缺点:营养元素种类单一,有些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物 ‎ 一、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 ‎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 ‎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由于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使其种类繁多。现在人们知道的有机物有1千万种以上,而无机物的种类还不足10万种。‎ ‎5.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 ‎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的有机化合物。如聚乙烯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很多有机材料都是有机高分子。‎ ‎ 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元素符号一般是C、H、O、N、Cl等顺序。‎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一)淀粉:‎ ‎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2.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 ‎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 ‎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 ‎(二)葡萄糖:‎ ‎1.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 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 C6H12O6 ‎2C2H5OH(乙醇) + 2CO2;‎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C2H6O + 3O2 == 2CO2 + 3H2O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4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 ‎2.糖类物质的作用:‎ ‎ (1)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  (2)糖类 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  (3)糖类常根据其来源而用俗名,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 ‎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 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 ‎3.葡萄糖的检验:(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 ‎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 现象可能会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 + H2O], ‎ ‎(三)油脂:‎ ‎1.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 ‎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3.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4.油脂的分类:‎ ‎ 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 ‎ 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液态。‎ ‎5.油脂的溶解性:‎ ‎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 ‎6.大豆中提取油脂 ‎(1)用研钵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 ‎(2)过滤;‎ ‎(3)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热水浴蒸发己烷;‎ ‎(4)得到的液体便是大豆油 注意: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 ‎(四)蛋白质:‎ ‎1.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及动物的肌肉、血液、毛发和各种酶中,‎ 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肉、鱼、牛奶、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虾、酱油等。‎ ‎2.蛋白质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 ‎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氢(H)、氧(O)、氮(N)等。‎ ‎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质。‎ ‎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松花蛋(皮蛋)表面的松花即谷氨酸钠。‎ ‎4、蛋白质在盐溶液中,其溶解性变小,该过程又称为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蛋白质在受热或者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钡盐、汞盐)等化学物质后,会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化学变化。‎ 除此之外,蛋白质遇到70%酒精溶液及甲醛等也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 注意: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应该立即食用鸡蛋清或牛奶来解毒。‎ 在许多食品中,都容易霉变,注意,该类物品发生霉变后,能产生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黄曲霉素。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霉变的食品。‎ 实验内容: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 实验方法:取样,点燃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棉线燃烧后,没有气味,产生灰烬松脆。‎ ‎ 羊毛线燃烧后,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的灰烬松脆;‎ ‎ 化纤燃烧后,没有气味,燃烧剩余物产生熔球现象,较硬。‎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简单的鉴别。‎ ‎(五)维生素:‎ ‎1.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 ‎2.维生素的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3.维生素的来源: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不能偏食 ‎4.维生素的组成: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几种能源:‎ ‎⒈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⒉氢能是一种极其理想的新能源。‎ 优点:①无污染②热值高③资源丰富;‎ 待解决的问题:①廉价的制备方法②经济的运输、储存手段③安全隐患 ‎⒊其它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 二、几种材料:‎ ‎⒈金属材料:各种金属及合金;‎ ‎⒉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 ‎⒊合成材料:‎ ‎⑴合成纤维:锦纶、涤纶、腈纶、尼龙等。‎ ‎(注意:与之对应的是天然纤维①棉、麻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②动物的毛、蚕丝等主要成分蛋白质)‎ ‎⑵合成橡胶,(注意:与之对应的是天然橡胶)‎ ‎⑶合成塑料;[聚乙烯(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燃烧时无刺激性气味)、聚氯乙烯(有毒,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不可用于食品包装)、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合成塑料的一种、电木也是塑料,绝缘。]‎ ‎(注意:没有与之对应的是天然塑料)‎ ‎⒋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机动车的轮胎、碳素纤维复合材料。‎ 三、环境问题:‎ ‎1、几种标志:‎ ‎2、几种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⑴二氧化硫: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生产硫酸等工厂排放的废气;‎ ‎⑵一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 ‎⑶二氧化氮:机动车等排放的废气;‎ ‎⑷可吸入颗粒物: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 ‎3、酸雨:‎ ‎⑴我国主要是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形成硫酸型酸雨。‎ 反应:2SO2+O2+2H2O=2H2SO4‎ ‎⑵酸雨的危害:①进入湖泊、江河会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②进入农田会使土壤酸化,矿物营养元素流失,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③还能使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等腐蚀、损坏;④酸雨更会危害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