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00 KB
  • 2021-05-13 发布

江苏省近三年语文高考试题含附加及答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____▲_____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 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 ‎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 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 ‎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 ‎ D.今年5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 ‎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 ‎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 ‎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 ‎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 ‎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 ‎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 ‎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 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 ‎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 ‎ 欧阳伯和墓志铭 ‎ ‎ 张耒 ‎ ‎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 ‎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 ‎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 ‎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 ‎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 ‎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 ‎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 修订完成天文书。 ‎ ‎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 ‎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 ‎ 刘禹锡 ‎ ‎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 ‎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 ‎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 ‎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 ‎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 ‎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 (杜甫《登高》) ‎ ‎ (3) 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 ‎ (4)中通外直,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 ‎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 ‎ (6) 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 ‎ (7)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 (《论语·泰伯》) ‎ ‎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 ‎ 比邻而居 ‎ ‎ 王安忆 ‎ ‎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 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 ‎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 ‎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 ‎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 ‎ 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时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 ‎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 (有删改) ‎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 (4分) ‎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4分) ‎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6分) ‎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 ‎ 罗丹的雕刻 ‎ ‎ 熊秉明 ‎ ‎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 ‎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 ‎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 ‎ 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 ‎ ‎ 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他所做的不是凯旋门,而是“地狱之门”。这是一大转变。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 “人间之门”,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和悲痛,奋起和陨落。 罗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语言。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现代雕刻从此可能。 ‎ ‎ 说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为雕刻本身取得意义;说他的雕刻破坏雕刻的定义,已经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为雕刻不仅具有坚实的三度实体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诗,侵入哲学。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 因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现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壳又一次诞生。 ‎ ‎ 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生命的窗子”。 ‎ ‎ (有删改) ‎ ‎16.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6分) ‎ ‎17.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分) ‎ ‎18.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6分) ‎ 七、作文(70分) ‎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 ‎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 ‎ 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 1.B 2.C 3.B 4.A 5.D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 ‎ 6.C 7.D ‎ ‎ 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 ‎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 ‎ 9.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 ‎ 10.(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 ‎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 ‎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 11.(1)信誓旦旦 (2)渚清沙白鸟飞回 (3)惑而不从师 (4)不蔓不枝 ‎ ‎ (5)衡阳雁去无留意 (6)月出于东山之上 (7)成于乐 (8)化作春泥更护花 ‎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 12.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 ‎ 13.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 ‎ 14.(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 ‎ 15.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 ‎ 16.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 ‎ ‎ 的社会要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配曲。 ‎ ‎ 17.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 ‎ ‎ 18.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们以创作的启示。 ‎ 七、作文(70分) ‎ ‎ 19.略 ‎ ‎ ‎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 ‎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 凡 一 言 一 行 之 可 纪 述 ‎ 者 靡 不 旁 搜 广 辑 因 文 析 类 以 成 一 家 言 其 大 要 采 诸 序 记 杂 文 之 行 世 者 而 不 敢 妄 缀 一 词 ,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 ‎ (节选自严允肇《掖今世说业序》) ‎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 ‎2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_________ 。 (1分) ‎ ‎22.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 ‎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 ‎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〇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 ‎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 ‎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 ‎24.简答题(10分) ‎ ‎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5分) ‎ ‎ (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5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 ‎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 ‎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这样读,‎ 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 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 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 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 ‎ (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 ‎ ‎25.“声”“气”分别指什么? “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 (5分) ‎ ‎26.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 (4分) ‎ ‎27.结合全文,简析如何通过读书来学习写作。 (6分) ‎ ‎ 语文域(附加题)参考答案 ‎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 ‎ 20.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 ‎ ‎ 21.刘义庆 ‎ ‎ 22.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 ‎ 23.AD ‎ ‎ 24.(1)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从讨 好,偶有反抗。 ‎ ‎ (2)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 25.(1)“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2)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 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 ‎ 26.“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 情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 ‎ ‎ 27.通过读书来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来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然 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熟读名篇来积累词句等的用法。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矣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会明 沈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 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 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 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身边,问:“‎ 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 ”“没有。”“我好像听见枪声。冶“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在爬。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是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人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 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蔡锷两次,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慷慨的谈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 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谈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 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 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 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 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 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 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 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 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 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 ~19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 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 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 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 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 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 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 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 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 ‎17.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6 分)‎ ‎18. 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 ‎19.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 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2.A3.D4.C5.B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6.B7.D ‎8.(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9.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 ‎(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沧海月明珠有泪(6)早生华发 ‎(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3.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事如拖到六月,死伤士 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14.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 ‎15.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16.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17.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二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三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18. “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社会规范;“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 ‎19.人生的成长是发挥个人能力、收心敛性的过程;人生要承担责任,克服困难,完成使命;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七、作文(70分)‎ ‎20.略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钅术心亦何所发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2.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 、 。(3分)‎ ‎2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6分)‎ ‎(2)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有什么样的认识?(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 ~28题。‎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 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 ‎26.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4分)‎ ‎27.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5分)‎ ‎28.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6分)‎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21 ~23题。(10分)‎ ‎21.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钅术心/亦何所发明?‎ ‎22.司马迁、班固、范晔 ‎23. 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AE ‎25.(1)“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2)一方面,凶残、贪婪;一方面,愚昧、无聊。‎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 ‎27.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 ‎28.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 ‎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 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读经之书,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 B.先生往谒 谒:拜见 C.称之不置 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将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12、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 ‎(4)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5)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 黑驴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直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份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路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13. 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14. 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分)‎ ‎15. 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看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 “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 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地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 ‎ 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 ‎ (选自《叶修山文集》,有删改)‎ ‎17.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 ‎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 ‎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2017江苏卷语文参考答案 一、‎ ‎1. A ‎2. B ‎3. D ‎4. C ‎5. D ‎ 二、‎ ‎6. C ‎7. B ‎8.(1)我名字比汪容甫靠前,是因为官爵;如果凭借学习,那我比之汪容甫应当向学生一样。‎ ‎(2)他(汪容甫)在得知旧友故交去世后家里衰弱失落,去慰问探望他们超过友人生前,他(汪容甫)的性情忠实敦厚如此啊。‎ ‎9.治学方面,研究广泛深刻,见解独到深刻;为文方面,独树一帜。‎ 三、‎ ‎10.‎ ‎(1)因醉后独倚高阁,天地狭小、国家残败、偏安一隅而愁。诗人酒后独倚高楼,感叹无奈愁苦于国家在战争中的节节败退,领土不断丧失。‎ ‎(2)因年迈多病而愁。中年多病,时光易逝,迫近晚年。‎ ‎(3)因报国无门,无人赏识而愁。诗人虽深经百战,却不得重用。‎ ‎(4)因国家战火不断而愁。诗人深夜无眠,战争中的画角声声不断,不禁无奈悲苦。‎ ‎11.尾联运用虚写、想象、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想象未来江岸边梧桐烟雨,自己只能坐拥丹枫孤舟垂钓。借想象烟雨梧桐、丹枫垂钓的景象,表达了无奈于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归隐之情。‎ 四、‎ ‎12.(1)来即我谋 ‎ (2)小年不及大年 ‎(3)一弦一柱思华年 ‎(4)无言独上西楼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古道西风瘦马 ‎(7)勇者不惧 ‎(8)在地愿为连理枝 五、‎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参考答案 ‎13.‎ ‎(1)积极乐观。小说中“我的朋友”,虽然白发苍苍,但一直很积极,总是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2)怀念旧友,总是生活在思念中。她的好朋友早死,为了表示纪念与不舍,她叫我“巴迪”;‎ ‎(3)与“我”相互依靠,关爱我。“我”‎ 七岁,她六十的样子。从小两人就生活在一起,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并且在“我”睡不着的时候,在手心写“我爱你”。‎ ‎(4)乐于交友,好与人联系。她害羞,与很多陌生人作朋友,且一直与外面的世界相互联系。‎ ‎14. ‎ ‎(1)对“我的朋友”的不舍与眷恋。:“我”从小就与她生活在一起,有她的地方就有家,表现了“我”的不舍与对她的眷恋;‎ ‎(2)对自己再也没回去的愧疚。虽然有不舍与眷恋,但我再也没回去过,是有一些愧疚的。‎ ‎15. ‎ ‎(1)奎尼一路小跑在童车旁,又说它躲过了很多灾难。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我的朋友”的命运多舛;‎ ‎(2)“我的朋友”给他核桃肉吃,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对奎尼的关爱;‎ ‎(3)奎尼在地上打滚,显现了“我的朋友”的高兴,突出了她的心情;后文的该睡了但它还不走,也显示了“我”和朋友的内心的兴奋;‎ ‎(4)最后叙述只有奎尼与“我的朋友”作伴,表现了她的孤独,也表了我的愧疚。‎ ‎16.(1)结构上。首尾呼应,从开头部分的大声说可以做蛋糕,到结尾处也有一样的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与题目,使得结构严谨;‎ ‎(2)手法上。前后对比。“我的朋友”刚开始与“我”生活在一起,但后来有了新家,就基本没有回去过。与前文的好天气形成鲜明对比;‎ ‎(3)主题与情感上。突出了“我”对朋友的的愧疚、思念与眷恋之情,深化了主旨;‎ ‎(4)形象上,前后文相同的话语,突出表达了“我的朋友”的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生活态度。虽然她“爬不起来”了,暗示了人物的结局。‎ 六17、‎ ‎(1)“谱”有标准、准则的含义。‎ ‎(2)“谱”有谱系的含义,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3)“谱”都是有待去实现的,是实践的“本”,如同是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18、(1)以生活中菜谱为例说明“谱”给人一个机械性的规范指标,以菜谱对家庭主妇的作用,说明火候做为综合性分寸,是实践性的、艺术性的。‎ ‎(2)引出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恰当的火候可以把“谱”活生生的“兑现”出来 ‎ ‎19、“有规律的自由”, “有规律”是指标准、准则,“自由”是指创造性的发挥。‎ ‎(1)对于舞台艺术,“谱”就是规律,而演员的表演创造灵气、气韵就是自由。‎ ‎(2)谱是一个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就是规律,但是人物要演活还要年演员如何去演,这就是演员的自由。‎ ‎(3)作为“规律”的“谱”产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是要使人创造成的更好,而演员表演的“自由”可以使人物活生生的展现,获得艺术上的成就。‎ 七、作文 典型的新材料作文,立意的多元化,可以使考生不至于无话可写,但要从小处入手,尽量选取一个角度,聚集才能写透彻。‎ 本次作文的立意要注重对“车”的解读,从表面来看,“车”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是人类科技的进步的表现。但这样的立意可能会过于肤浅。我们要具体分析材料:1.见证发展与承载真情;2.观念变迁与人生哲理。可以说如果把车看作是实用性质的工具,那么可以立意为科技的进步;但如果要深入到内里层面,需要在“观念”的改变这一哲学思辨的层面思考,如果这样考虑,则可立意为观念改变世界固有的样子。但综合来看,其实本质上应当是人类的思维与观念推动世界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立意参考:‎ ‎(1)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时化发展,可以结合核心价观富强这一角度,写一曲国家富强的赞歌。‎ ‎(2)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可以从时下社会对“共享单车”‎ 的下反思辨谈共享理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 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 ‎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 ‎22. 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__▲___、____▲___。(2分) ‎ ‎23. 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4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 C.《子夜》前三章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 ‎25.简答题(10分) ‎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 ‎(2)《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4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 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 ‎ ‎26.请分别解释文中“滞销的奢侈品”与“畅销的牙膏”的含意。(6分) ‎ ‎27.依据材料,概括“纯净主义”的信条。(3分) ‎ ‎28.作者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6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I(附加题)答案 ‎21.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22.苏洵、苏轼 ‎23.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 ‎24. AD ‎25.(1)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2)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 ‎26.滞销的奢侈品:不被大多数人欣赏却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畅销的牙膏:一时很受欢迎但艺术价值很低的作品。‎ ‎27.在新诗写作中,只应使用纯净的白话,而不应掺杂文言。‎ ‎28.诗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文言使用得好,可以增强美感;文言与白话各有优势;艺术的精湛贵在调和不同的语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