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15 种群和群落
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2.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
(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
(只)
1 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
(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 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5.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6.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8.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9.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10.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2.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13.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原)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原)生演替
14.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5. 【解析】选B。A项,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和细胞核,因此含有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B项,
11. 【解析】选C。由图可知,纯茶园的物种数少,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差,易暴发虫害;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
易错起源1、种群的特征
例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1.种群特征
(1)种群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如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内容。
2.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为正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性比率)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易错起源2、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2.如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_____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4)“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为Nt=N0λt,λ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因此控制λ参数,可以
1.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比较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
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λ
保持不变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种群
增长率
保持稳定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图像
模型
种群
增长
速率
K值
无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联系
“J”型增长曲线 “S”型增长曲线
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灭鼠
捕鱼
K/2(最大增长速率)
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若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
K值(环境容纳量)
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易错起源3、 群落的结构
例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1.群落的种间关系
关系
名称
数量
坐标图
物质、能量
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
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中真菌与藻类、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
对寄主B有害,对寄生生物A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农作物与杂草、牛与羊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呈现出“先为食,数量上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狼与兔、羊和草、青蛙与昆虫
2.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①影响因素:阳光。
②意义:充分利用光能、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
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易错起源4、群落的演替
例4.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1.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内容
初(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概念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速度
缓慢
较快
主要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2.群落演替的原因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
(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灾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3)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4)人类活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