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86 KB
  • 2021-05-13 发布

陕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陕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瞭望(liào) 歼灭(qiān) 娉婷(pīng) 前仆后继(fù)‎ B.绢本(juàn) 着落(zhuó) 侦缉(jī) 深恶痛绝(wù)‎ C.愧怍(zuò) 腈纶(qíng) 羁绊(pàn) 名副其实(fù)‎ D.悄然(qiāo) 孱头(càn) 瘦削(xiāo) 强词夺理(qi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旁骛 掺合 锋芒必露 殚精竭虑 B.伫立 维幕 大相径庭 振耳欲聋 C.殉职 抉择 人情世故 李代桃僵 D.慧星 练达 相辅相承 珊珊来迟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白衣天使们的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 (阐释 阐明 诠释)‎ 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坚韧。‎ ‎(2)在大中小学 (循序渐进 循循善诱 因地制宜)、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 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俗子胸襟谁识我?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6)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7)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从这点出发,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9) ,再回延安看母亲! (贺敬之《回延安》)‎ ‎(10)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长才。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 ‎①文化认同是个人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文化或民族群体的感觉,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②本质上现,文化认同是对某一文化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③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向心力的动力和源泉,是维系整个民族、国家群体的精神支柱。④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是 、 。⑤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无法形成文化自信。‎ ‎(1)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文化认同 B.国家认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句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熟悉 的歌词让大家想起古典小说《西游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1)小说中的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 )(1分)‎ A.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B.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C.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D.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寻精神】柳青《创业史》展示的新中国农民团结互助,艰若创业的精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1分)‎ ‎【活动二:寻礼仪】下面的文段,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师生在校如何相处”的讨论。你与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时,会说些什么?请把你的发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寻文化】同学们梳理初中语文课本绘制出下面的统计图。请给统计图拟写标题。‎ ‎(20字以内)(2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寻品格】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2分)‎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需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两弹”魂!‎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2分)‎ ‎【材料一】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ig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做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大了三到四倍。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新,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光明日报》‎ ‎【材料二】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的超大整流罩是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运人运货”本领强》,《陕西日报》)‎ ‎【材料三】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结构包括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和实验检Ⅱ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I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I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轮,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抢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I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材料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 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接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8.此次长征五号B的成功发射,为什么被国外视为“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 ‎ ‎9.长征五号B这款新型运载火箭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有关“天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宫”空间站主要由核心舱和实验舱组成,整体呈T字构型,最多可以驻留6人,未来将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 B.“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能段,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C.“核心舱设计有停泊口和对接口,前者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后者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 D.实验舱Ⅰ“问天”和试验舱Ⅱ“梦天”都配有专用气闸舱,他们均可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含有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的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人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B.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 C.我国空间站将采用在轨组装方式完成建造,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D.我国空间站具有内部空间大、方便居住等优点,适于在轨进行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它的建成将全面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去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 ‎ 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像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郭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钩不到边。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2.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4分)‎ ‎(1)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侪(chái):同辈。②赍:携带。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 )‎ ‎(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 )‎ ‎(3)帝大悦,爵赏有差 ( )‎ ‎(4)所历凡三十余国 (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是(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3.作文(50分)‎ 题目:合唱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陕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瞭望(liào) 歼灭(qiān) 娉婷(pīng) 前仆后继(fù)‎ B.绢本(juàn) 着落(zhuó) 侦缉(jī) 深恶痛绝(wù)‎ C.愧怍(zuò) 腈纶(qíng) 羁绊(pàn) 名副其实(fù)‎ D.悄然(qiāo) 孱头(càn) 瘦削(xiāo) 强词夺理(qiǎng)‎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解答】A.有误,“歼灭”中的“歼”应读作“jiān”,“前仆后继”中的“仆”应读作“pū”;‎ B.正确;‎ C.有误,“腈纶”中的“腈”应读作“jīng”,“羁绊”中的“绊”应读作“bàn”;‎ D.有误,“悄然”中的“悄”应读作“qiǎo”,“瘦削”中的“削”应读作“xuē”;‎ 故选:B。‎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旁骛 掺合 锋芒必露 殚精竭虑 B.伫立 维幕 大相径庭 振耳欲聋 C.殉职 抉择 人情世故 李代桃僵 D.慧星 练达 相辅相承 珊珊来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字,有的是形近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锋芒必露”中的“必”应为“毕”;‎ B.有误,“维幕”中的“维”应为“帷”,“振耳欲聋”中的“振”应为“震”;‎ C.正确;‎ D.有误,“相辅相承”中的“承”应为“成”,“珊珊来迟”中的“珊珊”应为“姗姗”;‎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白衣天使们的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 (阐释 阐明 诠释)‎ 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坚韧。‎ ‎(2)在大中小学 (循序渐进 循循善诱 因地制宜)、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 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1)阐释:说明,表明。‎ 阐明:说明。‎ 诠释:解说,解释。‎ 根据“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坚韧”的提示,选“诠释”恰当;‎ ‎(2)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根据“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提示,选“循序渐进”恰当;‎ 答案:‎ ‎(1)诠释 ‎(2)循序渐进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俗子胸襟谁识我?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6)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7)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从这点出发,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9) ,再回延安看母亲! (贺敬之《回延安》)‎ ‎(10)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长才。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书写)‎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半卷红旗临易水(注意“临”的书写)‎ ‎(4)羌管悠悠霜满地(注意“羌”的书写)‎ ‎(5)英雄末路当磨折 ‎(6)能谤讥于市朝 ‎(7)沉鳞竞跃(注意“鳞”的书写)‎ ‎(8)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9)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10)足以傅彩(注意“傅”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 ‎①文化认同是个人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文化或民族群体的感觉,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②本质上现,文化认同是对某一文化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③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向心力的动力和源泉,是维系整个民族、国家群体的精神支柱。④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是 、 。⑤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无法形成文化自信。‎ ‎(1)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文化认同 B.国家认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句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结构。研读语句内容,提取主语谓语宾语,压缩掉修饰成分即可。即:文化认同是认同。或者,认同是认同。‎ ‎(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根据前后文的照应关系来补写句子。‎ 国家“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3)本题考查关联词。先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根据“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可知,“文化自信”是以“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更谈不上“文化自信”,可见,这几者之间是逐层递进的关系,因此,这个空填“更”恰当。‎ ‎【解答】答案:‎ ‎(1)文化认同是认同。或;认同是认同。‎ ‎(2)A    B ‎(3)更 ‎【点评】关联词语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使用关联词的注意事项:‎ ‎1、关联词语一般都对出现,只有少数单独使用;‎ ‎2、关联词语大都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 ‎3、关联词语起连接作用,可以把两句话并为一句。‎ ‎4“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熟悉 的歌词让大家想起古典小说《西游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1)小说中的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 )(1分)‎ A.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B.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C.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D.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在《西游记》中,白龙马在人们的眼中通常是无足轻重的形象,他是个被忽略的形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常常把赴西天取经的称为唐僧师徒四人。白龙马虽不及孙悟空和猪八戒形象那么鲜活,但他却是这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取经集体中,白龙马是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是取经事业的最忠实的行动者和见证人。白龙马的特点是沉稳,忠诚,勇敢,坚毅,吃苦耐劳,耐得住性子。‎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在《西游记》中,与白龙马相关的情节并不多,在“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中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 故选:B。‎ 答案;‎ ‎(1)忠诚,勇敢,坚毅,吃苦耐劳。‎ ‎(2)B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寻精神】柳青《创业史》展示的新中国农民团结互助,艰若创业的精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1分)‎ ‎【活动二:寻礼仪】下面的文段,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师生在校如何相处”的讨论。你与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时,会说些什么?请把你的发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寻文化】同学们梳理初中语文课本绘制出下面的统计图。请给统计图拟写标题。‎ ‎(20字以内)(2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寻品格】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2分)‎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需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两弹”魂!‎ ‎【分析】[活动一:寻精神]本题考查汉字的笔顺的掌握。在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即可。‎ ‎[活动二:寻礼仪]本题考查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解答此题要在对“师生在校如何相处”这一观点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要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鲜明。‎ ‎[活动三:寻文化]本题考查统计图标题的拟写。解答此题要在对统计图表的数据和信息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如: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活动四:寻品格]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根据自己对邓稼先的了解,仿照示例,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述出邓稼先的品质或影响力即可,要求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 ‎【解答】答案:‎ ‎[活动一:寻精神创]‎ ‎[活动二:寻礼仪]示例一:师生相处时,学生应心存敬畏,就如宋濂遇到老师批评时,毕恭毕敬“不敢出一以复”。示例二:师生相处时,老师应尊重学生,尽量避免厉声训斥,态度温和则更易被学生接受。‎ ‎[活动三:寻文化]‎ 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 或: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占比统计图 或;各年级语文课本的古诗文在本级占比统计图 或:各年级古诗文在本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活动四:寻品格]示例一:他功勋卓著堪称核弹英雄。‎ ‎ 示例二:他目标坚定献身国防事业。‎ ‎【点评】仿写句子:‎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2分)‎ ‎【材料一】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ig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做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大了三到四倍。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新,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光明日报》‎ ‎【材料二】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的超大整流罩是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运人运货”本领强》,《陕西日报》)‎ ‎【材料三】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结构包括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和实验检Ⅱ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I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I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轮,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抢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I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材料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 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接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8.此次长征五号B的成功发射,为什么被国外视为“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 ‎ ‎9.长征五号B这款新型运载火箭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有关“天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宫”空间站主要由核心舱和实验舱组成,整体呈T字构型,最多可以驻留6人,未来将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 B.“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能段,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C.“核心舱设计有停泊口和对接口,前者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后者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 D.实验舱Ⅰ“问天”和试验舱Ⅱ“梦天”都配有专用气闸舱,他们均可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含有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的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人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B.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 C.我国空间站将采用在轨组装方式完成建造,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D.我国空间站具有内部空间大、方便居住等优点,适于在轨进行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它的建成将全面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 ‎【分析】本题为以中国航天工程为主题的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二题考查从材料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第四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分析能力。‎ ‎【解答】(1)认真阅读材料,找到包含材料料关键信息的语句,再概括作答。通读材料可知,答案在材料一。根据材料一的“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飞船大了三到四倍”和“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即可概括出答案。‎ ‎(2)回答时,学会根据关键语句筛选提炼,注意语言的简练。通读材料可知,答案在材料二。根据“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的超大整流罩是它的突出特点,是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即可提炼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它们均可用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表述有误,根据“实验舱I……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可知,实验舱Ⅰ“问天”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梦天”还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A.正确;‎ B.有误,第一、二步的表述有误,根据材料四的“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可知,第一步是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第二步才是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 C.有误,“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表述有误,原文依据“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 D.有误,“它的建成将全面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材料没有这方面的表述;‎ 故选:A。‎ 答案:‎ ‎(1)中国新一代太空舱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太空舱的隔热能力大幅提高;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发展和相关高科技发展。‎ ‎(2)①采用一级半构型;②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③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 ‎(3)D ‎(4)A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去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 ‎ 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像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郭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钩不到边。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2.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4分)‎ ‎(1)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文是余光中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先生叙述了自己在山东济南所见到的黄河开阔之景,走近黄河、触摸黄河之水的感受,以及由触摸黄河水而引发的感想。字里行间渗透着先生对黄河的深深热爱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美情真,表达了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触目空廓而寂寥”“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可知“河景”的空廓寂寥;从“几乎什么也没有”“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可知环境的萧索;从“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可知“河景”色彩的暗淡。‎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第①题,“奶”在这里是动词,即用自己的乳汁喂孩子,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的源头。第②题,“浸礼”本指基督教受洗而把人身浸入水中的一种仪式,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把手伸入黄河时态度的虔诚,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感悟到了黄河的神圣。‎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余光中的作品中,“黄河”就是祖国的象征,从“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可知,黄河哺育了中华文化,作者为自己终于接触到黄河这一中华文明的血脉而激动不已,表现了黄河母亲对自己这个游子的接纳与认同,由衷地抒发了对黄河的着恋、敬仰之情,这些就是作者认为“值得”的原因。‎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此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开篇写黄河的风沙与下文民歌中“风,也听见,沙,也听见”相照应,突出了黄河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黄河边的真实感受,与下文接触黄河的激动心情,将名片投入黄河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对黄河的景仰和热爱。‎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隐隐的水声”指作者将黄河的泥沙放进名片盒以后的主观感受,包含着对黄河的着恋与怀念。因为他在将手伸入黄河的那一个瞬间,感觉自己与祖国已经融为一体,有了强烈的归属感,“隐隐的水声”传达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答案:‎ ‎(1)空廓(或:旷远)、寂寥、萧索、色彩暗淡。‎ ‎(2)①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文化,丰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写出女儿心中黄河的庄严与神圣;表现了女儿对黄河的虔诚、崇敬以及对黄河情结的传承。‎ ‎(3)①触摸、领略到了黄河深厚的文化底蕴;②表达了对黄河的景仰之情,确认了“我”与黄河的血脉关系;③黄河接纳了“我”使“我”汇入中华民族血脉,精神有了归属。‎ ‎(4)①借风沙写初到黄河的真实感受,与后文对黄河的亲近、敬拜形成反差;②与后面诗文里的风沙形成呼应,以更好地表达对黄河的挚爱。‎ ‎(5)“隐隐的水声”指归来后,黄河留给“我”的记忆、情愫和主观感受。理由:①那次黄河“一掬”的经历、珍藏于名片盒里的黄河泥土,让作者铭记于心;②它们让作者获得了归属感、幸福感;③它们加深了作者对大陆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眷恋。‎ ‎【点评】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修辞角度;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 ‎(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侪(chái):同辈。②赍:携带。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 )‎ ‎(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 )‎ ‎(3)帝大悦,爵赏有差 ( )‎ ‎(4)所历凡三十余国 (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是(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参考译文:‎ ‎       郑和,云南人。明成祖想要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明成祖。皇帝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永乐十年,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腊国。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 ‎       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明成祖想要显示中国的富强。显:显示。‎ ‎②句意为: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将:带领。‎ ‎③句意为: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爵:封爵。‎ ‎④句意为: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凡:总共,共。‎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以”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以”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句意为:依次走遍了各国;以:按照。‎ A.句意为:想挖洞进去以从后面攻击他;以:来。‎ B.句意为: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 C.句意为:石潭以一整块石头作为底;以:把。‎ D.句意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造,建造。修,长。广,宽。句意为: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结合内容可知,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句子是:十四年冬,满刺加等十九国成咸遣使朝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答案:‎ ‎(1)①显示;②带领;③封爵;④总共,共。‎ ‎(2)B ‎(3)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 ‎(4)十四年冬,满刺加等十九国成咸遣使朝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诗中“窈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静、美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劳作姿态优美。所以,她会让君子“寤寐思服”。‎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关雎》中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蒹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是运用了“兴”的手法---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现代诗人贺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 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案:‎ ‎(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2)“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参考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点评】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四、作文(50分)‎ ‎23.作文(50分)‎ 题目:合唱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分析】本题是命题作文。“合唱”是一个范围相当宽泛的话题,它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人与自我之间、人与社会(他人)之间、人与时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和谐,就连物与物的配合、光与影的衬托、声音的协调、色彩的搭配、动静的结合、诗画的融合、音乐的交响……没有一个不与“和谐”相关联的。在这众多的关系中,我们要善于选择写作角度,找到生活中对应的人和事,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以叙述感人的故事、描绘优美的图景、倾听真挚的情感、阐述精深的哲理。‎ ‎【解答】和唱       ‎ 因为和唱,所以美好;因为和唱,所以永恒。‎ ‎ --题记       ‎ 和唱的声音悦耳,和唱的画面爽目;和谐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唱的社会使人们舒心愉悦,使人类文明得以进步。‎ ‎  身心和唱,人际和谐,群己和谐,以及生态和谐,都需要我们的心灵和双手去守望,守望这美丽的永恒,守望这精神的家园。‎ ‎  季羡林老先生说过:“构建和谐社会最要紧的是人内心的和唱,心的和唱。只有和唱的心,才能够处理好同他人的和谐,同社会的和谐,以及同自然的和谐。”所以,让我们从身心和唱开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可以将真诚缔结成梯。你拥有诚信的资本,你就可以为世界增添一份和谐。因为诚信是社会的基石,守望身心和谐,点亮美丽人生。‎ ‎  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互帮互助,人与人之间的光明磊落,以诚相待,无一不体现着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画面,人际和唱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合作也应当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真诚的微笑中,互帮互助、互相提高,让别人的长处弥补我们的短处,让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彼此都获益,都携手并进,何乐而不为?守望人际和唱,丰富美丽人生。‎ ‎  花开,有绿叶扶持;月圆,与群星辉映;日出,被红霞映衬。天地万物的关爱超然于一切事物之上。正义、爱心、人生方向,历史情愫,自控能力在群己和谐社会中飞扬,传导着社会的和谐音符,飞扬美丽人生。‎ ‎  映日的荷花,夕照中的芦苇,飞翔的鱼鹰,共赴生态和谐;和谐的生态环境为世界增彩,为地球添色。清晨的第一声鸟鸣送来的是一天的好心情,鼓励我们在精神的海洋中起航,守望生态和唱,增色美丽人生。‎ ‎  看和谐带给我们的令人窒息的美,感受和谐重新点燃希望的神话,精神之帆重新起航。‎ ‎  守望和唱,守望天堂,这只属于我们的永恒。‎ ‎【点评】例文以和谐为主题,写了和唱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的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以及自然的生态和谐等内容。文章通过引用季羡林的话,论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作者还由自然现象联想到了人生的和谐,具有启发意义。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文采,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