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6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 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 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 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答题思路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 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 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 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 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 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 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 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 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 (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 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 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 物后志。 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 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中情,首先要 靠自己的积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 典故的(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往往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 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 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 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 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 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 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 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 丰富的情感。这一点,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作为考生,自然要咀嚼这精练的语言。还要注意 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 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 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 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 答题模板 1.情感概括题 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 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如陆 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情感分析题 情感分析题有两种答题模式: (1)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 (2)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 语言,说出情感的依据和来由。 3.情感评价探究题 这类题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为: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 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一、【2019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 【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 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 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 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 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 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 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 中期(约公元 970 年-1052 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 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 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二、【2019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 分) 【答案】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 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 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 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 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 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 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 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三、【2019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 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 分) 【答案】(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 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 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 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 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 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 家命运的忧虑。 四、【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 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 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 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 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五、【2018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 分) 【答案】11.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 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11.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答时要 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 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 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 理解。 一、【2018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 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 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 分) 【答案】(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 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 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 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二、【2017 年高考新课标 I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 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答案】15.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 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 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 “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 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 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三、【2017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树杪:树梢。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 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 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 感悲苦。 【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 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 “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 涉险至此。 四、【2017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 分) 【答案】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解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诗歌 的情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情感,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本题已经把情感告诉考生— —愁,要求概括其原因,且目标是中间两联。“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乾 坤迮”,国土狭窄是因国土沦丧,这是一“愁”,“病入中年”“日月遒”,“遒”,迫 近,中年多病时光迫近,这是二“愁”;“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百战”, 战事不断,这是三愁,“空许国”,“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措,空有报国之壮志,却 无法施展,这是四愁,“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 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听到五更的画角之声更添 愁思。 五、【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 分) 【答案】(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 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 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六、【2019 届广东汕尾高三 1 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苦战行①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②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去年江南讨狂贼,监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注释;①此诗作于宝应二年(公元 763 车),时段子璋反,陷遂州、锦州,马巴州将军 率军前往平定,苦战身死。②伏波将军指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著名得将领马援。 14.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将军自称是汉代伏波将军的子孙,这实际上是在表达他有报效国家的志向。 B.动乱还未平定国家却失去了勇士,诗人在悲叹的同时,必胜信念也产生了动摇。 C.“临江把臂”写诗人与马将军去年江边分别时的情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达深情。 D.“难再得”用语质朴,但表达的却是痛彻灵魂的深情,这样的情景不会再有了。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 15.去年离别时天上的孤云至今仍然静静地飘在天空,此时只有我一个人 在望着那片孤云,不禁泪洒胸前。表达子诗人对为国捐躯的马将军的沉痛怀念之情。 【解析】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面对诗歌 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诗人在悲叹的同时,必胜信念也产生了动摇”解读 有误,结合诗歌,马将军的死的确让诗人伤心,但并未伤心到对朝廷剿灭叛军失去信心的地步。 故选 B。 15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含意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结合诗人思想追 求及写作背景来归纳。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两句的含意。最后两句是“别时孤云今不飞, 时独看云泪横臆”。先理解本意,这句话是说去年离别时天上的孤云至今仍然静静地飘在天空, 此时只有我一个人在望着那片孤云,忍不住泪洒胸前。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马将军为国捐 躯而悲痛怀念的感情。依据上述分析,考生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七、【2019 届黑龙江哈三中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波媚① 陆游 七月十六日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③,应待人来。 注:①这是陆游国难当头被任命担任军中要务时所作。当时有利的形势和军中威武的生活,让 他触景生情写下此词。②高兴亭:地处南宋抗金前线,正对长安南山。③灞桥、曲江均为长安 著名景地。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下两阕简要分析。 【答案】15.①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山河沦丧的悲愤.收复长安的渴望。②上片从角声烽火写 起,高歌击筑,登高酹酒,抒发诗人面对山河沦丧的悲愤之情。③下片写诗人遥望长安,想象 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性利归来,抒发诗人希望收复失地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这首 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下两阕简要分析。”考生答题时应先按照“手法+诗句分 析+情感”的答题模式,本诗上片“秋到边城角声哀”,融情入景,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 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悲歌去筑,凭高酧 酒,此兴悠哉” 抒发诗人面对山河沦丧的悲愤之情。“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 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分外 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 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作者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 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 利归来。抒发了作者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激情。 八、【2019 届湖北省武汉外国语高三下 3 月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游赏心亭① 王 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 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5.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①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首联、颔 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②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 国之音的忧虑之感。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 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 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 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手法分析,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 明手法等。前四句是写作者登高远眺,寓情于景。诗前两联,描述登赏心亭所见,侧重在写景。 “空存”,如今存留的却只有令人怅望的历史陈迹了。三四两句,继续从空间范围上大笔勾勒。 “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一幅境界极其宏阔的画面。“万里江山”“九秋天地”,由此生发而 来,都是这宏阔境界的伸展。“来醉眼”,暗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于醉中登高眺远。 “入吟魂”,透露诗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不吐不快。从诗歌运用的典故可知,本诗为借古 讽今之诗。“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结合注释②分析,用典。听到玉树歌,人 们不禁想起陈朝覆灭的历史悲剧。这亡国的悲歌,可说是晓悟后人莫蹈覆辙的警钟。“怅然” 将全诗回荡的低徊沉思的情韵一语点破;“对芳樽”,照应前文的“醉眼”,也表明感慨之深, 只得借酒消愁。如今的统治者不能吸取前朝的教训,使作者忧虑。 九、【2019 届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骢马 万楚 金路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释:①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5.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 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炼字”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常规答题步 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 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 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 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 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骢 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只要 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 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 陲的宏伟抱负。 十、【2019 届福建南平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闲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闲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 别墅,别馆。 15.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①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②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③“东迁西去 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④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 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 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 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映山雨”“临水花”“映蝶狂飞”“鸳鸯稳睡”,借 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闲下新居”“江南旧隐”将新居和旧家对比, 其中蕴含着离开故园,仕途奔波的伤感。“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到处奔波,对自己处境的 失望。“却羡暝归林上鸦”,诗人羡慕归鸦,委婉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