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9讲 种群与群落
[考试要求] 1.种群的概念、特征(a/a)。2.标志重捕法(a/a)。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b)。5.环境容纳量(a/a)。6.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a)。7.群落的概念、结构、类型(a/a)。8.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a)。9.顶极群落的概念(/a)。10.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1.(2018·浙江11月选考)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 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
解析 弃耕农田中留有大量有机质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种子等,因此属于次生演替,A、D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将发生改变,B错误;该农田演替为森林群落是由于人为弃耕而引发,C正确。
答案 B
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
B.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
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
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
解析 在指数增长过程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但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由于存在阻力,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现象,A错误;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B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即可增长,C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D正确。
答案 D
3.(2018·浙江4月选考)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19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变化。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一年末甲种群的L=1.5,乙种群的L值稍大于1.0,两种群具体增加的个体数量无法得知,故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A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二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正确;第3年末乙种群L=1.0,且在接下来的第3~4年内L小于1.0,即种群数量在减少,故第3年末时为乙种群数量的最大值,C正确;这4年中甲种群L值均为1.5,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D错误。
答案 D
4.(2018·浙江4月选考)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所以A、B、C正确,D错误。
答案 D
5.(2017·浙江4月选考)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分层现象
解析 时间结构主要有日周期性变化和季节变化两种,候鸟南飞而导致不同时间段群落中物种种类差异,属于时间结构。
答案 A
6.(2016·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错误的是( )
19
A.种群密度的变动受性比率的影响
B.环境容纳量代表种群的最大密度
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
D.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K值时便下降,低于K值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而不是最大密度。
答案 B
7.(2016·浙江4月选考)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许多种子。自然状况下,其种子随风飘落到某草地上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呈非周期波动
B.蒲公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集群分布
C.该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对角线形特征
D.动物取食蒲公英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
解析 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A错误;由于蒲公英种子是随风飘落的,因此是随机分布的,B错误;由于对角线形的存活曲线的生物是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所以蒲公英的存活曲线不符合对角线形特征,C错误;动物取食蒲公英是调节蒲公英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其使蒲公英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上下波动,并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D正确。
答案 D
8.(2017·浙江11月选考)某湖泊生活着金鱼藻、浮萍、芦苇等生物,并长期养殖鲫鱼。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动、植物残体主要落在________层发生腐败和分解。若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陆生群落,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_______。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________。
(3)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________。
解析 (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强调的是湖岸至湖心的植被组成,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动物、
19
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裸地是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灭绝了的地方,因此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陆生群落属于原生演替。
(2)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在调查期发现,有少数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即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那么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大。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环境基本不变,K值也基本不变。
(3)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增长除了受食物、环境制约外,还会受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制约,所以题述条件并不是理想条件,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
答案 (1)水平 底泥 原生 (2)偏大 基本不变 (3)逻辑斯谛增长
1.正误判断
(1)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是每个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2)人类种群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即1个家庭生2个孩子),就会保持零增长。(×)
(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过于笨重,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4)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5)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数量达到K后,即会维持稳定。(×)
(6)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与种群密度正相关。(√)
(7)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和群落的季相均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8)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永不停止。(×)
2.读图析图
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种群数量为K值对应的时间点依次是________,种群数量为K/2值时所对应的时间点依次是________;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时间点是________。
19
提示 A、B、C、D A′、C′、D′ A、B、C、D
考点1 围绕种群的特征考查结构与功能观
1.(2018·学军中学3月模拟)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
B.保持替补出生率的人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各种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
解析 由于早夭、性比率失调、非随机交配等因素,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有可能下降;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为零。
答案 A
2.(2018·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B.均匀分布的种群种内竞争激烈
C.存活曲线为凸形的种群最适应环境
D.同一物种的种群性比率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三种存活曲线的种群均适应所处环境,只是适应方式不同而已。同一物种的种群性比率是可变的。
答案 B
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
(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田中小麦的种群密度
19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约为3∶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km2
解析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
答案 C
(1)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二者均不能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2)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是建立在重捕样本中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与整个种群中标志个体所占比例相等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凡是导致重捕样本不能够真实反映整个种群情况的因素,均会造成调查数据出现偏差。
(3)不同种群的存活曲线具有不同的特点,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只是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而已。
考点2 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其数量波动与调节
4.(2018·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黄猩猩果蝇研究“S”形增长,需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
B.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到K值时一定会在K值上下波动
C.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的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
D.在指数增长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不变的
解析 “S”形增长的种群到K值时,若环境发生改变,数量也会发生大的变化;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指数增长;指数增长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答案 A
5.(2017·温州9月选考模拟)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19
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
B.t2时,甲种群的数量最大
C.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
解析 图示是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无法比较t1~t2增长速率的大小;t2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为1/2K;t2~t3,甲种群的数量仍在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且有其他生物限制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不会无限增长。
答案 C
6.如图表示某区域的猞猁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具有周期性
B.在不同年份猞猁个体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
C.猞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7.8×104只
D.食物短缺是引起M→N变化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解析 猞猁种群的数量总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具有周期性;由种群数量的变化看不出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猞猁种群数量达到7.8×104只后,急剧下降,并没有维持相对稳定,故7.8×104只并不是猞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食物短缺是引起M→N变化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答案 A
(1)“J”形、“
19
S”形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波动等。
(2)不要误认为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长时间内特定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短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超越K值,也可以低于K值,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环境容纳量的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时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
(3)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4)外源性调节因素改变环境容纳量,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改变环境容纳量。
考点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7.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C.培养用具需严格灭菌,培养液不需灭菌,但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能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解析 取样时,须将培养瓶充分振荡或数次拧盖倒转;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不用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需统计方格内的菌体及左线和上线上的菌体。
答案 A
(1)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
(3)在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左线和上线上的菌体。酵母菌若有粘连,要数出团块中的每一个细胞。
(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振荡或倒转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6)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须设置对照实验。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考点4 群落的结构、类型、演替及顶极群落
8.(2018·嘉兴3月选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19
A.水生群落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因为该层光照充足、氧含量高、温度较高
B.沙漠群落中的灌木在水平方向上倾向于均匀分布,因为灌木间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
C.苔原的植物多数依靠有性生殖,因为后代适应能力强而能抵抗极度严寒的恶劣环境
D.湖底开始的演替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因为有大量有机质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种子等
解析 冬天时表水层温度低;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湖底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基质和环境条件差。
答案 B
9.(2018·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针叶林是最大的森林带,也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
B.稳定的群落中,各物种既能适应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C.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是适应空间非均一性的结果
D.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逐渐减少
解析 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逐渐增加。
答案 D
10.下列关于顶极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顶极群落是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
B.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多处于顶极状态
C.顶极群落一定是森林
D.顶极群落若受到外力干扰,则会继续发生演替
解析 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如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
答案 C
(1)群落结构
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群落演替
①判断一种演替是原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关键是看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
②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19
③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④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1.(2018·台州3月质量评估)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存在单位
B.两个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也大
C.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的依据
D.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可预测该种群数量将上升
解析 种群数量不仅仅取决于种群密度,还与种群所在空间或面积有关;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的依据;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一定上升。
答案 A
2.(2018·嘉兴选考)某种群下一年的种群数量(Nt+l)与当年的种群数量(Nt)之间的关系如图,其中虚线e代表Nt+l/Nt=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f
B.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种群数量为c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
D.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数量将减少
解析 e代表Nt+l/Nt=1,Nt+1大于Nt,种群数量增长,Nt+1小于Nt,种群数量降低,所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c。
答案 A
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19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不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可以无限增长,该种群无环境容纳量;冬季因温度的影响,植物数量相对较少,则植食动物的食物来源缺乏,导致其数量减少。
答案 B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波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波动是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时间在环境容纳量的上下波动
B.种群的数量波动只与环境条件的改变有关
C.只要波峰之间的峰值相同就可称为周期波动
D.种群数量波动的研究对象位于正在演替的群落中
解析 种群的数量波动除了与环境条件的改变有关,还与种群自身密度有关;周期波动指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相隔的时间相等,也可以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相隔的时间相等;种群数量波动的研究对象不一定是位于正在演替的群落中。
答案 A
5.(2017·温州9月选考)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
B.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C.毁林开荒、囤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中新出现的物种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解析 群落演替中新出现的物种有可能是迁移而来。
答案 D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迁入迁出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增大
B.种群中雌雄个体的相互交配往往是随机的
C.调查飞蝗的种群密度可以作为是否需要防治的依据
19
D.种群的基因库一般是稳定不变的
解析 种群的迁入迁出意味着种群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使得种群间遗传差异减小;种群中雌雄个体往往不能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库因自然选择、突变、迁移等因素常常发生改变。
答案 C
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B.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有害或有益的依据
C.性比率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种群出生率的改变
D.年龄结构常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可用来判断当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解析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 D
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受生物居住环境的影响,B正确,C错误;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D错误。
答案 B
4.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
B.数量达到K/2前,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C.数量超过K/2后,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D.若为某鱼种群,K值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解析 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数量达到K
19
/2前,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数量超过K/2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保持在K/2上下时,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答案 B
5.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 t1~t4时间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t2时刻两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相等,但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数值未知,甲和乙的自然增长率大小无法比较;乙种群在t2和t3时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两个时刻的自然增长率也不一定相同;甲种群在t2~t4时刻出生率/死亡率先是大于1,种群密度先上升,后来该比值小于1,种群密度又下降。
答案 D
6.某湖泊干涸后的裸底,经过漫长的时间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然后槭树迁入并迅速繁殖,最后逐渐演变成了槭树和山毛榉的混交林。如图表示演替过程中槭树种群的数量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4~t5,槭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t2时,槭树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t3~t4,槭树种群数量显著超过K值
D.湖底演变成为槭树和山毛榉混交林的过程为原生演替
解析 t4~t5,槭树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推测年龄结构为衰退型;t2时,槭树种群数量为
19
K/2,故增长最快;t3~t4槭树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湖泊裸底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成为槭树和山毛榉混交林的过程为原生演替。
答案 C
7.下图是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两个种群个体数量达到K值
B.t3开始甲种群出现环境阻力
C.t4开始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D.t5时乙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解析 t2时甲、乙种群仍在增长,尚未达到K值,A错误;甲种群从一开始就面临环境阻力,所以没有表现J形增长,B错误;t4开始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开始下降,但在t5之前增长速率仍为正值,说明在t5之前乙种群数量仍在增长,相应的其年龄结构呈增长型,C错误;t5时乙种群增长速率为0,说明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正确。
答案 D
8.如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0~t1乙种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种群
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
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
D.t3~t4甲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
解析 t0~t1乙种群数量大于甲种群,但生物量无法判断,A错误;t1~t2甲、乙曲线峰值和峰谷的中间值代表种群的K值,B错误;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C错误;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逻辑斯谛增长,D正确。
答案 D
9.栖息在Gough岛的信天翁从1889年以来一直稳定在4
19
000只左右。这种鸟需要9~11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每隔2年繁殖一次,每窝只产一个蛋,亲鸟共同育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信天翁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其出生率
B.领域行为不会改变信天翁的环境容纳量
C.信天翁的种群存活曲线符合类型Ⅲ(凹形)
D.1889年以来该岛上信天翁种群的生物量保持稳定
解析 根据题意:信天翁每隔2年繁殖一次,每窝只产一个蛋,亲鸟共同育幼,说明信天翁幼年成活率高,存活曲线符合类型Ⅰ(凸形)。
答案 C
10.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1和2可分别表示出生量和死亡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2可表示一定时间范围内种群数量的逻辑斯谛增长
C.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1可表示原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净初级生产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 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因为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答案 C
11.下图为矛隼在某地区70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无迁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数量在70年内呈周期性波动
B.该种群数量波动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为食物、气候等
C.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表现为指数增长
D.病源物对该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19
解析 图示种群的数量呈非周期性波动,A错误;食物、气候等是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行为调节、激素调节才是内源性调节因素,B错误;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快速增长,但不是指数增长,指数增长只在理想条件下出现,C错误;病源物对该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为种群密度越大,传染病对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D正确。
答案 D
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结构,而种群也有其空间配置格局
B.在森林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
C.群落的水平结构呈现斑块性和镶嵌性与空间的异质性有关
D.一个群落的演替始终在进行并永恒延续
解析 群落的演替并不是永恒延续的,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相适应时,演替不再进行了,即群落达到了顶极状态。
答案 D
13.水生群落具有分层现象,下列不属于该层次的是( )
A.静水层 B.斜温层
C.地表层 D.底泥层
解析 水生群落自上而下分为四层: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地表层属于森林群落的分层。
答案 C
1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带森林的季相属于群落演替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森林群落属于顶极群落
D.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
解析 温带森林的季相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答案 A
1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
B.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9
C.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
D.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析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答案 D
16.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成了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实施退耕还林后,增大了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
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D.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
解析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答案 D
17.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B.气候是影响沙漠中仙人掌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外源性调节因素
C.中温中湿条件下演替形成的顶极群落是苔原
D.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
解析 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演替形成的顶级群落是温带草原。
答案 C
18.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解析 本实验在时间上存在自身对照。
19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9.科学家发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某没有生物定居过的裸底湖泊终于演变成一个生物茂盛的湖泊(如图),其各个水层均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分布。
请回答:
(1)湖泊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作________,这一集合体演化诞生的过程也被称为群落________(填“原生”或“次生”)演替。
(2)由于受________、温度、氧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湖泊中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并随时间发生改变,它们在春、夏、秋、冬中的外貌不同被称为________。
(3)在自然条件下,该生态系统朝着物种多样化、________复杂化和________完善化方向发展,直到该系统达到稳态为止。
答案 (1)群落 原生 (2)光照 季相 (3)结构 功能
20.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0→b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______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________之间。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比率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19
(4)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
解析 (1)图中0→b时段内野兔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可能是因为该环境中空间和资源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2)天敌刚迁入该地区的一段时间,野兔种群数量仍会上升,随后下降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说明c点是天敌的迁入点,种群的K值应该维持在K3~K2之间。(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导致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与重捕中被标记个体的比值变大,所以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偏大。若野兔种群的雌雄比例大于1,说明具有生育能力的雌性较多,则出生率增大,有利于种群的发展。(4)草原演变成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阳光的竞争能力不同。
答案 (1)大于 空间和资源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2)c K3~K2
(3)偏高 有利 (4)次生演替 阳光
19
相关文档
- 高中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知识点考点2021-05-1310页
- 三年高考20152017高中物理试题分项2021-05-1317页
- 高考数学总复习系列——高中数学选2021-05-1316页
- 高考高中英语知识点详解及训练woul2021-05-135页
-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2021-05-1311页
- 高中地理论文:透过高考对学生的能级2021-05-136页
- 高考数学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10课2021-05-1313页
- 高一化学 必修 必修一 高三化学 高2021-05-135页
- 高中通用技术二轮复习专题四 设计2021-05-1310页
- 新高考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2021-05-1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