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备知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知识整合】‎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 ‎1.(1)儒家:‎ 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 ‎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② 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评价:‎ ‎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 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4)评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2.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 ‎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3.法家:‎ 韩非 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 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评价:‎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 ②君权神授 ③三纲五常 ④大一统 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3.影响对当时:‎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 ‎①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三.宋明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 ‎(1)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1.出现的背景 ‎①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③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 ‎①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③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④主张男女平等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4.影响:‎ ‎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