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33页

  • 2.45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汇编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容易题,全做对;中等题,不浪费;尽力冲击压轴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力的种类:(11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必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1个性质力)‎ 有21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 ‎3滑动摩擦力:F滑= mN ‎ ‎4静摩擦力: O£ f静£ f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万有引力: F引=G ‎ ‎6库仑力: F=K(真空中、点电荷) ‎ ‎7电场力: F电=q E =q ‎8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9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 ‎10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 ‎11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力。‎ 基本运动模型:‎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 ‎3平抛、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 ‎2胡克定律 ‎3滑动摩擦定律 ‎4牛顿第一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 ‎7动量守恒定律 ‎8机械能守恒定律 ‎9能的转化和守恒和定律.‎ ‎10热力学第一定律 ‎11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学 ‎12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13电荷守恒定律 ‎ ‎14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5欧姆定律 电学 ‎16电阻定律 ‎ ‎17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9楞次定律 ‎20反射定律 ‎21折射定律 定理: ①动量定理 ②动能定理 从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其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合=‎0 a=0 V0≠0 ‎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 F合= 恒力 ‎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弹簧振子和单摆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平抛、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运动:带电粒子只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的定义和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考系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段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 a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做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速、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 ⑩根据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可判断电势的高低)电荷的受力方向;再跟据移动方向其做功情况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V。知识分类举要 1.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 α ‎ F2 ‎ F ‎ F1 ‎ θ ‎ ú求F、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 ‎ ‎ ‎ F= ‎ ‎  合力的方向与F1成a角: ‎ ‎ tga=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行定则。 ‎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ú F1-F‎2 ú £ F£ú F1 +F2 ú ‎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 åF=0 或åFx=0 åFy=0‎ 推论:‎ ‎(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共线,三力平衡:F3=F1 +F2‎ 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mFN ‎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m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2.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种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这叫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两个基本公式 和几个重要推论: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 ‎ ‎(1) 推论:V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①‎ ‎②‎ ‎③‎ ‎④‎ ‎⑤‎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 (3) AB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s/2 = ‎ ‎ Vt/ 2 ===== VN £ Vs/2 =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维方法篇 ‎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① 用定义式: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 ‎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 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 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相等时,S追V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 ‎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 ‎3.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同向转动:wAtA=wBtB+n2π;反向转动:wAtA+wBtB=2π ‎4.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 5.逆向思维法解题 6.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 ‎7.用比例法解题 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 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 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 ③位移=平均速度时间 解题常规方法:公式法(包括数学推导)、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变法 ‎2.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 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 (2)上升的时间::t= (3)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6)匀变速运动适用全过程h= Vo t -g t2 ; Vt = Vo-g t ; Vt2-Vo2 = -‎2g h(h、Vt的正、负号的理解)‎ ‎3.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 V===wR=‎2f R 角速度:w= ‎ 向心加速度: a =‎2 f2 R= ‎ 向心力: F= ma = m2 R= mm4n2 R ‎ 追及(相遇)相距最近的问题:同向转动:wAtA=wBtB+n2π;反向转动:wAtA+wBtB=2π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4.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1)运动特点:a、只受重力;b、初速度与重力垂直.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 ‎(3)平抛运动的规律:‎ 证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平总位移的中点。‎ 证明:平抛运动示意如图 设初速度为V0,某时刻运动到P点,位置坐标为(x,y ),所用时间为t.‎ 此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轴的交点为,‎ 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 速度: Vx= V0 ‎ Vy=gt ‎ ‎ ①‎ 位移: Sx= Vot ‎ ②‎ ‎ 由①②得: 即 ③‎ ‎ 所以: ④‎ ④式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平总位移的中点。‎ 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物体从顶点开始无初速地沿不同弦滑到圆周上所用时间都相等 一质点自倾角为的斜面上方定点O沿光滑斜槽OP从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为了使质点在最短时间内从O点到达斜面,则斜槽与竖直方面的夹角等于多少?‎ ‎5.牛顿第二定律:F合 = ma (是矢量式) 或者 åFx = m ax åFy = m a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体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产生加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若合外力恒定,则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保持不变,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④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处于同一直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⑤根据力与速度同向或反向,可以进一步判定物体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⑥若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⑦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外力作用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外力仅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⑧物体受到一个与位移方向相反的周期性外力作用时,物体做机械振动.‎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物体做什么运动,一看受什么样的力,二看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的角度,进一步讨论运动规律.‎ ‎6.万有引力及应用:与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 ‎1思路和方法:①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② F心=F万 (类似原子模型)‎ ‎2公式:G=ma,又a=, 则v=,,T= ‎ ‎3求中心天体的质量M和密度ρ 由G==mr =mM= ()‎ ρ=(当r=R即近地卫星绕中心天体运行时)ρ=‎ ‎(M=V球=r3) s球面=4r2 s=r2 (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 s球冠=2Rh 轨道上正常运转: F引=G= F心= ma心= m2 R= mm4n2 R ‎ 地面附近: G= mg GM=gR2 (黄金代换式) mg = m=v第一宇宙=‎7.9km/s ‎ 题目中常隐含:(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时可能要用到上式与其它方程联立来求解。‎ 轨道上正常运转: G= m ‎ ‎【讨论】(v或EK)与r关系,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时,v第一宇宙=‎7.9km/s (最大的运行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 T最小=84.8min=1.4h ①沿圆轨道运动的卫星的几个结论: v=,,T=‎ ②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 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v第一宇宙=‎7.9km/s (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 ③同步卫星几个一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仍有盲区)‎ 轨道为赤道平面 T=24h=86400s 离地高h=3.56x‎104km(为地球半径的5.6倍) ‎ V同步=‎3.08km/s﹤V第一宇宙=‎7.9km/s w=15o/h(地理上时区) a=‎0.23m/s2‎ ④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变轨速度的区别 ⑤卫星的能量:r增v减小(EK减小F‎2 m1>m2 N1F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N'=‎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火车提速靠增大轨道半径或倾角来实现 ‎(2)没有支撑物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受力:由mg+T=mv2/L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越小,但T的最小值只能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提供作向心力. ‎ 结论:通过最高点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通过或恰好通不过的条件),此时只有重力提供作向心力.‎ ‎ 注意讨论:绳系小球从最高点抛出做圆周还是平抛运动。‎ 能过最高点条件:V≥V临(当V≥V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 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tg物体静止于斜面 ‎< tg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一cos) ‎ ‎◆4.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如图: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只有=arctg()时才沿杆方向 ‎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E m,q L ‎·O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B=mgR=‎ 整体下摆:2mgR=mg+‎ ‎ = ; => VB=‎ 所以AB杆对B做正功,AB杆对A做负功 通过轻绳连接的物体 ①在沿绳连接方向(可直可曲),具有共同的v和a。‎ 特别注意:两物体不在沿绳连接方向运动时,先应把两物体的v和a在沿绳方向分解,求出两物体的v和a的关系式,‎ ②被拉直瞬间,沿绳方向的速度突然消失,此瞬间过程存在能量的损失。‎ 讨论:若作圆周运动最高点速度 V0<,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时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机械能守恒。而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即v1突然消失),再v2下摆机械能守恒 例:摆球的质量为m,从偏离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5.超重失重模型 ‎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1到2到3过程中 (1、3除外)超重状态 ‎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铁木球的运动系统重心向下加速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F m a 图9‎ q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6.碰撞模型:‎ 两个相当重要典型的物理模型,后面的动量守恒中专题讲解 ‎◆7.子弹打击木块模型:‎ ‎◆8.人船模型:‎ 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 在此方向遵从①动量守恒方程:mv=MV;ms=MS ;②位移关系方程 s+S=d s= M/m=Lm/LM 载人气球原静止于高h的高空,气球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若人沿绳梯滑至地面,则绳梯至少为多长?‎ M m O R ‎20m S1‎ S2‎ ‎◆9.弹簧振子模型:F=-Kx (X、F、a、v、A、T、f、EK、EP等量的变化规律)水平型或竖直型 ‎◆10.单摆模型:T=2 (类单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1.波动模型: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0‎ F t t或s 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 ‎ 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 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 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 ⑥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 波速v=s/t=/T=f ‎ 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 波动与振动的区别: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 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Δt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 ‎◆12.图象模型:识图方法: 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明确:点、线、面积、斜率、截距、交点的含义 中学物理中重要的图象 ‎ ⑴运动学中的s-t图、v-t图、振动图象x-t图以及波动图象y-x图等。‎ ⑵电学中的电场线分布图、磁感线分布图、等势面分布图、交流电图象、电磁振荡i-t图等。‎ ⑶实验中的图象: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要用到a-F图象、F-1/m图象;用“伏安法 ”测电阻时要画I-U图象;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时要画U-I图;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要画的图等。‎ ⑷在各类习题中出现的图象:如力学中的F-t图、电磁振荡中的q-t图、电学中的P-R图、电磁感应中的Φ-t图、E-t图等。‎ ‎●模型法常常有下面三种情况 ‎(1)“对象模型”:即把研究的对象的本身理想化.‎ 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称为对象模型(也可称为概念模型),‎ 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常见的如“力学”中有质点、点电荷、轻绳或杆、轻质弹簧、单摆、弹簧振子、弹性体、绝热物质等;‎ ‎(2)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排除外部条件中干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次要因素,突出外部条件的本质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从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称为条件模型.‎ ‎(3)过程模型:把具体过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称过程模型 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审视物理情景 构建物理模型 转化为数学问题 还原为物理结论 原始的物理模型可分为如下两类:‎ 对象模型(质点、轻杆、轻绳、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电表、理想变压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光源、光线、原子模型等)‎ 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简谐波、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 物理模型 物理解题方法:如整体法、假设法、极限法、逆向思维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法、物理图像法等.‎ ● 知识分类举要 ‎ 力的瞬时性(产生a)F=ma、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顿第二定律 ‎1.力的三种效应:时间积累效应(冲量)I=Ft、动量发生变化动量定理 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定理 ‎2.动量观点:动量(状态量):p=mv= 冲量(过程量):I = F t 动量定理: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 公式: F合t = mv’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I=F合t=F1t1+F2t2+---=p=P末-P初=mv末-mv初 ‎ 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 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理想化条件)‎ ②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③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④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⑤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合外力为零,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 即:原来连在一起的系统匀速或静止(受合外力为零),分开后整体在某阶段受合外力仍为零,可用动量守恒。‎ 例:火车在某一恒定牵引力作用下拖着拖车匀速前进,拖车在脱勾后至停止运动前的过程中(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短时间的作用,也适用于长时间的作用。‎ 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各种表达式的物理含义):‎ P=P′ 或 P1+P2=P1′+P2′ 或 m1V1+m2V2=m1V1′+m2V2′‎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ΔP=0 (系统总动量变化为0)‎ ΔP=-ΔP' (两物体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果相互作用的系统由两个物体构成,动量守恒的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表达式为 m1v1+m2v2=; 0=m1v1+m2v‎2 m1v1+m2v2=(m1+m2)v共 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P),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即:P+(-P)=0‎ 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 系统性:研究对象是某个系统、研究的是某个过程 矢量性:对一维情况,先选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速度取正,反之取负,‎ 再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引入正负号转化为代数运算。不注意正方向的设定,往往得出错误结果。一旦方向搞错,问题不得其解 相对性:所有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参照系。‎ 同时性:v1、v2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v1'、v2'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 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动量定理说的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跟总冲量的矢量相等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存在内部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在作用前后或作用过程中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保持不变的关系。‎ ‎◆7.碰撞模型 ‎◆8子弹打击木块模型专题:‎ 碰撞特点①动量守恒 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应同时满足:‎ ‎ ‎ ‎ ‎ ‎(这个结论最好背下来,以后经常要用到。)‎ 讨论:①一动一静且二球质量相等时的弹性正碰:速度交换 ②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返。‎ ③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等大反向的动量时,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 ‎◆“一动一静”弹性碰撞规律:即m2v2=0 ;=0 代入(1)、(2)式 ‎ ‎ 解得:v1'=(主动球速度下限) v2'=(被碰球速度上限)‎ ‎ 讨论(1):‎ ‎ 当m1>m2时,v1'>0,v2'>0 v1′与v1方向一致;当m1>>m2时,v1'≈v1,v2'≈2v1 (高射炮打蚊子)‎ ‎ 当m1=m2时,v1'=0,v2'=v1 即m1与m2交换速度 ‎ 当m10 v2′与v1同向;当m1<>m2时,v2'≈2v1‎ ‎ B.初动量p1一定,由p2'=m2v2'=,可见,当m1< ‎(11)安培力做功 安培力所做的功对应着电能与其它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即W安=△E电,‎ 安培力做正功,对应着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动机模型);‎ 克服安培力做功,对应着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模型);‎ 且安培力作功的绝对值,等于电能转化的量值, W=F安d=BILd 内能(发热)‎ ‎(12)洛仑兹力永不做功 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13)光学 光子的能量: E光子=hγ;一束光能量E光=N×hγ(N指光子数目)‎ 在光电效应中,光子的能量hγ=W+‎ ‎(14)原子物理 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hγ=E初—E末,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hγ= E末—E初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15)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对于所有参与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一个物体的能量数值及形式都可能发生变化,但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合保持不变 功和能的关系贯穿整个物理学。现归类整理如下:常见力做功与对应能的关系 常见的几种力做功 能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力的种类 做功的正负 对应的能量 变化情况 ‎①重力mg ‎+‎ 重力势能EP 减小 mgh=–ΔEP ‎–‎ 增加 ‎②弹簧的弹力kx ‎+‎ 弹性势能E弹性 减小 W弹=–ΔE弹性 ‎–‎ 增加 ‎③分子力F分子 ‎+‎ 分子势能E分子 减小 W分子力=–ΔE分子 ‎–‎ 增加 ‎④电场力Eq ‎+‎ 电势能E电势 减小 qU =–ΔE电势 ‎–‎ 增加 ‎⑤滑动摩擦力f ‎–‎ 内能Q 增加 fs相对= Q ‎ ‎⑥感应电流的安培力F安培 ‎–‎ 电能E电 增加 W安培力=ΔE电 ‎⑦合力F合 ‎+‎ 动能Ek 增加 W合=ΔEk ‎–‎ 减小 ‎⑧重力以外的力F ‎+‎ 机械能E机械 增加 WF=ΔE机械 ‎–‎ 减小 汽车的启动问题: 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关键是发动机的功率是否达到额定功率,‎ 当a=0即F=f时,v达到最大vm a=‎ 速度V↑F=↓‎ 恒定功 率启动 保持vm匀速 ‎∣→→→变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恒定加速度启动 a定=即F一定 P↑=F定v↑即P随v的增大而增大 当a=0时,v达到最大vm,此后匀速 当P=P额时 a定=≠0,‎ v还要增大 F=‎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变加速(a↓)运动→→→→→∣→匀速运动→‎ ‎(1)若额定功率下起动,则一定是变加速运动,因为牵引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求解时不能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来解.‎ ‎(2)特别注意匀加速起动时,牵引力恒定.当功率随速度增至预定功率时的速度(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并不是车行的最大速度.此后,车仍要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这阶段类同于额定功率起动)直至a=0时速度达到最大.‎ 高考物理力学常见几类计算题的分析 高考题物理计算的常见几种类型 题型常见特点 考查的主要内容 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与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的阶段性运动。‎ ‎(2)力大小可确定,一般仅涉及力、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计算,通常不涉及功、能量、动量计算问题。‎ ‎(1)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分析与受力分析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 ‎(3)选择最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位移、速度和时间。‎ ‎(4)特殊的阶段性运动或二物体运动时间长短的比较常引入速度图象帮助解答。‎ ‎(1)学会画运动情境草,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合外力的方向。‎ ‎(2)加速度a计算后,应根据物体加减速运动确定运动学公式如何表示(即正负号如何添加)‎ ‎(3)不同阶段的物理量要加角标予以区分。‎ 力学二大定理与二大定律的应用 二大定理应用:(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运动:若出现二个物体时隔离受力分析,分别列式判定。‎ ‎(2)题目出现“功”、“动能”、“动能增加(减少)”等字眼,常涉及到功、力、初末速度、时间和长度量计算。‎ ‎(1)功、冲量的正负判定及其表达式写法。‎ ‎(2)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表达式的建立。‎ ‎(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速度公式与单一动量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位移公式与单一动能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二个物体动能表达式与系统能量守恒式往往也是等价的。应用时要避免重复列式。‎ ‎(4)曲线运动一般考虑到动能定理应用,圆周运动一般还要引入向心力公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往往考查到二个定理的应用。‎ ‎(1)未特别说明时,动能中速度均是相对地而言的,动能不能用分量表示。‎ ‎(2)功中的位移应是对地位移;功的正负要依据力与位移方向间夹角判定,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正负有时也可根据特征直接判定。‎ ‎(3)选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解答往往比较繁琐。‎ ‎(4)运用动量定理时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并依据规定的正方向来确定某力冲量,物体初末动量的正负。‎ 二大定律应用:(1)一般涉及二个物体运动 ‎(2)题目常出现“光滑水平面”(或含“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提示)、“碰撞”、“动量”、“动量变化量”、“速度”等字眼,给定二物体质量,并涉及共同速度、最大伸长(压缩量)最大高度、临界量、相对移动距离、作用次数等问题。‎ ‎(1)系统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时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2)涉及长度量、能量、相对距离计算时常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含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3)等质量二物体的弹性碰撞,二物体会交换速度。‎ ‎(4)最值问题中常涉及二物体的共同速度问。‎ ‎(1)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选择某一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2)系统合外力为零时,能量守恒式要力争抓住原来总能量与后来总能量相等的特点列式;当合外力不为零时,常根据做多少功转化多少能特征列式计算。‎ ‎(3)多次作用问题逐次分析、列式找规律的意识。‎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般出在选择题中)‎ ‎(1)涉及天体运动问题,题目常出现“卫星”、“行星”、“地球”、“表面”等字眼。‎ ‎(2)涉及卫星的环绕速度、周期、加速度、质量、离地高度等计算 ‎(3)星体表面环绕速度也称第一宇宙速度。‎ ‎(1)物体行星表面处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地面处重力往往远大于向心力 ‎(2)空中环绕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纬度和高度有关,涉及火箭竖直上升(下降)时要注意在范围运动对重力及加速度的影响,而小范围的竖直上抛运动则不用考虑这种影响。‎ ‎(4)当涉及转动圈数、二颗卫星最近(最远距离)、覆盖面大小问题时,要注意几何上角度联系、卫星到行星中心距离与行星半径的关系。‎ ‎(1)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两天体间距离r距与向心力公式中物体环绕半径r的区别与联系。‎ ‎(2)双子星之间距离与转动半径往往不等,列式计算时要特别小心。‎ ‎(3)向心力公式中的物体环绕半径r是所在处的轨迹曲率半径,当轨迹为椭圆时,曲率半径不一定等于长半轴或短半轴。‎ ‎(4)地面处重力或万有引力远大于向心力,而空中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或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电学:‎ ‎ 静电场:概念、规律特别多,注意理解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2.库仑定律: 条件:真空中、点电荷;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 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 中间电荷量较小且靠近两边中电量较小的;‎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熟记,特别是孤立正、负电荷,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分布,电场线的特点及作用.‎ ‎3.力的特性(E):只要有电荷存在周围就存在电场 ,电场中某位置场强:‎ ‎(定义式)(真空点电荷)(匀强电场E、d共线)叠加式E=E1+ E2+……(矢量合成)‎ ‎4.两点间的电势差:U、UAB:(有无下标的区别)‎ 静电力做功U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 电动势E是(其它形式的能电能)‎ ‎=-UBA=-(UB-UA) 与零势点选取无关) ‎ 电场力功W=qu=qEd=F电SE (与路径无关)‎ ‎5.某点电势描述电场能的特性:(相对零势点而言)‎ 理解电场线概念、特点;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特别是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特点和规律 ‎6.等势面(线)的特点,‎ 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势面越密,E越大,称为尖端放电。应用:静电感应,静电屏蔽 ‎7.电场概念题思路: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这些问题是电学基础)‎ ‎8.电容器的两种情况分析 ①始终与电源相连U不变;‎ 当d↑C↓Q=CU↓E=U/d↓ ; 仅变s时,E不变。‎ ②充电后断电源q不变:‎ 当d↑c↓u=q/c↑E=u/d=不变;仅变d时,E不变;‎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qU=mv2;侧移y=,偏角tgф=‎ ⑴ 加速 ① ‎ ⑵偏转(类平抛)平行E方向:‎ 加速度: ② 再加磁场不偏转时:‎ 水平:L1=vot ③‎ 竖直: ④‎ 竖直侧移:‎ ‎ v0、U偏来表示;U偏、U加来表示;U偏和B来表示 竖直速度:Vy =at=‎ tg= (θ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 ⑶若再进入无场区:做匀速直线运动。‎ 水平:L2=vot2 ⑤‎ 竖直:= (简捷) ⑥‎ 总竖直位移: ‎ ③圆周运动 ‎ ④在周期性变化电场作用下的运动 结论:‎ ①不论带电粒子的m、q如何,在同一电场中由静止加速后,再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时的侧移和偏转角是相同的(即它们的运动轨迹相同)‎ ②出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入射速度相交于O点,粒子好象从中心点射出一样 (即) ‎ 证: (的含义?)‎ 恒定电流:‎ ‎ I=(定义)= I=nqsv(微观) I==I =;R=(定义)电阻定律:R=(决定)‎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 路端电压: U = e -I r= IR 输出功率: = Iε-Ir =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 电功: W=QU=UIt=I2Rt=U2t/R 电功率P==W/t =UI=U2/R=I2R 电热:Q=I2Rt ‎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 P=IU> E=I(R+r)=u外+u内=u外+Ir P电源=uIt= +E其它 P电源=IE=I U +I2Rt 单位:J ; 1ev=1.9×10-19J 1度=1kwh=3.6×106J 1u=931.5Mev 电路中串并联的特点和规律应相当熟悉 ‎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两个基本特点 电压 U=U1+U2+U3+……‎ U=U1=U2=U3=……‎ 电流 I=I1=I2=I3=……‎ I=I1+I2+I3+……‎ 三个重要性质 电阻 R=R1+R2+R3+……‎ 电压 U/R=U1/R1=U2/R2=U3/R3=……=I IR=I1R1=I2R2=I3R3=……=U 功率 P/R=P1/R1=P2/R2=P3/R3=……=I2‎ PR=P1R1=P2R2=P3R3=……=U2‎ ‎2、记住结论:‎ ‎①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条支路的电阻;‎ ‎②当电路中的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反之则减小。‎ ‎3、电路简化原则和方法 ‎①原则:a、无电流的支路除去;b、电势相等的各点合并;c、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d、理想电流表电阻为零,理想电压表电阻为无穷大;e、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 ‎②方法:‎ a、电流分支法: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若无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判定),按电流流向,自左向右将各元件,结点,分支逐一画出,加工整理即可;‎ b、等势点排列法:标出节点字母,判断出各结点电势的高低(电路无电压时可先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然后加工整理即可。注意以上两种方法应结合使用。‎ ‎4、滑动变阻器的几种连接方式 a、限流连接:如图,变阻器与负载元件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为U,此时负载Rx的电压调节范围红为,其中Rp起分压作用,一般称为限流电阻,滑线变阻器的连接称为限流连接。‎ b 、分压连接:如图,变阻器一部分与负载并联,当滑片滑动时,两部分电阻丝的长度发生变化,对应电阻也发生变化,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原理,其中UAP= ,当滑片P自A端向B端滑动时,负载上的电压范围为0~U,显然比限流时调节范围大,R起分压作用,滑动变阻器称为分压器,此连接方式为分压连接。‎ 一般说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比用电器的电阻小得多时,做分压器使用好;反之做限流器使用好。‎ ‎5、含电容器的电路:分析此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6、电路故障分析:电路不正常工作,就是发生故障,要求掌握断路、短路造成的故障分析。‎ 电路动态变化分析(高考的热点)各灯、表的变化情况 ‎1程序法:局部变化R总I总先讨论电路中不变部分(如:r)最后讨论变化部分 局部变化再讨论其它 ‎ ‎2直观法: ‎ ①任一个R增必引起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减小,其两端电压UR增加.(本身电流、电压)‎ ②任一个R增必引起与之并联支路电流I并增加; 与之串联支路电压U串减小(称串反并同法)‎ U U r=0‎ I O E U内=I1r U=I1R 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Pmax=E2/4r而效率只有50%,‎ 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1)路端电压: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也就是外电路两端的电压,通常叫做路端电压。‎ ‎(2)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当外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定性分析:R↑→I(=)↓→Ir↓→U(=E-Ir)↑‎ R↓→I(=)↑→Ir↑→U(=E-Ir)↓‎ ‎∞‎ 特例:‎ ‎0‎ ‎0‎ 外电路断路:R↑→I↓→Ir↓→U=E。‎ ‎0‎ 外电路短路:R↓→I(=)↑→Ir(=E)↑→U=0。‎ 图象描述: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U—I图象如图所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E,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图线中注意坐标原点是否都从零开始 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1)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qE=qU外+qU内 在某段时间内,电能提供的电能等于内、外电路消耗的电能的总和。‎ 电源的电动势又可理解为在电源内部移送‎1C电量时,电源提供的电能。‎ ‎(2)闭合电路中的功率:EI=U外I+U内I EI=I2R+I2r 说明电源提供的电能只有一部分消耗在外电路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另一部分消耗在内阻上,转化为内能。‎ ‎(3)电源提供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总功率。P=EI= R↑→P↓,R→∞时,P=0。 R↓→P↑,R→0时,Pm=。‎ ‎(4)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输出功率。P=U外I 定性分析:I= U外=E-Ir= 从这两个式子可知,R很大或R很小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均不是最大。‎ P R O U I O R1 r R2‎ R=r E E/r E/2r E/2‎ 定量分析:P外=U外I==(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最大,P外max=)‎ 图象表述:‎ 从P-R图象中可知,当电源的输出功率小于最大输出功率时,对应有两个外电阻R1、R2时电源的输出功率相等。可以证明,R1、R2和r必须满足:r=。‎ ‎(5)内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指电源内电阻发热的功率。‎ P内=U内I= R↑→P内↓,R↓→P内↑。‎ ‎(6)电源的效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η== 磁场 基本特性,来源, ‎ 方向(小磁针静止时极的指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外部(NS)内部(SN)组成闭合曲线 要熟悉五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正确分析解答问题的关健)‎ 脑中要有各种磁源产生的磁感线的立体空间分布观念;会从不同的角度看、画、识 各种磁感线分布图 能够将磁感线分布的立体、空间图转化成不同方向的平面图(正视、俯视、侧视、剖视图)‎ 安培右手定则:电产生磁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产生的实质(磁现象电本质)奥斯特和罗兰实验 安培左手定则(与力有关) 磁通量概念一定要指明“是哪一个面积的、方向如何”且是双向标量 F安=B I L f洛=q B v 建立电流的微观图景(物理模型)‎ 从安培力F=ILBsinθ和I=neSv推出f=qvBsinθ。‎ 典型的比值定义 ‎(E= E=k) (B= B=k ) (u=) ( R= R=) (C= C=)‎ 磁感强度B:由这些公式写出B单位,单位公式 ①B= ; ②B= ; ③E=BLv B= ;④B=k(直导体);⑤B=NI(螺线管)‎ ⑥qBv = m R = B = ; ⑦ ‎ 电学中的三个力:F电=q E =q F安=B I L f洛= q B v 注意:F安=B I L ①、B⊥I时;②、B || I时;③、B与I成夹角时 f洛= q B v ①、B⊥v时,f洛最大,f洛= q B v ‎ ‎(f B v三者方向两两垂直且力f方向时刻与速度v垂直)导致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②、B || v时,f洛=0 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B与v成夹角时,(带电粒子沿一般方向射入磁场),‎ 可把v分解为(垂直B分量v⊥,此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平行B分量v|| ,此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合运动为等距螺旋线运动。安培力的冲量:BILΔt=mΔv 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圆周(或部分圆周)运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关健是画轨迹,画图应规范),找圆心和定半径 规律: (不能直接用) ‎ 1、 找圆心:①(圆心的确定)因f洛一定指向圆心,f洛⊥v任意两个f洛方向的指向交点为圆心;‎ ②任意一弦的中垂线一定过圆心; ‎ ③两速度方向夹角的角平分线一定过圆心。‎ 2、 求半径(两个方面): ①物理规律 ‎ ‎ ②由轨迹图得出与半径R有关的几何关系方程 ( 解题时应突出这两条方程 )‎ ‎ 几何关系:速度的偏向角=偏转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回旋角)=2倍的弦切角 相对的弦切角相等,相邻弦切角互补 由轨迹画及几何关系式列出:关于半径的几何关系式去求。‎ ‎3、求粒子的运动时间:偏向角(圆心角、回旋角)=2倍的弦切角,即=2‎ ‎ ×T t =×T ‎4、圆周运动有关的对称规律:特别注意在文字中隐含着的临界条件 a、从同一边界射入的粒子,又从同一边界射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b、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一定沿径向射出。‎ 注意:均匀辐射状的匀强磁场,圆形磁场,及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一、复合场的分类:1、复合场:2、叠加场:‎ 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电运动的基本分析 三、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比较 ‎1.在电场中的电荷,不管其运动与否,均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而磁场仅仅对运动着的、且速度与磁场方向不平行的电荷有洛伦兹力的作用.‎ ‎2.电场力的大小F=Eq,与电荷的运动的速度无关;‎ 而洛伦兹力的大小f=Bqvsinα,与电荷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有关.‎ ‎3.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的方向或相同、或相反;‎ 而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既和磁场垂直,又和速度方向垂直.‎ ‎4.电场力既可以改变电荷运动的速度大小,也可以改变电荷运动的方向,‎ 而洛伦兹力只能改变电荷运动的速度方向.不能改变速度大小 ‎5.电场力可以对电荷做功,能改变电荷的动能;‎ 而洛伦兹力不能对电荷做功,不能改变电荷的动能.‎ ‎6.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电荷的偏转轨迹为抛物线;‎ 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垂直于磁场方向运动的电荷的偏转轨迹为圆弧.‎ 四、对于重力的考虑 重力考虑与否分三种情况.(1)基本粒子(2)带电颗粒(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复合场中的特殊物理模型 ‎1.粒子速度选择器 ‎ 如图所示,粒子经加速电场后得到一定的速度v0,进入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若使粒子沿直线从右边孔中出去,则有qv0B=qE,v0=E/B,若v= v0=E/B,粒子做直线运动,与粒子电量、电性、质量无关 ‎ 若v<E/B,电场力大,粒子向电场力方向偏,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 若v>E/B,洛伦兹力大,粒子向磁场力方向偏,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少.‎ ‎2.磁流体发电机 ‎ 如图所示,由燃烧室O燃烧电离成的正、负离子(等离子体)以高速。喷入偏转磁场B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正、负离子分别向上、下极板偏转、积累,从而在板间形成一个向下的电场.两板间形成一定的电势差.当qvB=qU/d时电势差稳定U=dvB,这就相当于一个可以对外供电的电源.‎ ‎3.电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原理可解释为:如图所示,一圆形导管直径为d,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其中有可以导电的液体向左流动.导电液体中的自由电荷(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纵向偏转,a,b间出现电势差.当自由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a、b间的电势差就保持稳定.‎ ‎ 由Bqv=Eq=Uq/d,可得v=U/Bd.流量Q=Sv=πUd/4B ‎4.质谱仪:如图所示:组成:离子源O,加速场U,速度选择器(E,B),偏转场B2,胶片.‎ 原理:加速场qU=½mv2‎ 选择器中: Bqv=Eq ‎ 偏转场中:d=2r,qvB2=mv2/r ‎ 比荷: ‎ 质量 作用:主要用于测量粒子的质量、比荷、研究同位素.‎ ‎5.回旋加速器 如图所示:组成:两个D形盒,大型电磁铁,高频振荡交变电压,两缝间可形成电压U 作用:电场用来对粒子(质子、氛核,a粒子等)加速,磁场用来使粒子回旋从而能反复加速.高能粒子是研究微观物理的重要手段.‎ 要求: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交变电源的变化周期.‎ 关于回旋加速器的几个问题:‎ ‎(1)回旋加速器中的D形盒,它的作用是静电屏蔽,使带电粒子在圆周运动过程中只处在磁场中而不受电场的干扰,以保证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2)回旋加速器中所加交变电压的频率f,与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相等:‎ ‎(3)回旋加速器最后使粒子得到的能量,可由公式来计算,‎ 在粒子电量,、质量m和磁感应强度B一定的情况下,回旋加速器的半径R越大,粒子的能量就越大.‎ 电磁感应:.‎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这部分电路就相当于电源,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即:由负到正)‎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 E=BLV (垂直平动切割) ‎ ‎2) …=?(普适公式) 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3) E= nBSωsin(ωt+Φ);Em=nBSω (线圈转动切割) ‎ ‎4)E=BL2ω/2 (直导体绕一端转动切割) ‎ ‎5)*自感E自=nΔΦ/Δt==L ( 自感 )‎ ‎3.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B感和I感的方向判定:楞次定律(右手) 深刻理解“阻碍”两字的含义(I感的B是阻碍产生I感的原因)‎ B原方向?;B原?变化(原方向是增还是减);I感方向?才能阻碍变化;再由I感方向确定B感方向。‎ 楞次定律的多种表述 ‎①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②从导体和磁场的相对运动: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③从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楞次定律的特例──右手定则 在应用中常见两种情况:一是磁场不变,导体回路相对磁场运动;二是导体回路不动,磁场发生变化。‎ 磁通量的变化与相对运动具有等效性:磁通量增加相当于导体回路与磁场接近,磁通量减少相当于导体回路与磁场远离。因此,从导体回路和磁场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相对运动;从穿过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能量守恒表述:I感效果总要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动态分析,就是分析导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般可归纳为:‎ 导体组成的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受安培力作用 导体所受合力随之变化导体的加速度变化其速度随之变化感应电流也随之变化 周而复始地循环,最后加速度小致零(速度将达到最大)导体将以此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产生 产生 阻碍 磁通量变化 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磁场 ‎4.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 方法: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着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导体运动v 感应电动势E 感应电流I 安培力F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 阻碍 闭合电路 欧姆定律 ‎(1)基本思路: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变化趋向→确定运动过程和最终的稳定状态→由牛顿第二列方程求解.‎ ‎(2)注意安培力的特点:‎ ‎(3)纯力学问题中只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感应中多一个安培力,安培力随速度变化,部分弹力及相应的摩擦力也随之而变,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上述联系.‎ ‎5.电磁感应与动量、能量的综合 方法:‎ ‎(1)从受力角度着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 变化过程是:导线受力做切割磁力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继而产生感应电流,这样就出现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安培力作用,于是导线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速度v变,电动势BLv也变,安培力BIL亦变,当安培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体就达到最大速度.‎ ‎(2)从动量角度着手,运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 ‎①应用动量定理可以由动量变化来求解变力的冲量,如在导体棒做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中,应用动量定理可以解决牛顿运动定律不易解答的问题.‎ ‎②在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间的双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由于这两根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等大反向,合外力为零,若不受其他外力,两导体棒的总动量守恒.解决此类问题往往要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3)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着手,运用动能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 ‎①基本思路:受力分析→弄清哪些力做功,正功还是负功→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转化,哪增哪减→由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②能量转化特点:其它能(如:机械能)电能内能(焦耳热)‎ ‎6.电磁感应与电路综合 方法: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相当于电源.解决电磁感应与电路综合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明确哪部分相当于电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画出等效电路图.‎ ‎(3)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求解未知物理量.‎ 功能关系: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因此从功和能的观点入手,‎ 分析清楚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往往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关健,也是处理此类题目的捷径之一。‎ 棒平动切割B时达到的最大速度问题;及电路中产生的热量Q;通过导体棒的电量问题 ① (为导体棒在匀速运动时所受到的合外力)。‎ 求最大速度问题,尽管达最大速度前运动为变速运动,感应电流(电动势)都在变化,但达最大速度之后,感应电流及安培力均恒定,计算热量运用能量观点处理,运算过程得以简捷。‎ ②Q=WF -Wf- (WF 为外力所做的功; Wf-为克服外界阻力做的功);‎ ③流过电路的感应电量 ‎【例】长L1宽L2的矩形线圈电阻为R,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边缘,线圈与磁感线垂直。将线圈以向右的速度v匀速拉出磁场,求:‎ ① 拉力F大小;‎ ② 拉力的功率P;‎ F L1‎ L2‎ B v ③ 拉力做的功W;‎ ④ 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 ‎⑤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荷量q。‎ 解析:‎ 特别要注意电热Q和电荷q的区别,其中 q与速度无关!‎ 交变电流 电磁场 ‎ 交变电流 ‎1.产生: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垂直的轴匀速转动。‎ ‎2.中性面的特点:a.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最大,但=0;b.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或瞬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的位置。‎ 变化规律e=NBSωsinωt=Emsinωt;i=Imsinωt;(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最大值Em=NBSω ‎3.四值:①瞬时值②最大值③有效值(由电流的热效应确定);对于正弦式交流U==0.707Um ④平均值 求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IΔt=εΔt/R=ΔΦ/R 我国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瞬时表达式:e=e=220sin100πt=311sin100πt=311sin314t 线圈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变压器两个基本公式:① ②P入=P出,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 远距离输电:一定要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来,‎ 包括发电机、两台变压器、输电线等效电阻和负载电阻。并按照规范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物理量符号。一般设两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1/ n2、n2/,相应的电压、电流、功率也应该采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 功率之间的关系是:P1=P1/,P2=P2/,P1/=Pr=P2。‎ 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求输电线上的电流往往是这类问题的突破口。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分析和计算时都必须用,而不能用。‎ 特别重要的是要会分析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解决变压器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思路)‎ ①电压思路.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U1/U2=n1/n2‎ ②功率思路.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为P入=P出,即P1=P2‎ ③电流思路.由I=P/U知,对只有一个副绕组的变压器有I1/I2=n2/n1‎ ④(变压器动态问题)制约思路.‎ ‎(1)电压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一定时,输出电压U2由输入电压决定,即U2=n2U1/n1,可简述为“原制约副”.‎ ‎(2)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一定,且输入电压U1确定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由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I2决定,即I1=n2I2/n1,可简述为“副制约原”.‎ ‎(3)负载制约:①变压器副线圈中的功率P2由用户负载决定,P2=P负1+P负2+…;‎ ‎②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I2由用户负载及电压U2确定,I2=P2/U2;‎ ‎③总功率P总=P线+P2.‎ 动态分析问题的思路程序可表示为:‎ U1P1‎ ⑤原理思路.变压器原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铁芯中ΔΦ/Δt相等;当遇到“”型变压器时有 ΔΦ1/Δt=ΔΦ2/Δt+ΔΦ3/Δt,适用于交流电或电压(电流)变化的直流电,但不适用于恒定电流 机械振动、机械波:‎ 基本的概念,简谐运动中的力学运动学条件及位移,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及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一KX 加速度:a =一KX/m 单摆:T= 2(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T= 2(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 等效摆长、等效的重力加速度 影响重力加速度有:‎ ‎+‎ ①纬度,离地面高度 ②在不同星球上不同,与万有引力圆周运动规律(或其它运动规律)结合考查 ③系统的状态(超、失重情况)‎ ④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关,有电磁场时的情况 ⑤静止于平衡位置时等于摆线张力与球质量的比值 ‎ 注意等效单摆(即是受力环境与单摆的情况相同)‎ T=‎2‎ g= 应用:T1=2 ‎ 沿光滑弦cda下滑时间t1=toa= ‎ 沿cde圆弧下滑t2或弧中点下滑t3: ‎ 共振的现象、条件、防止和应用 机械波:基本概念,形成条件、‎ 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的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 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 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 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 波长:‎ ①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位移”总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②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 ③两相邻的波峰(或谷)间的距离 ④过波上任意一个振动点作横轴平行线,该点与平行线和波的图象的第二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lf =(适用于一切波) ‎ 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 波动与振动的区别:‎ 研究的对象:振动是一个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波动是大量点在同一时刻的群体表现,‎ 图象特点和意义 联系:‎ 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带动法、上下波法、平移法)‎ 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t)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 波的几种特有现象:叠加、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知现象及产生条件 电磁波:‎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①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将产生恒定的电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将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②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均匀变化的电场将产生恒定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将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特点:(1)电磁波是横波。(2)三个特征量的关系v=λ/T=λf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向周围空间传播电磁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 ● 热学 ‎ ‎1.分子动理论: ‎ ①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 单分子油膜法:V/S)‎ ‎ NA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 ②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扩散、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能反映出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注意: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变化得快。分子力是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热点:由r的变化讨论分子力、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变化 ‎2.物体的内能:决定于物质的量、T 、v(对于理想气体,认为没有势能,其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由微观分子动能和势能决定而机械能由宏观运动快慢和位置决定)、‎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转化);热传递(转移) 注意(符号法则)‎ ‎3.热力学三大定律: 第一、第二类永动机是怎样的机器?‎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 符号法则: 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为“一”;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为“+”。气体从外界吸热,Q为“+”;气体对外界放热,Q为“一”。温度升高,内能增量DU是取“+”;温度降低,内能减少,DU取“一”。‎ 三种特殊情况: (1) 等温变化DU=0,即 W+Q=0 (2) 绝热膨胀或压缩:Q=0即 W=DU ‎ (3)等容变化:W=0 ,Q=DU ‎ 热学第二定律(1)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 实质:涉及热现象(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2)热传递方向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有方向性) (3)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表述:‎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到低温物体,低到高也可以,但要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具有方向性)‎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具有方向性)‎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T=t+273.15 ‎ 气体压强:宏观 微观: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而产生 光学: ‎ 反射定律(物像关于镜面对称);折射定律由偏折程度直接判断各色光的n 光学中的一个现象一串结论 色散现象 n v λ(波动性)‎ 衍射 C临 干涉间距 γ (粒子性)‎ E光子 光电效应 红 黄 紫 小 大 大 小 大 (明显)‎ 小 (不明显)‎ 容易 难 小 大 大 小 小 (不明显)‎ 大 (明显)‎ 小 大 难 易 结论:(1)折射率n、;‎ ‎(2)全反射的临界角C;‎ ‎(3)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率v;‎ ‎(4)在平行玻璃块的侧移△x ‎(5)光的频率γ,频率大,粒子性明显.;‎ ‎(6)光子的能量E=hγ则光子的能量越大。越容易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 (7)在真空中光的波长λ,波长大波动性显著;‎ ‎(8)在相同的情况下,双缝干涉条纹间距x越来越窄 ‎ ‎(9)在相同的情况下,衍射现象越来越不明显 全反射的条件:光密到光疏;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全反射现象: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会看到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C临时,折射角达到900,即是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这种现象叫全反射现象.折射角变为90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应用:光纤通信(玻璃sio2) 内窥镜 海市蜃楼 沙膜蜃景 炎热夏天柏油路面上的蜃景 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很亮. ‎ 理解:同种材料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率不同。‎ 结论:‎ ‎1紧靠点光源向对面墙平抛的物体,在对面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2、两相互正交的平面镜构成反射器,任何方向射入某一镜面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一定与原入射方向平行反向。‎ ‎3、光线由真空射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θ满足tgθ=n,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垂直。‎ ‎4、由水面上看水下光源时,视深;若由水面下看水上物体时,视高。‎ ‎5、光线以入射角i斜射入一块两面平行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h的玻璃砖后,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但存在侧移量△ 两反射光间距 双缝干涉: 条件f相同,相位差恒定(即是两光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 当其反相时又如何?‎ 亮条纹位置: ΔS=nλ; 暗条纹位置: (n=0,1,2,3,、、、); ‎ 条纹间距 : ‎ ‎(ΔS :路程差(光程差);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 薄膜干涉:由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的两列光叠加,实例:肥皂膜、空气膜、油膜、牛顿环、光器件增透膜 ‎(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衍射:现象,条件 单缝 圆孔 柏松亮斑(来历) 任何物体都能使光发生衍射致使轮廓模糊 三种圆环区别:单孔衍射(泊松亮斑) 中间明而亮,周围对称排列亮度减弱,条纹宽变窄的条纹 空气膜干涉环 间隔间距等亮度的干涉条纹 牛顿环 内疏外密的干涉条纹 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太阳光谱红移宇宙在膨胀)、偏振都是波的特有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衍射表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只有一种近似规律;说明任何物理规律都受一定的条件限制的.‎ 光的电磁说 ‎⑴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是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⑵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 n射线 组成频率波 ‎ 波长:大小 波动性:明显不明显 ‎ 频率:小大 粒子性:不明显明显 产生机理 在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做周期性运动产生 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 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⑶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举例。‎ 种 类 产 生 主要性质 应用举例 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能发出 热效应 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 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 化学效应 荧光、杀菌、合成VD2‎ X射线 阴极射线射到固体表面 穿透能力强 人体透视、金属探伤 ‎⑷实验证明: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中辐射最强的波长λm和物体温度T之间满足关系λm  T = b(b为常数)。可见高温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频率较高。在宇宙学中,可根据接收恒星发出的光的频率,分析其表面温度。‎ 光的本性学说:‎ 原始微粒说(牛顿), 波动学说(惠更斯), 电磁学说(麦克斯韦),‎ 光子说(爱因斯坦), 波粒二象性学说(德布罗意波)概率波 各种电磁波产生的机理,特性和应用,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也证明光的波动性.‎ 激光的产生特点应用(单色性,方向性好,亮度高,相干性好) ‎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现象,所得出的规律 ‎(四)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学说的背景 ‎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m2/2=hf-W0一个光子的能量E=hf (决定了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规律:实验装置、现象、总结出四个规律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康普顿效应(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证明光具粒子性 ‎ 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大量光子,转播时,λ大),粒子性 光波是概率波(物质波) 任何运动物体都有λ与之对应(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原子、原子核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四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穿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式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提出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处于n激发态原子跃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即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① 轨道量子化rn=n2r1(n=1,2.3…) r1=0.53×10‎-10m 能量量子化: E1=-13.6eV ‎②‎ En ,Ep,r,n Ek,v 吸收光子时 增大 减小 放出光子时 减小 增大 ‎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 一个氢原子 直接跃迁 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 一般光子 某一频率光子 ‎ 一群氢原子 各种可能跃迁 向低能级跃迁 放出光子 可见光子 一系列频率光子 ‎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 ‎1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即:光子和原于作用而使原子电离)‎ ‎2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受跃迁条件限:只适用于光于和原于作用使原于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实物粒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 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E51=13.06 E41=12.75 E31=12.09 E21=10.2; (有规律可依)E52=2.86 E42=2.55 E32=1.89; E53=0.97 E43=0.66; E54=0.31‎ ‎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但由于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库仑力等),所以在解释其他原子的光谱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 氢原子在n能级的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关系是:EP=-2EK,E=EK+EP=-EK。(类似于卫星模型)‎ 由高能级到低能级时,动能增加,势能降低,且势能的降低量是动能增加量的2倍,故总能量(负值)降低。‎ 量子数 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核变化从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衰变(用电磁场研究):‎ ‎2.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 种 类 本 质 质量(u)‎ 电荷(e)‎ 速度(c)‎ 电离性 贯穿性 α射线 氦核 ‎4‎ ‎+2‎ ‎0.1‎ 最强 最弱,纸能挡住 β射线 电子 ‎1/1840‎ ‎-1‎ ‎0.99‎ 较强 较强,穿几mm铝板 γ射线 光子 ‎0‎ ‎0‎ ‎1‎ 最弱 最强,穿几cm铅版 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 四种核反应类型(衰变,人工核转变,重核裂变,轻核骤变)‎ ‎⑴衰变: ‎ α衰变:(实质:核内)α衰变形成外切(同方向旋),‎ ‎ β衰变:(实质:核内的中子转变成了质子和中子)β衰变形成内切(相反方向旋),且大圆为α、β粒子径迹。‎ ‎ +β衰变:(核内)‎ ‎ 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⑵人工转变:‎ ‎(发现质子的核反应)(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并预言中子的存在 ‎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查德威克)钋产生的α射线轰击铍 ‎ (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α粒子轰击铝箔 ‎⑶重核的裂变: ‎ 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⑷轻核的聚变:(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遵守: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核能计算方法有三:①由(△m单位为“kg”)计算;‎ ②由△E=931.5△m(△m 单位为“u”)计算;③借助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计算。‎ ‎2.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半衰期。(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 计算式为:N表示核的个数 ,此式也可以演变成 或,式中m表示放射性物质的质量,n 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出的射线粒子数。以上各式左边的量都表示时间t后的剩余量。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⑴利用其射线:α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γ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各种射线均可使DNA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⑵作为示踪原子。用于研究农作物化肥需求情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⑶进行考古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判定出土木质文物的产生年代。‎ 高考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 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 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②罗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二、原始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原始方程是得分的重点)‎ 原始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 ‎(1) 原始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2) 原始方程列式形式得当,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严格按课本“原始公式”的形式列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 要全部用字母符号表示方程,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如: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应有,而不是其变形结果.‎ ‎(3) 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目中所给符号,不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 若题目中没有给定物理量符号,应该先设定,设定也有要求(按课本形式设定),‎ 如:U 表示两点间的电压,表示某点的电势,E表示电动势,表示电势能 ‎ ‎(4) 原始方程单独占一行,按首行格式放置;式子要编号,号码要对齐。‎ ‎(5) 对所列方程式(组)进行文字(符号)运算,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不是关键环节不计算结果。‎ 具体推导过程只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不必写在卷面上。如果题目有具体的数值运算,则只在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中代入数值算出最后结果,切忌分步进行代数运算。‎ ‎(6) 要用原始公式联立求解,分步列式,并用式别标明。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 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三、书写布局要规范 ‎(1) 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公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段落清晰、美观整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一定要突出重要解题观点。‎ ‎(2) 要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式子准确地表达你的解答过程,准确求得结果并得出正确结论。‎ 总结为一个要求:‎ 就是要用最少的字符,最小的篇幅,表达出最完整的解答,以使评卷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你的答题信息,就是一份最好的答卷。‎ 特别注意:板面的设计、布局。‎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②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④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 ‎⑤数字相乘的,数字之间不要用“·”而用“×”进行连接,相除的也不要用“÷”,而用“/”.‎ 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①字母符号要写清楚、写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υ、r、ν、”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了.‎ ‎②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若写成R就算错.‎ ‎③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要用到同一字母表示物理量,采用角上标、角下标加与区别。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 ‎④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 ‎⑤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好,通过某同一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V1用,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 ‎⑥物理量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如功率P、压强p、电容C、光速c等.‎ ‎⑦物理量单位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正体。其中源于人名的单位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字母用大写,后面字母用小写,如Hz、Wb. ‎ 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 ‎①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由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时有发生.‎ ‎②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轴正方向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 ‎ 七、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 ‎①绘制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 ‎②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 ‎③画函数图象,要画好坐标原点,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的数据.‎ ‎④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 ‎⑤高考答题时,必须应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描黑,否则无法扫描,从而造成失分.‎ 解物理计算题一般步骤 ● 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 ①看懂文句,‎ ②弄清题述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③明确对象所处的状态,所经历的过程.‎ ‎1审题: ④状态或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所联系的物理知识,物理量,物理规律.‎ ‎(是解题的关健) ⑤找出状态或过程之间的联系.‎ ⑥明确己知和侍求,‎ ⑦挖掘在文字叙述(语言表达)中的隐含条件,(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如: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 对象:整体或隔离体(系统)、‎ ‎2.选对象、找状态、划过程(整体思想): 找准状态 研究过程:准确划分(全过程还是分过程)。‎ 对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过程中(全或分)进行:受力,运动,做功特点分析。‎ 受力情况 ‎3.分析: 运动情况 必要时画出受力、运动示意图或其它图辅助解答。‎ 做功情况 ‎ 及能量专化情况。‎ 定性分析受哪些力(方向、大小、个数);做什么性质的运动(v、a);及各力做功的情况等。‎ 搞清各过程中相互的联系,如:上一个程的末状态就是下一过程的初状态。‎ ‎4.依(运动、受力、做功或能量转化)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对象所处状态或发生过程中的)‎ ①牛二及运动学公式;‎ ‎(三把“金钥匙”) ②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③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等。‎ 注意:用能的观点解有时快捷,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可用以不同性质运动阶段的全过程。‎ 设出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的物理量 ‎5.运用规律列式前(准备) 建立坐标 ‎ 规定正方向等。‎ ‎6所选的物理规规律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 有时可能要用到数学的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式.‎ 原始方程式要依课本中的“原始公式”形式进行列式,‎ 不同的状态或过程对应不同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并给予序号标明。‎ ‎6.统一单位制,将己知物理量代入方程(组)求解结果。‎ ‎7.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是矢量的要说明其方向。‎ 选准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运动、做功情况分析,弄清所处状态或发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健。‎ 过程往往涉及多个分过程,不同的过程中受力、做功不同,选用不同的规律,但要注意不同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物理量。有时也可不必分析每个过程的物量情景,而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于整个过程,会使解题步骤大为简化。‎ 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及过程中的受力、做功情况。‎ 物理解题诀窍歌:‎ 确定平衡体,作出受力图。‎ 分解合成巧应用,平衡条件掌握牢。‎ 受力过程详分析,所列方程细推敲。‎ a是桥梁,把运动学和力学来沟通。 ‎ 始末状态要分清,联系状态(量)心要明。 ‎ 零参考选取需巧妙,规律应用要活灵。 ‎ 变力做功莫怕难,功能关系尽开颜。‎ 状态清楚参量明,条件变化要分清。‎ 重力电场力相类似,联系对比巧应用。‎ 千难万难力学难,关健过好力学关。‎ 电路结构要分清,各路参量心要明。‎ 安培定则常使用,左力右电是规律。‎ 牛顿有三定律,力学有三把锁匙。‎ 热力学有三定律,几学光学有三条主光线。‎ 物理光学概念清,原子结构模型定。‎ 光电效应要理解,能级跃迁会应用。‎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物理审题要认真 物理条件要分清 物理状态心要明 定理、定律形式多 如何选取要活灵 成绩高低看基础 决胜高考看平时 ‎1、单个物体问题情景 ‎ 物体平衡(+直线运动规律) 平抛运动+万有引力 F=m a + 直线运动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 P=FV(以不变功率运行等) 圆周运动+功能关系 ‎2、多个物体问题以“动量+功能”组合见多,出现机会最大 ‎3、①力电综合以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多,体现出力、电、磁三主干内容学科内综合。②磁场中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综合物体的平衡、电路(欧姆定律)、磁场(安培力)、电磁感应四大内容,重新成为高考热点。‎ ‎4、要熟悉电子绕核运行时动能与等效电流、光子能量与太阳辐射等问题的分析 ‎5、解力学问题的一般程序 ‎ ⑴选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选过程(全过程和分阶段过程)‎ ‎⑵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各力大小方向、是否恒力、做功与否、冲量等)和运动情况(初末速度、动量、动能等)‎ ‎⑶ F=ma+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恒力作用下物理问题 功能关系—— 通常涉及位移情况时 选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式 动量理论—— 通常涉及时间情况时 ‎ 变力作用下物理问题 —— “功能关系+动量理论”‎ ‎⑷解方程,验根 ‎6、典型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专题问题 ‎ ⑴极板间加电场(图甲)‎ ① 不同时刻从b点由静止释放电荷,讨论其往返运动情况。‎ ② 电荷从中央a点射入,讨论电荷仍从中央线处射的条件等 ③ 电荷从b点由静止释放,讨论其到达另一极板的条件 ④ 极板电压改为u=U0cosωt等情况时,讨论电荷从a点连续高速入射时,电荷持续出射时间间隔 ‎⑵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比较 ① 电荷分别以相同初速垂直进入同宽度的有界电场E、磁场B中(图乙),偏向角均为θ,求初速v0‎ ‎② 电荷进入极板间的磁场(图丙等)中,讨论电荷不能出射的条件 ‎③ 带电环在电、磁场中沿竖直杆运动,讨论其运动的最大速度Vm、最大加速度am ‎⑶ 物体受恒力作用时的曲线运动轨迹为抛物线;只受洛仑兹力(B⊥v)时,运动轨迹为圆;受洛仑兹力和其它恒力作用时,所做曲线运动的轨迹既不是抛物线,也不是圆。‎ 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 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分析,能在头脑里形成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才能顺利地、准确地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以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题中给出什么; 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题中考查什么; 第五、规律是什么;‎ 高考试卷中物理计算题约占物理总分的60% ,(共90分左右)综观近几年的高考,‎ 高考计算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计算题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成绩及总成绩,影响升学。所以,如何在考场中迅速破解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许多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总结了几条破解题意的具体方法,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可观的物理成绩。‎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形条件,而应扣住物理题中常用一些关键用语,如:“最多”、“至少”、“刚好”、“缓慢”、“瞬间”等。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 如“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率变为零;‎ ‎“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些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有些问题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 ‎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展示物理图景 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等。‎ ‎4.审题过程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对象模型”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5.审题过程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①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先变加速最终匀速过程(如恒定功率汽车的启动问题)。‎ ②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等。‎ 以上的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个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 ‎6.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问题 ‎1.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限的现象。还有些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取值即是临界值。临界现象是量变到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中的生动表现。这种界限,通常以临界状态或临界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2.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 ‎⑴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 ‎⑵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子弯曲与不弯曲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为零 ‎⑶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⑷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V1≤V2‎ ‎⑸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即动能最小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等于零。‎ ‎⑺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3.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以定理、定律作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条件,求解出研究的问题。‎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 ‎2、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般来说,若考查有关物理学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需用牛顿运动定律;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大定理,特别是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就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为一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 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 一.物理模型(16个)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性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输入=P输出),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1=φ2)‎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0=0,a=g ‎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 ‎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5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 -kx ‎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R为半径)‎ ‎9用皮带传动装置(皮带不打滑);皮带轮轮圆上各点线速度相等;绕同一固定转轴的各点角速度相等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Ⅳ…=1:3:5:7…‎ ②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需时间之比:t1:t2:t3:…= 1:(√2-1):(√3-√2)…‎ 三.物理现象和过程中的隐含条件 ‎1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悬挂物体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 ‎2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态;三个力是共点力 ‎3物体在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合=0‎ ‎4物体恰能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5机动车在水平里面上以额定功率行驶:P额=F牵引力V当F牵引力=f阻力,Vmax= P额/ f阻力 ‎6平行板电容器接上电源,电压不变;电容器断开电源,电量不变 ‎7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中掉下来的物体;做平抛运动 ‎8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中掉出来的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9带电粒子能沿直线穿过速度选择器:F洛仑兹力=F电场力,出来的各粒子速度相同 ‎10导体接地;电势比为零(带电荷量不一定为零)‎ 高中物理中的习题“定理”‎ ‎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若这时仍未追上,则不会追上。‎ ‎2、质点做简谐运动,靠近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减小而速度增加;离开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增加而速度减小。‎ ‎3、两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轻弹簧A、B串联的等效系数K串与K1、K2满足,并联后的等效劲度系数K并=K1+K2。‎ ‎4、欲推动放在粗糙平面上的物体,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 tanθ=μ时最省力,。‎ 若平面换成倾角为α的斜面后,推力与斜面夹角满足关系tanθ=μ时,。‎ ‎5、两个靠在一起的物体A和B,质量为m1、m2,放在同一光滑平面上,当A受到水平推力F作用后,A对B的作用力为。平面虽不光滑,但A、B与平面间存在相同的摩擦因数时上述结论成立,‎ ‎ 斜面取代平面。只要推力F与斜面平行,F大于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分力之和时同样成立。‎ ‎6、若由质量为m1、m2、m3……加速度分别是a1、a2、a3……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则合外力 F= m‎1 a1+m‎2 a2+m‎3 a3+……‎ ‎7、支持面对支持物的支持力随系统的加速度而变化。若系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则支持力N为m(g+a);若系统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则支持力N为m(g-a)(要求a≤g),‎ ‎8、系在绳上的物体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 绳改成杆后,则均可,在最高点时,杆拉物体;时杆支持物体。‎ ‎9、卫星绕行星运转时,其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同轨道半径r存在下列关系 ‎ ①v2∝1/r ②ω2∝1/r3 ③T2∝r3‎ 由于地球的半径R=‎6400Km,卫星的周期不低于84分钟。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T一定,它只能在赤道上空运行,且发射的高度,线速度是固定的。‎ ‎10、太空中两个靠近的天体叫“双星”。它们由于万有引力而绕连线上一点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环绕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11、质点若先受力F1作用,后受反方向F2作用,其前进位移S后恰好又停下来,则运动的时间t同质量m,‎ 作用力F1、F2,位移S之间存在关系 ‎12、质点若先受力F1作用一段时间后,后又在反方向的力F2作用相同时间后恰返回出发点,则F2=‎3F1。‎ ‎13、由质量为m质点和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组成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弹簧振子平放,竖放没有关系。‎ ‎14、单摆的周期,与摆角θ和质量m无关。‎ 若单摆在加速度为a的系统中,式中g应改为g和a的矢量和。‎ 若摆球带电荷q置于匀强电场中,则(g由重力和电场力的矢量和与摆球的质量m比值代替);若单摆处于由位于单摆悬点处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或磁场中,周期不变。‎ 四、动量和机械能中的习题“定理”‎ ‎15、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若其中一个力做正功,则另一个力做负功,且总功代数和为零,‎ 若相互作用力是一对滑动摩擦力,也可以对其中一个物体做正功,另一个可不做功,‎ 但总功代数和一定小于零,且 W总 =-FS相对。‎ ‎16、人造卫星的动能EK,势能EP,总机械能E之间存在E=-EK,EP =-2EK;当它由近地轨道到远地轨道时,总能量增加,但动能减小。‎ ‎17、物体由斜面上高为h的位置滑下来,滑到平面上的另一点停下来,若L是释放点到停止点的水平总距离,则物体的与滑动面之间的摩擦因数μ与L,h之间存在关系μ=h/L,如图7所示。‎ ‎18、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相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也可以说两物体的速度之和保持不变,即 。‎ ‎19、两物体m1、m2以速度v1、v2发生弹性碰撞之后的速度分别变为:‎ 若m1=m2,则 ,交换速度。‎ m1>>m2,则 。‎ m1<>m2时, 。‎ m1<>RA时,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待测电阻阻值范围未知时,‎ 可用试探法。电压表明显变化,外接法;电流表明显变化,用内接法。‎ ‎26、闭合电路里,当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多,且Pmax=E2/4r。‎ 八、磁场和电磁感应中的习题“定律”‎ ‎27、两条通电直导线相互作用问题:平行时同向电流吸引,反向电流排斥。不平行时有转到平行且同向的趋势。‎ ‎28、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区域,当电场力和磁场力方向相反,若V为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速度,且满足V=E/B时,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若B、E的方向使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和磁场力方向相同时,将B、E、v中任意一个方向反向既可,粒子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粒子的带电正负、质量均无关。‎ ‎29、在各种电磁感应现象中,电磁感应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电磁感应的原因,若是由相对运动引起的,则阻碍相对运动;若是由电流变化引起的,则阻碍电流变化的趋势。‎ ‎30、导体棒一端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Ε=BL2ω/2,‎ ‎31、闭合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正弦交变电动势ε=NBSωsinωt.‎ 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时Ε=0,平行于磁场时ε=NBSω。且与线圈形状,转轴位置无关。‎ 九、光学中的习题“定理”‎ ‎32、紧靠点光源向对面墙平抛的物体,在对面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33、光线由真空射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θ满足tgθ=n,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垂直。‎ ‎34、由水面上看水下光源时,视深;若由水面下看水上物体时,视高。‎ ‎35、光线以入射角I斜射入一块两面平行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h的玻璃砖后,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但存在侧移量△‎ ‎36、双缝干涉的条纹间离即△x=Lλ/d。‎ 十、原子物理学中的习题“定律”‎ ‎37、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Εn=E1/n2,rn=n2r1,其中E1=-13.6eV, r1=5.3×10-‎10m,由n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所有方式共有n (n-1)/2种。‎ ‎38、氢原子在n能级的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关系是:EP=-2EK,E=EK+EP=-EK。由高能级到低能级时,动能增加,势能降低,且势能的降低量是动能增加量的2倍,故总能量降低。‎ ‎39、静止的原子核在匀强磁场里发生α衰变时,会形成外切圆径迹,发生β衰变时会形成内切圆径迹,且大圆径迹分别是由α、β粒子形成的。‎ ‎40、放射性元素经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成,则m=(M-MM’)/4,‎ 高考物理 “二级结论”集 一、静力学:‎ ‎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小F合F大-F小。‎ ‎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 ‎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 ‎ 时间等分时, , ‎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 ‎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 ‎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 ‎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 ‎ 通过各段时间比1∶∶()∶……‎ ‎5.自由落体: ‎ ‎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 6.上抛运动:对称性:,, ‎ ‎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 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 ‎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 11.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 ‎ 1.水平面上滑行:a=g ‎ 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   ‎ ‎ ‎ ‎ 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 ‎ ‎ ,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 ‎ a ‎5.几个临界问题: 注意角的位置! ‎ ‎    ‎ ‎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 6.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 ‎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 ‎ 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 ‎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 ‎4.重力加速,g与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6.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 h大→V小→T大→a小→F小。‎ ‎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5.6R,v = ‎3.1 km/s ‎ 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 8.“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GM=gR 2‎ ‎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 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 11.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 五、机械能:‎ ‎ 1.求机械功的途径:‎ ‎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 (5)由功率求功。‎ ‎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等于滑动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六、动量:‎ ‎ 1.反弹:动量变化量大小 ‎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 3.一维弹性碰撞:,‎ ‎ 动物碰静物:V2=0, ‎ ‎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 碰撞中动能不会增大,反弹时被碰物体动量大小可能超过原物体的动量大小。‎ ‎4.A追上B发生碰撞,则 ‎(1)VA>VB (2)A的动量和速度减小,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 ‎(3)动量守恒 (4)动能不增加 (5)A不穿过B()。‎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 ‎6.双弹簧振子在光滑直轨道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两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 7.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 ‎(1)如果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决。‎ 如果是讨论一个过程,则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可以,首选功能或动量。‎ 如果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 ‎(3)已知距离或者求距离时,首选功能。‎ 已知时间或者求时间时,首选动量。‎ ‎(4)研究运动的传递时走动量的路。‎ 研究能量转化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 ‎(5)在复杂情况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 ‎8.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况下,每一个子过程有两个方程:‎ ‎ (1)动量守恒(2)能量关系。‎ 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 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定量计算用公式。‎ ‎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十、恒定电流:‎ ‎1.串联电路:U与R成正比,。 P与R成正比,。‎ ‎2.并联电路:I与R成反比, 。 P与R成反比, 。‎ ‎3.总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4.路端电压:,纯电阻时。‎ ‎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 ‎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7.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 ‎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 ‎9.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 ‎10.纯电阻电路,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 R1 R2 = r2 时输出功率相等。‎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 ‎12.纯电阻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减小;其电压增加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减小量之和的绝对值。反之,一个电阻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减小,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增大;其电压减小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增大量之和。‎ ‎13.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直流电实验:‎ ‎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 ①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 ②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 ‎3.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 ‎ 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 (1) 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范围才能较大。 ‎ (2) 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 ‎(3)变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 ‎(4)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 “内接的表的内阻产生误差”,“好表内接误差小”(和比值大的表“好”)。‎ ‎6.多用表的欧姆表的选档:指针越接近R中误差越小,一般应在至4范围内。‎ ‎ 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7.串联电路故障分析法: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 ‎8.由实验数据描点后画直线的原则:‎ (1) 通过尽量多的点,‎ (2) 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3) 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十一、磁场:‎ ‎1.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与速率无关)。‎ ‎2.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qvB=qE,。‎ ‎3.带电粒子作圆运动穿过匀强磁场的有关计算:‎ 从物理方面只有一个方程:,得出 和;‎ 解决问题必须抓几何条件:入射点和出和出射点两个半径的交点和夹角。‎ 两个半径的交点即轨迹的圆心,‎ 两个半径的夹角等于偏转角,偏转角对应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4.通电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场力没有平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 磁力矩大小的表达式,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为有效面积。‎ ‎5.安培力的冲量。‎ 十二、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的方式是“增反、减同”‎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 楞次定律表现为“阻碍原因”。‎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 (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 (3)“×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3.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算功和能量。‎ ‎5.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 ‎6.转杆(轮)发电机的电动势:‎ ‎7.感应电流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 ‎8.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 十三、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 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 ‎ 最大电动势:‎ ‎ 与e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 ‎2.以中性面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 ‎ 以垂直切割时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 ‎3.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I2RT=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相同的量:‎ P, ,T ,f, ‎ ‎5.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振荡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3.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4.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光的颜色 偏折角 折射率 波长 频率 介质中的光速 光子能量 临界角 红色光 小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紫色光 大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十六、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3.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 ‎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 ‎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V=,‎ ‎6.反向截止电压为,则最大初动能 十七、原子物理: ‎ ‎1.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衰变,内切圆是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 ‎2.经过几次、衰变?先用质量数求衰变次数,再由电荷数求衰变次数。‎ ‎3.平衡核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4.1u=931.5MeV。 ‎ ‎5.经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 衰变、裂变、聚变都是放能的核反应;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 ‎6.氢原子任一能级上:E=EP+EK,E=-EK,EP=-2EK,‎ ‎ 量子数nEEPEK¯V¯T ‎ 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连学习都征服不了,你还能做什么?‎ 学习的痛苦是一时的,而没有学习的痛苦是一辈子的!‎ 学习不是因为缺少时间,而是缺少努力!‎ 预祝一中高三学生各个心想事成,金榜题名! ‎‎2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