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37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生石灰的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将碎紫罗兰花瓣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制取紫色石蕊溶液 C.大米酿酒 D.农家肥的腐熟 ‎2.化学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CO中毒 B.用灼烧的办法能区分羊毛和棉线 C.补充维生素B可以预防坏血病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储藏有金属镁的仓库的大火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B.‎ 读取液体的体积 C.‎ 除去CO中的CO2 ‎ D.‎ 制取蒸馏水 ‎5.在航天航空领域里经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制取氧气,下面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 2+2CO2=2X+O2↑,关于未知物质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碱类物质 B.X可以用来制造玻璃 C.X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D.X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3‎ ‎6.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的是(  )‎ A.给装有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试管加强热 B.往装有锌粒的试管里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往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往有铁钉的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7.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打开弹簧夹,将A中过量稀硫酸全部注入B中,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完全溶解;‎ ‎③当B中不再产生气泡,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⑤可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⑥可根据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⑦用该实验也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滤渣.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滤渣中有Ag、Fe,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 ‎②滤渣中有Ag、Fe,滤液中可能含有Mg(NO3)2、Fe(NO3)2、AgNO3‎ ‎③滤渣中有Ag、Fe、Mg,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 ‎④滤渣中只有Ag,滤液只含有Mg(NO3)2‎ ‎⑤滤渣中只有Ag,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 以上说法可能正确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根据所给条件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一种铵态氮肥______,②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 ‎③一种水溶液呈蓝色的盐______.‎ ‎(2)如图所示图1该金属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0.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 ‎(2)R为图2中溶解度曲线中的一种物质,N为其中另一种物质,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R物质,具体的操作是______.‎ A.蒸发溶剂、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B.降低温度、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C.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则R物质的溶解 ‎(3)某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______‎ ‎①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B溶液;②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③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④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一定是D溶液;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R的饱和溶液中得到R固体 A. 1 B‎.2 C.3 D.4.‎ ‎11.有一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固体X中的物质有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3)将白色固体X转化成氯化钠固体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1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作测定氧化铜的组成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无水CaCl2具有吸水性,实验前向装置D中加入‎16g氧化铜,装置E的质量为‎124.3g,实验所用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1)从长颈漏斗加足量浓盐酸,先通入H2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 ‎(2)待D中充分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 ‎(3)实验后称量装置E的质量为‎127.9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为减小误差,步骤2中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氧化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列出计算式并计算)‎ ‎(5)为了证明进入D装置玻璃管的H2中不含有HCl,常在______装置之间增加装置______(选填“I”或“II”).‎ ‎13.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______g.‎ ‎(3)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生石灰的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将碎紫罗兰花瓣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制取紫色石蕊溶液 C.大米酿酒 D.农家肥的腐熟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生石灰的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使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 B、将碎紫罗兰花瓣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制取紫色石蕊溶液,使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大米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农家肥的腐熟有菌类物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 ‎2.化学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CO中毒 B.用灼烧的办法能区分羊毛和棉线 C.补充维生素B可以预防坏血病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储藏有金属镁的仓库的大火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几种常用的灭火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根据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 D、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煤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则没有,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储藏有金属镁的仓库的大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 ‎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C、根据原子的种类分析元素的种类;‎ 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B错误;‎ C、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 ‎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B.‎ 读取液体的体积 C.‎ 除去CO中的CO2 ‎ D.‎ 制取蒸馏水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测量容器-量筒;蒸发与蒸馏操作;气体的净化(除杂).‎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除去气体中杂质装置的特点分析判断.‎ D、根据蒸馏的操作要点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要加少量的水,故A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操作正确.‎ C、除去CO中的CO2时,应将气体从长管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短管排出,故C操作错误;‎ D、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正确,故D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5.在航天航空领域里经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制取氧气,下面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 2+2CO2=2X+O2↑,关于未知物质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碱类物质 B.X可以用来制造玻璃 C.X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D.X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求出化学式,即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考虑此题.‎ ‎【解答】解:在2Na2O 2+2CO2=2X+O2↑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相等,‎ 反应前共4个Na原子、2个C原子、8个O原子,‎ 反应后有2个O原子,‎ 则X中应共含有4个Na原子、2个C原子、6个O原子,‎ 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Na2CO3,‎ A.X的化学式为Na2CO3,是盐不是碱;错误;‎ B.X的化学式为Na2CO3,X可以用来制造玻璃;正确;‎ C.由分析可知,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 D.X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3)=1:4;错误;‎ 答案:B.‎ ‎【点评】据反应前后,原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推算化学式,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 ‎ ‎6.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的是(  )‎ A.给装有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试管加强热 B.往装有锌粒的试管里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往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往有铁钉的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加强热时,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 B、根据锌粒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强热时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一致,故选项正确.‎ B、锌粒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由于稀盐酸是过量的,最终固体固体质量为0,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前试管内的固体是铁,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与图象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 ‎ ‎ ‎7.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打开弹簧夹,将A中过量稀硫酸全部注入B中,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完全溶解;‎ ‎③当B中不再产生气泡,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⑤可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⑥可根据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⑦用该实验也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涉及到气体的反应装置都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锌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应该让氢气全部进入装置C中,不能立即移出D中的导管,反应剩余的固体就是铜质量,没有称量样品的质量,不能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依据参加反应的氢气体积,密度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涉及到气体的反应装置都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故正确;‎ ‎②锌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固体不会完全溶解,故错误;‎ ‎③应该让氢气全部进入装置C中,不能立即移出D中的导管,故错误;‎ ‎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故正确;‎ ‎⑤⑥反应剩余的固体就是铜质量,没有称量样品的质量,不能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故错误;‎ ‎⑦依据参加反应的氢气体积,密度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 ‎ ‎ ‎8.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滤渣.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滤渣中有Ag、Fe,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 ‎②滤渣中有Ag、Fe,滤液中可能含有Mg(NO3)2、Fe(NO3)2、AgNO3‎ ‎③滤渣中有Ag、Fe、Mg,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 ‎④滤渣中只有Ag,滤液只含有Mg(NO3)2‎ ‎⑤滤渣中只有Ag,滤液只含有Mg(NO3)2、Fe(NO3)2‎ 以上说法可能正确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时,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当镁完全反应后,铁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即镁完全反应,铁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 ‎【解答】解:①当铁过量时,滤渣中有银、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当铁过量时,滤渣中有银、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亚铁,不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因为滤液是浅绿色的,因此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铁参加了反应,则镁已经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④滤渣中只有银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滤渣中只有银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①可能正确.‎ 故选:A.‎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根据所给条件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一种铵态氮肥 NH4HCO3(合理即可) ,②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NaHCO3 ,‎ ‎③一种水溶液呈蓝色的盐 Cu(NO3)2 .‎ ‎(2)如图所示图1该金属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由图1该金属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则该金属为为镁,写出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①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其化学式为:NH4HCO3(合理即可).‎ ‎②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 ‎③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铜属于盐,硝酸铜中氮元素显+5价,其化学式为:Cu(NO3)2.‎ ‎(2)由图1该金属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则该金属为为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故答案为:(1)①NH4HCO3(合理即可);②NaHCO3;③Cu(NO3)2;(2)2Mg+O22Mg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0.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 ‎(填字母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 ‎(2)R为图2中溶解度曲线中的一种物质,N为其中另一种物质,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R物质,具体的操作是 C .‎ A.蒸发溶剂、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B.降低温度、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C.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则R物质的溶解 ‎(3)某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B ‎ ‎①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B溶液;②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③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④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一定是D溶液;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R的饱和溶液中得到R固体 A. 1 B‎.2 C.3 D.4.‎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A恒温蒸发溶剂得到的B烧杯底部没有固体,所以A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B烧杯中的液体降低温度后析出晶体,得到烧杯C中的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3)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提纯R时,首先将饱和溶液降温,R结晶后,过滤,将晶体用热水洗涤最后进行干燥即可,故选:C;‎ ‎(4)①A降温得到B,所以A、B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最小的不一定是B溶液,故错误;‎ ‎②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正确;‎ ‎③C烧杯中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④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正确;‎ ‎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溶液,故错误;‎ ‎⑥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采用升高结晶的方法从R的饱和溶液中得到R固体,故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A;‎ ‎(2)B;‎ ‎(3)C;‎ ‎(4)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1.有一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固体X中的物质有 氯化钠、碳酸钙和氯化钙 .‎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 ‎(3)将白色固体X转化成氯化钠固体的实验方案是 取白色固体X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干,便可得到氯化钠固体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考虑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再根据图框可知:得无色溶液,推测白色固体X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硫酸铜,而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推测含有碳酸根;而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A的反应为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 ‎【解答】解: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再根据图框可知:得无色溶液,推测白色固体X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硫酸铜,而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推测含有碳酸根;而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A的反应为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则:‎ ‎(1)白色固体X中的物质有氯化钠、碳酸钙和氯化钙.‎ ‎(2)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 ‎(3)将白色固体X转化成氯化钠固体的实验方案是取白色固体X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干,便可得到氯化钠固体.‎ 故答案为:‎ ‎(1)氯化钠、碳酸钙和氯化钙;‎ ‎(2)CaCl2+Na2CO3=CaCO3↓+2NaCl;‎ ‎(3)取白色固体X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干,便可得到氯化钠固体.‎ ‎【点评】熟练掌握碳酸钠、碳酸钙等碳酸盐和氢氧化钠、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能根据所给的实验或者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它们是否变质,并熟练的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作测定氧化铜的组成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无水CaCl2具有吸水性,实验前向装置D中加入‎16g氧化铜,装置E的质量为‎124.3g,实验所用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1)从长颈漏斗加足量浓盐酸,先通入H2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 ‎(2)待D中充分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 ‎(3)实验后称量装置E的质量为‎127.9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B的作用是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3)为减小误差,步骤2中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氧化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列出计算式并计算)‎ ‎(5)为了证明进入D装置玻璃管的H2中不含有HCl,常在 BC 装置之间增加装置 II (选填“I”或“II”).‎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运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题中图示告诉我们氢气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反应制得,故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先要除去它们;‎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3)根据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4)D装置减轻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U形管增重即生成的水的质量.‎ ‎【解答】解:‎ ‎(1)运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题中图示告诉我们氢气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反应制得,故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混有的氯化氢,再用浓硫酸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2)锌和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为减小误差,步骤2中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4)D装置减轻的质量就是CuO中的O失去的质量,是氢气夺走了CuO中的O生成了水,U形管增重的质量就是该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 ‎127.9g‎﹣‎124.3g=‎3.6g;‎ O元素的质量=‎3.6g×=‎‎3.2g 氧化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g﹣‎3.2g):‎3.2g=4:1;‎ ‎(5)由于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只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就行,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将Ⅱ放在BC装置之间;通过该装置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氯化氢,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没有氯化氢;‎ 故答案:‎ ‎(1)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2)Zn+H2SO4═ZnSO4+H2↑;‎ ‎(3)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4)4:1;‎ ‎(5)BC;Ⅱ;‎ ‎【点评】典型的实验探究题,熟练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性质和实验才能准确解答该题,要分析清楚每步实验的目的即可准确解答该题.‎ ‎ ‎ ‎13.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NaCl,NaOH ;‎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 ‎120 ‎g.‎ ‎(3)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还需要结合a点时氢氧化钠过量进行分析;‎ ‎(2)根据沉淀质量计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除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再加上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40g即可即可;‎ ‎(3)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铜的质量,再用氯化铜的质量除以‎50g.‎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氯化钠,a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溶质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2)设生成‎9.8g沉淀需要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则:‎ CuCl2+2NaOH═Cu(OH)2↓+2NaCl,‎ ‎135 80 98 ‎ x y ‎9.8g ‎ ‎,‎ 解得x=‎13.5g,解得y=‎8g,‎ ‎(2)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80g,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40g+‎80g=‎120g.‎ ‎(3)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100%=27%;‎ 答案为:(1)NaCl、NaOH;(2)‎120g;(3)27%.‎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的综合计算,解题关键是分析清楚反应过程的先后,找出每个过程中已知物质的质量.要知道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反应完了再与氯化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