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百日备考策 26页

  • 162.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语文百日备考策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届高考语文百日备考策略 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 魏巨亮 ‎【高考备考需要处理好八大关系】‎ ‎1. 教材与资料 教材作为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固然很重要,有人说高考所有考点在教材中都有体现,所以要回归教材。但怎样复习教材,颇有讲究。依册逐篇重温课文,字词句篇、主旨技法,目标繁杂,而高考的目标则要集中单一得多。建议挑重点篇目(经典诗文、与文学名著相关的篇目)复习主要内容、表达技巧等即可,而复习资料一般是分考点编写的,对教材中的字音、字形、词语、文学常识与名著、名句名篇等都有梳理,可以集中复习,效果会更好。‎ ‎2. 老师与学生 ‎ 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方式方法都是复习效果的决定因素,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首先是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是调控学习的内容范围、深度和进度;再次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问题,,给予正确引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3. 讲解与练习 ‎ 复习中,学生的刻苦练习、具体体验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不是表明不需要老师的讲解了呢?不是的,老师对一些重点知识点、能力点一定要讲深讲透,还要指导具体的方法。练习也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经过老师精心挑选,选题要求典型、规范、有前瞻性。每次练习,一定要批改(也可以收起来检查,再在全班评讲),讲解答案,指导解题技巧,也可以让学生讲解,交流做题技巧。评讲的环节非常重要,不可印发答案草草了事。‎ ‎4. 阅读与写作 ‎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如蜜蜂采花粉,目的是吸取营养,是借鉴别人文章立意、选材、组材、运用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帮助。而写作又会反过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阅读和借鉴,要想短期内提高作文水平是很难的。最后一百天,可将自己以往整理的优秀作文、作文素材经常翻阅,每周写一篇作文,也可以只拟写提纲。‎ ‎5. 整体与零散 ‎ 复习备考要整体推进与零散突击相结合,大的板块要花长时间、大气力去复习,对一些诸如字音、字形、词语、文学常识与文学名著、名句名篇、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现代文的常见表达技巧等偏重于识记的内容应该利用零散的时间反复记忆,熟练掌握。还应与大的板块复习交叉进行。一节课时间,也可以化整为零,如用5分钟背书、听写词语、或师生就文学常识、名句名篇快问速答等,然后再转入本课时主要内容的复习上来,不要整节课一讲到底,避免学生被动听讲,产生疲劳。‎ ‎6. 套卷与考点 ‎ ‎ 套卷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对整套试卷的各个考点把握、时间掌控、应试心理调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要注意训练的火候,过早地转入整卷训练,不利于知识点的夯实,实践证明,它在短期内会有一定收效,但往往以牺牲后劲甚至是最终成绩为代价。整个备考的成败常常不取决于套卷做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各个考点的高质量突破。在考点复习结束后,可以小综合训练为主,套卷为辅,每周或两周做一套套卷,找出遗漏点、薄弱点,以便后期及时补上和强化。‎ ‎7. 统一与自由 ‎ 一个班级复习都有统一的安排,复习什么内容,用多少时间完成,老师要作通盘考虑,绝不会任由学生自行复习,不闻不问。但控制过死,甚至每个早自习都让课代表领着全班同学背名句名篇、背文学常识等等,这样,所有的学生盲目地跟着念,效果并不好。因为进入后期复习阶段,每个学生对考点的掌握程度呈现明显差异,这时候就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因人制宜,给他们自由复习的空间,进行个性化的复习,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 放任与严格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多给予些人文关怀,经常交心谈心,多些肯定鼓励,是完全必要的,但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对那些学习态度非常踏实,勤奋好学而心理素质弱的学生,用关心、鼓励,使其克服自卑心态、树立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而对那些有些缺乏自控能力甚至骄傲自满的学生,就有必要严格要求,时常要泼点冷水,使其头脑清醒。事实证明,面对基础差不多的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教学效果往往比过于放任的老师要好得多。‎ ‎【百日考点备考策略】‎ 一、识记部分 ‎1.字音 ‎2.字形 ‎3.文学常识(含文体常识)‎ ‎4.名句名篇 ‎【识记部分备考对策】 ‎ ‎1.针对字音、字形考题内容均出自教材之内,可以布置学生个性化编制字音、字形复习卡片,如《教材容易误读的词语正音表》《多音多义字100例》《形近字正音表》《教材字形梳理表》等。‎ ‎2.梳理七本教材上出现的文学常识和文体常识。‎ ‎3.按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补充说明规定的40篇编制复习卡片,可按初中篇目、新课标建议篇目、新教材必修1—5篇目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重点默写除去近五年已经考过所剩下的21篇古代诗文。定期默写,不定期做填空练习。‎ ‎4.化整为零,整散结合,逐点突破。‎ 新课程必修和选修字形梳理 听写(一)‎ 寥廓 峥嵘 彷徨 惆怅 斑斓 笙箫 荆棘 纽扣 忸怩 桀骜 黯然 噩耗 作揖 撰写 窒息 祷告 咳嗽 褴褛 皮辊 吠叫 惩创 惋惜 凄婉 沁园春 殒身不恤 绿草如茵 浪遏飞舟 人为刀俎 ‎ 胆战心惊 扭转乾坤 听写(二)‎ 莴苣 褪色 蹒跚 彳亍 颓圮 漫溯 长篙 虱子 冰屑 戊戌 莅校 赁屋 尸骸 喋血 攒射 浸渍 弄堂 执拗 扼腕 偏袒 橘子 屏息 招摇 斑斓 青荇 婆娑起舞 睡眼惺忪(松) 夜缒而出 ‎ 图穷匕见 一鼓作气 听写(三)‎ 谄媚 翌年 横亘 箕踞 百舸 逶迤 遒劲 篱墙 跫音 吆喝 袅娜 羞涩 倩影 肄业 磐石 镣铐 屋檐 炖肉 切齿拊心 ‎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博闻强记 淋漓尽致 顺蔓摸瓜 蓊蓊郁郁 安之若素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变徴之声 衣衫褴褛 听写(四)‎ 落蕊 一椽 蕈菌 相勖 訾詈 蜷缩 侈谈 戳子 萧条 猗郁 溘死 伶俜 愀然 干禄 兑现 切磋 商榷 葳蕤 否泰 急不暇择 正襟危坐 崇山峻岭 揠苗助长 终南捷径 责无旁贷 规行矩步 夙兴夜寐 义愤填膺 束之高阁 以身作则 听写(五)‎ 踱步 忖度 驯鸽 愆期 敛裾 淅沥 侘傺 裨将 修禊 渔樵 勖勉 庐冢 譬如 稽首 玄妙 嫉妒 涸辙 船舷 偌大 冶游 踮脚 惦记 越陌度阡 酾酒临江 雨雪霏霏 咎由自取 揆情度理 春风骀荡 何时可掇 风光旖旎 听写(六)‎ 丫鬟 嫡亲 惫懒 懵懂 悚然 草窠 蹙缩 吞噬 舵柄 攥住 蹂躏 撬开 雪橇 聒噪 厮打 汲取 黏液 反馈 璀璨 寒暄 俨然 阜盛 罥烟眉 醉醺醺 胳肢窝 气势磅礴 孽根祸胎 撒手人寰 畏葸不前 百无聊赖 听写(七)‎ 敕造 宫绦 匙箸 两靥 监生 朱拓 窈陷 蹒跚 脊鳍 拽掉 榫头 晕眩 韶光 乖张 巉岩 喧豗 崔嵬 庠序 广袤 歆享 驽马 桅杆 石栈 陈抟老祖 弃甲曳兵 扪参历井 锲而不舍 磨牙吮血 度长絜大 瓮牖绳枢 听写(八)‎ 吮血 飞湍 商贾 迸裂 按捺 默契 发髻 迁徙 环绕 胆怯 贬谪 跬步 膏腴 坎坷 青冢 绾发 渣滓 孝悌 江渚 尽管 宵柝 束缚 搠倒 朔漠 呕哑 藩篱 静谧 鞭笞 蹑足行伍 ‎ 雕梁画栋 听写(九)‎ 蟊贼 罪孽 罪愆 囊括 缥缃 绣闼 撚断 印玺 嗣位 自诩 蹩进 孱头 昧心 冠冕 撇下 睿智 嗟怨 装裱 亢旱 半晌 牴啎 觊觎 江堤 傀儡 鳏寡孤独 繁文缛节 残羹冷炙 稍纵即逝 刎颈之交 杳无音信 听写(十)‎ 禀赋 吮舐 揩干 赦免 脚镣 戕害 龌龊 悲怆 勘察 斋戒 连累 马厩 狡黠 楔子 睥睨 喟然 啮雪 廪食 蓑衣 帷幄 姊妹 挑唆 跌宕 飓风 迷惘 忐忑 吹毛求疵 咄咄逼人 休戚相关 刚愎专横 听写(十一)‎ 庇祐 踬踣 湮没 梵文 颦蹙 轻飏 情愫 废黜 恪守 阑珊 暮霭 忤逆 撺掇 抉择 饯别 休憩 惋惜 樯橹 憔悴 料峭 怂恿 讥诮 尺牍 礼节甚倨 山肴野蔌 燕侣莺俦 良辰美景 察言观色 战战兢兢 锱铢必较 听写(十二)‎ 赍发 迤逦 酒馔 仓廒 央浼 踹水 岑寂 付梓 下乘 窸窣 戗兽 拱券 毗邻 阀值 陶冶 拮据 蕴藉 混沌 馄饨 杀青 洗漱 抿嘴 嗤笑 泅水 辖制 熹微 窈窕 锣鼓喧阗 安然无恙 命途多舛 ‎ 听写(十三)‎ 熟稔 西畴 潦水 晦朔 泠然 捧袂 舸舰 簪笏 懿范 斟酌 稍息 整饬 槛车 尴尬 坍缩 告罄 优渥 坳堂 舂粮 怔住 开源节流 清沁肺腑 关怀备至 头昏脑涨 门衰祚薄 唉声叹气 茕茕孑立 怏怏不乐 气息奄奄 钟鸣鼎食 听写(十四)‎ 脚踝 踯躅 踟蹰 彳亍 鬈发 赝品 篝火 脚趾 痉挛 颠踬 犄角 分蘖 黏泥 行囊 宅邸 皱襞 干瘪 腼腆 雪橇 游弋 船舷 麇集 趿拉 临摹 地窖 肖像 驯服 狩猎 詈骂 龇牙咧嘴 听写(十五)‎ 疙瘩 嫉妒 脖颈 苔藓 菜薹 蒙骗 不啻 古冢 龟裂 铁箍 ‎ 芜菁 麦秸 秸秆 摩挲 忧悒 禀赋 刹那 霎时 寒噤 凛冽 凝脂 里弄 膻味 黑魆魆 卷帙浩繁 纡尊降贵 阒无一人 九重城阙 砭入肌骨 怏怏不乐 听写(十六)‎ 霓裳 宛转 绰约 渺茫 钗擘 潺湲 徘徊 绸缪 岩扉 锦囊 霹雳 訇然 皓腕 桅樯 溽暑 逶迤 瀚海 徙倚 慷慨 痼疾 薜荔 豆蔻 回眸一笑 雕栏玉砌 踌躇满志 烟雨空濛 不羁晷刻 抱薪救火 兔起鹘落 摧眉折腰 ‎ 二、语言基础理解、运用 ‎〈一〉词语 湖北高考词语运用题特点如下: ‎ ‎1.考查重点是近义实词、易混虚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 ‎2.08、09两年主要对实词进行单独考查,既有双音节实词,也有成语。近几年则将双音节实词、虚词和成语进行综合考查。‎ ‎3.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多故意选用一些常见而又易混的词语,试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备考策略】‎ ‎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新教材词语梳理(1)《双音节词语集释》(2)《高中语文成语汇释》,另外还要积累《近义词辨析50组》《望文生义成语50例》《双解成语60例》等。‎ ‎2.掌握词语运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① 看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与具体语境吻合;② 看词语是否适合对象;③ 看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吻合;④ 看语法功能如搭配、充当的成分等是否恰当;⑤ 看词义的轻重程度是否恰当;⑥ 先找突破口,选定最有把握的一个空,便可以排除一、二项,然后再仔细斟酌,选定答案。‎ 虚词可根据句间或句中成分间的关系来断定。对有些副词、介词、连词,要留意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如:难免、未免、不免、除了、对、对于、关于……‎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高考侧重于辨析熟语(主要是成语)使用的正误。误点及设置常常是:①望文生义;②褒贬误用;③错用对象、范围;④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⑤谦敬错位;⑥断词取义。‎ ‎〈二〉病句 ‎【考情分析】‎ 近几年湖北高考语病题考查统计 年 份 题目要求 考查角度 ‎2013年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2012年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不合逻辑 ‎2011年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成分残缺 结构混乱 搭配不当 ‎2010年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成分残缺 不合逻辑 主客颠倒 ‎2009年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句式杂糅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 ‎2008年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不合逻辑 语序不当 不合逻辑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的情况,可以发现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呈现如下规律:‎ ‎1.在考查形式上,侧重于以客观题形式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一般不要求修改病句。全都是四选一,三错一对。‎ ‎2.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2次)、搭配不当(3次)、成分残缺或赘余(4次)、结构混乱(3次)、表意不明(0次)、不合逻辑(6次)。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3.病句的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般都是来自当前书报,涉及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旅游、环保、信息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 备选项的字数均在40—60之间。‎ ‎【备考策略】‎ ‎1.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类属于结构性病句,后两类属于语意性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修改,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侧重于结构性病句辨析,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 ‎2.掌握辨析语病的常用方法:‎ ‎(1)语感审读法 ‎(2)主干枝叶梳理法 ‎(3)造句类比法 ‎(4)逻辑意义分析法 ‎3. 辨析病句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种情况:‎ ‎①联合短语作句子的某个成分时,首先要检查其与前后的搭配是否得当。‎ ‎②“是”字句检查主语和宾语是否说的是相同的概念。‎ ‎③否定句要检查否定的层次,奇数层次否定为否定,偶数层次否定为肯定。‎ ‎④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首先看位置是否恰当,然后检查关联词是否成对使用,前后分句共主语,第一个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前后分句不同主语,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 ‎⑤含多层定语和状语的句子,要检查其排列顺序是否恰当。‎ ‎⑥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时,要看它们是否有包容关系。‎ ‎⑦两面对一面,一般是错误的。但要注意有些词本身含有两面性,如“关键”等。‎ ‎⑧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 ‎(三)语言运用 ‎ 语言运用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考情分析】‎ 湖北省近年语言运用高考题统计 ‎ 年度 项目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2013年 语 言 表 达 题 型 及内容 根据诗句“竹喧归浣女”写场景 拟写禁烟提示语 ‎《老人与海》人物点评 社会热点点评(语言简明、得体)‎ 为主持人写开场白 看图表写结论析原因 理解网络词语“拍砖”“谣诼”含义的理解 ‎《雷雨》台词比较赏析 ‎(语言准确、简明)‎ 图文转换兼仿写(有关“低碳生活”)‎ 为蔺相如或刘和珍写颁奖词 对北大“举孝廉”发表己见 图文转换(根据丰子恺的《巷口》围绕“盼”写场景 近年湖北省语言运用题的特点:‎ ‎1. 注重能力立意,基本回避诸如句式变换题、单一修辞手法运用题。‎ ‎2. 注重生活化、实用性。命题材料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3. 必有一道题目紧贴教材内容,这是湖北卷的特色。‎ ‎4. 图(表)文转换受到青睐。‎ ‎【备考策略】‎ ‎1.‎ ‎ 按照知识点复习,不能舍本逐木,盲目跟题型。因为题型比知识点变得快,而且,语言运用题是一块实验题,几乎年年有创新。有人统计小的题型约有二三十中之多。‎ ‎2. 结合教材的语用题,重在熟悉教材内容。若涉及课文中的人物,则写出的句子要切合人物的特点和文本主旨。‎ ‎3. 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干的所有要求,包括内容、表现手法以及字数等等。‎ ‎4. 在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关注各地试卷中出现的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些新题型。‎ 了解下列名著的情节、人物、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语》 《孟子》 《呐喊》 《雷雨》 《红楼梦》 《哈姆莱特》。‎ 三、古诗文阅读 ‎(一)古代诗歌鉴赏 ‎【考情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材料往往选自唐宋诗词,至于元曲及古典小说、戏曲中的诗、词、曲少有涉及。有单篇鉴赏,也可以是两篇比较鉴赏。湖北卷06、07年都是两首唐诗比较鉴赏,08年选了一首宋词,重点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情感、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09年选取一首宋诗,着重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鉴赏。近三年,都是选取一首诗或词,一般设计两个题目,仅2011年设计了三个小题。‎ 近几年湖北高考古诗歌阅读考查统计 年份 诗歌 题材 题目设问 涉及考点 ‎2013‎ ‎《临江仙》(欧阳修)‎ 宋词(酬赠词)‎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思想感情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语言风格表达技巧 ‎2012‎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 唐诗 (送别诗)‎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形象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语言中的“炼字”‎ ‎2011‎ ‎《登城》(刘敞) 《望湖楼晚景 》(苏轼)‎ 宋诗(写景抒情诗)‎ 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内容理解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表达技巧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诗歌风格、表达技巧 ‎2010‎ 鹊桥仙·七夕 宋词(‎ 形象 ‎(范成大)‎ 借古咏怀)‎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综上分析,湖北高考古诗歌鉴赏题,特点如下:‎ ‎1.命题角度 从体裁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体裁,如唐代只考诗,考查了贾岛、皇甫松的作品;宋代的作品考查了宋诗,如张先、刘敞、苏轼的作品;还考查了宋词,如范成大、欧阳修的作品。从题材看,以送别、写景抒情、借古咏怀为主。着重考查表达技巧。另外,所考查诗词的主题明确、内容易懂,体现了“浅易”的要求。‎ ‎2.考查目标 注重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从2010到2013年都考查了表达技巧,2011到2012年都考查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2010、2013年涉及对思想感情的考查,2011年涉及对结构思路的考查。‎ ‎3.考查难度 从设题角度看,切入口都比较小,命题指向都比较明确,如2010年直接点明诗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3013年直接点明“飘逸”的风格,只要求考生结合作品实例阐释,所以总体难度不是很大。‎ ‎【备考策略】‎ 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解决读懂诗歌的问题,如何读懂古诗词,资料上讲了很多,我根据实践经验,概括为“六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关键词,看意象,看意境。‎ ‎1. 辨类别,明情感 ‎(1)咏物诗——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声;浓妆淡抹,以求逼真或传神;二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抒情言志。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托物言志的,如屈原的《橘颂》;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江雪》、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元稹的《菊花》,贺知章的《咏柳》;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常用技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2)山水诗——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有声有色的画卷。南朝的谢灵运被誉为山水诗的鼻祖。常用技法:①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② ‎ 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③ 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 ‎(3)送别诗——①直接写别情的,如李白的《送友人》;②间接写别情的,如杜牧的《赠别》;③写送别时环境的,以景写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④写送别时场面、人物语言、动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⑤回忆相聚时的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如柳永的《西霜铃》。⑥写对友人的劝勉的,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常用技法:①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③ 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④ 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4)思乡怀远诗——对故乡或故园饱含思念之情的:李煜的《相见欢》;对亲人故友倍加思念的;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出征或他乡为官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思妇的:白居易的《长相思》。常用技法:① 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 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③ 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 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5)边塞诗——①反映边塞战争的诗:誓死御侮、立志报国的诗,如陆游的《书愤》;同仇敌忾、分忧杀敌的诗,如高适的《悲陈陶》;揭露非正义战争,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负担和灾祸的诗,杜甫的《兵车行》。 ②描写军旅生活的诗:紧张严肃、艰苦奋进的行军生活的诗,如岑参的《走马川行》;鞭挞封建统治黑暗,对将帅赏罚不满的诗,如王维的《老将行》。常用技法:① 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 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6)咏史诗——特征:古迹、古人。表现要点:借古讽(伤)今,感叹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如:《登幽州台歌》。常用技法:①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7)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常用技法:① 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 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 先扬后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 细辨析,明技巧 ‎⑴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①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②虚写、实写。 ③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 ‎⑵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借典抒情)。‎ ‎⑶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反 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⑷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衬托、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3.读题目,明范式 ‎(1)鉴赏形象 ‎①什么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 ‎(2)鉴赏诗歌的诗眼(炼字)‎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鉴赏表达技巧 ‎①用了什么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 ‎③揭示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诗,从作者入手,先知人论世。‎ 第二步:再读全诗,从题目入手,调动古诗鉴赏的有关知识,来推知大意。‎ 第三步:解释全诗,借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话再现原诗的画面。‎ 第四步:认真审题,根据解题方法和技巧,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五步:再次审题,认真解答。可以按照以下模式组织答案:这首诗的某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某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第六步:写出草稿,誊写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考情分析】‎ 近几年湖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 年份 选材/文体 考点分布 赋分 ‎2013年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断句 ‎21分(翻译9分)‎ ‎2012年 节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断句 ‎21分(翻译9分)‎ ‎2011年 节选自《汉书•楚元王传》 (谏疏)‎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 ‎2010年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政论)‎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 ‎2009年 选自《栾城集》(传记) 《东坡全集》(议论文)‎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 综上分析,湖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特点如下:‎ ‎1.命题形式 题型保持稳定,文段翻译采用主观题考查,翻译3小题,9—10分;其他题目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共3道题,9分。2012年起加了一道断句题,3分。‎ 其中选择题主要考查:实词(实词并不囿于120词)、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意,没有专门设题考查虚词。‎ ‎2.选材特点 稳中求变,选材的范围尽量回避人物传记。从时间跨度看,从汉魏直到唐宋,多选名家但不全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公平性。‎ ‎【备考策略】‎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古义 文 言 实 词 古 义 爱:怜惜,吝惜。‎ 鄙:边邑;轻视。‎ 诚:确实;果真,如果。‎ 除:台阶;授予官职;修整。‎ 殆:大概,几乎。‎ 当:判罪;在……的时候。‎ 多:赞扬。‎ 与:结交,亲附;赞同。‎ 会:恰逢。 吊:慰问。‎ 盖:超过;大概、大致;因为,由于。‎ 购:悬赏捉拿。‎ 构:编造,罗织罪名陷害人;挑拨。‎ 顾:顾念;顾虑;反而;不过。‎ 过:责备;拜访。 旋:不久。‎ 逆:迎,迎接;预料;违背,不顺。 ‎ 渐:浸,浸染;漫漫流入。‎ 寻:不久;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沿着,顺着。‎ 就:接近;赴任。‎ 捐:除去;抛弃,放弃。‎ 举:攻占;推举;全。‎ 堪:经得起;胜任;能够。‎ 怜:爱,疼爱。‎ 判:分开;分辨;判定,裁决。‎ 去:距离:离开;去掉。‎ 劝:勉励,鼓励。‎ 善:交好;擅长。‎ 稍:渐渐地;公家给的粮食。‎ 适:到……去;女子出嫁;恰好;刚才。‎ 私:偏爱;庇护。‎ 汤:热水,沸水。‎ 涕:眼泪;啼哭。‎ 望:名望;农历每月十五;埋怨。‎ 谢:道歉;辞别;劝告。‎ 幸:幸运;幸亏;侥幸;希望;宠爱;皇帝到某处去。‎ 修:长;美好;研究,学习。‎ 延:请。‎ 弭:消除,停止;安定、安抚;顺服;低,垂。‎ 狱:官司、案件。‎ 造:到……去。‎ 坐:犯罪;因为。‎ 克:能够;限定;成功。‎ ‎2.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题技巧 ‎(1)联想推断 如2009年北京卷第6题,要求找出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项: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鄙”是“见识浅陋”的意思。‎ ‎(2)语言结构推断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辨析词性推断 “据崤函之固”‎ ‎(4)语法分析推断 如2008年全国卷Ⅰ的A项:部使者檄(廖)刚抚定 檄:文告。( 用檄文征召,晓谕 )‎ ‎(5)语境分析判断 “诸侯谋之”‎ ‎3.筛选文中的信息——常根据某个标准选出相应的文章信息。最好的办法是排除法。‎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宜用原文对照法。‎ ‎5.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 考查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修辞手法。做此类题一定要有得分点意识。‎ ‎(1)对译法 (对) (2)替换法 (换)‎ ‎(3)调整法 (调) (4)保留法 (留)‎ ‎(5)增补法 (增 ) (6)删除法 (删)‎ 四、现代文阅读 ‎(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考情分析】‎ 近几年湖北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统计 选文 选材范围 题号 题目要求 考查角度 ‎2013年《乡 土 本 色》‎ 文化理论 ‎6‎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重要概念的理解 ‎7‎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理解和分析文意 ‎2012年《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文化理论 ‎6‎ 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理解并筛选文中信息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重要概念的理解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意 ‎2011年《中国建筑的“文法”》‎ 文化理论 ‎6‎ 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理解并筛选文中信息 ‎7‎ 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重要概念的理解 ‎8‎ 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文意的理解与推断 ‎9‎ 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筛选与概括信息 ‎2010《中国古代的天文》‎ 文化理论 ‎6‎ 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重要概念的理解 ‎7‎ 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8‎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文意的理解与推断 ‎9‎ 作者根据哪两类证据推论出中国古人“天圆地圆”的观念?‎ 筛选与概括信息 综合分析,湖北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特点如下:‎ ‎1.选材范围 在高考考卷中出现的论述类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比较短小,文字比较简洁,大都是大众化、通俗化的报道;二是信息密度比较大;三是成果价值高,成果发布的时间近,常常是最新的,往往又是水平最高的理论成果。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主要以文艺理论为主,社会伦理、历史科学、建筑艺术等也会经常涉及;选文的社会性、时效性强,一般来说都是最近发表在报刊上的论述类文章。目的是引导广大学子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命题形式 考点一般采用单一命题形式,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但考点的题号位置会有所变动,题干要求会有所变化,但以“符合原文意思”和“不符合原文意思”为主。‎ ‎3.考查方向 ‎2014年湖北省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该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它包括“理解(B)”“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共有6条具体的测试要求: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该考点的两个层级、六个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均有所侧重地考查,然而“筛选信息,概括文意”几乎每年都能考查到。‎ ‎【备考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对考生能力点的要求,加强针对性训练,训练材料应以近年来的高考经典真题为主,训练题量并不是多多益善,每天1篇就够了。要力求总结解题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要速度,又要质量。‎ 首先,研究干扰项的设计方法 ‎①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 ‎②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③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单立的、无歧义的),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④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以似是而非的概念替换,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⑤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因果或条件与结果关系上,将原文的“因(或条件)果”互换;在“源流”关系上,将“源流”互换。‎ ‎⑥以偏概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 ‎⑦转换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换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谓语变主语,全称变特称,特称变全称,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⑧强加因果:选项的前后句子在原文本没有因果关系,而选项故意强加因果关系。‎ ⑨主次不分: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颠倒。‎ ⑩张冠李戴:选项在表述对象上故意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其次, 讲究阅读方法—— “对比分析法”‎ 对 比 分 析 法 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查找信息,对比分析 认真验证,选定答案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思想内容或主要观点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看到具体的选择项就能找到相应的对应区间,找到相应的内容,并进行分析对比。‎ ‎2.查找对应信息源,对比分析 ‎(1)由选项到原文。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到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信息源),才能为下一步的对比分析打好基础。如典例中几乎每一题的每一个选项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选项与文中的原句进行对比,就会得出答案。‎ ‎(2)对比分析。从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等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加以比较,辨析其细微差别。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原文内容是否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是否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②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③ 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④ 有些选择项信息在文中找不到对应内容,就要考虑是否为“无中生有”的毛病。‎ ‎3.细心揣摩,认真验证 对比之后,自然会发现选择项与原文存在的差别。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题,先将那些明显的或把握大的错项排除在外,如果仍有个别拿不准的项,可以反复揣摩,不妨再与原文反复对比,结合文意进行判定。这种情形主要用于“下面表述符合文意(正确)的一项”类题目中。‎ ‎(二)文学类文章阅读 湖北省《考试说明》: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即三种能力八个能力要求。‎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情分析】‎ 湖北省近几年高考散文考查情况统计:‎ 命题材料 选材范围 题干与分值 考查角度 ‎2013年《罗曼·罗兰》(徐志摩)‎ 写人记事类 散文 ‎16.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不同角度理解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表达技巧 ‎17. 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重点段落的内容 ‎18. 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分) ‎ 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9. 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文中人物的成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2012年 ‎《耳边杜鹃啼》(罗琅)‎ 文化类散文 ‎ ‎1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不同角度理解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表达技巧 ‎17. 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分析文章内容的写作意图 ‎18.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4分)‎ 把握文章结构 ‎19. 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8分)‎ 结合文句探究文章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2011年《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写人记事类 散文 ‎16. 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理解文章的有关内容 ‎ ‎17.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勾外貌﹑写动作) ‎ ‎18. 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评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 ‎19. (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5分)‎ 概括段落内容,并分析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 ‎2010年《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 文化散文 ‎1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理解文章的有关内容 ‎ ‎17.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分) ‎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18. 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⑤‎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段加以赏析。(6分)‎ ‎19.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 综上分析湖北高考散文阅读题,特点如下:‎ ‎1.选材范围 ‎(1)多数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从杨振生的《书房的窗子》、熊召政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汪曾祺的《才子赵树理》到罗琅的《耳边杜鹃啼》,都体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3)写人记事散文受到重视,从《才子赵树理》到《罗曼·罗兰》,从国内到国外,重在挖掘文化名人的成功历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4)考查范围涵盖考纲规定的考点,每年稍有变化。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有关内容、赏析文句或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品味语言特色及其他表现手法。2012年开始新增加了探究题。‎ ‎2.命题样式 试题保持在4题,从2012年起分值增为20分,由一道客观题和三道主观题构成。‎ ‎3.考题特点 ‎(1)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注重内容上的创新。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的考试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其中理解语句含意及作用、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备考策略】‎ 散文阅读 ‎[阅读方法]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神”。如《长城》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耕作的诗人》(2009年广东卷),就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分析背景材料。从原文上看,一至四段和第五段的前半部分都在表达对托尔斯泰“耕作”‎ 精神的赞美,揭示一个伟大作家与平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在第五段后半部分,作者针砭那些写作者以贵族自居、把日常劳动与写作截然分开的做法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在第六段里作者运用议论性语句,直接表达自己对创作的态度。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作者正是借助托尔斯泰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来表明对创作的态度的。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产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的有:①比喻。如《塔上的树》(2011年)中的“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柴禾》(2012年)中的“柴禾”;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使叙述更加冷静、客观。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题型与解题方法】‎ ‎(一)信息筛选概括题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历年高考的常见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整合、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如2013年湖北卷18题: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 ‎【常见设题方式】‎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3.在作者看来,影响某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解题技巧】‎ ‎①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和概括的内容是什么。‎ ‎②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划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 ‎③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恰当整合,准确表述。‎ ‎【答题模式】列出词语、短语或分条陈述。‎ ‎(二)理解词、句子含意题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历年来高考主要的考查点。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内涵丰富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常见的设题方式】‎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某句的深刻含义。‎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 ‎【解题技巧】‎ ‎①确定词语或句子理解的阅读区域。‎ ‎②词不离句,根据词语本身意义推断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③句不离段或文,分析句子特征,在语境中探求句子的内涵、深刻意蕴或联想义。‎ ④对文中那些蕴含着作者深厚情感的句子的理解,必须结合语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进而抓住句子的精神内核。‎ ‎【答题模式】(词语本身意义)+语境义,叙述句子意思(技巧)+句中内涵、联想义。‎ ‎(三)分析结构思路题 ‎1.行文思路分析 ‎【常见设题方式】‎ ①文章是围绕什么逐步展开的?请简析。‎ ②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 ③作者围绕什么写了那些事?‎ ‎ ④文中主要写了什么,这些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 ‎ ⑤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解题技巧】‎ ①整体感知,了解全貌 ②理清线索,抓关键句 ③标出段意,显示脉络 ④扣住主旨,明确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以××为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2.局部思路分析(句段作用分析)例如2011年湖南卷第15题: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2012年湖北卷第18题: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常见设题方式】‎ ‎1.某段描写了某某景物,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某段描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技巧】‎ ‎①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②明确段落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③结合段落位置及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解答。‎ 答题模式: 内容上+结构上 ‎(四)赏析表达技巧题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丰富多彩,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如2011年湖北卷第17题: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常见设题方式】‎ ‎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某个句子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请赏析。‎ ‎【解题技巧】‎ ‎①找出句子用了什么技巧。‎ ‎②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③结合文章分析句子技巧的表意作用。‎ ‎【答题模式】确认句子表达技巧+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作用。‎ ‎(五)赏析形象题(赏析形象的特点、赏析形象的作用)‎ ‎【常见设题方式】‎ ‎①简要分析××形象的特点。‎ ‎②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③文章写××有什么作用?‎ ④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解题技巧】‎ ‎①归纳概括形象——第一、判断文体。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散文,形象及时物象;写人叙事散文,形象就是人物。第二、找准信息区间。第三、明确形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第四、分析塑造形象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和侧面描写(坏境烘托、其他人物的映照和衬托等)。第五、整合形象的特点 ‎③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式】‎ 总——分式: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一个定性概括,再从几个方面作阐释。‎ 分——总式:从几个方面对该人物作具体分析,再用一句话作定性总结。‎ 分析形象的作用:‎ 主要形象的作用:揭示散文的“神”。一般来说,写人的寻品,写实的析理,写物的找志,写景的觅情。‎ 次要形象的作用:可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六)探究类试题 探究是近年来新增加的能力考查点,具体考查内容很丰富。‎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例如2010年湖北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2011年北京卷第19题: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如2012年湖北卷第19题: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 ‎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如2013年湖北卷第19题: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常见设题方式】‎ 文中说ΧΧ,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会从ΧΧ中获得的启示。‎ 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文中某个观点的积极意义。‎ 读完全文,你获得了那些感悟?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进行探究。‎ 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你出新的题目。‎ ‎【解题技巧】‎ ‎①阅读文中找准一个切入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深入地分析与评价。‎ ‎②见解力求独到,读出不同,写出个性,张扬灵气;论点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只求一点深入。‎ ‎③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结合文章提供的背景材料作适当地具体阐述,透过现象看本质。‎ 答题模式:提出观点+申述理由+(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精要分析 小说阅读 ‎(一)分析人物形象类试题 ‎ ‎【常见命题方式】‎ ①试分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 ②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③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④“我”在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⑤作者塑造某某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物象)的用意何在。‎ ‎【解题技巧】‎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分析情节类试题 ‎【常见命题方式】‎ ‎ ① 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② 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③ 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 ④ 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⑤本文的高潮部分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⑥概述小说的情节。‎ ‎【解题技巧】‎ ‎ 解答情节作用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①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照应前文或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概述小说的情节,先要理清小说情节由哪些部分构成的,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三)分析环境描写类试题 环境描写的基本类型及其作用 ‎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 【常见命题方式】‎ ‎ ①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② 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③ 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④ 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解题技巧】‎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四)鉴赏表现手法类试题 ‎【常见命题方式】‎ ‎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所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服务的; ③本文的叙述角度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好处。 ④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典雅、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小说一般有哪几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人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使内容更加完整。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 【解题技巧】‎ 复习时熟记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作用,答题时联系具体内容,准确识别作者所用的手法,并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五)探究类试题 ‎【常见命题方式】‎ ‎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③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是什么?④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的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的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解题技巧】‎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说来,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 ‎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人手。‎ ‎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捕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时,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这样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  (5)从文中能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人手。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五、作文 ‎(一)命题形式 ‎1、材料作文 (材料+命题)‎ ‎2、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二)命题范围 ‎“四个关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人生,关心自我。‎ ‎(三)优秀作文的共同特征 ‎1.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2.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3.有真实健康的情感 ‎4.有清晰完整的结构 ‎5.有流畅优美的语言 ‎☆ 备考对策 ‎(一)如何审题立意 ‎ 材料作文审题要弄清材料整体含义,引出一个恰当观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作。坚持整体性、多角度、选择性原则。‎ 命题作文审题包括审题目含义,审关键词的内涵,审范围,审结构。‎ 立意要准、新、顺。‎ ‎(二)如何寻找素材 ‎1.从教材中找 ①作家故事 ②作品中涉及的人物 ③其他学科中涉及的科学家的故事④自然科学规律 ⑤经典名言 ‎2.从课外读物中找 ①中外文学名著 ②名人传记 ③科学探索 ④文艺体育 ⑤电视网络 ‎3.从身边生活中找 ①同学老师 ②家庭亲人 ③媒体新闻 ④路途见闻 ‎4.平时搜集整理,要求避熟就生,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三)如何谋篇布局 文章的结构要服从、服务于内容,要体现材料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结构,但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种结构方式:‎ ‎1.串珠式——在一个观点统摄之下,选取若干精彩的名人材料对观点进行论证。通常所说的“文化散文”就常用这种写法。‎ ‎2.复道式——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提出若干分论点,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论证。包括横式结构(并列式)、纵式结构(递进式)。‎ ‎3.双面式——也称“对照式”。常常抓住事物美丑、真假、善恶、好坏等内容对比写作。‎ ‎4.剥茧式——也称“剥笋式”、“层进式”。即一篇文章写下来,就像剥蚕茧(竹笋)一样,由表层到内部,由现象到本质,条分缕析,令人信服。‎ ‎5.营盘式——将若干个围绕中心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篇。‎ ‎6.波动式——指小说故事顺序推进,有低潮也有高潮。低潮时看似风平浪静,实则蓄势待发;高潮时如银瓶乍破,而又余韵徐歇,行文如波浪起伏。‎ ‎7.回峰式——在记叙文中,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叙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方式。这种写法,有张有弛,一波三折。‎ ‎8.并蒂式——也称“双线式”。常常化单一故事为多个故事,多条线索并行不悖,共同推进。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四)如何修饰语言 ‎1. 巧用修辞,绚烂多彩。运用引用、比喻、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能使语言光彩夺目,妩媚动人。如2007年浙江考生作文《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曾记否?唐诗是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嬉闹,是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哀叹,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寂寞,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阔,是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吟哦,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唱。”该考生一口气从不同角度引用了六位诗人的诗句,简洁地概括出诗词的意境美,语言显得简练优美典雅,充满魅力。‎ ‎2. 句式灵活,妩媚多姿。长短句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设问句、否定句、等各种类型的句式综合使用。会使你的语言绚丽多彩。‎ ‎3. 注入文化,典雅优美。化用一些名言名句、典故,仿用经典语句,使你的语言典雅、优美。如《思念是一道风景》:“思念是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诗化的语言,令人赏心悦目,兴味盎然,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富有传统文化的意蕴。‎ ‎4. 时代气息,清新宜人。要与时俱进,有精神内涵,多给人们一些希望、启示、鞭策、激励,让人们的精神内涵得到不断的提高和锤炼。充分展现语言的正直善良之美。‎ ‎5. 富有个性,触动人心。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要让语言具有触动到读者的心灵底处的个性美。如一位江苏高分作文考生在《选择永恒》中,这样论述永恒:“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五)作文技巧撷英 ‎1、巧设题记 ‎。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所以不失为使自己作文生色的一个妙语。题记的拟制,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有感而发,自行雕琢。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做到:①暗合文旨;②意味深长;③富有文采。‎ ‎2、拟好小标题。把一个大的题目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小标题的拟制应注意:①体现行文脉络;②符合逻辑顺序;③短语格式大体一致。‎ ‎3、合理分段。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为宜。若写成记叙文,自然有起因、开端、经过、结果四大部分,但过程部分宜按进程分成二至三段;若写成议论文,自然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但分析问题部分适宜按照分论点(论证结构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切分成二至三段。段落的切分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②各段字数要相对匀称(或全文各段相对匀称,或首尾匀称,可中间各段匀称)。‎ ‎4、画龙点睛。当前,阅卷老师深感考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低龄化”“幼稚化”的弊端,文章中缺少生活的体味、青春的思辨和时代的激情。为此,广大考生有必要客观冷静的叙述基础上,单立一段,画龙点睛,升华出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或人生意义的感悟,向阅卷老师尽显我们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画龙点睛之笔要注意:①宜紧扣文旨,忌凭空生发;②宜蕴含哲理,忌空洞说教;③宜饱蘸真情,忌空喊口号。‎ ‎5、一句立骨。“一句立骨”是指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呈现,贯穿始终,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显示行文的思路。采用“一句立骨”的技法,能使文章不蔓不枝,思路清晰,中心突出,只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风。使用这一技法要注意:①“一句”要倾情打造,力求生动、凝练而富有意味;②“一句”要适时呈现,力求自然、恰当而有意义。‎ ‎6、援用活例。考场作文的选材应该体现时代性,要给阅卷老师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让他们体察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生意气。比如谈“钉子精神”,选罗阳就比选雷锋鲜活;谈“发展问题”,选“与时俱进”就比选毛泽东“只争朝夕”鲜活。适当引入网络用语,让文章打上时代烙印。援用活例要注意:①要紧扣文旨,忌为新而新;②要持之有据,忌张冠李戴;③要有高度浓缩,忌冗长引述。‎ ‎7、力炼整句。整句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匀称、语脉贯通、气势恢弘的语言美感。用于议论,可以层层生发,增强气势,似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用于抒情,可以蕴情扬言,意荡神驰,似行云流水,俊逸洒脱。力炼整句要注意:①意蕴要流畅;②要有层次感;③结构要匀称。‎ ‎8、化用诗文。不少考生深感自己的作文文采不足,缺少文化底蕴。为此,不妨把自己在“名句名篇”识记中积累的诗文名句巧妙地化用到文章里,使自己的作文搭上提升文化品位的“直通车”。此类诗文名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① 思想方面的——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名句;② 艺术性方面的——描绘景物或艺术创作凝炼传神、意境深邃的名句;③ 教育性方面的——概括生活哲理或为人处事方法的名句。化用诗文名句时要注意:① 它只是点缀,要适可而止,而不能满纸云烟,故意卖弄;② 要把握内涵,切合文意,而不能为用而用,生吞活剥。‎ ‎[写作训练]‎ ‎1、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思路点拨]‎ ‎(1)译文:‎ 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徙。”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能改变鸣叫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2)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既可以顺向思考,写《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命题,写《治标未必不如治本》。还可谈“标本兼治”,谈怎样才能“治本”等问题。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写。‎ ‎2、参天的大树在烈日下显得一片葱绿。绿叶微微自得地点着头说:“我茂密的叶片遮住了阳光,才给大地留下了清润的花朵”。枝杈摇晃着身子警告说:“如果你不俯在我的身躯上,烈日也会把你晒焦”。粗壮的树干翘首看着他们,低下头,一往情深地说:“我生命之泉是我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根须”。‎ 根据以上材料,以“生命之泉的思索”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立意提示】‎ ① 人不能忘本,要学会感恩。‎ ② 生命之泉是那些对自己进行帮助扶持的人。‎ ③ 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专注于手中的工作,追求成功。‎ ④ 生命之泉,支持我们在坎坷的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爱,才是生命之泉。‎ ⑤ 谦虚是美德。‎ 独立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内涵深蕴,需对之逐层深入思考。‎ ‎3、(武昌区元月调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擦肩而过”在词典中一般解释是:(1)双方近距离相对而过(差点碰着或差点遇上)。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2)遭遇。引申为本来有可能得到的(好东西)或遭遇的(坏东西)却没有得到或遭遇。擦:挨。挨着肩而溜走。一般指没有抓住机会。‎ 对于这个词语,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思考?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思路点拨】材料是文题生成的基础,也是审题思维的起点。理解这则材料表述的意义相对不难,考生容易把握住关键所在,“擦肩而过”作为关键词一目了然,明确地告诉了行文的话题,提供了思维的方向,使考生不至于离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材料中对“擦肩而过”的解释包含了两个主要概念“相对而过”和“得到或遭遇”,审题时必须关注二者的存在因素,理解二者的内涵,使认识进一步提高。若从含意(1)入手,可以抓住“差点”二字,写擦肩而过给人带来遗憾,这种遗憾让生命美丽同时又给人启迪;也可以从补充注释着眼,赋予“擦肩而过”丰富的内蕴,记叙与什么(人或物)擦肩而过的过程,从事件中揭示生活的内涵,挖掘生命的本真。若从含意(2)下笔,可直接落笔于补充注释“没有抓住机会”展开,可以记叙没有抓住机会的历程,表达对失去的认识;也可以阐述为什么应该抓住机会,揭示热爱生命、珍惜拥有的深刻主题;也可以表达怎样才能抓住机会、握住命运之手,表现一种奋斗、进取、执着的人生精神等等。这个话题的选材非常广泛,与我们熟悉的校园生活、青春足迹、高考经历、社会人生等方面都可以入题。这些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的经历,但关键在于发挥联想力、感悟力,以细腻的心灵感受生活,以敏锐的笔触发现生活,以理性的思考反思生活,以艺术的语言感动读者。作文的文体选择也极为自由,可以记叙“擦肩而过”的经历,可以议论“擦肩而过”的态度,可以抒发“擦肩而过”的感情,学生尽管取己所长,自由表达。‎ ‎ 2014年3月2日于南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