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38 KB
  • 2022-03-30 发布

2021届高考必备知识手册:专题03 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解析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03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思维导图】【考点梳理】一、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1)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①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②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2)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一省制提高了效率,但是威胁了皇权。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2)宋代: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10 (3)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平衡了中央与地方,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3.选官制度的变革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二、经济: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4)经济重心的变化: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上升。2.手工业的发展(1)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2)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3)元朝:进入彩瓷时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3.商业的繁荣(1)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2)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兴起;海外贸易兴盛,东南沿海经济影响力上升。(3)元朝:政治统一,交通发达,商业繁荣。(4)商业政策: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如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商人地位得以提高。10 4.城市的发展(1)严格限制阶段(宋以前):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制,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南北朝时期,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2)放松限制阶段(宋以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三、思想文化:儒学的成熟和科技文化的繁荣1.理学形成(1)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用“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科技: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服务于农耕文明的天文、历法、医药等实用科技因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3.文学(1)唐诗: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既有盛唐时期的浪漫情怀,如李白;也有中唐以后国家衰落,人民困苦的现实批判,如杜甫。(2)宋词: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文人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如辛弃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3)元曲:元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如关汉卿的《窦娥冤》。4.书画艺术(1)唐代:书法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绘画艺术进入繁盛时期。(2)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封建文化的高度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高考突破】10 一、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二、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特点及评价(1)特点①相权三分,互相牵制,加强君权。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之间互相制衡,从而分散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君权。②职权分明,分工合作,行政效率高。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三省之间既能互相牵制,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③节制君权,减少施政失误。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评价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三、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1)思想: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10 (2)科技:宋元是三大发明的成熟阶段,更是其西传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3)文学:宋词一方面是表达对国家分裂的悲愤情怀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元曲反映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的现实。(4)书画艺术:宋元诸多书画家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盛行的风俗画是北宋城市经济繁荣景象的写照。四.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于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在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真题演练】1.(2020·课标全国I卷,25)10 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2.(2020·课标全国I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3.(2020·课标全国Ⅱ,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10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C【解析】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错误。4.(2019·课标全国Ⅲ,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B项错误。宋朝收地方的兵权、行政权和财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错误。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D项错误。5.(2018·课标全国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10 】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缩短宰相任职时间,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A错: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B错: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D错: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6.(2015·山东卷,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答案】B【解析】地方官任职避亲和避籍是为了防止地方官与地方势力勾结,形成影响中央政权的地方势力,因此B项正确。秦代以来官僚政治的确立已经瓦解了宗法体系,A项错误;材料仅是地方官任职的原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建设,C、D项错误。7.(2019·课标全国Ⅰ,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了拔河运动在唐代的流行,唐玄宗的诗描绘了“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的壮观场面。拔河主要是靠体力和耐力获胜的,因此这体现了唐朝人崇尚力量和阳刚之气。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相比较,无法得出江南文化的地位。而且唐朝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江南文化不可能成为主流,A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拔河风俗,没有体现“耕战结合”,B项错误。仅从材料判断不出唐诗主要描写宫廷生活,而且也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8.(2018·课标全国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10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可知民营手工作坊众多;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也说明当地民营手工业作坊多,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9.(2019·课标全国Ⅱ,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材料中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10.(2016·课标全国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价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习字都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书法家历史地位的重要原因,故选择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价,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D项。11.(2015·山东卷,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10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粱录》卷十八(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解析】(1)紧扣两段材料的主旨概括历史现象,材料一是“城市”,材料二是“观念”。思考它们对理学的兴起有何影响。(2)联系理学兴起的背景来回答,凡是上面两个材料未涉及到的有关内容都可以。例如可以联系与“三教合一”的有关内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