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主线七 从孤立封闭到全球化
(范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
(时间:45分钟 分值 :8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点
新航路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工业革命与教育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题·34)表: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的海岸
到地中海岸
从荷兰到亚洲
从英国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
2475
2500
425
250
5650
1651—1700
2800
2500
775
1050
7125
1701—1750
2800
2500
2200
2450
9950
1751—1780
1980
1500
1445
1450
6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从图表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银出口到波罗的海岸、地中海岸、亚洲,说明世界间的经济联系增强,表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其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西欧金银出口反映的是欧洲从外部商品输入的情况,无法体现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9·重庆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34)17、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确立全球海上霸主地位;19世纪,英国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从各地输往英国。这表明( )
A.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B.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
C.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D.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
英国的殖民扩张推动英国确立全球海上霸主地位,A项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正确;C项未涉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材料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9·山西孝义高三下学期名校模拟卷一·33)“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 B.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依所学,近代交通工具的改进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方便,但不是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依所学,工业革命期间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在城市而非农村,故B项错误;据18世纪末,可知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使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人增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未涉及到耕地的减少,故D项错误。
【答案】C
4.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
A. 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B. 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C. 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D. 机器生产有利于教育平等
【考点】工业革命与教育关系
【解析】材料意思是工业革命跟教育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工业革命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促进了教育的发展,A正确;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以后,知识分子和大众之间文化水平的差异逐渐缩小,其旨意主要是强调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而不是单单强调大众教育的兴起,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精英与工业变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强调劳动大众与工业变革之间的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教育平等,排除D。
【答案】A
5.(2019·安徽蚌埠一模·18)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常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纪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这一变化( )
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
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 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前工业化时代到工业革命早期再到工业革命后,儿童从参加社会生产到进入工厂再到就学而投资未来,显示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儿童的价值被深入挖掘,故A项正确;近代教育事业在中世纪晚期就已经产生,故B项错误;福利制度诞生应该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劳动力十分短缺,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9·广东佛山一模·33)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无法再缩小的企业原子。在19世纪,世界经济核心部分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倾向于由“国家经济”所构成,亦即英、德、美等国的经济。这说明( )
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B.保护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
C.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D.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推行的经济政策政策毅然依然是自由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并未不断丰富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本是企业,到19世纪逐渐由“国家经济”构成,说明此时经济已非国内经济经济而是发展到了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企业以“国家经济”的形式参与经济竞争,说明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9·河南安阳一模·35)1956年初,美国黄金储备为219亿美元,国内法定储备基础为115亿美元黄金(不能动),可兑换的自由黄金为104亿美元,美国以外流动的美元为161亿美元;1956年底,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到100亿美元,国际流动美元为165亿。据此可预测( )
A.美国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B.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保
C.美元难以充当国际货币 D.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经济在全世界始终处于前列,故A.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自由黄金储备短时间内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美元难以充当国际货币,说明的是实现“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的弊端,故C项错误;“一固定两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必然导致对固定汇率的冲击,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9·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4)孔祥熙在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汇报会议进展:“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现正进行商讨中”“弟复告我国久战八年,损失严重,此项摊额有关将来复兴建设”。此次会议( )
A.是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 B.解决了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问题
C.明确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D.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解析】根据“英、美暗斗颇剧”、“基金”、“国际银行”等信息可知此次会议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为了重建战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而非争夺世界霸权,故A项错误;此次会议并未解决国统区通货膨胀的问题,通货膨胀反而随着内战的推进越来越严重,故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为了解决世界货币金融秩序问题,而非贸易问题,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9. (2019·安徽黄山一模·24)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
图1 图2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C.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 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
【考点】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解析】图1、图2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欧洲一体化,且双刃剑指正反两个方面,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图1,反映了英国脱欧,图2反映了希腊债务危机,都表明了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故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欧盟,故C项错误;欧盟暂时的困境,不等于欧盟就此止步,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9·河南郑州一模·29)推动下表所列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7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4年
西非经济共同体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年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A.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 B.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 D.南北合作推动区城经济集团的建立
【考点】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材料表格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组建区域集团组织的情况,无法表明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当今以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旧存在,新兴发展中国家难以一国之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材料表格反映的是新兴国家组建的几个区域集团组织,团结起来应对不利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并不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表格中的区域集团组织均为发展中国家组建,所以不是南北合作的形式,而是南南合作,故D项错误。
【答案】B
11.(2019·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25)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国内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B.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D.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材料中世贸组织这一法律条款旨在防止商品倾销,意图保护成员国间自由贸易,并非专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故A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有助于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但这一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反倾销法律条款对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反倾销法律条款是对国内贸易中倾销行为及制裁进行规定,并未限制缔约国的国内立法自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C
12.(2019·广东佛山一模·35)20世纪70年代,因发达国家经济的“滞胀”而使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债务在1973—1980年间年增24.6%。80年代初,发达国家为治理“滞胀”采取紧缩通货政策。由此可知,发展中国家( )
A.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B.外部经济环境相对宽松
C.债务负担不断增加 D.与西方的差距逐渐缩小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材料体现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增加,此后发达国家采取紧缩通货政策,会进一步导致发展中国家面临借贷资金减少,出口减少的情况,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停滞或减缓,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推行通货紧缩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紧张,故B项错误;发展中国家借贷资金减少,出口减少,会导致债务负担不断增加,故C项正确;发达国家推行通过紧缩,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困难,会拉大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湖北稳派教育高三第二次联考题·4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西太平洋贸易圈的贸易量比起地中海贸易圈来说要逊色得多,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起到了地中海贸易圈无法起到的作用。
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即使再大的贸易量也不能减少这种对峙。而西太平洋贸易圈则含有很大一部分朝贡贸易。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是文明和实力的核心,贸易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
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促进了东亚各国的友好交流,最终为东亚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英】罗杰·E·巴克豪《西方经济学史》
材料二 20世纪后半期,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1989年官方论坛亚太经合××部长级会议诞生。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由于APEC成员多元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以灵活、自愿和协商的方式逐步推进和深化经济合作,是APEC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各成员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承受力,对开放进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单边协商机制下,APEC任何一个合作事项均实行成员主动倡议、共同协商、共同达成一致的方式。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46%,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经济领域。
——摘编自马瑞霞《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西太平洋贸易圈与地中海贸易圈的主要不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亚太经合组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3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得出古代西太平洋以中国为中心,以东亚、东南亚为主要范围,地中海则以地中海为中心,贸易量巨大,以地中海地区为主要范围;根据材料一“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是文明和实力的核心,贸易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即使再大的贸易量也不能减少这种对峙”得出西太平洋围绕中国展开,实行朝贡贸易,形成东亚文化圈,友好交流是主流,地中海围绕地中海国家展开,形成南岸、北岸两种宗教文明对峙等。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由于APEC成员多元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以灵活、自愿和协商的方式逐步推进和深化经济合作,是APEC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得出成员国多元,差异大,官方经济合作,开放性,灵活性,渐进性,自愿性和松散性,多层次性(多边性)等特点,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
20世纪后半期,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得出亚洲经济实力的增强,根据材料二“由于APEC成员多元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可得出各成员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较大,联系所学可知20世纪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答案】(1)不同:前者以中国为中心,以东亚、东南亚为主要范围;(3分)后者以地中海为中心,贸易量巨大,以地中海地区为主要范围。(3分)前者围绕中国展开,实行朝贡贸易,形成东亚文化圈,友好交流是主流;(3分)后者围绕地中海国家展开,形成南岸、北岸两种宗教文明对峙。(3分)
(2)特点:成员国多元;成员国差异大;官方经济合作;开放性;灵活性;渐进性;自愿性;松散性;对成员国约束力小;多层次性(多边性);协商性。(每点1分,答出5点即给5分)
原因:亚洲经济实力的增强;(2分)各成员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较大;(3分)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学生各小题总得分,不得超过各小题的赋分值。)
14.(2019·云南曲靖一中高考适应月考四·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GDP排名中,美国的GDP总量以18.5691万亿美元居首,中国则以11.1991万亿美元位居第2位。日本(4.9394万亿美元)、德国(3.4668万亿美元)、英国(2.6189万亿美元)、法国(2.4655万亿美元)、印度(2.2635万亿美元)、意大利(185万亿美元)、巴西(1.7962万亿美元)?和加拿大(1.5298万亿美元)位居前十。
——韩国《亚洲经济》2016年8月9日报道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19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已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0时代”“2.0时代”“3.0时代”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国卷41题
【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根据材料一、二提炼出一个观点,如:在“1.0 时代”,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资本海外扩张的主力是国家(政府或王室);在“2.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企业,这一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企业资本雄厚,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3.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和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深化,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
观点:在“1.0 时代”,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2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资本海外扩张的主力是国家(政府或王室)。(2分)
史实论证:①15 世纪末16 世纪初,在西、葡王室的支持下,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区的孤立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4分)②16~18世纪,英、法、荷三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组建有政府背景的殖民公司,争夺海上霸权,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4分)
示例二:
观点:在“2.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企业。(2分)这一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企业资本雄厚,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2 分)
史实论证: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工业资产阶级向世界各地输出商品,拓展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分)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列强对外扩张,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示例三:
观点:在“3.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和互联网。(2分)第三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深化,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2分)
史实论证: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世界的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感;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分歧淡化;中国提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利用互联网出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