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3.11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
一、必备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新闻特点】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
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
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
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
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
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
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
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
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 C 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
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
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
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 F 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C 层级的分析
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 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
判断”和 F 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
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
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1. 针对新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简明阐述自己的看法
(1)综合权衡,稳妥立论。
(2)回读原文,精选论据。
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
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
际适度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
(4)精要作结,回扣论点。
最后要用一句话作精要概述,回扣论点作结。句式参考样式:因此……;基于此,我们认为……;简而
言之,……
2.语句含义题答题套路
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词。表层涵义+深层涵义
3.筛选信息题答题套路
①阅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了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其发展如何、结局如何。
②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区间。
③在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进行筛选整合。
④根据题目,结合筛选的词句分条作答。
4.新闻导语题答题套路
① 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② 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为全篇奠定恰当(紧张或温馨或欢快或沉郁或悲痛)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
④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某事件的具体描写。
⑤ 手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5.新闻背景题答题套路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征,
③揭示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和深度,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
性和感染力。
6.新闻结语题答题套路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②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和意义,启人心智,引人思考,
耐人寻味。
③确保新闻结构的完整性,拾遗补缺,增加补充信息。
④托物寄情,给人回味。
7.结构题答题套路
通讯结构的三个基本要求:
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脉络清晰;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表达上做到完整、又起伏。
新闻结构有:
①倒金字塔结构(或倒叙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先声夺人,引发阅读兴趣。
②多侧面拼接形式(或横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从人物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
度立体刻画人物的高尚品格,事件多而不重复、不杂乱。
③主线勾连式。以……为行文的线索
④纵式结构。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清晰明了。
⑤对比结构。
8.新闻表现手法题答题结构
分为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表现手法:细节描写、借景抒情、对
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
【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分析表达技巧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5)分析表达技巧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增强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的画面感或生动形象的可读性。
9.语言特色题答题套路
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
等,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10.文体特征题答题套路
(1)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2)分析新闻的时效性性
11.新闻背景写作意图题答题套路
①社论的写作背景
②新闻及新闻社论特点——从“新闻具有实效性、针对性”“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新闻社论应体现
国家的主流意识,起到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的作用”等方面思考。
12.新闻探究题答题套路
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开放型探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启示(正向或反向)。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下列对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概括/建议/总结……。
【答题思路】
1.综合权衡,稳妥立论。一般来说,这类开放性的考题,命题人并不限定论点的唯一性。只要不涉及是非
性论题,考生一般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即你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既可以肯定褒扬某种做法也可
以指出其不足。需要说明的是,简述答题不同于作文,无需标新立异,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综
合权衡,稳妥立论。在保证立论正确的前提下,应尽能的选择易于表述、利于自己把握的观点,省时高效。
2.回读原文,精选论据。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
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
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例如,请同学针对“患病男扔东西,有人竟喊怎么
不扔钱”这一现象谈谈看法,我们当然要批评这种漠视生命的卑劣行径。在论述时还可适度联系生活实际,
稍作举例,比如见人落水施救先谈价钱,路遇已经临产的孕妇,怕弄脏座椅,出租车扬长而去等。可以更
好的支撑自己的论点。
4.精要作结,回扣论点。最后要用一句话作精要概述,回扣论点作结。句式参考样式:因此……;基于此,
我们认为……;简而言之,……
【典例分析】
一、【2020·辽宁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是落后、保守、专制等。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打开国
门,让世界走近中国,了解中国,并且不断谋求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
对外援助、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推广孔子学院、建设“一带一路”等,中国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国际
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并不是中国制造能带来的,更多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全球格局观念等
的吸引力,说到底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创造力。
改革开放让很多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如快餐、电影、节日等,这些事物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面
对外来文化,从猎奇到接受,甚至到崇拜,让很多中国人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产生了文化自卑感。
中国文化的输出让更多国人能够走出国门,去了解世界。出现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化,中国流行的科技产
品与应用软件成为国外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让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不断
增强。
(摘编自杨文琴《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与符号化困境》,2018 年 6 月)
材料二:
我们的流行文化中,曾有“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以“玄
幻、武侠、仙侠”类为主的中国网络文学,也已走向国外,但它们或者因缺乏文化内涵,或者不是当代中
国主流文化,也不具备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并不能发挥提升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而在《三体》中,我们看到它对世界输出了表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意识,而它所诉求的世
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人类所普遍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已完全超越了小说,甚
至是文学的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三体》在日本出版的项目组主编
就这样说,在日本“我们希望不仅是科幻小说读者,还有其他如工程师、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知识
分子去了解中国小说”。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具有深度、广度的
渗透,文化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摘编自昊昊《由海外“<三体>热”说“文化输出”》,2019 年 7 月 23 日)
材料三:
与官方的努力相比,民间自发的文化输出有着灵活、新潮、流行的特点,形式更加接地气.表达方式
也更贴合互联网语境,可以很快地进行传播。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包装“中国功夫”“京剧脸谱”“中国结”
这些传统文化绞尽脑汁的时候,不妨转变思路:“阳春白雪”的中国传统文化固然需要传播,但更需要考
虑的,是外国人的接受形式。“曲高和寡”,外国人也不全都是“文化精英”,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普通
人罢了,相比于内涵丰富、形式较为复杂的传统文化而言,人们在心理上本能地对通俗流行之物接受度更
高。
(摘编自王嘉睿《文化输出,从来都不只是官方的事》,2019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四: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
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
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界各
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性别平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
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方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
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
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
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
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摘编自钟超《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光明日报》2019 年 12 月 9 日)
1.下列对“文化输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建设“一带一路”等证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创造力。
B.西方的快餐、节日等对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文化输出。
C.《三体》作为文化输出的成功范例,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在日本。
D.李子柒的视频获取了海内外大量的关注,旨在说明文明对话中价值共识的重要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和西方的文化输入提供了可能,中国在国际上产生了更多积极的影响。
B.文化输出需要官方的努力,也需要民间的广泛参与。对于外国人来说,雅文化不如俗文化受欢迎。
C.“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颇有“着意栽花花不发,闲情插柳柳成荫”的意味,值得我们深思。
D.真正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可以避免出现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和孤芳自赏的情况。
3.请结合材料概括文化输出应注意的问题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效。
【答案】
1.C
2.B
3.应注意的问题:
(1)应输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要具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影响力。
(2)文化输出需要官方和民间一同努力,要考虑采用易于外国人接受的形式。
(3)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输出的内容要具有人类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
取得的成效:
(1)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中国形象。
(2)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
(3)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对‘文化输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
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 项,“特别是在日本”错,由材料二中第二段“《三体》在日本出版的项目组主编就这样说,在日本
‘我们希望不仅是科幻小说读者,还有其他如工程师、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知识分子去了解中国小
说’”可知,文中仅是以日本为例。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 项,“对于外国人来说”错,扩大范围,原文材料三表述为“‘曲高和寡’,外国人也不全都是‘文
化精英’,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普通人罢了,相比于内涵丰富、形式较为复杂的传统文化而言,人们在心
理上本能地对通俗流行之物接受度更高”。故选 B。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
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要进行整合。根据题干要求,可知本题有两问,即文化输出应注
意的问题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效。
第一问:材料二中说,“而在《三体》中,我们看到它对世界输出了表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
术意识,而它所诉求的世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人类所普遍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
已完全超越了小说,甚至是文学的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可知文化
输出应以我国的主流文化为主,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影响力;材料三中说,“与官方的努力相比,
民间自发的文化输出有着灵活、新潮、流行的特点,形式更加接地气.表达方式也更贴合互联网语境,可
以很快地进行传播”“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普通人罢了,相比于内涵丰富、形式较为复杂的传统文化而言,
人们在心理上本能地对通俗流行之物接受度更高”,可知文化输出应把官方的努力和民间的自发性输出结
合起来,考虑外国人的接受方式;材料四中说,“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
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
同”“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
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可知文化输出要了解不同文化的
异同,应符合人类对于重要价值的共识。
第二问:材料一中说,“通过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对外援助、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推广孔子学院、
建设“一带一路”等,中国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出现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化,
中国流行的科技产品与应用软件成为国外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让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
国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材料二中说,“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
具有深度、广度的渗透,文化影响力已越来越大……”。考生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
二、【2020·蚌埠市第九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
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上述行业都是将语言作为加工
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语
言产业不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服务语言生活的社会效益,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
的新兴科技产业。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正迎头赶上,发展迅速。不
过,总体上看,我国语言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已经出现
了如科大讯飞等领头语言企业,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程度低、产业化落
后等弊端。
(摘编自《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光明日报)2019 年 12 月 21 日第 12 版)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各方面的语言
需求被激发出来,中国规模化的语言产业才得以呈现。 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语言需求。随着社会开放程
度和活跃程度的加强,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开放、流动的社会对个人和团体的
语言交往不断提出新的 要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化需求迅速增长。汉语的文化地
位和经济 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的重视。
上面的因素聚合起来,加上国内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的兴起和持续增长就成了必然。
其中,全球化(多语需求)和信息化(语言技术进步)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视野
看,并非先有一个全球的语言产业,然后中国的语言产业才在它的刺激和影响下兴起。当然,我们并不否
认国外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对中国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当代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语言战略研究》2017 年第 5 期)
材料三: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在新一轮的智能产业浪潮中,信息技术在传统的
语言企业转型升级当中将发挥巨大作用,促进语言产业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信息科技正在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 等信息技术正在为语言产业
带来无限机遇和挑战,改变了竞争格局。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信息科技的每一次升
级都会对语言产品形态产生革命性影响,提高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乃至促使语言产品更
新换代。信息科技培育新的语言产业模式。信息技术对传统语言产业进行“互联网+”的升级和迭代,更能
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生态。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语言教育产
业的生态系统,带来产品形态、盈利模式、产业链条、教育模式的全面升级。
(摘编自《信息科技,推动语言产业加速发展》)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逐渐呈现出全球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要实现健康发展艮仍
然任重道远。首先,国内语言人才培养水平远远不能适成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国内开设翻译专
业的高校很多,但专业设置主要国绕英语、日语、德语和法语等几大语种,而小语种的专业开设和招生情
况不容乐观,成为语言产业发展的盲点之一。其次,中国语言服务市场的准入机制和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
步建立健全。语言服务是一个市场行为,行业准入门槛低、尚无客观标准认证等难题,导致国内语言服务
市场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由于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供应商时带有较大的随机
性,试错成本较高。再次,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需加大对语言服务行业的扶持。目前,相关部门针对语
言服务行业缺乏明确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办法。
摘编自张思楠《我国语言服务产业迎来发展良机》(中国财经报 2017 年年 11 月 9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语言企业不断涌现,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诸多弊端。
B.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及市场地位的日益突显刺激了各方面的语言需求。
C.信息科技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正在为语言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创造生态。
D.近年来,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是因为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语言服务业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准人机制和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B.中国语言产业发展受到国外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也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影响国外的语 言产业。
C.提高国内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水平,将有助于适应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 的要求。
D.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附加值高,应当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 发展。
3.综合以上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发展语言(服务)产业,相关各方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
【答案】
1.D
2.D
3.(1)国家层面:要充分认识语言(服务)业的战略地位,统筹规划国家语言(服务)业发展方略;(2)
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语言(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大扶持的力度;(3)行业:
建立健全语言(服务)业市场准人机制和评价标准,抓住机遇,加速发展,走向世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
判断。
D 项,“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是因为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错,因果错乱,原文
是“语言服务是一个市场行为,行业准入门槛低、尚无客观标准认证等难题,导致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
良莠不齐的局面。由于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供应商时带有较大的随机性,试错
成本较高。”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 项,把语言产业“放在最优先位置”于文无据,国家要大力发展的行业很多。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
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
根据题干要求,“请简要概括我国发展语言(服务)产业,相关各方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考
生结合材料可从国家层面、职能部门、行业这三个主体的角度来回答,答题时回到原文,找到与三个主体
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加以概括。
①国家层面:材料一提到,“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可见国家
的扶持对语言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材料三中提到,我国出台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从宏观上统筹规划国家语言(服务)业发展方略;材料四强调“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需加大对语言服务
行业的扶持”,所以国家层面主要是要充分认识语言(服务)业的战略地位,统筹规划国家语言(服务)
业发展方略。
②职能部门:材料四中,“近年来,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逐渐呈现出全球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
势,但要实现健康发展良仍然任重道远”,指出了中国语言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目前,相
关部门针对语言服务行业缺乏明确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办法”,可见要促进语言产业的发展,职能部门需要
要认真研究语言(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大扶持的力度。
③行业:材料二提到了我国语言行业发展存在的机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
化需求迅速增长”,材料四中指出了目前我国语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国内语言人才培养水平
远远不能适成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其次“中国语言服务市场的准入机制和评价标准还有待进
一步建立健全”,再者,“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可见从行业角度来看需要建立健全语言(服务)
业市场准人机制和评价标准,抓住机遇,加速发展,走向世界。
三、【2019·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 996,是指工作从早上 9 点到晚上 9 点,一周工作 6 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
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
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
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 996
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
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
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
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
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
现象。
(摘编自新华网 2019 年 4 月 16 日)
材料二: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
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 996 的员工贴上“混
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 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
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
位置不同,强制灌输 996 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
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
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
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
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 996》)
材料三:
互联网各类企业分布比例图
(选自《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四:
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
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
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 996 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
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
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 996 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
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
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
实现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4 月 1 5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996 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
工作时间。
B.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
竞争力。
C.当劳动者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劳动者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
企业不能利用鼓励的模式强行推行 996 工作制。
D.人们现在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期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体
面就业的目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对 996 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崇尚奋斗,崇尚劳动应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要
求强制加班。
B.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 996 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怎样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
作积极性。
C.材料三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起来占比不足一成,民营企业占比最高,
所以 996 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
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
力。
3.材料一、二、四中,都报道了 996 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B
2.C
3.材料一侧重从法律的角度,论述 996 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材料
二侧重从企业的角度,论述 996 工作制的弊端,企业应做好平衡兼顾才能提高效率。材料四侧重从劳动者
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 996 的方式,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 项,“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
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表达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材料二中“企业不
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 T 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
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
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平衡兼顾的内涵不是指“工作和休息”,还包含了“家人陪伴、身体健康以及意
义的饱满”等信息。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 项,“所以 996
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于文无据,材料三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并没有 996 工作
制是否盛行之意。故选 C。
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题干要求答的是“报道的侧重点”,也就是要求在读懂材
料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中心意思,看每一则材料的侧重即强调什么内容。第⼀则材料,引用了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部分内容以及张律师的解读,是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论述 996 工作制违反了《劳
动法》。第⼆则材料,第二段第一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 996,不
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是从企业角度分析 996 工作制的弊端,以
及解决的措施。第三则材料,根据这句话“正确打开 996 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
好地去奋斗拼搏”,是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 996 的方式。回答本
题要分三点根据材料概括回答。
三、方法小结
【作用类总结】
1、标题作用
引题——引出正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消息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标题核心,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补充正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
①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分析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③分析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④分析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⑤分析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2、新闻导语
①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
②奠定感情基调,营造氛围。
③制造悬念(或呈现具动感和现场感的典型镜头),激发阅读兴趣。
④结构上可引出下文事件的陈述。
⑤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⑥个别消息语言很有特点,需关注语言美方面的作用。
3、新闻背景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征。
③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主题,增强新闻厚度和深度。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客观真实,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
和感染力。
4、段落作用
①段落内容能体现与相关事实、事物的关系。
②能表现新闻主题,使之更有深广的意义。
③照应上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④充实新闻内容,增强真实性、针对性、知识性,增强表达效果。
5、结语作用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新闻结构完整。
②可以增加补充信息,增强新闻厚度。
③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耐人寻味。
6、语言特色
①客观平实,或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烈,使报道具有感染力。
②短句简洁通俗,长句严谨准确。
③(语言的感情色彩)能表现某种特定的新闻主题。
7、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
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
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
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8、新闻的真实性
①分析再现采访过程。
②分析再现现场情形。
③分析从叙述人称选择。
④分析细节描写作用。
⑤分析新闻数据运用。
9、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思考材料角度是否不同。
②思考材料联系是否层进。
③思考能否开阔读者视野。
10、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①思考能否深化主题。
②思考结构是否完整。
11、表达技巧的巧妙性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
①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②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生动形象,增强现场感、可读性。
③对受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④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⑤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12、访谈的提问方式
①趣问——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
②直问——直切主题,不转弯抹角。
③推问——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④旁问——不问原问题而有意问另一个问题,调节氛围、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