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2.01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标题含义及作用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中考语文记叙文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标题含义 【常见问题】 ①本文为什么要起这个标题? ②文章标题能否换成另一个,为什么? ③本文标题好在哪里? ④你认为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 【解题思路】 标题含义一般包括“表层含义”(字面意思加文章内容)与“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 义、引申义、双关语等)。两层含义是递进关系,答题的时候,缺一不可。 【解题公式】 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例 1 有一篇文章题为《拾穗的脚步》,讲述了在清贫的乡村生活中,母亲经常带“我”一 起去拾麦穗的经历。 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含义。 答案:①表层含义指的是母亲与“我”拾穗时的脚步,点明文章内容,总领全文; ②深层含义是指生活的脚步,即从容、淡定、心态平和的人生态度。 例 2 有一篇文章题为《最沉重的土豆丝》,讲述了“我”在日记中写自己想吃土豆丝,母亲 偷看后给“我”做了土豆丝,而“我”却因为母亲偷看自己的日记而从此拒绝与父母交 流,直到多年之后,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问题:通读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最沉重的土豆丝”的理解。 答案:“最沉重的土豆丝”有三层含义: ①母亲看了我的日记给我做的土豆丝,引起了我严重心理封锁和自我幽闭; ②父母因为这盒土豆丝,背负了极大的痛苦; ③多年后,我理解了父母,感到深深的歉疚。 【中考实战演练】 1、(2019 年中考辽宁沈阳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 解决纷争与事端。 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 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 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 习毛笔字……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 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 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 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 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 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 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 能少于 800,字迹要工整。 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 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 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 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 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 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 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 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 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 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 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 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 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 远地隔空感动我。 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 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 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注】①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案】几位老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我”成长,带给“我”深远的影响,表达“我” 对老师们的感激、赞美、敬佩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 心。本文标题“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关键词有“谢谢”“你”“成长”,分别有“我 对老师们感激、赞美、敬佩之情”“小学到高中的几位老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我成 长,带给我深远影响”的含义,表达“我”对老师们感激之情。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湖南省衡阳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 转 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 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 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 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 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 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 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 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 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 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 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 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 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 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 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 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 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 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 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 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 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 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 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 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 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 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 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 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 羊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案】"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不管是自然的景物变化,还是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它都不依你 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常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短的就像你 "转身"一样,身边的一切都不是从前了。我们要珍惜当下的人和事。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解析】此题考查对记叙文标题的理解。记叙文的标题多有深意,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作 者字里行间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如"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 可能了""转身,就是永别""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 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 哪里去了"及第⑥⑦段整段文字,都告诉我们:自然景物变化或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常在你" 转身"的瞬间,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结合最后一段可知,把真实的"转身"瞬间,升华到深 层含义,即人生的种种时间变化,"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呼唤人们珍惜爱护当前的" 真善美",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3、(江苏省宿迁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 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 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 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 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 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 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 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 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 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 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 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 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孤独的光辉醒 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惟有当我也沉潜于孤独里,才能稍稍走近它——那 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到无穷无尽的光辉啊,悠远而又深邃,洞悉着一切的宿命,却又义无反顾、 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它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又毫无保留地 献出着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孤独便是一种解放。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 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 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 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 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 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 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 地里,没有洒下过融融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 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别说作为生灵的 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 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一根棍子,想把黄黄揍跑。它一定是听懂得了家人的决定, 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 声一声地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泪水里还 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 颗湿漉漉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心里头 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 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 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 歌吟。 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的内涵。” 【答案】作者用"被露水打湿的月亮"作标题,特别在结尾点题中给予照应,意在借月亮起落、 月亮的品质告诉人们,人世间是美好的,但人世间依然会有悲伤,会有无奈,会有丑恶、会有 灾难……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像月亮那样,泪水中迎看光明,哭泣中期盼善良,艰难中创造 人生的幸福……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 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 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文章的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意在借月亮起落和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人世间是美好的,但人 世间依然会有悲伤、无奈、丑恶,也会有灾难,但是不管怎样,人都要像月亮那样笑看人生。 可重点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中的"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 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 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来理解作答。 二、标题作用 【常见问题】 ①作者给文章起这个题目,用意何在? ②本文的题目对整篇文章有什么作用? ③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本文题目的作用。 ④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替换?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解题思路】 作用类题目要从多角度考虑。 主要有情节上(结构上)的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标题新颖/引人深思/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贯穿全文的线索,照应等)。 手法上的作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环境上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等)。 主题上的作用(揭示主旨/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等)。 人物上的作用(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点等)。 谐音巧记:“亲手还主人(情手环主人)。” 【解题公式】 标题理解=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用(结构、手法、环境、主题、人物) 例 1 有一篇散文,文中的主人公“我”与好朋友方小舒都渴望成为水手,这篇散文写了“我 们”想象中的大海、想象中的航海生活,表达了“我们”对自由追逐梦想的渴望。 问题:文章以“我们在蓝色海上飘”为题,有哪些妙处? 答案:①妙在揭示主旨,暗示了“我”对方小舒坚持梦想、自由成长经历的向往; ②妙在一语双关,既是实指现实生活中“海洋”,又暗指“我们”对自由梦想的追求; ③妙在贯穿全文,与文中多次出现“蓝色的海”相呼应,起到线索作用; ④妙在新颖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并为全文营造出自由美好的氛围。 例 2 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作者自己目睹写父亲在岁月中渐渐老去, 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会长大。 问题:请简要分析文中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标题的妙处。 答案:①题目中的“认了输”一词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是文章线索。本文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 ③暗示文章的主题。以父亲的老去表示“我”内心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中考实战演练】 1.(2019 年中考四川遂宁卷)阅读《月亮村的月亮》,完成下列各题, 月亮村的月亮 月亮三年没回他那粤北深山里的家了,他已经在邻近深圳的一个小县城安了家,实现了进 城的梦想。前几天突然接到村民小组长从家乡的县城打来的电话,说他爸有些不得劲了。月亮 决定,趁着中秋请假回一趟,把母亲去世后一直不肯离开村子的老父亲接过去住。要不,还真 拿不准啥时才回家。 一跨上山坳,他就真切地想起了老人讲的月亮村的名是怎么来的了。真是好大个月亮!就 这样银光光、亮爽爽、突兀兀地从两座大山坳处撞入他的眼帘,撞入他的心房。 “我回来了!”坐了几个钟头的火车,坐了一个多钟头的汽车,坐了近一个钟头的小四轮, 又走了一个钟头的山路的月亮,忘了所有的疲惫,心里豁然亮堂了起来。 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 了。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广财的孩子在城里上民办 学校,前些年他爸也没了,他可能有四五年没回村了。 月亮沿着那条走了三十多年,眼下却觉有些陌生的小路下坳。陌生?是呀,怎么就陌生了 呢?是三年没走了?哦,是杂草太盛了,反射着月光,银灿灿的一片,草间这条由乱石铺成的 小路,显得瘦了。 下了坳,有一片稍缓的坡地,错落着几座屋子,分别是广发、兴利、黑牛、中坤等人的家, 除了兴利是木工,其他几个原先也和月亮一起做泥水工、杂工,后来各自分开,也不知散落到 哪处去了。一路上,经过了秋英、亚菊的家,屋子的窗都黑着,想是也没人在屋。这些年,村 里的人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陆陆续续飘进城里去了,有大城市,也有县城,最差的也到镇上 去了。去了,也慢慢扎下了脚跟。大家都不愿意回来。 又转过一个山包,是一大片连着的庄稼地,现在全荒了。转过得水家,月亮看见祠堂了。 守祠堂的孤老头七叔公会点香火。都是岁月,都是故事。前些年,祠堂香火很盛,除了年节、 醮会,村里红事、白事都在那里上香鸣炮,禀告先人。祠堂,是一个村的中枢,是圣地哩。月 亮想起了官厅前面两块石碑上刻着的字:月出满地水,云来一天山。今天是十四,往年这时候, 祠堂已经开始祭祀的一些仪式了,而眼下,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正在月光 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 还真有个孤独的人影。一身黑,佝偻着腰,像村民常用的钩刀。一勾一勾地,这个黑影, 正从这一汪亮光里走到另一汪亮光里。 “爸!”月亮吃了一惊,“爸,你在这干啥哩?” 黑影稍稍抬起了头,还是钩刀一般站着。又低下了头,将手里一个东西放在祠堂与风水塘 前面那块大坪的一汪亮光里。 顺着父亲的手,月亮发现,这一片亮汪汪的全是碗、盘、碟、缸之类的容器,全都装着水, 从风水塘前一直排到大坪,整整齐齐地,足足有几千个。天,这是将村里每家的吃饭的家伙都 收来了呀? 显然,父亲在用这些东西到塘里盛了水,又摆到了这地上。 “爸,你这是干啥呀?” “月亮,那么多月亮。”父亲指着那些碗盘碟缸。是啊,每个碗盘碟缸里都有一个月亮! “月亮圆了,我儿子该回来了,全部人都该回来了……”父亲喃喃地说。 月亮一把抱住父亲,一阵心酸:“爸,我回来了!” 祠堂的侧门咿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黑影,像月亮父亲一样的钩刀般的身子,是村里的五 保户七叔公,他就住在祠堂的侧房。他吃力地张了张嘴:“呀,是月亮回来了。” 七叔公说:“村里就剩我们俩了。”他望着天上的大月亮,“你带他走吧,就剩我和它 了……” 银子似的月华笼罩着村庄,梦一般美丽。 月亮不由泪流满面。 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月亮村的月亮”有何妙处。 【答案】①一语双关,题目中的后一个“月亮”,既指山村的月亮,也指“月亮”这个人。② 线索作用,“月亮”贯穿全文,以月亮这个人的行踪为线索,也以“月亮”这一物为线索。③ 新颖奇特,吸引读者阅读,激发阅读兴趣。④揭示主旨,暗示作者渴盼山村月圆人也圆的美好 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作用分析。阅读全文,首先可以判定标题是一语双关,一是指 那天月亮回月亮村所见到的自然界的月亮,二是指回到月亮村的叫月亮的这个人。全文主要记 述了月亮回村时所见到的乡村景象,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月亮”而展开,所以“月亮”又是 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主要表现的是乡村的败落现实,以及乡村老人对亲人、乡亲们的思念, 而“月亮”又是自古以来表示思念的情感寄托物,所以以此为题,又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并 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2019 年中考广西柳州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密码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 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 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 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 湖人的所有。 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 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 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 进入悠远的梦乡。 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粱,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 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 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 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 一笔点缀。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 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 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 踪迹。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 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 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 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 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 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 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当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中 心,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结合文本内容可知,这个题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乡的 风物比喻为密码,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之情,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又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山东省青岛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 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 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 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 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 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 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 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 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 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 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 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 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 亮。 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 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 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 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 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 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 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 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 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 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 索…… 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 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 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 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 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 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 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 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 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 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 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 活。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 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 说你的理由。 【答案】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 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 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对含义的理解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分析。 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 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本文①—⑩段叙述了父亲"一针一线"的裁缝绝活、 技艺高超。"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突出父亲品格高尚。结合文末主旨句"父亲就像一枚 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理解,父亲的劳动不仅是劳动, 更是将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串联在一起,揭示了文章中心。文章标题"一针一 线皆关情"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 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而标题"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较平淡,只 是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没有以上表达效果。据此整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