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复习水土流失荒漠化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 专题一 土地荒漠化 ‎1.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势较高,起伏较大。‎ ‎3.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②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干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过程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能源缺乏地区、沙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流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4.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5.防治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6.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①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③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例1.(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例2(2016·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4~6题。‎ ‎4.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例3.贵州省中部的安顺、普定等地喀斯特地貌发育,自然条件复杂,加之人为活动干扰, 石漠化问题严重。表2为该地区石漠化不同阶段主要指标数据。据此完成下题。‎ 表2‎ 阶段 群落类型 基岩裸 露率/%‎ 土壤总 量/ m3‎ 乔灌层 盖度/%‎ 植被 高/m 原生阶段 顶级乔林 ‎43.78‎ ‎8.701‎ ‎0.9‎ ‎8.6‎ 初期阶段 次生乔林(含乔灌)‎ ‎29.89‎ ‎8.324‎ ‎0.78‎ ‎4.9‎ 中期阶段 灌木灌丛 ‎28.22‎ ‎6.566‎ ‎0.75‎ ‎1.3‎ 后期阶段 稀灌草坡 ‎27.3‎ ‎5.738‎ ‎0.32‎ ‎0.7‎ 末期阶段 稀疏灌草丛或草坡 ‎51.87‎ ‎5.756‎ ‎0.05‎ ‎0.3‎ 注: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土壤总量指100m2内土壤的体积。‎ ‎1.该地区石漠化过程中,生物量(单位面积内生物有机体的质量)减少最大的时段是 ‎ A.原生阶段一初期阶段 B.初期阶段一中期阶段 C.中期阶段一后期阶段 D.后期阶段一末期阶段 ‎2.关于该地区石漠化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岩裸露率与乔灌层盖度呈负相关 B.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减少 C.随着石漠化发展,区域小气候趋于旱化 D.草地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3.石生苔藓具有耐旱、喜钙、石生的特点。研究表明,石生苔藓在石漠化严重地区的治理中具有“先锋拓荒作用”,主要体现在 A.抗旱作用强 B.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C.更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D.加快基岩风化和表土生成 例4.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来源:学。科。网]‎ ‎2.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3.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例5.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6~7题。‎ ‎6.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A.1~3月 B.3~5月 C.7~9月 D.10~12月 ‎7.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少 D.地面温度较高 例6.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完成7—8题。‎ ‎7.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多 B.年降水量多 ‎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来源:学&科&网Z&X&X&K]‎ ‎8.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②④ ‎ C.③④ D.①③[来源:学。‎ 例7.(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例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图甲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沙山示意图。‎ ‎(1)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 ‎(2)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 ‎(3)依据图乙,从沙山西北坡和东南坡任选一坡,推断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 专题二 土地盐碱化 ‎1.我国盐碱化的典型分布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2.华北地区盐碱化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旱涝频繁,蒸发强烈;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埋藏浅。‎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 水盐运动: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气候条件 干旱、气温上升快 降水丰富 干旱 温度低,降水少 水盐运动 水分蒸发旺盛 雨水淋洗 水分蒸发旺盛 水分蒸发少 盐分状况 积盐 脱盐 积盐 盐分相对稳定 ‎3.危害: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4.治理措施:‎ 水利改良:科学灌溉(不能只灌不排;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井排井灌;引淡淋盐;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放淤、防渗等;‎ 农业改良: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生物改良: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化学改良:施用化学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例1.沧州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之滨,拥有盐碱地约30万亩。在当地“种一瓢收一斗”的盐碱地或中低产田上,中科院农业研究所经过不断改良与实验,使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600斤。农业研究所主要通过咸水结冰等方法改造盐碱土壤(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打造“良田”,通过微咸水灌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选育更耐盐碱的作物品种。‎ ‎1、海兴县农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海兴县改造盐碱土壤未采用传统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 地质结构不稳定,淡水资源不足 B. 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 C. 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合深挖淡水井 D. 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复杂 ‎3、实验发现,在小麦拔节时期(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浇灌微咸水增产效果较显著,其原因可能是该时期 A. 小麦需水量大 B. 小麦矿物质需求量大 C. 降水稀少 D. 蒸发旺盛 例2.台田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一种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耕作方式。修筑台田时,先在底部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暗管通向沟渠),然后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挖沟为渠,放养水生生物。图甲为台田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虚线部分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华北盐碱地分布区表层土壤盐分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冬季 ‎2.塑膜、暗管、沟渠、台田的作用是(  )‎ A. 堆土成台主要是为了便于设施埋放 B.沟渠主要是为台田灌溉 C.塑膜主要起到防渗保水的作用 D.暗管主要是为土壤排水、排盐 ‎3.台田生产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 A. 立体种养,增加经济收入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沟渠增加下渗,防止地面沉降 例3.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专题二 水土流失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 ‎②核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退耕还林还草。‎ ‎③措施:工程(保塬、护坡、固沟)、农业技术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④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 例1.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C.防洪抗旱D.调节气候 ‎2.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甲——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例2.下面图1为黄河干流图,图2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5题。‎ ‎3.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来源:学&科&网Z&X&X&K]‎ 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4.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 A.黄河上游含沙量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过桃花峪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5.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上游修水库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下游挖入海新河 例3.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是引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图6为河套灌区地形图,图7为乌梁素海面积及明水面积变化示意图(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物被覆盖的水域),读图回答下题。‎ ‎11.关于图6所示阴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山顶终年积雪 ‎ B.山地北侧河流最终可入北冰洋,南侧河流最终可入太平洋 C.北坡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南坡受流水侵蚀作用强 D.山地北麓为温带草原带,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2.根据图文资料,关于乌梁素海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可能是 ‎①为减轻凌汛大量蓄水 ②泥沙淤积 ③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④过量灌溉后过量排放入湖使湖水增多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例4.如图示意某岩溶区不同地类、不同深度石灰岩溶蚀率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粤北岩溶区不同地类不同深度石灰岩溶蚀率的变化 ‎35.甲、乙、丙表示的地类分别是(  )‎ A.耕地、裸地、草坡地 B.裸地、草坡地、耕地 C.草坡地、耕地、裸地 D.耕地、草坡地、裸地 ‎36.埋藏深度30 cm处石灰岩溶蚀率最高,原因可能是(  )‎ A.该地大气带来的CO2最多 B.植物根系发达且土壤含水量较高 C.该地降水最多 D.该处土壤最为肥沃 ‎37.该地区易缺水,其根源是(  )‎ A.大气降水少 B.降水季节变率大 C.地下水资源贫乏 D.岩溶地区地表不易蓄水 例5.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Ⅴ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3~5题。‎ ‎3.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4.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 ‎5.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  )‎ A.耐旱、耐贫瘠 B.耐旱、耐盐碱 C.耐涝、耐贫瘠 D.耐涝、耐盐碱 例6.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表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专题一荒漠化参考答案 例1CD 例2CBD 例3ACD 例4ABC 例5BC 例BD 例7.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例8 答案 (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 ‎ ‎(2)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3)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西北坡为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或东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东南坡为背风坡,颗粒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专题二盐碱化 例1ABB 例2BDC 例3DC 专题三水土流失 例31AD 例2CAD 例3CC 例4ABD 例5.CCA 例6B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