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中国人剪掉辫子、停止裹脚是在(  )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辛亥革命后                    D. “戊戌变法”后 ‎2.1902年的一天,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老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申报》。”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 A. 张三                                     B. 李四                                     C. 王五                                     D. 赵六 ‎3.下列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19世纪40年代以后照相术传入我国 B.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C. 革除了官场中的“大人”“老爷”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君” D. 穿西装的人遍及城乡各地 ‎4. 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 A. 强令男子剪发辫         B. 新礼服代替翎顶补服         C. 欢庆新中国成立         D. 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有(   ) ①经济条件好转②假期的延长③交通条件的改善④人们普遍拥有私家车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下列现象说明了人们开始追求提高生活质量,进入更高的生活水平的是(   ) ①注重精神充实②自费旅游③举行各种文娱活动④坐飞机、买私车⑤使用手机、电话⑥注重健身美体 ‎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③⑤‎ 11‎ ‎7.当阅读《湄洲日报》时,我们能够联想到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 ‎ A. 《民报》                        B. 《新青年》                        C. 《申报》                        D. 《万国公报》‎ ‎8.中国社会在某一时期对于穿什么、怎样穿各行其是、五花八门,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新旧土洋、千奇百怪。如下图,这种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的并行不悖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9.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 A.   慈禧的盲目自大                                                B. 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 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 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10.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1‎ A. 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11.(2017·海南)‎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 “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 A. 土地改革房产证          B. 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 小岗村“生死文书”           D. 中共七大代表证 ‎12.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京张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 B.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C.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 电影《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13.政府发布“剪辫令”,废除清朝入关后强迫人们“剃发留辫”政策下,拖在身后的长辫,是在(     ) ‎ A. 辛亥革命后                  B. 新文化运动后                  C. 国民党成立后                  D. 抗日战争胜利后 ‎14.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社会习俗也朝着民主、自由的方向发展,下列符合这种趋势的习俗是(   ) ‎ A. 见面行跪拜礼      B. 女子缠足      C. 见面称呼“老爷”、“大人”       D. 学校开始招收较多女学生 ‎15.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中国成立后                        D. 辛亥革命后 11‎ ‎16.19世纪后半期,人们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由半年缩短到几天,主要是使用了(   ) ①火车②轮船③飞机④汽车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7.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                             B. 李鸿章通过网络发布《马关条约》内容 C. 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                             D. 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 ‎18.下列有关物质文明传到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中国首家出租汽车公司诞生在上海                      B. 中国最早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是电车 C. 中国最早的制片公司成立于上海                         D. 19 世纪40 年代,照相术传到中国 ‎19.下面是20世纪初《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方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题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时报》曾发《新陈代谢》一文,称:“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拜礼兴,跪拜礼灭。” ‎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2)社会永远在无声无息中进步,你认为当代人应该怎样应对社会的进步? ‎ 11‎ ‎21.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 ‎(1)材料一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 ‎(2)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丰功伟绩”? ‎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型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22. 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 ‎(1)北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时有记载“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2)下图的中山服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这是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化中的一例,这些变化与哪一场革命有关?当时社会习俗还有什么变化? ‎ 11‎ ‎(3)下图是1978年底北京街头的场景。国际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身穿大衣风度翩翩地走着,满大街身穿灰蓝色中山装和老棉袄的中国人纷纷侧目。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服装上的反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的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 11‎ 答案解析 ‎ 一、选择题 ‎1.【答案】C ‎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中国人开始剪掉辫子、停止裹脚。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答案】C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02年历史史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张三叙述的是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慷慨就义的历史,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他能够看到,所以说的是实话;李四叙述的是参加过义和团,而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898年,所以也是实话;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因此,他不可能居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读过《申报》,‎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改变了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因此也可以看到。所以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几个历史史实的辨别能力,解答此题就是要对题目中叙述的历史史实一一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出正确答案,此题考察的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才可以。‎ ‎3.【答案】D ‎ ‎【解析】【分析】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开始有人穿西服,但并没有普及。【点评】考查服饰的变化。‎ ‎4.【答案】D ‎ ‎【解析】【分析】A、强令男子剪发辫发生于辛亥革命后.B、新礼服代替翎顶补服发生于辛亥革命后.C、欢庆新中国成立发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D、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发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社会生活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5.【答案】B ‎ ‎【解析】随着经济条件好转、假期的延长、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国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选B【点评】考查我国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6.【答案】B ‎ 11‎ ‎【解析】①②③④⑤⑥都说明人们开始追求提高生活质量,进入更高的生活水平,选B【点评】考查社会生活的变化 ‎7.【答案】C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申报》的相关史实。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报纸,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选择答案C。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申报》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由于民国初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所以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在民国初年是并行于政治社交场合的。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发生巨大变化。‎ ‎9.【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汽车是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传入中国后却不被接纳,这说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受到落后的封建观念的严重阻碍。‎ ‎10.【答案】A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有关知识的识记。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最著名的中文报纸,1879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故选A。‎ ‎11.【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据“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可知,题干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B。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1897+120=2017年。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商务印书馆。‎ ‎12.【答案】A ‎ 11‎ ‎【解析】【分析】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点评】考查京张铁路 ‎13.【答案】A ‎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的认识,辛亥革命后一改旧的风俗习惯,颁布了剪辩,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会习俗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所以该题选A。B,C,D三项和题意不符,应排除。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对于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材中叙述的比较清楚,属于基础知识,解答该题只要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移风易俗的史实比较熟悉,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14.【答案】D ‎ ‎【解析】【分析】从题干看“社会习俗也朝着民主、自由的方向发展”,主要是打破等级观念和尊卑观念,ABC体现的是不平等的等级观念,D体现的是男女平等,妇女得解放,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D ‎ ‎【解析】【分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辛亥革命后,故选D。 【点评】关于近代社会这些习俗的变化,学生还要知道,孙中山还颁布了剪辫令,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认识到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部的世界。‎ ‎16.【答案】A ‎ ‎【解析】【分析】19世纪后半期,火车轮船相继出现,使人们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由半年缩短到几天。【点评】考查交通工具的变化 ‎17.【答案】B ‎ ‎【解析】【分析】“轮船”“ 电灯”“飞机”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晚清、民国时期人物完全可以使用。而“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李鸿章这一晚清人物无法使用。故选B。 【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特别要注意选项设置的情境中人物生活的时间与科技产品出现时间上的一致性。后世可以使用前世的产品,而前世之人无法使用后世的科技成果。‎ ‎18.【答案】B ‎ ‎【解析】中国最早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是带有蒸汽机的轮船 ,选B 【点评】考查社会生活的变化 ‎19.【答案】B ‎ ‎【解析】‎ 11‎ ‎【分析】上述《申报》的内容反映的是近代文明对婚礼的影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封建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结束的,故选B。 评: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照相、电影的出现;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剪辫令,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中华民国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的称乎,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服饰方面,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的服装,女士开始流行高领服装。‎ 二、材料题 ‎20.【答案】(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 (2)要有发展意识,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适应社会不断的展的形式,及时更新观念。 ‎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由此可知,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是: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其原因是辛亥革命。(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永远在无声无息中进步,当代人应该要有发展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式,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奋发向上。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1)李鸿章 ; 汉阳铁厂或湖北织布局 ;    张謇 ;  实业救国 。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3)轮船或火车 ;剪发辫或改称谓 ;商务印书馆 。 (4)走近代化道路 ‎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1)材料一是两个图片,图片一是轮船招商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李鸿章创办的,他创办的其它民用企业有汉阳铁厂或湖北织布局,图片二是大生纱厂,根据所学知识,这是民族实业家张謇创立的,他提出的口号是实业救国。 (2)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3)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交通工具有轮船和火车,社会风尚的革新有剪发辫,改称谓,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 (4)综合四个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洋务运动,辛亥革命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掌握背景,内容,意义影响和对它们的评价。‎ 11‎ ‎22.【答案】(1)宋代服饰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这是长期民族交往和融合的结果。 (2)①辛亥革命;②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更新礼仪称呼等。 (3)①计划经济、服装单调、思想保守等。②服装趋向于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潮流化等。 ‎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各族人民长期和平相处,互相融合,彼此吸收了对方先进合理的东西,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两宋时期的居民在服饰上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这是长期民族融合和交往的结果。(2)中山服的出现和辛亥革命有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习俗变化的法令。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3)1978年底中国还未实行改革开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导致中国人的服装单调、思想保守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的服装趋向于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潮流化等变化。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的认识。(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有关知识的识记。(3)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