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文基础训练】社会时事型(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学习课时】建议3~4课时
【学习目标】1.分辨高考材料作文的类型。2.学会社会时事型(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用“解析关键词句”“提炼中心主旨”两种立意技法。
【高考要求】
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运用 E。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2015江苏卷考试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
《2015江苏卷考试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考点解析】
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2012年,新材料作文形式相对成熟,并在全国推广。2013年至今,江苏省采用新材料作文形式试题。
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它既不同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又与命题作文、以往的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不同。材料涉及的内容就是写作的话题范围,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话题的作用,其不同角度下的众多立意是考生可写的主旨范围,淡化了核心立意的说法,新材料作文之“新”正是材料的多义性导致的立意多样和文体不限。它要求考生有对材料文字的感悟能力、阅读审题能力和一定深度广度的思考力。
从能力划分角度,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和任务驱动型(发现型)。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属于阐释型的作文,即写作的范围和立意受到一定的限制。新材料作文大多采用事实材料,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材料型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材料型作文已经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现方式。
【备考方略】
1.读懂材料,审题就是审材料,整体把握,明确行文方向。多训练自己用一句话概括所给出的材料大意,以期能尽快把握作文立意的大致方向。
2. 从不同角度立意时,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示语、重点句,还可以针对材料中的现象、结果多问“为什么”,进而去思考原因,同时明确材料中涉及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提取较恰当的立意,使自己的理解始终处于正确立意的平台之上。
【知识学习】
1.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即审题的全过程。
2. 材料作文中的“要求部分”分析
(1)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整体感知。
(2)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片段来思考,或一个角度去切入,并深入挖掘。
(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这是对行文范围的一种限制,脱离了这个限制来写任何内容都是离题的。
3. 新材料作文所举材料的类型
(1)文字材料类
社会时事型(叙事型):【新闻事件型】【校园生活型】
文学作品型(寓意型):【故事寓意型】【故事事理型】【多则故事型】
理论观点型(哲理型):【观点论题型】【名言警句观点型】【名言警句寓意型】
(2)非文字材料类
【漫画类材料作文】
▲对新材料作文类型分类的解析:
社会时事,倾向指最近时间阶段所发生的生活、校园、家庭等方面的有意义或有争议的热点的社会新闻时事或故事,这类材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依据高考试题出现的这类的作文材料,可细分为“新闻事件型”和“校园生活型”,
新闻事件发生时间距离现在较长,则把该事件归为故事,相应的把这类作文材料称之为“故事事理型”。
文学作品型的材料一般依托一个已经成型的文学类作品,如寓言、故事、诗歌等,材料具有隐喻性、多义性和哲理性。充满寓意和思辨色彩的材料,即“故事寓意型”和“故事事理型”的材料能够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哲理进行思考,能够对考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品质进行区分。
试题所给的材料有时不是一则,而是多则,这种类型我们称之为“多则故事型”。社会时事型中也有多则时事的材料作文,理论观点型中也有多则名言警句的材料作文,在分类中并未加以突出强调,其审题立意的技法也大体同于“多则故事型”。
理论观点型的材料,分为“观点型”和“寓意型”,非名人名言的材料称之为“观点论题型”,名言警句型的材料再分为“观点型”和“寓意型”。这类材料有的是对理论观点和名言警句的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若干提升,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观点材料。这类材料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和思辨性,可以引导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调动多角度、多层次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展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属性不只是唯一的判断,有时,所给的新闻时事材料也可以看做是故事寓意型的材料,如“挪威冰湖的青蛙”;有时,新闻、时事和名言,三者或两者一同放在一起作为试题的材料,如“明星跳水秀”。
叙事型、寓意型和哲理型的材料,只是为了方便区分,实际上,这三类材料都很注重引导考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思考,社会时事型材料和文学作品型材料中充满了思辨,理论观点型材料也有很坚实的现实基础。
【佳作品悟】
〖文题〗(2014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我的路 我的门》
看到这个题,我有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
禁锢已久的过往时光和我所憧憬着的闪着光的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用平实而动情的笔调,巧妙地指向“我的路,我的门”。确立了本文的记叙范围,同时“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也制造了悬念。]
早晨起床,对爸爸妈妈感慨一句:“这么着,我就要高考了。”他们都笑了。
三年一瞬。曾经认为无比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还记得怀揣着分班成绩踏入教室时的踌躇满志;我还记得第一节化学课,校长站在讲台上时,我们的小心翼翼;我还记得发了高烧,数学老师允许我睡一节课的心满意足;我还记得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读;我还记得无数个清晨的闻鸡起舞……现在回想,这一切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于不经意间早已一寸一寸地为我铺平了前方道路,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让我坚强地前行。
[追叙“我”的“高考路”。“我”用“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铺平了前方道路”,坚强前行,去圆最初的梦想。扣“路”。]
而今,我在路上奔跑着,我看到了不远处的那扇门。虽然我仍只是望着它遐想,但我知道,那是与未来、与更广阔天地的连接点。门后,有自由的空气,有大师的思想,有无所畏惧的新的征程。我渴望在一片更广阔的领空翱翔,然后在我所最钟爱的一片绿茵中停歇;我渴望着在更辽阔的海洋遨游,然后在某处深潜下去,去和其他鱼儿嬉游争食,去和海底的珊瑚问好。门后,是又一块如此适合我的梦想的起飞之地。而现在,我正在不远处眺望着它,过不了多久,我只要一踮脚就能够到它了!
[畅想“门后”的愿景。在路上奔跑的“我”,努力眺望“那扇门”,体会“门后”放飞梦想的意义,意志坚定,信心十足。扣“门”。]
门与路,真是一对天生玄妙的组合。路上挥洒汗水,门后收获惊喜;路上风雨兼程,门后自有既定的目的地来作为对执着的人最好的回报。路给了我明确的方向,门给了我拼搏的动力。而即将走完一程路、推开一扇门的我,无疑是那个最满足的人了!
[阐述“门与路”的相互关系。在上述追叙“高考路”和畅想“门后景”后,作者用一段议论来表达自己对“门与路”关系的感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扣“门与路”。]
我的路上有温暖同行。我收到了妈妈关切的电话,我也看到从不参加什么祭拜活动的父亲,在普陀双手合十给我许愿时弯下的宽阔脊背。一想到那些时刻,我便握紧拳头,奋然前行。
我的门需要我自己来推开。那一刻我终将试验我的锋芒,在另一个圣洁的地方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我将依然微笑着面对一切,亦会如伟人一般在真理的大海边玩耍。
[回到现实,表达对在“我”一路走来的路上给我帮助的亲人的感谢,揭示“我”“奋然前行”的动力和成因,同时也坚定了“我”自己推开“门”的信念。]
但我知道,我依然不能停止奔跑,因为大学之门后,自有另一条充满挑战的路,那里有我未来的阴晴雨雪。路的尽头,一定会在梦的渡口闪光。
[门后有路,奔跑没有尽头。作者以极具象征意味的语言,告诉读者挑战永在,逐梦不止,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总评:本文主旨明确,中心突出。作者充分领悟了材料的主旨,在审题时能紧扣材料的三个关键词——“门”“路”“大学的门”来立意,通过对曾经一路前行的往事的追忆,对未来人生之路美好愿景的渴望,表达了面对人生重要时刻时要勇于进取、不懈追求、敢于挑战的精神。此文为了展示这一审题立意的意图,由眼前的作文题入手,引出对以往的联想,在对以往所走的路作充分叙述铺垫后,文笔一转,转到对未来大学之门的展望。接着恰到好处地议论,阐释“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强化了文章的立意。最后又回到现实,倾诉自己的感恩之情,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全文反复点题,层层铺垫,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社会时事型(叙事型)材料作文类编
社会时事型材料作文类型:可细分为【新闻事件型】【校园生活型】两种具体类型
(一)新闻事件
2008
全国卷1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抗震救灾
2012
北京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大山里的护路工
2013
大纲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归还手机
2013
北京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科学家与文学家的对话
2013
山东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给名人名著挑错
2014
大纲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农民工与医疗费
2014
湖南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最美乡村干部
2015
新课标1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
2015
新课标2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
2015仿真4
柴静雾霾《穹顶之下》
2014徐州四模
盲协副主席杨佳
2014徐州三模
2014最差影片奖
2014南通二模
挪威冰湖的青蛙
故事寓意
2014南京一模
高管登山玩手机
2013江苏四星
莫言的孤独
2013常州期末
莫言面对争议
2013扬州最后
明星跳水秀
新闻+观点
2013苏锡常镇二模
耶鲁大学生做村官
2013苏北四市9月摸底
对刘翔等人的非议
(二)校园生活
2013
新课标2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同学关系
2014
浙江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大学的门与路
2013
江西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中学生三怕
2014
江西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
2015
安徽卷
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
显微镜下的蝴蝶
故事事理
2016百校联考1
复旦校庆宣传片
2015深圳二模
中学生打游戏
2014百校联合1
小叶学画画
2013南通三模
品读经典
2013百校联考
补课
“父母皆祸害”网络组织
【新闻事件型】【文题】(2015仿真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元拍摄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推出后,引发了各方关注。
有人点赞,认为柴静唤起了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其勇气与良心值得敬佩;有人质疑,认为名人自费拍摄新闻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商业行为;有人谩骂,甚至挖出柴静个人隐私,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两个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试题分析】本次作文,材料新颖,现实感强,选取的是当下影响很大的柴静拍摄纪录片《穹頂之下》一事,对此,人们反应不一,有人点赞,有人质疑,有人谩骂,……就此材料要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作时,别忘了“正能量”三个字,有理有据还要有感情。
【例文】《为柴静点赞》
“十面霾伏” “霾头苦干,再创灰黄”“雾以吸为贵” “喂人民服务,自强不吸”,这些词语熟悉吧 ?十面霾伏之下,蓝天白云成为了一个遥远的梦。
每天出门,看到五十米外是雾霾笼罩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所在的位置也是如此,你呼吸的也和五十米外的空气是一样的。自强不吸?谈何容易。
可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面对公众,陈说雾霾的危害,指斥政府的无为。我们只能日复一日的为雾霾侵害。
现在终于有个人站出来了,她,就是前央視记者柴靜。她自费一百万,用真实的影像资料,用自身经历和感受阐释了雾霾的危害性,试想,每个中国人面对雾霾天气都有切肤之痛,但有谁自筹资金100万去拍摄一部这样的公益片呢?
就是这样一个敢于为民众发声的柴静,竟然引起了争议,有人点赞,认为柴静唤起了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其勇气与良心值得敬佩;有人质疑,认为名人自费拍摄新闻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商业行为;有人谩骂,甚至挖出柴静个人隐私,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中国人历来是恪守中庸之道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先于人,众必非之。”敢为天下先的柴静也是因为“行高于众”,所以才遭到一些人的“非之”了。
古代哲学家老子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古今中外从来不缺具有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的人。先秦时期,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无过于商鞅.著名的商鞅变法,直面血淋淋的奴隶贵族制度度,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虽然无数的腥风血雨,虽然无数的阻挡挫折,甚至于最后商鞅失去了自己的身魄.但敢为天下先让他的灵魂永存于是,他的所有智慧、努力也得到传承.古老的的中国记忆着无畏的传说:是陈涉,有了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始皇,有了第一次统一的多民族中国;是汉武帝,第一次使使北者无忧…… 太多太多,新时代中国的崛起,多少人,多少敢为天下先的人,我们也不能忘却。国父孙中山,举起了反封建君主专制的大旗,当时多少嘲笑,多少白眼!但历史的趋势毕竟是无法阻挡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在中国的大地上强烈发展起来了,点燃这火的就是这种大无畏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难道这时,你还敢嘲笑商鞅!
难道这时,你还敢嘲笑陈涉!
难道这时,你还敢嘲笑秦皇汉武!
这些都是大无畏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啊!
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頂之下》,已经引发了国家环保部部长的积极回应。陈吉宁回应道,昨天晚上他完整地看完了《穹顶之下》,“我今天上午给她打了很多电话,一直占线,我给她发了短信,向她表示感谢。”他说,柴静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公众和健康的视角,换取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我们敬佩”。
假如有一天,我们能自由自在的呼吸着干净的空气,那么我敢说,柴静功不可没。她做的是正义的事情,她不应该因此而受到任何谩骂甚至是侮辱式的打击,我们要向向柴静致敬,为柴静点赞。
【校园生活型】【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7月,一个拥有两万多名成员的网络讨论小组被网友和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个讨论小组全名是“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这个被评价为“惊悚、大逆不道”的名字,以极强的号召力,在很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成员。成员们基本是“80后”,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者伤害过的孩子,或者是“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他们在小组宣言里写道:“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的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对于这个组织,许多人表示了愤慨:爱怎么就成了“祸害”?父母给了自己生命,这已经是最大的恩赐,懂感恩的人才是真正有良知的人。也有人表示理解: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不同时代,思想上存在代沟,要相互理解,很多时候父母确实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还有人评论说,受过父母伤害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不能当成主流来评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和套作。
【例文】《孝·顺·敬》
人们看《二十四孝图》时,常常为其中如郭巨埋儿、卧冰求鲤之类的故事而感到震撼,进而倒吸一口冷气,暗自窃喜自己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算得上美好的时代。这种极端的孝,在千年的口口相传中成了耸人听闻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又的确是狭小整洁的传统美德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说“孝”吧,原来是一个铁铮铮的银亮光洁的汉字,挂在无数爹娘无理取闹似的嘴唇上,也便在呼出的水蒸气里生了锈,被蚀成一堆三氧化二铁。
我们说“孝”吧,可绝非“孝顺”。
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而言之,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一个触手可及的笼子里,任何逃离这“安全”的笼子的企图都将被冠上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是不孝顺的名号。然而孩子并不喜欢父母将意志凌驾于他们身上,所以常常宁愿被笼子撞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追求独立自由。这便形成一对矛盾。孩子们不是不愿意去“孝敬”父母,只是要让他们百般“顺从”,他们就有话要说了:子女没有义务承担父母对生活的期待,因为子女并不是父母的复制品或派生物。
受够了父母“迫害”的孩子们在豆瓣网上组成了一个名叫“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讨论小组的成员大都是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且见惯了父母种种“恶行”的“80后”,在网络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他们大可无所顾忌地将现实中人们所信仰的金科玉律使劲地推搡一下。小组成员讨论着如何用合理的方式在与父母的战争中占领自由的高地,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一向被孩子们漠视惯了的家长,突然一下子被自己的孩子如此关注起来——虽然这种性质的关注并不大讨人喜欢——难免有些不自在。于是家长开始自卫性地向孩子反击,要么大张旗鼓地讨伐,要么义愤填膺地指责,要么摆出一副绝望的脸孔仰天长啸,感叹“垮掉的一代”。可是家长们,你们想过没有,究竟是孩子们不“孝顺”,还是你们被“孝顺”惯了?
其实你们不知道,诸如假日里奔走于各类特长班之类的爱好,都是孩子们为了讨你们欢心,对你们百般顺从的表现。而你们,却只是高高在上地以过来人的姿态指责孩子的自私与放纵。
其实你们不知道,每个孩子都曾在学校组织观看亲情教育的讲座中哭过,那些“心灵鸡汤”般温馨美好的故事的确也曾深深触动他们的心灵,只是现实中的家庭氛围却迅速地将那些悸动着的情感冷却下来,亲情的光环被打破。最后,连这些最炽热的情感也融化不了他们内心的铜墙铁壁了。
孩子们Anti-Parents,并不是去否定孝道,而是需要摒弃“孝顺”,提倡“孝敬”。“相敬如宾”,用在这里多少有些不合适,但却最能说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想状态——双方站在对等的平面上,多一些尊重和谅解,多一些空间与和谐。
点评:本文以议论见长,能紧扣材料进行分析。文章开篇先宕开一笔,从传统美德中的“孝”之极端表现说起,这样既扣题点题,也为下文的议论张本。然后顺势表明自己的看法——“孝,绝非孝顺”,进而从“顺”的角度加以论述,这样就使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与合理性。在扣紧材料从“孩子”和“家长”两方面进行分析之后,作者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需要摒弃‘孝顺’,提倡‘孝敬’”的观点,这样就使全文浑然一体,富于说服力。另外,简洁精警的标题,层层深入的论证,深入透彻的说理,亦为本文增色不少。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技法】
★审题方法:解析概念;分解结构;紧扣题眼;辨明关系。
☆立意技法之一:增补信息法(扩展内涵法)
☆☆立意技法之二:化意为象法(虚实转化法)
☆☆☆立意技法之三:一分为二法(辨明关系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技法之一:解析关键词句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典例精选】(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立意指导】
1、关键词句:两个关键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一个关键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2、角度与立意:坚守和坚持成就美丽乡村;信念和执着成就美丽乡村;静下心来,用心办事才能把事做好;实干出成绩;有梦就有好风景。
【解析】“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的话题,不同考生有不同看法,有的写坚守,有的写信念,有的认为是基层、实干、以及中国梦的缩影。从材料本身来看,几乎没有审题难度:一个乡党委书记在很穷的地方干了八年,把这个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原因是他背后坚定的信念:“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他有他的执着和坚持,不只是一个人,任何一个做成了大事情的人,他都秉承了一种对于美好未来的信念和执着,那就是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办事才能把事做好。从这一点来说,材料要倡导的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值得肯定。当前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树立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将“人的心灵坚持与山村的美丽变化”融入高考试题,给人一种“很社会、很当下”的感觉。审题时抓住两个关键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一个关键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根本跑不了题的。
【类题精练】(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举报;警方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与立意】
1、关键词句解析
(1)“此事”指什么?
(2)“以上事情”包括哪些事情?
(3)“其他相关方”指哪些个人和群体?
(4)“收信人”可以是哪些“人”?
(5)“写信人”究竟是谁?“明华“是谁?
2、角度与立意
立意的关键词:点赞;质疑
(1)写给小陈:
(2)写给老陈:
(3)写给警方:
(4)写给网友:
(5)写给媒体;
(6)写给社会公众:
☆☆审题立意技法之二:提炼中心主旨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典例精选】(2016百校联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月27日,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复旦大学发布新版官方宣传片《To My Light》,在引来 一片点赞后,有网友发现该宣传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复旦校友直言“感到羞耻!”
此事引来了广泛的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指导】在进行学校宣传时,创意很重要,但创意,也有知识产权,不能拿来就用,在发达国家,按照学术界的通行规则,一名学者的一个想法一个创意,说出来之后,如果启迪了他人的思考、研究,原创还是归于说出想法的学者,这种对思想、创意的尊重和保护,才激发了创新和创造的热情。我国大学要成为社会的思想库,必须有这样尊重创意的思想意识。可以写“创意与创新”、写尊重知识产权等相关话题。
【类题精练】(2013苏北四市摸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再次退赛,此举遭到了大量非议;叶诗文在泳池中斩获两枚金牌,两破世界记录,却遭到西方媒体非议。其实并非只有名人才会面对非议,普通人也会如此。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角度与立意】①面对非议,应淡然处之;②面对非议,应愈挫愈勇;③面对非议,应据理力争;④面对非议,应积极自省,择善而从。
☆☆☆审题立意技法之三:探究事理寓意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或者蕴含一定的哲理寓意,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和哲理倾向,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典例精选】(2014南通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指导】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青蛙和摄影师”材料的基本理解
从“青蛙”角度,可以这样理解:
①不能被表象迷惑,有如下表述:认清事物的本相;看清事物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慎思之;克服片面的主观认识;独具慧眼;莫被浮云遮望眼;三思而后行;审时度势;反对经验主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纵容自己的误判;对盲目行为说“不”……
②从揭示生命的本质这个角度出发,谈失败的悲剧美,对生命的敬畏、赞美。
从“摄影师”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①常怀悲悯之心;②善于发现美。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作文的题目乍一看似乎过于宽泛,然而他在文中是有具体对象与阐述的,例如:文章题目为“不可大意”,似乎不太准确,但是读文后却发现作文中写的是:对变幻莫测的形势不可大意。这样的主题、行文是符号题意的。再如抓住时机、等待时机,说到抓住正确的时机、准确地抓住时机都为正确的立意。反之,题目看似很准,但行文中却有游离材料的明显表现,这类作文应适当降档。
3、标题精选:《一跃,极美》《缺憾之美》《乍暖之时,严冬未去》《当“我以为”成为片面的主观》《等下一个天亮》《三思而后行》《看清事物的本质》
【例文】《乍暖之时,严冬未去》
这是股市开盘来第一个春天。
政府雄心勃勃的4 万亿救市方案为市场注入了极大的信心。早春的股市一如拔节生长的新笋蓬勃向上。“
春天来了!”散户们挥舞手中的钞票,兴奋地叫嚣,而刚站上7000点的大盘应声而落,没有预兆。被套牢的股民就那只冻死湖心的青蛙含冤而没!
不幸者又何止中国股民,在互联时代,日益老迈的芬兰巨人诺基亚结盟微软苟延残喘。在营销一度有起色后,芬兰巨人似乎嗅到重新崛起的希望,盲目推出新机型,铺开销售渠道。但它不会明白它已走完了所有的春天,历史不再青睐于它,只会留下一个寂寞的寒冬,于是一夜倾覆,化为乌有,引人长嗟!
其实,每个人都不会再冬天无缘无故地倒下!
一切源于误判。股民以为股市大好,全线飘红,殊不知股市渗杂了多少资金泡沫,他们一哄而上,盲目注资,终究在股市暴跌之时,品味到寒冬苦涩的滋味。而诺基亚亦是如此。由是观之,误判使人盲目冒进,不体察实情,往往致使人们利益受损,乃至企业倒闭,社会无序。
而在此时,我们便比以往更加热忱地呼唤理性的智者。在盲动的人群中做出清晰精准的决断,引领时代走出严冬的陷阱,医治这误判的痼疾。因为只有这样,社会之上才有可能形成“细察其理,而非泥于其表”的风气,真正脱离误判的困境。
许家印先生无疑是其中的翘楚,被赞为“踩准每个节拍的商人。”
文革之后,改革前夜,青年许家印看准时机,毅然从生产队回乡,参加高考,搭上中国高考头班车。此后,他投身舞阳钢铁厂在全国各地产能底下的现状下,力行企业规章300条,迅速盘活整个企业,使舞阳在全国一炮打响!90年代,房地产意于兴起之时,他敏锐地捕捉到其中商机,投身房市也便有了日后享誉全国的恒大地产。更值得一提的是,06年中超火爆异常,他异常冷静,坐观其由盛转衰,他知道那不是中国足球的春天,于是,他果决地在10年抄底足球,奠定如今如日中天的恒大“王朝”!
乍暖之时,严冬未去。请不要纵容你的误判,使你盲动。真正的智者,洞明世事,高歌起舞!
[简评]本文能够紧扣材料作文,观点鲜明,立意新颖。作者选取套牢的股市与破产的诺基亚公司两个典型材料,揭示其“误判”的根源,然后指出脱离误判困境的方法。行文流畅,思路明晰,颇有说服力。只是倒数第二段举例略嫌拖沓,分析不够深刻,故评为一类中,65分。
【类题精练】(2014南京一模)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与立意】
☆☆☆☆审题立意技法之四:因果分析(普遍联系)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典例精选】(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角度与立意】
1、人的角度:求真与证实;科技魅力;探索与发现。
2、物的角度:外在条件成就精彩;内在结构保有本真。
3、辩证思维:源头与结果;内因与外因。
4、批判性思维:表象与本质;探索无止境。
【类题精练】(2014徐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3月19日第五届中国电影年度最差影片奖——“金扫帚奖”揭晓,但获奖者都没有出席颁奖典礼。演员景甜一听到“金扫帚”三个字就立即挂断了电话;杜海涛因录制节目不能出席,但给主办方发来了获奖感言。影片《快乐到家》的导演傅华阳也特意发来一段获奖感言:“获得金扫帚奖确实振聋发聩,我开始发现我十年来失去初心,为名为利身不由己,这正好给了一个反思检讨的机会。”工作人员还透露,由于获奖演员的不支持,此项评选活动明年将无法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与立意】1.做人要得经得住批评;2.懂得尊重别人;3.坚守本心;4.勇于反思;5.不仅要评优,还要评“差”;6.贵在坚持。(其他立意合乎题意者亦可)
☆☆☆☆☆审题立意技法之五:辩证分析(对立统一)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典例精选】2002年2月11日,北京和天津各人一位大师级人物辞世,在北京逝世的是著名科学家袁家骝,在天津逝世的是相声大师马三立。袁家骝先生逝世消息的发布可谓是“简约型”的,只有数家报纸发表了才60字的短消息:“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名誉教授袁家骝先生,2月11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1岁。”寥寥数语,可谓是精而简之。马三立先生逝世消息的发布却是“豪华型”的,可谓铺天盖地。几乎所有报纸以及媒体网站都发了详尽而丰富的报道,还配有大幅照片,另有连篇累牍的各种纪念、怀念文章。
以上的材料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你就这则材料所引发的联想,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角度与立意】对比分析。可联想到娱乐的倾向,可联想到学生中对娱乐明星的崇拜,对科学家的的漠视。还可联想到我们今天该如何宣传大师级人物。
【类题精练】(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 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 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与立意】本题属于多则材料题。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要注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题目所给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都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小李致力于学术创新,老王专注于技术优化,小刘则追求艺术的优美。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开写作。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三个人都好,于是三个人都在作文中浓墨重彩地评价。可以适当的评价自己所选人物的独特之处,即与其他人物所不同的方面,略加点评。
【角度与立意】异同分析
小李的角度:笃学+敏思+矢志=创新
老王的角度:爱岗敬业+熟能生巧=点铁成金
小刘的角度:爱好+跋山涉水的努力+发现美的眼睛=征服观众
☆☆☆☆☆☆审题立意技法之六:层层剖析(发展变化)(多向辐射、多角度)
辩证分析(对比分析或异同分析)和层层剖析,尤其适合对多则材料进行立意。而有的单则材料,有或隐或显的立意角度,有多种的对象要素提示,运用“层层剖析”很有必要。
【典例精选】(2015深圳二模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831.7亿元人民币,全球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700亿美元,许多国家游戏产业早已稳坐文化产业第一把交椅。还有一组让人惊愕的数据: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兽世界”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人类的演进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平均时长超过10000小时,而10000小时的练习足以让任何人成为专家;如今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相当于干了一份兼职工作……
所以,在许多家长眼中,游戏是洪水猛兽;在玩家眼中,游戏是让人无法自拔的娱乐方式;在主管部门眼中,游戏是新兴的文化产业支柱;在从业者眼中,游戏是很有前途的朝阳行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是用哪个坐标系来看待游戏的?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游戏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一定非要写成论述文不可,也可以用记叙性文体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标题精选】
1.在娱乐至死的年代
2.莫让游戏掌控了你
3.用心铸就奇幻稳固的世界
4.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5.失落的游戏
6.游戏盛行后的生存危机
7.且行且戏
8.来自星星的“游戏”
9.别让游戏“游戏”你人生
10.我在游戏,你在哪里
11.指尖上的智慧
12.适度游戏,切莫游戏人生
【例文】《我在游戏,你在哪里》
“一百年以前躺在床上吸鸦片,一百年以后躺在床上玩手机,姿态惊人地相似。”21世纪的今天,人们又沉迷于“游戏”这一精神鸦片,行不离、食不离、卧不离、厕不离——有调查称,如今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21世纪,你的闲暇时光倾泻在哪里?
这是一个所谓“娱乐至死”的时代——从iPad到iPhone,从PSP到PC,式样不一的设备配上五花八门的游戏,现代人的“游戏人生”已整装待发。浩浩荡荡的“游戏大军”中,有学生,有白领,有失意者,有得意人。全民放松,知乎所从?
互联网时代为游戏的“风行”打开了大门,新技术手段更为游戏的“风靡”铺设了广道。电子游戏一改传统纸牌游戏抑或各类实在的体育游戏,将玩家置于一个完全虚拟却又“合情合理”的环境中,弥补了玩家现实生活中身体机能的弱项,满足了玩家在和平安稳又平淡无奇的小日子中叱咤风云的心理诉求。粉饰一新的游戏带着精良的场景制作与动人的剧情设计“秒杀”其他一切休闲活动,一跃成为新世纪现代人的“养生利器”。
而现代人生活的枯燥紧张与精神的空虚衰弱,是游戏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本因素。工业化生产出了一种规范的流水程式,也生产出了一批思维固化的劳动大军。人们被迫在每天拿出八小时去高强度地为不是自己的目的、以不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耗费精力,就范于精准紧凑的节奏。因此,在工作之余,他们会更倾向于一种“彻底的放松”和“完全的解放”,借助游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有不一样的社会分工,有更多的刺激和英雄梦想,有在屏幕之外的似乎永远奋斗不到的事物。人们对游戏的疯狂依赖,正是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的缺失。这份缺失决定了他们向外搜寻慰藉的冲动反应。《新周刊》中有一句话:“精神世界外化,社会生活物化,面对自己石化”,鞭辟入里地揭示了现代人“外化”而空洞的思想内核。
放松是好,但当放松成为习惯,便只能叹一句“中毒太深”了。个体需要娱乐,可“娱乐至死”只会最终让人心充斥着“不知为何而笑的痛苦”。当你的头脑已成为各色角色成长故事的跑马场,当你的心灵已成为虚拟空间里一粒浮沉埃土,请停下游戏的双手,找找内心,找找魂儿。
21世纪,你的闲暇光阴在哪里挥洒?愿你在林荫里,在原野上,不然学学松尾芭蕉,去寂寞的古池塘前,听听蛙响。
评语: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议论文。当我们集中笔墨去开列游戏的条条“罪状”、批判玩家们的“玩物丧志”时,本文作者则更深入一层,敏锐地看到了网络游戏大行其道的原因,指出“全民放松”实是工业文明下现代人精神压力与心灵空虚的体现,见解独到深刻。文章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将当下游戏玩家们的心态剖析得淋漓尽致,语言上亦不乏一针见血的点睛之笔。结尾设问照应开头,并巧妙化用松尾芭蕉的俳句,呼唤玩家们回归现实、回归自然、回归心灵,充实精神世界,文辞优美,令人回味。以十七八岁的高中生而能有这样的思想见地和文字功底,且能在考场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篇视角老到、说理严谨、态度鲜明、语言丰富的议论文,实属不易。对同学们来说,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布局谋篇的方式以及叙事说理的手法,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类题精练】(2014百校联合1)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叶从小学画画,有天分。长大些了,去接受绘画训练,发现老师教的方式跟自己的方式不一样,还受到批评。小叶心里难过,回到家里,便表示不想活了。小叶的妈妈很害怕,急得哭,便打电话给一位教育家。经过这位教育家的疏导、开启,小叶解开了心结,又去学画了。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源:www.shulihua.net]
【写作角度与立意提示】
(一)从小叶的角度,立意为——
(1)要直面(正确对待)批评、痛苦、挫折;
(2)度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多一条路子(老师教的路子跟自己的路子不一样,不妨保留自己的,再学老师的,你就多了一条路子);
(3)要有自信,要学会确认自我,坚信“我能做好”。
(二)从绘画老师的角度,立意为——
(1)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2)要讲究教学指导策略,讲究教学的艺术。
(三)从妈妈的角度入手,立意为——
(1)要提高自身素养,讲究家教艺术;
(2)要与学校等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育子女的任务。
(四)从教育家的角度入手,立意为——
(1)学养深厚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2)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疏导的及时性、重视开启的艺术性,是学生教育成功的原则和策略。
(五)从综合的角度入手,立意为——
人(学生)有外在的表现,也有内在的声音,两者常常不一致。好的辅导者、教育者、养育着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不只看外在的表现,更去听内在的声音,并用艺术的话语去开启那声音。切记: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都是等待被开启的人!
▲总结: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法
☆审题立意技法之一:解析关键词句
☆☆审题立意技法之二:提炼中心主旨
☆☆☆审题立意技法之三:探究事理寓意
☆☆☆☆审题立意技法之四:因果分析(普遍联系)
☆☆☆☆☆审题立意技法之五:辩证分析(对立统一)
☆☆☆☆☆☆审题立意技法之六:层层剖析(发展变化)(多向辐射、多角度)
我们运用以上的一些方法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和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
【写作训练】
【训练考题1】以《______依旧》为题作文。在横线上补写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或短语,构成完整的题目。
【文题解析】《______依旧》是一篇检验学生审题能力的作文。“依旧”写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很考验学生文字方向的把控性。可以借鉴2015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的写法,运用“借象写意”的手法进行作文。空格上选填的内容有“爱国”“本心”“绚烂”“雨声”“那棵树”“那个奋斗的目标”“友情”“阳光”“热情”等等。
【佳作展示】
《温暖依旧》高三(12)班 范凡
楼下的小黑板批评栏两次出现了我们班的名字,于是几乎顺理成章的,我们的放学时间向后推迟了15分钟。
夜晚的风有点冷,街上空荡荡的,只剩下街灯还在发出昏橘色的光。我用力地蹬着自行车,内心愈发焦急起来,爸妈肯定等急了。
“咦!那不是范凡吗?”背后传来询问声。我偏过头,原来是L和Q。“我们带着她吧。”说着L便大声招呼我搭着她的胳膊,我靠过去拉紧她,说在前面的路口转弯就好。L担心那条路又黑又没有人,便打算送我,我连忙拒绝了她们的好意,并一再强调真的很近没有关系,她们才离开。
路的尽头,爸妈已经在等着了,我快速骑上前和他们解释原因。就在我们聊着学校趣事的时候,背后突然响起了按铃声,在安静的夜里显得尤为突兀。我眯着眼睛向后望去,怎么像是L和Q?应该不会的,我摇摇头,回身继续说笑,铃声却又响了起来,并且逐渐向我们靠近。
“你们怎么来了?”我大吃一惊,看清楚了后面按铃的人,不正是L和Q!
“你没事吧。天黑一个人走不安全……”L大量着我说。
我看着身边的爸妈,立刻明白她们误会了,顿时又好笑又感动,是因为担心我才特意折返回来的吗?明明都已经说了没有关系……蓦地一股温暖就在心底化开,一直蔓延到舌尖上,都是甜甜的感觉。我甚至能想象得到,她们是怎样一边骑车一边讨论,最后毅然决定转身。
这一定是我从别人那里接受到的最美好的关切和牵挂。这个孤单黑暗的夜晚,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和家人,还有人,她们愿意把自己的温暖分给你。也许我们并不是最好的朋友,而她们依然在我置身荒途时慷慨地给予我满心的善意和热情,纵使我们之间人来人往也好,山南水北也罢,何时想起都温暖依旧。
很多人会怨怼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淡漠麻木,冷暖自知,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仅仅冷眼旁观呢?我们在季节里成长漂泊,想在漫长的光阴辗转中被他人温柔相待,那就更应该让自己也携上一颗炽热的心。要知道,唯有“温柔”才是“温暖”的法宝,只有每个人都先温暖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温暖依旧。一颗星星点亮不了整个夜空,但若所有人都燃起火柴,便终能形成燎原之势!
让感动穿透哀伤,让善良铺成希望。我会永远记得那一晚的温暖,也希望这茕茕人间,温暖永存!
【训练考题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沈阳守军发动武装进攻,占领了北大营,史称“9.18”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日寇的铁蹄从此在中国土地上践踏了14年,给几万万中国人民带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抗战优秀歌曲,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太行山上》《抗敌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敌人后方去》《怒吼吧!黄河》《保卫黄河》《八路军军歌》《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军民大生产》《大刀进行曲》《毕业歌》《八路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歌唱二小放牛郎》《长城谣》《黄水谣》《黄河颂》《抗日将士出征歌》《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延安颂》《二月里来》《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这些鲜血谱就响彻神州的铿锵战歌,是冲锋的号角,是奋战的鼓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到底。直到今天,每每听来依然令我们热血沸腾。
抗战好声音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感悟,对此,你又有怎样的思考。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试题
试题类型
关键词句
价值导向
立意角度
适用文体
内容范围
理性思辨
试题辩证
作文试题
抗战好声音
试题类型
社会时事型材料作文
关键词句
抗战好声音
价值导向
正能量教育功能
立意角度
适用文体
记叙文;议论文
内容范围
抗战歌曲
理性思辨
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实践
试题辩证
情境式;任务驱动;教育功能。
【训练考题3】
在正义战胜邪恶,和平取代战争,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伟大胜利70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如杨靖宇,赵尚志等。我们也深情缅怀那些战斗在纸页上的爱国文人,如郁达夫,郭沫若等,同时我们会思绪万千地重读孙犁的《荷花淀》,老舍的《四世同堂》等。我们还会对活跃在荧屏上的抗日精英心起波澜,如《亮剑》中的战神将军李云龙,《铁血》中的巾帼英雄邵玉娴等。
结合《开学第一课》,写出你的感想与思考。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试题
试题类型
关键词句
价值导向
立意角度
适用文体
内容范围
理性思辨
试题辩证
作文试题
抗战人物及事迹
试题类型
社会时事型材料作文
关键词句
抗战的烈士;文人;荧屏人物
价值导向
正能量教育功能
立意角度
适用文体
读(观)后感;文艺评论
内容范围
抗战的烈士;文人;荧屏人物
理性思辨
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实践
试题辩证
情境式;任务驱动;教育功能。
【评论类范文】
【时事评论】《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柴静的演讲》
(从柴静演讲到今天,各种言论尘嚣土上,或批评,或赞赏。但其实,关键不是柴静的演讲怎样,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它,关键是该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加适宜生活。本文的作者就以此为出发。)
曼德拉说:“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闭上眼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不要去照亮别人,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讽刺和嘲笑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
柴静用她组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做了一个报告——《穹顶之下》,质疑批评等反对的声音很多,但我却被一个网友的评论感动得流泪,正是写在本文开头的那段话。
无论在多黑暗多迷惘的环境里总有像柴静这样的一群人,有着无尽的勇敢与热量为其他人拨开乌云,倾洒阳光,创造更好的明天——他们,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民族的未来。
“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柴静说出这番话时眼里闪动着的是对这一群好似“普通”的普通人的信任与肯定。一个个普通人能做什么?能改变雾霾吗?做的这一切有用吗?努力会不会白费呢?能够影响多少呢?他们不曾去问这样的问题,但是他们减少开车出行,改成乘坐公交、骑自行车或者拼车;拨打12369电话举报冒黑烟的柴油车;不烧劣质煤,在家中清洁灶炉;减少抽烟次数甚至成功戒烟;不再进行放炮等有污染的节庆娱乐活动,而是全家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包饺子看春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有着极大的意义——
比起2014年全年175天雾霾,其中大半以上污染度爆表的北京,2015年的开始几乎全是由蓝天白云阳光构成。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改变,汇聚成千万人、上亿人的努力,就会凝结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涤荡在我们身边,冲刷我们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阴暗面都在这无尽的勇敢与热量中灼烧得杳无音信。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它要依靠的就是每一个像这样的普通人。
这群人就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带着满腔的热血青春与永不服输的斗志奋战在为国家为人民开创更美好的明天的第一线上,号召更多同样的人,像一颗颗渺小如尘埃般的星辰最终汇聚成一个巨大的光源,不遗余力的创造更好的生活。
地球这颗温柔的水蓝色星球其实并不孤独,有太多人为之努力。而其他人不应再去怀疑或嘲笑,而是应该相信——未来会更好。
【时事评论】《论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
(不可否认,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对于人性,人权的追求的历程绝对无可替代。但在当今这个人人物质条件与机会都极为充裕的时代,自由往往成为了某些人触犯道德的凭仗。本文就以此为基础就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进行了论述)
近年来,国家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去旅行,去求学。身处他国,国人们的行为却屡遭谴责。以此展开,不仅仅是在外的旅客,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国人对于社会公德的毫无顾忌,与过于自我的散漫,已经使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压力巨大,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现在,在全力发展国家实力,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同时,处理好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的协调是非常急待解决的问题。
讲到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的协调,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他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社会是人类在这片大地上寻求生存的最好方式,而社会公德就是维持社会这艘大船能在大海上平稳航行的必要条件。更具体化些,让我们从边沁的功利主义来看,社会的公共道德就是保证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的幸福与利益的工具。再谈到个人自由,个人个性的发展,很多人会说社会公德完全与个人自由相对立,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自由从来都不可能定义成丝毫没有限制的为所欲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一次对于个性发展,对于人权,妇女权利,种族平等的追逐,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投机者以个性发展为由而无视道德的下劣行为,对于毒品,枪械的滥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再谈到现今的中国社会,国人在外素质低下的表现,在社会中对规则的漠视,难道真的可以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吗?如果可以,自由就只会是素质缺乏人做出无视垃圾分类,破坏环境,破坏大多数人健康幸福等行为倚仗的工具,个人自由所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意义也会被玷污,长久下去,也会成为影响社会风气的毒瘤。
再从另一个角度谈起,如果说社会公德与个人自由相背离,那么个人自由必然也会与法律等一切可以束缚人的行为的规则相对立,而谋杀抢劫都可以定义为对个人自由的绝对尊重。法律法规与社会公德只不过是两种层次,有轻重之分的维持整个社会正常运行,保证社会最大幸福的工具。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不触犯法律法规,那么他也应该做到遵守社会公德。而如果他可以遵守法律却不能遵守社会公德,就只会是因为社会公德的约束力的缺乏,惩罚力度的软弱所纵容的恶果。因此,我希望每一个人可以明确个人自由是对于每个人没有性别,种族歧视,封建制度下,公平的职业,教育乃至人生选择的权利,而社会公德不是个人自由的对立,相反,它反而会成就大多数人的幸福,为个人自由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接下来,我想谈到的是我们该如何做到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的协调。想必,很多人最近都看过一部叫《分歧者》的影片,这部影片其实就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影片的主演凯特·温丝莱特在谈到她的角色时曾经说过,影片中人们在经历大灭绝后在芝加哥建立的群体依照一种严格的派系分隔,跨越派系的界限都会受到驱逐,凯特·温丝莱特的角色就是这样一个制度的绝对拥护者,严格的执行者。对于社会公德来说也是这样,国家应该建立全面的法律制度,社会制度,对于任何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不仅要严厉制止,还要受到相应好不姑息的惩罚。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样充满规则惩戒的社会冷血味儿十足,但对于整个社会,这样的制度却无法避免。因为人类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动物,我们的大脑不可能拥有绝对纯粹的善良,对道德的绝对遵从,任何一点惩戒上的软弱姑息,都会纵容人们无视公共道德,就如《分歧者》中所描述的一样,任何一丝派系制度的漏洞,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瓦解。
再举例来说,有很多人极其羡慕美国宽松的社会环境,对于枪械,毒品管制的放松,对于所谓“个人自由”的尊重。但事实上,无数的外国人却无比羡慕中国稳定的社会环境。而正是因为中国政府对于枪械,毒品等物品的绝对禁止,绝不姑息,为每一个国人提供了一个绝对安稳的生活环境,一个可以让每一人发展,创造属于自己人生的机会。因此,现在习主席所领导的网络安全,官员制度的清洁,看似毫不留情,太过激烈,但却是最正确,最勇敢的选择。对于一个承载无数人口的社会,道德永远不可能真正约束国人的行为,全面严格的法律制度才会真正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杜绝一切可以使投机者,盲目追随者无视公共道德的机会,维护所有国人的幸福,也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自由提供完全稳定社会环境。
【文艺评论】《论中国动画——低幼定位下的“特色”发展》
【这一切都是因为不久前看电视不小心路过卡酷频道时惊喜的看到了《猪猪侠之窘窘危机》,几年不见,猪猪侠仍然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百度一下更发现猪猪侠还是中国十大最著名动画形象,对此我只能用一组省略号表达我的心情。
身边的同学会定期搜索各种新番,会像追美剧一样追着喜欢的日漫,会因为迪士尼和梦工厂的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而痴迷(像无牙仔和大白),而当有同学说我最近看了某国产动画,则不免一起一阵笑声和吐槽。同样是动画,为什么国产动画和日本美国动漫/动画间会有如此的差别对待?以下是我个人以一个观众的视角多年积累下的想法,不谈配音、画面技术,只谈内容。】
低幼的定位
如果将我过动画片与外国动漫/动画作个对比,将发现最大的不同便是定位。我国动画的最大消费群体是儿童,在很多国人的观念里动画片就是儿童的专利,认为凡是超过儿童年龄却仍喜欢看动画的人是幼稚的。然而,日本美国动漫/动画却老少皆宜,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在日本,成年人是动漫产业的消费主体,不仅是儿童,青少年,大学生甚至是公司白领都迷恋各种漫画。而近期好莱坞6大巨头公司2014年财报统计,迪士尼依靠《冰雪奇缘》《银河护卫队》和《超能陆战队》等动画或动漫/动画改编电影的票房以17亿美元利润坐上头把交椅。可见动漫/动画可以并不低幼并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
空洞的思想
可以说在低幼定位下,我国动画产业失去了更大的消费群体和经济收益,同时也产生了其他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作品的干瘪。像任何艺术作品一样,动漫/动画是作者与观者交流的一种手段,承载着其思想和价值观。就像一部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一样,其思想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本身的高度。我国低幼定位下的内容狭窄,缺乏有特点的思考,为了寓教于乐而将空洞的道理强压到动画中,最终使得动画仅仅是动着的图画。而以日漫和美漫为代表的漫画们内容涉及友情、亲情、爱情、社会、人性……每一部作品都有想要突出的思想和价值观。如美国英雄主义动漫强调对自由和个人价值的追求,日本热血漫画如《海贼王》《火影忍者》中,“守护”“坚持”这类主题词反复在内容中出现,无需刻意的说教,只是让观者随着情节发展和人物成长在快乐、激动、悲伤、愤怒中感受其中的传达的思想。
吃老本的惯性思维
对于国产动画吃老本这个现象,想必每个观者都颇有感触。自2005年出版一炮走红后,《喜羊羊与灰太狼》共推出了动画系列14部共530集和动画电影7部,每个寒暑档期,卡酷频道几乎全天都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礼包。《猪猪侠》也不亚于前者,拥有6-7个系列动画;最令人诧异的就是连《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也被拍成了百集3D动画。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推陈出新,不更换人物设定,内容也基本保持原路线,试图用曾经的口碑来吸引观众,明显就有吃老本的嫌疑。这样做不仅会大大减弱国产动画的多元性,削弱创新力,同时这样缺乏创新的做法也必定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使得动画渐渐是去吸引力。因此,如果我国动画不改变吃老本的心理势必会影响未来的发展。
别人家强大的设定
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人反对了:人家国外的东西,如火影演了10年,海贼如今出到快800集才只到全部剧情的2/3,还有超人什么的1937年就出现了……这难道不是吃老本么?我想,之所以别人家这些作品没有到吃老本地步,全要感谢这些作品内容的设定了。不像很多国产动画只将情节限制在一片地方(如青青草原/东北原始森林),这些动漫/动画通过不断完善设定渐渐构造出一个庞大、清晰、复杂的世界,在如此辽阔的背景下可以焕发无数的可能性。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是美漫中的复仇者联盟和英雄联盟。就说说作为漫威公司旗下的复仇者联盟,除了大事件的主轴故事的发展外,如钢铁侠、蜘蛛侠、雷神、绿巨人、神盾局特工……每一位英雄作为故事的分支都单独成立一部漫画,其内容不仅是有着超能力的英雄们打怪交战,还有描写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爱情等故事,而其背景设定则不仅包括地球,还有地球之外由次元神、生命法庭、最高Boss组成的复杂的机关。可见,广阔的背景设定让故事内容充满未知与可能。
批判后欣赏
把自家的与别人家的做完对比,批判之余也不能忘了夸夸咱自家的。不管怎么说,《喜羊羊与灰太狼》也创造了不错的辉煌,虽然现阶段作品内容一般,但身边同学普遍对《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古古怪界大作战》篇好评不断。我认为这段作品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羊和狼们终于突破了青青草原的限制,首次将冒险类成分加入进来,有着连续性较强的情节内容,是一次不错的设定。此外,《秦时明月》系列也一直被大家所期待和关注。虽然画面处理和人物动作连续性有待提升,但这部历史题材的国产3D武侠动画,终于脱离了低幼的框框,并且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还有……(要表扬的作品也很多啊)
总之
总之,摆脱低幼定位和空洞的主题,勇于创造新作品新形象,并找到作品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是我国动画提升作品质量需要突破的关口。
【素材积累1】抗战好声音,那些旋律背后的故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沈阳守军发动武装进攻,占领了北大营,史称“9.18”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日寇的铁蹄从此在中国土地上践踏了14年,给几万万中国人民带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在卢沟桥对我守军发动进攻,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同仇敌忾,全民抗战,奋起反击,前赴后继.经过8年艰苦的努力,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笔血债,罪行罄竹难书。我们决不能忘记!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提高警惕,准备斗争!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背后的故事
为激励抗大学员,毛泽东指示当时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新校歌。歌词写好后,送给在抗大从事音乐工作的吕骥谱曲。看到激动人心的歌词,吕骥心潮澎湃,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创作任务。
海内外影响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首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校歌一经问世,立刻突破了校园的界限,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并迅速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一个号召令。
《在太行山上》
背后的故事
1938年5月,桂涛声带着这张香烟纸转战到武汉。一天晚上,桂涛声找到冼星海,请他为《在太行山上》谱曲。接过这张香烟纸,冼星海仿佛看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的身影。坐在钢琴前,他反复琢磨、构思。一夜过去,将《在太行山上》谱写成一首兼有抒情和进行曲风格的二部合唱曲。
海内外影响
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上唱响的《在太行山上》,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朱德总司令听到后,亲自抄录歌词随身携带学唱,并要求战士们也要会唱《在太行山上》。歌曲震撼人心、发自肺腑的怒吼,铸就了典型的时代强音和民族精神,犹如战斗的号角,鼓舞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抗日民众奔赴战场。
《抗敌歌》
背后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三省。当时只有27岁的音乐家黄自义愤填膺,想用歌曲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等了一个多月,没有合适的歌词。他按捺不住汹涌的激情,便自己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了第一段歌词,后由韦瀚章填写了第二段歌词。
海内外影响
1931年11月9日,国立音专的学生在上海的广播电台中首次演唱,并由胜利公司灌制成唱片,很快唱遍大江南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这首歌或许已有些陌生,但在当时,它发出了最早的呼声,慷慨昂扬的旋律鼓舞了无数人,成为抗战期间最有名的爱国歌曲之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背后的故事
200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诞辰85周年之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为了永远铭记曹火星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一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中堂庙旁。1943年3月,蒋介石开始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称“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国民党”。
海内外影响
在曹火星的带领下,儿童团员们很快就学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并迅速在根据地传唱开来。后来,曹火星就刻印了歌篇发给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这首歌一下子在平西就传开了。再后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好像插上了翅膀,伴随着八路军、解放军前进的步伐,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到敌人后方去》
背后的故事
1938年9月,周恩来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到武汉视察抗战宣传工作,“周恩来剖析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日寇直逼武汉,国难当头,应以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思想来武装自己。”(余玮、吴志菲著《红歌纪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红歌纪事》中的《赵启海的名字与抗战名曲〈到敌人后方去〉一样经典》一文,回溯了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海内外影响
这首歌原是进行曲风格的二部合唱,流传时一般改为齐唱。很快,这首《到敌人后方去》就从武汉流传到祖国各地,并深入到敌后根据地。据周巍峙《解放区人民热爱星海同志》一文回忆,这首歌写成后不久,即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的每一个角落,到处可以听到“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歌声,成为那个时代的响亮口号。
《怒吼吧!黄河》
背后的故事
词作者、诗人光未然生前在回忆文章《〈黄河大合唱〉的写作故事》中写道:“当年在延安听过演唱的同志们,想必记得那压轴之作《怒吼吧!黄河》。演唱临近结束的时候,那一阵阵震撼人心的军号和大鼓声,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海内外影响
“黄河作为一个意象,诗人将它从自然壮观到社会内涵,从历史长流到现实激荡,作了含义深刻的抒唱,而主要落笔则在祖国、民族的现实斗争。”(《中国文学通史·现代文学(下)》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学者张大明在他编著的文学史中,也对《黄河大合唱》及其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做了高度评价。
《保卫黄河》
背后的故事
1939年春,在延安病榻之上的光未然根据两次渡河及在吕梁山行军的经历创作了一首长诗。年轻的诗人在陕北的窑洞里,用低沉的声音朗诵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诵读结束时,冼星海突然站起来,将歌词抓在手上,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写好!”六个昼夜过去,冼星海终于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
海内外影响
在整个黄河套曲中,这首歌曲是一个亮点。整部合唱的基调是痛苦的,悲壮的。如果全色的悲,则无以照亮斗争的前景。而这首曲子,就打破了这种格局,使大合唱在情感的抒发上富于变化。恰恰是这一点,使《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投身抗战渴望胜利的审美追求,获得人们的普遍喜爱。”
《八路军军歌》
背后的故事
《八路军军歌》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进行曲,作于1939年秋天,由公木作词、郑律成谱曲。同年冬,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油印出版,并由曲作者指挥,首次演出于延安中央大礼堂。曲作浑厚深沉,蕴含着内在的力量,并以其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鲜明地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
海内外影响
《八路军军歌》末尾这句“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的歌词,除了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强敌,争取民族独立外,更是将“人类解放”作为八路军的神圣使命,体现了超越民族和历史的理想情怀,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这样的责任担当弥足珍贵。
《团结就是力量》
背后的故事
为反映当时的斗争情形,卢肃和牧虹仅用一个星期就写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部小歌剧。但排练的时候大家觉得剧情结束得太突然,缺乏终止感,就由卢肃作曲,牧虹作词,加了一个同名幕终曲,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就这样诞生了。
海内外影响
《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词,突破了一般抗日歌曲的深度广度,“向着法西斯蒂开火”比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更深了一层。曲子是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节奏,曲调流畅。连接向上的六度大跳进,形成这支歌曲的特殊风格,同时充分运用五声音阶素材,有浓烈的中华民族音乐风格。
《解放区的天》
背后的故事
南皮县文化馆原馆长郭其武说:“刘西林把河北民歌带到解放区,让这首歌能传唱半个世纪。我十几岁第一次听就觉得很好唱,词很简单,所以能广泛流传。不管是沧县还是南皮,刘西林都是家乡人的骄傲。”
海内外影响
“这首歌原来叫《边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后来流传到很多解放区,曲子没有大改动,就把‘边区’改成了‘解放区’。反映了受苦难的人民逃到晋绥边区,受到党和政府关照以后感激和欢乐的心情,表达了他们对共产党领导的支持和拥戴,对太平生活的渴望。
《军民大生产》
背后的故事
1943年春,129师385旅770团的上千名战士在团长张才千、政委肖元礼的带领下进驻庆阳市华池县大凤川,和当地村民一道,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海内外影响
慷慨激昂的歌词、奋进明快的节奏、雄壮豪迈的曲调,《军民大生产》这首歌一经问世,便迅速广泛传唱,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
《大刀进行曲》
背后的故事
1937年二十九军在卢沟桥上用大刀歼灭来犯之敌,大刀再次扬威。消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年轻的麦新激动不已,在上海的亭子间里奋笔疾书,自拉自唱,一气呵成写就了《大刀进行曲》。短短13句,90个字,简单炽热,字字扣人心弦!
海内外影响
《大刀进行曲》首次唱响后,麦新根据试唱效果和大家的意见作了修改,把原词中的“二十九路军的弟兄们”,改成“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把“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成“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等。此后,著名剧作家田汉将《大刀进行曲》录制成唱片,使之广为流传,成为烽火岁月中的时代强音。
《毕业歌》
背后的故事
中国第一家专拍有声电影的左翼电影公司电通影片公司于1934年在上海成立。电影《桃李劫》成为中国最早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毕业歌》就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影片插曲。
海内外影响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左翼艺术家利用电影宣传抗日,号召学生肩负起国家的兴亡,民族的重任,电影放到哪里,《毕业歌》就唱到哪里,动员起更多的学生选择救亡图存。”
《八路军进行曲》
背后的故事
1939年,郑律成和公木合作创作的8首组歌——《八路军大合唱》终于完成,《八路军进行曲》就是组歌中的一首。后来,将歌词作了适当调整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颁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海内外影响
这首不朽抗战名曲《八路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像嘹亮的冲锋号一样,鼓舞和激励无数革命先驱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英勇杀敌。歌曲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浴血疆场、英勇抗敌的历史画卷,展现出人民军队雄壮豪迈、一往无前、摧枯拉朽的气势和力量。
《游击队之歌》
背后的故事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这首奋进向上的《游击队歌》,是青年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冬在山西省临汾市西郊刘庄村八路军办事处体验生活时写的一首战歌。
海内外影响
洪洞县白石村,当时是八路军随营学校的驻地。今年92岁的何柏林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跟着随营学校的学生一起学唱时的情景。“节奏明快,歌词也很有感染力,大家都很爱唱。”何柏林说,这首歌激励了很多像他一样年纪的人。
《歌唱二小放牛郎》
背后的故事
《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1942年的爱国歌曲,热情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13岁的少年王二小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将日寇引入八路军伏击圈,而自己却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海内外影响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旋律优美的儿歌,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王二小的故事先后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连环画、动漫,几乎家喻户晓。
《长城谣》
背后的故事
一曲《长城谣》,多少故园情。1937年,20岁的周小燕站在武汉街头,第一次唱出这首深情的歌。这首《长城谣》由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原本作为电影《关山万里》的插曲,后因为抗战爆发,影片搁置未能拍摄。
海内外影响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88岁的周小燕再次登台重唱《长城谣》。时至今日,《长城谣》依然是无数人心中最美的旋律。一曲《长城谣》为何如此动人?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王瑞看来,“从作品本身来讲,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在当时广泛流传并产生很大影响,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载体是长城。”
《黄水谣》
背后的故事
它“用歌谣体的形式,以简单的音调、平易而动人的旋律,描绘了黄河美丽的景色和敌人侵入后造成的凄惨景象;表达了人民对土地、对生活的热爱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也表达了对敌人的深刻仇恨。”
海内外影响
蒲涛介绍说:“这首歌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很多专业歌唱家必备的演出曲目,是一首久唱不衰的经典之作。”
《黄河颂》
背后的故事
这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海内外影响
冼星海创作的中心是人民。《黄河大合唱》中的每一支歌曲都写出了不同类型的人民。他想把《黄河颂》谱写成民族精神的颂歌和时代的最强音。
《抗日将士出征歌》
背后的故事
这首作品原来名为《革命将士出征歌》,最早的记载是1937年填词,但什么人填的词已经无从查找,这样的情况在延安时期比较普遍。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首词一定是出自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
海内外影响
《抗日将士出征歌》是一首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其曲调简单明快,再加上进行曲的节奏,雄壮有力,恰似生命的呐喊、出膛的子弹,一经填词就广为流传。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背后的故事
《在太行山上》主题句由小调式改成大调式,音调更明朗,气势更宏大。在此基础上创作歌词,写成合唱歌曲《红日出东方》。摄制组同志们听了之后,觉得歌曲气势恢宏,都很满意。
海内外影响
作品的艺术风格决定创作的成败。只有吃透作品的艺术风格,找准艺术分寸,才能创作出符合影片规定情境和特定环境下人物情感气质的作品。这也是《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能够受到观众喜爱、传唱至今的原因吧。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背后的故事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抗战题材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创作于1956年。微山湖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当年铁道游击队和微山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扒火车,炸桥梁,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海内外影响
这首歌曲诞生已近60个春秋,但依然广为传唱。微山县词作家李孔章告诉记者,该歌曲之所以能传唱至今,首先是体裁好,词曲作者写得好;其次,描写的抗战形式独特,是在铁路上,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抗战精神、民族精神。
《延安颂》
背后的故事
《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8年4月,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
海内外影响
全曲以激昂的旋律,表达了千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反映出一种时代精神——延安精神。
《二月里来》
背后的故事
《二月里来》选自《生产大合唱》。该作品是冼星海创作的四部大合唱中的第一部,完成于1939年3月。《二月里来》抒情柔美,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说:“它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播种场面和恬静安逸的田园风光。”
海内外影响
创作于抗战时期,主要表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本鬼子的欺压下,用各种劳动行动来支持、反抗日军的事迹,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崇高的思想境界。
《松花江上》
背后的故事
《松花江上》作于1936年秋。当时张寒晖随东北籍学生看望因家乡沦陷流亡到西安的东北难民,亲闻难民哀伤的哭诉,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在东北军做地下工作的同乡又给他送来东北军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五周年而出版的《东望》专刊,张寒晖夜不成寐,一气呵成写出了催人泪下的《松花江上》。
海内外影响
79年前,就是张寒晖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写下了那首悲惨凄绝、脍炙人口的抗战名曲——《松花江上》,成为最触动人心的时代之声。《松花江上》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欷歔,成为中华民族刻骨难忘的抗日歌曲之一。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八路军进行曲》:军歌嘹亮六十载
1941年5月的延安,人们被旋律铿锵而优美的《八路军进行曲》所激动。
《八路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解放战争时期被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以它气势雄伟豪迈,展现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威武雄风。
《游击队之歌》:游击健儿逞英豪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他写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国军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个动人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奋战的号角
《团结就是力量》流传到今天,已经60多年,现在不论在城市、农村,男女老少仍然喜欢唱它,成为久唱不衰的“流行曲”。
1943年夏天,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卢肃和牧虹,编写了一部反映减租减息斗争的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是这个歌剧的幕终曲。
《团结就是力量》后来在北平、重庆等地的学生中流传开来。学生们在国统区游行示威时,他们就挽起臂膀,高唱这首歌,勇往直前。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一直是激励人们团结奋战的号角。
《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
《延安颂》在抗战时期曾经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地,并传到国统区和海外,一直传唱至今。
歌曲由郑律成作词,莫耶作曲。1938年,一个夏日的傍晚,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郑律成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眺望着英姿勃勃的抗大队伍,激发起创作灵感。他打算谱一首曲子,并鼓动文学系的莫耶写出了《歌颂延安》。后来这首歌被更名为《延安颂》,当时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颂》由此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由曹火星作词并谱曲,创作于1943年9月。
1942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的《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在平西根据地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主席建议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也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铿锵战歌,鲜血谱就。这些响彻神州的歌声是冲锋的号角,是奋战的鼓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到底。直到今天,每每听来依然令我们热血沸腾。
【素材积累2】抗战作文素材集锦
在正义战胜邪恶,和平取代战争,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伟大胜利70年之际,我们缅怀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同样也缅怀那些战斗在纸页上的爱国文人!
◎海外之音:天下何国堪受辱
70年前,饱受战火摧残的民族数不胜数,亿万人民在承受着和中华儿女一样的伤痛。他们同我们一样,在灾难中煎熬,在煎熬中觉醒,在觉醒中呐喊,在呐喊中反抗!他们用自己的笔,写下了战斗的檄文!
“一个软弱的妇人靠在板棚的土墙上,讲述斯大林格勒是怎样被焚的,由于疲倦,她说话的声音很平静。”
5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如此清晰地记得,西蒙诺夫《日日夜夜》开头的这段文字。依然记得那个眼睛像一潭清澈的湖水、上唇长出绒毛的青涩的大男孩儿,手里捧着一本400多页的大书,身子沉浸在同样弥漫着春天气息的五月里,那颗心却飞向了遥远的到处散发着硝烟和焦土味的斯大林格勒,时光回到了他还没出生的20年前。纸张不好,不是白的而是黑灰的,捧在手里很厚,和他的年龄很不配。工人新村的孩子很少有他这样如痴如醉成天抱着一本书的。
我,一个年轻的还在孩子和青年交界处的小读者,没想到自己会追随着炮兵大尉萨布罗夫的身影,置身、穿行、奔跑在那么密集地从头顶呼啸而过的枪林弹雨中。子弹“嗖嗖”地擦着耳边飞过,可以听到德国士兵的呼吸。
随着阅读的徐徐展开与书页的掀动,大尉萨布罗夫和他的战士在瓢泼大雨中渡过了波涛汹涌的伏尔加河,强行插入被德军包围得水泄不通的斯大林格勒。他们仅仅依靠一个金鱼池的掩护,夺下了市中心的三座大房子,在德军坦克、大炮疯狂的攻击下,日日夜夜坚守着这三座房子。斯大林格勒沿伏尔加河将近50公里的窄长地带上聚集了苏德双方300万大军。大战中,双方的争夺已经不是用公里、街道,而是用房屋甚至是用墙壁来标记了。许多街区被炮火削平,一眼就可以望到尽头。小说写尽了这场战争的惨烈,我们看到在“他们进攻了”的面前,所有的渺小的私利和占有的欲望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以生的希望和牺牲的无畏勇气。在惨烈的战斗中,燃起英雄主义的烈焰。阅读最后的那个夜晚,看到萨布罗夫大尉将为了掩护他而牺牲的亲密战友埋在他们用生命守住的房屋的石板下,我在清冷的月光下,满眼噙着夺眶而出的泪水。
后来,我曾在严冬挖备战备荒的防空洞,年轻瘦弱的臂膀将一锹锹方方正正结着冰、冻得很沉的泥土掘起来,累得吃不消的时候,会想到《日日夜夜》里的萨布罗夫和他长眠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下的战友,想起他们挖战壕的情景。人活着,总得有点英雄主义的,哪怕失败、死亡。
历史不可复制,伟大的精神却可以永恒。70年前在殷红的热血和俄罗斯皑皑白雪中生出来的文字,50年前那些曾经灼烧过我灵魂的文字,依然熨帖着今天的年轻人的心灵。
(选自曲志红《笔底风云起波澜——中国文学界抗战运动扫描》)
◎九州之内:笔尖传来杀伐音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难道书生真的于沙场无半点用处吗?不!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这些文人们站了出来,用他们的笔,证明了文人的力量:我们有铮铮傲骨,我们有不屈的意志,我们是民族精神的图腾,我们是爱国情怀的证明!
文学,永远是现实生活和作者深沉情感的表达。我国东北地区最先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亡国的悲苦,中国的抗战文学也率先在东北崛起。李辉英发表于1932年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描写了一座沦陷城市里一位女学生被侵略日军蹂躏的悲惨故事。
历数当时的力作,有太多值得记住的名字:鲁迅的杂文;郭沫若、艾青、田间、徐迟、臧克家等人的抗战诗,以及以绿原、牛汉等为代表的“七月派”诗人的诗歌;萧乾、曹白、范长江、宋之的、荒煤、曾克、徐迟等人发表的大量的报告文学;巴金的“抗战三部曲”,老舍的《四世同堂》,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等小说佳作;夏衍、于伶、阳翰笙、欧阳予倩、阿英等以抗战为主题奉献的影视文学和舞台剧作……
诞生在抗战硝烟中的各类文学作品,有的悲壮慷慨,有的金戈铁马,也有的在血与火中透出柔美和深情。被誉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孙犁,以抒情诗般的风格写出了他的名篇《荷花淀》。《荷花淀》描写了水生嫂等一群年轻妇女寻夫、遇敌、战斗等的情节和遭遇,展现了她们为人妻女,又勇赴国难的过程,为读者塑造了一种普通人的“英雄形象”。
当然,文学也绝没有忘记讽刺和批判。茅盾的《腐蚀》、夏衍的《芳草天涯》、陈白尘的《升官图》、张天翼的《华威先生》等,如一柄柄利剑针砭时弊,抨击那些生死存亡之际仍滋生蔓延的贪婪、虚伪、尔虞我诈、昏庸无耻和腐朽黑暗。
从抗战爆发到今天,反映中华儿女抗战历程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它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为追求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而奋斗。
一句话,优秀的抗战文学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的记忆。
◎伟人像:捐躯赴国难的郁达夫
我们从他的笔下欣赏过故都的秋,那么清,那么静,那么悲凉。正如他在人生的秋季就告别人世,走得那么清,那么静,那么悲凉。战争胜利了,却没有救得他的生命,但我相信,他临别时定是平静安详的。因为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实现了;他为之奋斗的民族胜利了……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郁达夫挺身而出,奋战在抗日的硝烟中,以自己的一支笔,号召民众抗战。
1938年9月,郁达夫获新加坡《星洲日报》社长胡昌耀邀请去海外宣传抗日救亡,郁达夫毅然决定出国。后来,郁达夫尽管已远在新加坡从事救亡宣传工作,但是他的一颗爱国忠心,无时不与国内抗战文艺队伍息息相关。作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常务理事的郁达夫,始终关注着“文协”的动态。他在《晨星》副刊上,除经常报道“文协”的活动消息外,当“文协”经费发生困难时,还发起募捐运动,号召《晨星》投稿者将稿费捐出。重庆被炸后,郁达夫三次汇款到重庆,给“文协”做活动经费。郁达夫这些带动南侨支援抗日的爱国义举,鼓舞了国内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朋友们。国内文艺界的战友也深切怀念远在海外孤军奋战的郁达夫,不断通过书信来勉励和支持他的工作。
1942年1月11日,日军攻陷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新加坡岌岌可危。当时新加坡华侨抗敌委员会主席陈嘉庚曾向英国驻新加坡总督汤麦斯交涉,要求当局负责全体“抗委会”人员的安全撤退工作,结果遭到了拒绝。大家商议自行分批撤退,2月4日清晨,郁达夫与一群文人乘一只由小舢板改装的小电船离开新加坡。辗转来到印尼的巴爷公务,并化名赵廉。在一次偶然中,被日军发现他通晓日语,因而强迫他到日本宪兵部担任通译。但在担任通译时,他常利用各种机会,来掩护和支持华侨及印尼人民的抗日活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全世界宣告了无条件投降,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不幸的是,8月29日晚上,郁达夫却被残留在印尼的日本宪兵杀害,终年五十岁。
(选自李美艳《抗日硝烟中的郁达夫》)
◎诗歌颂:硝烟中凄美的爱情
等着我吧
西蒙诺夫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捱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超链接:文学作品中十大抗日精英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比现实中的抗日英雄更富有传奇色彩,比“抗日雷剧”中的主人公们更贴近现实。他们是大智大勇的化身,他们是可歌可泣的传奇。他们就是活跃在纸页战场上的抗日精英!
1.《亮剑》:战神将军李云龙
2.《高地》:双雄严泽光、王铁山
3.《狼烟北平》市井侠心文三儿
4.《抗战狙击手》:孤胆英雄萧剑扬
5.《雪亮军刀》:草蜢豪杰丁三
6.《铁血》巾帼英雄邵玉娴
7.《特战先驱》:铁血勇士周文正
8.《祖上光荣》:草民英雄“太爷爷”
9.《零炮楼》:民间英雄“贾家兄弟”
10.《城门》:末代英雄“弓箭骑兵团”
相关文档
- 金版教程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2021-05-136页
- 2014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2021-05-139页
- 2014年版高考化学二轮分类练习题目2021-05-137页
- (浙江课标)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2021-05-133页
- 高考全国卷三地理高清重绘版含答案2021-05-138页
- 2020版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热点专2021-05-136页
- 高考语文达标检测72题常考字形10002021-05-1314页
- 2014年版高考英语词法二轮专项测试2021-05-137页
-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2021-05-1323页
-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必背篇——知识打2021-05-13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