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6.5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32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石油蒸馏 B.牛奶变酸 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食物腐烂 D.光合作用 钢铁生锈 ‎2.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铜 ‎3.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O2和CO2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固体 ‎5.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C.验证铁比铜活泼:Fe+CuSO4═FeSO4+Cu D.用熟石灰处理工业生产中含硫酸的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 ‎6.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7.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①CaO+H2O═Ca(OH)2;‎ ‎②Mg(OH)2MgO+H2O;‎ ‎③Ba(OH)2+2HCl═BaCl2+2H2O;‎ ‎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10℃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9.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15‎ B.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D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加水溶解测pH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写出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或符号:‎ 在H2中“﹣2”表示______H右下角的“2”表示______;‎ 两个亚铁离子______ 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 ‎1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服用含Al(OH)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②鉴别常用铵态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______的是磷肥,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______.‎ ‎1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3)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 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 ‎(5)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 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______.‎ ‎14.现有A〜G七种物质,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溶液为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F:______;‎ ‎(2)在反应①②③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3)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的原理来炼铁,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物质A与E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15.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若选择A和C装置,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要对A装置进行两个改进,请分别填入下表.‎ 改进之处 理由 ‎(1)‎ ‎______‎ ‎______‎ ‎(2)‎ ‎______‎ ‎______‎ ‎(4)查阅资料知道: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不溶性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则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填序号,下同)作为发生装置.NO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___装置来收集NO.‎ ‎16.实验室有一瓶敞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出问题】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______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实验与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2)向(1)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问题讨论】‎ ‎(1)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者“不正确”)______.‎ ‎(2)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 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者“不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 ‎ ‎ 四、计算题(共10分)‎ ‎17.某同学去我市的道场山风景区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它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求:‎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0‎ m ‎0.6‎ ‎0.6‎ ‎(1)6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______;‎ ‎(2)m=______;‎ ‎(3)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18.将氯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12g放入一个烧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123.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量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31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 ‎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石油蒸馏 B.牛奶变酸 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食物腐烂 D.光合作用 钢铁生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石油蒸馏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牛奶变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蜡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 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 ‎2.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铜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O2和CO2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NiFe2O4中Ni的化合价为:x+(+3)×2+(﹣2)×4=0,则x=+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 ‎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固体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5.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C.验证铁比铜活泼:Fe+CuSO4═FeSO4+Cu D.用熟石灰处理工业生产中含硫酸的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判断方法:先看是否能反应,再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条件等.‎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式都对,已经配平,故A正确;‎ B、氧化镁化学式错误,故B错;‎ C、金属与盐反应时,只要能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故C正确;‎ D、由于熟石灰属于碱且与硫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并且熟石灰价格便宜,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方程式的判断方法,尤其是化学式的书写,先看是否反应,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条件.‎ ‎ ‎ ‎6.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1个二甲醚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甲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则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52.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7.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①CaO+H2O═Ca(OH)2;‎ ‎②Mg(OH)2MgO+H2O;‎ ‎③Ba(OH)2+2HCl═BaCl2+2H2O;‎ ‎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①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 ‎③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放热.‎ ‎④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⑤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解答】解:A、②属于分解反应;故错 B、④属于置换反应;故错 C、②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故错 D、④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⑤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故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 ‎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10℃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某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由温度来决定.‎ B、t℃时,甲、乙两条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从图象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根据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即可.‎ ‎【解答】解:A、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当0~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错误;‎ B、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t℃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正确;‎ D、过10℃做一条垂直于温度的虚线,看虚线与曲线的交点高低,从图象可以看出,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错误.‎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9.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15‎ B.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在一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 ‎【解答】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10+2.2+16.2+0.9=a+4.4+8.1+1.8,故a=15克,根据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则可推测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 A、a=15,故正确;‎ B、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故错误;‎ C、从以上推测可以看出,该反应为Z物质分解为XYW三种物质,故Z为化合物说法正确,故正确.‎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2.2):(1.8﹣0.9)=22:9,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方法.‎ ‎ ‎ ‎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D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加水溶解测pH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根据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不同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铝丝和银丝都不会被磁铁吸引进行分析;‎ D、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没有复燃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加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铝丝和银丝都不能被磁铁吸引,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浸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的是铝丝,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银丝,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取样品,加水溶解测pH,显碱性的是氢氧化钠,显酸性的是硫酸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硫酸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写出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或符号:‎ 在H2中“﹣2”表示 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H右下角的“2”表示 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是2 ;‎ 两个亚铁离子 2Fe2+  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OH)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式中的角标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解答】‎ 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化学式中的角标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所以在H2中“﹣2”表示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H右下角的“2”表示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是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H)2.‎ 故答案为: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是2;‎ ‎2Fe2+;(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1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服用含Al(OH)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②鉴别常用铵态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 呈灰白色 的是磷肥,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 铵态氮肥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肥的简易鉴别;铵态氮肥的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①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②根据磷肥是灰白色的,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②磷肥是灰白色的,鉴别常用铵态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呈灰白色的是磷肥;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铵态氮肥.‎ 故答案为:①Al(OH)3+3HCl═AlCl3+3H2O;②呈灰白色;铵态氮肥.‎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 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 ‎(3)温度为 40 ℃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 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丙 .‎ ‎(5)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 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 小于30℃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查出乙物质的50℃时的溶解度;‎ ‎(2)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在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回答;‎ ‎(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比较降温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5)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结合溶解度解答.‎ ‎【解答】解:(1)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查出乙物质的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2)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乙>甲>丙;‎ ‎(3)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与一点,说明了温度为40℃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丙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温度从50℃降低到10℃丙物质没有析出,溶液的质量分数是5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温度从50℃降低到10℃甲、乙物质析出,从图象可以看出,10℃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乙>甲,都大于50℃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温度降低到10℃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 ‎(5)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100%,设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正好饱和,设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x,则:×100%=9.1%,解得x=10.011g,因为在30℃正好是10g,所以要配制9.1%的丙物质溶液,必须小于30℃才行;‎ 故答为:(1)40;(2)乙>甲>丙;(3)40;(4)丙;(5)小于30℃.‎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交点的含义,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 ‎14.现有A〜G七种物质,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溶液为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FeSO4 F: Cu ;‎ ‎(2)在反应①②③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②③ (填序号);‎ ‎(3)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的原理来炼铁,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4)写出物质A与E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此题的解题突破口是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C是铁,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则E是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G溶液为蓝色,能与铁反应生成D和F,则D是硫酸亚铁,G是硫酸铜,F是铜.代入检验.‎ ‎【解答】解: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C是铁,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则E是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G溶液为蓝色,能与铁反应生成D和F,则D是硫酸亚铁,G是硫酸铜,F是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根据推断可知,D是硫酸亚铁,F是铜,故填:FeSO4,Cu;‎ ‎(2)①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②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是置换反应,③铁和硫酸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②③;‎ ‎(3)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 ‎(4)氧化铁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答案为:‎ ‎(1)FeSO4,Cu;(2)②③;(3)Fe2O3+3CO2Fe+3CO2;‎ ‎(4)Fe2O3+3H2SO4═Fe2(SO4)3+3H2O.‎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15.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 ‎(2)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 ‎(3)若选择A和C装置,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要对A装置进行两个改进,请分别填入下表.‎ 改进之处 理由 ‎(1)‎ ‎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 ‎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 ‎(2)‎ ‎ 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 ‎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4)查阅资料知道: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不溶性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则应选用上图中的 B (填序号,下同)作为发生装置.NO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 E 装置来收集NO.‎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2)根据文字表达式的写法考虑;(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4)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1)作为加热热源的是酒精灯,收集气体的装置是集气瓶;‎ ‎(2)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写在箭头的右边,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写在箭头的上边,这些必须用文字写;‎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上棉花团,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随着气流带入导管;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会导致药品中的水分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如果固体与固体反应制取气体需要加热,根据用硫化亚铁(不溶性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可知不需要加热,因为NO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因为它是难溶于水,所以用排水法收集. ‎ 故答案为:(1)①酒精灯 ②集气瓶 ‎(2)过氧化氢水+氧气.‎ ‎(3)‎ 改进之处 理由 ‎(1)‎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 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B,E.‎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仪器的区分方法,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文字表达式的写法,巩固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 ‎ ‎16.实验室有一瓶敞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提出问题】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 Na2CO3 (填化学式)‎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 Na2CO3 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实验与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Na2CO3溶液也呈碱性 .‎ ‎(2)向(1)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 2 是正确的.‎ ‎【问题讨论】‎ ‎(1)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者“不正确”) 正确 .‎ ‎(2)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 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者“不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查阅资料】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方程式;‎ ‎【提出猜想】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程度作出猜想;‎ ‎【实验与结论】(1)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结论;‎ ‎【问题讨论】(1)代入进行逐步验证,看是否成立;‎ ‎(2)根据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提出猜想】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如果全变质,固体成分就是碳酸钠,如果部分变质,固体成分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2CO3;Na2CO3;‎ ‎【实验与结论】(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即使全部变质也是这个结果,故答案为:Na2CO3溶液也呈碱性;‎ ‎(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碳酸钠存在,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不存在氢氧化钠,所以猜想2成立,故答案为:2;‎ ‎【问题讨论】(1)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试液,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说明没有变质,猜想1成立;如果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说明部分变质,即猜想3成立;如果有白色沉淀,溶液不变红,说明猜想2成立;所以这样做可以验证,故答案为:正确;‎ ‎(2)如果CaCl2溶液也改为Ca(OH)2溶液,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即使全部变质,也会出现的结果是酚酞变红,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查阅资料】2NaOH+CO2=Na2CO3+H2O;‎ ‎【提出问题】Na2CO3;Na2CO3;‎ ‎【实验与结论】‎ ‎(1)Na2CO3溶液也呈碱性;‎ ‎(2)正确;‎ ‎【问题讨论】‎ ‎(1)正确;‎ ‎(2)不正确;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以及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是中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 ‎ 四、计算题(共10分)‎ ‎17.某同学去我市的道场山风景区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它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求:‎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0‎ m ‎0.6‎ ‎0.6‎ ‎(1)6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 0.6 ;‎ ‎(2)m= 2.0 ;‎ ‎(3)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比较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数据可以得出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 ‎(2)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的数据可知第一次中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6.0g﹣4.0=2.0g,因此第二次中也是消耗2.0g碳酸钙,故可以求出m的值;‎ ‎(3)由杂质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第一次盐酸和2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可以据此求出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比较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数据可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0.6g;‎ ‎(2)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而第三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0.6g,所以可以判断第一次中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6.0g﹣4.0=2.0g,即10g 稀盐酸能够消耗2g碳酸钙,因此第二次中也是消耗2.0g碳酸钙,故可以求出m=4.0﹣2.0=2.0;‎ ‎(3)碳酸钙的质量为:6.0g﹣0.6g=5.4g,故其质量分数为:×100%=90%‎ ‎(4)设盐酸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g X ‎=‎ X=1.46 g.‎ 所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故答案为:(1)0.6;‎ ‎(2)2.0;‎ ‎(3)90%;‎ ‎(4)14.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学生需要认真分析图表数据,根据物质反应时的质量关系,正确运用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 ‎ ‎18.将氯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12g放入一个烧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123.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量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31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氯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溶质有两部分,一是生成的氯化钙,一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可以用混合物的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获得,最后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2g+123.4g﹣131g=4.4g;‎ ‎(2)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4.4g ‎=,解得x=10g;‎ ‎=,解得y=11.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同时融入溶液等方面的计算题,这样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