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北京卷解析版 12页

  • 1.76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真题北京卷解析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 ‎ ‎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图8‎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答案】D ‎【解析】考查维新变法运动。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利用江汉一带流行的民歌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之为“楚辞”,又称“骚体”,《离骚》是其著名的代表作。而楚国的位置正处于图中④的位置。故应选D。‎ ‎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以来的东西方科技成就。依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成就,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是近代西欧的成就,《九章算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成就,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即大秦的成就,《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的成就,《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的著作。故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答案】A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混战不休,中央集权大为削弱。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杯酒释兵权、派文官到各地作知州、设通判、收财权归中央。三司使、枢密院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应选A。‎ ‎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答案】C ‎【解析】考查历史研究方法。宋元时期,我国科技依然领先世界,《授时历》是一项重要表现;小说是明清时期文学的突出成就,重要表现是《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城市众多,人口相对集中,而扬州是当时的重要商业城市。“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说明唐代宰相主要由北方人担任,不能佐证“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应选C。‎ ‎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考查新思潮的萌发。《海国图志》是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的,主要是介绍了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图9‎ ‎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 ②人物的发型 ‎ ③照明手段 ‎ ④饮食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考查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图中墙上的画作是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不能体现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断发易服是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重要表现,符合题意;图中使用电灯照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中国已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影响,符合题意;图中的饮食依然是中餐,体现不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革。故应选B。‎ ‎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C ‎【解析】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单干、互助、小组、大组,特别关键的是合作社。这一发展变化过程,正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过程。故应选C。‎ ‎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A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十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B、C、D都是在这之后,即改革开放以后的措施,均可排除。故应选A。‎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美国国家结构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独立后的美国实行的邦联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致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关税也不统一,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变这种局面,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联邦政府享有大权,各州在宪法范围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选项,③不合题意。故应选D。‎ 图10‎ ‎21.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考查法国大革命。从材料中的时间“1789年”可知,D项错误;贵族和教士不属于第三等级,故A项错误;当时法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不会废除君主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的情况。故应选C。‎ ‎22.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   ②进行军事改革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实行教育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答案】C ‎【解析】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依据所学可知,①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②不符合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故含有①、②两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A、B、D三项。故应选C。‎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答案】B ‎【解析】考查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为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发展,二战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为此,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针锋相对,分别采取了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故应选B。‎ ‎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 ‎(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依据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材料二 图16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 图17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图18 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 图19 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 路线和铁路示意图 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 ‎(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答案】‎ ‎(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较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非洲贸易线路。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解析】‎ 第(1)问,紧扣材料分析回答。材料 “欲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表明他们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材料“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可知他们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材料“中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说明范围都较小。‎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说明他们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交往。‎ 第(2)问,分析回答时注意:时间的变化、区域的变化、中心主体的变化、交往内容的变化、交往方式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回答。‎ 第(3)问,本题属于较易题目,要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背景、主要活动、指导思想、成果归纳总结。‎ ‎40.(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不断变化。‎ ‎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 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8分)‎ ‎【答案】‎ ‎(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概况。分析时要结合材料,抓住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中国工业本身特点概括归纳。由于中国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造成其工业部门、分布区域、发展程度的不均衡,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略使中国工业发展进一步受到影响,抗战的需要,工业内迁,内迁的过程又与抗战的发展过程紧密相关。‎ ‎41.(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 ‎【答案】‎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有关情况。分析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如结合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概括归纳其背景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