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含解析3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明节墓前焚香祭故人 B.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 C.端午节吃粽子烧艾蒿赛龙舟 D.春节家家喜庆放鞭炮 ‎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瓶 B.纯棉衣服 C.玻璃杯 D.羊毛围巾 ‎3.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C.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D.用过的菜刀用抹布擦干放置防生锈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定溶液的pH B.‎ ‎ 取用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清洗试管 ‎5.宇宙飞船上的天线是由钛镍形态记忆合金制造的,如图为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所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钛的核电荷数为22 B.钛的元素符号为Ti C.钛是一种金属元素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6.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8.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反应后总质量减少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9.下列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2SO4、Na2SO4、NaOH B.Ca(OH)2、KCl、K2CO3‎ C.NaCl、Na2CO3、KNO3 D.CuSO4、NaOH、Na2SO4‎ ‎10.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的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 NaOH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恒温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 ‎ 二、选择填充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庄稼要好,肥料要饱”.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硝酸铵NH4NO3B.磷酸二氧铵NH4H2PO4C.尿素CO(NH3)2D.      .‎ ‎1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总质量改变但溶质成分不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石灰水 C.浓硫酸 D.      .‎ ‎13.下图是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溶液 B.Y溶液一定显中性 C.Z一定是碱溶液 D.      .‎ ‎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15.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氢氧化钠和水 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后振荡 B 鉴别生石灰和碳酸钙粉末 观察颜色 C 鉴别空气和氧气 闻气体气味 D 鉴别木炭和铁粉 ‎      ‎ ‎ ‎ 三、填空与说明题(共5小题,共30分)‎ ‎16.2016年农历猴年春晚魔术《家的思念》,精彩神奇.有网友指出“清水变墨水”桥段是运用化学中的碘钟反应原理.如图所列的药品是碘钟反应的主要药品,请根据此用化学用语填写带点部分的内容:‎ 过氧化氢溶液、‎ 硫酸锰(锰元素呈+2价)‎ 淀粉、碘酸钾(KIO3)、‎ 丙二酸、稀硫酸 ‎(1)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是      ;‎ ‎(2)稀硫酸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 ‎(3)请写出硫酸锰的化学式:      ;‎ ‎(4)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 ‎17.江南名城九江,是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 ‎(1)易家河橘子皮薄味美,其富含的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是可预防      ;‎ ‎(2)瑞昌山药是一种兼具菜、药两用的上等佳品,富含淀粉、糖、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      ;‎ ‎(3)武宁棍子鱼肉质坚实,味道鲜美,其富含有的营养素蛋白质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4)庐山云雾茶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从分子角度解释能闻到茶香是因为      ;茶叶中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提高记忆力等多种保健作用.下列有关茶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N2分子 C.其中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7 D.相对分子质量为26.‎ ‎1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 ‎(2)A点含义为      ;‎ ‎(3)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4)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可采取的方法是      ;‎ ‎(5)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不考虑溶剂蒸发),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1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 A.不锈钢 B.氧化汞 C.黄铜 D.硬铝 ‎(2)人类向大自然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AgNO3和Zn(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向乙中滴加盐酸时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②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Cu(NO3)2以外还有      .‎ ‎20.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C为胃酸主要成分,F和G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A、B、C、D、E分别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有转化关系).请回答:‎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物质G的一种用途为      ;‎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共25分)‎ ‎21.根据如图1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E中仪器a的名称:      .‎ ‎(2)采用加热NaOH和CH3COONa混合固体的方法可以制取CH4,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 ‎(3)若用装置G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填“a”或“b”)端进.‎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5)如图2所示,用注射器连接装置B可检查其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如下: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形成液封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若      ,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2.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着后怎么吹也不灭,而且它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呢?‎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猜想与实验】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 ‎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      ‎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反思交流】‎ ‎(1)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 ‎(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 ‎23.红军长征第一山﹣﹣瑞金云石山,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近年来,石灰石产业迅速发展,生石灰是其中一种重要产品,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生石灰还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2)石灰浆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为微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哪些成分?‎ ‎【猜想】Ⅰ.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      .‎ ‎(2)乙同学通过如表实验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 ‎      ‎ ‎ 猜想Ⅲ成立 继续向试管加入足量的 ‎      ‎ ‎      ‎ ‎【实验反思】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24.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MgCO3,为了分析某菱镁矿中镁元素的含量,某班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取10g菱镁矿,逐渐加入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生成的气体全部用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记录如表:‎ 分组 ‎ 1‎ ‎ 2‎ ‎ 3‎ ‎ 4‎ 加入H2S04溶液质量/g ‎50‎ ‎100‎ ‎150‎ ‎200‎ NaOH溶液增加质量/g ‎2.2‎ ‎4.4‎ ‎4.4‎ ‎4.4‎ 注:菱镁矿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发生反应、不含镁元素.‎ ‎(1)10g菱镁矿与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 ‎(2)计算该菱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第3组实验中加入1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为      .‎ ‎ ‎ ‎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明节墓前焚香祭故人 B.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 C.端午节吃粽子烧艾蒿赛龙舟 D.春节家家喜庆放鞭炮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清明节墓前焚香祭故人,焚香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端午节吃粽子烧艾蒿赛龙舟,烧艾蒿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春节家家喜庆放鞭炮,放鞭炮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瓶 B.纯棉衣服 C.玻璃杯 D.羊毛围巾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纯棉属于天然材料,故B错误;‎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3.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C.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D.用过的菜刀用抹布擦干放置防生锈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可以用于焙制糕点,正确;‎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因为能隔绝氧气,正确;‎ C、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会导致煤炭燃烧不完全生成一氧化碳,从而引起煤气中毒,错误;‎ D、用过的菜刀用抹布擦干可以使铁与水隔绝,从而防生锈,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定溶液的pH B.‎ ‎ 取用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清洗试管 ‎【分析】A、根据溶液pH的测定方法分析解答;‎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等分析;‎ D、根据洗涤试管时振荡的正确方法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A、测pH值的方法: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而不可以直接将PH试纸放在溶液中,故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D、洗涤试管要用试管刷,故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 ‎ ‎5.宇宙飞船上的天线是由钛镍形态记忆合金制造的,如图为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所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钛的核电荷数为22 B.钛的元素符号为Ti C.钛是一种金属元素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i,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中每格所含元素的有关知识,知识点简单,比较容易作答.‎ ‎ ‎ ‎6.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A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错误;‎ C、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错误;‎ D、核电荷数=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判断原子,离子的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 ‎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分析】矿泉水属于混合物;‎ 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 ‎【解答】解:A、澄清的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8.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反应后总质量减少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分析】根据微观模拟图,反应前的物质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反应后的物质也是由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分子的质量、分子的个数及物质质量的变化,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两种分子,故为混合物,故正确;‎ B、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总数都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总质量都不变,故错误;‎ C、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 D、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6个分子,反应后有5个分子,因此分子数减少,故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正确判断物质的结构、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 ‎ ‎9.下列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2SO4、Na2SO4、NaOH B.Ca(OH)2、KCl、K2CO3‎ C.NaCl、Na2CO3、KNO3 D.CuSO4、NaOH、Na2SO4‎ ‎【分析】A、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进行分析,‎ B、根据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判断,‎ C、根据三种物质的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判断,‎ D、根据铜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判断,‎ ‎【解答】解: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 C、所有的钠盐、钾盐都溶于水,三种物质的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而可以共存,故C正确,‎ D、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够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溶液中能够生成水、沉淀、气体的离子是不能共存的,所有的钠盐、钾盐都会溶于水.‎ ‎ ‎ ‎10.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的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 NaOH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恒温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进行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分解固体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进行分析;‎ D、根据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会为零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三种金属中镁最活泼,所以先出现转折,其次是铁,最后是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等质量时生成的氢气最多,其次是铁,最后是锌,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溶液的pH值会逐渐增大,不会出现减小的情况,故B错误;‎ C、氯酸钾分解固体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然后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与有关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二、选择填充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庄稼要好,肥料要饱”.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B ‎ A.硝酸铵NH4NO3B.磷酸二氧铵NH4H2PO4C.尿素CO(NH3)2D. 硝酸钾(合理答案均可) .‎ ‎【分析】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解答】解:A、硝酸铵NH4NO3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磷酸二氧铵NH4H2PO4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正确;‎ C、尿素CO(NH3)2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和钾,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B;硝酸钾.‎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肥料的判断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进行判断.‎ ‎ ‎ ‎1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总质量改变但溶质成分不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石灰水 C.浓硫酸 D. 浓盐酸 .‎ ‎【分析】根据题干叙述可知,该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且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质量变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溶质改变,故A错误;‎ B、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溶液质量增加而变稀,但溶质不会改变,故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会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溶液质量减小,但溶质不会改变.‎ 故选:C;补充:浓盐酸.‎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放置造成溶液质量及其溶质的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 ‎ ‎13.下图是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溶液 B.Y溶液一定显中性 C.Z一定是碱溶液 D. Z能使石蕊变蓝色 .‎ ‎【分析】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酸性愈强;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碱性愈强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X的pH为3,小于7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氢钠溶液,故错误;‎ 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故正确;‎ C、Z的pH为11,大于7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故错误;‎ D、Z的pH为11,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色,或X的pH为3,小于7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等.‎ 故答案为:B;Z能使石蕊变蓝色(或X能使石蕊变红色等).‎ ‎【点评】此题是对溶液pH与酸碱性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知道pH的变化规律结合自身的识图分析能力,属常规基础知识考查题.‎ ‎ ‎ ‎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分析】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中乙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丁为反应物,分别参加了16g、4g,丙为生成物,生成了20g,乙物质的质量不变.由此可知:‎ A、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因此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0﹣4)g:(28﹣8)g=4:5,故说法错误;‎ C、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A,可添加D为: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 ‎ ‎ ‎15.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氢氧化钠和水 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后振荡 B 鉴别生石灰和碳酸钙粉末 观察颜色 C 鉴别空气和氧气 闻气体气味 D 鉴别木炭和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水分别显碱性、中性,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后振荡,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B、生石灰和碳酸钙粉末均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C、空气和氧气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木炭粉不能,可用磁铁吸引,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故答案为:A;用磁铁吸引(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 三、填空与说明题(共5小题,共30分)‎ ‎16.2016年农历猴年春晚魔术《家的思念》,精彩神奇.有网友指出“清水变墨水”桥段是运用化学中的碘钟反应原理.如图所列的药品是碘钟反应的主要药品,请根据此用化学用语填写带点部分的内容:‎ 过氧化氢溶液、‎ 硫酸锰(锰元素呈+2价)‎ 淀粉、碘酸钾(KIO3)、‎ 丙二酸、稀硫酸 ‎(1)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是 H2O ;‎ ‎(2)稀硫酸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SO42﹣ ;‎ ‎(3)请写出硫酸锰的化学式: MnSO4 ;‎ ‎(4)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KO3 .‎ ‎【分析】(1)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2)稀硫酸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3)硫酸锰中锰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2)稀硫酸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O42﹣.‎ ‎(3)硫酸锰中锰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MnSO4.‎ ‎(4)碘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碘元素显+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碘酸钾中碘显+5价可表示为:KO3.‎ 故答案为:(1)H2O;(2)SO42﹣;(3)MnSO4;(4)K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7.江南名城九江,是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 ‎(1)易家河橘子皮薄味美,其富含的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是可预防 坏血病 ;‎ ‎(2)瑞昌山药是一种兼具菜、药两用的上等佳品,富含淀粉、糖、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 蛋白质 ;‎ ‎(3)武宁棍子鱼肉质坚实,味道鲜美,其富含有的营养素蛋白质属于 有机化合物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4)庐山云雾茶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从分子角度解释能闻到茶香是因为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 ;茶叶中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提高记忆力等多种保健作用.下列有关茶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N2分子 C.其中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7 D.相对分子质量为26.‎ ‎【分析】(1)根据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2)根据糖类、蛋白质、脂肪能供给人体能量进行解答;‎ ‎(3)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 ‎(4)根据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 A、根据茶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茶氨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判断.‎ ‎【解答】解:(1)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是可预防坏血病;‎ ‎(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脂肪;‎ ‎(3)蛋白质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4)茶叶飘香,是因为茶叶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香.‎ A.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再含有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茶氨酸中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6×3):(14×2)=12:7,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14+16×3+14×2=17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坏血病;(2)蛋白质;(3)有机化合物;(4)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AC.‎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全面,与生活常识联系紧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 ‎ ‎1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丙>乙>甲 ;‎ ‎(2)A点含义为 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3)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10 ;‎ ‎(4)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可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5)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不考虑溶剂蒸发),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丙>乙>甲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丙>乙>甲;‎ ‎(2)A点含义为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降低温度,丙物质会析出晶体,甲、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但是t2℃丙物质的溶解度依然最大,所以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不考虑溶剂蒸发),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故答案为:(1)丙>乙>甲;‎ ‎(2)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3:10;‎ ‎(4)降温结晶;‎ ‎(5)丙>乙>甲.‎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B (填字母).‎ A.不锈钢 B.氧化汞 C.黄铜 D.硬铝 ‎(2)人类向大自然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AgNO3和Zn(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向乙中滴加盐酸时 没有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②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Cu(NO3)2以外还有 Zn(NO3)2、Fe(NO3)2 .‎ ‎【分析】根据合金的概念、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氧化汞属于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故填:B;‎ ‎(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 ‎(3)①在AgNO3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和铁粉,则铁粉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铜粉与硝酸银反应,这两种金属与硝酸锌都不反应,得到的溶液时蓝色的,故铁全部参加反应,加入盐酸不会产生气体,故填:没有;‎ ‎②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Cu(NO3)2以外,还有硝酸锌和生成的硝酸亚铁,故填:Zn(NO3)2、Fe(NO3)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0.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C为胃酸主要成分,F和G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A、B、C、D、E分别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有转化关系).请回答:‎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H2 ,C HCl ;‎ ‎(2)物质G的一种用途为 灭火 ;‎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分析】根据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胃酸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F和G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F、G是二氧化碳和水中的一种,B为黑色固体,A、B、C、D、E分别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会与盐酸反应,所以B是氧化铜,A是氢气,F是水,D是氢氧化钙,F是碳酸钠,G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胃酸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F和G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F、G是二氧化碳和水中的一种,B为黑色固体,A、B、C、D、E分别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会与盐酸反应,所以B是氧化铜,A是氢气,F是水,D是氢氧化钙,F是碳酸钠,G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C是HCl;‎ ‎(2)通过推导可知,物质G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3)反应①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4)反应②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可能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H2,HCl;‎ ‎(2)灭火;‎ ‎(3)置换反应;‎ ‎(4)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共25分)‎ ‎21.根据如图1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E中仪器a的名称: 集气瓶 .‎ ‎(2)采用加热NaOH和CH3COONa混合固体的方法可以制取CH4,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AD或AE .‎ ‎(3)若用装置G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c (填“a”或“b”)端进.‎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 ‎(5)如图2所示,用注射器连接装置B可检查其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如下: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形成液封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若 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分析;‎ ‎(4)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5)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装置E中仪器a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NaOH和碱石灰制取甲烷需要加热,应该用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甲烷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故填:AD或AE.‎ ‎(3)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要“短进长出”.故填:c;‎ ‎(4)B和C相比,C装置中导管多了一个开关,一旦开关关闭,随着气体的增多,迫使液体和多孔隔板上的固体分离,导致反应停止,故答案为:C;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5)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2.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着后怎么吹也不灭,而且它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呢?‎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猜想与实验】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 ‎ 铜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 溶液为无色 ‎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反思交流】‎ ‎(1)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 .‎ ‎(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 ‎【分析】实验:根据铜的颜色确定打火石是否属于铜,由于氯化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采用打火石与盐酸的反应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识别,溶液无色即为不是氯化亚铁的溶液.‎ 反思交流:(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2)利用燃烧的条件分析;‎ ‎(3)利用燃烧的条件判断灭火的方法.‎ ‎【解答】解:打火石是银白色,而铜是紫红色的,所以该金属一定不是铜;根据氯化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的事实分析可知:取灯芯加入盐酸如果生成无色的溶液则说明有没有铁存在;‎ 反思交流:(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2)利用燃烧的条件可知灯芯金属不燃烧是因为蜡蒸气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 ‎(3)要想使其熄灭可控制燃烧的条件完成,可以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故答案为:‎ 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铜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溶液为无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反思交流:(1)Mg+2HCl═MgCl2+H2↑.‎ ‎(2)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只需答出“隔绝了氧气”或是“氧气不足”等意思即可);‎ ‎(3)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对个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设计正确的方法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 ‎ ‎ ‎23.红军长征第一山﹣﹣瑞金云石山,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近年来,石灰石产业迅速发展,生石灰是其中一种重要产品,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生石灰还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H2O+CaO═Ca(OH)2 ;‎ ‎(2)石灰浆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为微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哪些成分?‎ ‎【猜想】Ⅰ.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 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 ‎(2)乙同学通过如表实验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 ‎ 发烫 ‎ ‎ 猜想Ⅲ成立 继续向试管加入足量的 ‎ 稀盐酸 ‎ ‎ 有气泡产生 ‎ ‎【实验反思】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 CO2+Ca(OH)2═CaCO3↓+H2O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其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查阅资料】(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H2O+CaO═Ca(OH)2;故填:H2O+CaO═Ca(OH)2‎ ‎【实验探究】‎ ‎(1)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不足以说明只有碳酸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是白色沉淀;故填: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说明猜想Ⅲ成立,步骤如下.‎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 ‎ 发烫 ‎ 猜想Ⅲ成立 继续向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实验反思】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难溶的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CO2+Ca(OH)2═Ca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变质成分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 ‎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24.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MgCO3,为了分析某菱镁矿中镁元素的含量,某班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取10g菱镁矿,逐渐加入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生成的气体全部用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记录如表:‎ 分组 ‎ 1‎ ‎ 2‎ ‎ 3‎ ‎ 4‎ 加入H2S04溶液质量/g ‎50‎ ‎100‎ ‎150‎ ‎200‎ NaOH溶液增加质量/g ‎2.2‎ ‎4.4‎ ‎4.4‎ ‎4.4‎ 注:菱镁矿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发生反应、不含镁元素.‎ ‎(1)10g菱镁矿与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4.4g .‎ ‎(2)计算该菱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第3组实验中加入1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为 MgS04、H2S04 .‎ ‎【分析】碳酸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镁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该菱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3组实验中加入1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为硫酸镁和硫酸.‎ ‎【解答】解:(1)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增加4.4g,因此10g菱镁矿与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故填:4.4g.‎ ‎(2)设碳酸镁质量为x,‎ MgCO3+H2SO4═MgSO4+H2O+CO2↑,‎ ‎84 44‎ x 4.4g ‎=,‎ x=8.4g,‎ ‎8.4g碳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为:8.4g××100%=2.4g,‎ 该菱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4%,‎ 答:该菱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3)第3组实验中加入1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为MgS04、H2S04.‎ 故填:MgS04、H2S0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