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7 M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点重点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点重点 1.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半径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4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第二节 地球仪 ‎1地球仪(注意:地球仪是个正球体)‎ ‎⑴‎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2经线和纬线 ①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 ② 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纬线的特征:    ‎ a: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  ‎ b: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最长,越向两极越短。   ‎ c:指示东西方向,相互平行。 d:表示方式:xx°‎ N(北纬),在北半球;xx°S(南纬),在南半球 经线的特征:     ‎ a: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 b:经线的长度相等。         ‎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与南北极点.  ‎ d:表示方式:xx °E(东经)    xx°W(西经)‎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 特殊纬线 ‎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 特殊经线 ‎ ‎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 半球的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西经20度(20w),东经160度(160E)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西经)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二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方向 绕转中心 周期 产生现象 特点 自转 自西向东 地轴 一天(约24小时)‎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公转 自西向东 ‎ 太阳 一年(约365天)‎ ‎ 形成四季 昼夜长短变化 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66.5°夹角 注:时间差异-位置越向东去,时间越早,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 时针旋转 一年中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最低 。一年中夏至昼长、冬至昼短。‎ ‎1 高 中 低纬度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2北半球的四季变化(南半球相反)‎ 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3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三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2. 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 ‎ ‎ 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 ‎ ‎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①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 比例尺的大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 ②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 图例 1.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2. 地形图 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成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分成设色地形图:绿色代表平原,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山高原,白色代表冰川。‎ 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原 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学看地形图: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 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 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3. 七大洲 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 七大洲: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 1800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平均海拔最低、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欧洲;‎ 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 以混血人种为主,被称为“世界人种大熔炉”、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统称美洲);‎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4. 洲分界线 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1. 四大洋 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喜马拉雅山是两块大陆板块互相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是板块的相互张裂形成的。‎ 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南极洲板块。‎ 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和板块交接地带。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 ‎ ‎2.主要的天气符号 ‎3.风向 ‎ 风杆确定风经过的路线,具体什么风由风尾决定。‎ 风向—风的来向 风力—风的强弱 ‎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5.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有关。‎ PM2.5 细微粒物 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 ‎1.气温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位置。‎ ‎2.气温年变化的特点:冬冷夏热,温差大。‎ ‎3.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 最高日气温与最低日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5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 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7.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气温变化用曲线表示 。‎ 第三节降水及其变化 1.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地形雨:迎风坡多雨(受地形阻挡,云层被迫上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下雨) ,背风坡少雨(云层下降,温度上升,水汽不能凝结)   ‎ 3.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 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 d、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 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5.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6. 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因素):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类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扩大,北方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第四节 世界气候与类型 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2. 影响气候的因素 ‎⑴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 ‎⑵海陆: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 ‎⑶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气候也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第四章村民与聚落 ‎1.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70亿,现在世界每年增加人口8000万 ‎ ‎2、世界人口增长规律:18世纪前缓慢之后迅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 ‎3、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和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决定。‎ 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 ‎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总人数*100%‎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总人数*100%。 ‎ ‎ 一般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落后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 ‎ ‎ 5、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6. 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人口密集)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主要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 世界上四大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7.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 一个国家或地取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中国的人口密度136人/每平方千米 ‎ ‎8. 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会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问题,会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人口过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 ‎ ‎9.‎ 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口问题对策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过多的国家进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少的国家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 ‎10、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城市里有较好的医疗、教育条件,较多的发展机会等。过多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病: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垃圾噪音污染等 ‎ ‎13、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14.人类早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深受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大体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人的肤色和眼色逐渐变深。‎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1. 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2.主要分布地区 :‎ ‎3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 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中国的本土宗教为道教 ‎ 第三节 聚落 1. 聚落是指乡村和城市的统称。‎ 乡村一般规模较小,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城市规模较大,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 1.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易形成聚落。‎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或没有聚落。‎ 团块状聚落----平原 条带状聚落----山区 ‎ ‎3.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气候及经济状况等等 ‎ ‎4.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如:东南亚高架屋、因纽特人冰屋、黄土高原窑洞、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西亚小窗厚墙的村庄等等 ‎5. 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福建土楼、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石头城、巴西的巴西利亚、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 ‎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各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2. 领土面积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 人口总数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 1.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少数是发达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差异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 发达国家: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 3. 发展中国家:非洲.南美洲.亚洲的多数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4. ‎.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7.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一方面,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的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一个国家要发展和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8.世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 ‎9.:总部美国纽约,‎1945年10月24日成立。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 ‎ 界贸易组织(WTO):总部瑞士日内瓦,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 ‎10.题——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三大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