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2 KB
  • 2021-05-13 发布

高一经济常识第二课复习高考题汇集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常识第二课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甘肃、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各省考卷第题)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回答 ‎ ‎27.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分 C有限股份公司中的公众股 D合伙企业 ‎ ‎(2004年湘鄂川渝卷)39.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 ‎ 材料三: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法,缓解高峰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10分)‎ 答:①发展电力工业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并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②电力也是商品,一些地方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用电是缓解电力紧张的一个重要举措。③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政府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电力工业适应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1年春季第20题)20.下列观点中属于对公有制正确认识的是( ABD )‎ A.公有制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公有资产在国民经济的各个地方、部门和领域都必须占优势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保证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力 ‎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5年文综北京卷第29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回答 ‎ 29. 我国石油市场曾经由四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从2004年开始,商务部先后批准49家非国有贸易商进入这个领域,经营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业务。非国有企业进入石油流通市场,必然会导致()‎ ‎ A. 石油进口总量的增加B. 我国石油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 ‎ C. 石油市场价格的下降D. 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005年江苏政治试卷第17题)17 . 2005 年 2 月 24 日,国务院出台的 《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 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这表明 A .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切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B .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始终不变 C .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D .非公有制经济不受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2005年上海政治试卷第23题)23.《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发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 ‎ A.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5年广东政治试卷第39题)39.[材料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 干意见》出台,指出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诚实守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内非公有资本只能进入40多个行业,而国有资本可以进入80多个行业。目前,中央明确了国有企业、国内非公有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使非公有经济享受了真正的国民待遇。‎ ‎[材料三] 2004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理论界指出,这是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长期漠视农民工权益的一种“报应”。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2004年9月8日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回答:‎ ‎(1)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如材料所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2分)‎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分)同时,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分)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分)‎ 其次,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所以,不仅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而且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根据材料二,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等。‎ 第一,进一步解决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公平竞争。(2分)第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1分)第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环境,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1分)第四,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分)‎ ‎(本小点主要考核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思维,若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如考生从体制改革、法制建设、政府管理、企业自身四个角度分析可给满分。但本小点最高不能超过5分)‎ ‎(2004年江苏卷)10.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C)‎ A. 股份合作制 B.租赁制 C.股份制 D.承包制 ‎(2004年广西卷)9.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购买股票后,股东成为C A.公司的债主 B.企业法人 C.公司的所有者 D.企业的经营者 ‎(2004年广东卷)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 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A A.15元 B.20元 C.30元 D.40元 ‎(2004年北京卷)24.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里的股份(C)‎ A. 必须由国家或集体控股B. 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C. 指混合所有制经济D. 都具有公有制性质 ‎(2004上海卷)15.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 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D)‎ A.市场经济的主体 B.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C.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由不同所有制形式通过合股方式融合而产生的 ‎(2003年春季文综第23题)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 A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1998年全国单科第14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 A、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B、对基建投资的控制力 C、对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D、对重要行业的控制力 ‎(答案A。当年高考抽样:做对考生82%以上。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支配地位”和“控制力”是有区别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而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而不仅仅是一个控制力的问题。)‎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 ( )‎ A.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B.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C.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D.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经济 答案:D ‎2000全/ 38.(16分)‎ 表1A地区工业总产值构成                    单位:%‎ ‎1997年 ‎1998年 国有工业 城镇集体工业 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 城镇集体工业 私营、个体工业 其他 ‎61①‎ ‎39‎ ‎11②‎ ‎32‎ ‎45‎ ‎12‎ ‎  [注]①1978年A地区国有工业产值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占很大比重。②1998年A地区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只在重点行业中占较大比重,其中在电力、通讯、自来水、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占80%;在化学、冶金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占50%;在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占40%。‎ ‎  表2A地区工业发展状况比较 ‎ 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亿元)‎ ‎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创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1978-1998年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产速度(%)‎ ‎1978年 ‎1998年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全国 A地区 ‎58.5‎ ‎2348.8‎ ‎57‎ ‎43‎ ‎11.8‎ ‎18.1‎ ‎⑴上述两表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⑵表1和表2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⑶‎ 这些经济现象与联系说明了什么问题?⑷‎ ‎ 38.参考答案:‎ ‎(1)表1反映:A地区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非公有制工业有很大发展,国有工业的比重下降;单纯的国有企业变成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并存;此外,国有工业企业的分布也有很大变化,即国有工业企业只在重点行业占较大比重。(3分)‎ ‎  表2反映:A地区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有了很大发展,1998年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超过非公有制经济;同时该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分)‎ ‎(2)A地区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国有经济也在日益壮大。(3分)‎ ‎(3)A地区的事例说明:公有制为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其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具体地说,国有经济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实现,也要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实现。(6分)‎ 综合评价分:2分综合评价分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一等(2分):能正确运用所学理论,从具体材料出发,紧扣题意,阐述合乎逻辑,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二等(1分):答题基本符合题意,逻辑性、条理性尚可,但材料和论述不够充分。‎ 三等(0分):不从材料出发,只是简单搬用教材中的现成结论;若观点含混,表达不清楚;或答题不符合题意,不着边际。‎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一些小企业出售给私人,这不是实行私有化,因为 A.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     B.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改变 C.企业向国家承担的纳税义务没有改变   D.企业受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没有改变 ‎ [破译思路] 该题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考查考生对我国经济制度性质的理解。要求考生把我国国企改革中把一些小企业出售给私人与实行私有化区别开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什么是“私有化”,“私有化”是指私有制取代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为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私有化”也就意味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私有化问题说的是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问题,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决定的,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一些小企业出售给私人,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实行私有化。出售一些小企业并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改变。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题肢C、D明显与题干不符,因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同样要承担纳税义务和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题肢A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不少考生误以为把一些小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而误选A项。因为作为国有小企业资产的实物形态,通过商品交换已经过渡给买主(私人),使国有小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甘肃、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各省考卷第28题)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回答 ‎28.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2005年广东大综合卷第14题)14.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强调指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再就业,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等。这说明,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 ‎ A.把按劳分配作为我国现阶段唯一的分配方式 ‎ B.实行平均分配,从源头上遏制两极分化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 D.把按需分配作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分配方式 ‎(2005年江苏政治试卷第31题)31 .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A .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 B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 C .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D .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2004上海卷)16.据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全市1300家认定转化项目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5亿元,人均近50万元。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属于 (B )‎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2001年春季第12题)12.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⑤股息、利息、债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 ( )‎ A.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答案:C ‎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5.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Ⅱ, 黑龙江、吉林、广西各省考卷第25题)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回答 ‎25.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 ( )‎ ‎ 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C.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Ⅱ, 黑龙江、吉林、广西各省考卷第28题)图5是一幅题为“招商热”的漫画。回答 ‎28.从图5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电站还缺乏基本的自然资源。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 )‎ A.消费既有的资源 ‎ 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 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 ‎ 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甘肃、四川、云南、陕西、‎ 重庆各省考卷第38题)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 ‎ 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 材料二 ‎ 2003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仍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 材料三 ‎ 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10分)‎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和自身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 ‎②通过市场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同时,市场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波动。‎ ‎③目前,钢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就是市场本身固有缺陷的表现。‎ ‎(2004年两广卷)14.“泛珠三角”,简称“9+2”,是为了充分发挥广东、广西等九省和香港、澳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提出的发展构想。这一构想C ‎①体现了市场的开放性特征 ②旨在通过港澳促进内地的开放 ‎③旨在通过内地带动港澳产业升级 ④有利于形成有序的竞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4年江苏卷)35.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毒火腿”、“注水肉”、“劣质奶粉”、“有毒粉丝”等事件接连被曝光和查处。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问题: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1)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 ‎(2)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国家要严格执法,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3)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03年全国高考文综第11~13题)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1)~(13)题。‎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理解,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色经济形成规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第一产业发展迅速,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但特色经济形成规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第一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还在于市场机制比较成熟,因此,“市场机制比较成熟”,才是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 (1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A)‎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考点的理解能力。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必要补充”‎ ‎,B错,不选。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而不是非公有制经济,C错,不选。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D错,不选。解答本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排缪法,但这必须以坚实的理论功底为前提。‎ ‎(2003广东江苏第19题)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市场调节具有 (D )‎ A.开放性 B.竞争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2002年上海第23题*多项)23.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电子政务。去年11月,国家经贸委规定,包括规划和纲要在内的所有文件都要上网,让各类所有制企业都及时了解和知情,以促进公平竞争。这一举措说明 (ABD )‎ A.各类所有制企业应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市场的公平竞争主要靠行政干预 D.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不断改进 ‎(2002年单科广东、河南、广西卷第21题)位于某江上下游的A、B两市水资源的拥有量差别很大。2000年,缺水的B市出资2亿元向A市买下了50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用以解决本市水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也使A市获得了相应的收益。水资源的市场调节有利于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C、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D、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答案A。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市场调节的范围将不断扩大,程度将不断加深,我们将在社会生活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市场调节的事例。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出发点。)‎ ‎(2000年全国第39题).“西部大开发”正在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的意见:‎ 学者甲:新疆的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但由于运费太高等原因,在国内打不开市场。要扬长避短,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到国内,而应把市场开发的重点转移到自己的“西部”,即邻近的中亚诸国。劣势未必不是优势。‎ 学者乙:以前支援西部地区主要是给钱、给物或援建几个项目。现在应改变思路,不仅“输血”,更要“造血”。‎ 学者丙:西部有自然资源,但缺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东部的情况则是人才相对较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这说明我国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状态。‎ 学者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极有意义。‎ 学者戊: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走传统工业化路子,要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注意保护好西部地区原已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⑴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分析学者乙和学者丙的观点。‎ ‎⑵阐述学者乙和学者戊的意见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⑶根据学者甲和学者丁的观点,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的国家职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 答案要点:‎ ‎(1)加快西部发展地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推动企业参与西部开发,将西部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依靠输血发展的模式转为造血发展模式。(3分)‎ 只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使各种资源和要素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和配置,才能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3分)‎ ‎(2)学者乙强调不仅“输血”,更要“造血”,符合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道理。(3分)‎ 学者戊认为,西部开发要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3分)‎ 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阐述学者乙和学者戊的意见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的对内职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它对于实现我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对于实现我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国家职能具有重要作用。(4分)‎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的对外职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它对于实现我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对于实现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能具有重要作用。(3分)‎ ‎6.国家宏观调控 ‎(2005年广东政治试卷第31题)31.近年来,我l虱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A.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B.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来解决 C.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2005年文综北京卷第28题)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回答26~28题。‎ ‎ 28.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④‎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甘肃、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各省考卷第38题)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 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 材料二 ‎ 2003年我国钢牟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仍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 材料三 ‎ 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 (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1分)‎ ‎①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必须履行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②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加强宏观调控。 、‎ ‎③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是我国政府工作应把握好的重大问题。面对当前钢铁业过热带来的问题,政府应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调节手段,使经济增长的预期目 标符合实际情况。‎ ‎(2005年文理综合辽宁卷第44题)44.(14分)近些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对钢铁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而我国钢铁工业对海外原材料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价格等市场信号自主决策。对钢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促使众多企业投资钢铁工业。(3分)‎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带后性的缺陷。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就是市场调节缺陷的表现。因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解决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现象。(4分)‎ ‎(3)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钢铁投资过热既不利于钢铁工业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4分)‎ ‎(4)由于钢铁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对钢铁工业的过度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2005年天津文综卷第38题)38.(32分)在我国煤炭生产中,每年产生的有毒废料――煤矸石高达1亿多吨,严重危害环境。为此,利用煤矸石制砖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某煤矿利用该项科研成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两条生产线,年产1亿块标准砖,可消耗煤矸石40万吨。由于煤矸石砖成本较高,销路不畅,致使一条生产线闲置。而当地生产的粘土砖,虽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却因价格低廉,产销两旺。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 回答下列问题:‎ ‎(3)请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13分)‎ ‎①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政策支持。‎ ‎② 政府应认真履行职能,依法加强对经济的监督和管理。‎ ‎③ 企业应不断进行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④ 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004春季全国文综)32.某市三轮摩托车营运不但影响市容,而且常引发交通事故。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取缔,均因车主抵制而未果。2003年,该市修改相关法规,制定了包括折价回收三轮车、帮助车主转岗就业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政策和安置措施,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表明(D ) ‎ ‎ A.社会问题应完全按市场规律来解决 B.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 ‎ C.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就是进行经济协调和市场监管 ‎ D.运用法律、行政与经济综合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2004年江苏卷)32.当社会出现经济过热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通常有(AC)‎ ‎ A.增加税收 B.增加财政支出 C.减少银行贷款 D.降低利率 ‎(2004上海卷)26.上海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出台了十大举措,落实食品放心工程,积极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米面油、肉制品、乳制品等十类食品必须经过安全认证后方能上市,这说明 (ABC)‎ ‎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国家保护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 C.政府宏观管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D.市场准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004年北京卷)27.今年头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3%,增速超过去年一倍,仅钢铁工业投资增长就达到72.6%。解决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B)‎ A. 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 B.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C. 鼓励居民消费D. 降低银行利率 ‎(2003年上海底15题)15.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自今年5月1日至9月30日,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出租汽车等八大行业,实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15项政府性基金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说明 (A ) ‎ A.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B.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国家重点保护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 D.国务院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002年单科广东、河南、广西卷第32题*不定项)某地果农在龙眼价格较高时,盲目抢种,导致龙眼价格不断下降,不少果农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当地政府经过市场调查,积极引导果农调整生产,使龙眼的产销达到平衡,价格回稳。这一事例说明 A、市场调节有滞后性 B、市场调节有超前性 C、市场机制要与宏观调控相结合D、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答案A、C。在市场经济中,农产品的价格比较容易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以前已总结出“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的教训。本题考查对市场经济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认识,从而体现了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针对当前商品价格违法事件频繁发生的状况,国家计委决定在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12358”。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商品价格违法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信息不灵渠道不畅 B、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C、企业的竞争不公平 D、商品的供求不平衡 ‎[破译思路] 这是2001年高考题中一材两用的套题,本题是考查考生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的理解。市场经济秩序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和混乱的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为价格违法事件屡禁不止,这严重危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当前和今后几年要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题设问十分明确,问的是:“商品价格违法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显然,“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企业的竞争不公平”和“商品的供求不平衡”都不是“商品价格违法”的原因,信息不灵,供求关系都会影响价格变化,但并非必然商品价格违法事件频繁发生。A、D都不能选。商品价格违法必然引起企业的不公平竞争,C项因果颠倒,应舍去。价格违法事件频繁发生一个方面是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置法律于不顾,有法不依;另一方面则是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造成的,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只能选B。‎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是政府运用——进行宏观调控。‎ A、经济手段  B、舆论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 [破译思路] 题目利用“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这一事实,问政府运用什么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通过这一简单的,考查考生对“国家宏观调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科书上讲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管理经济的手段。”国家计委决定在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很明显这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不是经济手段,也不是舆论手段,更不是法律手段。(国家计委是行政部门,它通过自上而下在全国各地的计委开通价格举报电话,这体现了国家依靠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 ‎(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1993年至1997年,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变为“高增长、低通胀”,世界舆论认为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这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 )‎ A.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C.低通胀以高增长为必要条件 D.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相辅相成的答案:B ‎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破译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它巧妙地借用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文学艺术语句(情景)来形象地比喻我国人才和其他经济资源东移的经济现象,要求考生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两方面来回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经济现象。解答这道题的思路如下:‎ 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可概括为:人才等经济资源由中西部流向东部地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人才等资源的流动呢?原因不外乎就是(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较高,进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这是人才资源流动的客观原因。(2)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是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等资源的配置是以行政手段为主调配的。怎样正确看待人才等经济资源的流动呢?首先可以肯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的,但如果只是单向流动,“一江春水”皆“向东流”,那么势必会造成东部地区承载能力过重,甚至造成资源浪费,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这样就拉大了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应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从中西部地区来说,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等资源,从东部地区来说,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援助;从国家来讲,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从政策上扶持、引导,做到东、中西部地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了以上这样的思路,也就有了答案的结构。‎ ‎[答案要点](1)这是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 ‎(2)但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3)为此,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倡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 ‎(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 ‎[破译思路] 此题通过企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及二者辩证关系的理解。此题是一道正误型的辨析题,题中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的,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了厂长找市场是正确的,因为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企业只有面向市场生产和经营,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强调市长管市场也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会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会带来生产的浪费和破坏,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市长只管市场不管厂长”是不正确的。因为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助,题目观点故意将“厂长”与“市长”的关系脱钩,这显然是排斥了“市长”对企业的干预和引导作用,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答案要点](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求得生存和发展,强调厂长找市场正反映了这一必然趋势。‎ ‎(2)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市长应当管市场,即政府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因此,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市长只管市场不管厂长是不对的。‎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某地有两家国有大型企业,其基本情况 注:A、B企业毗邻,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两家企业根据各自行政主管的指令,制定了投资发展计划,扩大生产范围。如果计划实现,若干年后将出现的情况如表2:‎ 运用所学经济学常识,回答:      ‎ ‎(1)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你是否赞成这两家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为什么?‎ ‎(3)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两家企业存在的问题?‎ ‎[解题思路] 该题的情境材料为两组数据表格,对于表格题,一是要看清表格所反映的东西,第一组数据图表和注要告诉我们的中心意思是:A、B两企业相互毗邻,且具有内在的经济联系,完全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造成人为分割,导致了两企业两败俱伤,经济效益都很差。第二组数据表明:两家企业根据各自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扩大了生产规模,使生铁和钢的产量都超过了市场容量,生产能力过剩。‎ 试题共有三个设问。设问一要求回答的中心意思是:表1反映出的经济现象,即部门分割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不高。设问二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为什么不赞成两家的投资发展计划。因为这种投资发展计划严重脱离了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单纯以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出发,这就必然导致如下结果:就整个社会而言,两企业追求大而全,重复投资,生铁和钢的产量均超出市场需求量,导致资源浪费;就企业本身而言,由于供大于求,产品积压,造成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难以搞活。设问三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决两企业存在的问题。回答第三问要注意从宏观和微观即从国家和企业自身两个角度来回答。从国家来讲,要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打破部门分割,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对企业而言,要面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兼并联合,做到优化资源配置,优势互补。如A企业就近给B企业供应生铁,既解决了A向远地销售生铁造成的成本过高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B企业从远地购买生铁,造成成本过高生产能力闲置的问题。‎ ‎[答案要点](1)A、B两企业相互毗邻,且具有内在的经济联系,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使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被人为割断,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 ‎(2)不赞同A、B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因为这种投资发展计划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而是从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出发。从宏观看,由于大而全和重复投资,生铁和钢的产量都会超过市场容量,导致资源浪费。从企业看,由于供大于求,产品积压,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企业难以搞活。‎ ‎(3)应实行政企分开,让这两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市场为导向,为合理配置资源,搞活企业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两家企业应打破隶属关系的束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向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和联合,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企业A的生铁可就近供应给企业B,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学生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法,如两家企业签订销售协议,兼并、合并或相互控股等,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005年上海政治试卷第34题)3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 (1)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①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并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实现社会和谐。③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物质条件,有利于解决“三农”、就业等经济和社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实现社会和谐。④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2004春季全国文综)29.期货交易是一种交换方式,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期内按协议价格和数量进行交易。我国发展期货市场有利于(A)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 B.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 ‎ C.企业(生产者)经济效益的提高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2004年天津卷)38.⑶宪法修改的相关内容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重要意义? ‎ ‎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宪法修正案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③有利于建设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999年广东高考试题)在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观点有 ‎ A. 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 B. 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C. 两者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不能割裂和对立 D.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 ‎[破译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由此可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二者缺一不可,故C项当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宏观调控必须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前提基础。故应选D项。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需要由计划来弥补,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故要选B项。加强宏观调控不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A项的说法颠倒了两者的关系,故不选A项。‎ ‎(1999年广东高考试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一些企业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结果使这些企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 ‎ ‎(1)       从客观看应如何纠正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2)       从企业看应如何参与市场竞争?   ‎ ‎[破译思路] 此题贴近现实生活,揭露了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再现、理解、分析的能力,系统掌握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考生在作答时出现的错误:一是审题不准 ,没有弄清两个设问的不同角度,二是做第二问时思路太窄,作答不准确,解答此题的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审题,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不正当竞争带来了大面积的亏损,这就确定了此题作答的主线。二是从关键词入手,弄清两个设问的不同角度,再从国家与企业两个方面分别上升到理论。从宏观上看(即从国家的角度)应如何纠正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就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就是要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法规,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从微观上看(即从企业角度)作为企业不应进行这种不正当竞争,而应当遵循价值规律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答案要点](1)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 ‎(2)企业要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从根本上说,企业应当依靠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强企业竞争力。‎ ‎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 )‎ A.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有计划指导的 B.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联系的 C.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联系的 D.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让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