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9届中考语文 诗词曲三首练习(无答案) 新版 新人教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诗词曲三首 ‎(一)《观沧海》‎ 赏析品味:‎ ‎1、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 ‎ ‎ ‎ ‎ 2、 “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 ‎ ‎ ‎3、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 赏析品味:‎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 ‎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 ‎ ‎ ‎ ‎3、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 ‎(三)《山坡羊 潼关怀古》‎ 赏析品味:‎ 学生思考:散曲有三个层次的意思,请说说三个层次分别写什么?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4‎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 ,以“ ”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 ,“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 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 ,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 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 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 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四) 背诵诗词曲三首并默写其中的名句 ‎ ‎ ‎ ‎ ‎ ‎ ‎ ‎ ‎ ‎ ‎ ‎ 答案:(一)《观沧海》‎ ‎2.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 ‎3.“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明确: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 ‎4.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 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 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这首曲子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抒怀,再议论全曲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4‎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 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