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8.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复习资料专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自主梳理归纳】‎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阶段 ‎ 人类活动 ‎ 人地关系 ‎ 产生根源 ‎ 采集渔猎时代 ‎ ‎ 和 ,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 保持原始的 关系 ‎ 生产力水平 ‎ 农业文明时期 ‎ ‎ 和 技术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 、 等资源 ‎ ‎ 明显增强 ‎ 生产力水平有了 ,但不能正确 认识人地关系。 ‎ ‎“工业革命”以来 ‎ 提出“ ”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 全面呈现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 ‎ 发展,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提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2.直视环境问题[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现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 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 中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向环境 的速度超过了 速度 ‎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 ‎ ‎【答案】环境 索取资源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自净能力 ‎ 环境问题及主要表现 ‎ 资源短缺 ‎ 生态破坏 ‎ 环境污染 [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水、土地、矿产资源和 等短缺 ‎ ‎ 、土地荒漠化、 减少 ‎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 地域差异 ‎ 发达国家更突出 ‎ ‎ 地区,发展中国家 ‎ ‎ 地区,发达国家 ‎ ‎【答案】能源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 乡村 城市 ‎ ‎【注意提示】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加之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因此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 ‎(2)内涵 ‎(3)原则: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 ‎【答案】当代人 后代人 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 ;人均资源不足; 严重。‎ ‎(2)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 白皮书》。‎ ‎【答案】庞大的人口基数 环境污染 人口、环境与发展 ‎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①手段: 。‎ ‎②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③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④目的: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⑤意义: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即从 —生产制造— —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价。‎ ‎(3)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即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 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答案】环境无害化技术 清洁生产 原料开采 消费使用 生态农业 生态平衡 ‎ ‎【剖析高考真题】‎ ‎(2012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6-7题。‎ ‎6.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 ‎(2012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2012上海卷)(十二)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18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µg/m3)‎ 甲 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丙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丁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戊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26. 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4分)‎ ‎27. 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 ‎28.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 ‎29. 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 ‎ ‎【答案】‎ ‎(2012天津卷)13.(3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6分)‎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9分)‎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考点归纳总结1】‎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 ‎(1)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中判断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分析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增强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和对策总结 环境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对策 荒漠化 自然:气候变干 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生物 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 工  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 管理 管理措施:退耕换林、还牧 沙化 季风区的边沿地带 沙尘暴 自然:干旱大风 气流上升 人为:植被破坏 西北、华北(春季)‎ 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水土流失 自然:暴雨、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使山区成为荒漠,高 人为:滥垦、滥牧 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保护好现有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公害病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 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排放 水体富营养化 含N、P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长受到影响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赤潮 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 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 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生物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 全球变暖CO2增多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森林大量减少 全球 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保护好现有植被,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酸雨 Ph<5.6‎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的SO2、NO等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我国,主要在南方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 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矿物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不利于气体扩散的谷地、盆地和大城市 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体,危害人体 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 臭氧减少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 青藏高原上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城市环境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工业大量集中 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 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 控制城市规模(人口和用地),合理规划,加强管理(郊区城市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 ‎【例1】结合所学知识,读下面地理关联图,将下列地理事物前的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例2】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 ‎(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解析】第(1)题,b、c表示生产活动及产品。第(2)题,a表示开采资源,煤矿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 ‎【答案】(1)C (2)A ‎ ‎【考点归纳总结2】‎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表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生态持续发展 基础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 经济持续发展 条件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 社会持续发展 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 ‎①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③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④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性原则 ‎ ‎①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 ‎ 共同性原则 ‎ ‎①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 ‎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 ‎【例4】‎ ‎《哥本哈根协议》坚守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强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维护了应对气候变化“双轨制”谈判底线,敦促发达国家强制减排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 A.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2)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依据不包括 (  ) ‎ A.当前大气中累计的温室气体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C.发达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条件优越,给予发展中国家帮助是其天然责任 ‎【强化训练】‎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3.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增加而增加 ‎4.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5~6题。‎ ‎5.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析】选B。新能源车节约能源,清洁,环保,排出的废气少,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6.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解析】选B。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需要大量的玉米等粮食作物,因此,可能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 ‎8.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较低的人口素质 D.资金严重短缺 ‎9.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10.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2)题。 ‎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 ‎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 ‎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 ‎(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 ‎11.2011年两会期间中国卫生部部长回应“重金属镉污染大米事件”时说:“该事件涉及到中国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中国正在加紧调查镉大米事件,并及时出台相应对策尽快解决问题”。读中国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试分析图中A地区大米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2)读图说明我国被污染大米的地区分布特点。‎ ‎12.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省区 新疆 内蒙古 西藏 青海 甘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河北 其他省区 所占比例(%)‎ ‎40‎ ‎24‎ ‎16‎ ‎8‎ ‎7‎ ‎1‎ ‎1‎ ‎1‎ ‎1‎ ‎1‎ ‎(1)该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该生态问题新疆和内蒙古较严重,两自治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该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答案】A ‎(2)为了避免该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越演越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 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应在该地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答案】B ‎13.下图为某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a、b、c分别代表 (  ) ‎ A.自然环境、市场、资源 B.资源、市场、自然环境 C.自然环境、资源、市场 D.资源、自然环境、市场 ‎(2)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中(  ) ‎ A.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B.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C.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 D.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 ‎【答案】(1)B (2)C ‎