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8.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山东卷含解析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C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一(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地方制度。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B与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CD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B。‎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答案】A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俄国 D. 日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运动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D时间上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表2‎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史学研究。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而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运动,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所以应选C。‎ ‎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经济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苏联在20、30年代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苏联,故排除C;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符合题意,BD与题意不符。‎ ‎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B ‎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依据所学,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排除B;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38题16分,第39题14分,第40题16分;第47、48、49题各10分,任选一题,多做以第一题为准计分,共56分。‎ ‎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 图10 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答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历史图片,注意图片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历史现象”。联系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结合前一小问的内容回答之间的“联系”。‎ 第(2)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回答时注意是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故联系所学的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找出材料中没有揭示的内容,结合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认识 ‎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1‎ ‎“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 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 ‎【答案】‎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认识 ‎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界欧洲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 ……‎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 二、英国革命 ‎ 三、启蒙运动 ‎ 四、美国革命 ‎ 五、法国革命 ‎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4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分)‎ ‎【答案】‎ ‎(1)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的有关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析认识,从两本著作的内容安排上分析比较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定性及评价:前者是作为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开端认识的,而后者仅仅作为这一变化中的一次政治革命而已。‎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过成都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材料的来源“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由此归纳其历史观“全球史观”,再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分析西方获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影响与认识 ‎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10分)‎ ‎【答案】‎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48.(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茂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10分)‎ ‎【答案】‎ 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共和的实践·对孙中山让位的认识 ‎49.(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5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16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5和图16,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10分)‎ ‎【答案】‎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反法西斯联盟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