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45 KB
  • 2021-05-13 发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形 象 一、必备知识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考生应该通过分析作品把握人物形 象的特点,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人物形象对作品主旨的表达 起到的作用。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思想感情,是客观 物象和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 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 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 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考查的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点:①概括形象的特点;②鉴赏刻画形象的手法;③评价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人物形象 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睦与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 中心。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 图,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 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 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 “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 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高考考散文 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 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1.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为类事物往往外形 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 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通过开形分析分析出内在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2.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们认真 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依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三)解题思路 1.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是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是分析作用。 2.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把握事件及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 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在鉴赏人物形象的 社会意义的时候,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3.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 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 作用。 4.在解答形象的作用时需要考虑形象对主旨内容表达的作用,也要从结构技巧上考虑。 (四)答题注意事项 1.注意形象的思想性。包括形象的特点和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2.注意紧扣文本,准确理解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对于表达主旨的作用。 3.注意我们依据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对形象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理解。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简要分析×××形象特点。 2.文章写×××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4.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题思路】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 据,作者塑造物象就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作用题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文章的结构形式;二是文章的内容、主旨(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具体如下: ①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紧凑; ②内容上: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了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 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典例分析】 一、【2018 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 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 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 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 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 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 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 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 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 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 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 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 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 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 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 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 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 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 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 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 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 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 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 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 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 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 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 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 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 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 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 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 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 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 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 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 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 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9.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 【答案】 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绘虹关古村,回答本题可从环境描写的作用角度来分析。 首先,文章的开头就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文章的三四两段,主要描写了虹关古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 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孕育微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文章的第六段写到“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 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 招牌”,可见徽墨也成就了虹关;文章的最后三段写到“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 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 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可见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二、【2017 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 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 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 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 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 94 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 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 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 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 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 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 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 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 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 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 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 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 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 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 21 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 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 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 时尚的 T 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 丽亚• 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 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 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 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 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 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 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 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 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 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答案】 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 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 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解析】 该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及赏析作品内涵。解答本题对文本第二段的每一句进行筛选重点字词即可,如 “巨大生命力”“纯真清洌”,而象征义从首段“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该句进行分析即可。 三、方法小结 【真题探究】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属于鉴赏评价能力方面的考查。它不属于高考必考点,一旦考查, 较之一般基础性题目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在命题上表现为】 1.就命题文体上讲,偏重选择咏物和写人散文,因为这两类散文都包含着形象——物象和人物形象。 2.作品的内涵较广泛,命题时往往选择它所依附的事物,如象征物、人物形象等考查,这时,形象和内涵 就合二为一。有时会选择一些内涵丰厚、情感丰富的句子作为命题对象。 【知识整合】 1.重点文体——咏物散文和写人散文。 2.作品重要形象有“物象”“意象”与“人物形象”之分。 3.赏析原则:将形象本身特征与作品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结合起来。 【答题方略】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 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种题型应该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2)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3)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4)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散文所表现 的内涵有社会的、自然的意义,也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但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把握作者的 思想和情感内涵,尤其是情感内涵。要对作品内涵进行挖掘,还必须抓住两个方面: 一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中的内容、思想与时代背景; 二是把握作品中的词语的含义、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 在阅读中注意标志性词语,如那些表示人物思想情感的词,“认为”“以为”“觉得”“感到”等,往往 直接领起表明作者感情的内容,抓住它往往就抓住了作品的内涵线索。另外,在阅读中还要联系作品的写 作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作者一贯的思想观点、写作的时间、写作动机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